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闢謠比造謠難?

大家都說「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為什麼謠言特別容易被接受而且傳播速度極快,而闢謠往往沒人在意呢?大家不是也很愛看打臉啪啪反轉戲嗎?可是為何有時候闢謠了人們卻還不願意改變最初相信的那樣謠言?


「微波爐正常使用對健康沒有危害。」「萬一呢?」「拍肩膀就能操控神智的迷魂藥不存在。」「寧可信其有啊!」「腎沒那麼容易偷,要配型才有用。」「小心一點總沒壞處嘛!」


…我並不認為相信謠言的人都能看懂闢謠………


首先問的不是很好:
「為什麼有時候闢謠比造謠難?」
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為什麼絕大多數時候闢謠比造謠難?」

其實我可以把這段話說得更精準一些(但也比較繞):
迎合特定公眾心理的言論,即便查無實據,在這類特定人群里的製造和傳播成本,也遠比不迎合他們,翔實有據的言論低。

這個「特定人群」並不是指低智商人群,而是謠言針對的人群(其特點是:對謠言涉及的領域有興趣,但又沒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或思維能力,缺乏輿論相關知識,對信息的識別能力差)。製造成本很容易理解(造個謠就幾秒鐘,闢謠文寫寫幾個小時)。這裡就談談傳播吧。

一、恐嚇
比如針對對輿論一無所知,思維不太嚴謹的大媽大爺,恐嚇的效果最佳:

日本核泄漏,污染海水,我們吃的鹽是從海水裡制的,也有了輻射,輻射會導致各種癌症。碘能吸收輻射,所以要吃加碘的鹽吸收輻射。

恐嚇背後,利用的是受眾的自身或親人安危的關心。
受眾識別困難,則是因為知識盲點(可參見:陷阱邏輯)。
「恐嚇-知識盲點」是個很經典的謠言搭配。具體例子就不再舉了,太多了。
受眾心態多為「信了又沒什麼損失」,「萬一是真的呢」。即將「這事是不是真的」的事實判斷(追求真理),轉換為一個「信或不信會給我帶來多少損失」的概率和利益判斷(生存應激反應)。

二、情感
恐嚇也是非常直接的情感,但比較特殊(因為更接近應激反應),所以單獨拿出來。這裡說的是其它情感。
附帶強烈情感的文章要謹慎閱讀,因為情感本身會抑制邏輯思維。騙子為讓有無數漏洞的文章能夠傳播,會煽動情緒,當你的情緒被煽動起來以後,這些漏洞你會視而不見。(當然,反過來不一定正確,不能說帶有情感的文章就是騙子寫的)由於在網路上,謠言比例很高,所以一旦你放棄用自己的思維過濾,而是用感情替代,那麼中招的概率就會很大。
舉例:
1.感動。烈士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你們居然說人身上被火燒著不可能一動不動?
2.集體認同。X黑們為了污衊我,硬要把一個擁有192個國家5萬會員的組織頒發給我的國際打假大獎說成是假的,請大家往這個安保基金帳號里打款支持我,讓他們看看X粉們的力量。
3.仇恨。你每買一件日貨,日本就能多造一顆將來能射進你胸膛的子彈。
4.共情。今天在華聯超市購物,有個女人突然大喊一聲:我的娃丟了!超市經理馬上把所有門都關了,最後在廁所找到了孩子,被下了葯,目光獃滯,頭髮都被剃光,差點認不出了。還好封鎖及時,人販子沒來得及把他帶走。大家一定要多留心,看好小寶寶。小寶寶是媽媽的命啊,孩子出事了,當媽的估計都崩潰了!
5.嫉妒。別看XX名人在外頭人模狗樣的,背地裡不知道禍害了多少女孩子。
還有很多,不列舉了。
在傳播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負面新聞(不論是否謠言)比正面新聞傳得快。就是因為迎合了普通大眾的情感(特別常見的是嫉恨、窺私兩大慾望。大家喜歡看見有權有錢有名的人倒霉)

