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角度看,珠三角整體的經濟實力到底怎麼樣?

這裡所謂珠三角是整個珠江出海口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圈,包括廣東省的九個地級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門、肇慶)和香港澳門。

最近官方學界經常提一個概念叫「珠三角大灣區」,大有比附加州灣區之勢。實際上,這個區域,或說這個城市群在全球經濟大格局下,處於一個怎樣的位置?整體實力處於怎樣的水平?
-------
鑒於跑題的同學太多,修改一下問題,添加一個建議框架。

1. 全球常見的城市帶都市圈都有哪些,例如東京都,美國東海岸城市帶等等。
2. 上述城市帶都市圈當前的人口GDP/人均GDP及產業結構等基本情況
3. 中國當前主要的都市圈有哪些,按照各角度相比,在全球的位置
4. 利用2/3的數據,分析珠三角都市圈的未來狀態。


先說結論:現在珠三角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兩個半台灣,一個澳大利亞或一個俄羅斯。

(簡陽劃歸成都市代管前的成都地圖)

成都網友說,簡陽歸成都後,就剩下什邡和廣漢沒有回歸成都府了。我仔細查了一下,還真是這樣,現在成都市下面還下轄的10區6市5縣,當中基本包括了清代成都府下轄的12縣2散州,剩下的就是什邡縣和漢州了。(地界上一些細小的出入就不要在意了)我就開腦洞了,倘若按清代的行政區划算,廣州府放到今天要逆天了。

(中國東部及日韓衛星夜景圖)

(同一比例尺下,珠三角與長三角衛星夜景圖對比)

(珠三角衛星航拍圖)

大概是前幾年,據說聯合國某個啥啥報告認為,以「廣州——深圳——香港」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都會區。從夜景圖到衛星地圖乃至地面實地行車觀察都可以看到,今天西到佛山廣州,東到東莞深圳,南到香港,位於珠江出海口的這幾個城市,他們的城區在這十幾年來越來越連成一片了;珠三角西岸的番禺、順德、中山、珠海、澳門也逐漸發展成片。從整體的經濟規模、建成區總量上肯定比不上橫跨一市兩省的長三角,但是從都會區的密度、連片的程度上,可能還真比得上(還沒有連成片的京津唐就不用說了)。這個密度有多高?或許我們把清代府縣的行政單位借來,能夠更好地看出珠三角的都會密度。
很簡單,現在粵港澳發達的珠三角都會區、縣市,基本上都在清代廣東省廣州府的轄地之內。而長三角則包括清代江蘇省的松江府、蘇州府、常州府,浙江省的杭州府、紹興府、寧波府……今天隨便單拿出哪一個府,恐怕都比不上逆天的廣州府……

一、什麼是廣州府?

(清代廣東各府州分布)

(清代廣州府轄區地圖)

(今天珠三角地形圖)

前面兩幅是清代廣州府地圖,第三幅是地形圖。
對照地形圖,可以說廣州府的版圖,比今天的廣州市更加符合「三江交匯之地」的形容,珠江的幹流西江和兩大支流北江、東江在廣州府相遇,然後胡里八叉地隨便衝進南海。胡里八叉可不是胡說,地理學家們一直聲稱珠江有八個出海口(上圖中的8個「門」)。在這些胡里八叉之間,堆積、分割出無數的肥沃土地和小沙洲,越靠近入海口,沙洲海拔越低、規模越小。跟長三角一樣,珠三角的很多平坦土地形成得十分晚,宋代的時候今天的中山還是一個入海口中間的島嶼,而廣州城南邊的水岸線(不知道該稱為河岸線還是海岸線)則比今天要北移幾百米。直到清代,珠江還在廣府人的幫助下製造出許多新的陸地,當時稱之為「沙田」,其中最有名的沙田之一就是位於今天廣州南沙自由貿易區的萬頃沙。(如果珠江有黃河一半的給力,或許今天廣深港的樓價就不至於這麼高了)不斷形成的沙田逐漸成熟變為肥沃的土地,令這片雨熱充足的土地擁有更加良好的農業、工業基礎。
這片逐漸形成的河口小平原,被稱之為「珠江三角洲平原」,而清代廣州府的轄地,基本上就囊括了這整片平原和平原邊緣的一些丘陵山地。
清代廣州府下轄十四個縣和一個散州,分別是:
南海縣
番禺縣
順德縣
香山縣
東莞縣
清遠縣
三水縣
從化縣
增城縣
龍門縣
新會縣
新寧縣
花縣
新安縣
連州(雍正五年即1727年,升格為省直隸州,不再隸屬廣州府)

