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台MacBook pro 14年低配版,想弄一個外置顯卡玩遊戲?
估計一些人看到看到我這個問題就想噴了
答主覺得外置獨顯這個方案很好呀。
RMBP作為一個便攜本,有了外置顯卡的補充也可以當個遊戲本。
多了這樣一個擴展塢,一方面解決MacBook顯卡不能升級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彌補了短板。
所以答主就想搞個外置顯卡,可能也算是一種diy吧
答主覺得3k左右有個可以搞定。答主開始也搜了別的答案感覺有點看不懂
#usb 3.0轉hdmi線高清介面 外置顯卡轉換器#這個線是用來連接顯卡盒與電腦的嗎。為什麼不用雷電。而是採用USB3.0
——————————————————————
已補充Mac下驅動傻瓜驅動安裝方法
Adobe系列軟體確認可以在Mac下硬體加速,垃圾桶Mac Pro的持有者們可以上了
new Mac Pro下Windows無法使用eGPU,感謝 heeroyuyj 的反饋。
另外我也不知道知乎管理員對於不友善的定義是啥,似乎罵人也算友善行為?
我只能說我沒空去一個個去和評論中覺得有用沒用的人理論,直接刪除屏蔽,我這裡容不下你。
愛看看,不看沒興趣你就別逼逼,長篇大論搞得誰很在意你的看法似的。
——————————————————————
「你就肯定騎自行車上高速不會超速?」
你就肯定Mac沒法開滿解析度最高畫質打遊戲?
這是前幾天在推特上和人理論筆記本用台式機CPU是否是個傻逼行為的時候別人嗆我的一句話,這裡當作題目。
先描述一下背景,
最近我和題主有著一樣的困擾,老在學姐家和學校之間來回奔波。在冒出了想要去認真打打風暴英雄的大學聯賽的想法後,再購置一台可靠的高圖形性能&遊戲機&計算機放在學姐家成了眼下的當務之急。在受夠了所謂的遊戲本,准系統,DRL(Desktop Replacement Laptop)還有各家新出的Mini遊戲台式機過後,我對在筆記本上實現這個目標是沒有抱期望的。然後我有了這個列表
一套下來USD$715,算下來RMB¥4200左右。窮學生GTX980 Ti啥的就不想了,960打個風暴英雄應該還是拖得動,就是有可能打一半因為CPU藍屏死機…
But anyway, mission completed! 點擊立即購買。
如果故事進行到這裡我也沒有腦抽,那麼也不會在這裡回答你的問題了。
下了單過後我突然想起來,可能暑假要東奔西走實習一下,而且家裡的機器也是五六年前的了,老驥伏櫪一下暴雪那優化的像翔一樣的SC2引擎,應該會很難。如果再配一台電腦,配好一點未免也太浪費,配爛一點又很不值。
現在筆記本的性能瓶頸在於顯卡而不是CPU,那麼如果能在Macbook上再拖一張台式機顯卡,那麼問題應該可以得到解決。畢竟現在用的retina Macbook Pro 2012-Mid裡面是3720QM,5年前的筆記本CPU Benchmark 跑跑下來和現在的台式的FX-8320比還要高10分。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硬體,應該可以節省一部分開支。而且不是馬上Thunderbolt 3要允許外接顯卡了嗎,到時候新的Macbook出了還能把外接的顯卡用Thunderbolt 3接到新的電腦上,繼續發揮作用。相比無論是可升級性還是移動性都差的不是一點半的的AMD攢機方案,似乎研究一下外置顯卡比較划算。
那麼一段時間的搜索過後,Amazon的單子就被cancel了。介於中文的關於Macbook外接顯卡的資料也非常缺乏,幾個商業論壇上面的內容也基本就是互相抄抄,谷歌翻譯一下。在自己
操作後,這裡我也把目前比較成熟的Macbook/iMac/Mac Mini的外接GPU方案(以下簡稱eGPU)做一個總結,希望能夠幫到一些有同樣情況還在觀望的同學。
評論有人說這很折騰。文章長不長,長。為什麼這麼長?因為我把我每一步的選擇的利弊,每一個做錯的地方都寫了出來,讓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自己組eGPU的同學能夠理解為啥要怎麼選,為啥要這麼裝。在至少看過一遍文章並理解自己的系統的情況下,整個系統從拆開包第一個裝到完全裝好不會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個小時估計你台式機主板都還沒擰上機箱呢。
同樣,這也可以解決大學宿舍里不想配台式機/Macbook是主力機器打遊戲不給力/內置獨顯溫度太高受不了/客廳想要4K電腦顯卡帶不動等各種用戶痛點。
~~~~~~~~~~~~~~~~~~~~~~
要完成以下內容,您需要這一些天賦/技能:
基礎的攢機與動手能力(會裝顯卡,接電源,基礎的改裝,會用萬用表啥的)
中高級的Windows修復技巧(會CMD,知道怎麼修分區表)
中級的英語能力(至少配合谷歌翻譯你要知道人家在帖子里說啥吧)
足夠的耐心
災害恢復能力(操作前任何重要資料備份,切記!備份!)
