如何看待擬定推出的 18 位號碼卡式台胞證?
張志軍出席台灣青年座談會 台媒:台胞證與身份證號碼將統一18位
…………………………………………………………
還想多問一句,台灣會採取什麼反制措施?
18位卡式台胞證會加速台灣的「波多黎各化」速度,人口的虹吸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波多黎各(Puerto Rico)是美國的一個自由邦(境外領土),位於佛羅里達州東南部的加勒比海地區,從佛州南邊最大的城市邁阿密(Miami)出發大約需要兩個半小時的飛機航程,離古巴很近。今年8月導師外出雲遊的時候,我偷跑出去到了波多黎各玩耍,去看了首都聖胡安(San Juan)的西班牙風格老城和Vieques島的熒光湖(Bio Bay),參加了特色的溶洞探險和近海浮潛,是個非常好玩的地方,大致位置如下圖所示。
在波多黎各旅行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帶上美國駕照(駕照在美國可以當身份證用),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證件,就可以買機票,訂旅館,租車,跟本地人沒有任何區別。本地人也可以用自己的駕照去美國生活,甚至移居美國,去享有美國公民的各項權利,特別是政治權利。波多黎各人在本島沒有聯邦選舉權,但是移居美國本土以後即刻擁有選舉權。
但是波多黎各是美國嗎?從我的角度來看,是也不是。從遷徙的便利程度來說,同美國各州之間的遷徙和定居並無太大區別。但是從政治和文化的角度來看,波多黎各是特別的。一方面,由於理論上波多黎各的美國公民權是美國國會賦予而不是美國憲法賦予,使得是否存在國會可以在將來剝奪波多黎各的美國公民權的可能性存在爭議,人民在本島也沒有對美國本土選舉的參政議政權利。另一方面,波多黎各是天主教和西班牙語為主的地區,這和美國特別是南部各州的福音派(evangelic)基督教教派的文化是相差比較多的。比如我有基督教浸信會(Baptists)的朋友在波多黎各工作,在首都聖胡安想找到一個基督教教堂很不容易,大部分教堂都是天主教的。而且波多黎各的主流人口以西班牙語為母語,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我在波多黎各旅行的幾天,就遇到過在聖胡安的沃爾瑪超市,問店員洗手間在哪裡,對方連restroom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情況。
但是以上這一切,並不妨礙波多黎各人來美國大陸學習,工作,定居,因為從便利性上來說,從南方的波多黎各移居到佛羅里達州,並不和從北方臨州喬治亞搬過來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加之波多黎各過去10年來經濟的持續衰退(2017年5月3日波多黎各政府已向美國聯邦法院宣告破產),失業率高達11%,所以波多黎各移民到美國本土特別是佛羅里達州的人口特別多,現在已經有100多萬,而波多黎各本島不過360多萬人。從人口的角度來說,由於波多黎各本島不能創造特別好的工作崗位和經濟環境,波多黎各是在不斷人口失血的,年輕,有想法,有能力,有財富的人,普遍移居美國大陸,在波多黎各本島造成了類似中國中西部省份的人口凈流出現象。
這裡我覺得需要跟另外一條最近的新聞「台灣學生憑學測成績可申請大陸高校免試入學資格」結合起來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套組合政策。核心的目的就是便利和加速台灣年輕一代的人口流出,無論是要赴中國大陸工作還是念書。說實話,作為一個內蒙古呼和浩特籍的學生,我非常能理解人口失血是怎麼回事。在內蒙古,高考結束後只要能過一本線,基本上都會到外省讀大學,因為本省只有內蒙古大學一所211 高校而且綜排還是百名開外。比如我們高中班,53個人51個一本,過一本線在內蒙念書的屈指可數,30+的人在北京高校就讀。在外地高校畢業後,八九成的人會選擇不回內蒙古,目前已經距離本科畢業5年了,回內蒙古成家置業的高中同學依舊屈指可數。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學成之後,回到內蒙古沒有太適合的工作可以找,除了政府銀行國企這類的地方,選擇非常有限。
內蒙古2015年的人口大約是2400萬人左右,跟台灣近似,人均GDP大約1.15萬美元,是台灣的大約一半。從高等教育的角度說,台灣的高等教育富集水平大致接近於北京,略高於上海和南京,這一點是內蒙古不能望其項背的。台清成交的國際排名類似於國內C9高校,其他台灣前十高校排名也類似於中國的985高校水平。所以預計內蒙古這樣的大量本科生外流的現象可能不會非常快的到來,但是台灣高校畢業生畢業後想從事相關的高收入、高平台和高技術的工作,可能在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實現起來會更容易些。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支持這樣的政策讓台灣知名高校的學生更容易在中國大陸找到工作的。因為從高校培養人才的角度說,沒有障礙的吸納台灣人才,會使得中國大陸憑空出現至少10所985級別高校的畢業生數,這對於一些尖端行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實際上這也是美國二戰後一直奉行的政策,從全世界獲取聰明的腦袋,佔領科技的制高點,用科技行業的巨額利潤通過稅收和社會福利反哺從事普通職業的人口。一個美國剃頭大媽的收費比一個中國髮型總監的收費貴一個匯率,這終究還是建立在美國研發工程師們的工作所積累和賺取的巨額利潤之上的。