(廣州府內各縣分布。粗紅線內為清代廣州府轄地範圍。)
(粗紅線內為清代廣州府轄地範圍。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之前,清政府對澳門仍擁有一定的主權和行政權。香港在兩次鴉片戰爭之前屬新安縣。)

熟悉珠三角的人都知道「南番順」這個概念,因為南海番禺順德這三個縣可以說是清代民國整個嶺南最富庶的地區。其中南海縣和番禺縣是清代廣州府的附廓縣,省城城牆裡面的地界(位於今天廣州市中心城區越秀區)由他們分治,除了兩縣縣衙,廣州府知府、廣東巡撫的衙門、統領全省軍隊的廣州將軍的駐地都在省城裡,兩廣總督也常駐省城(除了有段時間改駐肇慶府之外)。而佛山鎮是清代民國在南海縣中部崛起的工商業城鎮,1951年後,佛山升為地級,反過來管轄南海和順德兩縣。

在清代廣州府流行一個順口溜:「南番順香東,清水化成龍」,分別指廣州府下轄的南海番禺順德香山東莞和清遠三水從化增城龍門十個縣。對照地圖可以看出,前五個是廣州府中部或靠南邊的縣份,基本上包括珠三角的沖積平原,屬於富庶發達之地,所出舉人進士富商政要學者也比較多。而後五個縣則是在廣州府北片的縣份,除三水大部分是丘陵山地,縣城坐落山間河谷,經濟遠沒有南邊五縣發達,所出人才也沒有南邊多。

順口溜當中還漏掉了4個縣。新寧(今天的台山市)和新會,可能是因為這兩縣在文化上屬於「四邑」,四邑話跟省城的粵語有相當差別,幾乎不能對話;花縣則立縣較晚(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立縣),是府內唯一一個清代才設的縣份;新安縣雖然靠海,但偏居東南,地狹山多,也不算富裕,能在省城打出名堂的大人物也不多。

對照著看,今天珠三角九市二特區的概念,只有肇慶市、惠州市兩個地級市(清代均為府)和開平恩平鶴山高明四個縣級市(區)不在清代廣州府的轄區之內。
(未經本ID黃海禺君同意,禁止轉載本回答。)

二、清代廣州府轄地2015年GDP的情況
其實可以統計的數據還有很多,這次先把最能說明經濟發展概況的經濟總量統計上來。

這張表是以今天的行政單位為主體的,也就是告訴大家,答主怎樣收集今天在清代廣州府轄地內的GDP。由於各縣行政關係有變動,我基本上是把今天市縣區的GDP統計數字進行加減得出。(由於統計方式和口徑的問題,一個市內的縣級行政區GDP全部相加往往並不完全等於全市統計的GDP,數字出入不大,這些細節我們就不要在意了。)表中第二列是指今天的這個行政區域對應的是清代廣州府各縣轄地的哪些部分。(年初有媒體報道2015年廣州市GDP總量超過香港,實際上是以年末的匯率計算的,本表統計是以2015年美元兌人民幣的平均匯率6.22計算的,香港貿易發展局網站數據2015年香港GDP總量為3073億美元。儘管如此,由於增長速度懸殊,廣深兩市GDP分別超過香港也就是這一兩年內的事情了。)
最終統計結果得出:清代廣州府轄地2015年GDP總量為78579.92億元人民幣,摺合12633.42億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水平?以同年GDP算,這相當於:
3.14個上海(清代分屬松江府、太倉州)、
3.42個北京(清代屬順天府)、
2.41個台灣、
1.63個東京都、
0.79個紐約-紐華克-澤西市都會區(New York-Newark-Jersey City)(2015年數據未出,以2014年數據推算)
天啊一個廣州府今天的經濟總量等於兩個半台灣府今天的GDP!這裡的台灣府指的是管轄台灣全島和澎湖列島的台灣府時期,即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光緒元年(1875年)的台灣府!(不要在意金門馬祖這些細節……)而廣州府的土地面積才只有台灣府的84.3%。當然,如果算人均就比不上台灣了。
以國家算,相當於:
3.19個泰國、
1.03個澳大利亞、
0.95個俄羅斯、
0.52個法國。
也就是說,一個廣州府的經濟總量,分別相當於三個泰國、一個澳大利亞、一個俄羅斯和半個法國。

