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將「漢城」更名「首爾」、「泡菜」更名「辛奇」,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

韓國泡菜將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為了將本國「寶貝」與中日泡菜區別開,韓國有關部門可謂絞盡腦汁。有韓國媒體透露,今後韓國泡菜的中文名稱將改為「辛奇」,改走高檔路線。 via 韓絞盡腦汁將泡菜中文名改為「辛奇」走高檔路線


2014年5月14日韓國已經宣布將「辛奇」改回泡菜,樓上各位為韓國解釋得振振有詞的,被打臉沒有?


韓國改的是自己出口至中國的韓國泡菜的商品名,沒叫國人跟著叫,況且國人叫他泡菜是因為漢語里沒有比這個更恰當的詞,而不是這個詞能代表得了韓國泡菜,中國人的泡菜和韓國泡菜是兩碼事情,用泡菜一詞本來就不恰當,會造成國人對韓國泡菜的誤解。

首爾改名這一爭論太低智商了,和這件事情沒有半點瓜葛。

@韋青青青詳細說明下:
相關報道的YTN原文

[??]??? ? ??, "??"? ?? ?? ??
標題:『經濟』韓國的味道泡菜(韓國泡菜,KIMCHI),更名為「辛奇」進入中國市場
2013-11-08 12:05
??? ??? ??, ??? ???? ?? ?? ???? "??"? ?????.
往後輸出至大陸,台灣,香港的國產韓國泡菜的商品名統一為辛奇。
?? ??? "?? ?, ??? ?"???, ????? ?? ?? ????? ????.
漢字標記為「辛辣的辛,奇特的奇」,在中國的意思是微辣並且新鮮。
"Kimchi"?? ??? ?? ??? ?? ??? ??? ????? "??? ????"?? ??? ?? ??? "?? ??", "?? ????"? ?????.
雖有Kimchi作為統一的英文標記,但一直以來中國以韓國式泡菜的意思稱呼為韓國泡菜。
????? ???? ??? ??? ???? ?? ?? ??? ??? ????, ??? ?? ????? ??? ???? ????? ???? ???? ??? ?????.
因為在中國泡菜是指將白菜發酵成酸味的腌菜,很多人誤解韓國泡菜為中國泡菜的一種。
??? ?? ???? ?? ????? ??? "????", "????", "????" ?? ???? ??? ??? ??? ?????.
因此國內企業出口時只能用對中國人熟悉的「韓式泡菜」,「腌漬泡菜」,「白色泡菜」等作為商品名。
??? ?? ???? 2010? 37?8? ???? 2011? 23?5? ??, ??? ? 5? ??? ????, ?? ???? 9? ? ???? ?? ??? ?? ????.
泡菜的出口額在10年為37萬8千美元,11年為23萬5錢美元,去年驟降為1萬5千美元,今年知道9月份無出口業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農林畜產食品部相關人員表示,為了加強對中國地區的韓國泡菜出口額,用中國人易於發音的「辛奇」更換了商品名,並在中國註冊了這一商標。


主導改名的是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原因是出口低迷,改名根本原因是為了對中國市場營銷(marketing)。
在這經濟全球化的年代,人家積極摸索自家農產品的出口有何錯誤?

另外,和大家在探討原文中看到的一組出口額數據,10年出口了37萬美元,去年驟降,到了今年就沒了,也就是說曾經國內還是有人吃的,但為什麼現在不吃了?
有人可能會想國人抵制韓貨,在中國的韓國人跑光了,韓國出口泡菜有質量問題。
但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原先吃的那部分人,現在不吃進口的了,改吃國產了。
那國內誰在生產?有很多,例如像望京這樣的韓國人聚居區就有專門鋪子做泡菜在櫃檯賣,如果找不到櫃檯只能網上購買,還有像國內品牌「金剛山」這類企業佔據著淘寶。
韓國出口泡菜遇到競爭對手了,這也正是為什麼傳聞他們想走高端路線的原因,中低端的市場早被地頭蛇吞掉了,剩下可能只有高端了。

