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LG G4?


很抱歉我犯懶了,把前些天寫過的三星S6與LGG4的對比複製了過來,也正像上面所講,討論這款機器的,一般也就是拿它跟S6比的。

先說結論:S6與G4是2015年最值得入手的Android機,唯二

即使兩家的新產品Note5與V10發布之後,該結論仍然不變,而且為了配合這兩款新機的發布,前代的S6和G4售價都降到了不錯的價位。
(重要提示,不懂得優化安卓的朋友,請選擇蘋果,即使用安卓,也請用小米等深度本地化的機子,千萬不要盲目嘗試國外安卓機)


S6和G4都玩過,G4是自己的,S6是朋友的,也是我推薦他的,算是都有所了解吧。
以下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圖片多數來源於網路。

————————————————————————————————
性能方面:
————————————————————————————————
毫無疑問,2015年是被高通810坑了的一年,三星S6憑藉自己的7420處理器鶴立雞群,此外其他硬體配置也是行業領先,USF2.0快閃記憶體速度超過EMMS,還能讀寫同時進行,內存使用DDR4,比DDR3領先了一代……
除了相機和屏幕之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G4都是被吊打,然而實際體驗差距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CPU/SOC
S6:Exynos7420,四顆A57大核,四顆A53小核,14nm製程。
G4:驍龍808,兩顆A57大核,四顆A53小核,20nm製程。
差別一目了然,808少了兩顆大核,工藝製程也差了一個等級。

1.輕度使用時,主要是四小核工作,大核幾乎不工作,偶爾醒一下幫個忙,這時S6與G4是沒有本質區別的,由於小核的發熱量本來就低,所以14nm的優勢也無從體現。雖然耗電會省一點,但這個使用程度中,CPU耗電佔比是很小的,基本可以忽略。
2.中度使用時,大小核協同工作,大體上就是發揮兩大四小的這個程度。此時G4的驍龍808已經是六核全員上陣了。性能上二者沒有多少區別,但發熱可就有區別了,此時S6的製程優勢可以把溫度和功耗控制在比較理想的水平,而G4的發熱量會高一些。
3.重度使用時,驍龍808會率先達到性能瓶頸,或者率先發熱,而且受GPU的拖累(808的GPU比810/7420相差不少),玩大型遊戲的時候也不如S6給力。


如果是日常一般使用,那麼二者區別不大,但若對性能有高度要求,那麼7420是更好的選擇。

題外話,拋開7420的製程優勢不講,單單比較810和808的話,只要你不把手機放進冰箱里跑分,那麼808的實際表現比810還要好,G4選擇了次旗艦的808,反而比眾多810頂配的機子有優勢。
參考資料:驍龍808/810/Exynos 7420性能對比。


有圖有真相。

S6的7420無懸念獲勝,然而第二名卻是G4的808,至於Flex2和HTC M9的驍龍810,只能在低溫擁有較好的性能,一熱起來則下降明顯,相比之下,808的性能幾乎不受發熱影響。不得不說,810徹底杯具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驍龍808有一項黑科技——不怕熱,從前面圖可以看出來,808的性能受溫度的影響是很小的,下面這張圖的對比更明確,808甚至比7420的表現還要好。

(溫度對性能的影響,最上面是蘋果A8,第二名就是驍龍808,而810排名墊底)

日常使用中,7420&>808&>810。

所以,你如果在乎性能的話,除了三星家族之外,似乎就只剩下G4和V10可選了,(據說小米4C對808的優化較差)。

快閃記憶體(ROM)
USF和EMMS的差距也不是那麼明顯,拷單一大文件的速度差距在25%以內,只能說:有差距,但達不到決定選擇的程度,只有拷大量零碎小文件的時候,USF才體現出質的突破。
但是,我們一般拷貝的文件都是照片、音樂、電影等,屬於大文件,只有拷某些應用的數據包時才是小文件,所以這個對實際的使用影響並不大。
USF2.0可以讀寫同時進行,這個肯定是優勢之一,但具體在什麼使用場景能明顯發揮,麻煩各位給個提示……

內存(RAM)。
S6用的是DDR4,G4受驍龍808的限制只能用到DDR3,相差一代,理論層面,前者應該比後者快50%以上。但在外媒評測中,S6第一次打開應用比G4要快,但在已打開的應用之間來回切換,速度反而還不如G4,或許是受系統影響,S6出廠系統是5.0,G4一上來就是5.1,應該佔了不少便宜。S6現在已經可以更新5.1,然而G4卻開始更新6.0了……

LG G4 vs. Galaxy S6 運行速度對比(55秒之後開始)

第一輪完成時間,G4為1:08:44,S6為1:02:25,S6基本是全程領先。
這裡要說明一下,G4其實並沒有差那麼多,從一開始速度就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最先測試了拍照,由於攝像頭抵在桌面上,G4的激光對焦直接蒙圈了,所以有一個明顯的延遲。
在其餘測試中,除了視頻轉碼比S6明顯慢,其他程序的打開速度相差並不多,而且在一些全屏遊戲的測試中,G4要多一步調出虛擬鍵的操作,還要吃點小虧。

兩輪完成的總時間,G4為1:29:49,S6為1:44:78,G4完成反殺,單論第二輪的時間,21秒對42秒,G4甚至比S6快了一倍。
雖然,G4的系統是5.1,S6的系統是5.0,但S6各方面的性能配置均高於G4。
很難讓人相信,僅僅相隔半代,就能夠造成如此差距,達到無視性能的地步,我個人認為,除了系統的原因之外,三星TouchWiz的負優化也是重要原因,殺進程殺的都快趕上iOS了,我朋友手上那台S6買的早,目前還是5.0系統,有誰知道5.1下的表現請補充……

性能方面總結:S6憑藉更先進的處理器、內存和快閃記憶體,在硬實力上強過G4一頭,然而在實際測試中,G4的多任務性能反殺S6,所以真正體驗是各有千秋。S6在更新5.1之後應該會有所提升,希望到時TouchWiz不要拖後腿。

————————————————————————————————
外觀方面:
————————————————————————————————
選手機肯定先看外觀,不過外觀這東西,實在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能夠客觀分析的東西實在是太少太少,下面內容難免會摻入一些主觀因素。

S6這一代的定位很明顯:翻身之仗。在經歷了S5與Note4的低迷之後,S6終於把三星所有壓箱底的東西都搬出來了,不說內部硬體,首先從外觀上就能看出來S6與前代所有產品的區別。正反雙面玻璃,金屬邊框,徹底告別了大塑料。外觀和前代的S5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從另一個側面來看,Note5時隔半年之後,比起S6來幾乎沒有任何本質的進步,由此也可以看出S6的地位之高。

而G4的定位和S6完全不同,它是上代G3的完善升級版,並不是推翻重來,外觀設計保留了很多前代的特徵,當然首先要算上標誌性的背後按鍵了。
材質方面,國行版默認是塑料後蓋,但可以更換真皮後蓋。
我個人強烈建議去淘一個皮後蓋,花不到100塊錢,但質感真的提升很多。
(如果用皮後蓋,不要買白色機,不要買白色機,不要買白色機)

正面對比說不出高低,G4硬朗一些,S6精緻一些,但看背面的話,塑料殼的G4和金屬玻璃的S6完全不在一個檔次,而真皮材質的G4和S6比起來,就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了。

