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一幅經典名畫是什麼?
前陣子看電影,了解到了《拿煙斗的男孩》這幅畫,看到了關於這幅畫的故事。
也突然懷念起高中時美術老師在講台上暢談西方名畫的日子。忘得差不多了,但零星記住幾幅,比如《雅典學院》、《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分享出你心目中最喜歡的一幅或幾幅經典名畫吧,把圖放上來,把為什麼喜歡說出來。打算直接貼出Google Art Project網址的抱歉請迴避一下,我想來傾聽每個人不同的想法,不是來參觀博物館的。真誠歡迎每一位願意分享出自己寶貴想法的人。
===================
謝謝Kellod的回答,雖然你的回答內容著實令我驚訝。如果因為我的問題的問題對你造成了困擾讓你有半點不爽,我非常抱歉。不過請慎重使用你回答里的最後六個字,我是認真挑選了邀請的人,出於尊重我想你也沒必要把那六個字說出來。針對你的前三句,我對問題做出了適當修改,謝謝。
莫奈 撐傘的女人
梵高的盛開的杏花,是他畫給他的侄子的,感覺是他所有畫里唯一一幅沒有讓我感到壓抑的畫,有一種蓬勃的生機和對生命的喜悅與熱愛。附圖一張
謝謝大家的評論和喜愛,特別感謝荊小楚的指正,這幅圖片與原畫的色差可能有點大,這也許是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這樣的配色還是壓抑的感覺。抱歉給大家帶來的誤導,本人不是專業的,也不是藝術生,只是純粹很喜歡這幅畫,想來分享一下而已。
The Kiss - Klimt
濃郁沉重的憂傷通過華麗細膩繁瑣輕巧的方式表達出來 很喜歡這種感覺
雷諾阿《亞麻色頭髮的少女》所謂楚楚動人。
Van Gogh, Vincent: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1889, Paris, Orsay
我不懂藝術、不懂繪圖,第一次在被一副油畫吸引。
星光閃爍,萬家燈火,水面倒映著燈光,生動地搖曳。微明星子與倒映在河面上的燈火交相輝映。高冷的藍與鮮明的黃交融。一切都彷彿都是鮮活的,靈動的。在萬籟寂靜星空下安穩寧靜的幸福。
也是因為梵高,從此愛上了這種對短線條,費顏料的畫法。
《馬背上GODIVA 夫人》,不僅僅是這副畫,以及這幅畫背後的傳說,都詮釋了一種偉大的美,心懷善心的女人最美!
據說大約在1040年,統治考文垂(Coventry)城市的Leofric the Dane伯爵決定向人民徵收重稅,支持軍隊出戰,令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伯爵善良美麗的妻子Godiva夫人眼見民生疾苦,決定懇求伯爵減收徵稅,減輕人民的負擔。Leofric伯爵勃然大怒,認為Godiva夫人為了這班愛哭哭啼啼的賤民苦苦衷求,實在丟臉。Godiva夫人卻回答說伯爵定會發現這些人民是多麼可敬。他們決定打賭——Godiva夫人要赤裸身軀騎馬走過城中大街,僅以長發遮掩身體,假如人民全部留在屋內,不偷望Godiva夫人的話,伯爵便會宣布減稅。翌日早上,Godiva夫人騎上馬走向城中,Coventry市所有百姓都誠實地躲避在屋內,令大恩人不至蒙羞。事後,Leofric伯爵信守諾言,宣布全城減稅。這就是著名的Godiva夫人傳說。
補充下另一種版本差別在於伯爵的條件:也有說伯爵本來想戲弄一下Godiva夫人,提出若夫人肯裸體騎馬繞城一周,他便同意減免稅負。結果第二天,Godiva夫人竟然真的依言裸體騎馬繞城一周,而城裡的居民處於對夫人的尊重,紛紛關起門窗清空街道。伯爵也就按照承諾見面了稅負。
--------------------------------------------------------------------------------------------------------------------------------------------兩個傳說差別在於細節,本質都是一樣的。
John William Waterhouse的《The Lady of Shalott》