本人的一點拙見,歡迎反駁,但請不要用國粹主義/排外態度。

ps:YTN是24小時新聞電視頻道,在韓有很大的影響力。YTN曾是一家韓國國營的事業單位,曾從屬於韓聯社,但後來從韓聯社完全分離,現在持股方中無韓聯社。


名從主人這個原則是沒錯的,但我想,這個「從」,應該是從得人家本國文字,就是說,中國人不能歪曲地用朝鮮文字來表述韓國首都的名稱,但中國的文字怎麼表述,你韓國人也管得著,就搞笑了。我想,紐約是不會跑到中國來,發個正式公文要求中國官方把漢語對這個城市的表述改成「新鄉」的,舊金山市政府也不可能要求中國人必須叫這個城市「聖弗蘭西斯科」。美國人建國獨立的仇敵是英國人,但並未因為仇敵關係而放棄使用英語,甚至沒有把將New York這種具有「強烈殖民色彩」的地名改掉。為什麼?約定俗成,無關痛癢。本國人尚且如此,外國人怎麼稱呼這個地方就更是他們的自由了。漢城是傳承數百年的名字,在中國早已約定俗成,隨著朝鮮半島南北分裂而被仇華的南方政府改成了發音大概是「首爾」的韓國拼音文字的名字。那時候中國弱勢,西洋強勢,文化上原先依附中國的民族都培養起強烈的民族自決意識,要掃清所有中國文明的符號(從這個角度說,日本人再壞,也始終認為自己寫的字是 漢字,名字也都用漢字,沒有全改成鬼畫符,保持了對文明源流的清醒認識。這種狀態對中國人而言保持了文化上的親近感,許多簡單的文字無需翻譯是可以相互看得懂的),具體說,就是朝鮮韓國越南這三個國家。你自己改了也就改了,不嫌麻煩,不嫌割斷歷史,沒所謂。但你有什麼權利以政府公文的方式要求別人更改本國文字的使用習慣——這個習慣還是原先你們祖宗自己也長期認同的。這就是問題之所在了。我朝建國後因為秉持著國際主義道義責任,對周邊小國懷柔寬厚,主動改地名,主動降低「大國沙文主義」色彩,把廣西和越南接壤的鎮南關改成睦南關(根本沒有睦起來,改名後十幾年兩國便開戰),把安東改成丹東,把寮國改稱寮國,都是為了迴避所謂歷史上以大欺小的色彩。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地方,自己主動改名,應該不應該的,都是內政。可韓國看到我們這種文化上的自我否決傾向,也來插一杠子,對中國人使用何種名稱也來指手畫腳,確實太過分了。而且,如果漢城二字確實有殖民色彩或中國欺壓朝鮮的印記,你要求中國改,也無可厚非,關鍵是這兩個字明明是他們自己起的,借用了漢字,並且在中國廣為傳播,他們也敢來因為自己的基於「排斥中華文明基因」的理由來要求中國改變自身的習慣,確實過於猖狂了。這不是民族主義的問題,不是中國人要保持對韓國在文化上居高臨下優越感的問題,這是外國對中國文化自主權的干涉的問題。英語中管漢語普通話叫「Mandarin」,這根本就是個充滿偏見歧視的荒謬辭彙,但我朝政府可以致函全世界所有使用英語的國家,要求人家停止使用這個辭彙,改成「putonghua」嗎?當然不可能!但韓國就這麼做了,中國也還就答應了。

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對「漢城」改名「首爾」這件事我認同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費錦昌當年的評論:

咱們就「名從主人」吧。就像一個叫「張三」的人,他現在要改叫「張四」了,咱們也就得叫他「張四」一樣。

而泡菜定漢字名「辛奇」,我覺得韓國人的品牌意識真強,其農業部門工作做得真細緻。贊。


有沒有好處不知道,但是我想介紹一下改名的緣由。泡菜,中國的是腌制的,韓國的是發酵的,平時要放到冰箱里冷藏,所以改名字和中國做區分未嘗不可。還有就韓國的首都,韓國的首都在朝鮮王朝時期是叫「漢城」不假,但是在1945年解放後早就改稱「??」了,意思就是「首都」,由於沒有對應的漢字可以轉寫所以音譯為「首爾」。之前是由於韓國政府沒有中文名稱做說明所以咱們就一直沿用古稱,後來在2005年李明博當市長的時候政府明確了首都的中文名稱是「首爾」,這才改過來。還有就是「名從主人」原則,人家願意讓你怎麼稱呼它咱們就怎麼稱呼它,假如那天紐約市政府說今後紐約的中文名稱是「新鄉」,那咱們就得隨人家改……(最後鄙視一下無腦民族主義憤青)


