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iPad Pro的意義在哪裡?

最近看網上傳聞蘋果可能會推出iPad Pro(13英寸)(在網上看見的實體磨具照片,但不知真假。)我很疑惑這樣子一來iPad難道不會蠶食MBA或者MBPR的銷量最後導致自己利潤降低么?

而且如果iPad Pro(如果有的話)還搭載ios系統多少失去了移動便攜的意義吧(我指抱著個十三寸的平板到處跑..而且ios還不能完全取代PC/Mac OS現在) 如果它還搭載Mac OS...Air它要怎麼辦...


挺好用的。雖然之前我揚言要退貨,但其實,人眼對於屏幕Real Estate的擴張的滿足並無底限。就算拿來看郭德綱,回復知乎,都是極爽的。四個音響可以用來裝逼。雖然屏幕變大了,但是對於普通iPad App並沒有特別要求,不需要重寫重繪素材,看上去就特別清晰。這要拜當年Retina Display的推動力,一點只有蘋果能做到了,而Windows,給你一個超清大屏某些應用看起來應該是受罪。

系統層面可以滿足你對iOS的期待,因此是市面上唯一一款不需要你操心app質量,系統穩定,生態豐富的大屏tablet了。另一方面,surface 4雖然性能更強悍,但就是一台筆記本。誰沒有一台筆記本;surface book那種拆開來4小時壽命的半成品也好意思出來賣?這些產品(必需品)並不會成為你的消遣。

因此他存在的意義,就是給有錢人多一份花錢、消遣的機會,幾千美金一台的高端耳機有什麼意義?任何能提高生活質量的產品都有它的意義,iPad Pro 用它的品質做到了。相反,如果為了省錢而去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這才是沒有意義:例如去買Surface RT。iPad Pro 唯一一個問題,就是太大了,不方便拿。

要知道他們住酒店都是400一晚。1000算個屁。


我想談談 iPad Pro 的潛在價值。

正如我去年在 《iPad 生產力指南》里所言,我們經常有意無意陷入到對工具的過度迷信里,這也直接反應到了公眾對於 iPad 以及 iPad Pro 到底能做什麼的爭論之中,爭論的一方堅持 iPad 不過是一種娛樂玩具,另一方則不斷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展現 iPad 的萬能......

上述兩個略顯極端的討論時常出現在新 iPad 發布、iOS 更新以及第三方 iPad 生產力應用更新的時候。我無意過多涉入這些爭端,就像我一直所秉承的理念,使用任何一個工具的初心都是為了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任務,而不管是吐槽 iPad 的無能還是盛讚 iPad 的萬能,都是將工具凌駕於自身需求之上,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式,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類似這樣的討論是毫無意義的。

自 1977 年蘋果發布 Apple II 到現在,消費計算機革命走過了 40 年的風雨之路。的確,這 40 年的時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造就了無數偉大的時代英雄和偉大公司,成就了無數經典產品,但從計算設備的本質出發,卻只有兩個真正意義上的變革:

  1. 交互方式變化:從滑鼠鍵盤到手指觸摸、觸控筆以及語音;
  2. 屏幕尺寸:從大到小再到大,再到無處不再;

兩大變化趨勢左右了計算設備的演進,這期間其他任何所謂的創新,都不過是順應兩大變化趨勢的一種微創新,比如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改變了計算設備的功能——讓計算設備從一個單純的效率工具變成一台真正意義的多媒體設備,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台內容消費設備。

在 1993 年 Mosaic 瀏覽器被馬克·安德森發布以後,人類社會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互聯網時代,這也塑造了計算設備的新使命,一如 1994 年 Wired 雜誌對 Mosaic 歷史地位的論述:

Mosaic是著名的圖形」瀏覽器「,它讓用戶通過點擊介面在電子消息世界中暢遊。Mosaic那迷人的外觀激勵著用戶將他們的文件上傳到網路上,包括彩色圖片、聲音片段、視頻剪輯,此外超文字形式的」鏈接「能夠鏈接到其它文件。隨著點擊—鏈接,這個鏈接上的文件就能夠顯示出來—你可以通過這種突發奇想而又直覺的方式在網路世界中穿行.....

