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人員做職業規劃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慮?

本人應屆生,魔都小本,想有一番發展,有幾個問題想問問知乎的大牛:
1.作為財務人員,想在公司工作,考注會是否有必要,還是考職稱足矣?
2.想發展的高一點,高學歷是不是不可或缺?Mpacc或MBA是不是有必要?
3.25歲前對於自身的職業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目標?30歲呢?40歲呢?
4.諮詢行業前景看好,如果先進公司,再去做諮詢,最後回公司這樣的職業規劃有沒有什麼問題?


瀉藥,最近太多人私信問財務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想在這個題目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1. 學歷的意義在於,給你一個更高的財務生涯起點,而更高的起點,意味著更快的上升通道,以及更高的天花板。

大家都聽說過馬太效應,就是強者越強的道理,一個好的財務生涯起點,對於你整個職業生涯的成功至關重要。一個以頂級世界500強財務管理培訓生為起點的本科生,最快5年就能成為一個營業額幾十億元人民幣的品牌的finance controller,年薪在50w以上,若干年後,他可能可以成為大中華區的CFO;而以小的民企的會計甚至出納為起點的本科生,5年後,他可能仍然是一個老會計,或者混的好些成為了助理會計主管,年薪10-20w左右,若干年後,他可能可以成為會計主管。

那麼對於財務職業而言,什麼能稱之為好的財務生涯起點呢?可以從兩個維度去考慮:

公司規模(名氣) :公司越大,意味著財務體系更加健全,財務部門崗位也更多,可以接受到比較正統完善的財務思維訓練;此外,公司越大,意味著名氣越大,在跳槽市場也會更受青睞,大公司跳去小公司總是比後者跳去前者更加容易些。

工作性質 :財務分析類工作,更多履行的是管理會計職能,可以更多地接觸到業務,工作可替代性較低,因此會更有價值;相反,單純的會計類工作,門檻較低,可替代性較大。

因此,綜合以上兩個維度,在選擇財務生涯起點時,應當盡量選擇大企業的財務分析類崗位,譬如GE,寶潔,聯合利華,華為等;此外,四大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四大本身的品牌價值以及對於財務基礎的夯實,做到Senior Associate跳槽財務分析師,或者做到Manager直接跳槽企業財務經理,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綜上所述,你應該明白學歷的意義了。如果你的學校還不錯,個人認為211財經類院校可以看作一道標尺,基本上如果你足夠優秀,211財經類院校的學歷足以讓你擁有一個不錯的財務生涯起點了,因此考研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了。而如果你的學校是二本,三本類院校,我建議還是通過考研提升一下自己的學歷。

2. 證書的最大意義在於,知識體系的構建,其作為跳槽時的敲門磚,以及在後期升職時的意義,某種程度上被放大了。

而對於公司財務部門,CPA/CMA/ACCA等證書的敲門磚意義則分為高級財務職位和初級財務職位兩個角度。對於高級財務職位如CFO,finance controller,往往CPA還是一個比較具有含金量的倍數,企業HR和獵頭的角度也會比較重視。 而對於初級財務職位,特別是財務分析師或者會計這樣的職位,證書的敲門磚意義被大大的誇大了。 對於這類職位,此前的公司經驗才是最為重要的,如果一個純會計或者純審計背景的申請人擁有CPA證書,而與另一個在某大型外企做了兩年財務分析師並且沒有證書的人去競爭一個大型企業的高級財務分析師職位,基本上後者會佔據明顯的優勢,CPA並沒有什麼卵用。 如果你已經跳槽至企業財務,真正決定你升職的是你的工作表現,你的上級領導在考慮晉陞你還是晉陞你的同事的時候, CPA證書基本上不會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 綜上所述,永遠不要誇大證書的意義,特別是對於CPA而言,考慮到時間成本的投入,那種辭職考證的做法切不可取。但是,如果你是抱著夯實財務基礎的心態,考證倒是值得一考,包括對於跳槽更加資深的職位,證書的意義還是比較大的。

以上,起點比後期的努力,重要的多的多

此外,如果對財務分析職業感興趣,歡迎參加我的Live:如何成為一名財務分析師 https://www.zhihu.com/lives/801839461020340224


我認同樓上的唐1213 和綁縛之火兩位朋友的答案
雖然我不是大牛,還是想描述點拙見,最近有知友給我說CPA可能沒有我想的有用,也可能達不到我要的高度,是個渣啥的,可是我回復他的是,下刀子也要去考啊,雖然不知道自己此生有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沒聽說過誰考了一個什麼證書就一勞永逸的,說證書不好的也請等等我沒有這個證書的人,等我拿到手了再來評價是否有用,好么?每個人運氣真的不一樣,上周末幾個會計圈子的朋友聚會,就遇到一朋友,剛開始做會計的時候每天過的都很不容易,但是因為之前受苦的經歷,現在在上市公司工作,薪水翻了10倍,很忙很累,但是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不是嗎?他之前難道就是預見到自己的現在嗎?沒有啊,完全不知道神馬情況,就往裡面撞,頭破血流還在前進,這點我真不是一般佩服,換一般人早放棄了。
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本人應屆生,魔都小本,想有一番發展,有幾個問題想問問知乎的大牛:
1.作為財務人員,想在公司工作,考注會是否有必要,還是考職稱足矣?
2.想發展的高一點,高學歷是不是不可或缺?Mpacc或MBA是不是有必要?
3.25歲前對於自身的職業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目標?30歲呢?40歲呢?
4.諮詢行業前景看好,如果先進公司,再去做諮詢,最後回公司這樣的職業規劃有沒有什麼問題?

1、如果作為一個財務人員,注會和職稱的地位在於你的地位在哪裡,注會和職稱這東西是個加分項,前提是你在會計里浸淫的年限多久,處理過多少突發情況,棘手的事情,還有樓上知友提到的融資,這點相當重要,我所在的公司財務CEO,我的大BOSS,年薪不提了,稅都交30幾個,(聽來的數據,五分真把),帳都是給我的直屬上司做,抵稅、退稅、跑腿的事情從來不做,很少到辦公室來,老闆為啥還給她高工資,因為她相當會融資,比如用房產抵押貸款5千萬,還有空手套白狼,套的代理商的保證金在銀行里拍了塊燕郊的地,我聽到這些真心醉了,估計沒有幾個人能有她這本事,但是她耍的炒雞溜啊,70多了,還在堅持賺錢,一家子的公務員,重點的是她還沒有CPA這種證書、有個中級職稱,據說也是水分大,甭管有沒有證書,老闆在需要錢的時候,立馬調錢來,這就是本事!!!!
2.必須不可缺啊,題主年薪百萬想要麼?想要就要去讀啊,我準備等把CPA拿了就要讀研的,有那個實力就準備出國深造的,因為我的運氣不好啊,工作比較費心,邊上班邊讀書的那種。
3.題主這目標不容易定啊,首先你不明白你自己的位置在哪裡,而且題目里也沒提你是啥的狀況,我就假設你跟我差不多的,大學就是這樣混過來的,考證啥的,過就行,我的25歲之前轉過行業,但是我一直讀會計的,從金融會計,成本會計到後來會計注會方向,基本都被老師轟炸過好幾年,有沒有聽進去就不知道了,反正大部分能懂。
25歲目標是要在會計這行業里站穩,生根,不指望一下子發大財,只希望能站穩,將書里的知識與實際結合,遇到問題不慌,找方法解決,積累會計行業的資源,學會如何藏拙露巧,生根積累,將年限OK的證書全部拿下,反正這階段你的負擔基本沒有,努力讀書考證書。
30歲的目標:我需要將前五年的經驗和人脈來換獵頭的關注。因為工作經驗和人脈兩者缺一項,這份工作將不會順利,這點跟做生意蠻像的,有經驗有人,沒錢都沒事啊。獵頭的基本門檻是三年以上,高級人才是五年以上,屬於專精的,需要7年在專註一個方向,比如成本會計,稅務會計,賬務會計,審計等等,每一個方向都可以發展,就看你對哪一行感興趣,專註就行。
40歲的目標:穩步向前 錢賺再多,都沒有穩定幸福來的重要,40歲的時候家庭背負的責任相當大,父母和孩子的支出不是一個客氣的數字,所以穩中求穩是最好的,家庭是我們一生的責任!偏向領導層了,學會淡然處世,淡泊名利,交朋友,分兩種,分憂和分力的,分憂的是懂你的,分擔你壓力的,分力的就是前面我說的社會資源朋友,這個年紀,這個位置,需要我們作出選擇,比如公司給你500萬拿下1個億的單子,你需要拿450萬以內的支出去換,不要問為什麼,這事得琢磨,金額越大,賺得越少,換個思維來想,你還是贏了,你獲得了老闆的賞識,你得到了部分報酬,這份榮耀會隨你在行業內傳名,最終受益者還是你,而且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工作來,看淡一點。
4,如果題主你一開始就想進諮詢公司,那麼就需要多在幾家工作一下,諮詢類,講的就是個積累傳播的過程,當他人的先知,老師,都是需要比常人付出的多,還要懂得多,大體方向是正確的,畢業以後的定向和公司很重要,為什麼說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呢?因為學校跟公司不一樣,工作里的習慣、細緻、能力都是在第一份工作的基礎上增加的,第一份工作得到個好上司,那麼恭喜你,你以後的路會平順點,如果沒遇到好上司,你也可以自我修正,當然這根你自己的努力學習分不開。
最後,題主,恭喜你進入社會大學,送你幾句忠告多觀察,多學習,堅持努力,睜眼睛結交朋友,少說話,少激動,少交心,把最真實的自己留給自己的家人,演好自己的戲!