描繪的是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詩歌《The Lady of Shalott》(夏洛特女郎)。
詩歌是丁尼生根據亞瑟傳說改編的。
夏洛特聖主的女兒伊蓮,出生後就受到詛咒,被囚禁在孤島的塔樓中。她可以透過一面魔鏡看到外面的世界。她每日排遣孤寂的方式就是將看到的外界景象,編織成美麗的毛毯。
直到有一天,她在鏡中看到了年輕的圓桌騎士蘭斯洛特(Lancelot)。伊蓮對蘭斯洛特一見鍾情,便毅然踏上尋找愛人的小船,帶上了蠟燭十字架和自己編織的毛毯。
但最後伊蓮還是在見到蘭斯洛特之前,在追尋自由和愛的旅程中死去了······
言拙,難以表達對這幅畫和這首詩的喜歡。
摘一段詩歌內容:
柳樹泛白光,山楊在顫抖,
拂過的風兒雖說極輕柔,
也吹暗河面,把河水吹皺;
而河水在島旁流啊流,
永遠流往卡默洛特。
灰色的四座角樓和四牆
俯視著大片開花的地方;
在這寂靜小島上的繡房
深居著女郎夏洛特。
在岸邊的柳樹濃蔭下面,
幾匹馬慢慢地拉著大船;
島上沒有人向這船呼喚,
任其雙桅上張掛著絲帆
一路駛向卡默洛特。
可有誰見過她揮一揮手?
可有誰見過她站在窗後?
她可曾傳誦在百姓之口——
這一位女郎夏洛特?
大麥長芒刺,收割人起早:
只有田間的他們才聽到
一支輕快的歌回聲裊繞——
來自那蜿蜒而去的河道,
去往古堡卡默洛特。
憑著月光,疲乏的收割人
在多風的高處堆垛麥捆;
他們傾聽著歌,低語出聲:
「是那成仙的夏洛特。」
詩歌最後,蘭斯洛特並不知這樣一位為了追尋他而獻上了愛和生命的女人,說:「Who is this? and what is here? She has a lovely face;God in His mercy lend her grace, The Lady of Shalott.」
讀得我好難過······T T
「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陽快要落山時,突然間,天空變得血一樣的紅,一陣憂傷湧上心頭,深藍色的海灣和城市,是血與火的空間。朋友相繼前行,我獨自站在那裡,突然感到不可名狀的恐怖和戰慄,大自然中彷彿傳來一聲震撼宇宙的吶喊。」
下圖是我自己畫的
我們人生的道路,是註定了必須孤獨一生逆流而上的艱苦旅程,只要稍有鬆懈,立即會被狂流卷沖而下,永遠沉淪在那無邊苦海的下游里。
時常悲涼絕望彷徨,只想吶喊。Leonid Afremov的這幅「PARIS OF MY DREAMS」
說實話這個畫家並不是很有名,也沒有價值連城的畫(畢竟他還活著....)。他的畫的特點就是被彩虹親過一樣,色彩斑斕,視覺衝擊但是又不會讓人眼花繚亂。
克拉姆斯柯依的《無名女郎》,
因為實在是喜歡,所以買了一幅仿品掛著房間里。
——————————————
皮埃爾-奧古斯特-考特的春光,其實也很棒。
很好奇為什麼沒人提到 列昂納多-達-芬奇的《抱白貂的婦女》
————————————————————
就不一一貼了,索性打個包分享給大家吧。請輸入提取碼 提取碼 2b98 重新替換鏈接。
梵高的畫看印刷品是一回事,親眼看到是另外一回事,在moma的《星月夜》前站了二十多分鐘,那種衝擊力現在回想都忍不住流淚。手機里圖片畫質渣,大概感受一下梵高的筆觸。
另外很喜歡馬蒂斯的《舞蹈》,初看挺普通的,不知為什麼總對這對畫念念不忘,後來拿它做了頭像。 最後貼張在moma拍的照片。
看到貼杏花的樓主心修改的答案,本來想對比Google Art Project里的杏花找一副色差相對小的畫,但是我總不是打不開Google Art Project,只能貼兩幅副色差相對小的杏花上來,肯定還是有偏差。還是希望有一個看過原畫的人來判斷。可能是大家對梵高畫既定印象,喜歡把他的畫調的飽和度更高。我看過他的星月夜原畫,回來之後看印刷品甚至看我拍回來的照片會有種看得不是一幅畫的感覺,原圖的飽和度沒有大多數複製品那麼高,但凸起的色塊和筆觸讓人怦然心動。杏花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幅畫,對比過很多版本的顏色。 我覺得梵高的印刷品跟原圖最微妙的一點就是色彩了,就拿星月夜講,網上看到的稍微把飽和度調高的圖片更接近我當時看原圖的觀感,雖然我明白那是有色差的。
局部和側面有沒有跟看正面很不一樣的感覺?
