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去問佛陀一道百思不解的高數題,佛祖會對你說些什麼?

他會忍心跟你說【這事是沒有意義的,你要學會去面對無常的人生,放下我執,跟我來修戒定慧吧】這樣的話嗎?


這其實是個好問題。
圓滿成就的佛陀,具有十種德號,其中就包括:正遍知和世間解。佛陀知智無漏,具足了知世間以及出世間一切理。如果你問他高數題,他解答不了,那他就不是佛陀;如果你問之前,他不知道你要問什麼,那他就不是佛陀;如果你問他了,他還要拿筆算半天,那他就不是佛陀。


好不容易遇到佛祖,你確定你就只是問佛祖一道高數題?

「汪星人,你確定你的最後一個願望仍然是讓我撓撓你的肚子?」


我會直接回答:佛陀會說他不知道。

我相信,答案裡面的佛弟子對【正遍知】有一定的誤解。佛陀是探索本質的人,而不是神棍。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將一塊足夠大的銅做成了10000個不同形狀的小物件,散發到世界各地。

佛陀拿了其中一塊銅來研究,分析出了它的物理性質,比如密度8.92克/立方厘米。熔點1083.4±0.2℃,沸點2567℃。於是他說:其他9999個小物件,如果是來自同一塊銅,那麼它們的物理性質也是一樣的。

如果你問:那麼其他9999個小物件分別被造成了什麼形狀呢?-------佛陀會說:不知道。如果你不怕浪費生命,你可以去尋找。

佛教的核心是探索事物的本質,所謂的【正遍知】是針對絕對層面,本質層面而說的,而不是相對層面,因為相對層面的真相會不斷湧現。如果說佛陀不懂,沒有什麼好丟臉的吧?

相對層面的真相是什麼,例如:
佛陀會開吉普車么?
佛陀會編程么?
佛陀會修電腦么?
佛陀會解魔方么?

拜託,都不會。很多人將【正遍知】理解成基督教的【全知全能】事實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這些東西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湧現,佛陀已經涅槃寂滅,當然不會知道。他只會告訴你,這些東西都是由某種相同的物質構成,直達本質層面,僅此而已。

所以佛陀才有十四個不回答的問題類型,這些問題他認為和解脫無關,如果你真想知道,你應該去問科學家。


「佛陀,請問這道題怎麼解」
「你去看見那個西瓜了嗎,推它一下。」
你去推動西瓜,看見它一直向前直到碰到牆壁終於停下。
「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讓我不要放棄,總會找到答案。」
「不,我只是讓你像它一樣圓潤地滾開。」


佛陀預見你要來問問題就先匿了。。


題主好像認定了佛一定會回答。佛在世的時候有十四個問題不回答,稱十四無計。
1、世界恆常存在。(「世有常」)
2、世界不會恆常存在。(「世無常」)
3、世界恆常而又不恆常。(「世亦有常亦無常」)
4、世界非恆常非非恆常。(「世非有常非無常」)
5、世界有邊際。(「世有邊」)
6、世界無邊際。(「世無邊」)
7、世界有邊際而又無邊際。(「世有邊無邊」)
8、世界非有邊際非無邊際。(「世非有邊非無邊」)
9、生命即是物質身體。(「命即身」)
10、生命與物質身體並非同一。(「命異身」)
11、佛死後還存在。(「如來死後有」)
12、佛死後不存在。(「如來死後無」)
13、佛死後存在而又不存在。(「如來死後亦有亦無」)
14、佛死後非存在非不存在。(「如來死後非有非無」)
佛陀對此等問題皆不作答,歸納原因,凡有三種:
(一)不應討論此等虛妄無實之事。
(二)諸法從緣起-----------既非「有常」,亦非「斷滅」。
(三)此十四無記乃斗諍法、無益之戲論,對修行無有用處。

題主問題可歸為第三等:對修行無有用處 。


用佛經里的故事回答吧。
有個長者經常去敬奉佛陀,有一天他忽然覺得,他那些幫他放牛的牧人們,也應當去見見佛祖,去積點福德。於是牧人們出發了,他們在路上商量,有個人問:
佛號稱正遍知,究竟是不是真的?
於是另一個人說:
這好辦。佛出家前是王子,肯定沒有放過牛,我們問他一些放牛的問題,怎樣?
牧人們一致贊同。於是商量了幾個他們覺得最難的問題,如怎樣養牛才能養肥?怎樣去防止瘟疫?牛打架怎麼辦?等等,然後,自信滿滿地去見佛陀去了。