三、求知幻覺
大家總覺得謠言是騙傻瓜的,自己很聰明不會被騙。這種傾向在知乎特別明顯,相映成趣的是在知乎很多被贊上萬的高票答案全是謠言集合體。你聰明,有知識有思維能力,只代表你受騙的幾率比普通人小(知識盲點少,以及目前流行的騙術針對聰明人的比較少)。
我覺得真正的聰明,是理解自己缺乏什麼知識,比如輿論知識(參見聰明人為什麼會因信息污染而上當受騙)。以及自省能力。

在知乎這種用戶平均素質相對較高的地方怎麼蒙人?同樣迎合他們的這種錯覺。請記住最左邊那句話是瞎掰。
1.在謠言中提供詳細的數字、專業術語、圖片和各種權威機構的名字(自以為很聰明的人,看見詳細的數字,會認為對方信心十足,絕非捏造。而自己又有了「知識增長」的幻覺)。

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以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美國以94%排在第二。

註:粗體部分是這個隨口捏造的謠言取信你的核心。這樣寫答案,應該能拿到一千個贊。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列一個數據。中國擁有著世界第二高的女性自殺率(from wiki statistics),中國女性的人口只佔到世界女性總人口的18.6%,而自殺的人口佔到世界女性自殺總人口的56.6%,也就是說,中國婦女自殺率幾近於世界其他國家的5倍。在這世界上每有兩個女人自殺,其中一個就是中國女人。而在這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男性自殺率都高於女性,尤其在發達國家的男性自殺率至少是女性的3倍,而我國的女性自殺率卻比男性高出26%

註:除了非常詳細的數據以外,在字裡行間配合通俗的說法給出直觀印象,即便有些讀者對數字不敏感,也要照顧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變得更牛逼一點了。這樣編造答案,應該能在知乎上拿到五千個贊。

2.有時候,瞎掰的文章數字大部分真實,但是邏輯是奇特的,掩蓋在數字之中。最常見的是「因果關係未經論證」和「錯誤的研究方法」。(因為這種瞎掰迎合普通人未經訓練的思維方式,更容易獲得傳播)
具體的就不列了,因為「論證方法」這個東西,寫起來太長。只作簡述:

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預言是不是錯誤的?是不是給世界帶來了災難?——工人運動起源於馬克思,這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正是通過對馬克思的學習,開啟了八小時工作制等一系列提高工人待遇的方案,才能繁榮發展那麼多年。(這樣比較簡單的瞎寫大概可以得到一千個贊)

如何看待修建XX鐵路為了趕工期,提前兩年完工,多死了幾千個人?——請看數據對比(拚命貼圖),這是鐵路沿線城市的平均壽命,這是沒有通鐵路的城市的平均壽命。正是因為通了鐵路,給這些城市帶來了醫療物資,提高的人均壽命摺合一下,相當於救了幾萬人。所以死了幾千人的代價是值得的。(這樣配圖配引用資料圖文並茂的瞎寫大概可以得到一萬個贊)

怎樣評價歷史上這件事——XXX的回憶錄里是這麼說的,YYY的回憶錄里則是這麼說的,這裡面至少有三個細節不一樣,第一,XXX說他對面這個座位坐的是ZZZ,但YYY說的是另一個名字。第二,XXX說的是。。YYY說的是。。。第三,XXX說的是。。。YYY說的是。。。所以這件事的真實性存疑。(這種民間歷史研究家的瞎掰視話題不同,大概可以得到一千到五千個贊,而且讀者會覺得他「研究」的真細緻,得到了「很多知識」。)

好了,回到話題上,闢謠為什麼難?除了寫闢謠文章的成本高(查證難,寫明白難)以外,闢謠往往反人性而行。事實常常平淡無奇,引不起大眾的興趣。真正的知識和嚴謹的研究往往枯燥,非專業人士很難搞懂,嚴謹的思維需要訓練。所以不具備爆發性傳播的要素。而經過傳播篩選(詳見:可證偽性)後的謠言(即闢謠針對的那些已經很流行的謠言)已經是經過輿論進化的,通常具備易於傳播的所有要素,而且有先發優勢(即給了受眾第一印象)。