通過台胞證的國民身份證化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台灣居民前往大陸工作,學習,居住會更加便利。雖然兩岸文化不同,部分價值觀不同,但這都不會特別阻礙人口流轉的趨勢,正如同波多黎各的天主教-西班牙語文化並不會太阻礙居民大量移居基督新教-英語文化的美國大陸一樣。歸根到底,還是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有時候我常常覺得蔡英文主席是不是真的是我黨的深喉,一直以來台灣引以為傲的「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在「去中國化」政策下衝擊的支離破碎,這叫自毀長城;經濟支柱半導體產業讓政治運動和電力瓶頸弄的人心惶惶,這叫自折命根,菜主席這簡直是幫著我黨唱紅白臉啊。其實對於希望一統河山的中國民眾來說,台灣的波多黎各化了也不失為一條好的道路。我們通過單方向的台灣居民國民化政策虹吸了台灣的工業人口,造成事實上的台灣「留守化」現象的出現,正如如今的波多黎各或者內蒙古一般。在政治上我們不需要承擔台灣「留守化」之後的各類民生和政治包袱,留給台灣的本土政黨繼續政治鬥爭,但是在經濟上又持續不斷的造成台灣的人口搬移,最終達到事實上的統一。最近我注意到兩點,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大力度精準扶貧,二是對台灣問題繼續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不動搖。我個人認為,目標一意味著接下來五年的主要目標是集全國之力實現人民共同富裕,而武力攻台後的台灣的重建和台灣民眾對大陸援助的高預期必然會導致資源傾斜和政治負擔,屆時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必然是我黨的鍋,類似於今日香港的狀態,不如繼續保留島內的多黨政治,讓藍綠兩黨繼續為島內民生問題背鍋,私下卻利用居民便利政策默默人口抽血,使台灣成為中國大陸事實上的波多黎各,也許這也是另一種目標二的「一國兩制」,放著島內藍綠黨爭惡鬥的活標本於此,對於我黨我國也是近在咫尺的警鐘長鳴。
最後放一張我在波多黎各聖胡安老城與鎮島神獸Alpaca的合影,我原來一直以為神獸是我天朝特有,沒想到竟是原產南美的國際友獸,失敬失敬
------------------------------------------------更新分割線-------------------------------------------------------
看到評論區里有同學擔憂卡式台胞證帶來的台灣人口流入而「擠占」大陸工作機會的情況,還有人討論對於東南亞國家是不是也可以實行類似的政策,我有以下這樣的一些看法。
80後90後的同學,從小念書應該會常常感知到一種描述,即是「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有限」,似乎在印象里這是初高中課本里的一些表達。這種表述下,常常給人一種認知,既是人口眾多是負面的,中國如果沒有這麼多人口,就能早早的實現很好的生活品質。這其實混淆了「工業人口」和「傳統農業人口」的區別。廣義上,從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工程師到富士康流水線的工人都是工業人口,而工業人口的規模和質量是決定了一個國家是否能成為先進國家的核心條件之一,是最寶貴的人力資源。所以從工業人口數量的角度說,印度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口太少;從工業人口質量的角度說,美國不是限制移民,而是希望拿EB1「傑出人才移民」簽證的人越來越多。中國能在短短几十年內走完工業化早期積累的道路,也有賴於大量傳統農業人口向工業人口的成功轉換,而這種轉換也事實上造成了中國中西部地區「留守化」人口的現象,留守人口主要也正是那些無力完成自身從傳統農業人口轉化為工業人口的婦孺老弱,最近幾年的精準扶貧政策實際上的主要對象就是他們。
從工業人口規模的角度說,中西部人口失血和留守化現象的出現,正是說明整體而言,東部省份的工業人口數量是不足的。從最近十年國家大力推進各類人才計劃的角度說,中國對於高質量工業人口更是極其渴望。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目前不是工業人口太多,而是仍舊太少。未來十年,在少子化效應顯現和父母這一代人退休潮的雙重壓力下,引進工業人口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相比於東南亞和其他外國人,同語言同文字的台灣無疑是更「安全」的一個人口來源地。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移民融合安全的概念。在東亞文化圈長大的人,往往很難察覺社會的秩序,人間的倫理,善惡的標準從何而來,我們會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或者說這是儒道釋思想中的某一部分所寫的,但是如果一定要界定這個價值判斷標準從何而來,彷彿又說不太清,但是明顯它又是社會共識,這是東亞文化圈的一個特點,一切禮義都來自於儒道釋三教合流的思想體系,或者說,都是來自於「人性」。無論儒家、道家或佛教,基本都是以人性作為起點,來反思宇宙、人世、靈魂及未來之道。相對於亞伯拉罕一神教,儒道釋三家並沒有一個全知全能的主宰,所敬畏的「天」和「道」也並沒有「神格」(與人格相對)和意識,所謂仙聖佛陀,都是修鍊到極高境界的人(或者曾經為人),從這個角度說,儒道釋三家其實都是廣義的「無神論者」。但是這個世界出了東亞這一塊地方,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地區的倫理秩序都來源於一處——宗教和神性。曾經有一個巴西的漂亮姑娘問我:「聽說你們中國人幾乎都是無神論者,那你們社會的秩序從何而來?我們巴西人的倫理道德都來自於天主教和聖經的教導,沒有上帝對人的引領,人的社會不就失序了嗎?」說實話,當時這個問題問得我一愣,後來想了很久才意識到,可能我們東亞才是特殊的,只有我們才是靠人的互相關係,建立了社會秩序。比如在泛基督教文化中,人和神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係反倒是應該保持適當距離不要隨便互相指摘。而無論儒釋道,都是以人為本,而聖經的真理卻是以上帝為本,這是兩者最大的衝突。因此,對儒家而言,做人的動機是為了父母、君王或國家,但是在基督教中,信徒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榮耀上帝。