上邊的答案有解釋緣由的,有表明愛國立場的,我直接說說題目問到的「好處」吧。

1. 避免了混淆

「漢城」是沿用的古稱,而現在「漢」這個字更多情況下代表了中國,容易造成誤解。

「泡菜」是意譯,但是韓國泡菜與中國各地的泡菜都有不同,如果沿用「泡菜」的說法,常常需要稱作「韓國泡菜」作區分,很啰嗦。

改稱「首爾」和「辛奇」就形成了特指,避免了混淆。


2. 更貼近韓語發音

「首爾」和「辛奇」完全貼近這兩個詞的韓語發音。作為兩個中國人接觸韓國時的常用詞,使用貼近韓語的發音是有許多好處的。

具體地說,最大好處是方便問路、方便購物。一個沒有韓語基礎的中國遊客,也能在韓國通過這兩個漢語詞語準確地問到路、買到東西了。就像上海地鐵的英文報站、道路路牌,「南京路」不叫成 Nanking Road 或 Nanjing Road ,而是 Nanjing Lu ,一個道理。

延伸來談,就起到了促進溝通交流,帶動旅遊、商貿發展的諸多好處了。


3. 更好的寓意與聯想

  • 「首爾」的「首」引人聯想到「一流的」、「首屈一指」,2005 年改名時,時任市長李明博就曾表示,希望大家想到「首爾」就聯想到全球一流的都市。
  • 關於「辛奇」兩個字 @宋竹青 的答案里提到了, 漢字標記為「辛辣的辛,奇特的奇」,在中國的意思是微辣並且新鮮,也算是「信達雅」的翻譯。

4. 都是常用字,方便熟悉記憶

「首爾」採用多用於外國地名的常用漢字,讓中國人更容易熟悉這個新名稱。「辛奇」也常用於中國食品的命名。


5. 凸顯韓國特色

韓國一直對本國文化、傳統文化相當重視,這兩個改名都體現了這一初衷。

說完好處說說別的

許多人只要提到韓國就會湧出各種情緒,需要表達各種立場,而這種時刻也許更應安靜下來,多了解一些事實,比如韓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是「江陵端午節」,內容習俗和中國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

再比如,「漢城」到「首爾」,「泡菜」到「辛奇」,是韓國特地針對使用漢語國家做的改動,這種改動的出發點到底更多的是出於尊重還是冒犯呢?

這種謹慎又鄭重地保護自己的文化、宣傳自己特色的行為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呢?

就像《安德的遊戲》里說,真正了解了陌生的敵人以後,你會愛他們。


這個答案墊底是因為反對答案太多了么,呵呵呵呵呵。

只說首爾,因為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詞。

我在2006年遊覽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的時候看見一塊石頭上的一堆中文中有「漢城下」幾個字。正好有一個父親在教他女兒上面的中文。我就問他,Seoul 以前也是叫「漢城」的嗎?為什麼現在叫「首爾」?

答:首爾是古新羅語,意為中央之城。Seoul在1908年以前叫「漢城」,後被日本人改為「京城」,二戰結束後稱「Seoul」。

所以為什麼?因為本來就叫「首爾」啊。又不是每一個韓文都有對應的中文的,既然沒有中文就音譯,很正常。

知道這個之後我看到手中的公交卡恍然大悟。該卡上有一行中文,唯有「首爾」二字是韓文書寫。當時改名沒多久大概還沿用原來的設計,無法用中文翻譯,就直書韓文。

另外韓國有一所首爾大學和一所漢城大學。在首爾終於有中文譯名以前,這是多混亂的事情。

中文不僅僅中國的,是有多自卑的民族才會對別人改個翻譯就心懷不滿?

