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一個人是否能學好琴免不了需要看老師,個人的努力程度,個人的天賦,當然還有其他。那假如需要選出最重要的因素,你會選擇哪個?
很久沒有寫過新回答了,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來答一下。
答主不敢說自己的琴學好了,因為這是一條無盡的道路,也是一座沒有頂峰的高山,有無數的前人等待著被後來者超越,所以只談一談我所認為的幾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想直接看結果的直接拉到最下邊就好~
先說小孩,學琴的初期實際上最重要的不是勤奮,而是有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我們不能指望他(她)有多麼強的自制力,自主練琴在我看來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由於小孩子理解能力相比較於年長一些的人較差,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不僅可以督促孩子練琴,還可以在孩子練琴的時候起到一定陪練的作用。畢竟小孩子更敬畏自己的家長而不是老師(這是我自己的經歷,但不一定和所有人一樣)。
舉個例子,我學琴最初的幾年,和老師上小課我的父親都是在旁邊記筆記的。回來練琴哪個地方拉的和老師說的不一樣我父親立刻就能反應出來。十幾年下來,我父親竟然從一個沒有任何音樂素養的人發展成了一個交響樂迷,並且具有一定的絕對音高概念。這是他日復一日陪我練琴的一部分收穫。所以我一直認為,我能有現在的水平,是和我父親的督促和指引密切相關的。
在這些童子功的人群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也不斷的有人走上音樂學習的道路。比如為了高考的特長生加分在高中時開始學習一門樂器(我在這裡對這種做法並不評價),對於這類學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拿到某所自己心儀學校的簽約協議。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好的老師,這個老師需要清楚的知道你的目的,並且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使這些學生在短時間內,在某一到二首曲目上達到不遜於童子功選手們的水平(雖然我從未見過能達到這個水準的半路出家學生)。這就需要老師選擇最針對該學生所選演奏曲目的練習曲,用最通俗最容易理解的語言去解釋技巧(實話說我是不會這種教學方法的,也很欽佩能做到這點的老師們)。
再之後就是成年朋友們了,在這裡就一句話,最重要的就是練習時間的保證,不練琴,上課就是浪費時間,自己覺得沒進步,老師教著都累,身心俱疲。
總結,對於學琴目的不盡相同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因素也不相同,由於題主說最重要的一點,我就在上邊的回答里說了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但是沒有練琴時間的積累,演出經驗的積累,音樂素養的積累,也是沒辦法學好琴的。
如果你都看到這兒了,再順手點個贊或者感謝我會很感激你的
利益相關:童子功,學琴17年,某高校樂團大提首席,帶過學生比過賽演過出~
拋開評價體系去單獨談某個因素的影響,永遠都得不出相對正確的結論的。
沒有任何單一因素能導致一個人的成功。天賦、興趣、努力、老師、機遇等,只是任何一個兩個三個都不行。
而學好琴,學到郎朗的程度,學到一般鋼琴演奏者的程度,學到音樂學院的程度,學到業餘大牛,學到可以在朋友圈裡裝一裝,這每個階段都不是一回事。
於是你看,事情是這樣的。
對於最頂尖的層次,你需要的是在每個促使成功的因素里都超過你的競爭者,這個層次你能遇到的,只會是天賦絕倫、興趣充分、極其努力、世界級名師指點,而且機遇很好的人。這時候談哪個更重要,也沒什麼意義了。任何一個方面你做不到比對手更好,都沒用。
