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小孩子接受國際教育會比較好?

有人說國內基礎教育比較好,高等教育僵化,有人打算一開始就接受國際教育,不知哪種對。另外是參加高考等大學交換出去還是不參加高考,參加托福sat考試直接出去,哪種更能讓孩子節約更多時間學習更多東西


提一個客觀存在並且及其重要的問題,家庭經濟情況可以保證長期支持國外教育的消費嗎?

研究生兩年,家裡存50萬到100萬人民幣很容易,本科生四年,100萬到200萬人民幣對於中上層家庭也不難。但是留學成本是這麼層層疊加的,如果選擇高中出國的話,那費用預算至少得是高中+大學本科。時間跨度越大,不確定因素也越大,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家庭變故,甚至可能遭遇破產。比較保守的家庭可能會在決定出國前就把費用提前存在銀行里,但這招對於低齡留學並不保險。首先,低齡留學疊加起來的預算太高,即使是富裕商人家庭,也不見得會存一千多萬的死錢在銀行。其次,通貨膨脹、匯率變化,甚至學費漲幅,時間一長也是不可預測的,看看過去10年英鎊和歐元的匯率變化就知道了。到了大學階段,學生可以自己留學貸款,風險沒這麼大,高中的幾年,家長也能用各種方式撐過去,但要是年齡再小點,就真沒辦法了。所以,如果家庭背景沒有十分強大,還是要謹慎考慮經濟因素。

如果家庭遭遇變故了,留學被迫中止,會有多大負面影響?因為曾經親眼目睹過一個家裡破產放棄留學的case,所以感觸很深。有外國國籍的學生,至少還能蹭國外的公立教育,雖然可能不如之前接受的教育好。但是大多數學生還是中國國籍,祖國還是唯一的後盾。國內的教育和國外的教育差異有多大?這些大家都清楚,尤其是理科教育,差的不是一兩個年級了,還有語言等因素。如果有幸在新加坡接受教育,那還能稍微好點。如果中途被迫轉回國內接受普通公立教育,那無非兩條路,要麼在班裡墊底,要麼留幾個年級。並且接受國外教育時間越長,問題就越嚴重,學生還得面對各種壓力,成為別人議論的對象。從我們的文化來看,家長和孩子都是極不願意麵對這種情況的。人在有選擇的時候,可以挑選適合自己的教育,可以不在乎文憑、分數,但一旦回到社會底層,就不得不面高考、擇校、別人的眼光。

所以,沒有強大家庭背景的人,選擇留學年齡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好經濟因素。


謝邀。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好與不好之說,只能說有失必有得,有得也一定有失。得失之間,看你選擇哪條。相對而言,出國接受教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高考之前,高考之後和大學畢業。三種情況的利弊,我們分別來看。

如果是高考之前的留學,也就是在國外接受高中或初中甚至小學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融入西方社會速度快(假設你要去的是歐美)。而且年齡越小,本國文化對其的影響越弱,融入的速度就會越快。

至於教育質量,在中學階段,西方教育對思維模式的培養較多,但基礎能力訓練不夠。所以孩子的視野會更開闊,也會養成一些學術習慣,但是基本算寫讀的能力是不如中國高中生的。所以中學階段的教育質量,只能說各有千秋。

但是與此同時,高考前就選擇出國,成本的支出會高很多。私立高中或者好的公立高中都很貴(公立高中免費,但需要學區房,學校越好房越貴),一年的開銷可以抵大學2-3年。而且,由於國外普遍要求未成年人需要有監管,你是否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寄宿在一個你也不太了解的外國人家裡,這是一個很需要斟酌的事情。我絕大多數學生的家長,都是媽媽跟去美國陪讀,這又是一筆開銷。還不算媽媽不工作的機會成本。

除去經濟因素外,是否可以接納自己的孩子徹底西化,這也是一個問題。美國孩子是沒有孝順一說的,16歲就換了5個男朋友也是司空見慣。很多中國小孩子去讀初中,2年之後中文忘的精光,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能不能邁過去,自己要想好。而且,作為一個內心西化外表黃皮膚的「香蕉人」,內心的掙扎感比起徹底不融入美國文化的中國人還會更加明顯。

第二種情況,高考後出國,也就是出國讀本科。這種情況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出國趨勢,但其實是利弊最為均衡,也是最難取捨的。先說其優勢。最大的差異是教育質量。本科階段的教育水平,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我國已經拉開了差距。即使在美國一所50名左右的大學上完本科,也會得到相當好的教育。而申請這樣大學的難度,其實遠低於高考中考上中國排50名左右的大學。至於兩者優劣,可想而知。