隨後的故事裡,微軟挾操作系統的壟斷優勢,讓 IE 成為瀏覽器的標準存在,這不僅直接「殺死」了 Mosaic 瀏覽器,還通過微軟強大的影響力加速了互聯網的普及,而人類,也再也離不開那個小盒子(個人電腦)以及用小盒子所能觸達世界的快感。

如果說微軟讓互聯網成為一種桌面使用的產品,那麼當 10 年前喬布斯發布第一台 iPhone 時,他可能漏說了一句話,就像他當年在介紹 iPod 時所說的那樣:「你可以把互聯網放在你的口袋裡。」

如果參照上文提到的兩個變革趨勢,觸摸操作、小屏幕的 iPhone ,讓計算設備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接下來的十年時間,不管是傳統巨頭還是行業新貴,都逃離不出這個如詛咒般的限制:屏幕尺寸儘管可以從小到大但卻依然局限在觸摸操作;所謂生產力設備,也必須適應由觸控屏幕形成的特有交互方式;而鍵盤正在被虛擬化、滑鼠已經被消失......

這恰恰是 iPad 以及 iPad Pro 所出現的宏大背景。

第一代 iPad 發布會上,喬布斯將 iPad 的位置放在 iPhone 和 MacBook 之間:

這是有趣的類別,iPad 既填補了蘋果在智能手機到筆記本電腦之間的真空地帶,又構成了一個靈活自如、可退可進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iPad 會成為 iPhone 和 Mac 系列電腦之間最有力的過渡計劃,儘管在之後幾年,蘋果的 iPad 產品線並不成功,但自兩年前發布 iPad Pro,並陸續在兩年內實現四款產品更新之後,iPad Pro 的角色已經十分明晰,它是蘋果下一代「生態級」的計算設備。

所謂「生態級」,換句話說,就是將 iPad Pro 放入到蘋果特有的生態體系里,從 Apple Watch、iPhone 到 MacBook 、iMac 以及未來的 Homepod,這些硬體以及背後的 iOS、macOS 和第三方應用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只有在這個產品生態里,iPad Pro 才真正具有其生產力。

長期觀察蘋果產品的科技博客主 Neil Cybart 曾有一副這樣的蘋果產品線閉環圖:

我曾在去年的一期「I/O」會員通訊里指出這張圖的要點之一:iPad 、iPhone 的核心定位里,將加入更多來自 MacBook 的元素,比如 iPad Pro 的外接鍵盤以及更多的快捷鍵支持。

而到了今年的 WWDC 大會上,新一代 iOS 為 iPad Pro 量身定做了一整套交互邏輯,其靈感同樣來自於 macOS,比如 iOS 11 的 Dock 欄、文件管理中的標籤設置等等。與此同時,還結合 iPad 的觸控屏幕設計了拖拽的手勢操作,如果再加上大量的快捷鍵以及對 Apple Pencil 的優化,iOS 11 讓 iPad Pro 有了多種全新的交互體驗:

  1. 手勢操作:全新啟動 Dock 欄的手勢、多任務里的拖拽手勢、多任務之間數據複製的拖拽手勢;
  2. 內置鍵盤:iOS 11 為虛擬鍵盤做了諸多調整和優化,字母、數字、符號和標點都集合到一個鍵位上,只需向下滑動按鍵就能快速輸入;
  3. 外置鍵盤:結合 Smart Keyboard 和大量第三方鍵盤,從系統級別的應用到大量第三方應用,都廣泛適配了快捷鍵,你可以隨便打開一個應用,然後長按外置鍵盤上的 CMD 鍵查看是否有相應的快捷鍵;
  4. Apple Pencil:你可以快速打開備忘錄、快速在截圖中批註處理1等等。

iOS 11 給 iPad 帶來的這些巨大變化幾乎重新定義了這台設備的使用方式,也極大釋放了 iPad Pro 作為一台「蘋果特色」生產力設備的想像空間,這也是促使我重新思考 iPad Pro 真正價值的原因所在,在過去四個多月里,我從第一個開發者版本一路使用過來,期間還將 9.7 英寸的 iPad Pro 更換為 10.5 英寸的新設備,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幾乎都處在「iPad Only」的工作狀態,最終,有了這麼一本《iPad Pro 生產力指南 2017》。

這可能是中文互聯網裡唯一一本系統探討 iPad Pro 生產力的電子書。

全書以 3 萬字、40 多個演示視頻、100 多張配圖的篇幅,全景展現 iPad Pro 生產力的可能性,涉及內容消費、創造、成長與協作四大應用場景,分享 50 多個優秀應用組成的獨特工作流。