再貼張手機壁紙,有色差但是看著挺舒服的
一條街上的神秘和憂鬱
契里柯 1914
第一眼:寧靜
第二眼:神秘
第三眼:衝突
第四眼:憂鬱
第五眼:恐懼
第六眼:絕望
第七眼:寧靜
夏加爾 『生日』
雷諾阿 《艾琳·卡亨·安德維普小姐畫像》,又名《亞麻色頭髮的少女》《艾琳小姐》《小艾琳》
這幅畫於1880年完成,小艾琳時年8歲,她的美永遠留在了8歲,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吧
真的很美,乾淨的純潔無暇的美,與年齡不符的憂鬱和端莊
克拉克夫婦對雷諾阿十分鐘愛,據說,35年間他們入手三十餘幅雷諾阿作品,最「瘋狂」的一年有6幅。只不過,他們無緣「小艾琳」。
一個八歲的小女孩,眼神中透露的是神秘、憂鬱、滄桑,她看起來是那麼的端莊,卻又那麼如此的心事重重……無關性別,無關年齡,無關國界,她是世人心中對真愛的渴望和追求。
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克拉克夫婦收藏中有多幅雷諾阿的女性肖像作品,這讓藝術愛好者們大飽眼福。然而,欣喜之餘未免遺憾,因為雷諾阿最出名的那幅少女———「小艾琳」並不在其中。
「小艾琳」是《艾琳·卡亨·安德維普小姐畫像》,為雷諾阿最具印象主義風格的肖像畫之一。此畫現藏於蘇黎世伯勒藏品基金會。近年來,「小艾琳」很少外借展出。去年,彙集各博物館精品的雷諾阿作品世界巡展中,也未出現小艾琳的身影,這讓很多雷諾阿的粉絲備感遺憾。
「小艾琳」深居簡出,可是其芳名遠播,愛慕者眾多。在中國,一些文藝青年認識「小艾琳」緣起一本文藝暢銷書———《61×57》,或者是由此書改編的TVB劇集。作者是以《蛋白質女孩》而出名的王文華。據說,王文華在書店翻書時,瞥見雷諾阿的名畫《小艾琳》,他立即就有了寫作的靈感,寫下了這個男女主人公因「小艾琳」而結緣的愛情故事。當年,作者宣稱這個古怪的書名是這幅畫的尺寸。不過,如今很多人開始質疑,因為可查找的資料都顯示這幅畫的尺寸是65×54cm。
「小艾琳」的名氣大到,很多時候人們用她來指稱和雷諾阿有關的「女孩」———畫作或事件中的人物。大約兩年前,有一則新聞很轟動一時。美國弗吉尼亞州一名少女在逛跳蚤市場時,看中了一幅畫的漂亮畫框,以7美元價格買下此畫。就在她準備把畫框中的油畫撕下扔掉之際,母親建議她最好先請專家對這幅畫鑒定一下。專家對該畫鑒定之後,發現它竟然是雷諾阿的一幅失傳多年的真跡,其估價高達10萬美元。少女不願公開自己的真實姓名,僅稱自己為「雷諾阿女孩」。於是媒體不約而同稱她為「艾琳」。
其實,「小艾琳」是一名金融銀行家的女兒。雷諾阿是畫家中少數幾個生前生後都獲得認可的幸運兒。成名後,他經常出席中產階級的聚會,認識了許多銀行家,其中就有路易·卡亨·安德維普,他委託雷諾瓦為他的女兒作畫。
畫作是在1880年完成,分兩次在銀行家的開庭巴薩諾的房子里完成的。當時8歲的小艾琳,身穿淡藍色假日禮服,轉向左側坐著,姿勢完美。她的手搭在膝蓋上,頭部稍微傾斜,目光夢幻般,略顯好奇。一頭紅色、金色的長髮披散在她的肩部和背部,她的劉海則是這一時期的時尚流行款式。雷諾瓦在背景處理上使用了綠色的樹葉,用以突出小女孩本身。
不過,據說當年的銀行家並不喜歡這幅畫像,為此拖了一年多才支付了酬勞,而且只付了原先說好的一半。想來當父親的是不願意看到自己寶貝女兒面帶憂傷,也難以理解這種憂傷從何而來。也許冥冥中有天意。「富二代」小艾琳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小艾琳長大後嫁入卡蒙度家族,一個當時很有名的猶太人家族,十分繁榮。卡蒙度先生和小艾琳育有一子一女,其子於早年喪生車禍。卡蒙度先生和小艾琳於1901年離婚。卡蒙度先生另有兩個私生子,雖然他自己並不承認他們。卡蒙度死在二戰前夕,他捐贈了蒙索公園附近的私家花園以及所有的傢具。二戰讓很多猶太人家庭遭受磨難。小艾琳的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都死於二戰期間,只有她一人倖免,正所謂亂世佳人,孑然一身。戰後,她收回了卡蒙度的財富,並揮霍了它。