另外,在讀大學這個年紀選擇留學,對一個人的性格塑造會產生很多積極影響。西方人相對性格獨立,凡事崇尚自助,這與中國被溺愛長大的獨生子女有很大不同。經歷在國外的磨礪,孩子們的性格都會更加成熟,這一點尤其對女孩大有益處。

但是,本科留學的最大弊病在於,雖然一個人的性格相比中學時有所完善,但畢竟沒有達到徹底成熟的狀態,所以自控能力依然沒有非常完善。西方國家又崇尚個性張揚,因此往往會出現好的孩子去國外變得更好,糟的孩子變得更糟的情況。而這個年齡階段父母一般不可能選擇陪讀,就算去美國也不可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住進學生宿舍,所以孩子是否能夠有效的管理自己,是要不要出國讀本科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至於讀研,問題就相對簡單了。性格上已經成型,雖然已經基本不可能完全融入西方國家,但也不會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研究生階段中外教育質量的差距就更明顯。但其弊病在於,中國的高中生往往申請美國名校成功的概率較高。而在國內讀完本科之後,這種幾率就會降低很多,即使你是畢業於國內頂尖名校也是一樣。


現在熱潮變成高中就出去了


其實幼兒園階段就可以接受國際教育啦!

最低可以申請新加坡幼兒園的年齡,一般與國內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差不多,所以申請到新加坡留學的最低年齡是2-5歲。新加坡的幼兒園為孩子提供為期4年的教育課程:小班(3-4歲) 、中班( 5歲)和大班( 6歲),經過三至四個階段對孩子進行學前教育。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去新加坡幼兒園就讀,那麼不用擔心申請條件及開學時間,因為新加坡幼兒園相對比較靈活,可以在任何時間提出申請。對於開學時間家長更是可以放心,新加坡政府幼兒園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開學,而新加坡的私立幼兒園開學時間沒有規定,隨時都可以開學。

低齡留學,也包括高中留學。

小文提示,去新加坡讀高中的花費差異會很大,可以在這三個方面,節省開銷。

1. 選對學校

其實新加坡的高中和國內還是有很大的差異,並不是一個地區的學費都相差無幾,還是有學校優劣性之分的。這就要看我們到底選擇的是哪個學校,哪種類型的學校,具體在新加坡什麼位置,這些都是會對學費產生影響的。

如果真的是希望能夠到新加坡留學,並且孩子已經在國內讀了一段時間的高中,那麼家長就要對比好對方學校的相應要求。或者是直接通過科文教育(中國)來了解具體的費用以及流程,這樣可以讓孩子出國變得更加容易。

2. 比較學費

新加坡現在沿襲的還是英國的教育體制,所以並沒有所謂高中的概念,如果孩子是適齡的學生,也就是十三到十六周歲,都是可以進入到初級學院的。

而且中學是四年制,具體孩子過去之後可以跟上哪個年紀的課程,是否要從一年級開始讀,還是要看學校的要求,以及申請方面的一些條件等等。

3. 參考其他費用

其他費用,主要就是生活費了。如果孩子單獨入學,那建議選擇住宿。

關於新加坡科文學院

新加坡科文學院成立於1987年,是在新加坡教育部備案,同時在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會(CPE)行政管轄下註冊的私立教育學院,註冊號:201000093K,學院目前擁有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會(CPE)頒發的教育信託資格認證(Edutrust Certification),證書號:EDU-2-2073。

新加坡科文學院以"幫助學生"為宗旨,以「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加強師資建設、規範學校管理」為切入點,紮實工作。

建校30年中,帶領精英教師團隊培全球50多個國家,超過300,000名學生並與全球知名大學及高等學府合作( 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馬來西亞等)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現已經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可信和可靠的,對社會負責的機構,並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高質量教育服務。

關於新加坡科文教育(中國)

新加坡科文教育(中國)是新加坡科文學院在中國區域的總部,現在國內共開設了西安、內蒙古、寧波、河北四所分校。

依託新加坡科文學院30年的辦學經驗,將新加坡精英教育理念帶進中國,同時將低齡留學新加坡,3歲至16歲中小學生留學新加坡的「母子陪讀」概念引入中國,給予孩子更多發揮所長的機會。

另外,新加坡科文教育(中國)還致力於通過國際酒店人才儲備計劃、國際體育管理等課程,提高國內專科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適合國際社會的實踐性人才,提升國際就業率。

新加坡作為留學中轉站,是去往名校的最好跳板!關於新加坡留學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長按文末二維碼,添加小文來諮詢喔!