~~~~~~~~~~~~~~~~~~~~~~
下面正文開始。
——————————————————————
草擬實現方法:
基本的想法就是通過一個轉接裝置,把Thunderbolt轉化為PCI-E介面。
筆記本外接顯卡並不是一個很新穎的東西,這玩意兒在很早之前就流行過。之前的筆記本電腦很多都帶有一個ExpressCard介面,比如早些時候的大法本,IBM本(那時候還不是聯想),Dell本,甚至我原來的08款MBP都有。這玩意兒其實就是個筆記本版熱插拔的PCI-E介面,大概就eSATA和SATA的關係差不多。國內外的廠商很早就推出過通過ExpressCard轉接PCI-E的產品,價格也是各個檔次都有,比如
EXP GDC (就一個PCB板子,似乎是國產的,¥300左右)
Bplus PE4C V3.0 (就一個PCB板子,似乎是台灣的,國外比較火,說比GDC好用,¥400)
ViDock 4 (德國貨,這個不光有個卡還有可以放下顯卡的盒子,似乎也自帶電源,¥1500)
(圖片來自某品牌官方淘寶店 eGPU 筆記本外置 外接 擴展PCI-E 獨立顯卡 PCIe 套裝 ,看左邊那一坨即是,另外轉接器和電源並沒有在畫面內)
那麼之後就是想辦法把Thunderbolt給轉一個ExpressCard就行了,然後我看論壇上大家都在用一個叫Sonnet"s Echo ExpressCard Pro的東西,$150左右,算下來一套適配器大概RMB1000出頭。這樣下來就是
筆記本雷電口
—接—&> Echo ExpressCard —接—&> 轉接卡上插的顯卡
這是方案1。
另外一個想法就是把原來設計用來插PCIE功能卡(PCIE網卡,PCIE SSD)的雷電轉接盒改造,直接把顯卡用轉接盒和電腦連接,這樣就是
筆記本雷電口 —接—&> 轉接卡上插的顯卡
弊端就是因為生產Thunderbolt都需要Intel邪惡聯盟授權,雖然看上去需要的東西變少了,但是轉接盒都很貴,比如有
AKiTiO Thunder2 (¥1500,市場上最便宜的,盒子很小,只提供25W)
Sonnet"s Echo Express SE II (兩條PCIE,盒子夠大,85W,¥4000)
Sonnet III-D (三條PCIE,盒子超大,300W,¥7500)
維進 NA211TB (兩條PCIE,250W,¥7500)
(有個盒子顯然看起來正規很多,圖片來自某央企淘寶店 Sonnet Echo Express III-D PEI-E轉雷電盒 )
等等等等,反正各位老爺大概就懂了,電力夠的,能塞卡的,基本上都能再買兩台電腦了。就剩下個AKiTio Thunder2的價格能看,店裡還不夠,塞個GTX960還塞不進。
雖然有弊端,但是這是方案2。
為啥沒有專為PCI-E設計的接顯卡的盒子,長度夠,帶電源散熱?
因為Intel不讓啊。
知道了現狀,下一步就談談如何選擇。
介面界面的選擇:
Macbook Pro外接顯卡,其實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性能問題。畢竟目前流行的PCI-E 3.0標準的帶寬達到了16Gbps。用常理想一下,要外接一個性能消耗如此大的部件來說,筆記本常用的介面是不夠的,這也是很多人唱衰eGPU的一個主要理由。你接個性能很好的GPU,結果全部瓶頸都在介面上了,就像開個跑車在學校教學樓走道上跑,怎麼都跑不開。
不過這都是「靠常理去想」,實際上Macbook上那個我們基本上從來就沒有用過的Thunderbolt介面,從11年第一代開始,就可以提供10Gbps的帶寬,13年後的Mac提供的Thunderbolt 2更是可以提供20Gbps的帶寬,已經要大於PCI-E 3.0所需要的16Gbps了。而ExpressCard在2009年更新2.0之後就沒在吭聲過,導致他的帶寬只有4.0Gbps,小於不少的顯卡的需求,所以利用ExpressCard來解決的話性能瓶頸是肯定的。
(原圖鏈接 2013 15" Macbook Pro GT750M + GTX970@16Gbps-TB2 (AKiTiO Thunder2) + Win10TP [iregret] ,8500分段以AMD FX-8370為主,已經非常接近High-End Gaming PC的標準了。後面部分有我自己跑分的截屏)
那這麼看來Thunderbolt性能上佔優很多,特別是對於13年之後的Mac來說,帶寬幾乎已經不成問題。雖然ExpressCard解決方案便宜很多,但是跑不動花了錢沒蛋用啊對不對?更心寒的是在後面的搜索裡面看到了ExpressCard的解決方案,每次開機都需要在Boot畫面反覆插拔卡求系統識別,更是感覺這個方案不是很靠譜。幾個國產的解決方案感覺看上去做工都不是很過關,拔得燒個顯卡主板啥的豈不是得不償失?
