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同部位肌肉的恢復速度存在區別嗎?
12-26
看到過不少教練提到過類似的說法,比如深蹲可以一禮拜三練,卧推適合一禮拜兩練,硬拉一禮拜只練一次,因為豎脊肌恢復得慢不適合多練。或者,小肌肉群恢復得快,大肌肉群恢復得慢。這一點我比較疑惑,不同部位的肌肉難道在生理特點上有區別嗎,存在這種恢復得快慢的說法?其生理學依據是什麼?因為I型肌纖維和II型肌纖維在不同部位肌肉中所佔的比例不同,又或者其他什麼原因?
補充:如強雲聰說的,上面列舉的是力量舉的訓練方案,一般做4個6組或3個8組,不低於80%1rm的負荷,組間休息2分鐘。總訓練量不大基本肌肉不會明顯酸痛,一周三練腿沒問題
謝邀。簡而言之,大肌肉群恢複比小肌肉群慢,見《力量訓練的科學和實踐》英文第二版第96-97頁:
至於豎脊肌恢復得慢,是一個特例,因為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站著或坐著的,此時豎脊肌必須拉住脊柱使之不前屈,而位於身體前側的腹肌則成為其對抗肌,兩者共同作用保持脊柱中立位。但腹肌遠離脊柱,力臂長,而豎脊肌緊貼脊柱兩側,力臂短,所以腹肌只要用很小的力量,就能產生很大的力矩,而力臂短的豎脊肌則必須產生很大的力量,才能與腹肌的力矩相抵消從而保持中立位。這就導致了豎脊肌恢復緩慢、容易勞損等一系列問題。
1型有大量毛細血管,在恢復,排除廢物上比2型要快。
但這和運動量運動強度有關,對豎脊肌運動不像其他部位那麼多,對運動的適應性可能才是關鍵吧
題主你看的那個應該是力量舉的訓練方法吧?一三五腿,二四胸,周五練完腿還要硬拉吧。 要知道,不同的目的決定了不同的訓練方法,導致不同的訓練效果。 力量舉的訓練方法和傳統韋德健美方法不一樣。傳統韋德健美體系是需要更大的緯度即肌肉量的堆積,所以訓練後需要更長時間的肌肉恢復,而且需要身體其他部位的訓練,腿就練的少了。 但力量舉是為了三大項的總成績,更多訓練的是神經對肌肉的募集功能,所以不同的訓練方法後肌肉恢復的更快。而且力量舉需要更多的練腿,因為腿部力量是力量舉的關鍵。 樓主按照力量舉的訓練方法嘗試一下,會發現一周三練腿是沒問題的。
腿一周三練,對舉重隊的人來說不算什麼。他們天天都練。
對普通人來說,如果一周能三練說明沒有練到位。
腿一周1練不少。一周2練不能再多了。
謝不邀。
說白了,大肌群你練的時候就比較容易上複合,上強度,深蹲硬拉動輒幾百磅你想想,因此練得到位長的也快。
小肌群上不了太大重量,你站姿提踵能負重多少,卷腹裝13裝到位也就拿一個大片吭哧吭哧卷,屎都卷出來結果練的脖子先酸了,所以小肌群恢復快,其實主要是一次練不到那麼大強度。所以可以多練。
練一次腿得痛4天!
腿能一周三練,只能說明哪一次都沒練到位
越大的肌肉群恢復越慢,腿部才是最大的肌群恢復的才是最慢的,怎麼可能深蹲一周三練卧推一周兩練呢,樓主記錯了吧。
沒人啊
肌肉的耐久度
其實就應該看不同肌肉群在人體所起的作用,自然就明白
我一直覺得肌肉的恢復得和我們給肌肉什麼樣的刺激聯繫起來,具體而言人的每塊肌肉都有不同,即使左右手的肌肉,因為常用手的原因也會不同。但如果歸結到真正的現實中,無非是我們在一個訓練周期里給這塊肌肉究竟多少時間休息,越大塊的肌肉就該給他越長的時間休息,休息期里越不適的動作我們越該少做
一周能練三次腿是什麼鬼???
推薦閱讀:
※美國隊長的胸肌是怎麼練出來的?
※關於健身刷脂的幾個觀點求證?
※腹肌腱劃是不對稱的嗎?
※國外的健美/健身水平為什麼這麼高?
※健身時理解「力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