核心價值觀的區別會導致人在一些基本判斷上產生巨大的分歧,比如初到美國的中國人會奇怪,為什麼美國人會為了一個沒有任何生產性的墮胎問題和同性戀合法化問題爭辯這麼多年?因為這涉及了美國北方自由派基督徒和南方福音派/基要派基督徒關於是否「聖經無謬誤性」的核心價值觀的爭辯,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支持的人多,就通過,支持的人少,就不通過,至於每逢重大政治選舉就選邊站嗎?從而往往無法理解和感同身受(無法理解就對了,說明你的價值核心還是中國式的)。這只是一個宗教內部爭執導致的價值觀巨大差異,除此以外還有和基督教徒因為「三位一體」問題互相視為異端的摩門教(Mormonism)教徒,耶和華見證者(Jehovah"s Witnesses)教徒,還有很多天主教、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斯蘭教什葉派、印度教、錫克教、無神論信仰者……宗教的不同導致核心價值觀的不同,核心價值觀的不同導致人在很多事物的基本判斷上存在天南海北的距離,往往你所堅持的,我認為一文不值,我認為珍貴如金的,你覺得如糞如土。可想而知,把這麼多價值觀根本性不同的人聚集在一個地方生活還要求一個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是多麼困難,而在美國,這個最大公約數就是「政治正確」。
加州是美國族裔人口構成最混雜的地方之一,目前拉丁裔是加州第一大族裔,第二是白人,然後是各種各樣的少數族裔,其也是價值觀最為「多元」的一個州。「多元」的意思就是沒有一個價值觀是「正統」價值觀,只能在各種價值觀間求一個平衡,比如說最近幾年加州通過了以下政策:明知自己是艾滋病患者,故意去獻血,故意去感染性夥伴,也從重罪變成輕罪了;在學校推行伊斯蘭教義,在課堂講授各種同性戀性交方式,在各種場所推動男女同廁;開放政策,中東難民蜂擁而入;大麻合法化,大麻店開始遍地開花。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可能會驚呼「天吶,這都是什麼啊,就沒人管管嗎?」很好,當你潛意識裡覺得「不應該有人管管嗎」的時候,說明你的價值觀還很中國,大政府什麼都得管是儒家文化圈特有的價值導向。
說的繞了一大圈,回歸到最初的問題,我認為台灣移民是較為「安全的」工業人口,這是因為我們都還同屬於一個儒家文化圈,我們的價值核心都還是「人本主義」,而不是各式各樣的「神本主義」,也並不需要某種「政治正確」把我們強行捏在一起,這在社會融合的過程中,陣痛會小很多。而其他宗教信仰和價值觀的移民,如果像卡式台胞卡一樣給予他們准國民待遇和政治權利,將來必然會出現很多生活在我們周圍,卻似乎跟我們價值取向格格不入的「外國少數族裔」,如果他們的人口規模到達了一定程度,就必然會導致政策和生活中很多問題的不得不向他們妥協,最近幾年歐洲因為中東難民而出現很多混亂的部分原因正是於此,而這也是中國政府一直嚴格限制給予外國人中國國籍的原因之一。維持恪守中國「人本主義」價值觀的各民族人口始終是國民的絕對多數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廣義的「主體民族」,是中國實現長治久安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政府一直對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基督教基要主義的傳播十分警惕和打壓的原因。因為基於教義,一神教從核心價值觀上的「神本主義」不可能跟中國傳統儒道釋三家的「人本主義」融合,只能替代(比如歷史上基督教三次在中國的大規模傳教都失敗了,主要就是源於皇權對於基督教文化替代的警惕。這裡有一個試金石問題,如果你周圍有非常虔誠而保守的基督徒,你可以問問他,看他是否支持海外基督教傳教力量在中國所倡導的「三化異象」:「教會國度化」「中國福音化」「文化基督化」。如果他支持,你可以再問問他如果中國實現文化基督化,傳統核心價值觀在實質上消亡了,只保留風俗習慣層面的傳統,比如用筷子,過春節等,他怎麼看待這個只存在於「地理意義」上的「中國」?如果你真的有機會聽到一些基督徒的答案的話,可能會感覺很有意味;))。所以在涉及人口引入政策的時候,必須慎之又慎,從這個角度講,相較於東南亞和其他國家,台灣移民是可靠的多的人口來源地選項。
以上討論的命題,可能相對於18位號碼卡式台胞證引發的各種效應而言,太過引申了。但是結合最近關於人口政策的新聞:國僑辦權威解答「中國綠卡」「華裔卡」如何辦理-中新網,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包括台胞證、華裔卡在內的類似的廣義「中國綠卡」會變得越來越多。從曾經的人口流出,到將來可能會出現的人口流入,短短十餘年間,時代與格局變化之快,令人常常有歷史在眼前流過的錯覺。朝暉夕陰,氣象萬千,80-90後的這一代年輕人,可能會過得很有見證感呢。