回答這個題目,其實我的擔心是:洋洋洒洒好幾篇,最後讀者心裡默默OS——還不是老生常談,名企名校努力考證那一套。

這牢騷倒也沒錯,因為越是經濟下行的時候,就業市場對候選人的背景就挑選的更加嚴格,挑來挑去就還是回到了那些硬指標身上。

而我雖然從事人力資源較長時間,也自認為沒有點石成金的本領,所以此文也一樣無甚新意,只是想把一些重要的經驗教訓著重分享給大家罷了:)


首先,需要把抵達CFO終點前,財務征途上的各種崗位,按照工作層次和從業年限分成四大類:

a. 剛入行1-3年,從事出納,會計等初級崗位的入門「新鮮人」。

b. 從業4-7年,開始做總賬會計或全盤核算,抑或從事務所轉換到企業內部,上手財務分析,合併報告;以及開始和中介機構如審計師或律師及投行團隊打交道的崗位。

c. 相關工作8年以上,作為財務高級經理或財務部主持工作的人員,管理10人以上團隊。

d. 從業10年往上走,作為財務部總經理或Finance Controller,往企業CFO崗位努力。


a-b-c-d基本上是通用路線(除事務所背景外),每一階段所需的素質能力固然有所不同,但財務可以算是企業內部最講求資歷的職能類部門之一,每個階段是否有所缺陷都會深遠的影響你的下一次進階——如果你選擇了在企業內部從事財務部工作,不說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吧,至少兢兢業業小心謹慎是絕對必要的。


而教育背景,又是決定了財務人不同起點的基礎。是的,人生而不平等,不同的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區分開了千差萬別的職業道路。我不是那種擅長灌心靈雞湯的作者,不可能沒心沒肺的鼓勵大家初始學歷不重要。


不不不,學歷學位這東西就和錢一樣——不是萬能的,沒有它,卻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這周先說證書和學歷方面的準備。

Q:對於剛畢業進入企業財務崗的小朋友,什麼樣的學歷證書能達到標準?

A:正規的大學本科加上財會類專業肯定夠用。如果是三本獨立學院等等(大專現在相對少些了,但也存在),那麼就自己努力去趕緊把會計從業資格證考了。

Q: 那麼企業財務入行到底是本科直接就業,還是讀完研究生再說呢?

A:其實我傾向於前者。

主要由於財務還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除了一些招聘數量較少的大型企業財務管理培訓生,或者純粹收到簡歷太多,以碩士為門檻篩一遍人而已,大多數企業財務和事務所的基礎崗位,較好院校的本科畢業生,足夠用了。

特別對於女生而言,研究生讀出來,歲數又拖了二至三年,急迫感大大加強。部分人反而因此得失心變重,這對於在企業內部踏實的積累經驗和口碑,有可能是負面因素。


Q:那就不需要讀碩士了是嗎?

A:並不是!

從時點上看,事實上,通過在職場上3年以上的磨鍊,可能才剛剛確定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並且對於自己b階段的晉陞瓶頸有了清晰的認知。這個時候再重新選擇學歷教育,是一個較好的契機。


Q:單證和雙證怎麼選擇?

A:從獲得學歷的含金量來看,如果你要花時間去讀,就最好選擇雙證(學位證+畢業證)在手的正規研究生教育(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都有雙證類型),而非單證類型的在職研究生。後者由於入學門檻寬鬆,實際上在就業市場上,充其量只能證明「上進「,卻不能顯現」能力「。而且目前國家正在進一步嚴格和統一入學門檻,未來恐怕大多數單證班將不復存在。


Q:學習方式上看,在職和脫產怎麼選擇呢?

A:我的個人意見,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在職是首選。

原因也很簡單,只要你還想要在原有的企業財務職業路徑上發展,那麼邊工作邊學習雖然辛苦,獲得的收益也有1+1&>2的效果。

這裡不得不再度提到女性候選人,由於生育問題對於部分女性遲早要面對,那麼在懷孕前獲得職場上相對穩固的砝碼就尤為重要。如果工作幾年又脫產學習兩年,則再次應屆畢業時,你可以選擇的機會就會比同齡的在職人士少很多了。


特別提醒:我感覺社會上有種誤區,往往將不脫產的在職學習與單證的「在職研究生「划上等號。實際上諸多名校的雙證專業碩士都有在職和脫產可選,詳細情況請大家諮詢各校招生辦。


Q:那麼,為了從小朋友階段向b/c進階,就讀碩士時,應該選擇什麼專業呢?

A:這就要因人而異了。

對於本科學校差點意思的,彌補初始學歷和夯實專業知識是最重要的目的。

可以考慮業餘時間去讀個較好學校的會計專碩(MPAcc,剛以人大為例看了下,2016年這屆招生非全日制雙證48人),要讀就還是讀個雙證(學位證+學歷證)俱全的吧,單證的含金量不足以彌補本科學歷的弱點。

正規院校的同學們,如果本科學校不錯且專業就是財會方面,此時應該想想怎麼將自己的專業背景有效延展。

就不用考慮會計了——個人認為本科和研究生,會計學科的學歷教育讀一次就足矣。當然這是個人看法,大家見仁見智。

Q:我屬於剛才問題中的第二種,本科學校是211的財會類專業。那麼研究生階段除了會計,還有什麼選擇呢?

A:選擇還是很廣泛的:

金融——財務到了高階,就不可避免的要和資本市場聯繫起來,這對於財務人幾乎是必修的一課。人大和其他院校都有在職雙證的金融專業碩士課程。建議選擇較好的985綜合性大學,或者211在列的財經類專業院校都可。除了學習專業知識本身,較好院校的同學們也有很多在金融機構工作,應該能有效延展財務人士的社交圈,對工作或者下一步職業生涯發展有直接幫助。

法律——財務和法律知識屬於專業人士兩大倚身法寶,如果自己對法律正好有興趣,可以進修下法律碩士觸類旁通下。但相比金融這種更為「務實「(你也可以認為是」功利「)的選擇,法律碩士在職場上給財務人士帶來的加分較為有限,同時攻讀法律碩士的同學圈和財務人士交集可能有限。所以說,還是得看你自己的興趣點在哪裡。

MBA——對於學費較貴的工商管理碩士(2017年北大在職雙證班的收費已經逼近30萬,連人大也接近25萬),很多財務出身的朋友總覺得是習得一身屠龍之計,沒啥實際產出,性價比不高。說老實話,MBA的效果在不同背景和性格的候選人身上,功效差異極大。所以每每大家諮詢我是否需要讀MBA,我總是很難一句話給出答案。但對於財會本科背景的候選人,如果已經在崗位上工作了4-5年,接近30歲左右,我反而一般會毫不猶豫的建議或者支持TA報考MBA(工作年限太短就讀國內MBA,竊以為心還沒定,容易加諸困擾,意義待商榷)。

究其原因,財務背景候選人平時工作量相當大,在工作八或十小時之內,弦崩的很緊,很少能有時間從繁忙事務中抽身,去考慮形而上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增長,你慢慢發現,自己被困在數不清的報表和數字之間,對於高層所謂「戰略」,對於老闆話里話外的玄機,卻聽的越來越懵懂。領導總是說——財務人員不能滿足於守好家門看好家庫,更要思考自己如何為企業創造「增量價值」。這些聽起來雲山霧繞,卻沒有一本CPA教材可以明確告知你步驟一二三四的「指導思想」,應該如何執行呢?