當然,在中國還有個更特殊的國情:謠言往往變成預言(尤其是針對大型災難,公眾維權和政壇沉浮)。這個就不能展開說了,太麻煩了。

對了,最後得安利一下自己的書:《忽悠的原理與技巧》目錄、腰封與閱讀提示 - 忽悠的原理與技巧 - 知乎專欄 ,我開了個簡單講網路輿論的微信公號:忽悠 (huyoudeyuanli)


因為闢謠時你的對手不是謠言本身,而是公眾的偏見和錯誤認知。


傻子永遠太多,騙子都不夠用了。


謠言滿足了聽的人某種需求或擔心,或者可以拿來炫耀。即使你證明了,也還有個萬一。萬一呢?萬一還有其他未發現的原因呢?而且我就願意聽黑他,不爽啊,來咬我啊。
不滿足這前提的謠言是很難生存的。
比如你造謠天王星上的質量是地球的兩倍,是沒人傳播的。但如果你說是520倍,就可能被某些偽文青瘋狂傳播啊。
同樣,你對果粉造謠蘋果筆記本同時按住Alt+Ctrl+Shift+i,在彈出的輸入框里輸入iPhoneGS++,就可以查到記錄的數據。會有人信么?但如果你換成微軟筆記本,或許就有果粉轉發了。
因為信的人,本來就願意信,謠言才能傳播。你在朋友圈引用專家的建議,吃屎可以緩解艾滋病的併發症,會有人信?
所以,謠言也不是想要想造就造的,造謠也要按照基本法。
至於闢謠難,是因為有些謠言,本就滿足了那些人的某些期待。

————————————————————


誇張的語言更容易讓人記住。
記住這些反常實,刷新三觀的東西,可以更好的向人吹噓。

「魚的記憶有幾個月」
「哦」(白痴,這麼無聊的東西也去記)
一天後……
魚的記憶多少來著?

「魚的記憶只有 7秒」
「啊!」 (好神奇啊)
幾個月後……
「你知道么,魚的記憶只有7秒呢,嘖嘖」(我厲害吧,快崇拜我,快崇拜我)


謝腰~因為謠言一般比闢謠所用的學術語言生動有趣且令人映像深刻,一般人不會用網路術語闢謠,而是一板一眼的引經據典,這往往是枯燥的,難以傳播開來~就是這樣子~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昨天我看到zwp在「哪些考古發現推翻了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問題下,對孫衛東關於中國殷商時期青銅器放射性研究論文的介紹,就順便看了看zwp回答下的回復。看到回復中有人依據孫衛東的研究,推論中國人是埃及人,我覺得無力吐槽。於是我決定轉述孫衛東的觀點。因為我讀過孫衛東的系列文章,知道孫衛東的立論是「中國人是蘇美爾人」,而不是古埃及人。顯然我一開始介紹孫衛東觀點動因是想闢謠。(下圖是zwp回答下的回復截圖)

可今天早上包括 @梅華龍 在內的許多人質疑我。我很困惑,我只是介紹孫衛東本人的思想,駁斥讀者對他研究的推理,孫衛東的錯誤如何算得到我頭上?類似於知乎上很多人沒讀過資本論,卻堅持馬克思主義原教旨思想,別人用馬克思原話打臉,難道馬克思的錯誤也要算到打臉者的身上?


@梅華龍 質疑我過度解讀孫衛東那篇論文。我真是哭笑不得,我可以肯定的回答「沒有「」。很多人,包括@梅華龍 ,顯然只是讀了孫衛東關於青銅器這篇論文,因此認為我過度解讀孫衛東的觀點。實際上孫衛東在微信酷鳥專欄里有34篇文章,闡述其關於中國古文明起源的假說,青銅器只是其中的一篇而已(第4篇)。為什麼各位看官不先查查孫衛東之前的文章,再看看我是不是過度解讀?