為了對比直接,就不一項一項說了,直接說各自的區別吧:
S6為實體鍵,G4為虛擬鍵,前者在國內通行,國際上三星獨家,後者在國際是標準,國內只有華為在堅持。各自的優缺點不多說了,習慣就好。
(我個人十分喜歡虛擬鍵,但十分痛恨國內app對虛擬鍵的渣適配,為何現在的智能手機很多都使用了虛擬鍵的設計? - 小城的回答,該回答僅代表個人觀點)

G4有獨特的背後按鍵,用戶對這個設計的評價基本是兩個極端,愛的愛死,恨的恨死。不過我個人的感覺,用習慣的話還是挺方便的,看似要把手繞到背後去按,比較麻煩,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場合都可以通過屏幕本身來操作(比如雙擊解鎖、鎖屏、Knockcode,看視頻時滑動調節音量,翻轉靜音等等),只有很少的場合需要直接按物理鍵,而且一般是在打電話的時候,背置按鍵反而是最舒服的。

S6有指紋識別功能,功能本身就不多說了,有人離不開,有人覺得沒卵用。但值得一提的是,S6的指紋識別速度與準確率,比前代有了很大提升,比iPhone6也快,比起6S來,雖然慢了一點點,但由於iOS的動畫延遲,實際進入桌面操作的速度,S6也並不輸給6S。

S6的2.5D弧邊屏幕算是比較常見的了,沒什麼特別的,這裡說說S6 edge,雙曲面3D熱彎的玻璃蓋板,正面看上去十分漂亮,系統也可以在這兩邊的曲面屏上做做文章,逼格十足,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拿在手裡硌手。
我個人建議,除非您對逼格有非常高的追求,否則就不要考慮edge,買正常的S6就好

G4的彎曲方向比較特別,這種弧度可以很適合握持,雖然G4的厚度著實嚇人,但這種弧形的設計,反而感覺並不難拿,只要你手不是太小,拿著明顯是比一般手機舒服的,十分貼手。而且攝像頭也不像S6那樣誇張的突起。

(G4的背面弧度,雖然最厚處將近10mm,但握在手裡並不覺得厚)

在外觀上,二者各自最大的缺點:S6:碩大突起的攝像頭,套個殼都罩不住,G4:大塑料,就算換了後蓋,邊框仍然是塑料。
二者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平放在桌面時——噢no,它們是無法「平放」在桌面的……
無論是S6還是G4,放在桌面上都有明顯的蹺蹺板效應,單手操作十分難受。


另外,這兩種弧形屏幕帶來的共同問題,就是貼膜。
我本人是鋼化玻璃膜的擁躉,但這兩個機型確實讓我頭疼了一陣兒。
S6是類似於iPhone6的2.5D邊緣,常規的鋼化膜要小一圈,全覆蓋邊緣帶顏色,而且無論是哪一種,依人品都可能遇到邊緣不貼合的問題(白邊),但好在S6的邊緣弧度並不似iPhone6那樣誇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特殊膠層彌補貼合,效果還算不錯。
G4的問題在於,整機的彎曲程度是不一致的,屏幕範圍內的弧度小,上下兩端弧度大,這就使得某些手機在貼鋼化膜時,上下兩端尤其是四個角,很容易起雪花紋,要做到完美貼合,需要玻璃有很好的韌性。

(左:G4鋼化膜的邊角雪花,右:S6鋼化膜的白邊,這兩個問題都要看人品,不是每台機器都有的。)

(廣告開始)
你問我鋼化膜和皮後蓋去哪裡買?
這兩個機器的鋼化膜首推micimi,這家的G4是最好的沒有之一(在機鋒上很火,被稱為G4神膜),S6的也不錯,售價都在六七十塊錢,但手感、通透度等方面基本是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好的,而且百分百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良辰心甘情願給打廣告。

而G4的皮後蓋,天貓京東等商城類店鋪,是絕對不會有原裝的(不允許),但你能在淘寶個人店鋪買到。不過放心,能買的沒有仿品,都是官方貨,180元左右的多為拆機貨,與官方無異,80元左右一般為半成品,也就是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有瑕疵,就撤了下來,所以沒有NFC,甚至有些連logo都沒有,但有些瑕疵是在內殼上的,完全可以當新品使用。這個我就不推薦店鋪了,因為東西都是一樣的,挑個看著順眼的店鋪就好,買之前記得諮詢瑕疵情況。我一口氣買了三個……
(如果是仿品,肯定不會漏掉logo,很簡單的道理,你見過沒有對勾的假耐克嗎?)
對了,後置鏡頭膜不要買,就算是送的也不要貼,如果你擔心鏡頭蓋的磨損,直接買成套的鏡頭蓋+按鍵即可,很多賣皮後蓋的淘寶店也同時出售這個,記住買玻璃的,不要買高仿塑料的。
(廣告結束)


我的消費觀是這樣的:貴的東西,使用頻率低的東西,可以考慮省錢,但像鋼化膜、皮後蓋這種既沒多少錢,又高度頻繁使用的東西,最好與最爛也差不了幾十塊錢。在這方面摳門簡直太不划算了。
所以,皮後蓋肯定是買買買,鋼化膜要麼不貼,要貼就買好的,別摳門。(這些東西都是消耗品,皮後蓋會磨損,鋼化膜會磕破,不要對它們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G4用了半年,鋼化膜我已經換兩次了,皮後蓋也有一個磕禿嚕皮了,如果幾十塊錢的東西壞了就能把您心疼死,當我沒說~)

有興趣的自己去馬雲家搜,我再也不會放鏈接了,媽蛋最近收到幾個淘寶客的問題邀請,老子對那玩意一竅不通!孫子才是淘寶客!

外觀方面總結:大塑料版本的G4,比起金屬玻璃的S6,在外面方面差了一個時代,除非你非常喜歡G4塑料殼的菱形紋理,否則怎麼看怎麼不如S6的。但G4好在可以更換真皮後蓋,皮質給人帶來的感覺和塑料完全不一樣,而且可以隨時更換不同的樣式,這樣一來在外觀上也完全不落下風了。

(讓你一生換個夠)

(金色S6可以考慮貼黑色膜,這是被客服忽悠著買的,但到手之後確實不錯,漆黑面板+金邊鑲嵌的感覺酷斃了)

————————————————————————————————
屏幕
————————————————————————————————
二者分別是OLED屏和LCD屏各自陣營的標杆代表(起碼發布時是),都是頂級屏但各有優缺點。

S6這代的屏幕很大程度改善了偏色問題,色彩更準確,解決了AMOLED以往的最大硬傷,而G4的的這塊所謂量子屏,通過優化背光板達到更廣的色域,其實是各自往對方陣營的優點邁進了一步。進而比較的話,應該是S6這塊屏幕進步更大。
往大了說,A屏整體的進步速度就比LCD更快,從幾年前倍受吐槽的不成熟技術,多次進化到現在,和LCD比起來各方面都沒有明顯缺點,而功耗、對比度、可彎曲的優勢又一直保持,唯一的隱憂就是「燒屏門」(使用壽命)了,然而在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的今天,能撐到兩年沒有明顯衰減,就算成功了,個人比較看好未來A屏的發展。
(但是,我理想的A屏發展絕不是S6 edge這麼個炫技的玩法)


至於硬參數,兩塊屏幕的解析度是相同的,都是2560*1440,S6是5.1寸,G4是5.5寸,由於屏幕尺寸不同,S6的ppi要更高一些,S6是577,G4是534,理論上是S6的精細度更高一些,然而實際體驗中,500以上的ppi肉眼根本區分不出,個人覺得G4屏大反而佔了優勢……
(更正! 感謝評論區@孜葉 的提醒,S6是PenTile鑽石排列,子像素只有RGB的2/3,故ppi只等效為577*(2/3)^(1/2)=471,反倒不如G4的534精細)