還有個原因,這樣搞顯卡也是裸在外面不說,線也是超大一堆…感覺一不小心就要被家裡的貓大爺咬斷,或者被我媽直接當垃圾扔掉。身為一個有潔癖的處女座,我覺得不能這樣,於是開始研究唯一落在預算期間的AKiTio Thunder2能否達成目標。
PS: 另外說一下老毛子的BizonBox。500刀帶個電源號稱專為Mac設計的解決方案,但是最近爆出來他家並沒有Intel的生產許可,意思就是他其實只是做了一個內部集成的Thunderbolt-&>expresscard-&>PCIE的解決方案。
硬體的準備與安裝:
決定了AKiTio Thunder2,先來看看硬體方面都要啥。
首先是Mac。基本上來說,任何帶有Thunderbolt的Mac都是可以的,即2011年和以後的Mac Mini, iMac, Macbook Air, Macbook Pro(包括 17』』
Macbook Pro w/ 6770M)。這裡一定要分清雷電介面和普通的Mini Displayport,不要東西都買了搞了半天發現自己電腦上其實只是一個外部顯示器介面…
顯卡這邊先還是決定買GTX960。轉接方面一個AKiTio Thunder2盒子是要買的,這邊買盒子就自帶了一條Thunderbolt線,還有盒子的電源。
(想像中的示意圖,顯卡就在裡面,圖片來自AKiTio官方淘寶店)
因為盒子不能夠提供足夠960的電力,所以按照論壇上的說法有兩個解決方案。
1.
買一個普通的台式機電源,通過短接20pin來模擬按下開關啟動,然後只用4pin/6pin給顯卡供電
2.
買一個二手的某型號220W Dell電源適配器(已停產),改裝線後給顯卡供電
方案1比較不美觀,方案2比較不安全。猶豫了很久我還是決定了安全優先,保護投資。短接20pin我也覺得不是特別靠譜,萬一回形針接錯了燒了咋辦?然後有買了個叫做 SWEX ATX電源開關 的東西。因為Thunder2的電壓也是12V,為了減少需要的牆壁上插座數,我又去買個了4pin-12v圓頭的轉換器,這樣一個台式機電源就可以帶盒子和顯卡了。
顯卡方面,因為Thunder2是設計來給小型擴展卡用的,內空非常的小。所以大多數人都是直接把盒子後面給敲掉,然後把顯卡放到開著頂蓋和沒有屁股的盒子里(不要小看老美的動手能力,焊上去的東西說bent就bent了…)比如這樣
(原圖鏈接 2013 15" Macbook Pro GT750M + GTX970@16Gbps-TB2 (AKiTiO Thunder2) + Win10TP [iregret] )
不過最近黃老師家有打算入侵客廳,推出了不少小型化版本的ITX卡,其中就有GTX 960。在查詢了Thunder2的內空數據後,我比較肯定沒有誇張的風扇的技嘉和EVGA的GTX 960 ITX是能夠塞得進去不用敲掉屁股的。而且GTX 960也完全能夠滿足我風暴英雄的需求。
如果故事進行到這裡我也沒有腦抽,那我就買了960了。但是很明顯,我又抽了。
不知為何手賤,我突然想到了NVidia的VR似乎是有最低的顯卡要求的。上老黃家一看,Virtual Reality
,最低要求GTX 970。雖然我覺得自己不太可能會去跳這個坑,但是,萬一呢。
於是一張技嘉GTX 970 ITX就已經躺在家裡了。
總計:
Akitio Thunder2 PCIe Box $200
GTX 970 $299
EVGA 430W $29
剛剛$500,如果顯卡拿GTX 750 Ti的話能在$350全套拿下,在淘寶看了一下算下來RMB¥2200左右的樣子。
~~~~~~~~~~~~~~~~~~~~~~
一天後:
整套到了是這個樣子,我還買了一個5毛錢的萬用表以防萬一。這裡要說一下那個Thunderbolt2的盒子,非常皮實,空盒子簡直比MBP還要沉。
屁股兩個Thunderbolt口,我們插任意一個就行。下面的DC 12V我是試了一下,買的4PIN-DC12的轉接頭12V那邊中心部分口子太小插不進去,投資失敗。
打開盒子的方法是擰開後兩個大頭螺絲,直接把內部全部拉出來。我拍了一張可以清楚地看到裡面的主板轉接出來的PCI-E介面。盒子做的非常貼心,所有的螺絲都是大頭螺絲直接手擰就行了。注意摸顯卡之前摸一下桌子凳子的鐵腿放一下靜電。直接顯卡插上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小剛剛好有沒有!我真是機智啊。
可是本命年是不會這麼輕易的放過我的
........................