手機碼字,歷史細節我懶得去仔細求證,我玩知乎沒那麼認真,如有錯誤請告知。


1.漢城改首爾,只是韓國去漢化進程中的一步,首爾是韓語的漢字音譯。
2. 泡菜改叫辛奇,只是韓國講它的kimchi統一加了一個品牌標識而已,韓國人不叫泡菜,只叫kimchi。類似的韓國將它的國產牛肉統稱為韓牛,國產豬肉統稱為韓豚等等。給國產的東西加上品牌標識,增強國產產品的識別度,韓國人民族性很強,他們會覺得自己國家的產品最好。
3. 漢城改首爾,泡菜改辛奇,兩者關聯不大,要說關聯,那隻能說,韓國人在努力創造自己的獨立文化風格,去除一些容易讓別人聯想到其他國家的內容,但是這些只是些偷梁換柱的概念罷了。


什麼時候他們把太極八卦旗給改了,這也是中國的啊,首都都改了,這個能漏?


很明顯的去中國化行為,被某些人拚命粉飾,呵呵,我也是醉了。
貼個百度搜的

1948年才改成的首爾。
漢城很明顯帶有中國特色,以水為名,跟洛陽得名方式相同。
有些人解釋說漢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好吧,說這話的人,你最好讓韓國人把漢江也改名,省的讓別人以為是中國的漢江。
一個連名字都只能用漢字寫出來才能讓人明白的國家,拚命去中國化的行為居然也有人跪舔,呵呵,這個逼裝的我給99分。真有本事,把所有跟中國有關的東西都去掉啊。
還說什麼韓國的泡菜跟中國的不一樣,呵呵,是不一樣,韓國泡菜包治百病,延年益壽,呵呵。
最後再鄙視一下那幫每天裝高貴的人,還別人家的事無權議論。作中國人真難,只能讓人家說,不能說別人,與天斗,與地斗,呵呵,還得與豬隊友斗。


所謂名從主人,為什麼中文的翻譯要聽外國人的,比如首爾,如果韓國人也中「首爾」這兩個漢字來正式稱呼自己的首都,我們自然可以聽他們的,但既然已經去漢化了,那就只是個拼音而已,拼音怎麼翻譯成中文,當然要聽中國人的,漢城不宜再用,完全可以用「蘇塢」這個古稱。
至於辛奇,雖然有同樣的原因,但正好把韓國泡菜還中國各地的泡菜區分開了,也可以借用一下,但不宜作為正式名稱。因為韓國泡菜在怎麼特殊也是泡菜的一種,和我國其他地方的各種發酵泡菜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和我國東北朝鮮族人的泡菜更是類似,實在沒有必要為此單弄個不倫不類的中文名。
韓國人也許想學日本推廣壽司的經驗,但壽司和泡菜比,確實在中國沒有類似的食品,特色明顯。


我們邊境的人都叫高麗鹹菜


我只說明一下 為什麼 漢城改首爾。
為啥要改 因為這個城市 早就不叫漢城了,但中文翻譯還一直是漢城!
朝鮮王朝時期叫 漢陽(漢江北岸)
大韓帝國時期設立 漢城府(漢城來源)
日本吞併朝鮮後 改名為 京城。
韓國獨立後 決定採用 朝鮮語 固有詞 ??(首都)來命名這座城市!所以從1948年韓國建國後 這座城市在朝鮮語裡面就已經改名 不在叫漢城了。英文翻譯也是seoul。但基於seoul這個詞並沒有漢字對應。所以中國依然採用 他歷史上的名字 漢城 來翻譯他。就像北平在建國後改名北京 但有國家依然把他翻譯成 北平 一樣。這本身就是錯誤的翻譯。
所以 按照音譯 改名首爾 是正確的。因為這座城市從1910年起 在朝鮮語里他就不叫漢城了。
無關於 去不去漢化!他們依然用著漢字 漢江還是叫漢江。


或許有一天,C國的AA傳到K國,叫做BB,再傳回C國,說這是BB,你們C國要叫BB。


韓國既然不用漢字,那seoul怎麼翻譯成漢字就是中國的事,按音譯按意譯看中文的要求,就像new zealand,大陸翻譯為紐西蘭,台灣叫紐西蘭,new zealand也沒有要求都翻譯成什麼漢字吧,韓國有什麼權利要求中國改?


