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給大家的文化形象是怎樣的?
土生土長武漢人。
武漢其實有高大上的地方
草泥馬啊草泥馬
也有歷史沉澱的地方
長江,大橋在武漢人心目中的地位其實非比尋常。
也有小清新的一面
我們的過早是一種文化
有100萬+的大學生在這座城市學習生活
(此照片選自instagram用戶ycdcfilm)
市井的氣氛,代表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草根的城市
武漢的食物很養人很市民,每天早上的熱乾麵,秋冬的時候家家戶戶煨排骨藕湯,冬天的時候吃菜薹。軟豆絲燙著吃吵著吃都好吃,糊湯米粉一定要陪根油條,炸面窩的時候裡面加塊糍粑,豆皮,堤角的牛骨頭,蔡甸的鹵牛肉,湯遜湖的魚丸子...
武漢正在改變,請對武漢耐心點。
全球最大的F1賽車場
爽直中略帶些蠻橫
濃厚的生活氣息
與精緻無關
九省通衢
個板板
自信
大
一個老武漢人,祖上三代居於此地,戰戰兢兢的嘗試聊下自己對家鄉的看法。
討論任何一個城市文化,與其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不可分割。兩江在市內交匯,成就了歷史上重要的內陸港口。而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也形成了繁華的商貿集散地。所以根本上說,武漢的文化構成來源於碼頭文化和市井文化。
這兩者最大的交集,就是粗鄙。武漢人喜歡大聲說話,並且愛說髒話,舉國聞名。當然愛大聲說話並非武漢人獨有,舉凡中國人,乃至不少海外華人都有這臭毛病。概在中國文化里,低聲耳語便一定在暗孕陰謀,見不得光。武漢人推崇人與人間的「味口」,近乎義氣,這是典型碼頭文化中的江湖情感。而這現今不過是個說辭,哪家的成年人又不是懷著私心以利為重呢?倒是這種江湖氣,讓武漢的「關係」文化甚囂,里里外外有熟人關照打點是行事通順的必要條件。
比照重慶和成都,前者更像是武漢在蜀地的影子。相近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狀態,讓兩地人在性格上也有極大的相似性。
武漢人各種臭毛病,但卻引以為榮,在說髒話的問題上尤甚。這個就不展開說了,來這轉轉自然能夠體會。
人們的生活水平基本決定了文明素質水平,放之四海皆準。武漢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名列前茅,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城市的經濟構成還是以國有經濟為主,民營經濟與其他排名相近的城市相比,慘不忍睹。少數人分配了多數的資源,導致長期以來武漢人過得並不富裕。如果了解得多點,便會知道武漢經營環境在外口碑有多糟,被政府坑的民企不在少數,也直接導致省外的資金和項目在進入武漢時極其謹慎。