Q:(對面人困惑且渴求的眼神)MBA能教會我這些?

A:Oh,no!抱歉又讓大家失望了。

我覺得對於工作五年以上的職場人而言,課堂上所學的,都未必能真正落得了地。

Q:那幹嘛還要誆我這二三十萬呢?!

A:說白了,這些學費除了在簡歷上將你的學歷拔高一個檔次(所以一定要雙證啊,重要的事兒說三遍),正兒八經的給你一個碩士研究生的title,畢竟財務專業人士還是講求教育背景的——更重要的,是扭轉一下財務職場人既定的思維定勢

Q:怎麼扭轉?MBA會上些什麼課程?

A:MBA課堂里,各種不同背景不同風格的同學們濟濟一堂,財務人士可能第一次從他們的角度,感受到企業內部不同部門的利益訴求點,並了解到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所在。特別是與銷售及市場出身的中層管理者多做切磋討論,回頭再想想工作中和利益攸關的業務部門如何溝通,想必會有新的思路。

此外,《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這些平時你覺得和自己無關的課程案例里的兩難困境,其實正是你老闆(抑或老闆的老闆)在思考的問題。MBA無法讓你精通,卻能給你機會打開一個思路。

說到具體的MBA課程,其他學校我沒聽過不敢妄論。這裡先說說我印象深刻的人大的兩門課:

1. 馮雲霞老師的《管理溝通》:雖然只有兩天的課時,基本內容總結下來也就是"如何站在管理者立場上看問題和表述問題",一句大白話,卻恰恰是不少"專業人士"最拗不過的一樁難事。特別是事務所審計業務出身,太習慣於用繁冗的流程來保護自己,這點當候選人進入企業之後會愈發凸顯。然而溝通是需要積澱和閱歷來磨練的,感受下老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溫婉風格,還是會頗受裨益的。

2. 成棟老師的《管理信息系統》:名字是這個,實際上因為都在案例學習,我覺得反而是戰略要習得的多一些。沒有什麼貌似高大上的術語,但戰略決策的方法及標準給人很大啟發。特別由於成棟老師是典型理工科男,所以在枚舉可選擇方案時非常講求邏輯性,竊以為比很多動輒拿著谷歌小米舉例,各種buzz word嘴邊掛的"知道分子"要自成體系的多。


說完學歷教育,接下來是財務人士必須面對的考證之路。


Q:專業證書對於財務人士重要嗎?

A:重要!甚至對於初始學歷是正規院校的財務人士,比碩士學位更重要。只要入職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證了。

Q:那麼應該以考取哪個證書為目標呢?

A:這個問題在當下就沒有那麼複雜,一句話解決:CPA,你值得擁有。

雖然該證書按理說應該是從事審計業務的會計師更為看重,但隨著越來越多中外資會計師事務所的朋友們湧入企業工作,CPA在國內財務領域職場(甚至延伸到金融職場)上的權威度,目前還是無可替代的NO.1。


Q:ACCA難道不是更加高大上嗎?

A:如果你是在海外留學的莘莘學子,考慮到備考因素,選擇ACCA還是情有可原,而且在國內也算有知名度和認可度。但假如一直都在國內工作,也不用躊躇了,CPA才是根本。事實上,我認識的不少ACCA證書在手的候選人,都沒有停止備考CPA的腳步……


Q:CMA你怎麼看?

A:號稱更適合企業的管理會計云云……奈何現在公認度和普及度不高。

如果你考過了CPA,把這個作為業餘時間的業務進階沒問題,如果還尚未有證在手,從我這種簡單粗暴(也沒準直接有效)的角度出發,還是CPA吧。

說到這裡,筆者不禁想起了大學時我看著身邊人紛紛備考托福雅思,自己卻要高冷的準備所謂BEC(劍橋商務英語)高級的另類經歷。是的,BEC的教材很好考試很難,但是含金量從來不是一小撮人認定的。結果就是這個證書時至今日也未達到托福和雅思的知名度,寫在簡歷上被問及的頻率十分之低。

在市場上,最主流證書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確是能讓最多人找到普適標準來評價你的。這個問題上,小眾的姿態並不能帶給你藐視芸芸眾生的快感。

Q:CPA攻克之後呢?還有什麼證書值得我正襟危坐挑燈苦讀?

A:可以考慮下CFA(更偏向金融),過三級再加上英文夠喝一壺的,還可以——

那什麼,朋友,此時此刻聽我一句勸,考證可以,沒必要成為集郵「證書「的考霸啊。

在通往財務高級管理者的路上,還有很多比證書重要的多的事情,比如擴大社會網路,比如操練團隊管理,再不然鎖定身邊的男神女神談個戀愛,或者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孩子,甚至大周末的睡個懶覺放個空呢?


好了,學歷和證書只是敲門磚,下次更新,咱們再來說說財務人的工作經歷中哪些閃光點會被招聘方所青睞


文末的自我介紹:

CareerChoice職業發展諮詢公眾號(微信ID:careerchoice)。CareerChoice專註於金融/財務/法律/MKT/HR方向的個人職業發展諮詢與討論,定期發布關於以上領域的原創文章及行業人士私人特邀約稿文章。

個人職業發展諮詢預約請查看公眾號菜單「職業諮詢」板塊,並後台留言。

http://weixin.qq.com/r/8zsEHE-EcRIOrQt-927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人今年32,帝都211工科學校中的會計專業畢業....你沒聽錯,以高分子、材料什麼亂七八糟的純理工科專業著稱的大學中,工商管理系-會計學專業畢業。上班十年。三年前上了還算知名的財經學校的MBA,今年畢業。從步入職場到現在經歷了兩個事務所(其中有個很大)、一家美國上市公司、一家A股上市公司、兩個香港上市公司(其中有個還算知名)、和一個純風投電商(計划上市)公司,雖然最終這個電商倒閉了。所以說理論上說,雖然沒啥出息,但換工作的經驗攢了一大把(7個工作單位你想想吧),我分析了下你問這四個問題背後的思考,由於不太清楚具體實際情況,所以有點兒文不對題的回答,算是一番廢話吧,僅供參考:
——————————————————————————混個線————————————
1.如果你家有任何關係,哪怕一點點關係,也要加倍努力利用,如果可能,去個福利好的機關、事業單位、壟斷國企什麼的,你會有大把時間,想幹什麼幾乎都沒有限制,注會還是職稱就看你興趣,什麼注水、ACCA、CMA啥啥啥的 ,只要有興趣都考也未嘗不可,研究生有Parttime班,考上了讀書也不太影響工作,想以後過得越來越輕鬆愜意(經濟上),似乎這都是必由之路吧。

但是(話鋒一轉):如果是一上來就自己純應聘,沒任何關係純靠自己拼搏,那麼這些也都可以做,但可能時間稍長、歷程稍辛苦。
我將「沒有顯赫學習背景(名校 重點專業 優異成績)、家裡條件雖不算困難但關鍵時候也幫不上什麼忙,自己沒啥勇氣和能力創業,且自身沒啥太多特長(」聰明「就是特長,比如有人 學什麼都很輕鬆,自小兒外語就很好、上小本的時候cpa就過了什麼的) 而是純就靠 自己的認真努力工作,在相對比較一般的行當(非壟斷、非高福利高收入 的行業/公司)進行著「面試、上班、加薪、不滿、離職、面試、上班、工資提升..".這種循環 來豐富自己的經驗、提升自己的身價,我稱之為 ""混社會」,(我就是這種混社會的Orz)。

2.我沒做過純諮詢的工作,但是無論是在事務所還是出來在企業都接觸過很多專門做諮詢的,
我跟樓上的觀點一致:不要直接去做諮詢,如果你對這個真的特感興趣,那還是爭取做四大,先鍛煉鍛煉(雖然我腳著四大鍛鍊出來的人,我認識大部分的都比較扯淡。)然後看看有沒有機會內部轉作諮詢,這樣的起點高一些,或是以後轉到專門的諮詢公司,或是到大企業做培訓什麼,也會顯得稍微高那麼點兒。總之表一畢業去什麼諮詢公司,除非條件特優越,名氣特別大,到了那兒特別如魚得水啥的。