我下面一一指出我原文中引用孫衛東論點的出處:

1、禹和蠍子王的關係是第3篇文章:《世界四大文明史中華民族的祖先創立的?》

2、文字的假說是第5篇:《甲骨文與商超的起源》

3、複合弓是第6篇:《到底是誰最先發明了複合弓》

4、蘇美爾人和中國人的關係第8篇(其實還有很多):《蘇美爾人與中國人之間有何「千絲萬縷」的關係》

5、中國商代建築風格轉變和蘇美爾的關係第11篇:《蘇美爾與中國——建築篇》


由於孫衛東的系列文章是34篇,我不可能把它們全部介紹給讀者,只是選取了其中的幾篇摘要,其具體的論證我自然會有各種側重。我介紹的文章都是圍繞孫衛東關於中國人起源蘇美爾的觀點,都是為了讓zwp回復中的讀者沒明白,孫衛東不是覺得中國人是埃及人,而是蘇美爾人。


我本人為了防止讀者誤會,讓某些讀者認為我認同孫衛東的學說。自己在原文的最後還指出除了青銅器,孫衛東所有的理論邏輯鏈都有問題,在行文過程中每段開頭,我都指出「孫衛東認為」。我還在文字起源部分的段落,在括弧里分別指出孫衛東各種推論靠譜和不靠譜的地方。如果我認同孫衛東的學說,或者過度解讀,有必要這樣么?


我之所以轉述孫衛東的研究,從一開始就不是因為我認同他的理論,也不是自己不了解中國古文明的各種爭論,而是因為我覺得某些人根本不了解孫衛東的猜想,斷章取義的可笑。


是不是我被打臉,所以改口說自己不認同孫衛東的假說?下面有我朋友圈去年9月的截圖為證。雖然我對歷史學的了解沒有@梅華龍那麼多,對文字史和青銅不怎麼了解,只是看過復旦大學諸位教授關於中國人種分子人類學的研究,以及許宏、郭靜雲等人關於中國早期文明的研究(爭論)。不過我基於復旦李輝等人的研究,基本可以肯定中國主體民族是6000年前左右遷徙到今天的陝甘地區,所以我當時還在朋友圈髮狀態,指出孫衛東論點的不靠譜。

最後,所謂「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梅華龍認為我過度解讀孫衛東的那篇文章獲贊已經200多了,超過我對孫衛東假說介紹的獲贊的量。很多好事者認為我是張口胡謅,而根本不關心我的本意只是介紹孫衛東的觀點,讓zwp回復中的人明白他們誤解了孫衛東願意。更有甚者認為我轉述孫衛東的觀點,哪怕我指出他理論不靠譜,也不認同孫衛東的觀點,但只要轉述就是助紂為虐,應該承擔後果,哈哈。

一開始我懷著闢謠的動機寫文章,結果落下自己過度解讀的名聲,貌似造謠的形象,真是太諷刺了,呵呵。


謠言之所以能傳播就是因為編造了符合人們心理預期的真相
就好像你覺得一個人很壞但苦於找不到證據,現在有人幫你編個有鼻子有眼,你當然樂得附和果不其然,這時候有人打臉打的不光是造謠的,打的也是傳謠的,有道德的人還知道道個歉,其他人被打了臉就只當沒看見什麼也沒發生過,不去掩蓋真相謠上加謠就已經不錯了


那就從網路傳播的幾個案例來看看為什麼會信謠

一、迷信權威

心理:既然大V蓋章,應該是真的,嗷?

大V營銷新變體:以路人爆料為遮掩,營銷號只「選編公布」,刺激獵奇心理,掩蓋「造謠」實質

例如北美吐槽君造謠「賓大博士F老師約炮」事件。

擋我財路者,來試試吃瓜群眾的還我正義拳?