色溫方面,G4的屏幕色溫為8000K,是典型的冷色屏,S6則為6600K,十分接近D65的標準白色,從這個意義來看,S6的色溫更好。但考慮到國人(亞洲)用戶普遍習慣稍高的色溫,所以8000K與6600K哪個更接近心理預期的白色,就很難說了。
具體分析的話,G4這塊屏幕的紅色和藍色都非常棒,但綠色波長稍微偏短一點(略偏青),這就是它色溫偏高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為黃色不夠濃郁,但另一方面,天藍色可以更純凈漂亮,算是有失有得。S6的屏幕我沒有仔細研究過,就不細說了,反正各大媒體沒少讚美,如果你是AMOLED屏幕的忠實粉絲,它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G4偏冷,S6偏暖。

(開頭的照片很明顯地體現了這點,但是,無論如何都會受到相機的影響,難以還原人眼的感受。)

————————————————————————————————
續航
————————————————————————————————
這個話題可以分成好幾個方面來說。
1.功耗
由於處理器的製程差距,在同樣性能下,G4的808功耗要高於S6的7420,而屏幕也是G4的功率更大,耗電相應也更多。
2.電池
S6的電池是2550mah,G4是3000mah(國行G4標的是2900,但其實只是計算口徑不同,實際容量和韓版、港版的3000是一樣的)。雖然G4的電池更大,但由於功耗的差別,實際用起來掉電卻比S6更快。當然,比純待機的話還是G4更久。
3.充電速度
G4的標配充電頭為5V*1.8A=9W,不屬於快充頭,僅算是「比較快的普通頭」,實測關屏充電為5.5V*1.82A=10W,開屏被限制在6.4W;
而S6標配是快充頭,9V*1.67A=15W,未能實際測試。
10W對15W,差距明顯,尤其是在70%電量以下,如果你是隨用隨充,可能感覺不到太大差別,但如果經常用到低電量才開始充,差別就很明顯了。從空充到滿電,G4需要127分鐘,S6隻需要78分鐘。
另外,G4其實也是支持快充的,但也只能支持到9.5V*1.2A=11.2W左右,比起標配頭差別並不大,與S6仍有一定差距。
4.無線充電
S6可以無線充電,但需要另配充電座,G4隻有單卡版可以無線充電,國行雙卡是不可以的。

……
然而,雖然S6各方面都好,G4卻可以換電池,一下子就扳回來了。這邊玩手機,那邊座充充電,滿血復活,無縫切換……
目前,能換電池的旗艦機越來越少了,如果你比較看重這一點的話,LG的G4和V10可能是最後的選擇。

下面是重點。
————————————————————————————————
拍照。
拍照。
拍照。
————————————————————————————————

這倆都是今年的拍照旗艦,相同點太多了就不分別列舉了,在這裡只說下區別吧。
一句話概括:S6優化好,G4手動強。


日常拍攝,S6直接出片是略好於G4的,得益於三星多年的調校功底,直出的片子足以碾壓iPhone6,亦不輸6S。
夜景方面,G4的光圈更大一點,而且防抖也更強一些,所以夜拍比S6明亮。
微距方面,同樣因為光圈因素,G4的虛化效果要強一點,但S6對色彩的調校要好一些。
特殊場景,由於G4手動調節的功能更豐富,所以適應面要比S6更廣,但前提是你會用。
(具體樣片可以參考鈉鹽的四大旗艦橫評,多數場景都是S6較好,但由於採用的是自動模式,G4手動的優勢無法體現)

好,概括性的東西說完了,讓我們看看實際的技術方面:

關於CMOS
俗話說「底大一級壓死人」,CMOS是成像最關鍵的因素,在這方面,G4用的是IMX234,S6是IMX240,兩塊CMOS可以說是完全相同,素質都是今年響噹噹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後者多了相位對焦的模塊,所以S6是帶相位對焦功能的,而G4沒有,但G4額外增設了激光對焦的模塊。

關於對焦技術
S6的相位對焦以及G4的激光對焦,算是兩家各自的招牌,各有優缺點。
相位對焦對光線強度有要求,白天室外優勢明顯,對焦速度最快,但光線越暗越不靈敏,暗光環境下會失效,極暗環境完全無法對焦(包括反差對焦也會失效)。
激光對焦對距離有要求,50cm之內的特寫微距非常靈敏,且無視弱光環境與表面紋理,但是距離越遠越遲鈍,2米之外就徹底失效了,只能靠反差對焦。

關於白平衡,三星憑藉多年的優化經驗,使得S6在自動白平衡方面始終是一流水準,G4在普通場景下的白平衡並不出眾,然而G4加了一個外掛器——彩色光譜感測器(Color Spectrum Sensor,以下簡稱色感),就是這個東西:

很多測評都把它誤當成了雙色溫閃光燈,實際上G4隻有上面一顆是閃光燈,下面這顆棕色的就是色感器。這貨是幹啥用的呢?我們要從一般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原理說起:……
呃,太麻煩了,還是不詳細說了……

簡單概括一下,自動白平衡,是把畫面當中最亮的物體認做白色的基準,這在大多數場景下沒有問題,因為一般情況下,畫面中最亮的東西它確實就是白色的。

比如這張照片,左圖是直出圖,由於在晴天的背陰處,所以光線是偏藍的。右圖是經過白平衡調整後,基準點為畫面最明亮的部分:領口——它確實是白色的。

那麼問題來了,萬一畫面中最明亮的東西,並不是白色呢?這時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白平衡演算法,就要出問題了。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

S6偏色偏的非常嚴重,把黃色的薯條拍成了白色,令人毫無食慾,而G4的顏色還原就很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白光下的黃薯條】與【黃光下的白薯條】,在成像中是一模一樣的,都是黃色,白平衡的任務就是把這兩種看起來一樣的場景給區分開。

然而,由於畫面中最明亮的東西恰恰就是這個薯條,於是傳統白平衡演算法就被坑了,誤把薯條當成了白色,按照「黃光下的白薯條」對畫面進行還原,於是最後的樣片就真的成了白薯條。

G4帶的這個色感器,就是在此場景下外掛一般的存在,老子可以直接捕捉場景光,光線是什麼顏色,就照此顏色進行白平衡還原,壓根就不管你薯條不薯條,所以不會受誤導。

但是呢,這個色感器外掛,也有一個打臉的「豬隊友」,就是G4自己的閃光燈……
G4的閃光燈是偏綠的,但由於閃光燈就位於色感器的正上方,所以它發出來的偏綠光線,是無法被色感器捕捉到的,就如同你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你自己的眉毛一樣……所以無法對其進行修正,G4在暗光環境使用閃光燈的時候,成片多半會偏綠。而且,好死不死是偏綠,就算手動白平衡也調整不到這個維度。
……家賊難防。


當然,有必要強調的是,彩色光譜感測器的優勢只是在一些特殊場景下的補足,而在大多數場景下,類似S6的自動白平衡演算法是沒有問題的。

最後再說說G4的優勢,那就是手動模式
官方宣傳說「媲美單反」,那純屬誇張扯淡,但你如果對攝影有點懂,對照片有點要求,卻又不想帶沉重的相機,那麼G4還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拍照技術就不多說了,請移步攝影論壇……上幾張樣片吧(是G4拍的,但不是我拍的)。

…………
當然了,手動模式需要一定技術才能駕馭,不是每個人都愛好攝影,如果只是拿起來就拍,那麼多數時候是S6出片效果好一些。

最後,回到開頭所說的,三星和LG各自發布了新一輪旗艦:Note5與V10,但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比S6與G4幾乎沒有什麼進步,Note5最大的優勢就是屏幕大,V10則是抗摔,其他新增的東西基本都是噱頭,如果你不看重超大屏幕或者抗摔的話,那麼S6、G4仍然是本年的最佳選擇。

(V10是LG非常用心做的一款機器,不亞於當年的G2——可惜它仍然是驍龍808,否則我真會為它掏腰包了)


G4很好地詮釋了Life is Good這個理念!