3.25歲也談不上太多規劃吧,往往自助選擇的能力相對比較弱,因為資歷嘛,見識、眼界、經驗啥的都還談不上。但是往往25歲之前的選擇非常重要,很多在中年轉型(我是指30以後或是更老40以後)的人,都是因為剛畢業頭幾年的選擇不是特滿意,後來無奈才轉型的,否則你想誰沒事兒上班好幾年了 30歲左右該結婚生娃了,還沒事兒轉行從頭開始,或是相對從比較低的起點開始、跟剛畢業小孩兒競爭? 話說回來,25歲之前你儘可能想好以後要走什麼樣子的路是你覺得會滿意、不會厭煩的。
如果你決定不創業自己就這麼工作的話,我覺得其他都比較虛,年收益就證明了很多,無論什麼行當什麼公司,盡量定個增長率什麼的,要求自己三年五年之內要達到年收益總和多少(記得,這個計劃的制定要結合實際情況,我指的」收益「是廣泛概念,不只是工資獎金的收入,還有假期、空餘遊玩/陪伴家人時間、升值加薪的空間、工作輕鬆程度、離家遠近、同事和睦、領導和藹、其他各項福利/補助、等等等等 凡是想到跟你的工作生活相關的,都能夠折算成收益,只不過各項指標折算總收益時的係數不同。舉個極端的栗子:如果你工資只有1W/月,但是輕鬆的要命,各種自有辦公時間、而且就在家對面兒辦公,每天照顧父母、每天看到媳婦兒孩子、同事都很照顧你,領導也很看好你,所有這一切,都應該折算成收益,而你的總收益,也許不會比每月有3W,但是其他各方面都比你差特遠,非常苦逼的工作加班的人少多少)。
當然了,如果到時候沒達到你的收益目標,或是你所處的環境根本看不到有可能達成這個目標(記住,很多時候都人都容易給自己找的借口,其實很多時候命運還是自己掌握的。),那麼你應該審視自己的目標是有問題,還是純自己沒有努力,純荒廢了。

之後,30歲就不一樣了,我個人認為這個年紀是最後的轉型機會,所以如果真的之前選擇錯了,這時候咬個牙還湊合,但要是30歲以後了, 結婚有娃了,家庭的責任義務都會落在肩上。而且隨著年齡增大,會越來越想多跟家人相處,拼搏的動力相對剛畢業時候稍微弱了。 而這時的目標更是基本決定了一生的高度(其實不是啥高度,就是你整體的生活水平,綜合的水平。包括平時的心情、心裡壓力、家庭受照顧/和睦程度、工作狀態、面對的物質環境和興趣愛好滿足程度啥的)。
如果要不大滿意,那麼咬緊牙再拼一下,否則我腳著差不多就行了。畢竟財務自由的成功人士不是那麼輕鬆能當上的。

40歲會有哪些變化我並不大確定,但我也還有近幾年想完成的目標(這個目標也是可以折算成 總收益的,就是:現在的總收益翻倍),但起碼目前不能再換了,之前太頻了,必須得穩當幾年,再做最後一拼。現在的總體趨勢是,越來越喜歡跟家人在一起,陪伴,做飯,溜達,過日子。普通的日子。

我還沒到40,還有8年多,別的不好說,唯一說話絮叨這個事兒看來還是持續下去了... sorry
14年不知啥時候了

——————————————————————————————
又一年過去了,已經33了,回顧我之前回答的思路,總體方向沒有變,但最近一年算是跟之前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及變化,算是參與創業了,如果讓我重新回答之前題主的問題。我會稍微補充兩句》

sorry 我估計我會死於絮叨癌:
背景:
1.還沒到40,還有不到7年了;
2.之前總體收入翻倍的預期過低,應該通過資本增值提前完成這個目標,到40歲的時候應該翻至少三倍以上;
3.決定去考職稱高會,之前CPA作廢的科目就讓它廢了吧,不再後悔和猶豫,徹底決裂算了。
4.最重要的目標是健身,鍛煉。這個事兒提到比什麼考試和工作更為重要的地位;

正式重新回復:
1.非常有必要,借用之前知友@三月兔 觀點,下刀子也要考!職稱自不必說,到年限該考的必須考
2.高學歷不可或缺,如果可能去國外讀,否則就盡量讀名校,圈子很重要。比什麼具體專業重要的多;
3.25歲:干!拼!學!吃苦!摸索!積累! 30歲:錨定目標!看清方向!知道自己斤兩!
40歲:基本定型(不排除個別天才大器晚成的那種),如何鞏固提高!在自己選定的路上踏實前進!學無止境!
4.甭管別的,諮詢還是虛,如果最終認為自己得做實業,盡量不用非得深入諮詢業多久。越見越多在諮詢行兒里泡壞了的人——出來幹啥啥不成。
15年了 在《bl》正是改革深水區 昂揚向上 中
——————————————————————————————————

我在寫連載,打擾了。
半年過去了,按過年說已經34了。最近感想非常多,有時候被幻象擊中又有時候被現實的殘酷無情的嘲笑。想試圖解決掉日常瑣碎而具體的問題,發現無助感很強。目標有時候會隨時改變的,幾個月之後再看之前的自己都會微笑的瞥過。最近已不像是15年Q3Q4時候的激情萬丈,卻多了一份淡定與從容。
1.翻倍的目標要更快實現;三倍的目標也要同時提速;原因很簡單:
2.1歲多2歲的閨女有時候甜的我覺得有種血糖都高了的錯覺。
2016.2.14(明顯開始躊躇 近半年的躊躇 )
————————————————————————————————————
半年過去了 我閨女已經兩歲多了 越發甜了 O(∩_∩)O~

更新是因為,居然,又換工作了....經過上半年的種種糾結最終選擇了換個行業看看,目前在一家金融類企業,雖然還是做財務負責人,但心態明顯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之前那份工作算是一番心血一片真情都撒進去了(現在還有當初投資買股權的錢沒退),但到頭來自己的心血除了在專業領域留下了一個有著堅實基礎、質量可控的財務體系,其他又留下了什麼呢?家裡人說我這一年多明顯長相有些變化、比前幾年明顯老了,居然白頭髮一眼能看出來了。但也正是因為自己之前的努力投入也才有了躊躇之後的豁然開朗,對於當前公司狀況的理解也就更深、這公司的文化對我的影響也就更小。值得慶幸的其是碰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為下一步更大的計劃一起努力並肩前行——我們把這個計劃稱之為「八一計劃」,目前進展一切順利,等9月繼續按計劃實施下一步。

我到這家公司算是第九個社保賬戶了,工作算是十一年,不能再在這條路上繼續飛奔了,要嘗試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是,自 己 的。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而後邊的背景對我來說更重要:即便失敗了也沒事兒!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大不了回頭重新找一份工作繼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我閨女真的超甜的 現在會說的越來越多 成長的過程真實奇妙啊
(2016.8.27 已經換了C-22)明顯是轉換戰略了啊
————————————————————————————————————

更新是因為,居然,又 又 換工作了....Orz
自從2016.9起,已經不在上個類金融企業了,累計第十個工作了呢,想想有些醉了,做財務的比業務換的還頻繁的多。自己夢想計劃當然沒有放棄,只不過我們迂迴前進;

經過這一年各種情況反轉,當回顧走過的路時,往往又能再次更新我對題主問題的答案,其他的都不談,如何規劃自己的目標我覺得自己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看法:

30歲到40歲之間是奠定整個人生高度最為重要的年紀 雖然四五十歲之後創業啊發家啊 啥大器晚成的 人也經常能舉出例子,但我相信更多人願意努力拚搏提升自己人生高度的年紀也就是大致是在這十年左右的了吧。我想說的是在這期間如果有可能的話,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像大多數人一樣找一份工作,都應該有個股權夢,也就是將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更為緊密的聯繫起來的一種方式。畢竟很多人不是那麼輕易的能夠實現所謂財務自由,而不同人對於財務自由的理解又是千差萬別的,所以無論怎樣定義自己的執業規劃,給自己多一個股權類要求,我相信這個要求能成為日後諸多閃光點中的一個。

(我閨女兩歲半都多了,現在各種甜人的方法層出不窮,同時又有了自己的小脾氣了)

————————————————————————————————————

2017年8月15日 再次更新 在路上的腳步從未停止:下個月就三十五歲了,這個問題居然回答了三年……

眼看在這家公司已經一年了,下一個計劃已經制定好,9月開始就會有新的選擇,尤其是新階段有著新的走路方式。想想最近幾年換工作的頻繁程度從這條回復來看也足夠醉人了,好在並未忘記初心,還會持續向著目標努力下去。希望這次選擇帶來更為精彩的旅程。

關於正題要回復的幾乎已經沒有什麼要補充的了,更多是說說這幾年的感悟。

有工作中曾經碰到(財務崗位)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在一個工作單位從基層做到高層甚至最高層的,震撼同時心裡不免有深深的自省,我上班十多年工作也換了十幾個,我走的這條路是正確的么?這一切值得么?對比那些耐住寂寞終成正果的人我是否太過浮躁?