後面的結果——我不說了,反正,大家也猜得到。

佛祖要被這幾個問題難倒,也早就跌下神壇了。佛典浩如煙海,不是吹的。你提出的任何問題,幾乎都有人問過了,而且反覆問過不止一次,而且不光佛陀回答過,他的弟子們也回答過,而且回答過不止一次,不止一個角度;而且每一次,提問者都得到了滿意的回答。佛號稱正遍知,不是吹的。
例如,為什麼我們看不見佛?如果說人死後有可能升天或入地獄,為什麼人體的重量生前死後一點都沒改變?為什麼我的親人死後沒來找我?……等等等等。不去尋答案就來提問,是一種對自己非常不負責的行為。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認為佛祖能夠給你超出科學家的答案的.
1,佛祖入胎並沒有迷.佛祖在天上時就已經給諸天講了幾千萬年(天上時間)的課了.
2,佛祖的老師是根本教不了佛祖的.佛祖會很多語言(無量),當時醫方明語言等其他老師都教不了.佛祖能指出這些人的錯誤.
3,龍樹菩薩曾經向一個高人學隱身術,這個高人想收其為徒弟,就不告訴龍樹配方.結果龍樹一聞,七十幾味葯,大小,多少便聞出來了.龍樹當時將地球上的書籍閱讀完了,覺得佛祖不過如此.後來,在龍宮看到了佛祖的深經.才真正知道自己對比佛祖的渺小.
4,當時,一隻象被提婆達多殺害,太子(佛)直接一甩,復活了.
5,佛祖的概數,認真研究下去,你會覺得真的就是那樣.
6.一切智不是浪得虛名的.

如果你提得出,佛祖就按能懂得起的方法給你解決問題.因為佛祖要順應你的疑,再者,佛祖會放光,讓你智慧具足懂得起的那個境界.
你問這個問題,佛祖不會談其他方面的.咨汝所問!


佛曰:不可說。

老師說:零分!


發明計算器的人,算起複雜的運算也不比計算器快。


佛會說,我不會,但我知道怎麼做才能會一一一

好好學再加上足夠聰明。


放心好了,任何問題儘管去問佛,他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佛的智慧深廣無邊,更有五眼六通這最全面的神通,解決你說的這個問題只是小菜一碟。
比如他心通,你的問題只要世間有數學家能解,佛祖即能知道,然後告訴你不就行了。


"我當年出家前也是數學專業的,",然後blablabla給你講完這道題的解法


你就不怕問到了柳智宇?


高數且不論,我們來看當時記載的真實案例吧:

《別譯雜阿含經》卷10:
(一九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靈鷲山迦蘭陀竹林。
彼時犢子梵志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
「瞿曇!一切眾生為有我不?」佛默然不答。
又問:「為無我耶?」佛亦不答。
爾時,犢子作是念:「我曾數問沙門瞿曇如是之義,默不見答。」

爾時,阿難侍如來側,以扇扇佛。彼時阿難聞其語已,即白佛言:「世尊!何故犢子所問默然不答?若不答者,犢子當言:『我問如來都不見答,增邪見耶?』」

佛告阿難:「於先昔,彼問一切諸法,若有我者,吾可答彼犢子所問。吾於昔時,寧可不於一切經說無我耶?以無我故,答彼所問,則違道理。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無我故。云何以我,而答於彼?若然者,將更增彼昔來愚惑。
復次,阿難!若說有我,即墮常見;若說無我,即墮斷見。如來說法,捨離二邊,會於中道,以此諸法壞故不常,續故不斷,不常不斷,因是有是,因是生故,彼則得生,若因不生,則彼不生,是故因於無明,則有行生,因行故有識,因識故有名色,因名色故有六入,因六入故有觸,因觸故有受,因受故有愛,因愛故有取,因取故有有,因有故有生,因生故有老死,憂悲苦惱,眾苦聚集。因是故有果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眾苦聚集滅盡,則大苦聚滅。」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這裡說有一天,有個梵志(即印度的婆羅門種性中,專事修行的人)就那麼大咧咧地過來問:
喬達摩!我問你一個問題:一切眾生有我不?
佛陀不答。
因為如果答有我,則違背自己所說「諸法無我」。且對方也不能正確理解佛陀所說「有我」,而於「一切法」生增益執。
若說無我,則對方理解的「無我」和佛說的「無我」因其內涵不同,會造成梵志有損減執。所以佛陀為了讓對方不落入常見,也不落入斷見,就乾脆置答。讓他處於凡夫的思索狀態,對他更有利。