這個圖是以清代廣州府的縣份為單位,統計它們2015年GDP的情況。
1、經過六七十年代經濟騰飛的香港和經歷了偉人畫個圈改革開放的深圳,讓本來窮山惡水的新安縣一躍成為珠三角一霸!GDP占整個廣州府的46%!
2、而接下來的五個縣剛好就是「南番順香東」,雖然順序有所變換,但五縣城鄉仍為富庶之地。
3、番禺縣得益於廣州市中心大都會崛起。(從「說明」中可看出,由於行政界線的變更,清代番禺縣域內的GDP不容易統計,恰巧有變化的地方都歸給了番禺縣。並非答主偏心,只為統計方便,由於變化區域並不大,實際上並不影響各縣排名。)
4、接下來四縣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號稱「廣東四小虎」的南順中東四縣的前身。
5、香山縣得益於澳門高密度的旅遊業、博彩業和珠海中山質量不低的製造業。
6、東莞縣基本上行政邊界不變地升級為地級市,「世界工廠」騰籠換鳥,迎來華為搬遷,經濟總量高居「廣東四小虎」之首。
7、南海縣得益於廣州西部都會區和佛山城市崛起,本身製造業底子雄厚。
8、而順德縣在2003年撤市設區併入佛山已12年,在省內計劃單列,GDP總量在佛山市內排名第一,儘管由於人口量、土地面積較小,GDP總量只到東莞四成,但人均是超過東莞的。
9、接下來的縣份,在體量和經濟發展水平上就下一個台階了。
10、新會縣得益於東邊港口江門的崛起,江門升級為地級市反過來管轄「四邑」地區(包括新會、台山、開平、恩平,後來加個鶴山稱為「五邑」)。但作為傳統僑鄉的五邑地區發展仍乏力,為珠三角各市中的後發地區。
11、花縣由於面積較小、人口較少、山多平地少,底子沒有「南番順香東」好。但2004年新白雲機場落戶,近十來年不斷融入廣州都會區,將有高鐵廣州北站作為交通樞紐,即將通地鐵和城軌,前景可期。
12、排名最後的六縣,除了「有一半人口在海外」僑鄉新寧縣(即在海外響噹噹的台山)外的五縣剛好就是「清水化成龍」,為廣州府中的後發縣份。三水、增城分別逐漸成為佛山、廣州都會區一部分,增城更是將和南沙一起成為廣州日後又一增長重點。從化如今是離廣州中心區最遠的區,山地太多,將繼續扮演廣州的「後花園」。龍門則是廣州府唯一一個如今仍然是「縣」的縣份。

(珠三角與長三角同比例下的清代地圖)

一般來說人口更密集、經濟更發達的地區,二三級行政單位的數量就會比後發地區更多,長三角地區位處江南,發展、成熟比珠三角要早,在清代時行政區劃就比珠三角細分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今天的「廣州府」經濟總量能夠排到清朝全國各府之首,也只不過說明珠三角的開發和成熟相對後起,而後來城市化密度超過了長三角而已。本文的統計權且是開個腦洞供豆友們一哂罷了。(題目純粹是標題黨哇哈哈)

(未經本ID黃海禺君同意,禁止轉載本回答。)

三、從廣州府到「廣府」
從清中葉以來,南中國的貿易、金融中心在廣州——香港——深圳之間轉換、競合,在這麼小的一個地界,發育出三座世界級的大都會城市,實屬奇蹟。2015年,廣州港、香港、深圳港貨物吞吐總量分別排在全球第6、第16和第20,深圳港、香港、廣州港的集裝箱吞吐總量分別排在全球第3、第5和第7;東莞、佛山、順德等地號稱「世界工廠」,製造業從簡單的來料加工逐步轉型升級為品牌性強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在珠三角(原廣州府地界)內形成極高密度的城市群和產業群。
有些地方文史專家看到清代廣州府包括這麼多厲害的縣份就excited了,噴著唾沫星子說:其實呀,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都是廣州人哇!因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南海新會香山都是屬於廣州府的哇!