經過反覆的捫心自問後,突然釋然:我覺得工作也好事業也罷、無非都是人生的一種修行,而修行更多的是向內的、針對自身的提升,外部的變化並不應影響內心修行,況且對於整個人生來說精彩才剛剛開始,我們這輩人65歲才會退休,還有30年的工作生涯,一切努力都不晚。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功夫 沒有捷徑」,「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管他什麼外部環境,全情投入繼續努力也就是了....

另,我閨女已經三歲多啦,馬上就該上幼兒園啦,喲喲,現在可複雜了呢,老話說三歲看大,她的脾氣秉性各種套路已經非常明顯啦,各種甜蜜的功力與日俱增,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頭頭是道...閨女絕對是上輩子的情人 這輩子來報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太多的回復了,我看也寫了很多內容。我就自身的發展回復一下這個問題。
非會計專業畢業的學渣,當年想去四大都想哭了,曾經去普華面試HR,然後問面試官我如果考下CPA能轉審計么?面試官說目前還沒有先例,而且也沒時間讓你考cpa,然後作罷。後面長話短說的說一下我個人的履歷:
3年內資大所的審計經驗,3年過程中通過中級職稱、註冊內審、CPA和CTA都過了幾門,跳槽到企業做了財務主管,又跳了一次做了財務經理,考下CTA,CPA好像當時差綜合。跳槽到一個小諮詢公司做諮詢顧問和培訓,不很知名,但業務還可以,做些小而美的企業,跟蹤3年幫著某個企業規範掛牌新三板,做過各類企業的諮詢和內訓,3年時間考過CPA,然後又跳槽到券商做新三板掛牌,現在自己創業做諮詢。雖然沒有混到多大的企業,但是養活自己還是足夠了,我覺得我的經驗符合答覆這個問題了,除了考證書這個問題以外,我想說這麼幾個方面:
1、財稅行業做的好的應該說是複合型人才,除了會計準則和各種稅法,還需要懂法律(主要是合同法、公司法這些,考CPA和CTA的時候都會有所涉及),還要懂一些行業(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特色,直接影響到企業財務處理),還要懂一些金融的知識(分不清表內表外,但也要知道什麼是衍生金融資產,哪一輪投資定位是什麼),會用U8,也會用EXCEL,懂填久其,也要會寫PPT。
2、對自身發展一定要有所下沉,行業走的多了容易浮躁。一路上很多小朋友之所以轉向,比如去企業了,去金融公司了等等,沒有走到諮詢,多是因為不夠安靜,不能靜下來提升自己。見的世界越廣闊越容易浮躁,作為不考人脈發展的專業人士,一定要秉持自己的專業態度,在一個內容上下功夫讀懂了再學新的東西,並且持之以恆。諮詢這個行業永遠有新生事物供我們學習,每個新生的業態對應的財稅處理,既需要過往的經驗,也需要不斷的摸索。
3、跳脫出財稅看財稅,一個行為之所以有這樣的處理不是因為準則規定,而是因為業務的經濟實質就是這樣,這是很多財稅工作者的短板,腦筋太死。包括財務管理的思路,我以前寫過一篇類似的,晚點我會發到我的專欄里,可以擴展的思考一下。
4、學會溝通,財稅工作者很多時候都不會溝通,特別是男性,這個行業的男性很奇怪,要不就是悶的要緊,要不就是活份的像個銷售,但重點是不管什麼性格,都需要溝通,無論是和企業管理層、和稅務、和企業自己的財務、和各類中介機構,都要能專業上和業務上雙向溝通。這是很多人做不了諮詢的原因。
—//—//—//—//—//—//—//—//—//—//
看到大家的信任,再更新點內容
關於每次跳槽的選擇,我看很多人邀請我回復怎麼選擇跳槽方向,這樣的問題我很難回復,因為我既不了解題者的情況,也不知道企業的信息,單純評價兩個崗位很難說哪個更適宜,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首先對兩個選項的企業作背景調查,查詢企業大概的規模,成立時間,企業的業務範圍,企業的口碑等等,這個內容建議在面試前完成,在面hr的時候也可以問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表達一下自己的準備工作
然後在具體挑選的時候看哪個崗位和自己契合度興趣點更多,在自己就業的前十年,不要把薪資作為自己判斷的第一條件,這個崗位為你後面的工作和方向有更多幫助,要去掉那些細微末節的影響,問自己最想要什麼,這個內容最好只有一兩個,越具體越好,哪怕只要離家近或者找個幫我把今年的財管考試順利通過,這樣的都可以。然後在做判斷就很容易了。
一個好的崗位可以讓你再次離職時薪資翻倍,至少是50%的增幅,你走的時候有人留你,讓你提條件的那種
但挑選工作的時候不見得要挑那個能翻倍的崗位,因為一個崗位如果剛給你翻倍薪資,那說明看中的是你的經驗,而你能提升的經驗則很有限,當然如果你對某一領域確實很有興趣,那麼可以繼續深入,也有很多這樣的大咖,在出口退稅領域,在內控領域,在地產領域也是很成功的。但要想做諮詢還是複合型人才更有優勢

目前想到的就這些,歡迎留言提問,我再補充。


以下回答僅針對普遍情況,不排除有特殊案例。

一句話:付出與夢想成正比。你想做的越高,就要付出越多。

1.作為財務人員,想在公司工作,考注會是否有必要:有。甚至國外的注會也有必要考。我下面的cpa是基本,額外根據崗位不同還要求cma,cfa,acca等等。

2.想發展的高一點,高學歷是不是不可或缺:是。Mpacc或MBA是不是有必要:有。你是本科,未來如果想做大企業cfo或高管企業為了面子也會挑個碩士。

3.25歲前對於自身的職業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目標?30歲呢?40歲呢?

這個根據個人條件和背景來定,沒有標準答案。一般30歲之前好好工作,好好學習,熟悉社會積累人脈和資源。30歲後積累領導經驗,建立團隊,打造團隊。40歲後合縱連橫調動資源為你的決策和項目目標服務。

4.諮詢行業前景看好,如果先進公司,再去做諮詢,最後回公司這樣的職業規劃有沒有什麼問題: 有。太糾結。既然你認為諮詢前景看好,為何不直接進去?

具體可以參考:財務高手是怎樣煉成的?問題下的解答。手機不能做鏈接,自己搜吧。


我大致說下,我的故事。

3流985研究生畢業,畢業後去了一家央企做財務,先是做會計工作,後來公司投資部門缺人,同時也就做了投資的事情,每天加班;後來,換了一家,去另一家央企做會計,也是每天加班到9點,沒有提升,果斷走人;再後來,去了一家央企做財務分析和投融資,每天加班到10點半,周末繼續。現在在某國資企業擔任財務負責人,相對輕鬆。

職業規劃的核心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調整工作!剛開始,如果你需要的是紮實的業務水平,想要快速提升,你必須加班挑起重活,做出成績。比如我的第一份工作,畢業第二個月就開始出報表;接受投資的工作,想盡辦法,一個星期就做出了投資報告材料。第三份工作,領導牽了線之後,一個人不到1年搞定了超過20億的融資,還做了多個項目的財務分析。對於我來說,財務的模塊就全部搞定了。

建議你編製一個所在企業的財務職能圖表,尋找機會承擔多的工作,不斷完善職能表中內容,等到你的表填滿之後,就可以選擇往管理層上發展。如果在現在企業有障礙,就換一個,直至實現你的專業布局。

還有些非常重要的東西在專業之外,這個就需要你自己去悟了!

