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大衛》怎麼理解?
莫倚偎我
我習於冷
志於成冰
莫倚偎我別走近我
我正升焰
萬木俱焚
別走近我來擁抱我
我自溫馨
自全清涼
來擁抱我請扶持我
我已衰老
已如病獸
請扶持我你等待我
我逝彼臨
彼一如我
彼一如我
"二〇一三年春節我在山中。杉樹,柏樹,枇杷樹。山雪,山壁,山泉。大年初三時為爺爺備壽材,伐竹,野望,越過茫茫雲霧是無盡的夜。
那時我第一次讀木心。
從家出門與行李同隨手扔在後備箱。早上冷得徹骨,晨光照映石壁,大雪掩抑竹聲,懶懶的羊咩一聲聲。瑟縮在石床上,我聽著屋外翻炒瓜子,翻開詩集。
這是一本情詩集,可那時我並不以為情詩應該是這樣寫法。顧城的筆永遠純潔而明亮,而席慕容總是悵望青春的憂傷,帕斯捷爾納克給瑪琳娜的詩,剋制中飽含深情——
說吧:今夜,我的嗓音是一列被截停的火車, 你的名字是俄羅斯漫長的國境線。
他們熱情,激烈,充滿渴求與嚮往。
沒有誰像他一樣——
木心先生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取自「木鐸之心」。
而今讀到的詩,多創作於八九十年代木心生活在國外的時期。耳順之年木心的情詩,不是年青人熱戀的抒情,而是一個老年人冷靜的回顧,但又有別於席慕容所慣於的對逝水年華的悵惘與渴求。他的詩清涼冷峻,夾雜戲謔微諷,又常默然至一聲嘆息,如燭光冷照山壁。「情」而至此,不再是熾熱的傳達,而是多洛米蒂山脈上無邊的積雪,與克里斯特港沉靜的黃昏:
記憶就像滾滾浪潮
撞上海灣里的礁石激出巨響
記憶的巨響,人們是聽不到的
上面這首《大衛》,作於一九九〇年,收錄於詩集《我紛紛的情慾》。題注「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仿聖經句。聖經第22篇《痛苦中的禱告和讚美》言:「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朝鹿」,即本文題與題注所出。
本詩主體四段極為工整,分別以「莫倚偎我」,「別走近我」,「來擁抱我」,「請扶持我」起筆,寫人生四個階段,每段首尾反覆,相互呼應,如訴如嘆。
「莫倚偎我」是一聲冷酷而煩悶的高叫。青春如此倨傲而耿介,對世界懵懵懂懂而滿懷憧憬。人生還是一場遠未展開的旅行,時代充滿謬誤,自身充滿謬誤。木心在《此岸的克里斯朵夫》里回憶:「我們沒有慘綠過,沒有見習於上屆的青春,他們的嘉年華中只有硝煙血跡。至此,他們已入中年,我們則二十歲上下,對人生的無知,形成對藝術理想的偏執」。他堅定表示:「我習於冷,志於成冰」—— 早年無欲無求卻胸有大志,「藝專美專的學生中有抱負的幾個,都一上來便以大藝術家自居——要麼生來就是,要麼至死也不可能是,這樣就把自己列入前者,豈能不從早到晚躊躇滿志,落拓傷懷,一切悶在心裡,其實心裡也沒有多少『一切』。」
「習於冷,志於成冰」,短短兩句,從無形的觸覺到有形的具物,和諧而連續統一。
「冰」,合「冷」,又「堅」,達成必苦,而卻又極易融化,暗合了緊接其後的「我正升焰,萬木俱焚」。木心在《夢中賽馬》中,仍然想起舊日苦學的場景:
陰霾長街,小食鋪
幾個難友用一隻酒碗輪流喝
那種斯文,那種顧盼自雄
屢敗,屢戰,前途茫茫光明
相較於「莫依偎我」是乾脆冰冷的拒絕,「別走近我」卻是矛盾的口是心非。「萬木俱焚」的意象與前一段的「冰」形成強烈的對比,溫度劇烈抖動,使人印象深刻,火與冰又相互呼應。木心在《河邊樓》中寫青年時期租河邊小樓安身,授業鬻畫卒歲,五年如「一宿」。「愛,就抱著愛/夜夜慾壑難填/通宵燈明,肉體如管弦」。青年以形骸為贄禮,熱情焚木,卻句句「別走近我」,段首尾相應,幾乎有掙扎與驚恐的意味。木心老年,常回憶少時裘馬輕狂的日子,永遠以為自己「尷尬「、「稚拙」:「理想主義雖然在公眾場合面不改色,私下則俯視雙腳踏在夢幻中,其實倒是已經醒了……我與席德進在嘉義中學的樹蔭下草地上即興舞蹈的時日,除了亞熱帶藍天白雲的自然背景,全然無知還有一個略如上述的時代背景。」雖言「餐勝恣復、聆諛逞痴」,也忍不住在《河邊樓》最後感嘆:「雖然我並未預知/青春是一去不回來的」。