這麼說就尷尬了,「廣州」這個名字在三國的時候還是跟交州並立的一級行政區呢!包括今天廣東的大部分地區,那咱可以說整個廣東的人都是廣州人?此一時不同於彼一時矣,更何況當時的人籍貫多以縣為單位,康南海、梁新會都不是白叫的,從來沒有人叫自己「廣州府人」,省和府兩級官衙所在的城郭大家都稱為「省城」,沒有人知道「廣州」指的是這個城市,直到1918年中國第一個現代城市管理機構「廣州市政公所」成立。用「廣州府」出來的大人物給今天的廣州貼金並不是高招。
當時更加沒有「廣府」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是1930年代中山大學教授羅香林提出來的,想要用這個概念來概括廣東說白話(粵語)的人群,讓廣府與潮汕、客家並立為廣東三大民系。但這個概念一路到九十年代都還在學者的書里和文史專家筆下打轉,一般民眾沒什麼概念。直到2010年廣州市政府越秀區政府開始打著「廣府」這個旗號來「文化唱戲」,舉辦「廣府廟會」、「全球廣府人懇親大會」等等活動,開始建構「廣府人」這個身份認同,關於這方面的事實,日後另文詳說。
而本文把廣深港乃至整個珠三角放回去廣州府的概念裡面去統計GDP也並不是要給「廣州」貼金,廣州府是廣州府,廣州是廣州,這跟人家成都可沒法比哇。

(未經本ID黃海禺君同意,禁止轉載本回答。)
-----------------------------------
部分參考資料來源:(太多了列不完,當時順手複製下了這幾個網址,但這維基的有些統計和表述本身問題也很大,比如把整個紐約-紐華克-澤西市都會區的GDP當作紐約一個城市的GDP)
Lists of countries by GDP(nominal)
List of cities by GDP
UN report: World"s biggest cities merging into "mega-regions"
香港經貿概況 | 香港貿發局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萬分期待萬友批評指正。謝謝你這麼厲害還來看我寫的答案,答應我,可以點贊的別只點感謝好嗎:》


珠三角城市群(包含港澳)已於2014年超過東京城市群成為世界第一規模的城市群,從人口規模和密度以及城市規模來講已是世界第一,但軟體和質量方面還是遠遠不如發達國家的,但量變促成質變,但願能越變越好。
講到珠三角就不得不講長三角這個對手

長三角是兩省一市21.17萬平方公里,

珠三角是珠江口岸九市5.6萬平方公里(不含港澳)

截止2014年的數據
長三角的人口規模是1.59億人,
GDP規模是12.89萬億元,
人均GDP 為81069元(13075美元);

珠三角的人口規模是5778萬人,
GDP規模是5.78萬億,
人均GDP為100000元(16129美元);


各有各的優點和弱點,個人比較在意的是


城市化率 綠化率 社會公民意識 民資比例 新聞自由度 包容度 空氣 珠三角優於長三角

高等教育 道路網建設 資源整合 外資比例 政治話語權 基建投資 輻射虹吸影響力 旅遊資源 珠三角落後於長三角

這裡面比較有趣的是政治方面因為廣東的特殊地位和諸多歷史和現實因素疊加,政治力量一直被打壓是台下的潛規則,看看近五十年這個常年人口以及經濟總量全國前列的地區,其在北京的話語權再對比其他省份就一目了然,當年鄧爺爺就是怕廣東一家獨大後才嵌了深圳這顆釘子,所以可說是深圳就是北京勢力範圍,其餘珠三角城市的政治影響力除了與華僑港澳有點關聯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長三角的政治力量就不細說了,你懂的。

人才方面來講的話,除開北京之外,目前來說深圳和上海是中國未來最具發展前景以及人才最集中的城市,深圳比較倚重高科技以及第三產業人才,上海比較倚重金融服務以及跨國綜合類型人才。長三角家庭重文,珠三角家庭重商,目前來看至於長三角高等教育質量比珠三角好,但廣泛到社會公民素質教育,個人覺得珠三角做得比長三角要好很多。

綜合來講的話,居住的話個人認為珠三角優於長三角,想享受優質教育的話長三角優於珠三角,想經商的話去珠三角比長三角好,想當官的去長三角比珠三角好。

再回到本題,珠三角仍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之前回答了一個相似的提問。

我的知乎回答:談談對未來中國的城市格局構想? 想了解一個城市或地域的未來發展狀況,還是得關注一下國家政策及當地的政策、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由於時間關係,我就只說說我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1911025/answer/128561165不含港澳,珠三角去年GDP總量不含港澳為為9997億美元,加上港澳為12729億美元。
以上數據摘自廣東省統計局和香港統計署、澳門統計局。