再補充一句,見過挺多沒有任何背景的財務人員,快速上升和成長,他們身上大部分人都體現出一種素質,敢於承擔工作,願意放棄休息,3-5年之內實現了專業能力的原始積累。同時,他們還是財務群體裡面最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那一類人。


作為一枚財務從業者

表示我也常常在想這個問題
相信從事財務工作的小夥伴都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截止2015年底全國中小企業數量5000W家左右
會計從業人群截止2015年將近2000W人,其中95%是財務會計,只有5%是管理會計,且其真正達到CFO級別的只有0.15%左右。

達到金字塔頂尖的人是極少數的!

所以說會計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經驗和專業技巧的職業,它的入職門檻相對比較低,難就難在以後的發展。

但是呢,也不要灰心,企業數量的增長速度還是大過會計人員的增長速度的。雖然到達食物鏈頂端的財務人員狠少狠少,但是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還有狠大的晉陞空間!

現在很多企業並不缺會做賬、報稅、粘貼憑證的「財務會計」,缺的是不僅會做賬、報稅、粘貼憑證,還會參與管理,進行管理分析、預測、總結的「管理會計」。

那麼,你是嗎?

可能100個人會有100種規劃,下面來聊聊表姐的規劃。

首先,我是經認真分析過財務這門職業是否值得作為終身職業後得到肯定結論才認真去對待這份職業的。

應該有很多做財務中途轉行的小夥伴,而且有的轉行後做的還不錯。這些都是存在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很多可能性,包括工作上。
我的結論僅代表我自己,也僅適用於我自己。

很多人告訴我們,我們應該這樣 ↓↓↓

我並不覺得財務人員就要按部就班的根據發展路徑走,為什麼就不能在打好財務基礎後嘗試更多可能呢?

我一直覺得財務是可以向外延伸到多方面的。

比如:財務產品經理、財務用戶運營、財務數據分析、財務BD

理由1.財務人員對比較細心
因為職業原因,財務人員每天需要接觸大量的數據,小到幾毛錢大到百萬甚至千萬的資金流動經財務人員入賬、審核、確認到出報表,一個環節出錯或者一個數據出錯報表就不準確,對外報送的資料就失真了。這一整套的財務流程下來需要財務人員非常細心、認真做事。
財務人員如果參與企業管理,其生物本身的謹慎及細心會發現更多細節的東西,給管理決策提供不一樣的視角及思路。

理由2.財務人員對數據比較敏感
還記得自己剛入行的時候,每天看到滿屏的阿拉伯數字看到兩眼昏花依然不知所云,財務人員都有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就是每天沉浸在大量數據裡面,不斷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數據敏感度也在不斷提升。從看報表像天書到瞄一眼數據就知道大概是有一段暗黑歷史的。
試想如果由財務人員參與到市場管理,對於市場數據分析是不是比沒有財務基礎的市場人員更加靠譜及專業呢?

理由3.財務人員更清楚如何在業務層面規避財務風險
一個財務知識紮實的財務人員參與到企業業務管理中能對企業業務發展起到很好的助推力,因為財務人員本身對企業業務層面的財務風險更加熟悉,在參與業務管理的過程中能夠站在財務角度給出業務開展建議及風險規避措施,在業務初始階段規避財務分析,為後續企業管理定好管理框架。這對後續不管是業務還是財務的工作都會更加順暢、更加高效。

理由4.財務人員是個好人
哈哈哈~~~ 我不造是不是所有做財務的都是好人,但我是好人。(認真臉)

接觸過很多中小企業老闆,跟他們聊財務問題的時候發現大多數老闆對財務知識以及概念僅僅停留在做賬、報稅、貼發票上。我想說一個真正懂得企業管理的老闆不一定是財務出身但一定是個懂財務管理的老闆。

為什麼這麼說?

目前很多企業是這麼一種現象,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相互獨立,業務做業務的,財務做財務的。然而業務和財務又有很多需要配合的地方,如果相互獨立不事前相互了解很容易會有矛盾及工作疏漏,不僅增加更多溝通成本而且影響工作效率。很多人都覺得,在一家企業運作中賺錢的是業務部,管錢的是財務部。所以業務部比財務部重要。但事實並非如此,業務部門賺錢不假,但財務部門就僅僅是管錢么?

並不是說業務部沒有財務部重要。其實企業中各個部門都很重要,各部門協調合作企業才能良性運營。

如果一個財務人員對自己的職能定義為「管錢」,那麼是他/她個人的悲哀;如果一老闆對財務的只能定義是「管錢」,那麼是這家企業的「悲哀」


花了一天左右時間看完了485頁《大清相國》,實在太累了,今天為了看書,一天沒有吃飯,就吃了一點零食。就直接說重點了,等會還去吃飯,明早又要開始打仗式的忙碌工作,下周四搞不定SAP這月很多工作白做。
1.關於是否考注會,這個要根據環境而定,如果現在做的崗位毫無含金量,那就勸提問者一定要考注會,為後續跳槽打下堅實基礎。如果工作不太清閑,像我這種天天加班到十點,財務部十多個人負責6家公司的賬務,如果樓主想走得更遠可以考慮考注會,因為後續的事情說不準,比如你現在受上級重視,萬一那天上級跳槽了,換了一個不看好你的人,那你就很悲劇了。考證真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會什麼,你的思維方式,你的工作能力,證書的話,是一個敲門磚,在日常工作的實踐經驗才是王道,尤其是企業。如果提問者想去會計師事務所鍍金,那就一定要考。哎。有多少人用考試和頻繁跳槽來掩飾自己職業規劃的不清晰。
2.是否考MBA或mpacc,學歷和證書一樣,只是敲門磚,不管在哪裡還是看能力,如果提問者到了經理級別可以考慮提升一下自己,最重要的是能結交一點人脈。
3.說說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是一個動態過程,假如提問者說我想未來成為世界五百強高管,而現在卻在一家很小公司做一個毫無含金量的應收應付(我對這塊無偏見,只是說工作含金量),那就暫時不要考慮高管這個問題了,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等能力有了再考慮平台,然後考慮職位。畢竟工作和崗位這個還要看機遇,謀定而後動。

4.說說諮詢,提問者想想進入諮詢行業,如果有人帶你,比如有親戚在做這一塊,那不用考慮,直接去做就行。如果提問者沒有人帶,但是有offer,樓主想去嘗試一下,果斷的去,趁年輕不斷嘗試,說不一定就遇上好的機遇了。如果沒有相關資源或offer那就是空想,不談也罷,說明提問者職業規劃不清晰,還是先找份含金量高的工作為好!

看了樓上點贊最多的答案,只能說想多了,給你練手,當企業是自己的嗎?沒有十年左右經驗一切都是空談,除非畢業就去了券商,即便如此,少說也需要多年經驗,另外說一下,崗位有很多種,不是根據專業來劃分崗位,而是根據能力來的。

手機碼字,廢話太多,個人觀點供參考!


英雄不問出處,畢業才是奮鬥的開始,將來的成就看你這十年走什麼樣的路了。不過路徑設計要看去往哪裡,題主問題里的「想要發展的高點」需要一個界定。

500強企業全球CFO -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個神話,如果題主想要去到那裡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很多500強公司的總裁也都有亞洲人了,將來不見得很罕見。不過樓主在未來五年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去讀MBA,最好能是Harvard,MIT,Stanford,Wharton,Chicago,Kellogg其中一家,然後在美國加入500強企業總部開始漫長的奮鬥。當然你懂得,奮鬥在成功里絕對算不上一個重要因素,運氣要足夠好才行,長得也要好看點。(這點可以看看醜聞這種白宮劇,美國民眾從選總統到選總裁都看臉的,好看的對稱的臉代表著好的智商和基因。)當然如果有這種資質可能成為中國大型民營企業的CFO會更高效。