.............
.................
因為SLI口顯卡高了1cm放不進去,這是幾個意思...?
算了算了,反正盒子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散熱不能放進去。至少我還沒有像老美們還得把盒子的菊花拆了放全尺寸顯卡...
接下來開始接線,先找出20PIN主板介面和8PIN顯卡供電口。20PIN用來控制電源的開關,8PIN用來給顯卡供電
然後把買的20PIN控制器插上去,像這樣
前面那個小開關,在3的位置就是關閉,1的位置就開機,猴子都會用。
再之後,把PCI-E供電插到顯卡上
然後連接上盒子的電源,Thunderbolt線拿出來(先不要接),硬體部分就結束了。
軟體的準備與安裝:
因為是準備用來打遊戲的緣故,基本上我打算就只用弄Windows端就可以了(是啦是啦我知道Mac OS也有客戶端啦,Mac的設置我有空再填坑了)而且這裡有一個限制,Mac這邊因為不支持Nvidia Optimus技術,所以每張顯卡只能計算自己的部分然後通過自己的介面顯示出來,任何需要使用外置顯卡的程序必須要外接顯示器才可以,對我來說意義也不大。Windows這邊因為有Nvidia Optimus加持,可以讓外置的顯卡計算好需要計算的內容後,發給內置的顯卡再顯示,所以使用Macbook自己的屏幕也可以。AMD的卡我不是很清楚,不過似乎A卡也有自己相應的技術?
另外一點是,因為回傳圖像不可避免的會吃掉一部分可用帶寬,所以使用筆記本內置屏幕相比直接使用外置顯卡鏈接外界現實來說,會有10%~20%的性能損失。不過相對於650M到GTX 970近10倍的性能提升,損失20%也沒啥問題。
打開Thunder2和GPU的開關,插上線,然後打開Mac,按住Alt,選擇Windows,進入。
出現這個,Ok,說明顯卡已經識別出來了。因為Bootcamp只帶了notebook版本顯卡的驅動程序,這個時候我們去黃老闆家下載桌面版本的Nvidia驅動,安裝,然後重啟。
到目前位置最折騰的地方來了。決定了Windows後不得不面臨一個Error 12的問題。在電腦的內存大於4G的情況下,通過Bootcamp安裝的Windows會因為系統的32位定址範圍問題(對,你的64位系統也有這個問題),劃分不出來足夠的空間給外置的顯卡,因而會導致在設備管理器中顯卡無法啟動,顯示錯誤代碼12。
這個時候有兩種解決方法:
1.
把Bootcamp裝的系統轉化為EFI啟動
2.
手動把定址範圍擴大到36bit,讓操作系統可以給外置顯卡分配資源
Bootcamp實際上是在EFI中模擬了一個BIOS讓Windows來啟動,所以Windows會在這個BIOS中碰見定址的問題。論壇上不少人的解決辦法是直接把Windows轉化成源生EFI啟動就可以了,這樣Windows就不會有32位定址的問題(硬體載入方式不同),不僅Windows啟動速度提升了,還能實現Plug n Play插上就玩爽歪歪。這裡因為不同的Mac的情況不同,我分開說。
********************
對於2013年後的Macbook,可以直接將Windows轉化為UEFI然後就可以實現插上就用。將現有系統在不重裝的情況下轉化為UEFI的教程在 Convert a Bootcamp BIOS Windows installation to UEFI on Mac : mac 這裡面講的非常清楚。唯一可能出現的問題是GTP fdisk無法寫入分區表,因為Mac現在有rootless保護。一步一步圖文關閉Rootless的教程在 https://www.quora.com/How-do-I-turn-off-the-rootless-in-OS-X-El-Capitan-10-11 如果轉化成功,你的msinfo32中的BIOS模式應該顯示為UEFI。
********************轉換後啟動步驟,先打開Thunder2和GPU的開關,插上線,然後打開Mac,按住Alt,選擇Windows,進入。
對於2011-2012的Macbook,EFI是有問題的。最開始我啥都不知道就去做死,先在Mac下面更新了Windows 10的分區表,划了幾百兆空間出來,然後找優盤做啟動盤,有的沒的半夜整了一兩個小時,轉化成功。開心了。
然後就傻逼了。
不知道水果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EFI引導有問題,在EFI模式下引導的Windows,音效卡硬體ID會莫名其妙的出錯。
換句話說就是,沒聲音。
解決方法也不是沒有,改EFI裡面的文件。而且因為EFI的限制,Windows必須是默認啟動的系統,每次切進了Mac都要重新修改才能找回聲音。意思就是這台Macbook就要變成一台Winbook了。
一氣之下半夜5點,直接Windows 10整個分區鏟掉,重裝Windows 8.1。改方案2。
方案2基本上被一個軟體壟斷了,這玩意兒叫DIY eGPU Setup 1.x。一個techinferno的大牛寫的解決eGPU的定址問題(error 12)的軟體。國內的EXP和其他廠商提供的方案,無非就是用你懂的的辦法利用這個軟體解決的。
這個軟體要賣$25。是的,你要為這個軟體付錢。在給作者的Paypal打了25塊錢以後,不到兩個小時作者就發來了非常詳細的操作指南。我建議大家為這個軟體付費而不是去網上搜刮,畢竟這是別人的勞動成果,和我把磚從這裡搬到那裡,和工人造汽車,和小明當項目經歷做出垃圾手游一樣,都是付出了努力的。