詩歌的筆調在轉入下一段時徐緩柔和了。「來擁抱我」,是人入壯年的自信,平和,坦然。「我自溫馨,自全清涼」,溫度在經過前兩段的劇變後終於變成平穩的脈動。一溫一涼的奇妙夾雜,如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野芳幽香,江流縹碧。木心在《西班牙三棵樹》里寫:「『三棵樹』是西班牙產的一種酒Tres
Cepas,初就覺得清純,繼之讚賞,不久又嫌那甘味是多餘而不良的。」人生輾轉流離中成熟,開始隱隱以為那清純中的甘味是「多餘而不良的」。
他寫:「你這樣吹過/清涼,柔和/再吹過來的/我知道不是你了。」
嫩寒風來時怯怯的相擁,笛聲悠曼中的恣復放縱,已是且作新狂解舊狂的往事,再不曾有呼天搶地的快樂。
老年的衰弱在一句「請扶持我」中體現了。「莫依偎我」是簡截的拒絕,「別走近我「是矛盾的掙扎,「來擁抱我」是自信平和的相依,語氣卻驟然減弱在「請扶持我」中。《大衛》作時,木心六十三歲。白晝將盡奏完,晚潮的舞曲仍在奏起,深秋金黃的樹葉鋪天蓋地,青春的絕望已經成為遙遠的回聲。相較於前兩段「冰」與「焰」的劇烈對比,後兩段更顯舒緩,平和。年老,是木心作品中一個無可迴避的話題。他常忍不住自嘲:「在白鯨酒吧啜『三棵樹』,寫長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錢一樣的零碎韶華,韶華,在辭典里是青春歲月的稱謂,我忘掉辭典就是了。」
羅素在《論老之將至》中寫道:「克服對死亡的恐懼的最好辦法——至少我如此認為——逐漸擴大你的興趣範圍並使其不受個人情感的影響,直至包圍自我的圍牆一點一點地離開你,而你的生活則越來越融合於大家的生活之中。」然而繁華人世何其廣袤,彼岸漁燈夜火般幽微浮動,等待終必來臨的結局時如何心無警總。泰戈爾寫:「世界不會溢裂,因為死亡並不是一道裂紋。」但是於個人,死亡卻是徹底、無可挽回的湮滅。承認自己迫近那最後的結局,卻永遠未知灰發的法官合適來臨,是間痛苦,必需極大的勇氣方能視之坦然。清早陽光,照明高牆一角,喜鵲喀喀叫,孤身漂泊異國多年,又復回歸。他說:「從明亮處想,死,是不再疲勞的意思。」這話多麼淡靜,沉著,然而還比不上那一句「請扶持我」的坦然:「我已衰老/已成病獸/請扶持我。」青年時我的狂妄與驕傲,中年的大氣沉著,消隱成複雜的遺憾,以及生命之火將熄未熄對一點依偎之暖的渴求。
木心在《以云為名的孩子》里寫:
櫻花盛開即謝 你的事,總這樣 四十六年游去
你若記得,也不是愛
他說:「你若記得,也不是愛。」這話的意思,不好揣摩。為什麼你若記得便不是愛;你既不記得,又是愛嗎?木心的情詩,往往以含糊的矛盾造成奇妙而豐富的意味,「看似是無理的,想想又是有情的。」這些往事,你若記得,也不過是一段庸碌艷史,深夜寒雨亂打窗扉,等記憶冷藤般亂從咖啡中爬起。 你風流雲散,一別如雨,我反歷歷在目,四十六年每念及此,是我幼時清淺小溪,從指尖划走的金魚:「偏偏是你的薄情/使我回味無盡。」
《大衛》收尾亦是如此:「你等待我/我逝彼臨/彼一如我/彼一如我」。你漫長地等待我,我去自有來人,來人亦如我。「我逝彼臨」意味很微妙,既是「你等待我」,便知我從未至,又何來「逝」之說?既「彼臨」亦可,又何必「你等待我」?「我逝彼臨/彼一如我」,「彼」何處「一如我」,性情如我,音容如我,或令君等待如我?交錯縱橫的矛盾與複雜在此處交織,含而不露,而「彼一如我」兩句的重複既沉穩有力,又如嘲似諷,數讀卻深感輕如嘆息。主體與客體、讀者與他者,往還交迸,四段積累的,一生沉澱,所有情感的矛盾、悲情、徹悟、平靜,就在這「彼一如我/彼一如我」中終於成熟爆發了。
二〇一三年年初,五個小時的睡眠將我帶出積雪的群山。仍然讀木心。夕陽的餘輝在柚子樹上一點點暗下去,人的一生,好像在這一瞬間,溶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想起《大衛》。
《大衛》整首詩,簡潔清澈,完備克制。字面、句式、節奏、用詞,莫不隱動著情感性狀的跳宕變異,詩句沿星星滴答成天堂。文學的意義,大概在於折射人生的豐富性,而木心無疑是此中高手。一切煙雲,也不過是,他淡淡寫下的俳句:
像火車鐵軌邊的蔓草那樣的一生啊。
也不過是一聲嘆息。 "
以上摘自網路,個人很愛這首,偶然查木心的時候看到了就收藏了下來。
