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何創立豪放詞?

宋詞


這麼講吧,蘇軾並不是創立了所謂的豪放詞,而是蘇軾在詞這一體裁雅化上起到了一個不可磨滅的作用。


首先,題主得先明白,婉約豪放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詞分豪放婉約,其說昉自明代張綖,「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又謂婉約者以秦少游為正宗,豪放者以蘇東坡為正宗。而這種說法呢,在古代也並未成為主流,清代詞學號稱中興,但是也不見有任何一家的宗主認可這個說法,陽羨派宗稼軒,也沒標榜自己是豪放派,浙西派家玉田而戶白石,更不曾說自己是婉約派,清季詞壇巨擘蔣春霖以雄健筆調達深婉情致是該歸於婉約還是豪放?即便是在宋詞中,東坡稼軒二人風格其實並不相同,在東坡全部的三百四十多首詞中,夠得上豪放標準的,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十分之一,辛詞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何嘗豪放,亦何嘗婉約?

那麼回到我開頭所說的,蘇詞主要貢獻是在於詞體的雅化上,許多人都知道在蘇軾以前,詞壇一直是由柳三變為主流,柳永本身固然是個才力很大的文人,然其詞多為市井民眾所作,故而免不了時有格調不高、詞語塵下的毛病,而以歐陽修、晏殊等人為代表的文人詞相對於柳詞還處於只能在小圈子裡相互酬和而佔據不了主流市場。而柳永的幾個後繼者學不到柳詞「不減唐人佳處」的地方,只學到了他鄙俗處,長此以往,詞也永遠只能流傳於市井永遠登不上雅文學的殿堂。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評價到,「詞至東坡,一洗綺羅香澤之態,寄慨無端,別有天地」蘇軾的以詩為詞摒棄淫詞艷語,而多抒發內心的情感,以其在當時文壇的影響力,才逐漸將詞從將小市民手中奪回到了文人的手裡。當然蘇軾以詩為詞以而側重文學性,使詞境拓開。但也弱化了聲律。所以也就有了李清照批評他的詞是「句讀不葺之詩」的緣故。而重新把聲律的地位提上來的歷史使命。則是由之後的周邦彥來完成的。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蘇軾只是把詞的題材拓寬了,在詞中不再局限於寫男女柔情,而是將歷史、自然、人生、宇宙等等都涵蓋了進來,而用這些題材所作之詞與花間柳下之詞比起來要恢弘大氣得多。說白了只不過是蘇軾在文學創作中的一次大膽嘗試而已。

古謂「詩庄詞媚」,現在東坡一改古法,把詞也弄的「庄」了起來,李清照甚至評蘇詞是「句讀不齊之詩」。按照易安這句話想開去,其實也蠻好笑的,蘇軾發現詞這一形式之後也是覺得好玩填了幾首,可後面卻覺得詞的肚量太小了,而他又是心中有大溝壑、大氣象之人,就「以詩作詞」,結果活活把詞給撐死了,成了「句讀不齊之詩」,哈哈哈……

順帶一說,蘇詞大部分都是婉約一類的詞。當然,那個時候可還沒有婉約豪放之稱。


豪放派是後人給蘇軾加上的

還有,我個人以為,把蘇軾歸為豪放派真的太牽強,完全是為了和婉約派對照的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雖然比較業餘,但是跟前幾位想法差不多。
蘇軾的「大江東去」只是偶然,平時詩風大概像行香子過七里瀨。
如果說宋詞真有豪放派,那只有辛棄疾了!


我屬於中國,難道就等同於我創造了中國嗎?


性格吧


提問有誤。
蘇軾作詞時並無豪放派一說。
婉約與豪放的區分是後人總結的。


個人認為第一首豪放詞無疑問是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子瞻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文學家,他的豪放詞被廣為傳頌,為豪放詞的發展光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豪放詞多結合個人的人生感悟和哲學思辨,以雄渾之勢見長,改變了一直以來詞的婉約清麗之風,如此看來毫無疑問對豪放詞的發展有著定鼎之功。
豪放詞大放異彩應當是在南宋,以稼軒為代表的南宋主戰詞人所作的豪放詞結合動蕩時局,戰事國難,抒救國壯志之懷,傷風波難挽之感。

個人認為不能直接說子瞻創豪放詞,由「伶工之詞」轉變為「士大夫之詞」這樣的說法也不妥當,豪放與婉約只是作詞風格不同, 子瞻並未為豪放詞限定諸如韻律、平仄的規定,只能說是詞在發展中一種水到渠成的演化畢竟經過晚唐溫韋、馮延巳李後主、北宋三變、二晏、歐陽修、張先等人包括蘇子自己以及弟子秦觀,婉約風的詞已至巔峰,詞風的演變是拓展詞性的必然。


推薦閱讀:

資治通鑒的紀年法,比如周紀開頭「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是什麼意思?
如何確定被打死的不是孫悟空而是六耳獼猴呢?
為什麼會出現古代文學研究的看不起現代文學研究的,現代文學研究的看不起當代文學研究的現象?
瀟湘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是一個什麼樣的意象?
如何用詩經體改編潘長江的《過河》?

TAG:文學 | 詩詞 | 古詩詞 | 中國古代文學 |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