對台系統在多年愚蠢的對台讓利被打臉後,總算開始被迫做點實事了。我早就說過,凡是不以掏空台灣為目的的對台政策都是愚蠢的。
這個政策的好處,到不是指望彎彎們到了大陸工作就會想統一了。放心,以彎彎的尿性,絕對是一邊在大陸工作,一邊心裡426吐槽過沒完。可是我們大陸人不在乎啊,我們就喜歡彎彎們不情願卻又不得不跟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樣子
有了這個政策,在島內低薪的經濟形勢下,稍有想法的彎彎年輕人恐怕都想要到大陸來找找機會了。而能在大陸站住腳的都會是彎彎中有點能力的年輕人。而每一個年輕人登陸,台灣的工作人口就少了一個。食敵一石,當我之十石。以目前台灣少子化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大量的勞動人口外流,彎彎的未來可想而知。更妙的是,這些勞動人口將來老了病了可是要回台灣吃健保,拿年金的。
我覺得這是中央對台灣問題作為內政處理的重大舉措。台胞證先是改為卡式,現在號碼數也將仿照大陸的居民身份證改為18位(原來是8位)。台灣人持新式台胞證可以方便地在大陸居住,購房,乘車,旅遊,交社保,看病,上學,找工作,獲得了「准國民待遇」,就差不能參軍和考公務員了。這是任何外國人在中國不可能有的待遇,台灣人已經實際上被作為本國人看待了。
台灣當局只能看著台灣人被大陸「吃豆腐」,干著急,無計可施,因為這是大陸單方面實施的惠台措施。但對近200萬在大陸居住,工作,學習,旅遊的台灣人來說,真的是善莫大焉,卡式台胞證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台灣蔡英文政府又能怎樣呢?也推出「陸胞卡」,給在台的大陸居民准國民待遇?他們連大陸新娘,大陸學生都要給予種種限制,待遇還不如其他國家的人,以其小肚雞腸和台獨理念,結果可想而知,不敢啊。台灣陸委會發言人已經對此表態,宣稱卡式台胞證也只是旅行證件,並呼籲大陸保障基本人權。這幾個意思?不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嗎?
下一步嘛,我預測,台灣自詡130多國免簽的「中華民國」護照肯怕在很多國家不好用了。就在不久前,兩位台灣青年拿著「中華民國」護照要求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旁聽,就被拒絕了,但工作人員說有台胞證可以進。這下見識台胞證的威力了吧?如果台獨勢力太猖獗,中央還有大招伺候呢。台灣人想出國?請先到大陸來辦台胞證(功能相當於中國台灣省居民身份證),然後持台胞證到公安局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到時候看他們怎麼說自己是不是中國人?
作為支持統派的台灣人,當然支持,這樣去大陸就特別方便了,定酒店就不用特別麻煩,還有銀行的問題。還有我希望有強烈支持台獨的人,就不應該給他辦台胞證
找實習的時候要網申,然而網站都只接受18位,只能跟同學借身分證號碼。。。。
還有每次填個人資料寫身分證號碼的時候,有些不了解的人就問
你怎麼這麼短
這麼短。。。
短。。。。
前些天,在廣州體育中心附近看到一位黑哥們,用手機刷開摩拜單車以後,舉起手機,扶著車把,來了張自拍。
不禁想起,一些個去美國留學的朋友,第一次駕車去公路旅行時,對著一個方向盤都能拍上半天;對著剛申請到的信用卡,也能嘚瑟好一陣子(有這麼一位,把卡的正反面都發了朋友圈,不知他現在過得好不好)。
但我又有什麼資格笑話他們呢?拿我自己來說,也免不了從一些器物或者食物上,產生出對一個陌生國度(或地區)的親近感。
在我小時候,讀一本書就能獎勵吃一次麥當勞(於是我變成了一個識文斷字的小胖墩),一手掌握不了的牛肉漢堡和甜滋滋的冰可樂,就是我對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後來,我讀到珍珠港和奧馬哈灘,讀到聯邦黨人和憲法判例,這些歷史裡總有伴隨著一種甜甜涼涼的觸感。
您說,對一個孩子來說,哪裡會因為什麼歷史,制度之類厚重的東西,就陡然成了一個陌生國度(或地區)的擁躉呢?在人們感知世界的過程中,往往先看到些具象的東西,麥當勞、可口可樂、福特皮卡、牛仔褲。
對於相當一部分大人也是如此,不是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腳不沾地地生活在高處。每天,我大概有這麼二十來分鐘(大部分是在馬桶上或者蓮蓬頭下)思考一下正義,公平,良知,美德這些玄之又玄的事情,大部分時候,我還是在這滾滾紅塵中,與一些器物在糾纏,淘寶和移動支付,高鐵和共享單車。
有的時候,對一種生活方式的認同感也並不在高處。早些年,我們的宣傳機構打了很多張文化牌,孔子學院,茉莉花,大紅大綠的大片,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總感覺和普通人之間還隔了什麼 -- 普通中國人的一天,不是孔子和茉莉花,或者說,這些東西隱藏在更深的地方,曲徑通幽,要經過很多彎彎繞才能悟出來。普通人的一天,就在於每天睜眼,掏出手機,能用手機干點什麼。
對於台灣同胞來說,他們離這種日復一日的凡俗生活之間,還隔了點什麼,還需要經過多一道程序才能像這個地方的其他人一樣生活,用上同一種器物。現在,種種跡象表明,18位的台胞證能架上這座橋,打通這最後一公里,這非常值得欣慰。
前些年,我們打的是血緣紐帶牌,講的是一個團聚的故事,是當年出去打醋的路上被抓了壯丁帶到台灣的孩子,回來時已經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手裡拎著一瓶醋,跪在父母墳前。
只是漸凋零。
面對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在這座島上長大的一代,我們還能繼續用這種血濃於水的敘事,去讓他們「回歸"嗎?