郎朗天賦、努力、興趣都沒的說,如果他就一直跟著那個人品很差故意坑他的央院老師學琴,現在也沒有這麼個世界級演奏家了。
如果是想成為行業的頂層人員,那麼,需要的就是極力發揮自己的強項來彌補自己的短板。興趣不那麼足了,但是天賦極佳,年輕時也很努力,靠著底子也能混得很好(我沒有黑雲總)。天賦差一點,多努力、找名師,也能成為TOP 1%。
如果就是想做所有從業人員里的前10%,那麼上面任何一個因素足夠強,都夠了。畢竟世界上永遠是混日子賺口吃飯錢的人居多。
如果逐步降低自己的要求,當然可以慢慢在各個方面妥協。比如,如果一個人學琴的目的就是自娛自樂,那麼,天賦、努力、老師、樂器、機遇等等每個都可以說不重要了。
—————————————————————————————————————————
當然,從指導決策的角度說,上面的話都是沒啥用的空中樓閣,談點務實的內容。
實話說,鋼琴我就是個弱渣,不過世界上各個專業領域的學習其實都是相通的。於是我也可以隨便說說。
先說,天賦對學習效率的影響是極大的,天才和庸才花同樣的時間學習,效率差出很多倍都非常正常。這個效率,如果大到一定程度,絕不是努力可以彌補的。天才如果學習速度是你的三倍,那麼他一天練習某個事物四個小時,你就幾乎無法用努力去彌補這個時間上的鴻溝的。何況天才不努力這是個偽命題。因為你面對的永遠不是某個天才個體的競爭,而是這個群體,假定你不是天才,那麼總有天賦比你好很多,努力也不比你差甚至更超過的。
實際上,教育學有個非常淺顯的結論就是,你在學習過程中感興趣的科目,和你天賦擅長的科目,通常是高度重合的。你擅長學數學,你在數學中獲得了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你更努力的學數學。
PS:前面那個三倍的概念並非我瞎扯。本人高考在全省也是能考200名的水平,放給普通人看可能已經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但是仍然見過那種單純學習速度把我爆到火星的天才選手,那還只是同班同學這種身邊的小樣本出來的例子。
因此,基於自己的天賦合理的選擇道路,而不是忽略這點去在某個自己想做的領域死磕,是很務實的考慮。何況,人所謂天賦,都是針對某個領域而說的。真正在任何領域都沒有超出平均值天賦的例子,反而比天才還罕見的多。發現自己的天賦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然後嗎,老生常談的努力。看起來前面好像我在批駁努力,實際上,只是針對某個具體的人自身而言,努力是影響因子最強的一個要素。因為,所有的要素里,只有努力是你自身可控的。
人看起來是在跟別人比,實際上世界上幾十億人,怎麼都是比不完的,無論比強比慘都一樣。所有人的進度,都是基於自身而言。也就是說,由於天賦、家庭、機遇等等各種因素對於自身來說幾近於不可控不可選,自己能達到什麼程度,也就僅僅是努力一個因素可以影響的了。
天才從98到100是靠努力,廢柴從10到20也是靠努力。
至於客觀條件,如果自己的目標高遠,當然要在每個方面都盡量做好。要找好老師,要盡量用好琴,要培養自己的興趣……
——————————————————————————————————
所以,summary就是
1.如果一個人處於考慮要不要走某條路的階段,天賦、家境等等問題是毫無疑問要考慮的。
2.如果一個人已經走上某條路死不回頭了,努力是他唯一可控的因素,這會影響到這個人能達到自己潛力上限的百分比。
3.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受挫了開始反思自己走這條路的正確性,那麼回到問題1。
在高級程度,天賦才是起決定性因素的,其次還有足夠好的和適合學生的老師。一個地方有的人能很快感知出一些細微的差別,有的人怎麼也感覺不出來。有時候開悟了幾分鐘就能解決某個問題,沒開悟幾個小時幾天幾個月都不行。而且在專業圈混久了就會感覺,天賦真的是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至少我個人現在就是這個感覺。不雞湯,實話實說而已。