任何事物將逝之時最美妙。
「我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來來來,先別急著擁抱我,你將這著名的『十字架上的讚美詩』丟在一旁一遍也不讀就開始解釋木心的致敬詩,真的好嗎?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朝鹿。
1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為什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
2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應允,
夜間呼求,並不住聲。3但你是聖潔的,
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
4我們的祖宗倚靠你;
他們倚靠你,你便解救他們。
5他們哀求你,便蒙解救;
他們倚靠你,就不羞愧。6但我是蟲,不是人,
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
7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
他們撇嘴搖頭,說:
8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
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9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
我在母懷裡,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
10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裡;
從我母親生我,你就是我的神。
11求你不要遠離我!
因為急難臨近了,沒有人幫助我。12有許多公牛圍繞我,
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
13它們向我張口,
好像抓撕吼叫的獅子。14我如水被倒出來;
我的骨頭都脫了節;
我心在我裡面如蠟熔化。
15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
我的舌頭貼在我牙床上。
你將我安置在死地的塵土中。16犬類圍著我,惡黨環繞我;
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
17我的骨頭,我都能數過;
他們瞪著眼看我。
18他們分我的外衣,
為我的裡衣拈鬮。19耶和華啊,求你不要遠離我!
我的救主啊,求你快來幫助我!
20求你救我的靈魂脫離刀劍,
救我的生命脫離犬類,
21救我脫離獅子的口;
你已經應允我,使我脫離野牛的角。22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
在會中我要讚美你。
23你們敬畏耶和華的人要讚美他!
雅各的後裔都要榮耀他!
以色列的後裔都要懼怕他!
(以下24-31節讚美神的公義,從略。)
木心對新舊約研究有年,不會不知道這第二十二首讚美詩在全體詩篇中沉重的分量。以上1-21節歌詠的正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情形,早早被大衛王在異象中看到並記錄了下來;你甚至可以設想耶穌上十字架無比痛苦的六個時辰後正是哀念著這首詩篇咽了氣:
7:26 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把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
27:27 巡撫的兵就把耶穌帶進衙門、叫全營的兵都聚集在他那裡。
27:28 他們給他脫了衣服、穿上一件硃紅色袍子.