說武漢人包容,我覺得也須辯證來看。事實上大多數發達城市的土著多少都有些排外心理和自我優越感。武漢人受不了地圖炮,但地域歧視每天都在這座城市發生。外地人在武漢話中有個頗具歧視性的專用名詞——外碼。而這個詞還常被引申形容一些不懂事,眼界不開闊的本地人。在我很小的時候,武漢的城市中心基本上就是漢口老租界區到今天的京漢大道一帶(原京漢鐵路),上至寶豐路,下至六合路。武漢土著聚居於此,我父輩年輕時都稱周邊或外來人口為「鐵路外的」。隨著城市發展,過去居住於此的土著已紛紛遷離,仍住在老租界區的,多半也是經濟相對困難的底層。眾所周知,武漢被長江漢水分為三鎮。漢口是近代經濟中心,武昌是大學區和省府住地,漢陽一直相對落後。所以在很多武漢人眼裡,武漢人也分三六九等。遠城區處於最底層,其次是青山、漢陽、硚口以及黃埔路以下的二七區域,這些區域在歷史上都是外來人口居多,而且經濟欠發達,民眾素質也顯得不太高。然後是江漢、武昌。老江岸人以地道武漢人自居,與省府周邊水果湖區域的互相瞧不起。江岸人認為水果湖人全是外來人口(也是事實),水果湖人多在省府省直供職,自然也看不起江岸這些巷子里長大的「小市民」。
我問過許多外地朋友對武漢和武漢人的看法,評價都不算高,尤其對武漢的女人評價不高。基本就是精明,勢利,毒辣之類的形容,當然這中間不乏被武漢女孩傷害過而產生的情緒判斷。
另一方面,武漢有非常豐厚的文化積累。武漢的老租界區,與上海廣州相比也不遑多讓。但是作為一張本應亮眼的城市文化名片,卻一直黯淡無名。租界區以及延長線,被各種市直機構霸佔,多少讓人唏噓憤恨。歷史文化名城,在外界看來只剩黃鶴樓,古琴台和大東湖了。
熱乾麵榮登中國n大名面,著實讓我詫異不已,可能算是這個榜單中工藝最為簡陋的一道。熱乾麵與許多地方小吃一樣,不過是當地人長久的味覺記憶,公正評判,實談不上美食,不過是物質欠缺的年代一種充饑果腹的方便食品而已。所謂武漢美食多,也不過是天南海北的糅合雜匯,在中餐歷史上湖北菜都難自成派系。川湘菜系全國遍地開花,武漢因為地理上接近兩省,自然在口味上深受影響。以辣為主導的重口菜品深受本地人歡迎,油燜大蝦、精武鴨、周黑鴨、夜市上的排檔基本都是如此。戶部巷裡一撥外地人租下檔口,粗糙模仿著魚糊粉、熱乾麵、豆皮,賣給另一撥外地人,名曰地道風味,而更多的是能在天南海北小吃街里隨處可見的烤炸食品。武漢的食物沒有廣東的豐饒,也不比江浙的精緻,過重的調料掩蓋食材的粗陋。武昌魚也不過徒有虛名,肉質鬆散,肌間刺太多,在淡水魚類里不算上品。市面上的武昌魚不過是南方隨處可見的人工鯿魚,和傳說中毛主席作詩讚許的團頭魴似乎也不是一回事。
最後說點好話吧,和這個廣受詬病的國度一樣,這座城市日新月異,會越來越好。五年多前我第一次去武漢,也覺得這地方挺差的。
而現在走了一個月,甚是想念,熱乾麵豆皮,東湖和長江。
這個城市留給我們的印象,其實是由關注者本身決定的。
借用這句留在曇華林的話。
最後,貼上這些年在武漢隨手拍的一些照片,希望你們也愛這座城市。
朱傑森的相冊-[ 武漢情節]
易中天評武漢視頻
這個有助於大家了解武漢的文化。
第一印象就是髒亂差 ---
和ex凌晨三四點在武漢壓馬路,四點多吧,滿地都是了夜市的垃圾,熱乾麵的碗,路邊燒烤吃剩下的殘羹,然後清潔工大叔大媽就把一堆堆的垃圾掃起來。 每次坐車去武昌火車站,從珞瑜路開到火車站的那條主幹道,一開窗就撲面而來的煙塵吹我一臉,機動車尾氣的味道讓人想吐。那條路經常會堵,堵在車流里那種氣味會讓你缺氧。 所有的司機開車都不遵守交通規則,搶著去投胎,是我去過所有城市中路況最差的。 武漢的同學說武漢外地人太多,把武漢人總體的素質拉低了。在武漢的外地人又說武漢人素質低。總結一下就是:素質都很低。 好吧。。我不吐槽了,懷著美好的憧憬來武漢上學,然後被憋得慌。。。樓主問的是文化形象。。。
---------
但文化形象不還是由當地人的基本素質決定的么?
