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縣醫院30萬年薪50萬安家費招博士醫生」?

http://mp.weixin.qq.com/s/otqImZaHh8A0Th5b17mOnA
某公眾號看到的文章,不知道消息可信度怎麼樣。
如果是真的話,我就想問問,那家醫院怎麼聯繫?我還有三年就拿MD了。


博士們在想:應屆博士年薪30萬,那麼博士後待遇呢?

如果在頂級三甲工作5年拿到副高再過去呢?

如果頂級三甲工作15年的主任醫師呢?

如果能帶著大三甲自己一手打造的團隊跳槽過去呢?

年薪說不定300萬都不止呢。

何必要讓自己年紀輕輕過去,每天被沒職稱的主任穿小鞋,被沒學歷的同事排擠?

施展不了身手,說不定多年後泯然眾人,還是30萬年薪,也沒搶上主任位子。

然後千辛萬苦進了大醫院,熬了一輩子,終於聘到了主任醫師,帶了一把碩士博士生,在大城市安居樂業,縣醫院誠意邀請?

我活得有滋有味,現在是要實現自我價值。

錢?老子缺錢嗎?我要長江學者!我要高分論文!我要名聲!我要所有人聽到我名字肅然起敬!

縣醫院?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去!

--------------------------------------分割線-------------------------------------------

我必須要更新一次了。

國內的頂級三甲醫院,副高職稱以上的佔比常常能達到三分之一(估算,歡迎指正)。

說白了,在絕大多數醫生心中,只要熬幾年,拿到副高不是難事。

甚至正高也不是不可能的。

頂級三甲也未必要是國內頂級三甲,省內頂級三甲跳槽省內縣醫院大概不是碾壓?

博士生想著在大醫院積累幾年工作經驗,攢個職稱再跳槽難道不正常嗎?

不知道評論區怎麼回事,分不清職稱和行政職務嗎?

差一點的縣醫院裡,科主任十幾個,副主任十幾個,加上行政科室之類,怕不是三五十人。主任醫師/教授一共可能就2個。

但是正兒八經的大三甲醫院裡,行政職務在身的也就那麼四五十個人,正高職稱到手的怕不是早就過百。

知乎這種問題不應該都是醫生/醫學生關注嗎?

沒當醫生,醫院科室結構總是見過吧?

2個主任醫師,4個副主任醫師,7個主治,2個住院醫不是最常見的模式?

但是科主任永遠只能有一個。

你們這屆評論區真的不行。


五十萬安家費是分期給的。
30 萬年薪有很多附加條件,比如開展什麼手術,申請什麼級別課題,發表幾篇文章。
沒有想的那麼容易。應屆博士,無臨床經驗,甚至臨床水平一般,論文灌水能力一般的中級副高博士,這種坑也不能跳。除非醫院答應直接安排主任(副主任都不行)才能考慮。


看起來很美好,但我對這位博士的前途謹慎看好。

中國的基層,包括基層的醫療機構,很多時候都有一個通病——嫉賢妒能。

蘇北的縣級醫院,我去過不止一次,很多縣級醫院的科主任,撐破天也就是讀了個在職碩士,說白了,也就相當於是個本科畢業。臨床能力嘛,一輩子都呆在基層,可能我一個月看到的病種比他們一輩子看到的都多,頂多去南京上海的醫院進修過半年一年吧。科研能力嘛,就不多說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長期呆在小地方,人的眼界,心胸不可能沒有影響,自身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看到一個博士盯著引進人才的光環進入自己的科室,他不會擔心自己的飯碗被搶,不會擔心自己的權威受到質疑?

我知道基層需要高學歷的人才,將他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眼界和思維帶到這裡,改變這裡。但是,我也希望,當行政運用能力把他們帶到這裡的同時,是不是也能讓他們工作和生活的更愉快一些呢?等真的做到了這一步,我們才能說,這件事,做得真棒!


好事情,醫療改革從吸引人才下流開始。

中國基層醫療的實際現狀是沒更高認知能力的把控著位置,而可能有更好認知能力的人卻自以為是,不屑一顧。

基層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首先是看待問題的方法論問題,博士受過方法論訓練才是他們下流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知道如何思考並基於思考給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小朋友們,其實真的沒人指望絕大多數醫學博士手上的垃圾科研項目會對基層有幫助。

別問基層給你什麼(機會太多了,君不見國家層面文件一個一個發?),你告訴我你都學到了博士,能解決基層醫療的什麼問題吧?

你想來,以為我看得上你?


幾年前我還在本科的時候,去過招聘會。很多南方的縣城裡招聘碩士,也是給幾十萬的安家費。我當時很心動,對於家庭條件不好的醫學生來說,誘惑太大。那麼多的安家費可以將房子的問題解決了。不用為房子奮鬥那麼多年。我和我對象說,咱們畢業就去那種縣城吧,給安家費呢,一個月不少掙,消費還低。何苦要留在大城市呢?