500強企業中國(或者亞太區域)CFO-不是常人所能到之處,骨骼清奇加上後天有高人提攜才行,當然堅毅和執著是前提。這裡就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了,你到底為什麼要做財務。因為能到達那裡去的人都是大將之才,絕對不是因為本科順便學了個會計啊財務分析啊之類的,畢業又貪圖大公司逼格高,環境好才去外企做財務的慢慢不小心熬成了CFO的。能管理一個數十億美金,幾千人的公司,作為總裁身邊最重要的大腦,對上能搞定全球總裁,對下能管理上百人的財務團隊,對外能搞定中國政府和機構,對內能斡旋及其複雜的管理層政治,情商智商齊高的人才才行。而且到了CFO這個級別基本想的是公司的發展方向,產業布局,戰略調整,人才治理這些事情,你要問自己你為什麼會對這樣一個事情有興趣,說實話我覺得能做到CFO的人出去創業開個公司分分鐘的事情。你需要一個動力,一個情懷,一個追求,遠遠不止「我想要職業發展好點」這種motivation。當然這個層面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外企進入中國的時間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的精英們還供應不足,所以今天還是能看到被大把的新加坡人,台灣人,香港人佔據。不過大陸人已經越來越普遍的加上CFO的頭銜了。恭喜你的是財務部相比其他部門更可能是本地人士而不是外籍人士作老大,加上中國生意的發展越來越大大多外企都傾向於找一個local face,所以勝算在加大,題主加油。

500強企業財務總監(Finance Director)- 財務部的第一梯隊人物了,基本這個級別會彙報給CFO,是財務部一個function的負責人了,比如稅務/controlling/reporting/分析/戰略/內審/投資者關係等,或者是分析部門下一個業務塊的負責人了,管理大概平均10-30人的團隊,對公司的生意狀況有直接的責任和影響,年薪區間很大,基本在百萬以上。這個級別的環境比較複雜,各種背景和路線的人都有。比如內審稅務之類的,很多是四大工作過然後再進公司的。如果是戰略總監,很多以前也都是諮詢公司出身的。這種在專業firm呆過再轉進來的算是一大類,好處是有機會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公司,因為在firm的接觸公司和行業比較廣,能提前意識到自己想要去的企業,然後建立一些關係。還有一類是會計出身的,基本要成為controller的話,一個公司只有一個,而且會計長期的工作比較脫離業務,以現在大環境把高人力低價值的部分外包的趨勢,將來會計出身的總監只會越來越少。最後一類是近年來比較多的,基本很多80後都是直接進入公司做管理培訓生,在財務分析部門慢慢上升的。從年齡分布來說,沒有定論,四十歲升到總監很多都是熬到的,因為工資慢慢升到了不適合做經理的級別,然後熬到了同級別的人都走光的狀態,不是你還有誰呢。往下走,沒有下限,這年頭28歲的總監也是有的,但是基本十年做到總監算是發展順利的了,這些人有起點較高的,比如是美國知名MBA畢業的,加入公司基本都進來就是經理的級別,那麼3-5年後基本可以到總監級別了。總監這個級別的人通常都有極強的領導力,溝通力,執行力,分析力,對生意有敏銳的觸覺,對公司運作方式駕輕就熟,所以對於你提出的目標問題,我覺得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到了自然title和responsibility就會到的。

樓主還年輕,目標高遠是極好的,開始打算未來,願意為自己投入這些都是好的,但是感覺問題問錯了,在我看來mba也好,注會也好,諮詢也好都是一個不太重要的附加值(主要的是上面說的能力),但是你先要做的事情是選擇一個標的,選一個好的公司,選一個適合的方向,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做這個,我能做這個二十年么?

天生我才必有用,題主你準備好了么。


我想做過6年以上財務的人也許能認同我的觀點:
1、會計要高薪就必須轉或是兼有融資,投資,其實是財務管理,好的企業年薪基本100萬以上。
2.要幹上財務管理年薪100萬以上,大學的專業最好是會計學,如果再考碩士就選法律,因為一般的財務管理大家都會,任何本科生都會,就像銀行的信貸員,但是財務管理核心的是財務報表,這個又回到會計學,注會的會計,企業合併和報表合併,你不懂這些,如果要競爭掉其他候選人做上市公司投融資,你就要有別人沒有的,那就是會計學,尤其註冊會計師會計學這門課,你要真的很深入的懂,手段就是考試,然後在實踐中搞透,即使考了30分你也懂了很多。
3.會計學要想高薪必然是財務管理的原因是,當前任何單位最缺啥?是錢,大的上市集團企業每年的融資都是百億元以上,所以給你的報酬百萬簡直就是棒棒糖,你一年操作一筆1億元的貸款,你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但是你把1000個子公司的賬目都合併成功了,你價值只有10萬元,因為你做的事情老闆不急需,而且普通的財務會計市場供應量也最大,10人就有一個會計,10個會計只有一個會計有機會幹上融資,或是懂融資,這才是會計的金字塔。
4.註冊會計師,Acca ,美國注會,的好處就是讓你有機會參與到好的集團的財務部門,然後你才能成為主管,然後才能碰到財務管理,因為這些東西是普通會計沒有的,你有,也是財務管理里的核心技術,所以這個會計學其實是狗屁,因為做賬你做一輩子都不如賣雞蛋的,但是這個會計學又是做財務管理的一個鑰匙,因為有這個東西,你才有機會幹財務管理,因為一般這個部門招人的人,最希望你是學會計的,因為金融是空的,吹牛的。

最後一點,我要講出我的必殺技。這個觀點價值100萬
如果你只是一個大專會計或是本科會計,要快速幹上財務管理,也就是歐陽風倒過來練習九陰真經,拿到北大清華的薪水和職業通道,是有辦法的,尋找小公司,但是這個小公司有機會讓你操練融資,那市場上哪些單位是典型的融資型單位呢?典型的是萬科、恆大,碧桂園,這些你是進不去的,因為人家要好學校,那你就選你那個城市土包子的地產公司,那樣你在那干2-3年的融資,其實和在萬科乾的一樣啊,這樣,你獲得的財務管理融資經驗,是超過一個註冊會計師的,也是超過北大的,這就是結果,然後你有了這個2-3年的經驗,再去獵頭,進入大地產公司的融資,然後你再進上市公司的融資,同時,你要把會計中級,審計中級同步修鍊好,這樣你的財務和融資就健全了,這樣你等於提前把財務的金子塔做到了,等於能打出九陰真經,獲得了江湖地位,然後再補馬步這些紮實的基礎,這個是最高效的。


在公司工作的話,一般中小型的公司註冊會計師是很受待見的,可以說是大神級別的存在,至於職業目標,跟機遇、個人能力和領導是不是賞識有關係,很難說到什麼位置


1,做公司財務,注會沒有必要,最多加點工資.
2,高學歷並非必不可缺,但有些公司很看重,其實,本科出身更重要。
3,每個人目標不一樣,要看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一般來說,如果你30歲左右,能在某一個行業把這個公司的財務摸透,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4,應屆生不要直接去做諮詢,太浮。


1.作為財務人員,想在公司工作,考注會是否有必要,還是考職稱足矣?
這個問題,你既然有猶豫,那就考吧。作為國內含金量第一的會計行業證書,有百益而無一害。
2.想發展的高一點,高學歷是不是不可或缺?Mpacc或MBA是不是有必要?
我不知道別人,但是我的路徑是先工作,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再深造。
3.25歲前對於自身的職業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目標?30歲呢?40歲呢?
職業規劃這件事,每個人都不同,別人是給不了你你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我在26歲前完全沒有職業規劃,感覺未來一片迷茫。直到我拿到一個滿意的OFFER,突然就有了方向,明白自己該往什麼方向去努力了。所以職業規劃這種東西,別人給不了,只有自己才能給。
4.諮詢行業前景看好,如果先進公司,再去做諮詢,最後回公司這樣的職業規劃有沒有什麼問題?
我個人覺得沒有問題啊,別人走的路不一定是你走的路,一把年紀了還跳槽去事務所當高管的也比比皆是,所以反向是完全沒問題的。


我想說,動不動就拿世界五百強舉例,真的是沒有必要,真的進入了你也許會發現,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圍城效應。沒入職時一直努力讓自己進入一家大公司,最後努力加上一些運氣成分,進入了一家行業的巨頭,不是世界五百強,但也是有幾千人的上市公司,然後你會發現,作為一個初出茅廬者,根本看不到前景。當然每個公司總有那麼一兩個人畢業兩三年就爬到中高層,但也不乏工作了十幾年只是個拿幾千塊的主管。我的觀點是,如果你不是能力出眾,學識,膽識,顏值偏高的那類人,就不要妄想那些大家都公認的牛逼企業高層,實際點,中小型公司的高層生活很可能要比五百強高層的幸福感強。