也許不行,北京不是他們的家,北京沒有小確幸。但北京有別的東西,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現代社會能夠提供給人們的一切便利,一切享受。
從前我們講,"相逢一笑泯恩仇",什麼恩,什麼仇,雨打風吹去了,這一代的年輕人沒有這些歷史包袱,沒有那些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複雜情感。我們有的,是同樣的搵食艱難居不易,同樣的勇敢新世界,人人都要奮力爭先。
這不是一個回歸的故事,這是一個融入,接納的故事。大江大海里的魚上了岸,或許就不是魚了,不會再回到水中,但我們也可以給他們提供一片新的沃土。我們的對台工作,走在正路上。
--
您說,那位對著摩拜單車自拍的黑哥們,是要對家鄉的朋友展示他在這裡的見聞,還是要向在這裡的朋友炫耀自己的新技能,抑或只是記錄一下自己的日常?不管怎麼樣,他過著和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像我們。
有朋自遠方來,說的就是這種感覺吧,
不是風雪夜歸人,不是重逢,相遇時也許帶著些陌生和尷尬,
沒關係的,
來之,則安之。
技術上來說:我希望台胞證按照目前的身份證校驗演算法是個合格的身份證號。並且可以正常的被二代身份證閱讀器識別(這個應該是好辦的吧,反正身份證閱讀器的核心模塊都是公安部管控的)。
至於目前我國的身份證號碼自帶校驗碼,程序員們應該都是懂的。
如果以上成立,那麼可想而知,這統一台灣是採取的「農村包圍城市」辦法。先讓普通民眾享受到普通國民待遇,逐漸具有歸國意願,過不了幾年,精英們再想 tai du 都已經不會有群眾基礎了。咳咳,看到有的童鞋提出說將來要進一步把台胞證國際化,我想說:新聞需要連著看——
台灣師生持「護照」到聯合國旁聽 工作人員:需要台胞證 台~胞~證~
這是台胞證第一次在國際場合上被要求,所以老共確實就是在一步一步實施當中,只不過它從來不張揚,等你發現的時候。。。。。。套路太深:誰能想到一個簡單的大陸境內旅遊證件會一步一步升級成身份證件,再升級到境外國際證件呢?
如果有關注國台辦的動向的話,就知道,在2014年太陽花之後,國台辦就將重點轉向了台灣的三中一青,2015年大陸對台工作新布局 打「三中一青」牌,走群眾路線。敲黑板:群眾路線
所以,一方面停止讓利,把台灣本土晾在一邊,另一方面吸引台灣青年登陸,睜眼看大陸,是大有裨益的。畢竟,封閉的台灣島,需要從內部進行攻破。
比如,你真的無法跟一個沒見過移動支付生活的島內台灣人解釋,支付寶,微信支付帶來的移動支付生活有多便利。某論壇台灣版塊曾經花了幾個帖子介紹,結果他們還是沒聽懂。除非見過移動支付生活的視頻或親身體驗過。否則他們只會想到便利店的積分卡,或者「美國也用信用卡啊,沒移動支付,可見這沒什麼大不了」。(這裡只是描述帖子里的狀況,是生活體驗不同帶來的差異而已)
早期的台胞證只是作為台灣居民入境大陸使用的旅遊證件而已。這是它最原始的功能。
只不過隨著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台灣居民入境大陸不僅僅是旅遊了,還包括了投資辦廠,就學,就業等長期居住生活,從而台胞證就逐漸變成了台灣居民在大陸的唯一合法身份證及法律證件。也就是類似與大陸居民使用的身份證了。
所以它的作用是隨著實際的操作而不斷擴大的,繼而出現了卡式台胞證(2015年)。
而由於前期作為旅遊證件使用的台胞證並沒有考慮到身份證的用途,所以隨著大陸居民能用身份證直接在網上,APP上購票,出入站,台胞證編碼不兼容,導致要做兩套系統兼容規則出來,不然就得去車站才能買票等不方便問題逐漸產生。比如,有些APP要輸入身份證號的時候,校驗規則之一就是18位,台胞證顯然用不了,所以APP方就要做兩套來兼容。
於是國台辦就逐漸將原本只有八位的台胞證證件編碼進行修升級。從而台胞證將升級為二代台胞證,屆時將使用跟大陸身份證一樣的18位編碼,以無縫兼容大陸境內的系統。
潛台詞包括了:統一之後也是無縫連接大陸的生活。也就是在大家還在考慮要怎麼實現兩岸統一的時候,老共已經在想統一後要怎麼無縫對接兩岸生活了。不只是想,還是直接做,只不過不說而已。
嗯,是的,卡式台胞證確實跟大陸身份證很像,反正統一後也還是要發身份證的嘛,那就現在開始試點咯,只不過這個範圍是整個大陸地區。