不過毋庸氣餒。在啟蒙、初級乃至中級階段,至少在初級肖邦練習曲程度之前,還是正確地努力和足夠的熱情以及一個經驗足夠且堅持原則的老師是最重要的。只要肯花足夠的時間,按照正確地學習步驟來,一般學習成果都是會體現出來的!很多你以為是天賦的東西其實並不完全靠天生,很可能也有後天積累之功,比如學習的進度。據我教了那麼多學生來看,真正因為天賦問題不適合學琴的只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是肯練就有收穫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勤練啊。
很多人的答案都在說天賦差異影響學習的進度。據我看來,學琴的進度並不僅分快慢兩種。我接觸過的學生我覺得分四種:
學得快且能堅持;
學得慢但能堅持,後期進度會加快;
學得快但很快就放棄了;
學得慢,很吃力,最後放棄了;
前兩種學生都是可以走得比較遠的。而且第二種的數量多於第一種。天賦稍有欠缺的人往往比天賦好的人用功,所以比後者更能堅持,走得更遠。天賦最佳的那種人容易到了某一步停下來不再走了。尤其是學琴後期和前期需要的智能不一樣。後期需要更多的細摳。從前學得太快的人不習慣細摳,而且拿下曲子太快,很容易彈得粗糙不走心(比如沈XX)。相反從頭開始進度慢的那些人,已經習慣了細摳,反而能摳得很精。
父母的素養,家庭環境,這一點應該歸結到天賦裡面,因為是先天被給定的嘛。為什麼有些人堅持下來了,有些人放棄了,我覺得主要和家庭有關係。如果家庭是有藝術氛圍的,父母對文藝有一定的愛好的,這樣的人比較容易堅持下來。學得好好的忽然放棄不學,一般都是由於父母不夠重視。
學琴不是一件和他人比進度的事情。學琴相當於閱讀。你讀了多少名著?沒必要和別人比。有些好作品,精練過,終身受益。
我們把這個「學好」的標準放的低一些、不需要成為演奏家什麼的、拿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碩士生來算「學好了」吧、
第一重要的一定是天賦、就西方古典樂器而言、沒有任何一種樂器是可以靠單純高強度的訓練而達到某種境界的、大多數演奏家在接觸某種樂器的很短時間內就顯示出異於常人的天賦、就算是我們普通的音樂專業學生、同樣小的時候學琴、進度就比其他孩子快很多、無論是技術提升還是練琴效率、
第二重要的是優秀的老師和個人的努力、我覺得這兩點的重要性是必須放在一起的、原因不言而喻、練的再多老師不行總會走歪、教的再好回去不練也是個白扯、
第三我想是家庭經濟實力和家庭環境吧、畢竟、學琴是一件投入很大的事情、勤奮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以你們那點練琴的時間,根本輪不到拼天賦,只要一個正常人,每天比你多練2個小時,半年就遠遠甩開你了。
郎朗為什麼能成為鋼琴家?真的是因為他天賦秉異嗎?他小時候每天練琴超過12個小時。
沒有勤奮,天賦毫無價值。1、練習 2、練習 3、練習
如果前提是已經解決了無法學琴的因素的話。
正規的老師,刻苦的練習,集中的耳朵,充足的睡眠。
沒有最重要的因素,老師是最基本的必要條件,耳朵決定你能不能聽出自己演奏的瑕疵,而聽出了瑕疵沒有刻苦的練習技術達不到也是白搭,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神經系統正常運作(生成修剪突觸)。
天賦方面我覺得如果你不想成為演奏家的話影響不大。
你好像在問對邊平行和對邊相等哪個是平行四邊形更重要的因素一樣........個人意淫的,如下:
一般專業水準:
經濟條件:20%
遺傳因素:30%
家庭影響、早期教育:25%
後天的有自我意識的努力:25%
經濟條件:40%
遺傳因素:20%
家庭影響、早期教育:25%
後天的有自我意識的努力:15%
也許是我被社科荼毒了,但是我第一反應其實是,合適的社會階級。
錢對於樂器,特別古典音樂來說顯然很重要,但是cultural capital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忽略的。
還是那個詞 - habitus。 大人可以因為自己的喜愛而「克服」「這不是我的階級做的事情」的感官,但是小孩顯然是不太有這個能力的。