所以,佛陀在阿含經里還說,你們聽到的說法猶如指甲上的土,而我知道但是沒有說的,猶如大地的土。所以有外道所問十四無計,佛陀置答。非是不說,而是於彼無有解脫方面的助益。

當然咯,以上是轉載當時的情況,若要切題回答,那麼就得假設自己是佛陀有佛陀的智慧,站在佛陀那樣的角度來回答樓主的問題……

但是,我彌勒尊佛說:
云何放逸
謂略而言:若邪思惟,若邪尋思,若邪戲論,是名放逸。
當知若於不應思處。而強思惟。名邪思惟。
謂:
或思惟我於過去世為曾有邪。乃至廣說。
於未來世於內猶豫我為是誰。誰當是我。
今此有情從何而來。於是沒已當往何所。
或思世間。謂世間常。乃至廣說。
如是或謂世間有邊。乃至廣說。
或思有情。謂命即身。乃至廣說。
或思有情業果異熟。謂妄思惟此作此受。乃至廣說。
或復思惟諸靜慮者靜慮境界。或思諸佛諸佛境界。如來滅後若有若無。乃至廣說。」

這本身就是放逸的行為,諸位散了吧。


以上回答我真是笑都要 笑死了。
提問者有心或無心的設了個套,你們真是撲通撲通往裡跳啊,扭的一手好筆啊!
問:假如你去問佛陀一道百思不解的高數題,佛祖會對你說些什麼?
答:1.我要是知道佛祖會對我說些什麼,那我還問他幹啥?我是不是有病?
2.我要是知道佛祖會對我說些什麼,那說明我連佛的所思所想都已知道。我連佛的所思所想都能知道我是不是從境界上不比佛差了?我的境界比佛都不差的話我會連到高數題都不會嗎?
竟然還有那麼多人代佛回答,哎呀我的天,都狂妄自大到什麼程度了?照照鏡子吧,左眼像佛還是右眼像?
題主,這題且先不答,你看到我砂鍋大的拳頭了嗎?


佛陀一般不會回答不能帶來好處的問題,不能導向升天,解脫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數學家,想用這個題目難住佛陀,佛陀可能會回答讓你生起信心。然後再講一些關於四聖諦的佛法。引導人解脫也說不定。


會解的,五地菩薩要通曉世界各種知識,不僅僅是地球上的。更何況是佛陀,詳情參閱華嚴經


問:已有最大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就像千、萬、億這種的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有福報見到佛陀的人,必定已經越過了想要去問佛陀高數問題的那個階段。
為什麼你現在見不到佛陀?因為你心裏面有太多的「如果」,你沒有見到佛陀的因緣。
當某一天你真想要學佛,腦子裡不去糾結這些東西的時候,佛陀說不定就出現了。

至於如果真的有福報遇到佛陀,佛陀會怎麼回答?
個人認為佛陀會通過他的神通觀察這高數是否對你個人的解脫有利,有利的話佛陀會給你一個滿意得答案的。這裡滿意的答案不一定會是高數的答案。

講一個瑪麗伽夫人的故事,希望能給你一個參考。
瑪麗伽夫人是波斯匿王的妻子,她曾經促成波斯匿王的一次無比的布施。這是非常重的善業。

但很不幸有一次,當瑪麗伽夫人在自己的浴室洗完澡準備擦腳的時候,她的愛犬跑進來,看到瑪麗伽夫人伏下身子,它就趴到瑪麗伽夫人的背後,瑪麗伽夫人當時沒有阻止它。正好這一幕就被剛好經過的波斯匿王在窗口外看到了。他等瑪麗伽夫人洗完澡之後,很生氣地責怪她:「你怎麼可以跟你那條狗做這樣的事情呢?」瑪麗伽夫人說:「我沒有啊,我做了什麼事情?」「我親眼從那個窗口看到的,你還抵賴?」「哎呀,那個窗口是怪怪的,不信你進來看。」然後波斯匿王就進去,瑪麗伽夫人也假惺惺的也在窗口外看。看了之後,她就責怪波斯匿王:「夫君啊!你怎麼可以跟一隻母羊做這麼下流的事情啊?」因為波斯匿王不是很聰明,就認為這個窗口確實有點怪怪的,於是沒有再繼續追究。正是因為瑪麗伽夫人不僅做了這件錯事而且還撒謊,為這件事情,她欺瞞了自己深愛的夫君,因此她耿耿於懷,放不下心,但是又羞於啟齒,沒辦法把這件事講出來。一直到佛陀即將入滅那一年,也就是佛陀79歲那一年,瑪麗伽夫人比波斯匿王先去世了,因此我們知道瑪麗伽夫人去世時應該還很年輕,由於波斯匿王深愛著瑪麗伽夫人,所以對瑪麗伽夫人的去世感到很傷心,幾乎連飯都不吃,變得很憔悴。