至於島內政客再怎麼嗶嗶,反正愛領不領,這是陽謀。
我兔腹黑,估計下一步就是中國參加的國際組織只接受持有中國身份證和台胞卡的人員參會,接下來努力提升中國護照含金量,屆時中國政府可能會要求所有與中國建交國家拒絕持台灣護照人員入境,於是台北的台胞卡申領處業務暴增,又加開護照業務。到那個時候,台灣是否認為自己是獨立國家已經不重要了,即使不歸附中央政府也無妨,反而是中央政府多了一支不用中央政府提供一槍一彈,義務鎮守邊疆的武裝部隊。文統比武統更毒辣!!!哈哈哈
台灣省的同胞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政府通過篡改課本等一系列手段來在精神上剝離台灣省的同胞對我國的依賴,我國通過經濟和其他手段來加強台灣省的同胞對我國的依賴,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這完全就是在比地區之間的實力,對公民來說就是一個屁股的問題。我作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當然站在大陸這一邊。
不得不說這真是太厲害了(逃
在大陸 台灣身份逐漸「被消失」
林犀 撰寫
「二代台胞證要上路了,上頭的數字和大陸身分證一樣,18位數,我們真的要『被統一』了,你怎麼看?」坐在北京大學附近的咖啡店,我問這三個九零後、到北京將滿一年的台灣學生。
「我之前要買天貓國際的海外商品,用現在的台胞證號就被拒絕了,改成18位數之後可以用嗎?」一個學生問另外兩個同學。
「聽說可以,好像以後去車站的自助機取票也行。」
「只要淘寶支付寶能用就好。」年輕的「天然獨世代」笑笑,「當然看到這種新聞還是會不舒服,總覺得怪怪的,但真的接受不了就別到大陸了。」
「我們有意見也改變不了什麼,來大陸又不是為了吵架,找一份好工作、好好生活賺錢最重要。」
從「中國台灣」到「中國」
不同於幾年前到大陸的台灣年輕人,2016年7月後入學的這批九零後在蔡政府上任後、兩岸急遽變冷的氛圍中來到北京,「學長姐告訴我們,以前到大陸最常聽到大陸人問『你是台灣人,到北京做什麼?』現在我們常聽到的是『啊,又是台灣的啊』。」
畢業於台灣最好的台灣大學,憶婷並不避諱跟大陸同學談起台灣的困境,她自認是「做好一切心理準備」才到北京的。2012年台灣年輕人到大陸,還會為了「中國台灣」這種用語跟大陸同學吵架,但這幾年台灣年輕人已逐漸明白到大陸可能會碰到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場。但是,有做好心理準備是一回事,實際碰到又是一回事。
「台灣這幾年看大陸綜藝節目的年輕人不少,很多人知道台灣藝人在大陸會被稱作『中國台灣』,但是我之前看了一檔旅遊真人秀,台灣和大陸女星去歐洲錄製節目,外國人問那個台灣女星『你從哪裡來』,那個女明星立刻說『中國』。這種情況我看到過兩次,而且是不同節目、不同的明星。台灣明星已經不是『中國台灣』人,他們是『中國人』,在國外他們和東北明星、河南明星一樣都是中國明星。」
這些台灣明星連「台灣」的標籤都快被抹去了。憶婷和她的台灣同學都承認,看到這種情況難免不滿、難受,但並不會責怪那個台灣明星。「以前在網上還常看到台灣網民去諷刺台灣明星『商人無祖國』,漸漸地,大家都可以諒解了。台灣跨年節目越來越沒有大牌、稍有名氣的台灣明星去湖南衛視大家也都習以為常。誰讓台灣環境就是這樣呢?」
誰讓台灣環境就是這樣呢──這句話不只適用於台灣藝人,三個台灣同學拿的都是卡式台胞證,沒有人能否認,第一時間拿到時內心五味雜陳。「這和身分證有什麼差別?但是自己不爭氣呀,沒辦法。」
「台灣的情況和我們一樣呀」
這種「台灣標籤」快被抹去的感覺,在北京待越久的台灣人會更有感覺。從事影劇業的樂芬住在北京東三環勁松地鐵站附近,兩房一廳的老公寓房子,因為樓房老舊,一個小房間一個月「只要」3500元人民幣(約合515元美金)。「我的室友是一個東北三線小城市的女孩子,一個人到北京是因為老家發展機會少,我告訴她,我到北京是因為台灣影視業根本養不活年輕人、薪資又太低,她跟我說,那你們台灣跟我們一樣啊。」
樂芬是台北市人,聽到一個東北三線小城市的年輕人跟她說「那情況跟我們一樣啊」有些哭笑不得。但的確,她和那些高唱「北京、北京」的北漂又有什麼不同?