********************
這玩意兒的工作流程非常簡單,安裝eGPU-&>通過管理員運行C:eGPU中的setup-disk-image-&>選擇Y生成devcon-&>如果你是非中文系統,進入V:config,刪掉devcon中的PCI Express相關項目-&>重啟進入eGPU 1.2,按2-&>PCI compaction-&>except SATA-&>然後chainload-&>testrun-&>回到了系統選單,再選eGPU 1.2,回車,回車,進入系統,Error12消失。以後每次掛在eGPU進入系統的時候就eGPU 1.2,回車,回車,進入系統即可。
********************硬體的啟動步驟一樣,先打開Thunder2和GPU的開關,插上線,然後打開Mac,按住Alt,選擇Windows,進入。
另外11-12年的Mac因為Bootcamp的關係,Intel的集成顯卡在Windows中是不掛載的。導致Nvidia的驅動程序不能啟動Nvidia Optimus,所以圖像無法回傳到筆記本的屏幕上。這樣要麼就轉換到EFI然後外接一個音效卡,要麼就買一個顯示器/利用現在的顯示器才能使用獨立顯卡。
anyway,已開心。
收工與性能測試:
開心了當然馬上就要讓兄弟們爽爽,登陸風暴英雄,SC2引擎立刻識別出了GTX 970並且默認所有設置到極限。打了一把,嗯嗯嗯
進去讀完條GPU就掉電了。
What The Fuck?
經過一番利用五毛萬用表測試後,確定是電源自動關機。再使用替換法排除後,確定是29刀的EVGA 430W是個報廢品。
What
The
Fuck
?
於是拆了台式機,把台機上面的電源摳出來點亮系統
like的那位朋友,這樣不太好吧?
點亮成功!
跑起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啦!
馬上跑個性能測試看看。這里我沒有用卡吧專用3DMark跑。我並不是一個跑分黨感覺去買個30刀的軟體不是很值。這裡推薦一下 Heaven | UNIGINE: 三維實時虛擬模擬引擎 ,Unigine出的專業顯卡跑分工具,只有300M大小。
跑分結果1160左右,設置是DX11 1920*1080 8xAA 全屏,最高畫質,最高曲面細分。這裡可以看到GTX 970和GT 650M都出現在了GPU裡面,但是只有970參與了運算。這個分數大概是一個什麼檔次呢,根據網友們的跑分結果 Unigine Heaven 4.0 Benchmark Scores ,大概是i5+GTX770 (1121分)或者FX-8350+7970HD(1125分)或者是i5+R9 290(1287分)左右。我個人來說是相當滿意的,也希望這結果可以打消一部分老司機們對於性能的顧慮。
好了,那麼施工到這裡也算結束了。共計花銷在$500左右,解決了我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購買3台大約$750的PC問題,節省了$1750約10000RMB左右吧。同時兼具了較好的可升級性。不知道你的台式機/遊戲本現在有沒有我的Macbook強力,歡迎評論區曬分,記得設置要調整到一樣分數才有可對比性哦。
——————————————————————
Mac下顯卡的設置方法,因為前面的Win的都說我搞得太啰嗦,我這裡寫簡單點
傻瓜安裝包: GitHub - goalque/automate-eGPU
步驟:
0. 按照前文搭建好硬體
1. 開機按Command+R,進入Recovery OS,打開Terminal,輸入 csrutil disable ,關閉Rootless以安裝Nvidia/AMD官方Mac驅動
2. 執行以下命令
curl -o ~/Desktop/automate-eGPU.sh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goalque/automate-eGPU/master/automate-eGPU.sh
chmod +x ~/Desktop/automate-eGPU.sh
cd ~/Desktop
sudo ./automate-eGPU.sh
3. 按照提示輸入Y確認下載官方驅動,Y確認安裝驅動
4. 重啟電腦,enjoy
注意因為Nvidia官方驅動的限制的原因,不能夠在操作系統中熱插拔顯卡,否則kernel panic(也就是會死機)插好thunderbolt給卡上電再開機,要拔線先關機
不是不現實,很現實,且很容易實現:
使用 Akitio Thunder2 PCIe Box 外配一個適合你顯卡功率的電源
官方效果圖是這樣:
網友的毒圖:
在 OS X 下顯卡性能會有一定的損失,而且 OS X 下遊戲也很少。考慮到 Thunderbolt 設備會被識別成 PCIe ,可以考慮 BootCamp 一個 Windows 用於遊戲。可以參考討論:Implementation Guides
Luv Letter, [28.07.15 11:59]
[Forwarded from Luv Letter]
Intel Thunderbolt NUC + Thunder2 PCIe Box + 750 Ti + Win8.1/EFI = system hangs
Luv Letter, [28.07.15 11:59]
[Forwarded from Luv Letter]