而話說瑪麗伽夫人她在臨終的時候,還是記起這件欺瞞丈夫的事情,結果就是因為她做的這件錯事,投生到地獄裡去。波斯匿王為愛妻的去世感到很傷心,於是就茶飯不思,跑到給孤獨園想要請教佛陀。他想問佛陀:「愛妻將會投生到哪裡?」而佛陀也知道,瑪麗伽夫人由於臨終時想起自己所做的那件錯事,投生到地獄裡面去。由於波斯匿王還是個凡夫,而瑪麗伽夫人,我們也可以從很多跡象可以判斷出她仍是凡夫,雖然她經常有機會親近佛陀,為什麼呢?因為瑪麗伽夫人還會跟狗做那些事情,還會撒謊,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她是凡夫。因為一位聖者是不可能撒謊的,還有她還會投生到地獄裡面去,這也證明了她是個凡夫。而波斯匿王因為只是個凡夫,他信心還沒有堅固,所以佛陀為了保護他的信心,就用神通讓波斯匿王來了之後,就忘了要問佛陀的問題。然後佛陀為他說法,他聽完後就很高興地回到他的王宮。一回到王宮,他就想起:「我去佛陀那裡,是要問瑪麗伽夫人投生到哪裡?怎麼我忘了?」於是第二天,他又要去問佛陀他的愛妻投生到哪裡?然後又去見佛陀,佛陀又用神通使他忘記問題,又跟他說法他又很高興,然後就又回到王宮,又回想起今天我怎麼又忘了。第三天也是…….這樣來來回回七天,他都忘了他要問的事情。一直到第八天,因為瑪麗伽夫人在臨終時憶起她所做的不善業,那件錯事,特別是她內心的那份內疚、那份悔恨使她投生到地獄,但是她經常做很多善業,所以她墮落地獄就像拍球到地上馬上會彈起來,七天過後瑪麗伽夫人投生到兜率天。
直到第八天,波斯匿王就說:「我怎麼那麼蠢,七天都忘記問,今天我無論如何一定要問。」他不知道是佛陀使他忘了。於是他去禮敬佛陀,這次他沒忘了問,佛陀說:「你的愛妃瑪麗伽現在已經投生到兜率天。」這時波斯匿王很高興:「我的愛妃是這麼好的賢妻良母,她經常積種種的善德,她不投生到天界,還會投生到哪裡去呢?」他對這個結果很滿意,但是他不知道妻子埋藏在心裡的隱私,一直到她死了都不知道。

故事說完了。
我想應該你自己也有答案了吧。

PS:下面居然有人說《金剛經》佛陀計算出問題。
我也是醉了,這閱讀理解力。
人家金剛經佛陀只是列了個比喻:
原文: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像是一條恆河沙裡面的沙一樣(表明數不清),還有這沙數量的恆河(又沒說一條恆河)。於意云何?(你覺得呢?)像這樣這麼多條恆河沙裡頭的沙子,寧為多不?(你說多不多)後面的須菩提的回答就不用翻譯了吧。

原文有錯嗎?是誰錯了呢?
這段講什麼?講的是聞思佛經的功德。如果一個人拚命跑上跑下,將那麼多沙的數量的寶藏進行供養,福德比不上思維金剛經中所宣講的大乘空性道理。

記得前些年朱清時還開了個講座,將物理與金剛經的關係。
這麼多人在讀金剛經,其中也不乏科學家。他們怎麼沒有發現這麼簡單的錯誤?
道理很簡單,這不是錯誤嘛。
會說出什麼分數整數這種可笑言論的,我估計是一來沒看金剛經然後自己非常傲慢,二來就是其他宗教徒帶著找出佛教錯誤的心態來搞笑的。


青年「佛祖我為什麼不能和我愛的人在一起呢」
佛祖「就像一張紙的兩面,原本向背又如何求你可以從背面走到正面呢。」
青年拿出了莫比烏茲環

莫名的想到了。。。


補充原版
http://m.guokr.com/post/263428/


推薦閱讀:

整容真的改變命運嗎?
「且行且珍惜」究竟該如何理解?
女人具備哪些能力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晚慧者如何自救?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感覺自己撐不下去了?

TAG:生活 | 人生 | 佛教 | 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