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真的比北京人時尚嗎?

為什麼周立波總是在【壹周立波秀】中標榜上海人比北方人有格調?


問題和內容不一致,建議修改。
客觀的回答下兩個問題。

上海人是比北京人時尚嗎?
是的。毫無置疑的。
如果僅以穿著談論,上海人平均打扮時髦得體程度高出北京很多。


上海人比北京人格調高嗎?不見得。

上海人民大多活在不在五百強公司工作當個經理就不好意思出來見人的程度,物質化程度較高,高檔寫字樓電梯間都在談論我去了國外哪裡度假,我買了什麼名牌包或者我打算買什麼名牌包,真的…有些沒勁。


當然其實沒勁的人哪裡都特別多,也不能怪城市。

北京就相對價值取向就比較自由,適合我這種自由散漫的人。

利益相關,上海人在北京生活。


以前沒接觸過上海人,沒去過上海,一直對上海人印象不好,覺得排外且裝逼。

後來接觸了不少上海人,發現你們上海人真有涵養。

北京要是有這麼個人死命的黑北京,早被我們打死了。。


有幾個東北的朋友,貌似都把周立波當做上海人的形象做派——自以為是的逼格高,腔調足(誤)。
我周圍大部分上海人,包括我本人,都對此難以理解啊。在我們眼裡,周立波就是活脫脫一傻X,一跳樑小丑!!!用上海話來說就是,咦個淫腦子瓦特額!自己一個人矯揉造作發表很戇的言論就算了……非要頂著上海人的帽子在全國招搖!!我勒個去上海人臉都被丟盡好嘛!!
————————————————
再補充幾句!
周立波確實是上海人,但是周立波所認為的不代表上海人所認為的,更不代表客觀事實。周立波,從來不能代表上海形象。正如樓下評論區有知友說的,之前以為上海人都像周立波那樣,接觸了幾個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一葉障目啊。感謝正名!
作為我個人,去過帝都,學校里也認識些東北人,感覺北方人就是比南方人大氣豪爽啊!至於時尚的比較,上海是小資風情濃厚些,北京比較豪放派,文化底蘊濃厚些,風格不一樣啊,上海更多元化國際化。
真正認同周立波的上海人,很少很少,基本都是思想很守舊的老一輩。我個人包括我身邊的上海朋友們,從來並沒有認為自己比北京人時尚。相反,我個人對北方人還挺有好感的。不BB做事特麻溜兒~!
ps,特別喜歡學校里那個174的同屆北京妞,那一走出來那氣場就是不一樣~棒棒噠女神^_^


不這麼說還有上海人看他的節目嗎?


上海人不一定比北京人時尚。但在上海的人一般比在北京的人時尚。。。。。。。。。

而且感覺差了不只一個層次。。。


可是重點是難道只有我一個人以為一周立波秀早都停播了嗎…


周立波連上海的電視台都混不下去,跑浙江裝寧波人去了,你覺得呢?故意放大一些矛盾,人為製造一些對立面,然後開始口若懸河的講,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


偏見,往往來自於無知和愚蠢。


周立波又不穿滑板鞋


不喜歡周立波,但我很喜歡 很懷念在上海的日子。在上海經常和同事一塊去唱歌,一塊逛街,甚至晚上逛街看夜景,一塊去公園,各種業餘生活,豐富多彩。來到北京後,白天上班,晚上宅,周末宅。感覺在北京的人天天只想著工作……


哪邊更時尚,我沒有去過北京不好說。但不說上海話之後,周立波就是傻逼。

利益相關:上海土著。


上海人時不時尚,是不是有格調相比北方,和周立波認為自己時尚有格調是兩碼事。


周立波很好的代表了一幫目前上海四五十歲的老逼樣子天天兜兜棋牌室吹吹牛逼的形象。
海派清口剛剛出來的時候確實是一股清風,不過周立波的藝術造詣也僅限於此了。

北京和上海比時尚,怎麼說呢,走的路子不太一樣。上海的時尚錢味比較重,北京的時尚則更加有文化底蘊一些。


1978年,生於北京:

1967年,生於上海:


這種引發地域戰的問題,真的好嗎


上海四年,北京三年。感覺上海確實更時尚一些。
另外,周立波小人傻逼。


一個動輒兩千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像用一兩個詞和一兩個典型模型來作為標籤這種行為實在是單純。進問題前我會以為回答會這麼說的,哪知進來一看不開地圖炮就不錯了,這是知乎貼吧化的一個標誌嗎?