在這裡評論的人,很多都拿LG的G4和三星的S6進行對比,並且還對808處理器和2K屏幕質疑,我就在想,現在知乎回答個問題是不是不需要任何求證,求真,腦袋一拍就行了?

首先,我認為,這代G4的戰略目標跟三星的S6是有本質不同的。三星的S6是在什麼背景下推出的?是在S5一敗塗地,三星在業界的銷量大衰退,安卓陣營霸主的地位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推出的,這代S6是名副其實的救命機好嗎?不激進,沒大招,三星就完了知道嗎?

但是LG呢?G3狂銷1千萬部,是LG史上首部達到千萬銷量的型號,也就是說,儘管被國內各路「專家」吐槽,但是這款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看,是非常成功的產品,LG的形式可以說一片大好,那麼他現在要做的是什麼呢?當然是穩紮穩打,先保住優勢,所以G4的歷史使命就是對G3不足的地方進行修補。並且在性價比方面壓過三星和蘋果。當然,對新技術的追求,LG也不是沒有的,Flex系列就承擔了實驗新技術的重任。

G3的在那些問題被人吐槽和詬病的?屏幕?相機?801?好,下面一項項來說。

CPU
首先,G3的801的帶寬完全可以帶的起2K屏幕,這個問題,很多論壇貼吧大神已經詳細分析過了,大家可以搜索相關技術文章開看一下,ZEALER的G3評測裡面也對801能否帶的動2K屏幕做了詳細的技術測試。「測評2.0」LG G3 所以,G3有沒有卡頓?有!是不是CPU的問題?不是!
那麼G4呢?為什麼不上810?
首先你得搞清楚810是個什麼玩意,他是高通完完全全的一款設計失敗的產品!
市面上現採用驍龍810的有HTC One M9和LG G Flex 2,通過這兩款手機可以對810進行測試。測試發現810有發熱過度和CPU節流問題。發熱可能是晶元自身問題,也有說法稱廠家很難對這款晶元進行優化。其中節流問題讓810在長時間使用時,速度甚至比801和805還要慢!也就是說,810就是一款存在PPT上的NB處理器,實際使用時,由於發熱降頻,你的實際體驗絕對不可能超過現在的808!
而這個問題,在G4發布以後,高通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了,高通很無語:驍龍810的確很熱 還在解決_cnBeta 硬體新聞_cnBeta.COM
這種殘廢產品,為什麼還有那麼人喊著要LG上?是被國產手機各種參數洗腦了?

反正就我來看,808完全可以滿足現在所有的需求,包括任何大型遊戲,如果808不行,810也不行。

屏幕
G3的2K屏幕,被人詬病的主要是在亮度和功耗方面,至於色彩,細膩度什麼的,我相信眼睛沒問題的人都挑不出什麼毛病。
LG G4此次還配備了5.5英寸IPS量子點面板 (Quantum Display) ,不僅支持2K(2560×1440像素)解析度和擁有538ppi像素密度,而且號稱比普通IPS面板色域提升20%、亮度提升25%、對比度提升50%。同時LG官方還強調這是目前首款搭載內嵌式觸控技術 (Advanced In-Cell Touch) 的 QHD 高清晰度面板,將液晶屏幕與觸控感測器結合為單一面板,提供更好的色彩表現與觸控靈敏度。
關於量子點技術,相信資深索粉都比較了解了,這個技術不算新,索尼在2年前就推出過相關電視,但是LG這次把它帶到了手機上,相信使得G4的這款屏幕可以趨於完美了,大法大法,你的手機部門真的不是貼牌的嗎?(有人提到Z3已經採用了量子點,但是問題是,這個13年1月份就推出的技術,為何在14年初Z2推出的時候沒有採用,而是直到年底Z3上市才採用?如此低效率的技術轉化率是sony手機走到今天幾乎已經失去存在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機
G3用老舊的imx135簡直是作死,雖然加入了激光對焦,但是面對滿世界的IMX214,怎麼能不被人詬病?

LG G4 在攝像頭規格則裝載了1600萬像素主相機,不僅1/2.4英寸感測器較之過去增大40%,而且還加入了不少新的技術,所擁有的F1.8大光圈鏡頭,進光量增加 80%;並提供了OIS+光學防抖,不僅以前的XY軸,連Z軸也支持進去。而新增加的M Mode,可讓用戶手動控制每次拍攝的對焦、快門速度、ISO感光度、曝光值與白平衡,並支持RAW格式照片輸出。


LG G4 還首次加入了色譜感測器(color spectrum sensor)去感應RGB 與IR (紅外線)的色調,使拍出來的相片色彩更準確。而所裝載的激光對焦成像系統,則能夠在最塊0.276秒內即可完成對焦,同時相機打開速度也非常快,從開啟相機到完成拍攝只需0.6秒。此外,該機還配備了800萬像素前置鏡頭,擁有F2.0大光圈,加入全新的手勢拍照功能。


相機說再多參數都是沒用的,但是可以看出這次LG是有自信把相機做為一個賣點的,所以就等新機上市以後樣張見分曉了。


至於大家吐槽的後蓋或者造型問題,我還是那句話,首先,中國(部分)人的審美觀(水平)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可能真的不太一樣,我在國外生活多年是可以得出這個結論的,而G4顯然不是一款專為中國人定製的手機,就我個人而言,LG這次積極的提供了各種後蓋可供選擇,這就是很好的一個嘗試。那些說上玻璃和金屬的,喂,這款手機是要經常拆卸後蓋換電池的唉?說用金屬或者玻璃的,你受得了?萬一後蓋有劃痕想換,一個金屬或者玻璃後蓋賣你3,500,你同意嗎??

還是那句話,這款G4是LG用來平滑過渡成功的G3的一款升級產品,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G3的問題,為LG贏得更多務實和理性的消費者。所以售價方面,我估計會維持G3的價位,那些嚷嚷著G4跟S6比缺少賣點的人,你們是不是都願意為了一款手機花6000多?


買了半年後主板壞了,修了我半個月,線下沒用修不好又寄去了京東,算是補充下回答。
——————下面是原回答——————
你們知道兩塊電池有多爽嗎,媽媽再也不怕我玩到沒電了。

一塊電池省著點用能用一個白天,使勁的用六個小時,但是我有兩塊啊,兩塊啊,每次看別人拖著充電寶,而我分分鐘滿血復活!

就一個字,爽!!

另外2k曲面屏幕真的,幸福感滿滿,點開手機就覺得life"s good!

手感也沒話說,很貼手掌,邊緣比較薄。

還有點值得一提的,應用許可權很好設置,底邊欄可以按程序設置隱藏,就這兩個手機自帶的功能,讓我這個懶人果斷免去了root的煩惱,也甩掉了360菌~ 緩存垃圾手機就自己可以清理,還要什麼360(? ??_??)?