在北京,一個月薪水從三千到三萬人民幣都是「正常」,十幾萬月薪的人也比比皆是,這裡的繁華像是巨大的泡沫,讓人看不清真實面貌、卻有太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往裡跳尋找「機會」,連歐美髮達國家的年輕人在北京都要去擠五道口的地下室,誰管你是大陸北漂還是台灣北漂?
樂芬2010年剛到北京時,已經與北京電視台合作一段時間的台灣前輩帶她去酒吧,一大桌子人玩擲骰子遊戲,前輩突然問她,「這桌誰是台灣人誰是大陸人,光看外表,你分得清楚嗎?」
她愣愣地搖頭,前輩拍拍她,「沒有人分得清楚,這裡不管你從哪裡來,只看你的能力。北京就是這麼公平,你努力就有機會。你們這些台灣年輕人,比我們不容易,台灣人在大陸的光榮時代早結束了,偏偏,又越來越多人過來。」
樂芬來到北京不到一個月就知道了,台灣人這個身分已經不特別,她自認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當大陸室友很理所當然地把台灣與福建、河南等地並列時,她的內心又十分難受。
「我在北京這麼些年了,到現在才願意承認──我們這一代台灣人在大陸,已經不特別了,這點無庸置疑,但是我又很難接受『台灣已經不特別了』這個事實。」
「當我在北京說『我是台灣人』時,我期望看到的反應還是──台灣人很禮貌、台灣軟實力很強、我很喜歡看台灣偶像劇等等,但現在當我跟大陸小朋友們談起台灣,在他們心中,河南年輕人為了更大的發展來到北京上海謀生,台灣人也是為了相同理由到北京上海發展,『台灣身分』這個標籤有什麼特別的?真的……就是中國的一省而已。」
我問樂芬對於二代台胞證的想法,她擺擺手,政治都是那些少數人的玩意兒,她根本不在乎,統一、獨立,這些詞的意義遠遠不如對未來的盼望。談起未來的工作發展,她的雙眼發亮,語氣有些興奮「我希望在這裡能再做一些事,我們團隊之前拍攝了一部網劇,優酷播放量至今兩三千萬吧,不算太好,想再做點更大的。」
台胞證從8位數變成18位數,對樂芬這種「北漂老鳥」來說無所謂,「我們團隊有台灣人有大陸人,有差嗎?」
台灣北漂和大陸北漂,都是為了拚出一個未來,樂芬最喜歡的大陸歌曲是「北京北京」,那首歌唱出了所有在這城市的人的心聲──北京就是這麼公平,你努力就有機會,不論你從哪裡來,跟那首歌的歌詞一樣。
「我在這裡歡笑也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祈禱也在這裡迷惘,我在這裡尋找也在這裡失去。北京,北京。」
原文鏈接:http://taiwan.dwnews.com/news/2017-06-27/59822307.html
中國大陸的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其中很多服務都需要實名認證。使用回鄉證在各種服務實名認證上帶來的麻煩,經常提醒我可能是「不被看待為本國人的本國人」。
建議儘快消除証件系統上的差異
謝邀
同樣是讓利,跑台灣去讓利和讓台灣人跑大陸來謀利是有本質不同的。
1,跑台灣讓利,利大部分都會被權貴財團吃掉,台灣財團吃的腦滿肥腸也不願意在媒體和立法機構推行有利於統一的宣傳和制度,是喂不飽的狼,而讓台灣人跑大陸來謀利則更能定點讓利,普通台灣百姓可以收到好處。
2,跑台灣讓利會暗示台灣人大陸有求於台灣,會產生抵觸情緒,讓台灣人跑大陸來會暗示台灣人是你有求於大陸,產生的抵觸情緒較小。較小的心理抵觸有利於統戰和溫情感化。
3,讓台灣人來大陸,大陸方面有主場優勢,媒體、輿論和社會都有利於改變台灣人的觀念,而跑台灣讓利,則是台獨勢力的主場,信息傳播渠道和人文環境都不利於統戰工作。
4,跑台灣讓利會真的讓台灣富有幸福,而台灣人來大陸則會讓台灣更衰落。寒冷的井底才會讓井底之蛙被迫跳出井外看世界,才會趨於理性。
快把我的回鄉證號碼也換成18位嗚嗚嗚每次旅遊定全家還要擔心他們接不接待外賓老子不是外賓:(
咦是只有我容易手誤把如家寫成全家嗎..歸納一下,可能發生的事
大陸範圍內,台灣護照形同廢紙,除了申領台胞證之外什麼用都沒有,用台胞證幾乎等同於大陸居民,從心理上減少台灣人對大陸的抵觸。
國際範圍,在台灣居民常去的某些國家和地區,馬雲這個級別的商人會推動某些方便中國旅客的設施,比如刷手機就能自動繳費的站點什麼的,這些設施被設定為需要大陸身份證註冊,同時兼容台胞證。
於是,即使是不打算來大陸的台灣居民,在旅行手冊上讀到的心得就是下飛機立馬給中國使領館打個電話申領台胞證可以省很多事,護照進關以後鎖箱子里,平時拿著台胞證滿世界用,生怕外國人不知道你是中國的台灣同胞。