指路@解放者莫雷爾 知乎專欄文章《我算是見識了營銷號可以有多惡劣》
知乎專欄

【延伸閱讀】

《大V賬號推送熱門話題報價單》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6104383-1.shtml

這條信息最早可查出現在2014年,不過這個頁面排版和貼圖都比較清楚,指路這個了。時隔兩年,這些賬號皮下換過多少輪不可計,僅供參考營銷模式,推送轉發點贊只管數量,不做內容真實性篩查的哦~

二、「有圖有真相」之謎

心理:圖都有了,應該是真的,嗷?

災難高發區:娛樂圈營銷。揀現成熱乎的說,近幾天微博首頁三番兩次被推送某演員的幾大罪狀包,為避免粉絲搜過來對掐,不帶大名,只看圖片對比。

關鍵字:某男演員(下圖右二)合影永遠搶佔中間位置

我的首頁甚至私信收到了這樣的舉證圖:

隨手搜了搜同一批圖,原來完整的長這樣,他真的站中間?

所以是拿截了一半的圖做圖證?造謠成本就是如此之低。

其實好奇想收集反饋:花時間製作傳播這樣的圖確實能收到實效嗎?除了收了錢的以及吃飽了撐的,到底who care幾張合影站位呢?

表象:【有圖】 即所謂實錘。

手法:信息剪裁、邏輯假象推理。

目的:傳播【偽真相】。

同質案例:

去年底另一位演員的gay圈名媛事件。

指路@李小丟 知乎專欄文章《從WK所謂Gay圈名媛的事件看互聯網時代抹黑一個人的成本有多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385354


兩個腦洞:

咦,去年「大本營搶話」,今年「搶C位」,這個套路有點眼熟?

咦,為啥都是年底全網推送?要衝業績了嗎?大家?

三、無成本盲從

心理:既然都在轉,應該是真的,嗷?

例如今年初的微信慘案,「微信公開課鏈接帶病毒,可導致支付寶被盜」血洗朋友圈,按張小龍證實的,就這麼一條信息,導致微信提現、解綁銀行卡用戶達到百萬級。印象很深是當時在朋友圈看到的對話:

有個腦子清楚的弱弱問:「可微信不是把支付寶都屏蔽了嗎?」

親友們集體送上春天般的溫暖:「都在說是病毒,先取消總沒錯!」

三大殿堂級同質案例:

1.今天是馬化騰生日轉兩個群升太陽我已經試過了是真的【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馬老闆生日位列中國互聯網界十大不解之謎之首】

2. 3D版貞子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上映而金陵十三釵在日本小鬼子票房為零敢不敢也讓《貞子3D 》5月12日票房為零【沒看過這一條的不是中國人~~】

3.一年倒閉80回的索尼?堅強?君【和索尼大法好並列江湖裡不敗的傳說~】

然而闢謠需要做什麼呢?

包括但不限於:

1.普法;

2.開民智;

3.切斷利益鏈條;

4.舉證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VS造謠往往只需一拍腦子一張嘴。如果是有針對性的造謠,往往是策劃充分,甚至是連環式的,澄清者的速度往往不趕趟,不良後果已經造成;

5.醫治謠言重複性洗腦形成的後遺症——即便看過澄清,圍觀者依然會留下「總還是有點什麼的吧,不然為什麼這麼傳」的莫須有印象。


以上哪一條是容易的呢?


配圖均來自網路,侵刪。


兩個原因:①民眾的俗,②媒體的損
民眾從小是在信息單向傳播的大眾媒體環境下長大,接受的是認同、服從的教育,被教育知道what就好(然後歸納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即使進化到互聯網時代新媒介環境下,大家還是習慣看到微博/微信朋友圈就不假思索的轉發。另外,從心理學層面上講,人性是傾向於偷懶的,懶得費力氣推敲證據邏輯,寧願簡單粗暴去相信符合自己情感體驗的那種故事版本。所以古斯塔夫·勒龐會說意識形態通過情緒感染得到傳播、讓個體失去判斷力,形成「烏合之眾」。不過,我個人從來不挑剔民眾平庸or精睿,因為一方面這幾乎是社會的自然屬性(我認了),另一方面,我是靠廣告吃飯的啊,如果民眾十分精明、高素質,辣誰家企業還需要做廣告給消費者洗腦啊(我從了)。
但是媒體的過錯更為故意也更為明顯。現今傳媒界是用閱讀量做KPI考核媒體工作者,真實與否並非第一考量指標,利益所向,必然導致小編們忍不住用各種嘩眾取寵的內容博眼球,先用片面消息聳人聽聞一次、過幾天再用深挖報道闢謠反轉一次,前後變臉可以賺雙倍的點擊率哎!~