很多百科都有這個條目:世界六大城市群。有趣的是,其中並沒有珠三角。

這六大城市群指的是:① 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東北部城市群,② 以芝加哥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③ 以東京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④ 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長三角城市群,⑤ 以倫敦為中心的英倫城市群,⑥ 以巴黎為中心的歐洲西北部城市群。圖示如下:

經濟隨大城市分布,全球大城市中心同時也是經濟中心,所以全球經濟分布並不均勻。這些城市群占陸地面積很小,經濟佔比卻很大。

下圖是2010年全球經濟排名前44位城市分布,你感受一下:

經濟不均勻,人口分布更不均勻。地球上近50%的人口僅居住在1%的土地上,而絕大部分土地無人居住。如下圖:

大體來說,經濟越集中的城市群人口分布越集中。而中國太平洋沿岸、成渝地區、印度恆河流域、印尼雅加達地區人口尤其集中。歐洲、北美城市群相對中國、印度、印尼而言人口規模有限,所以圖示不是那麼明顯。

這幾張圖可以解釋很多問題:全球經濟重心、投資目的地、買房目的地、中國和印度房價問題、霧霾分布……


讀完以上分析,你對全球城市群會有總體理解。再把視線拉回中國。中國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我們對這三大城市群內部實力進行排名。

之前我在「京津冀為什麼不能成為像長三角珠三角那樣的發達城市群?」話題下談過,整體而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分布和整體實力要高於京津冀。京津冀城市群相比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弱點在於,缺乏二三級城市支撐。

缺乏二三級城市支撐原因是因為: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的觀點解釋,在人類誕生以前,一個地區的河流、地形、周圍地理環境、植物產出就已經決定了,城市是在這個基礎上衍生。

江浙一帶本來地理環境就好,水資源豐富,作物豐收,歷來養的人口就多(尤其是宋朝以來),形成城市群很正常。相比之下,北京一帶的自然地理環境要惡劣很多。

珠三角特別是深圳的發跡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主要原因是靠香港,遠北京,港口貿易,特區政策。

下圖為中國一二三線城市分布圖(圓圈從大到小依次代表特級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

上海周邊集中了上海這個超一線城市,3個一線城市,11個二線城市,超過15個三線城市。城市綜合實力全國第一,結構也十分合理。

反觀北京,除了北京這個超一線城市,天津這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只有一兩個,三線城市五六個。北京一枝獨大,周圍幾乎沒有拱護,城市結構不合理。

珠三角則有香港、廣州、深圳三個超一線城市,佛山、東莞、中山、惠州這樣一些二線城市,汕頭、江門、肇慶、揭陽這樣一些三線城市,城市群總體實力強於京津冀,與長三角有一拼。特別是三個超一線城市實力強勁,又在此集中和競爭。


所以整體上,珠三角和長三角城市群可以一拼,京津冀則排第三。從未來增長潛力和人均GDP上看,珠三角甚至高於長三角。

幾大百科的全球城市群條目應該把珠三角城市群加入,這樣就是全球七大城市群。如果再加京津冀,那就是全球八大城市群:

① 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東北部城市群,

② 以芝加哥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③ 以東京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④ 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長三角城市群,

⑤ 以廣深港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

⑥ 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

⑦ 以倫敦為中心的英倫城市群,

⑧ 以巴黎為中心的歐洲西北部城市群。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2014年珠三角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一言以蔽之】【珠三角和東京圈分別是亞洲的巴黎和倫敦】


只不過珠三角融合的似乎不夠。


但是珠三角在亞洲真的已經比較頂級了。


如果長三角和東海道算世界級,那珠三角已經是大洲際。


亞洲的巴黎


關鍵要解決,這個灣區的經濟發動機是什麼?如果還是大洋彼岸的生產訂單,那就不夠了,總得發明些什麼吧


題目都沒看就黑深圳的……是多大仇………

以前學城市規劃里區域經濟涉及這塊比較多。
建議找下知網論文-區域經濟-珠三角
因為,我也強答不上啊………


體完樓上嘅回答,發現原來我地咁犀利噶


差不多等於一個韓國。


作為長三角來的人,感覺珠三角都市圈真的很棒。長三角有些大量的限高古城,比如江蘇的揚州蘇州,還有一些人均收入很高的小鎮,為了保持古城風貌,在很多地方是不允許建摩天大樓的。珠三角去過一些城市,感覺他們的都市感要比我們好多了。
但是沿途發現廣東省窮的地方真的非常窮,我們江蘇這邊,尤其是蘇南,大家都不敢說看不起「鄉下人」,因為好多「鄉下人」都比城市人有錢多。比如無錫的「鄉下」江陰,就是無錫最富有的地方。江陰的「鄉下」華西村,又是江陰最富的地方之一。浙江和廣東感覺鄉鎮地區是沒有我們江蘇發展的好,可是廣府的都市圈的確是令人感慨。