孩子如果獨立自主有主動性 初高中的時候放出去是可以的 可以兼顧兩邊文化 語言也可以儘早過關
如果不是這種小孩 那就早早送出去 或大學研究生的時候再考慮吧


總結題主的提問下

  1. 背景是聽說國內基礎教育還行,但高等教育僵化,兩個甜頭都想嘗到
  2. 除了低齡留學,孩子出國有兩條路走,要麼不參加高考直接通過SAT出國讀大學,或者參加學校的交換生項目
  3. 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少時間學到更多的東西

關於國際教育,其實有一個大前提,是所有要送孩子出國的家長必須要知道的!!那就是——人要有個根,換句話說,就是要有一個最基本的文化認同。所以,哪個時間段送孩子出國介紹國際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太早或太晚都讓他們成為夾生飯,倒洋不土,找不到自己究竟的identity

送孩子出國的時間不在小學中學還是大學,而在於孩子的心智成熟度,在於他的世界觀是否有基本建立,是否有獨立判斷是否,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就要根據不同的孩子定了。

還有當然就是家庭的經濟能力能支撐多久,別打腫臉充胖子,一家人勒緊褲腰帶跟風,家裡人生活質量下降不說,還讓孩子背負沉重的心裡壓力。

還有嘛,作為家長,別太功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培養獨立健全的性格和人格才是歸途,不是把孩子送出去了就一切問題解決了。


外語學好了國際化視野自然而然就搞定,到時候孩子比你還知道國外什麼學校好呢。


其實以目前來說,只要是國際教育,打好基礎,出不出什麼時候出,就不是家長決定了,而是孩子的需要了,都說人自受教育以來,印章最深刻的就是小學老師,因為她奠定了你的思維方式,影響著一生,你會淡忘中學老師的名字,但不會忘記小學老師的音容。
我們之所以人人說把孩子送出去還不是覺得中國的不行,那首先就要談談中國的教育改革,任何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目前來說很多師大附中或地方名校都在努力做,也做的不錯。而同時並存的另一種直接將成熟制度國際學校引進,效果就更好了。 以我的選擇學校為例,坐標廣州學費目前20w,你說它好不好呢,確實好,在國內也算第一梯隊。但不足就是貴,只有少數人可以享用,而且依然存在各種問題,教師水平參差,家長整體教育觀念跟不是的配合無效,以及中西方人力薪資的三倍差異會有很多很多衝突與矛盾(家庭教育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學校只是補充,)
但有一點很重要,好的東西是靠制度的,不是個體。當一所師大附中做出樣本,其他學校引進,也會非常好的。
最後我強調一下好與不夠好或落後的教育方法的差別。
孩子五到十歲最重要,從我目前的水平眼界來看(太年輕見識少),正如王思聰所說"我們國內的普通公辦和國際主流正常基本教育產出的,孩子,思維方式就已經不同了,後續的一切補救也好,還是繼續人中龍鳳,滿世界奔波折騰,只是開闊眼界增加閱歷,技能拔高,而當兩者教育教學方法下的成品放在一起比較時,實際在他們五歲的時候就已經分出優劣了。(例子一兩個星期一次運動會,每周①次演奏會活動,作為一個普通學生,你有無數次的主持表演獨奏,演說,做ppt講故事,作實驗,翻轉課堂你來講。不停的鍛煉試錯完善自我等等,就不提附屬的的金錢比如他自信的說他他拍廣告折騰到卡里有一個億,他只去過五十幾個國家,當然實際上他才剛開始換牙。)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團隊做陶器,一個要求質量,一個要求數量,最後發現精品的出現最終來自數量組,不斷嘗試試錯訓練很重要,再附加興趣有趣知識。就變成了素質教育。兩個孩子
一個在享受表演,享受藝術,享受知識美好的教育帶來的樂趣;一個我們經歷過的教育,為表演而表演,為了怎樣而怎樣,這才是根本的區別。
當你明白了以上,上不上,在哪上,自己教,理念方向對了,就錯不了。
以上對我國無看衰的意思,是想切到痛點,總之改變會越來越好,我們無時無刻不再探索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給中國的未來更好的,家長一直在路上


看孩子性格 比如獨立自主 外向的話 初中 高中就可以接受了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留學 | 教育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