最後,大家不要嫌棄塑料菌啊!!很輕很好看的好嘛!!!本來我看圖覺得菱形花紋很土,皮後蓋更土,最後勉強選了白色塑料,拿到手我真的一點都說不出壞話了!!後蓋反射超美的!真的不懂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金屬,之前下單m8,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冷冰冰,拿起來沉甸甸,怎麼都不喜歡,大概是因為是女孩子吧(?????)っ

再補充一點,不撞機的感覺灰常好(*ˉ︶ˉ*)


lg這個廠家這兩年的進步有目共睹,無論是g2的斷觸門或者g3的mic口開裂門,都沒有影響lg這幾年越買越好。

lg和三星都是出色的面板生產商,所以旗艦手機勢必是展示自家最好屏幕產品的平台,lg被迫刷屏幕參數也是無可避免的結局。

至於808,沒什麼好噴的,805都夠用,808毫無壓力。但是國內刷參數實在是厲害,被各種千元機,兩千元機刷的死去活來。但是這一次,808真的夠了。

沒有用金屬我覺得能夠理解,lg還沒有迫切到改變材質的境地,千年大塑料這個罵名也沒帶在lg頭上,最快使用金屬材質估計應該在g5上有體現。

這一次g4應該是吸取g3的經驗,延續g3的設計基因,小進化一次。

價格,我最理想的價位是塑料板3799,真皮版3999。

現實也許會是基本款3999,真皮版4199。


手持G4一個多月,在z5和G4之間糾結了好久,最後入了g4,原因是沒錢。

剛入手,覺得有些失望,外觀一般般,也沒什麼手感。上部是火腿腸的m8,顏值和手感簡直逆天的好,出掉的原因下面再說。

屏幕第一觀感沒有傳說中想像的那麼驚艷,覺得跟m8差不多,但是用了一段時間後就覺得越看越舒服,越來越喜歡這塊屏幕了。

使用挺流暢的,不怎麼卡,我不玩遊戲,就日常應用,但是沒有火腿腸的優化好。發熱一般般,控制的還行。

耗電比較快,但是能換電池啊,沒電時換塊電池就滿血復活了,我實在是不願意出門帶塊磚頭似的移動電源。

重頭戲來了,就是拍照,真心強大。之所以出掉m8就是因為那個拍照實在是不能看,m8的夜拍還行,但是白天我覺得有點太渣了。g4的拍照挺讓我驚喜的,像素高,畫質贊,不輸iPhone。但是一張照片就十幾M,太大了,不過可以插內存卡啊,所以也還好。

系統呢,沒法跟火腿腸的神優化比,別人說ui不好看,但是可以用它家的市場下不少主題,那些主題我覺得都挺好看挺萌的,所以也就還好了。而且,文件夾的顏色都可以調,所以桌面花花綠綠的,萌萌的。功能比較簡單,連手電筒都沒有,健康應用也沒有,比火腿腸的系統應用還要少,一些小功能都是給年輕的妹子用的,沒有別家宣傳的各種眼花繚亂的功能。但是,我就喜歡簡單的東西。

總體來說,是部比較中庸的一部機子,但是入手絕對不會失望,使用起來很滿意。剛入手時感覺一般,但是越用越喜歡。而且,每次把手機給別人,別人都翻來覆去找解鎖鍵也開不了機 。小眾機,走在街上撞機基本上不大可能。一直都覺得lg的機子性價比好,讀大學時給媽媽買了一部棒棒糖,很漂亮,掉水裡一次過還好好的,媽媽一直用的很好。

不過下次,還是想換三星或者索尼,黑科技太吸引人了,創新才是王道啊。lg,要加油!


「FView 出品」不甘平庸:LG G4消費者報告

主筆:軒Sir

微博:@FView消費觀

微信:FView

官網:http://www.fview.cn

要說2015上半年有哪部明顯差異化的手機,那LG G4憑藉它那向內彎曲的屏幕以及依然在旗艦機堅持大塑料的機身絕對能排上名號。對G4可以粗淺的這樣形容:塑料機身的旗艦已經不多了;可拆後蓋的旗艦已經不多了;能換電池的旗艦已經不多了。


【外觀】

G4的外觀整體延續了上一代的設計風格 ,厚度超過了1厘米,算是今年一眾旗艦中的大個子 ,但得益於屏幕和機身整體向內彎曲 ,還有邊角圓潤的處理 ,握在手中依然比較舒適 。同時由於G4把音量鍵和電源鍵放在攝像頭旁邊 ,在進行單手按鍵操作時顯得十分的優雅 。我一直以為這種按鍵布局最適合大屏手機,當然,美觀度就見仁見智了。


國行G4的塑料後蓋採用了菱形紋路 ,初看似乎有點模仿女包的感覺
,那它會不會獲得然女生的青睞呢?在我採訪的幾個女性朋友後發現 ,即便是請來了李敏鎬歐巴代言,大部分還是不願意為這個外觀買賬。 LG G4粗線條略顯商務的造型,似乎更適合男士。 還好這個後蓋可以拆卸,你可以更換皮革材質後蓋 更顯檔次,我知道女生想要什麼
——粉色就好。


帶有光澤的邊框乍一看以為是金屬材料 ,然而實際上它只是有金屬光澤的塑料而已 。

有人說:軒Sir,你怎麼老揪住塑料不放,塑料有什麼壞處啊?是的,其實塑料並沒什麼壞處,它更輕,更耐摔,工藝也更成熟。那瑞士錶廠全用塑料好了。怪就怪人們的虛榮心,往深里說其實金屬也沒什麼好的,就是看起來高大上而已。


你看你隔壁老李,一體式機身、金屬邊框今年一口氣全上了
,你自己大塑料在這扛著,尷不尷尬?尷尬!原諒我直言不諱啊,不過聽說了一個好消息, LG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全金屬機身的LG G4 Pro,到那時候……

我們還是說說這時候吧。


【屏幕】

LG的屏幕技術毋庸置疑,是第一梯隊的屏幕面板供應商,用官方話講是:「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那麼具體到G4這款產品上表現如何呢。

從實驗室的結果來看,色域、對比度都有不錯的表現,2K的顯示效果也足夠細膩,亮度實測438nis , 室外觀看是沒有問題 ,但室內在自動亮度模式下,總會比其它的手機更暗,顯得不那麼透亮。 這麼做或許也是為了省電——屏幕透亮、顯示細膩、續航時間——又是一個三選其二的局。

G4向內彎曲的屏幕,除了上述講過的讓機身更貼合手掌外,還可以創造一種「收窄效應」
——道理很簡單,就像我們把書壓彎後會變窄一樣, 同尺寸的屏幕彎曲處理後,寬度更窄,更適合持握,這種效應在大屏手機上會更明顯。


懂的小夥伴們問了,不是只有OLED柔性屏才能做彎嗎?LED硬屏是怎麼做彎的?難道LG有什麼黑科技嗎?

其實LED本不是為彎屏而設計,LG是通過物理按壓達到了一個彎曲效果,這樣做有一些顯而易見的缺點,比如雖然屏幕彎曲,但其它部分的零件不能跟著彎,於是機身就會比較厚;另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漏光,這台機器的3個角都出現了明顯的漏光 。

放到3999這個價位來看,G4的屏幕表現有點不盡人意。


【性能】

不同於今年很多廠商在旗艦機型上採用了高通驍龍810,G4採用了驍龍808這顆處理器。它與驍龍810同是20nm的工藝製程,但在核心和頻率上都略有縮水。

有大量反饋驍龍810發熱嚴重,808的表現則要相對優秀,看視頻保持在37度以內,玩遊戲最高溫43.7攝氏度。


性能方面, G4無論是日常應用 、亦或玩大型遊戲,表現都十分流暢,
帶2K屏也是遊刃有餘。 其實現在只要是旗艦型手機,都沒必要再擔心性能的問題,何必一味的追求過高的性能,陷入續航差與發熱高的無底洞。


G4電池容量是2900mAh,在經過我們的標準續航測試後,最終剩餘電量29%,略好於iPhone 6,輕度用戶一天一衝沒跑兒了。假如你要出去玩呢,唉!這時候可換電池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瞬間滿血復活啊!