US$189 AKiTiO Thunder2 PCIe Box (16Gbps-TB2)
Mac Pro with Nvidia GTX 980Ti (補充 DELL UP2715K) - ibuick,高手進階 - 知乎專欄
Mac Pro with Nvidia GTX 980Ti (補充 OpenCL 性能基準測試,Valley Bench 性能基準測試) - ibuick,高手進階 - 知乎專欄
@ 王飛
以上為本人知道的主要案例
本人考慮明年購買GTX Titan Black作為運算卡,使用今年年底將發布的Retina MacBook Pro Thunderbolt 3,順便跑跑遊戲。
Thunderbolt是比ec還強大的存在看了最高票答案我還是買個台式吧←_←
###預警,圖多壓狗,手機流量黨注意###
更新啦☆*:.?. o(≧▽≦)o .?.:*☆難得放假
事實上,國外很多大神都做到了,就是國內比較難弄貨,特別是那個Akito Box。
*******************************************
先說幾句:
有些人說這個計劃純粹是:吃飽撐了,傻逼,還不如買XXX……
我只想說:
你自己不需要這樣的配置,但是你不能遏制別人的需求。
別人的思想怎麼樣,你們總想批判一番,你們啊!naive!
我是傻逼,謝謝。
*******************************************
簡單介紹:
下面是圖片的版本,看完介紹之後,你覺得這個計劃與預算可行的話就自己動手吧~
畢竟這種好東西用了半年不拿出來和人分享實在太可惜了ヽ(′o`;還有OS X 下面交叉火力
由於我這裡的Windows使用的是移動外置硬碟的系統,所以一套系統是可以移動的。
我的目的是,無論哪一台Macbook 都可以做到兼容,好比同學拿Macbook到我家,插上我的硬碟,外置顯卡的ThunderBolt2, 就可以開心的玩遊戲啦~(/ _ ; )
接下來就是剁手的時刻啦,我黑色星期五買的~~
一套下來(含稅):542.83美金!人民幣大概3568.62 元,真貴!(我剁手
我的顯卡是GTX 970 (台式機顯卡,同學用外星人980m和我比,感覺性能差不多)
Windows系統下面的圖片…… 我把MacBook塞顯示器後面了
*******************************************
安裝思路和方法:
-首先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購入這些設備,四件套一個都不能少。ThunderBolt不需要買,因為Akito Box裡面自帶了一條。
-其次,你要決定自己顯卡的需求,根據你自己的遊戲和預算需求決定,不要看我選了GTX 970 就說這個預算太貴了!然後一路跪拜土豪什麼的,二手市場上面一堆顯卡可以選,GTX 650, GTX 750,這些都是很划算的顯卡,只不過性能稍遜罷了,不要在一棵樹上面弔死~
-最後,你要又一個外置的顯示器。(說沒有顯示器的同學,你可以使用家裡的電視)
-最最後,這個EGPU(External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雖然只支持Mac 系列,但是,假如你現在使用Windows 的筆記本,又在為自己筆記本電腦顯卡過時而發愁,你不妨研究一下,其實插口豐富的筆記本電腦都有自己的EGPU方案。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嘛(?ω?)ノ。
教程:
1. 連接好每個硬體,懸著電源合適的介面,顯卡插上外置
更新到這裡,我太懶了所以大家記得催我寫教程。(●°u°●) 」
Uninstall the old version of your ogpu: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goalque/automate-eGPU.git
cd automate-eGPU
chmod +x automate-eGPU.sh
# maybe the following is not necessary
sudo ./automate-eGPU.sh
# Reboot check the status
sudo ./automate-eGPU.sh -uninstall
# Reboot
install the latest version of your egpu after reboot:
cd automate-eGPU
sudo ./automate-eGPU.sh
# you should hot in-plug your egpu before doing this process
外置顯卡確實是可行的,但是買TB轉接底座加上一塊不錯的獨顯本身的價格已經足夠再買一台神船戰神之類的遊戲本了。而且RMBP低配一共就128G的存儲空間,要玩遊戲還得裝雙系統並外接個移動硬碟……
看了看高票答案,我還是繼續雙持ALW18和NMB吧。
理論上是可以的。
雷電2轉PCIe接顯卡在配個電源就行。
然後來說點現實的。
目前雷蛇的那套方案是外接顯卡方案里性價比最高的了。
然而這套方案目前既不支持雷電2,也不支持Mac。
而現有的成熟的macbook外接顯卡的方案,價格大概是雷蛇這套方案的兩倍。
這是個什麼意思呢?意思是你硬要組這麼一套,不如直接裝一台pc。
當然,你說不計成本,就要在這個macbook的基礎上搞,可不可以?