---------
武漢是歷史名城,有很多歷史故事。人造黃鶴樓,江灘,漢口的舊租界,櫻花。。省博省圖。。。我家鄉在長江下游,到了武漢才發現,長江可以這麼窄。在地大讀書的時候經常跑去華科見ex,蹭她們的空調和食堂,經常去聽講座。一些人文類的講座,現在我還記憶猶新 . 武漢的學校多,很容易產生聚集效應,有利於建立研究院,促進科技文化的發展。我想,如果等武漢的基礎建設完成,工地停工,環境得到改善。那時候人民的素質也提高了,有著歷史文化傳承的武漢,一定還會繼續她的美麗。現在的武漢,為了經濟的快速奔跑,犧牲了太多環境和文化上的資源。
--------
提起武漢還有她的眾多美食。戶部巷,是號稱專坑外來遊客的地方。幾乎每個大學前都有一條墮落街,十一二點從酒吧出來,路邊三無燒烤攤剛擺出來營業,和哥們來點燒烤,喝瓶啤酒,然後翻牆回宿舍或者網吧包夜。一些有名點小吃像熱乾麵,鴨脖,武昌魚。熱乾麵第一次吃絕對不會認為這是美食,對於習慣湯麵的人來說太干,吃三次習慣之後,你才能體會到熱乾麵的精髓。拌面的醬很重要,好壞全在於醬料,怎麼把面拌勻也是門學問。
--------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古琴台去過一次,有幸去聽了一場交響樂音樂會,雖說觀眾的質量還是層次不齊,指揮還是耐心的向大家解釋每一種樂器,和聽音樂會的著裝禮儀。名字應該是武漢愛樂樂團。還有武漢出土過編鐘,一些學校也在培養民樂的人才,去演奏這些樂器。
說武漢是農村的,請你們不要侮辱農村。武漢還是很好的,武漢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著。
熱乾麵 豆漿 鴨脖子 楚天都市報
搞么事? 你赫勞資,冒得
一次性飯盒,打赤膊,人字拖,公交車
武漢的文化就是市井文化,易中天寫武漢的一篇文章寫的很貼切,值得推薦,鏈接如下:http://www.tianyabook.com/qita/dcj/007.htm
髒亂差,帶客繞路的司機,感覺不出文化底蘊,我淺薄了。。。
武漢人來回答一下:豪爽。其他各種貶義詞自動屏蔽。
你可以看看這篇博文《不,武漢》http://cuikai-wh.com/blog/1591。一個字,「燥」!
腦補烈日下菜市場的聒噪場景
Ng家的貓
一個孕育了熱乾麵和鴨脖子的地方,也孕育出彪悍的公交司機。
看到幾線城市的標籤就煩。
武漢的文化其實是很有歷史沉澱,很濃烈的。就像武漢的飲食給人的印象一樣,回味悠長。飲食在我心目中也是最能代表武漢了。你說抹撒?你想曉得武漢有抹文化?你擴以晚上克坐坐公交車。赫死你!也擴以在大熱滴天齊熱乾麵。也擴以在武鋼附近免費體驗be京滴霧霾。be京人冒見過抹世面,PM2.5還報道老久,武漢哪天不霧霾?
每次遇到這種問題我一般都是躲開的,因為講到最後就變成地域攻擊了。但是我一直有個問題沒搞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把武漢說成大農村?
- 如果我沒推斷錯,這種言論有很大程度是從在武漢讀書的大學生口中傳開的。但是說個實話,大部分學生一進大學,在沒有對中國的社會現狀有個正常的了解之前,因為自己不太適應某些環境,就對某個地方主觀的評論,這不是很好的事;
- 中國沒幾個城市真的建得多精緻吧?哪怕是杭州,過了中心那一塊,其他地方說得過去?
- 其實中國人素質都不怎麼高;
- 至少房價比大部分地方低(雖然工資都不怎麼高)。
2003-2007在武漢讀的書,2007-2014在北京工作,2014年4月底回了武漢,又生活了三年多了。從一開始的非常不習慣,看不慣,到現在越來越覺得親切~~ 聽到武漢話覺得好質樸,好真。哈哈!
這是一個不裝,不作,不矯飾,沒那麼虛偽的城市,樸素的在這裡生活,感覺挺好的。也感受到了久違的幸福感。
最近媽媽過來照顧我們的生活,突然覺得好像2003-2014這十幾年的時光不見了,我似乎還是十幾年前在自己家鄉小鎮安穩生活的那個小孩。我沒有離開過,也沒有在北京經歷過那些壓力,那些成長里轉變的煎熬。
很奇妙的感覺。
對武漢沒有任何好感,偏偏不得不在武漢買房。。。
我在武漢讀書,對武漢文化的印象:我所接觸過的武漢人都是非常質樸的,他們有一說一,非常率直。
武漢的女人太較勁了。。你說不過她。。而且是普遍現象。
我只記得我大學室友,每次回武漢,都帶一種魚乾回來。
另外就是熱乾麵。
推薦閱讀:
※新浪微博已經足夠強大到綁架政府么?
※如何評價新聞 「23 省 44 城自來水檢出疑似致癌物」?
※李娜所收到得80萬元在湖北省政府財政內是如何操作才可以這麼快落實這一筆錢的?具體的操作流程是什麼?
※取締「戒網癮學校」,我們可以做什麼?
※中國政府是如何看待街頭塗鴉的?
TAG:城市規劃 | 地域 | 武漢 | 二線城市 | 地域文化 | 地方門戶 | 政府 | 中國現狀 | 城市發展 | 中國城市 | 長江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