梅州山區的默默看各位裝逼……


經濟強不強我不知道,說宜居全國排前面是沒啥爭議的吧。

房價:除去深圳和珠海最變態,其餘幾個城市差不多。
收入:不及北上,也差不多了。和江浙一個水平吧。
環境:呵呵,你習慣了珠三角,北方那種環境你能多忍受一天?藍天白雲每一天,城市環境潔凈。每天吹著海風,藍天白雲。白色運動鞋可以三個月不用考慮擦灰。(東莞略差,髒亂)

我說幾個城市對此一下直觀感受。
武漢:滿城灰撲撲的,覺得臟,城市樹少。
成都(我老家):霧霾太大,空氣不新鮮,城市灰多。特別是近兩年。
杭州:霧霾,誒。
北京:多呼吸一口,肺都是辣的。


人均GDP,中等發達國家,還有。由於現在珠三角進出香港澳門也方便,如果你在廣州,佛山,深圳,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城市!!!廣佛同城,廣州深圳之間永遠運營的和諧號!還有逆天的地鐵網,圍繞地鐵網,商業也在全國第一。嚴格意義上,珠三角地帶覆蓋港澳。


河源人感嘆不知道算不算廣東省...


珠海大橋建好後,越來越好。八九十年代我廣東靠香港搵食,現在香港要靠我廣東搵食。不過粵港澳不分家,我們都是省港騎兵。
另外,現在國內只有三個國家級CBD,北京商務中心區、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廣州CBD(廣州天河中央商務區)。

2014年,廣州天河CBD產值全國位居第一位,即突破2000億元,比第二位的北京CBD高出近千億,其中納稅過億元的樓宇有45座。目前,廣州天河CBD發展勢頭良好,發展能級和區域影響力不斷提升,正在逐漸向洲際級CBD演進。

2016年春節花城廣場燈光音樂會於2016年2月5日至2月22日每晚7:00至10:30舉行,以廣州塔為中心,珠江兩岸和新中軸線夜景為背景,聯動花城廣場現場音樂,上演大型城市燈光表演,打造節日視覺盛宴。


從國民生產總值的角度看,珠三角顯然已經佔據了相當一部分比例。從各個具體的城市來看,珠三角的每一個城市,都是全國乃至世界有名的產業中心。深圳,高新技術產業與信息,金融業的蓬勃發展,深交所,無疑給予深圳中國信息產業中心之一的地位。東莞,世界工廠,網上流行一個段子,不知道真假,就是東莞市堵車一天,全世界都得缺貨,作為製造業中心,東莞市無疑是這方面做得最好的中國城市之一,加上承接深圳部分高新技術產業轉型與東莞市松山湖高新科技區的發展,東莞市正在面臨重大轉型機遇。廣州,商業貿易龍頭老大,日化品的天下,發達的交通網路。佛山,廣佛同城帶來的巨大經濟拉力,順德三水,是全國的傢具業中心。珠海,臨近港澳,空氣清新,房地產業發展迅速。中山市,電子產品產業中心。惠州,不了解。我個人認為,珠三角強大的經濟助力是發達的交通網路與珠三角同城化,一體化,廣州佛山東莞深圳四個城市的交通非常便利,甚至我覺得東莞市雖然不起眼,但是交通網路卻是珠三角中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隨著莞深廣佛同城化,珠三角仍會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
以上均為個人淺顯看法,非專業人士,純屬吃瓜群眾湊熱鬧,不喜勿噴。


現在:
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里遠離政治中心的商業中心。中國的第三世界首都。圍繞著香港這一世界金融中心發展起來。製造業發達(東莞:世界工廠)正往中國智造轉型,中國的矽谷
展望:
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以後整合東南亞,中心必然整合到珠三角。將來很可能會是整個東南亞的中心。輻射東南亞,大洋洲。


珠三角是都市區 長三角那叫城市群
一體化水平都不一樣 有甚可比


算上港澳,毫無疑問是全球第一都市圈


推薦閱讀:

TAG:香港 | 廣州市 | 深圳市 | 中國經濟 | 珠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