首先,你要明確一些你說的財務到底是什麼方向,其實具體說有很多的,會計、審計、金融都是相關行業。如果你是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應該對它們之間的區別很清楚,所以,你最好先明確喜歡做什麼,或者以你的能力,你目前能做什麼,我覺得這比較重要。
第二,如果你想進企業做會計或內審,那麼會計知識與思維是必修課,會計資質(從業資格、初級什麼的)也是必須要考的(有利於你以後的晉陞)。這一方面的晉陞,一般都是從會計-總賬會計-會計主管,大部分人都這樣一輩子了。如果你比較厲害,technical比較強,會處理諸如合併、稅等複雜問題,那麼也可以成為企業的核心人才(前提是你要進一家像樣的公司)。
第二,審計。這個網上說法很多,可以自行檢索,local的我不清楚,反正四大算是比較苦逼了,目前來說工資不算很高然後工作強度極大。不過,學東西確實快,大部分人不會在這個行業待很久,如果你想提升自己,可以嘗試,但如果你不是很熱愛它或者在這一樣很出色,基本不會久做。
第三,就是上面提到了的稅,這一塊目前是一個人才較稀缺的方向,如果有興趣有志於這一方面的發展,可以嘗試,目前企業、事務所都要招人(可能不多),可以留心一下,如果能成為這一行的專門人才,前途一片光明
第四,金融。金融也有很多分類,行業來說,銀行、保險、基金等等;性質來說,公司金融、計量金融等等。公司金融,如投資融資,項目評估等等,計量金融如各種定價模型、套利公式、金融工具什麼的。目前來說,銀行的部分部門對學歷的要求不高外,其他金融均需要高學歷,尤其是跟計量有關的,這一行應該是財務裡面最不枯燥的,如果你想要在這一行發展,最好能出國,而且爭取去一些好的商學院。
第五,大家很少重視的,國際商務。目前全球化已經到達很高層次,和會匯率有關的貿易、金融往來、會計處理等等也都是需要很高的財務能力,尤其是對國際形勢、國際財務知識、匯率、利率、經濟學有很高要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這對學歷也有較高要求。
總結一下,基本是上面的方向,這些都是知識層級,具體到哪個行業(如公務員、房地產、諮詢等等),稍有不同。

下面說一下考試
第一,(CI)CPA對上面所說的各方向均有作用。CPA的科目基本包含了上述各點(計量和國商暫無),基本上,CPA可以讓你對企業市場的運作有個很深的把握,再加上掌握好經濟學知識,基本上對自己是個很大的提升(前提是真的好好理解那些知識,不過話說回來,就目前CICPA的困難程度,恐怕不理解也很難通過)。此外,多數財務行業是很注重CPA的。CPA對審計的重要程度無用贅言
第二,無論在什麼行業,恐怕都是要考試的,資質、證書,這呀那呀,這也真是你進步的動力,不然很多人真的很難堅持學習。
第三,財務很多行業是需要你繼續求學的,而且能去國外的好學校也是比較重要的,但這要在大二甚至大一就要有打算,大四已經很晚了,當然你可以考研進大陸的相對「排名」較好的學校,再想辦法去國外,相信我,去國外相對較好的學校大部分情況比考國內的金融研究生簡單,只要好好準備。

回答問題:
考試已經說過
學歷,會計與審計對學歷要求不是特別高,其他都是要高學歷的
目標來說,首先你要有個方向,目前看不出題主的方向,25歲,事業已經起步或者將要起步,最好是已經找到為以後至少五年奮鬥的事業
諮詢,以你的學歷恐怕不會接觸到太好的(當然,如果你是大牛的關聯方除外),這對學歷的要求也蠻高的,確實關係到一個勝任力的問題。


不寫極端例子了。不過財務工作除了自己技能外,還看企業對你是不是重用了。

說個普遍的吧。

備考CPA或者中級會計。這些算是財務人員的基本證件吧。


我來回答你的幾個問題。第一。不管是學財務還是學任何一門技藝或技術,毫無疑問都必須要學精學透,這是一個基本原則,作為應屆大學生來說如果連這個道理都認識不到你可以說白學了。第二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往高里發展,沒有過硬的業務素質,豐富的知識儲備,合格稱職的職稱你怎麼樣在同事中間脫穎而出,就財務來說職稱和學歷是個硬功,財務部長級別的一般都要求中級職稱,總監級別的一般都要求高級或者註冊會計師。第三25歲之前理想狀況是考過中級職稱並且在一個企業的財務上穩定工作3年,攢點錢,攢點經驗,攢點資歷,這樣如果你還在這家企業乾的話在你30歲之前應該至少可以到財務副部長級別,30歲左右應該可以干到部長,如果考過註冊會計師40歲左右當上總監應該不是什麼問題。第四你所說的諮詢行業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牌子不硬、職稱不硬、經驗不夠你個毛頭小伙去給誰諮詢哦,如果本行業你難有突破,換個行業多半也是困難重重,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項工作好乾,我建議還是老老實實的把財務的基礎打牢,既然走上這條路就要不屈不撓的毅力走下去。


我也就不好意思來回答一下,其實在財務職業上面我才五年經驗,不成功。
很多人剛畢業的時候會覺得主辦會計是個高級的東西,其實財務裡面,會計核算也就是做全盤賬務報稅出報表其實只是入門。
關於考證和文憑,如果你是野生的,最好還是有的吧,不要說不屑,人家有得你就得有,證書不止是敲門磚,有時候還給你正名。
職業規劃這種東西,是一路走一路修改的,長期做個財務總監短期努力個主管啥的。
行業很重要,直接決定了你這個職業到底有多少月薪。
增加緯度,做賬是一維空間生物,財務管理、融資、審計、預算、帶人、書面報告、內控、計算機。。。。。。。。。增加緯度,你就是多維度空間的生物了,所謂的核心競爭力。


看到樓下一個HR給的意見,作為從業超過十年的老會計,表示贊同。
說說自己的情況,從業十餘年,在外企培養了良好的工作習慣,在民企了解人情世故,目前就職國企,有近三年海外財務工作經驗。底層拼搏者,混日子中。

1. 至少就目前來說,CPA在行業和職業上都重要——雖然我是沒有的。高級職稱在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單位相對有用,但高級是考評結合,相比CPA的難度小些,作為前一年評選失敗的經驗者,真心覺得(高職評選)是個bloody job。趁年輕努力一下考CPA沒錯,高職是順勢而為,沒有難度。

2.有研究生學歷更好,沒有的話,就夯實實踐基礎,彌補學歷上的不足。畢竟現在抓一大把都是本科生,作為985本科畢業的老阿姨,已已經開始感覺到學歷壓力。

3.現在很少人說職業規划了吧,總覺得是學校給沒畢業的小孩耍的老把戲。現在行業變化快,知識更新也快,當未來部分職業黯淡或興起的時候,意味企業管理未必像今天這樣垂直或者金字塔尖。如果你的目標是CFO,就好好積累「硬體——職業能力;軟體——管理、溝通能力」。可未來你還可以專家或顧問的形式出現在某公司或某領域傳授你的經驗,或許更有價值。總而言之,如果非要說規劃,那麼想清楚是往行業專家還是管理者的方向走。

4.諮詢行業不太了解。。。但財務工作在主業實業這樣的實體經濟中能學習和積累更多的知識。四大的同學因為能以較短的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內接觸到不同行業(參與審計稅務諮詢),所以看似無所不知,但離真正了解一個行業或一個領域還差的遠,需要持續的下功夫,資金融資,成本會計,報表,稅務,都要鑽研。其實我也是好奇那些國際知名的諮詢公司收費很貴,是更多地利用了信息不對稱還是對該行業有充足的了解去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

財務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如果你還有法律背景,銷售的情商,管理層的溝通能力和戰略抱負,將是市場上的香饃饃,加油!


推薦閱讀:

ThoughtWorks 的諮詢師技術水平到底怎麼樣?
心理諮詢師考試改革對「未來心理諮詢師」的影響?
如何製作出像頂尖諮詢公司諮詢顧問們那種風格的 PPT?
做投行、行研、諮詢等金融崗位,有沒有什麼好用的找數據技巧呢?
你為什麼離開諮詢行業?

TAG:財務 | 註冊會計師CPA | 會計 | 諮詢行業 | 財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