好處就是去中國化,割裂中國與朝鮮歷史淵源。增強大韓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南朝鮮或者說是朝鮮,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並不算是一個現代意義的國家,在朝鮮歷史上絕大多數時期是以中國的藩屬國的地位存在的,而不是現代意義的獨立的國家,直到近代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才將朝鮮半島割讓給日本。二戰日本戰敗,在1948年,朝鮮半島才在美蘇的操縱控制下,分別扶持了建立了親蘇的朝鮮和親美的南朝鮮兩個國家。也就說是南朝鮮的歷史是在1948年才開始的。而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朝鮮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朝鮮文字是大概相當於中國明朝英宗年代才出現,而出現後,相當長時期也是採用朝鮮文和漢文混用的。而古代朝鮮文人是相當NB的,因為只要是有文化的人就會兩國語言,因為朝鮮口語說朝鮮語,書面用漢語。類似於文盲的中國人學了啞巴英語,然後口語說中文,但只能用英文進行書面書寫。這一點朝鮮跟日本還不同,日本在發明假名之前,也是用漢字的,注意日本人是用的漢字寫日語,而不是漢語,日語是可以全部用漢字寫成的,當然現在一般情況日本人不會這樣寫的。但即便是近代,一些高大上的日文還是有用漢字寫的,例如45年日本天皇的終戰詔書就是用漢字寫的(漢文訓讀體),現在在正式場合日本政要前面寫名字的小牌子也是用全漢字寫的名字,還要強調,那只是漢字不是漢語。而朝鮮是用的漢語。朝鮮的主要歷史典籍《李朝實錄》就是用漢語寫成的,南朝鮮立國後採取了去中國化的政策,導致南朝鮮人自己都看不懂自己的歷史了,相反中國人卻可以直接閱讀朝鮮人寫的朝鮮歷史。當年聽南朝鮮新聞說:南朝鮮科學院費時20年終於把《朝鮮王國實錄》(就是李朝實錄)翻譯成了朝鮮文了,聽著就非常有喜感。朝鮮書面語言用漢語,這一點也可以在一些比較尊重歷史的古裝韓劇韓電影中看到,例如南朝鮮電影《鳴梁海戰》中有一個鏡頭,朝鮮大將李舜臣在燈下撫劍看朝鮮國王給他的詔書,可以看到寶劍上刻著漢語「一揮掃蕩血染山河」詔書也是用漢語文言文寫的,中國人(初中以上學歷)可以直接看懂詔書上寫的內容,南朝鮮人反而卻得看字幕翻譯,電影屏幕中有朝鮮文的字幕(不是字幕組是原版電影帶的翻譯漢語的字幕)

1948年南朝鮮建國後,就開始著手去中國化,1948年就禁止使用漢字,但民間還有使用,1968年南朝鮮全面禁止在中小學教科書上出現漢字,1988年漢城以迎接漢城奧運會為契機,取締任何含有漢字的招牌和廣告。但在九十年後由於長期禁止漢字導致朝鮮語在語言表達方面出現了困難,就又恢復允許使用部分漢字。

再說,漢城改名一說,南朝鮮的偽首都的名字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漢城」。所謂的「首爾」是朝鮮語的「漢城」的發音。南朝鮮人一直讀漢城為??(首爾)的。在恢復允許使用漢字後,朝鮮語的一些詞語可以用朝鮮文字書寫也可以用漢字書寫,注意這時用的是漢字不是漢語,讀音都是朝鮮語,南朝鮮在用漢字寫漢城的時候用朝鮮語的發音「首爾」。實際上漢城並沒有改名字。從來也沒有改過!相當於「漢城」是朝鮮語的中文意譯,「首爾」是漢城的朝鮮語發音。就像美國亞利桑那州首府Phoenix,中文意譯為「鳳凰城」,音譯為「菲尼克斯」。只不過是在中國跟南朝鮮建交時,鑒於去中國化的目的,作為中國跟南朝鮮建交的條件之一,南朝鮮要求中國在翻譯南朝鮮偽首都「漢城」時候,要用漢城的朝鮮語發音「首爾」。而不要使用其歷史上中國一直通用中文習慣意譯「漢城」。當時的中國當局以修改各種書籍資料太麻煩一時辦不到為由推脫了。後來大概是朱鎔基統治時期,中國當局悄悄的就把中國傳統的中文翻譯「漢城」偷偷摸摸的在國內改成南朝鮮要求的「首爾」了。