當時學校有很多老師是七年制畢業留校的,工資很低。我就想他們為什麼要留在學校呢,就去那種給安家費的醫院唄。我和一個年輕的老師聊過這個問題。他說,可能你現在覺得安家費給的很多,可10年以後呢,那個錢對你來說不值一提,但你已經走不了了,你最好的那幾年都浪費在那個縣城裡。你後悔也沒有用,不能重來!

後來的我想了想,也的確如此。醫院不傻的,他算的絕對比你清楚。首先,你去了,安家費能不能給你,當初說好的不一定都能兌現。也有可能分10年8年給你。那這麼算吧,20萬的安家費,10年,每年兩萬,每個月就兩千。多嗎?值得你去縣城奉獻青春嗎?等你一個月掙2萬3萬的你還在乎兩千嗎?縣城裡說方言的多,你交流起來會不會比較麻煩。而且,縣城醫院博士肯定很少啊,即使你不表現得高傲,別人也會那樣想你!風言風語肯定不少。你在縣城裡也沒什麼親戚朋友,醫院裡也少有你的校友。需要幫忙的時候你找誰呢?醫院裡或多或少會有派系爭鬥,你加入哪個派系呢?你不可能一進去就主任吧。那以後升職呢?小縣城裡更講究人脈吧。你爭的過院長的親戚嗎?

是我太悲觀了嗎?


縣醫院多子弟,博士待幾年也會泯然眾人矣。

當然縣醫院不代表收入低,曾經跟導師去縣醫院會診,他們醫生的收入很多都比三甲教學類醫院同等年資的醫生要高。

再有縣醫院外科大手術開展不起來,成就感低。

另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題主專業是脊柱外科,骨科中的高精尖分支。別說是縣級醫院了。市級三甲大多數脊柱外科,關節外科手術都是請專家來開飛刀吧= =,脊柱外科有點類似於神經外科,基層醫院根本開展不起來。


嗯,問題是我提的。

老實說,這個確實看起來有點假。

我一直避免在知乎上傳播學醫收入低啊,學醫沒錢途之類的負能量。
因為,不管是和發布的人均工資也好、跟周圍的同齡人比比也好,醫生的工資都不算少,好歹不至於說不出口。

但是,真的從來沒說過當醫生年輕的時候也能有錢啊!

應屆博士生這個待遇確實有點嚇人了……雖然知道以後發展肯定會受限。。

這要是真的,還留啥北上三甲,還爭取個啥省會教學醫院。。

就想問問,那個醫院,三年後,還要博士生不??


縣級醫院要博士幹嘛?純粹浪費。

要phd,你連實驗室都沒有,天天大事小事兒忙得和狗一樣,拿什麼來搞科研?

要md,一個md環繞著一群專科本科生,是把隊友帶起飛還是被隊友墜到地上?恐怕後者的幾率比較大。別的不說,你一新來的,天天顯擺啥,我們做不了的你都能做,顯得你能?來來來這主任你來當。

一科室絕對不是引進個大夫就能帶起來的,一整個team的平均水平決定了這個科室到底咋樣。主刀水平上去了,搭檔跟不上,麻醉和影像技師跟不上,病理科檢驗科影像科跟不上,病房大夫和護士跟不上,照樣白搭。手術挺成功,病號死了。

舉個栗子,
大牛收個病號,要做手術,對同事說,來個人做快速病理切片 *^_^*
對不起,做不了 Orz
為啥 o_O
不會啊 -_-||
-_-#
(×_×)

301,協和為啥那麼牛?不光是那些院士啊大牛啊在撐著,你看他們的副主任,主治,醫師,各個輔助科室,哪一樣操蛋?

一個名醫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在支撐著他。那些大牛們,誰手下沒有幾個能用的可用的人?

大牛干出一番事業,除了努力提升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打造出一個自己的team來,誰能幹什麼,誰可以用來幹什麼,自己都有點數。哪個來跟我做手術,哪個來跟我上門診,哪個來看病房,哪個負責搞科研,哪個負責給我寫標書投文章,哪個負責人際往來,哪個負責給我帶學生,哪個負責跟著我到處開會交流,哪個負責我的私人事務,哪個負責看辦公室,哪個負責保守秘密背黑鍋,哪個負責當我的白手套,哪個負責當我的代言人,哪個負責給我出主意做參謀,哪個負責替我出面發聲爭取一些利益。

縣級醫院有這麼多人供你選擇么?

