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說你所做的所有決定都是錯的,那麼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
比如說有AB兩個蘋果,一個有毒, 你所做的所有決定都會去選那個有毒的蘋果,那麼有沒有可能生還。
或者在股市裡,你一買就跌,一賣就漲,但當你想利用這點在你想買的時候賣,這個決定卻又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新的決定也是你的決定,那麼如何逃離這個怪圈。
投資的本質是一個又一個傳銷,在環境不好的時候,財富總是最快的從不配擁有他的人手裡快速消失。不信你去看看那些跑路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受害者。
正確的決定就是不吃蘋果。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悖論:如果a永遠是錯的,怎樣才能讓a對?
如果你要問投資,一買就跌一賣就漲是所有散戶都會碰到的假象,因為市場就是反人性的,而散戶往往又太主觀被人性所控制,你不認識自己反省自己就只能永遠陷在這個怪圈裡。
謝邀!
止息妄想。非想非非想、非決定非不決定,非買非不買,非賣非不賣。若無心思、無心行,舍一切煩惱,便不見其神。
你自己都說了,都是錯的。
從錯誤的出發點出發,怎麼可能對。
交易的話,認識市場,認識自己。然後做。說出來就這麼簡單。。
你如果告訴喬丹,你這個球肯定投不進,怎麼辦?你覺得喬丹會怎麼說
哪來的神?你說的神是什麼?花掉。
作者:王奕
鏈接:當你進退兩難的時候如何做出決定? - 王奕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你應該知道:現在你21或22歲,做了一些決定後,一下子,你就70歲了。——桑頓。
正值填高考志願的時候看了一本書,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按照書中教的方法指導弟弟如何選學校和填自願。人的一生要做出無數決定,但真正影響命運方向的只有那麼幾個,填高考志願就是其中一個。想想自己當年因為賭氣,因為怕麻煩,因為感性,因為沒主見隨便作出的一個決定,其產生的後果用朋友的話說就是「你當年的那個分數,現在居然混成這樣!」也是不勝唏噓,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如果我能早點讀到這本由管理學和行為組織學大家——斯蒂芬·P·羅賓斯寫的《理性掌控工作和生活——做出好決定》,知道如何作出一個好的決定而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那我的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我知道如何慎重對待我的人生,慎重作下每一個重大決定而不是全憑經驗、心情、運氣、完全把未來交給命運。往日之事不可追,明日之事尤可改,吸取經驗,我更明白學會如何做出好決定是多麼重要。
一個理性的決策步驟是怎樣的呢?以填報高考志願為例,小明要填報志願了
1)
他給自己想要去的學校列了一系列標準,如:去沿海還是內陸,什麼專業,學校的名氣如何,學費標準等。
2)
他用1-10分給列出的每個標準評分。
3)
通過諮詢老師、查詢資料等確定符合條件的可能要就讀的學校。
4)
了解這些學校的相關信息。
5)
通過各種渠道與在讀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對學校的評價、學校的學習氛圍和生活環境等相對真實的情況。
6)
如果有條件去參觀校園。
7)
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給各學校打分,計算總分後進行排列。
8)
最後得出自己將要就讀的學校。
以上的步驟就被稱為理性決策過程。
「良好決策的基礎就是理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決策需要邏輯、精細的分析、仔細搜索最充分的資料——而不是憑感覺或經驗——只有這樣,決策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決策就是你和夢想之間最短的距離。」
總結理性決策的六個標準步驟:
1)
識別和確定問題
2)
確認決策標準
3)
評估標準
4)
制訂備選方案
5)
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
6)
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很奇怪的是,很多人在諸如買手機、買電腦、吃喝玩樂這些其實不會對生活造成巨大影響的事情上會花心思,研究考慮後慎重作出決定。但在學業、工作、選擇伴侶、結婚等重大決策方面卻更願意憑心情、衝動和經驗作出決定。這也許是因為做到理性很難,情況複雜而又信息繁多或者信息缺乏,為了減少付出,避免兩難的權衡,我們便會傾向於依賴經驗、衝動和直覺甚至更方便的「抽籤」來作出決定。
但是很難做到理性並不意味著我們註定每次都會作出錯誤的決定,很多人雖然並不了解關於決策的知識,但他們的日子過得也不錯,為什麼?這是因為很多情況下,多種選擇都可以接近最優的結果,人們只需要令人滿意的選項就已經足夠了,可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令人滿意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在更進一步了解作出好決策的方法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在書中有關於常見決策類型的一系列測試,例如關於你的決策風格是直覺性還是理性型,願意冒風險還是不願意冒風險,是完美主義者還是差不多先生等。知道自己的主要個性傾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想要了解的也可以在網上找相關的測試題測試,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其次要了解關於決策中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傾向和錯誤,例如:過度自信、惰性、及時滿足偏差、錨定效應、理解沉迷陳本、熟悉度偏見等,關於每個原則的分析在書中都簡易生動,鞭辟入裡。對我而言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過度自信:大多數災難性錯誤的根源
「造成麻煩的,並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而是我們所知道的事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
——J·比靈斯」
在書中上一節的測試中我發現自己是一個過度自信的人,事實上70%的人都是過度自信患者,當我們面臨一些事實性問題,對此作出的預判總是趨於樂觀。
「人們對自己和自己的表現保持著不切實際的積極看法。他們高估自己的知識儲備,低估風險,高估自己控制事態的能力。」
「研究表明當人們說他們有65%—70%的信心是正確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只有50% 的正確率。而當他們說有100%的把握時,他們只有70%—85%的正確率。」
「智力水平越低和人際關係越差的人越有可能高估自己的表現和能力。顯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知識越是豐富,我們就越不容易表現得過度自信。」
那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過度自信?