27:29 用荊棘編作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裡.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阿。
27:30 又吐唾沫在他臉上、拿葦子打他的頭。
27:31 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要釘十字架。
27:32 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
27:33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髏地.
27:34 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
27:35 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
27:36 又坐在那裡看守他。
27:37 在他頭以上、安一個牌子、寫著他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27:38 當時、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
27:39 從那裡經過的人、譏誚他、搖著頭說、
27:40 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 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27:41 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也是這樣戲弄他、說、
27:42 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
27:43 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
27:44 那和他同釘的強盜、也是這樣的譏誚他。
27:45 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27:46 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27:47 站在那裡的人、有的聽見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呢。
27:48 內中有一個人、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
27:49 其餘的人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救他不來。
27:50 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
27:51 忽然殿里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
看過詩篇和馬太福音,作了必要的準備,我們可以看木心這首詩了。詩行前二段分別是『莫倚偎我』和『別走近我』,正是從大衛詩篇中的『倚靠你』和『別遠離我』來;發現了這一點,我們才清楚木心擬誰的口吻寫《大衛》:木心詩中的『我』就是『神/上帝』本人。上帝牠『習於冷、志於成冰』,且『正升焰、萬木俱焚』,上帝自解耶穌/殉道者受難時牠不在場的原因,並非木心冰火二重天。
待續
《紐約雜誌》曾有評語:「木心的素養,形成了遐想中低聲吟詠的力量」。《大衛》分五個詩段,基本以現代漢語行文,間有古語,而四字一行的韻律卻是《詩經》古風,簡約中見高貴。題目中的大衛,詩中的敘述者,是《聖經》中以弱勝強的那位英雄,米開朗基羅將他雕塑成像,木心將他點化為詩。根據最後一個詩段的提示:大衛所為之傾訴的「你」,是一個即將來臨這世界並重複大衛一生的人。或者,你就是大衛要等待的「你」。前面四段描寫了大衛的四種狀態:「志於成冰」的冷峻、「我正生焰」的熱力、渴望擁抱的溫馨、要求扶持的衰老;勾勒了大衛的性格和生命的各階段。讀者感同身受時,聽到大衛在召喚:「我等待你/我逝彼臨」。這個大衛,既是《詩經》又是《聖經》,既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又是木心的詩心。他說:你的一切也會和我一樣啊。「彼一如我,彼一如我」。
以上作者童明
《我紛紛的情慾》中至今最打動我的一篇。聖經的故事,詩經的體式,佛學的禪意,是神的自述,又是親密恐懼患者的自語。
我並不太了解木心先生,只是偶讀詩一兩篇。
有點像一個人的一生愛情發展,從開始冰冷,拒人於千里之外;熱情相愛,熱情似把人吞噬;年紀大了,經歷事情多了,懂得愛是潺潺流水,沁人心脾;年紀大了,愛便是相互扶持照料,另一半去了,自己也去了……
不知道理解對不對。
第一段:青少年。少年得意,侍才傲物。冷若冰霜,拒人千里。
第二段:文革。牢獄之苦。煉獄般的日子。萬木俱焚。而我如涅槃等待重生。
第三段:中年。寒意未消。渴求溫暖和慰籍。
第四段:病獸般的老年。對生的渴望和對衰老的恐懼。
第五段:死後或重生。我還會回來的!
看了聖經就會懂這首詩的
我也是來求教的,這首詩是目前最喜歡的一首。
今天就突然想到,「大衛」這個題目可以理解為「大守衛」「大保護」,是對自己的一種內心挖掘和態度
看了前面的回答覺得我這應該是算曲解了 但是詩嘛,見仁見智,符合了心境就是好詩。可能真的年齡小還讀不透
一生的道路。周而復始。
推薦閱讀:
※有哪些能讓人感覺很痛的句子?畫面感很強的那種?
※為何中國在義務教育階段推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有哪些網友的言論讓你覺得「這傢伙太有才了!在古時一定是才子」?
※韓寒的撞球技術究竟如何?
※如何看待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