即使這個孩子足夠幸運接觸了古典音樂,又足夠幸運有買樂器維護樂器定時上課的錢,如果他除了在上課之外就接觸不到古典音樂/古典音樂家/古典音樂會,除了硬逼的話,我是看不到這個孩子為什麼會選擇一直堅持練習這麼枯燥的事的。
每天莫名其妙的被家長要求練琴n小時,過年過節親戚來串門表演一曲,親戚說好,孩子也就被表揚一下,開心一會。可是除此之外,音樂之美呢?多少孩子從來沒聽過音樂會,聽也只是每年一隻手數的過來的自己的樂器的獨奏會,因為家裡是沒有聽古典音樂的習慣的。他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他不知道練琴的意義在於什麼,他也不知道自己拉的是什麼。練波爾卡,老師說是一種舞蹈,可是他理解不了這是什麼舞蹈,他只看過同桌女生在學校表演的手絹舞。沒有時間跟小朋友們出去玩,他說自己在練琴,小朋友們都是一臉憐憫地看著他,他更覺得練琴是自己的一種累贅。他的爸爸媽媽說練琴陶冶情操,增加氣質,可是他不知道氣質究竟是什麼,自己的氣質又有什麼不對。
比如我認識的幾個樂團各聲部的首席,除了從小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其他都處在是在練琴之外能接觸到古典音樂的階級。小提琴首席的爸爸是畫家,古典音樂愛好者;另一個小提琴首席的爸爸媽媽是音樂學院校長和董事會成員;中提琴首席的爸爸媽媽是劍橋大學畢業,家裡經常一起去聽音樂會;大提琴首席一家都拉大提琴,而且她從小學就進了音樂學院。對於他們來說,古典音樂就是他們該了解的,就好像以前的upper class會說拉丁語一樣,他們的朋友,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也都會古典音樂,家庭音樂會更是常有的事。相比之下,一個僅僅是小康的家庭的孩子,爸爸媽媽都是坐辦公室的,自己是自己親近的人裡面唯一一個練琴的,小朋友們都覺得練琴不酷,就算這個孩子再有天賦,又能練到多好。
如果一個孩子與古典音樂的全部的接觸就是每周一小時的課,和每天的練習,我不知道有哪個孩子會真正喜歡練習,用心練習。
(寫這麼多,大概是因為戳到自己的痛點了吧lol個人的熱愛和堅持。
個人的天賦是無法改變的....天生就那樣了...所以並不能強求!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樂器是必須的。只要自己有興趣了,什麼事情都好辦了。
個人的努力……什麼事情都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俗話說的好,3分運氣7分努力。可是我認為,在學樂器這件事上,1分靠天賦,9分靠努力。不管是什麼樂器都逃不過練習練習練習這條路。都說熟能生巧……只有不聽的彈,才能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老師……個人認為,老師是必要的,但是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當你遇見瓶頸無法在提升的時候,老師的作用就來了。當然啟蒙老師的意義會格外重要些。
總的來說。只要你想學,不妨去嘗試。加油!
潑一個冷水吧,我覺得天賦在所有因素中最重要,如果讓我排重要程度,天賦,興趣,老師,投入程度。
雖然這麼說有些傷人,我見過許多琴友里,有無法區分一個小二度的音差的,有手指本身的靈活程度受限制的;不是他們不夠刻苦,沒有興趣,而本身天賦上不具備的素質,讓他們在這條路上步履維艱,即使現在仍然有興趣,有毅力,但是投入得不到產出,會消磨掉這一切。
畫風轉換一下。。。
絕大多數琴友還是天賦差距不大的,這時興趣的威力就來了,興趣會讓你有大規模的時間和金錢投入,會讓你去尋訪各種優秀的老師,會讓你在學習中樂此不疲。
所以有興趣就去做吧,儘力做到最好,哪怕最後會放棄,也讓自己可以坦然地接受。看了看以上回答,不能苟同。小提琴想要學好,除了合理的練習(並不是越多越好,樂曲的技巧掌握好後不需要過多的練習讓自己的手腕過於疲勞),還有對於曲目本身的理解以及我認為最重要的,由熱愛而產生的激情,passion.