它不是關於 iPad Pro 就是未來計算設備的宣言,也不是某個應用的使用說明書,而是在不同應用場景里,去思考人、設備和應用之間的關係。

與這本電子書同步上線的還有一份時長 85 分鐘的音頻版,如果你對聲音敏感,喜歡通過聲音感知世界,那麼不妨聆聽我在使用 iPad Pro 過程中的苦辣酸甜。

上圖為文字版的部分目錄。文字版和音頻版將單獨售賣,點擊這裡選擇你喜歡的版本。


這就和macbook pro15存在的情況很類似了
為什麼15做的這麼大?因為有人確實需要這麼大的設備但是偶爾他還要移動辦公
iPad pro同理


首先,就辦公而言ipad pro還是無法取代mac的,其次,ipad pro最大的意義是大屏幕,超薄加12.9是很酷炫的,至於功能么,我買了送給丈母娘的,不指望能發揮多大功能,不過應該能比較流暢的多用幾年吧


取代11air


再厲害的人也只是人,再差的神畢竟還是神。等ipad Pro採用Intel芯後安裝OS X再來談談生產力問題吧~


一切好像回到了十幾年前,喬老爺子重返Apple的情景:產品線混亂,交叉重疊競爭內耗。喬老爺子快刀斬亂麻,然後專註做幾款產品,才有了今天的Apple。Tim Cook這是再次製造混亂的產品線。喬老爺子不同意的ipadmini出來了,不同意的大屏iPhone出來了,不同意的觸控筆也要隨著iPad Pro出來了。

現在的Apple不再是Wozniak 和Jobs為了提供科技價值,改變世界的企業了,並不是為了賺多少錢(之前有過Wozniak的一篇報道:創立Apple根本不是為了賺錢!別跟我扯不想賺錢的企業不成立,價值觀問題,同樣做一件事同樣的結果但出發點基本上都不一樣),不能再引領科技潮流了。Tim Cook看重的是利益,為了利益可以去迎合市場(而不是喬老爺子獨一無二的引領市場),跟隨競爭對手的產品線,這樣下來,Apple必然要跌落神壇。

所以現在入手Apple尚有喬氏印記的產品,是為了紀念收藏。當然現在的Apple產品還是最牛叉的,沒有之一!


ipad pro 降低移動便攜性,提高辦公便利。蘋果要大舉進攻辦公市場,必須要出一款類似產品。從技術和產業鏈來看,已經成熟了。市場潛在需求也很大,可以嘗試。


我覺得演示教學一類的比較方便


如果ipad pro能裝WINDOWS的話,我相信它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可惜,它不能。。。

IOS?
哦,我們已經有iphone pro了


對於插畫設計師、處理照片、上網、寫ppt和文檔的人還是有吸引力的,不適合程序員、cad、深度ps的人群


iPad Pro的意思在於讓人們更清楚分清搞營銷的公司和搞技術的公司之間的區別,這不雙系統都要出來了...
自取其辱啊這是 12.9英寸iPad Pro被曝將搭載雙系統


iPad pro 雖然目前搭載的是iOS沒有搭載Mac OS並不是因為技術不到位。
猜想1:OS系統奇數年產品迭代更注重於引導消費者方向,這樣會更好把握產品的迭代節奏。
猜想2:iPad pro2會搭載雙系統iOS 以及Mac OS或者單系統Mac OS
之所以iPad pro今年沒直接放大招是因為考慮到iPad以及Mac pro兩個消費群體。直接放大招等於kill itself
以上僅代表個人想法


ipad pro 可能只是個戰略防守意義上的產品。surface pro3 出來後,的確帶走了部分夾縫市場的客戶,嫌pad功能弱,嫌筆記本重。目前,sp3的手寫+onenote,這個功能是目前其他產品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但門檻不高,很容易就複製了。算不上什麼特別的優勢。
事實上,屏幕做那麼大,絕對不便攜,再輕也不方便,你出門帶幾張A4大的紙質筆記本就知道了。
並且,功能提升是因為主板增加東西而不是屏幕增加內容所帶來的。其實硬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沒有那麼大的必要非上大屏。
12寸的pad類產品還是夾縫市場不是大眾市場。量上不去,成本攤薄不足,利潤有限,不會是主要產品的。
當然,也許未來大家會發現12寸的大眾應用而創造市場,反正我現在是看不到的。


推薦閱讀:

Surface Pro 4 和 iPad Pro 相比哪個更適合做課堂筆記?為什麼?
iPad Pro 能否取代 Surface Pro?
iPad Pro 適合學生做筆記嗎?
iPad Pro 會殺死 Surface 和 Windows 嗎?
已經有一台15" MacBook Pro 我該買 Surface Pro 4 還是 iPad Pro?

TAG:iPad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