這年頭,不是嘩眾取寵的新聞誰發啊?所以咯,公眾跟著媒體陷入爆料、闢謠、群眾一鬨而散、新爆料、新闢謠、群眾一鬨而散追下一個熱點……的無限循環。記得條子大號@ 江寧公安在線 曾經很哀怨的發過一個截圖,截圖顯示群眾傳播謠言時動輒數萬轉發,等官方闢謠時,轉發不過寥寥幾十了。是咯,讓網友們湊熱鬧起鬨容易,讓他們打自己的臉承認錯誤就難了。
這就導致謠言版本與闢謠版本的活躍度天差地別,時過境遷後人再檢索故事的時候,搜出來的還是一大灘謠言信息,真相難以搶回主流位置。這裡推薦所有曾經被「馬加爵的一句話讓在場警察都落淚」打動過的網友閱讀《為慘死在馬加爵錘下的4名貧困學生還原真相》這篇文章(長微博圖片鏈接:http://ww2.sinaimg.cn/bmiddle/6ba51bbbgw1evh6nmadt3j20hs5q7hdu.jpg;http://ww1.sinaimg.cn/bmiddle/6ba51bbbgw1evh6rsrd9pj20hs3y4npd.jpg)。到如今,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偽文里有「馬加爵同學在他被子上撒尿」、「馬加爵同學冬天使喚他洗衣服」、「囚服是馬加爵穿過的最好的衣服」等不可考證的誇張描述,大家很難搜索到有利於四個受害者的信息。而我們沒看到的真相是:四個受害者家庭才是艱苦貧寒,令人流淚。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
「高密24歲年輕媽媽家中死亡身中7刀脖子上致命傷5刀脖子割斷了三分之一」是假的;
「康師傅用地溝油做速食麵,大陸是台灣的56倍」是假的;
「建國以後出生的動物不得成精」是假的;
「蘋果7自帶地圖將把釣魚島劃給日本」是假的;
……
這些事情,就算告訴你真相,你還願意接受真相嗎?知友灰羽說得很透徹:

高明謠言往往是盯著中底層人民大眾的利益出發,表面上是謠言實際上是在拍馬屁,比如反智的、仇富的、崇古(老)的,等等。

相對於真相的乏味版本,大家還是寧願相信高密警察是貪贓枉法的、康師傅是黑心無良的、廣電總局是愚蠢傲慢的、美帝是親日反華的……以及,馬加爵的4個同學必然是欺壓良善才會招致報復的。大家更容易本能的與貌似弱勢群體的馬加爵產生共情,下意識去支持有利於馬加爵的各種說法,無論它們是否真相。

相關閱讀推薦:
如何鑒別謠言以及面對傳謠怎麼辦
如何應對微信中傳播的謠言?尤其是父母的朋友通過微信發給他們的謠言? - 闢謠


謝邀!

我覺得該問題比較嚴謹的描述應該是:「為什麼有時候闢謠比造謠難?」

這是因為人們對世界和自身的了解,都是參差不齊的。你看就是一個班級一個老師教出來的一撥人,科學知識掌握的都還各不相同呢。所以即使當事人將所有資料證據公布,甚至做詳盡分析,也還是會有人不明白,更別說那些被情緒左右,只願意根據屁股調整腦袋的人了。