First of all, 格調≠時尚。格調的含義是氣質,南北方之間沒有可比性;時尚是另一回事(請忽略某省某年高考作文「品味時尚」什麼鬼,應試作文能把草泥馬扯成犢子,可證偽性都沒有)。
我對上海的主要印象局限於先入為主的張愛玲王安憶等人的小布爾喬亞氣息,以及身邊許多在上海讀書的朋友,無一例外地被熏陶得重視物質。這種重視,不同於在北京打拚的人之埋頭掙錢攢錢,也不同於生活在北京的手頭不緊人之享受人生不太關注賬單(此處「享受」為中性詞)。上海人成也在精,敗也在精,精緻,精明,會享受人生,更會精打細算。至於上海人式的enjoyment,我覺得大多並非對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是以精神享受的方式追求物質生活的高質量;北京的情形則是更傾向(試圖/偽)追求精神。
格調本不該有高下之分。大概我說這話略有站著說話不腰疼和裝逼之嫌。凡認識的人給我貼標籤,必有之一便是「高逼格」,也就是例如聽到《水手》這首歌,中低級逼格的人還在煞有介事評論一番神馬音樂如何,而我一腳踏在了「哎話說康拉德…話說本雅明水手和農夫的故事…」這種不歸路上=_= 我永遠在吐槽流行樂強姦耳朵,永遠在鄙視暢銷書神馬的,是基於我態度上的愛憎以及脾氣,而非觀念上的肯否。其實無非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京派海派各成風味。
而時尚,誠懇地講上海絕對是比北京時尚的。
第一,如上述,(生活在)上海(的)人「下皆簡稱上海人」追求生活質量,(生活在)北京(的)人「下皆簡稱北京人」都在「追求精神」。做一個不恰當的類比,同樣中了500軟妹幣獎,上海人選擇買一瓶價位差不多口感好或包裝創意的酒的話,北京人更可能選擇去酒吧(愚公移山?hhh)度過一夜,尤其是啥啥live house今晚來的誰誰不錯,這個選擇就會更迅速果斷。
這樣描述不知看官能否腦補,這種差異會很核突地進化成,上海人在挑選好看的衣服時,北京人正穿著丑逼丑逼的文化衫旅遊,或者穿得跟熊似的在滑雪。以衣為首,如此一來可以想見北京人比之上海人,是多麼地難以時尚。
第二,最基本地,長江三角在地理上就很是個開放的地區。與大多數人的想當然不同,我的意思不是和世界交流的窗口什麼鬼,這年頭的信息傳播資源共享,誰能比誰慢多少——而是地域對人性情以及行事方式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如學過高中歷史的(知乎上沒有文盲吧…別誤會我就是想黑黑知乎)一定記得柏拉圖那句「我們環繞著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環繞著池塘」。上海人對於新鮮事物的接納乃至歡迎程度極高,從而敏銳度也就更高。一件在巴黎時裝周亮相的裙子,在上海,可能這件裙子剛出場就有人動起來攫潮流的咽喉了,而在北京則是最快也得等時裝周結束,才有很少的一撮人已經動了起來。時尚時尚,究一「時」字嘛。
和地理同屬唯物答題點的經濟基礎,倒是沒什麼可說,京滬水平差別不大,不是總體或平均水平,而是就有心時尚的人群而言差別不大。
第三,歷史環境和政治氛圍的不同,也在深刻地影響著北京人在時尚上的相對遲鈍。京城是自古以來多少代的京城(p.s.每次聽南京拿六朝古都說事都覺得很做,別理我我是個對南京有偏見的人),歷史的厚重感以及那股濃烈的無處不在的political氣味,正是北京城的體香。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會使北京人的性格有點stagnant,sluggish(呃呃一時不會用詞了我不是那個意思),準確地講更像一種踏實,唯有絕對的無政府主義者才會從政治中心那裡得不到絲毫安全感;而北京又有著大堆獨佔鰲頭的資源。有那麼一種心態在許多生活在北京的人之中作梗:別處有的,北京該有;別處沒有的,北京更該有。北京若比學神,那上海就是學霸。Apec開在上海,就像玩膩了年級第一的北京偶爾把寶座讓給上海的付出。沖著北京來的人,籠統概括不外為資源,為政治中心的王氣和機遇——於是北京的外來人較本地人少了固有的安和穩,多了徘徊奔波,少了凝視故宮頤和園中南海時會出現的思緒真空,多了旁觀摸索和對老家的回眸…——而重點是,在控制變數的情況下和上海比,北京的無論本地人外來人,都不能為北京的時尚做出多大貢獻。
第四,馬太效應。the more,the more;the less,the less的坑爹狀況此處自然不能倖免,北京和上海各自成長到這個份上,「有勞於」也加重了「人以群分」。雜居有,更龐大的是聚居,除了少數有違心意或隨遇而安的,大多數也算是該去北京的去北京,該去上海的去上海了。這大多數中照樣有立場模糊的,比如享樂主義者跑來了北京(也不是上海人就享樂主義的意思,你們懂的),但她們假設撞上例如做apec志願者工作的機會,未必不會意外發現自己獲得了比吃喝玩樂更大的樂子;而那些嫁錯了郎的,也不好說會多大程度地被環境磨(去聲)過來。說起來我倒是一直想認識些來北京讀書的上海人,和去上海讀書的北京人。


我在北方的大風裡衝鋒衣滿街,我在南方的寒冷里裙擺晃動


這裡的人稱他為魅力之都


推薦閱讀:

生活在北京是什麼感覺?
大學生活亂透了,不運動,天天電腦,體質本來就不好,現在要上班了,早上早起就會心慌噁心想吐,晚上嚴重失眠,躺床上思緒萬千,不知怎麼調?
北京哪裡可以吃到莧菜、馬齒莧、炸知了猴等野菜的?
北京最適合居住的區域是哪裡?
北京哪家快遞服務最好,順豐、申通、宅急送等?為什麼?

TAG:上海 | 北京 | 北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