台灣島內,通過網路支付等手段,台灣居民將會發現有一張台胞證方便很多,而且足不出戶就能領到電子版,於是幾乎人手一張。政壇打雞血一樣痛斥大陸打壓台灣的國際地位,領台胞證被視為私通大陸出賣台灣的鐵證,政壇大佬紛紛火燒台胞證以示忠心,媒體痛心疾首北京用台胞證收集台灣居民信息危害島內安全。
全世界接觸到的台灣人都是和大陸人一樣報一個18位的id,說的話一樣吃的東西一樣去的地方一樣長的也一樣,實在分不出來也懶得去分。這才叫花小錢辦大事。
以下原答案
台灣總是說被大陸「杯葛」,好了,這倒是提醒了北京方面,這次是真的開始杯葛「中華民國」政府了。
接下來的動作顯而易見,中國國內自己動手,國外由外交部門施壓,會逐步擠壓「中華民國」政府頒發「護照」的使用空間。
在大陸估計這份護照很快就形同廢紙,除了可以到指定機關申請頒發臨時台胞證之外在哪兒都不管用(而且肯定會有強制措施來確保這一條的實現),持台胞證除掉和政治相關之外幾乎就等同於大陸居民。
在國外就要看外交實力了。第一步,把「承認一個中國」解釋為承認台胞證是合法有效的身份證件,取得和「中華民國護照」同等的地位;第二步,就要動手腳幹掉「中華民國護照」的有效區域了,因為有台胞證做替代品,這項措施的推行阻力會比較小(海外台灣人多的地方大陸過去的也不少,能夠合併兩個項對於絕大多數管理者而言都是求之不得)。
記得嗎,與中國建交的基礎條件之一就是承認一個中國,現在這一條口號要開始實用化了,雖說我很鄙視大棋黨,但這一手真是好棋啊。很快,台灣在國際上就是「事實上不獨立」,真的發生點什麼,需要填的坑又少了好幾個。
台灣政府常常把人權民主掛在嘴上,但對比大陸政府對待在陸台灣人和台灣政府對待陸生陸配的態度,就會發現台灣政府口中的人權真的很虛偽。
不論台灣政府怎麼黑,推出18位卡式台胞證這確實是大陸對於台灣人極大的便民措施,台灣政府更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台灣經濟比大陸發達,來大陸工作的台灣人卻越來越多而不是整天無腦噴
一位可愛的來大陸求學的台灣up
雖然我沒辦法感同身受,但是這種不方便感還是能想像出來的。
希望台胞證能與中國公民身份證有同樣的效用,這樣能幫助台灣小夥伴們解決不少頭疼的問題。
比如微信可以愉快的搶紅包、支付寶淘寶可以瘋狂剁手了,親身體會——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戒除……
包括以後海外的撤僑、維權,他們可以捏著台胞證去找中國大使館……
搞不好這可能是以後歷史上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結點。
up的ID見圖片水印
侵刪
——————————————
另,這是我很喜歡的一位up,善良、可愛、明事理,希望大家不要用惡意揣摩別人啦~
乾脆直接按照身份證來排吧。
身份證前六位是省,地級市,縣。台灣屬於華東地區,華東地區各省的身份證前兩位以「3」開頭,華東地區共有六省一市,佔去了31-37,台灣就以「38」開頭吧。
中間兩位可以以台灣的縣,市編號,比如高雄,桃園。至於最後兩位,中國的勢力還沒延伸進台灣基層,可以暫時空著,寫個「00」。
接下來很簡單的,就是八位數生日,加上四位識別碼。
香港人一臉懵逼,感情回歸得晚待遇要更好?!
註:我不是香港人,我就吐槽一下我看到香港人的反應。。。
前面的諸位,都說得很好,而且從各個方面都答了。
咱家就稍微補充一下。
其實,有台胞證,而且常在大陸來活動的,一般來說見識都不土鱉。
有句俗話說得好,見多識廣。在大陸活動過,對大陸是個什麼狀況,台灣是個什麼狀況,自然就有自己的比較。
到底哪邊比較有活力,哪邊比較有未來,哪邊比較有前途,一比較自己就知道。
對這些人進行「准國民」式的管理,其實就等於說,剩下那些,那恐怕多少會有「非國民」的嫌疑了。
當然,距離統一還有相當一段歷史進程,具體多長,也尚未可知。
要補一個良民證,呸呸呸,卡式台胞證,也還有時間。
只是我國的史書上,做爭取和拉攏的思想工作,不出「喻以禍福」,「曉以順逆」這八個字。
你如果不知道什麼叫禍福,什麼叫順逆,不是入「逆臣傳」,那就是入「忠義傳」了。
無非是死嘛!
推薦閱讀:
※台灣回歸大陸需要哪些條件,搞定哪些人?
※若中央政府統一了大陸和台灣,會強迫台灣人改用簡體字嗎?
※台灣人對大陸以及大陸人的印象是什麼?
※知乎上的台灣人有哪些共性?
※如何看待蔡英文呼籲大陸多些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