另外,作為主要的朝鮮族存在的東北,歷史上並不知道有「韓國泡菜」「朝鮮泡菜」這一說法的。回想起來「泡菜」一詞大概猜想是改革開放後從台灣傳過來的,高度懷疑是日式的說法,但這個沒有考證。作為東北人,我們管朝鮮的這種特色腌制蔬菜食品稱為「朝鮮族鹹菜」,對於其中的最有特色的用白菜做的可以單獨稱為「朝鮮族辣白菜」或「辣白菜」。而用明太魚(非干品)做的可以單獨稱為「朝鮮族辣魚」。忽然由想到了一些,再補充下,「朝鮮族鹹菜」可能有上百種,習大大訪問南朝鮮時候,南朝鮮就提供了幾十種,最有代表性的除了前面提到的「辣白菜」「朝鮮族辣魚」還有「蘿蔔絲」「蘇子葉」「狗寶鹹菜」。
專門要說說下「狗寶鹹菜」,狗寶,是日語牛蒡的發音,但狗寶鹹菜是用桔梗做的。桔梗,牛蒡,中、日、朝鮮都有,中朝有食用桔梗的習慣,但對牛蒡興趣不大。日本人食桔梗也喜食牛蒡的腌制食物。桔梗樣子類似人蔘,牛蒡樣子類似山藥,但都剝皮切絲後,樣子差不多,味道也接近。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人佔領朝鮮後,朝鮮少牛蒡,日本人為解思鄉之情就以桔梗替代牛蒡腌制食用。後九一八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中國東北亦少牛蒡而多桔梗,日本人亦把此習慣帶到中國東北。所以,中國東北人把用桔梗腌制的朝鮮族鹹菜,稱為狗寶鹹菜(狗寶,日語牛蒡的發音)。雖然狗寶鹹菜很好吃(個人以為),但畢竟,桔梗、牛蒡都不是中國漢族廣泛食用的食材。所以......

以上詞語中的「朝鮮族」在日常中也經常被用「鮮族」替代。但據稱,「鮮人」這一說法是日本統治朝鮮半島時,日本人不準朝鮮人稱朝鮮人,而是稱朝鮮人叫鮮人。這個稱呼,在現在朝鮮(南朝鮮)人看來是侮辱性說法。所以不建議用鮮族簡稱朝鮮族。


改一萬個名字也改不了腌白菜的本性 這東西我三嬸家還一罈子呢


名從主人( be named after his master),是翻譯的基本原則。韓國在二戰後首都就叫首爾了,不叫漢城,而首爾是韓文固有詞,沒有對應的漢字,中國一直繼續喊漢城,這樣很多問題就出來了,韓國既有首爾大學,又有漢城大學,因而很混亂。後來韓國政府從Seoul的音譯中選擇了「首爾」兩個漢字,要求中國政府改正稱呼,中國2005年答應了,把漢城改成了首爾。

戰後,日韓推動了語言的表音化,對於外國的地名和人名,盡量用外國的近似發音表示,哪怕同樣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中國的地名和人民。所以北京在日語讀作ペキン(近似peking),在韓國叫做 ??? (非常接近beijing發音),而不採用ほっきょう、 ?? 這種漢字在日韓語中的發音。 也就是現地音表示。 東京應該讀作tokyo,不應該讀作dongjing,dongjing除了中國人誰也聽不明白,全世界都只知道tokyo。所以說中國應該廢除漢字,使用拼音文字,把外來的地名和人名用現地音表示。


好處?大概就是滿足一下他們那卑微又可笑的自尊心吧。大概他們以為把洋山芋叫成馬鈴薯別人就不知道他是土豆了?自欺欺人。


這和他們把好多東西說成是自己的是一個道理。他們自己文化匱乏,但卻妄想成為文化巨人。改名字大多是為了去中國化,還有一部分是類似的和其他國家分別。但話說回來,有幾樣東西值得這樣做呢?沒幾個。。。


推薦閱讀:

TAG:韓國 | 韓語 | 韓餐 | 韓式泡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