【拍照】

說到出去玩,G4這次在拍照上可是下了不少工夫
,主攝像頭1600萬像素,採用了比上代更大尺寸的感測器,F1.8大光圈帶來更大的進光量和更好的虛化效果。
當然這都是最基本的,下面才是硬菜。

有請穩定器的始祖雞先生為大家演示光學防抖,大家把他的頭想像成鏡頭就好了。 我們知道普通的光學防抖能減輕X軸和Y軸產生的抖動;G4則採用了OIS+三軸光學防抖,在普通光學防抖的基礎上又同時能夠減輕Z軸這個方向的抖動。


現在的屏幕的左邊是三軸防抖的LG G4、右邊是普通防抖的小米Note,在我靜止的狀態下它倆好像差別不大。讓我走兩步再看看。 當畫面抖動劇烈的時候,OIS+的三軸防抖就能看到明顯的優勢了,畫面相對更穩定。

我們再來跟業界標杆iPhone 6 Plus進行對比,這一次G4就不那麼優秀了,iPhone 6 Plus的畫面更為平滑,是因為iPhone 6在光學防抖同時用通過電子防抖對畫面進行了處理,但是這樣做也導致損失了一部分畫幅;而G4並沒有發現對畫幅進行裁剪的痕迹,似乎沒有進行電子防抖的二次處理。當然這說的是視頻錄製,在實際拍攝照片的體驗中,還是感覺G4比iPhone 6Plus更穩定些。


三軸光學防抖不僅對弱光拍攝有好處,在大白天,穩定的畫面反饋也會讓我們的拍照體驗上一個台階,拍照更自信——別問我為什麼,這是心理學。

G4擁有激光對焦系統,旁邊的這塊暗色的原件,就是了。有人說,軒Sir你騙人啊,這哪看得到激光啊 ,嚴格來說這應該叫紅外激光,「激光」是一種發光方式,紅外指的是光的波長! 。這套系統可以快速獲被攝物體的距離,從而實現快速對焦。
原理是這樣的:激光有良好的方向性,當機器發出一束激光,打到物體上,會沿原路返回。這「一發」「一回」中間會有個時間差,而光速是固定不變的,距離=時間×速度,這樣一來就能確定焦點距離。


我們在實驗室環境下,把G4激光對焦元件在遮住與不遮住兩個條件下對比,激光對焦速度確實有提升,但差別不大,也就提升了零點幾秒的樣子,激光對焦有效範圍僅有24cm。與iPhone對比則是平均慢了0.6秒,主要差在對遠處進行對焦時會明顯慢於iPhone的相位式對焦。

G4首次加入了一枚色譜感測器,可以去感應環境的色調
,使出來的照片色彩 「更接近真實看到的顏色」。

因為G4把常用的按鍵緊貼攝像頭安置,非常容易被指紋弄髒
,以致在我前幾天使用的時候誤以為它拍照非常差, 當把鏡頭擦乾淨後,拍出的照片煥然一新,這也是要提醒用G4的朋友注意
,拍前擦一擦。

說了這麼多,我們趕緊來看看療效。

第一組,我們看天上的白雲,小米NOTE已經拍疵了,LG、iPhone很好的保留的層次感;暗部,小米NOTE黑成一片,LG、iPhone還能數得出窗格。

再來看這張,放大看,小米NOTE出現了嚴重的紫邊,LG、iPhone表現兩行,而LG的細節則更豐富一些。

這一張是在室內光線充裕的情況下拍攝,我們觀察遠處牆壁的圖案,G4的解析力最優秀,其次是小米,最後是iPhone,這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像素在這擺著。

來看逆光,iPhone在太陽下邊的天空過渡處理的最好,G4一般,小米最差。

夜景方面,整體觀感,小米NOTE最差,G4對細節的保留最豐富,遠處的柵欄依稀可見。顏色方面,G4真實的記錄了天空反射的霓虹色。G4在夜景的表現方面絕對是完勝。

前置自拍,美顏效果明顯,八級可調,輕鬆博得妹子們歡心。但這僅限於自拍,如果你想微信視頻,這個前置…唉,不忍直視啊。

總得來說,G4在拍照方面表現相當不俗,雖然對焦速度與iPhone相比略有差距,但它在畫質、像素以及光學防抖,整體優勢已然超越iPhone,尤其是夜景拍攝方面,更是有壓倒性的優勢。

要不是因為接下來要干黑它的勾當,我幾乎已經準備為G4掏腰包了。

【系統】

當產能過剩,性能不再成為消費者關心的重點,系統就成為各家打造差異化體驗的主戰場。 G4的系統基於Android 5.1,在市售安卓手機中是較為新的版本。經過LG的定製後…… 怎麼說呢,你說它像原生吧,可是明顯感覺不對,少了很多過渡動畫,很多細節也有較大差異; 說它不像吧,可是配色和一些棒棒糖的元素確實能找到。


先從鎖屏界面開始……我們向來不評價丑與美啊,但是這個鎖屏壁紙讓我不忍多看一樣,當然這完全是我個人審美傾向的問題,不代表組織觀點。
我們知道原生安卓在鎖屏界面雙擊通知可以打開相應的應用, 而G4呢,憑直覺雙擊後……這個令人髮指的白框是個什麼鬼!
雙擊後還得滑動才能打開App,防誤觸嗎?不理解!

接下來看下拉菜單,這一條快捷鍵可以左右拖動,嗯,還挺方便。 等等,這怎麼出現了兩個剪頭,可以點嗎?
不行!但是為什麼會出現?我都開始滑了還需要你提醒我這個欄可以滑么?礙眼!


這還沒什麼,接下來才是讓強迫症要命的。假如你不小心把ICON停到這個位置,兩邊的都被切掉一塊,等你下次再調出下拉菜單,他還是這樣的!工程師大哥,您就不能幫我給它放工整嗎
……強迫症已哭暈在廁所里……唉~重申一遍,這完全是我個人審美傾向的問題,不代表組織觀點。

原生輸入法很難用,別抱幻想,趕緊換。 再看聯繫人撥號界面……我已經無力吐槽了, 下面這幾個圖標就不能工整點嗎?
就不能學學別的廠商嗎?就不能學學隔壁老李嗎?就不能直接用原生的嗎?