雷諾阿雖然獲得認可,但是並不富足,還時時面對病痛的折磨,但他的作品卻總是甜美與明麗的。因為他認為:「為什麼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醜惡的事已經夠多的了。」因此,很多人揣測「小艾琳」為何那麼迷人,是因為其明麗純真的外表下不可言喻的哀傷,一如雷諾阿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時內心中有著揮不去的痛楚。
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的代表作《夜鷹》。
我覺得這幅畫的作者像一個悲憫的詩人,在畫中這個小酒館外某個黑暗的角落裡,吟唱著這些孤獨的人們。
據說雷德利?斯科特當時拿著這幅畫的照片交給《銀翼殺手》劇組,希望他們按照這幅畫的意境來營造電影中的場景。
初見動情、念念不忘、常有回想的作品,才是最好的。
隆重推薦:
克拉姆斯柯依(露) 《月夜》
~~~~~~~~~~~~~~~~~~~~~~~~~~~~~~~~~~~~~~~~~~~~~~~~~~~~~~~~~~~~~~~
當年,還是中二(字面義)的年齡,從一位語文老師那裡看到一套《世界繪畫藝術》畫冊就借回了家,後來在燈光下第一次翻到這幅畫就被其獨特的氣質所震懾。默默記住了這幅畫藏在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走訪俄羅斯、瞻仰真跡也就成為迄今最主要的十幾條人生理想之一。
整個大學四年,這幅畫的微型縮印版都被貼在自己寢室的牆面上。
雖然年齡越大越覺得,超過基本標準的美貌全然不值執念,但如若有人問我,你心目中屬乎人世的聖潔與美好是怎樣的情態呢?這幅作品仍舊是我會推薦的不二選擇。
或西斯廷聖母可與媲美。但聖母形象已越神人之界,不宜同論。
斯人(老師)已逝,前情未已,感懷之。-----------------------------------------------------------------------------------------------------------------------------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現藏於荷蘭海牙的毛利斯博物館。
初見這幅小小的油畫,我同許多人一樣被這雙會說話的眸子攝住了魂魄,欲走不能,那驚鴻一瞥使少女耳際搖搖欲墜的珍珠也黯然失色。
自1665年誕生自荷蘭黃金時代巨匠約翰內斯·維米爾之手,她曾震撼多少文人墨客的心靈,曾經歷多少輾轉戰亂,有過被遺忘兩個世紀的寂寞,也有過被無比推崇的榮耀。如今,那油彩的裂紋和少女的目光一同向我娓娓道來,不同的空間與時間中同樣美麗的故事。
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1632年出生於達爾夫特一個小業主家庭,,1675年卒於同地。死後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藝術評論家們重新發現,給了他應有的地位。也使他從此名聲日隆,成為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繼哈爾斯、倫勃朗後的第三個重要代表。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於市民平常的生活。在其現存的36副作品中,絕大多數是風俗畫,只有極少肖像,可以說《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其肖像畫中最傑出的作品,同時也是這位「沉睡了兩個世紀的司芬克斯」、「謎一樣的畫家」的代表作。
維米爾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彩明朗和諧,尤善於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他的油畫幅面較小,但經過嚴格推敲,精心琢磨。畫面效果單純明快,不僅強調整體感,而且還注意表現多種不同形體所形成的變化和對比。然而這幅畫在手法上卻與維米爾的其他畫作有著明顯不同。