那,我就在說點殘酷的現實。
1、目前我512G的固態已經被steam佔了300G。一個輻射4加一個GTA5就多大了?
請問macbook低配的容量有多大?你要把遊戲裝移動硬碟里玩嗎?
2、cpu和散熱。
我不是要嘲笑macbook的cpu性能和散熱問題。實際上遊戲本的設計和普通本子是不一樣的,比如我的本子散熱就很吃屎……但是也比macbook好得多。
鑒於macbook的厚度以及吹屏軸散熱的設計,還有低配macbook單風扇先天殘疾。接外置顯卡玩遊戲會遇到兩種風險:要麼cpu瓶頸,要麼散熱爆炸。
3、機能浪費。
或者說實際效果不佳。
macos系統下跑就不討論了,即使是windows下,也會面臨不少線路和驅動的問題。因為雷電2轉PCIe接顯卡本身是一種第三方解決方案,英特爾和黃仁勛方面支持不足。
還有雷電2這個線路本身規格和通道有限,顯卡性能發揮受限。
還有些其他的受限,比如內存,不只是容量還有頻率和規格。
大概就是這樣,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最後順帶鄙視一下那些自己折騰了遭罪不說,還出來炫耀騙後面的人掉坑的。
更鄙視那種,自己都沒踩過雷,就讓別人去踩的人。
先上重點!!!醒目!!!錯誤12的仁兄還有一種方法是設備管理器禁用Apple SD Card Reader 和Facetime HD Camera。之後重啟一般都能夠解決!一般人不會用到這倆玩意的對吧
還有就是:正確開機順序是1,打開電源(盒子和顯卡的)2,打開MAC,按住option,選擇系統界面出現後插上雷電!等一會(大概10秒?我都是看一下貼吧)之後再選擇Windows!否則極易粗線ACPI_BIOS_ERROR!默認啟動系統隨意但是一定要按OPTION之後再進WIN!!可能是15年的版本比較特殊吧。
講道理我有一段時間不混知乎了(^ω^)但是群里有大牛丟了個帖子鏈接,那我就答一下表示尊敬XD照道理先上成功圖(為了易懂我就沒用某卡吧標配遊戲做測試了,娛樂大師看看就好,3DMARK大概Fire Extreme分數比Gaming Laptop高一點
嗯沒錯我就是腦抽接了個TTX上去-閑的沒事幹的結果
首先在講故事之前先說一句-我是非洲酋長,我花大把時間解決的問題你們可能根本碰不到
就用小學流水賬作文格式來講好了。
我最先拿到的是顯卡,鹹魚4900收的99新(我覺得是全新啦),之後過了很久電源和顯卡才買來。買來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我不會切割啊,而且TTX是長卡啊卧槽。 之後我機智的發現-高票答案裡面提到過的那個雷電盒子,裡面的轉接模塊是能拆下來的!由一個pcie4x轉16x和雷電轉pcie4x組成的,所以那些想用長卡裝進ITX小機箱的仁兄們可以注意一下。基本上方法高票講過了,我就不再贅述啦,上一個參考圖個你們看一下損耗
我當時看到後是蒙蔽的。。exm?????這個是TTX?????真的不是刷出來的???
媽個雞什麼鬼啦就比白泰坦的超頻版好一點嗎?
不過之後我就顧不上了,為什麼呢?