雖然自己的水平有限,但是有幸看過很多大師演奏,意識到『演奏者』』和『演奏家』並不是一回事。前者,你可以從一些小提琴視頻搜索到,比如一個12歲的小姑娘演奏拉羅西班牙交響曲第一樂章,她的音準節奏功法什麼的都沒問題,但是你就是不想看下去,為什麼?因為沒有激情。孩子獃滯的看著琴譜演奏,(當然演奏者的表情很多時候是無法控制的,因為在拉琴中你要注意太多東西);or 你說你背譜了,那就更不應該獃滯的看著琴譜,因為孩子你不是在錄音棚你是在現場啊!再者從演奏小童的眼神中,你看不到她對樂曲的理解,她演奏不是帶著想像力和理解力,而是發條。
那麼有激情的演奏又是什麼呢?我們說人是有靈性的動物,當一個演奏者除了嫻熟的演奏技能外還帶著對樂曲本身的理解和激情演奏時,他們的音樂會帶給你全身的共鳴,你會備受感染,會想要學習這首曲子,總之會給你很強的代入感。即時不在現場,甚至只聽錄音,帶有情感的演奏總是會給你很強的代入感和感染力,這是獃滯的音樂無法提供的。
那麼我是否要達到大師級的演奏才能算得上拉得好琴呢?當然不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小提琴來謀生。當然現在流行斜杠青年,多一門技能未嘗不可。可能很多人對自己作為一個業餘人士感到遺憾,但其實,『業餘愛好者』的單詞是amateur,這個詞來源於拉丁文,意味『熱愛』。因為熱愛,即時為自己演奏也能樂在其中,況且我們學琴的初衷是更好的愉悅自己,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音樂豐富了我們生活中的色彩,無論是GD弦的低沉憂鬱還是AE弦的高昂嘹亮,完全可以涵蓋生活中複雜的情感百態。
當然話說回來,獨樂了不如眾樂樂,會拉琴的話總要露一手的,人是群居動物,我們也會想要分享喜愛的音樂給重要的人。當你為很多人演奏時,獲得的認可會激勵你更好的學琴,同時也幫助你實現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較高心理需求--認同感尊重,這是財富帶不來的。我想這可能也是很多人熱愛演奏的原因吧。別人對你的認同感會增強對自我的認同,這是一種很正的能量。
然而演奏時又需要注意什麼呢?那就是表現出你的激情。那麼在演奏時表現的富有活力和激情,目的在於讓觀眾更好的理解你的音樂。當然這不是叫你使勁『作』,比如 joshua bell 的演奏,個人認為在某些曲目上他肢體上的表現有些過了(如bruch violin concerto),也不要像海菲茲一樣機器人式的演奏風格(我就站在那兒一動不動)。海菲茲的舞颱風格源於那時的技術受限,視頻錄製技術在他晚年的時候才達到黑白,所以生平演奏多半是為了錄音,觀眾對於現場的要求也頗為嚴肅活潑,所以你可以感受到樂曲中的情感起伏,但是從他的肢體語言上表現的並不是很多。
以上。如有意見,請賜教。
我教過很多學生
有些一演示,就會
而有些,則是上百遍的講解才能勉勉強強做對
為師者,定當人人平等,這話不假
但是在這些孩子面前,就會覺得,有天賦的孩子會比沒有天賦的孩子好教的多的多
所以,我往往會對這些沒有天賦的孩子更加嚴厲收費也更加貴一些
學樂器,最最主要的就是天賦,其次是練習
一個對音樂沒有天賦,只懂死練的人是很難成功的
就好比我自己
我斗膽認為自己屬於那種天賦一半,練習一半的人
很多時候我老師的一些學生,拉奏抒情的地方特別死板,比如新婚別的慢版,拉的就像是去投胎。
貴乎上的樂器大神,我相信都是有超過常人的天賦,但是他們依舊勤奮刻苦
不過,我仍然要對那些沒有樂感,卻依舊喜歡音樂的人們抱以好感
不要停止前進 請繼續努力最重要的是堅持。
從我摸了吉他的第一刻起我不用發誓都會認定我要彈一輩子的吉他。那麼你就成功了一半。
堅持和耐心
沒有前者不談了,根本無法學會
沒有後者,也許耐心和仔細已經用盡但是限於天分依舊不能很好,但是沒有耐心那肯定和好無緣
前期多聽,後期多練。
前期多練是為了讓你知道好壞,知道自己喜歡的風格是那種,多聽聽不同版本,找找不同版本的差別在哪兒,自己練習的時候才知道該怎麼做,不管做什麼開頭肯定是模仿,沒得說的。
後期就要多練習了。能夠練到和原版本一模一樣不算本事,只有自己練了幾萬遍,才會在某一刻大徹大悟的覺得該在這個地方加細節,該在那個地方做處理,這個時候這首曲子才能使你自己的。
天賦啥的都不多說了,已經決定了的,沒辦法。只能靠後期多聽多練做彌補,做提升了。
讀書,經史子集
天賦和個人經歷
有的樂曲表現,苦練10年不如失一次戀。
有的人彈一首牧童短笛都能讓你淚流滿面。
推薦閱讀:
※寫過24首前奏曲的作曲家有哪些?最早開始寫24首前奏曲的是誰?為什麼都要寫成24首呢?
※沒有鋼琴基礎的人學卡農?
※為何如此多人黑李雲迪?
※25歲學琴不到一年(下)?
※李斯特的作品中你最喜歡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