1)
對自己的優越感
2)
以為自己可以控制命運
3)
無法預測的突發事件的發生
4)
我們總是傾向於尋找可以鞏固自己決定的信息,無視與之對立的信息
5)
不善客觀評估過去的決定。我們通過記住成功、忘記失敗,有選擇地評估自己過去的決定。
誠然信心是成功的關鍵,但毫無根據的信心只會造成災難。為了避免這種弊病,有以下幾種辦法:
1)
承認自己可能會自大,並尋找自大出現的徵兆。
2)
尋找對立的證據及預測可能會出錯的原因。
3)
尋找旁觀者提供客觀或相反的觀點來了解自己決策中可能出現的盲點。
自己越是專業的事情越不敢自大,更何況不專業的事情,而恰恰很多人對於不專業的事情盲目樂觀,更加自信,這實在是需要警惕的情況呀。
惰性:能拖到明天決不今天做
「即使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只是坐在那裡,你也會被超越。 ——W·羅傑斯」
即時滿足偏差:「活在當下」的騙局
選擇盡情享受當下,然後在將來的某一天面對刷爆的信用卡,肥胖的身材,多病的身體,痛苦迷茫的中年生活,拮据的晚年,這就是「活在當下」的騙局。
我們趨向於享受即時的快樂,避免即時的代價,卻把代價延遲到不可知的未來,「未來的好處離我們越遠,我們就越不珍惜它。」
想要抵抗立即享樂的誘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
設立一個長期的目標,並經常檢查這個目標,轉移被誘惑的注意力。
2)
不僅注意到即使享樂的報酬,也要充分考慮未來會產生的代價。
3)
看看那些以前不考慮未來而現在受苦的人,引以為戒。
理解沉沒成本:承認錯誤,及時止損
要知道過去屬於死神,未來才屬於你,你今天做的決定隻影響未來,而不是過去,所以做決定時,不要只注重過去的虧損和成本,雖然不保持一致性會顯得浪費,但還是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未來,你要區分,堅持走下去的這條路是正確的還是一條歧途,避免一錯再錯,及時止損。
避免在決策中常犯的錯誤,堅持按照理性的步驟進行決策才會有更大的概率做出一個好的決策,誠然
「完善決策技能並不能保證所有的決定都會產生你所希望的結果。良好的決策能力更關注你做決定時所使用的手段而不是決策最終的結果。你無法控制結果,你只能控制促成那些結果的過程。」
但是,很多名人的成功並不是只靠運氣,吸煙者更容易死於肺癌不是偶然,經常存錢的人在老了之後比那些不存錢的人富有也不是偶然,好的決定不能百分百的保證你的生活會更好,但確實會大大提高你過上理想生活的概率。
你是誰,你將成為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決定,如果我們做決定時掉以輕心,那等於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了命運。
你只能控制決策的過程,不能控制決策的結果,但你能學習如何提高決策技能,也就提高了你贏取生活中比賽和戰鬥的概率。
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我認為神是對的
然而神又說我是錯的。
於是就可以否定掉神。
然後想怎麼樣就是我的事了
神說我背上黑鍋太多,愛咋咋地
這個算不算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系列?
神說過人人都有罪,說過沒有一個義人,可從來沒說過人做什麼都是錯的。
如果是憑著信心做的決定,不管什麼決定,神都會祝福
傻問題,不值一答
神說我是無神論者
儘可能的讓吃毒蘋果的次數更多而不是一口吃掉,「毒蘋果必中」在吃完毒蘋果後自然就沒了,剩下就享用那個沒毒的吧。(有點輕倉的意思哈~)
ps:非說毒蘋果無論多小一點吃了必死就當我沒回答。
推薦閱讀:
※內向的學渣活著的意義?
※怎樣為心臟病加腦出血的父親決定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
※出於理性,點點網要繼續做下去嗎?
※你願意要100萬還是一個沒有Hiv的身體?
※蒼蠅是迫不得已吃屎?還是喜歡吃屎?即將一坨屎和一坨食物放在蒼蠅面前,蒼蠅會更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