好了不扯了
但是我也就玩玩屁股啊,1080P極高144%渲染60幀-WOC我就沒這麼爽過,自從我吸了守望我就沒碰過sbeam,除了偶爾玩一下just cause3放鬆一下。。當然還有《山》強烈安利新入坑的人買,才6塊,叫Mountain
又tm扯遠了
哦對了高票答案有提到過OSX下外接,我給15年有獨顯的道友們提個醒-驅動有衝突,你裝上驅動內屏是用不了了,不管你插不插顯卡--反正我內屏會卡在4/5左右的地方卡住--同時我外屏已經進系統了--那我有病吧我不組台式(BTW有人15年獨顯版本OSX能內屏--只要裝好了驅動能內屏--務必告訴我這個非洲酋長你怎麼接成的)
但是講道理OSX下外接完超舒服的【痴漢臉 那個launch pad 超級流暢。。
好像沒啥好說的了,差不多就這樣。。哦對了想用ATX電源接的同志們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我不知道發某寶鏈接會不會封我就發關鍵字了
ATX電源24pin轉DC公頭12V、24針轉DC公頭轉接線、帶啟動開關
這玩意能讓我等手殘黨不用短接PS/ON了還順帶能用DC給盒子供電--意味著少一條線蛤蛤蛤,我一起接了雷電的硬碟,再也不怕沒空間了好嗎!
講完啦!正在前往 灕江塔
不現實,勸你放棄。
第一rmbp沒有可用的介面。
Mini PCI-E介面性質不規則而且無法引出,雷電介面沒有相關套件。USB別想了,你搜的和你想的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外置顯卡的套件你可以看看EXP GDC。
第二無法內屏,你還要專門配個顯示器。
第三在OS X下難找到驅動。
很多說這種方案不划算,不現實,mac下遊戲少的人,其實都不理解硬體玩家的樂趣。他們不是為了能讓這些硬體帶給他們什麼軟體上的體驗,而是通過自己的知識和動手能力,完全掌控和改造屬於自己獨特個性的硬體產品。就像有人給PSP裝上雙搖桿,有人把XBOX改裝成筆記本的樣子,要說真的實用美觀的話,其實都談不上,但這些改造本身就是樂趣所在啊。
剛裝好一個egpu心情舒暢。先簡單總結幾點
1. 盒子很貴。AKiTiO Thunder 2美亞218刀。沒有更便宜的選擇
2. 很醜。盒子是扣不上的。除非你的顯卡是mini-itx版。就算是,華碩的mini-itx GTX970也由於超高關不上盒子。
3. OS X下可以用techinferno論壇上大大的自動腳本安裝驅動,開機即可使用。問題是如果不外接顯示器的話內屏依然是核心顯卡渲染,這個時候GPU只能跑渲染或者CUDA。
4. Windows下可以用Optimus實現內屏顯示。問題是不是每次都能成功開機,而且為了提高成功率需要進mac-登陸-關機-顯卡插上-通電-再開機進windows。即使進去了也有可能遇到code 12問題。雖然重啟有幾率解決,但是很煩啊!不過我是2015年春的13存MBP。聽說之前的版本X事兒沒那麼多
5. CPU是瓶頸啊。我是13寸中配,i5-5287U,玩csgo幀率頂天120。基友T430s是i7,然後呢HD4000核現隨便上200。。。。淚目。但是打單機還是不錯的。ACU之前核顯8fps.現在開滿特效不開抗鋸齒穩定35左右。總之就是CPU是瓶頸的地方提升都不大。
6. 我的電源選的是Dell DA-2 220W。接頭要自己做。。。自己做。。。我在沒有電烙鐵的前提下用剪刀、手和膠布加了一個開關和一個barrel plug上去(因為不能同時用兩個電源,GND電壓不一樣會很危險)。
可以,上面的回答裡面有很多成功案例。下面是我自己的成功案例:http://bbs.feng.com/read-htm-tid-9949515.html
上周從美亞入手技嘉 Aorus Gaming Box ,Apple 官方的thunderbolt3轉2插頭以及0.5m thunderbolt 2插頭,本人在用2013 Late RMBP15 with Iris pro,如果你的機器只有核顯的話很容易實現。Mac用內屏的話需要買一個Ghost Display。Win10下用內屏有百分之10左右損耗,不過遊戲性能仍然超過GTX980。
可否加個聯繫方式。有問題諮詢 微信 441082418
更新一下最新的MacBook Pro 2016late接eGPU的教程:AKiTiO NODE Mac上玩轉外置顯卡 eGPU 顯卡性能翻倍
我已經想開了,配了台式機
實測損耗約10%。
那個。。。請允許我插個嘴……1月底回大陸的時候,可以從台灣帶一台akitio thunder 2 box,好像比淘寶要便宜小几百。
推薦閱讀:
※為什麼 MacBook 沒有明顯的散熱孔,其他品牌高端筆記本電腦可否這麼設計?
※用來辦公的話,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誰值得入手?
※電腦小白最近想購入一台筆記本電腦,MBP或者surface求各位大神給點建議?
※MacBook air怎麼下載軟體?
TAG:MacBook | 顯卡 | 電腦硬體 | Thunderbolt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