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片的背景是什麼?


布列斯特要塞——一群迎接死亡,藐視死亡的保衛者。

圖中刻字為:

Я умираю, но не сдаюсь. Прощай, Родина. 20 июля 1941 года

大意:

「我就要死了,但我絕不會投降,永別了!祖國!」

1941年7月20日

這個刻字直接證明了,布列斯特要塞勇士在被重重包圍、斷糧斷水的情況下組織了一個月的抵抗。要知道,1941年7月末,德軍已經打到斯摩棱斯克和基輔,他們正在國境線上,在敵人的大後方堅持著!

所以不要奇怪他們為什麼要用刺刀在牆上刻字,被包圍的他們連水都很難獲取,更別說紙張和筆墨,再其次,他們希望這些能長期保存的,刻在廢墟當中的信息能夠躲過德軍的搜查,躲過自然的摧殘,等到蘇軍打回這裡並發現這些印記的這一天。

類似的刻字還有很多,例如下面這個。

「1941年6月」

「(我們)有五人」

「我們會死,但我們絕不離開要塞」

「為了斯大林而死!」

「死,並不恥辱。」

1941年6月26日,我們有三個人

我們的情況很困難,但這無法打垮我們

要像個英雄一樣去死

這裡則是三個莫斯科人,三個摯友——伊萬諾夫、 斯捷潘奇科夫、容加耶夫的故事:

我們是三個莫斯科人

伊萬諾夫、 斯捷潘奇科夫、容加耶夫

我們保衛教堂

我們發誓,絕不離開陣地

現在只有我一個人了……

斯捷潘奇科夫和容加耶夫犧牲了,德國人已經衝進教堂。

還有最後一枚手榴彈,我不會苟且偷生。

同志們,為我報仇!1941年。

根據德軍的報告,布列斯特要塞的最後抵抗在8月末(他們堅持了足足2個月)才得以被消滅。雖然在這裡磨嘰了近一個月,連帶拖累大批軍級炮兵單位的德國第45步兵師自說自話地聲稱布列斯特要塞在7月1日/8日就已經肅清。

「這裡已經沒有任何交戰了。快樂的面龐在一次出現了。出門可以不用再帶武器。秩序和安全已經得到確立。」
—— 沃爾特·馮·翁魯

而蘇方提供了一個更為離奇的說法:1942年4月。

後來,布列斯特成為蘇聯「英雄城」,和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列寧格勒等齊肩。

他們的戰鬥方式,他們的毅力,他們的忠於職守,面對無望的困境時他們的勇氣,這一切都是蘇軍士兵進行抵抗時士氣和力量的典型特徵。
德軍部隊還將遭遇到更多這樣的例子。
布列斯特要塞守衛者的頑強與忠誠給德國軍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軍事史上曾有過這種藐視死亡的先例,但很少。
古德里安大將接到作戰報告後,對陸軍司令部派駐裝甲集群的聯絡官馮·貝洛少校說:
「這些人應該獲得無上的欽佩。」 ——《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

關於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的情況,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了解:

書籍《布列斯特的要塞》【蘇聯】謝·斯米爾諾夫

這本書PDF應該很好找

電影《布列斯特要塞》【俄羅斯白俄羅斯·2010】

目前中文網路資料沒什麼好推薦的,大多質量極差。


布列斯特要塞

Я умираю, но не сдаюсь! Прощай, Родина


識圖也就一兩分鐘的事,不比在這開個問題簡單?


推薦閱讀:

摩爾多瓦民眾在蘇聯解體後為何不願意回歸羅馬尼亞?
同樣都是手上有無數條人命的秘密警察頭子,為什麼捷爾任斯基與貝利亞的評價截然不同?
為什麼實力不強的芬蘭能在蘇芬戰爭中把蘇聯打的無顏?
蘇聯(不是蘇俄)時期有一定規模的罷工嗎?
什麼是斯大林主義?

TAG:蘇聯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納粹黨 | 蘇聯歷史 | 蘇德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