畫家在畫中使用平凡、單純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調範圍,巧妙地將色調控制在他擅長的亮黃,然後用清漆取得層次和陰影的效果,單純而舒適的色彩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女子恬靜的氣質,也使畫面的視覺中心集中在少女的面部。這幅畫另一個矚目之處,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隻淚滴形珍珠耳環。這幅肖像雖然構圖簡潔,似乎無處體現維米爾對穩定構圖的擅長,但珍珠耳環給了畫家機會,它的光芒在黃金分割點-那個年代被認為是永恆的最佳位置-若隱若現,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
耳環的明暗變化與少女頭部造型同樣渾厚有力,更加體現了畫家深厚的造型功底和細緻入微的作畫態度。另外畫家對少女五官神態的刻畫使得畫面更加靈動:維米爾活靈活現地勾勒出少女的一臉嬌嫩、雙唇的潤濕感、從下領延伸至頸項問的一彎細線、以及那對水靈的雙眼。畫中的少女側著身,轉頭向我們凝望,雙唇微微開啟,彷彿要訴說什麼。她閃爍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頭稍稍向左傾側,彷彿迷失在萬千思緒之中。
此畫面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甚至有評論家將其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沒錯,她的美的確是特別的,從畫面上,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畫家在手法上對前人的繼承與發展,與維米爾的其他作品對比,我們還會發現她少了些許匠氣,畫家雖然用心經營畫面,但又不拘泥於規則,將女孩的千言萬語畫了出來,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從這一點上來說,她確實可以和蒙娜麗莎放在一起。只是在這裡的畫中,沒有那幅文藝復興時期傑作中的神秘感。少女瘦弱的身影稍顯模糊,卻又那麼真實。畫中的她躊躇於明暗之間,似要向畫面深處走去,彷彿此去即與我們永別,將她的猶豫表現得極為傳神。
正是這種真實又使我更加感動,想要追上她,將滿腹疑慮化作馥郁獻諸於她——她是誰?她愛著誰?她是畫家的什麼人?她的欲言又止,似笑還嗔是在為誰?然而她卻並不理會我的苦苦追尋,從無盡而又黑暗的時間中彳亍而來的她,又回身隱沒在未來,她只是一瞬間,但卻因為邂逅了畫家的才華而成為了永恆。三百年過去了,我們身後又有無數個三百年,那是真正的孤獨旅程,時間、空間、觀眾,一切都在變化,只有她,成為了永恆的一秒,永恆不變的並不是那油彩,而是包含在那回眸中的,人類永恆的感情。年代更替,油彩漸漸消散,她眼眸中的感情卻越來越厚重,因為她不再只是一個身份無從考證的少女,她是所有看過這幅作品並被感動的人,她是擁有相同感情的人類的化身。
我不再追問,因為她本身是誰早已不重要,這就是此作品的迷人之處。這作品實在是彌足珍貴的,少女與畫家的相遇,畫家才華的迸發,畫作在戰亂紛爭中的倖存,獨具慧眼的伯樂的發掘,這些事件發生的幾率如同流星般微妙。
古往今來,有多少像這幅畫作一樣迷人又珍貴的藝術品在因黑暗中等待的太久而無法被我們遇見?我想,也許這就是藝術品的價值所在。
安格爾 《泉》
推薦閱讀:
※古代那些畫家靠什麼支撐而畫出那些巨幅作品?
※同為藝術,為什麼繪畫與音樂差別這麼大?
※請問想學唱京劇怎麼快速入門?怎麼練習發聲方法?
※如何評價這種街頭賣藝式作畫者作品的藝術價值?
※在攝影技術越來越普及的今天,為何超寫實的畫還是能夠收到絕大多數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