以上全是我個人審美傾向的問題,不代表組織觀點。

其實G4的系統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比如在聯繫人、通訊錄、簡訊、圖庫,雙指縮放就可以調整文字大小,直觀又方便。

相機的手動模式也是我見過操作體驗最好、布局最合理的一個,比如調整焦距,立竿見影。 此外還有手勢快門
、語音快門,都是很方便實用的小功能。


桌面的小貼士,特色的天氣提醒 ,比如「炎熱。多喝水」 「注意塗防晒霜」「明天陽光明媚」,比單純播報溫度貼心多了。
電量低的時候它也會告訴你耗電的應用和建議的操作。

原生的音樂播放器也是一個亮點,可以對音高和速度進行調節,這是我找了很多第三方軟體都沒找見的,對於學歌或外語的幫助不言而喻。

然而各種設計細節的不講究,使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飛機稿而不是真正讓用戶感到易用的成品。 LG真的要在系統上多下點工夫才是。


【總結陳詞】

說起LG,肯定都知道,這是蘋果的供應商啊,科技實力不可小覷。自己的客戶蘋果、鄰居三星在手機領域發展的風聲水起,LG沒理由坐視不管。「不甘平庸」 是我對LG G4的評價,略帶弧度的屏幕 、獨創的按鍵布局
、尤其是它精心打造的拍照體驗 ,G4身上處處能看到國際大廠的技術實力,也能感到LG「不甘平庸」而做出的努力。


但努力從來不是人們買單的理由。3999的G4身段怎麼看也不讓人感冒,絕對不會列入我推薦購買的名單里,下有2000元檔位的國產屠夫們跟你拼金屬拼設計,上有蘋果、三星跟你講溢價講生態。G4有什麼?是並不明顯的彎屏、還是塑料機身、還是UI?只有拍照值得炫耀炫耀,但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有多少人會在乎你的內涵?


本期消費者報告到這裡就要結束,如果你需要顏值高、有內涵的二手iPhone,歡迎道我們的reLife看看,這裡有很多機器品相不錯,並且經過了我們的專業檢測,價錢公道,質量可靠。
我是軒Sir,下期見!


LG這個品牌好像沒有背負什麼情懷,但G4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並不缺少。


以下重點回答自己購買G4前的一些疑問。

1)G4發熱嚴重嗎?

連續兩個小時的超清視頻在線播放後,攝像頭附近僅僅是溫。

9clues2四十分鐘後攝像頭附近比看視頻熱一點。

2)G4系統UX4.0很不堪嗎

動畫很優雅,很有趣。

一些好細節完全可以讓羅永浩聊兩個小時。

也有一些缺點,但不影響功能性,僅僅是設計上有些自帶應用細節不太統一。

沒有安全中心,許可權控制不到位。喜憂參半。

3)G4續航足夠嗎?

輕度使用一天沒有問題,重度使用也可以撐七八個小時。

關鍵可以換電池啊

4)G4充電速度快嗎?

原裝充電器,原裝充電線,清空後台,不玩,半小時50%。但是,注意,但是,一個小時充不滿。

5)G4性能足夠嗎?

完全沒有問題。QQ,微信基本秒開,應用間切換十分流暢。
兩天使用只遇到用豌豆莢時卡過一次,後來換了酷市場。

6)背部按鍵方便嗎?

很方便,辨識度非常高,尤其是G4握持手感特別好,使用背部按鍵基本無壓力。

臨時起意回答,很倉促,很簡單。如果有人要求再詳細補充。

不打口水仗。

利息相關:G4新用戶


處理器/屏幕/按鍵什麼的都是浮雲,其實G4以及其他LG手機最大的優點有兩個
幾乎不可能撞機
幾乎沒人能翻你手機

利益相關:G2用戶,目前沒碰見過周圍有誰在用LG手機,別人借我手機的時候一般都翻來覆去的找解鎖按鍵,沒找著以後默默的放下了


絕對的坑啊,到現在2017年了,G4國行還停留在5.01。。。


LG良心一直都不錯,機器很紮實,但缺點也很明顯,系統的優化,卡頓時常都有,很影響用戶體驗,之前n4和n5與谷歌的合作改善了不少,但和幾個大廠相比還是差距很大。
說到底,其實cpu什麼的都不是大問題,屏幕素質lg一直都很牛,但其實想和三星、moto、htc這些拉開差別,感覺g4有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姿態,這個皮質後殼明顯是模仿moto系列,算是個不錯的模仿對於lg這個系列來說,看內存還是停留在emmc5.0上面就明顯被三星拉下來了,而且三星的edge系列帶來的衝擊太大,g4和flex系列明顯被壓制了,lg拿手的ips屏幕也沒有開發出來更好的體驗來展示ips的先進程度(對比moto對oled屏幕的利用),這以後才是最大的問題。


g4老用戶,用了兩隻,一隻國行,一隻韓版,最後都以燒主板收場,國行的京東維修後出掉,韓版賣給了收屏幕的………………使用當中其實是很不錯的,用料可以,做工還不錯,系統差強人意,本地化比較差,電池一般,不過可以換,拍照不錯,音質(本人木耳)感覺還行,屏幕很好,我買lg圖的也就是它的屏幕了。總之如果沒有主板門,還是很不錯的。


我就想知道我的G4現在開不了機了,永遠卡在LG的logo那個開機界面里,不停重啟,見不到待機界面,如何處理?看到很多論壇上有不少人都有類似的問題,發愁……


G3要是沒有麥克風孔斷裂門的話,就完美了。

G4要是金屬外殼,就完美了。

下面說說LG G4,

首先3999的價格,作為G4這樣綜合水準的旗艦來說是很良心的,也說明了LG相比HTC Sony等公司,頭腦更加清醒。不得不說三星手機銷量持續惡化的很大原因是,三星的營銷策略越來越難以撐起其手機高昂的價格了。

其次是塑料和皮質外觀。LG本來家底和三星就差了幾個量級,之前剛剛轉到安卓陣營時,銷量差到都快揭不開鍋了,對外表示過退出中國市場,後來靠液晶電視面板和手機液晶顯示屏技術站穩腳跟,推出LG G1(Optimus G)大獲好評,才重新燃起繼續做手機的信心。但從此LG的策略也轉變為緊跟三星作風,基本上三星什麼機子好賣就做什麼,然後在細節上搞搞微創新彎道超車。比如三星S系列好賣,那自家旗艦就從Optimus 系列改名為G系列,s note大屏手機好賣,那自家就出個G Pro系列大屏旗艦手機,三星搞個橫向彎屏,那自家就搞個縱向彎屏。微創新就是搞搞屏幕雙擊解鎖,搞搞背部音量鍵,搞搞激光對焦什麼的低成本創新。會大幅增加成本,會增加工藝難度,會降低良品率的創新,LG是絕對不去碰的,三星不做為啥我要做?這就是為什麼現在LG現在還在旗艦上推塑料和皮質外殼的手機,不是不做,而是在等待,在研發,還沒做好。S6堅定金屬路線後,LG只要還做手機,肯定會跟風的。

第三是屏幕,屏幕技術是LG的根基,LG在別的地方沒法和三星叫板,屏幕還是可以的。G4的屏幕水準很高,2K屏各方面參數都很高,觀感也很驚艷,可以說是目前IPS屏的最高水準。

第四是拍照,G4強於S6,S6強於iPhone 6+,這是目前手機拍照的前三名(未考慮Lumia 1020)。所以其他答主說的,G4的使命是對前作的補完是很有道理的,G2也好,G3也好,拍照是明顯的短板,所用鏡頭一般,拍照演算法也很一般。而G4拍照這次就超出大家預期了(金屬黨表示然並卵)。

第五是CPU,其實LG採用808是非常明智的,這樣的果敢和HTC在M7 M8上採用400萬攝像頭的果敢是完全不一樣的。810確實是一個失敗的產品,高通這款CPU坑了一大批隊友。而且這並不是LG有多牛逼,老子就是不用810,而是之前出的實驗性產品G Flex2,就是採用了810,已經被坑過一次了。808確實是完全夠用的,日常使用除了發熱外,可能連和810什麼分別都感覺不出來。

第六是續航,LG的系統沒什麼特色,但省電還是算做得很好的。G4的系統很好地繼承了LG系統沒特色的特色的同時也很好地保留了省電的傳統。話說回來,除了小米的miui,三星的系統,HTC的系統不也是一個樣,國際大廠的ROM本地化基本上是沒有的。