1.人喜歡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尤其是當這件事可以證明自己觀點,或者釋放自己不滿的時候。
2.先入為主容易,越描越黑正常。
3.人都是懶惰的,要想推翻一個謠言,動用的邏輯推理和證據數量必須多於謠言本身,這個工作量太大了……大多數人可能都懶得看闢謠的內容,更別說自己琢磨了。


高明的謠言往往是盯著中底層人民大眾的利益出發
這才能零成本的高速傳播嘛~
表面上是謠言 實際上是在拍馬屁= =
屁股決定腦袋這句 不只用在上位者身上

比如反智的 仇富的 崇古(老)的 等等

所以 當你看到一個你覺得很有道理很正確的觀點時
先想一想 你是不是被拍馬屁了
然後再去判斷觀點是否正確~


謠言通常傳播於朋友圈QQ空間,傳播廣,流傳快,智商低。他們不看真相,只看符合自己情緒的真相,哪怕他們看見的只是個假象。

闢謠通常散布在果殼知乎,雖然他們看見了真相,但是對真相表達出來的價值觀產生分歧,比如我要反對目前全部答案,但是我們至少基於一個真相是闢謠難造謠快。

並且闢謠伴隨著打別人臉的重傷,許多人選擇無視闢謠言論,更不不好去找資料把自己的傷口翻出來。誰會去親吻打臉的巴掌呢。


老祖宗已定下規矩: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為何造謠KO闢謠?


謠言更具話題性,人們從內心更願意接受

打我們村說起,老媽們聽說別人家的XX很好時,只會給自家人說,言下之意就是多學學,我們也要這麼牛逼。而隔壁的xx做了什麼壞事,更傾向於擺談給別人,有趣味性、優越性或者拉平了檔次,而別人還會繼續擺談下去,但是每傳一次話題很身就會變化一些,畢竟他們不是專業傳謠者,這樣就造成了話題的多種版本,使話題本身呈現多重喜劇效果。哈哈?真的?到底是怎樣?好像不是?


我相信你,因為他也這麼說

根據二8準則,有水平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是喪失或者擁有極少的評判是否的能力。那麼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怎麼看?他們又在看他們,大家趕腳找到了隊伍,一群人開始一起歡樂傳謠。是的,傳謠不是我的錯,怪他們,他們是誰?


這麼多信息,到底哪一個才是我的真愛

在二次元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紙張和口口相傳,傳播成本較高、速度較慢,互聯網來了,解決了高慢的難題,人們擁抱在信息時代,但是也導致了信息的泛濫。目前在網路上,基本上1-2天就會有一個熱點事件,汪峰不是每一次都能幸運的登上頭條,君只羨慕藍翔火爆網路,卻沒有看見他投了多少廣告費,挖掘了多少年。因此,能夠吸引到人們眼球的一定是獨特的、要麼超好要麼爛到屎。


妄想扳倒一群人的第一印象,只怪你太年輕

當你想要再次闢謠時,你要扳倒的不是謠言本身,而是公眾的第一印象,其中要付出多少傳播成本以及舉出多麼充分的理由,除非你的闢謠更勁爆,for example,陳赫不是小三是小四。


因為サビ多


認錯比犯錯難多了。


因為人總是活在自己心中的價值觀里,一開始就認可的東西很難說服,造謠都是順著這些心理趨向去的,而闢謠一是需要事實和數據,二是即使對方不認可又無法反駁,避開你的乾貨重新挑刺又可以全盤否定。比如你總可以看到有人造謠美帝如何好上天天朝如何爛成屎,某富二代官二代如何敗家等等,反正總有一大群人信的,畢竟說到心坎上了,讓他們接受你的闢謠等於要他們承認自己內心的陰暗和價值觀的扭曲,比要人命還狠。


因為很難兩次都覆蓋同樣的人群。


推薦閱讀:

那種快速記憶法是真的假的 如何造假?
自家貓狗在符合事先排除條件的情況下是否不需注射?「被狗咬傷後必須接受疫苗注射」的說法是否過於絕對?
有哪些廣為流傳的「謠言」其實是歷史真相?

TAG:謠言 | 闢謠 | 謠言識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