總的來說,G4是完全符合年度旗艦水準的手機,最大的不足就是容易被外觀黨無視,銷量應該不會比G3好多少或者差多少,畢竟現在安卓的銷量主要集中在低價的中低端國產機上。


g4用戶,去年11月購買,9月初燒主板,特來說說使用感受。
系統使用方面,整體流暢,但不時有卡頓。部分細節設計不夠人性化。不知道是因為兼容問題還是優化問題,我打發時間玩的一款2d卡牌遊戲該機表現甚至不如某些國產千元機。優點是預裝軟體較少。
屏幕方面,畫面顯示細膩,色彩還原真實。看視頻瞧電影的體驗還不錯。
相機方面,對於只會使用傻瓜相機模式的我,感覺是暴殄天物.........傳說手動模式是去年業界標杆,尤其是夜拍模式下。
續航方面,續航真心是尿崩,中度使用,一個上午時間從100變成30。但好就好在可以換電池,買一塊備用電池萬事無憂啊。另外,死機的時候比大多數好的一點是..........咱可以直接拆電池呀!
通話方面,接通電話有時會出現聽不見對方聲音的情況。用其他手機跟相同的通電話沒有出現類似情況,基本可以確定是G4的原因,但具體原因未知,不知道其他機友有沒有類似情況。


但是!!!!!!!!再多的優點都不能掩蓋燒主板這一普遍現象!!!!!!!我這近一年的聊天記錄,生活工作資料都在這手機上!!!!!!!!售後給我換主板,卻所有資料都保存不下來!!!!!!而且換了主板之後只有三個月的保修期!!!!!!已經有機友反應換的主板又燒了!!!!!!!!也就是說換了主板的手機還是要戰戰兢兢的使用,時時刻刻要記得備份資料!!!!!!!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又燒主板了!!!!!!!!!!!!!!!!!!!!


非常誠心的說,我是觀望了好幾個月,在臨近去馬來西亞旅遊之前,ip5手機攝像頭壞了的情況下,臨時救火在京東上買的g4,沒指望能有多好用,就看中拍照了。畢竟花了好幾千去準備馬來西亞旅遊,臨時手機拍不了照,肯定要換啊,對不對?!
結果到了亞庇,在當地機場買了當地運營商digi的手機卡,插上之後,奇蹟發生了。不管我怎麼調整手機設置,關機,重啟,總之就是各種調整,都沒有用。我的g4可以打電話,接電話,可以顯示digi的logo但就是上不了網。我買的是移動,聯通雙4g版。 反正就是上不了網,醉了。本來內心是虛榮的,就想拍照,發朋友圈,顯示一下馬來西亞當地的地點。結果雞飛蛋打了。 我同行的朋友,用蘋果,三星,華為的,人家都可以打電話,接電話,上網,反正就g4上不了網,連小米都可以插digi後上網,新g4用戶對lg很失望。
在香港機場搜公共wifi也是,小米都能連上,lg新旗艦,各種連接之後,都失敗。
還有一個對比蘋果5,好幾年前的手機了,蘋果有個wifi密碼自動記憶功能,畢業我上次到過某家餐廳,上過他家的wifi,親測,半年後,我再到同一個餐廳,果5可以自動連上網。g4是我離開一次酒店,下次回來就要重新輸入一次密碼,我在亞庇拍的照片,回酒店後都要重新上wifi才能發朋友圈,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插手機卡上不了網,回酒店,回公司還要每次都連一次wifi。
我是被g4的廣告,拍照怎樣怎樣牛逼,吸引的,lg好歹也是國際大廠商,我朋友在香港機場直接嘲笑我,幹嘛買個小雜牌,

再也不買lg了,管g4,還是g400。


G2用戶,它是唯一一個碎屏以後讓我有衝動去換屏接著用的手機,目前給我爸用,捨不得賣捨不得丟,G4在整體都提升不少,但相對之前的g2,在宣傳力度跟廣告水品上有些差距,不過手機還是不錯的,就可換電池一點我就很滿足了,行貨價格也良心。


為什麼要上810?我甚至認為如果不是2k屏的影響,801甚至800的性能已經足夠用了。
再說攝像頭,縮水?嗯?!蘋果萬年800w你怎麼不說它?!
大塑料?從來不覺得手機上上什麼超薄金屬,超炫3d玻璃後殼就是好的,不同材質不同廠家可以自行選擇,叫我來看,lg g3上的塑料還是秒了三星s5的。
你不要忘了,三星s6及edge只在s5一敗塗地的情況下出的。而lg g4不是,g3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lg這一代,穩住就好,現在安卓機傳統廠商已經很難有較大創新了,除非逼著自己走。lg其實這是查上帶的漏洞並且補上的一款產品
我也有一句說一句,國行版的g3手機系統相當不優秀,所以我期待的是lg g4上的軟體優化,這才是關鍵,硬體,我不跑分,我不炫技,我也不裝逼(咳咳…主要輸我認為g4的彎彎量子屏裝的逼已經夠大了。),那你廠家就算塞給我所謂的世界第一,艹爆銀河系但手機一開機沒用多久就炙手可熱的手機處理器,我他媽還是選擇一個被口水噴沒的處理器吧…

本人持機lg g3 港版,用了好久,整體感覺相當不錯。(由於學生黨,所以每日手機使用時間不算長)


手機就四個方面,外觀,拍照,屏幕,續航
一個一個來說。
外觀,仁者見仁的問題不多談好不好?

拍照,從參數加技術來看,提升是比較大的,實際樣張也不錯,不說比6+好吧,也不差那一點點,我想說作為一個LG粉,至少是同級別的,像素還1600W,當你需要細節的時候6+是給不了的。

屏幕,G系列一直是頂級屏幕,需要多談么?再直接點,買LG基本都是沖著屏幕去的。

續航,目前國內的G4評測還沒出來,不清楚。

可以換電池,可以換電池,可以換電池。

說完優點,該說缺點了(粉也要理性的粉)
目前吐槽最多的是808吧,808的問題是支持到DDR3,比DDR4性能差,夠用應該沒問題,估計載入遊戲會比S6慢,G flex2狂飆8可是比S6慢10秒的。不能接受就等G5吧。

曲面屏不好貼膜,喜歡裸奔的無視這條。

還有比較風靡的指紋,G4也是沒有的。

快速充電,官方說充電電流已經很大了,不支持快充,順便說一句,我的G2充電已經1800mA了,不支持快充可以接受,已經很快了好嗎?

本人手持韓版G2,G2屏幕問題比較多,抖屏斷觸可能性較大(你剛不是說LG屏幕好么?),顯示效果,色彩還原等很不錯。
G3的問題是高几率的剛裂,所以一款手機不上手,不知道出什麼設計問題呢?

如果不是很急著換手機的話,G4提升不大,可以等G5。


LG G4在以最低的3999元的價格登錄中國市場, 對於一個新的用戶而言,LG G4帶來的是現在市面上手機給不了的一種新體驗,背部集成的音量鍵+電源鍵的設計,會讓你感覺到十分的用心,其究竟有怎樣的表現呢? 詳見 (FongMong|鋒芒小棧)LG G4開箱新旗艦,新設計,新體驗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好多 Android 手機的計算器都有這樣的問題呢?
像三星 (Samsung) 這樣在硬體性能測試 Benchmark 跑分中作弊的現象普遍嗎?
手機安全軟體作用到底有多大?
現在的安卓還會越用越卡嗎?能達到 iOS 的流暢度嗎?

TAG:手機 | 智能手機 | Android手機 | 樂金LG | 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