出去開會,很多院士預備院士院長專家們講課最後都喜歡曬自己的「全家福」,幾個幾十個的都有。某個預備院士光負責他科研項目的team就有二十幾號人。

縣級醫院,二十幾號人夠建好幾個科了吧?

為啥大牛們都喜歡掛個博導不帶學生還要年年收?天上掉下來的team啊?大牛有時間自己天天做實驗每年發那麼多文章啊?大牛有時間自己養兔子喂老鼠養細胞啊?

縣級醫院有幾個能掛上碩導博導?

一個健康可持續的隊伍應該是個金字塔結構,主任一級塔尖,主治一級在腰上,醫師一級在塔基,另外一群博士碩士做預備隊,老薑帶小蔥,大牛帶小牛,小牛帶萌新。現在倒過來,光剩個塔尖,沒有塔基沒有腰了,那金字塔還叫金字塔么,那不是個墳包子么。

所以嘛,為啥醫院挖人最喜歡是一整個team地挖,雖然成本高點,但是見效快啊。


講個真事。我家N線縣城所在的地級市給南方醫八年制的學生承諾,入職36萬安家費。說說醫學博士剛畢業能有多大的本事?我研究生階段在自己專業都當主治用了,手術上的挺多了,大手術都是一助,小手術獨立做。然而現在自己認為操作還是不夠利索,有些動作不能一步到位。所以,一個博士哪怕畢業了在手術上的貢獻實在有限。
但是,凡事都有的但是,醫學博士也有自身的優勢。
博士本身自身素質一般較高,對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比縣醫院的老醫生要高。有些地方的醫院甚至連指南推薦的治療方案也踐行不了。但醫學博士畢業前跟隨大牛學習,對臨床指南的理解比較透徹並願意堅持踐行指南,保證醫療質量。並且有在大醫院工作的經驗,見識也相對會更廣泛,考慮問題也會更為周到。
我前陣子被邀請去某醫院參加病例討論。在主講人病例介紹到一半時我就已經猜到了接下來討論的重點。接著每個人都講述自己準備擬定的手術治療方案時,我和身邊一群主任醫師級別的一起發言。我發言的手術方案與病例最終的理想答案完全相符。開天眼了?沒有,只是在遵循指南的思路上找對了方法。手活鍛煉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跟上步伐,但是理論知識的學習卻可以很快拉近住院醫和主任的差距。尤其是在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下,而你又很願意去學習。
小醫院要發展肯定要有新鮮的血液,並且能帶來最新的治療理念。只要能踐行治療指南,醫療水平的提高一定是極其顯著的。


這應該不是給多少安家費的問題,而是博士在這個環境之中很難施展身手。


50萬太少。

廣東這邊某些市的龍頭醫院也能給幾十萬安家費.為什麼要去到縣醫院。

而且這區區幾十存,一線城市也就幾年的事。比如最新出爐的深圳大學總院招聘,標明了價位,住院醫就20 萬-23.8 萬。算上個稅,3、4年總能拿到50萬吧。而且博士很快可以升到主治,深圳大學總院的標價是主治醫師:29.6 萬-37.2 萬,直接就達到題目中描述的條件了。

拋開錢的問題,就算你博士畢業留不了一線城市,想回家養老,也不用去縣醫院,市中心醫院這些也很好呀


甘心去縣醫院的不會讀博(本科過去然後聯繫附近三甲搞個在職學歷不好么?)

忍飢挨餓讀博的不會甘心去縣醫院的(吃了那麼多苦就是因為對事業有追求)

以目前中國不同級別醫院巨大差距的背景,上述問題無解,不只是錢的事兒。


首先,醫學博士稀不稀缺。不少也不多,漏到普通縣醫院的概率確實不高;

其次,博士這個價錢貴不貴。大部分博士近期不值這個價,長期看不貴,專科或科研很強的博士這個價錢更是划算;

再次,醫院出不出得起這個錢。這就不只是這一個人的問題,涉及到醫院的招聘薪資策略、院長的魄力,還真不是想出這個錢就能出的出來的;

最後,出這個錢能否招的到。這又涉及到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小醫院註定不可能獲得太多的推廣渠道,博士也很難留意到求賢若渴的縣級醫院,彼此間對不上頭。

於是乎,新聞轟動效應一過,最終不了了之,大家不用想太多,該幹嘛繼續幹嘛。


知道什麼叫花瓶嗎,就是掛在牆上顯擺自己人才梯隊有博士之類的人才用的,就是千金買馬骨,馬骨買回來有什麼用呢,就是掛牆上顯擺求賢若渴用,至於怎麼體現價值,誰管你,不出簍子就行,平時怎麼治就怎麼治,引進一個博士,讓你來當普通醫生,你沒權力改變什麼,讓你當主任副主任,別人老醫生還不天天給你穿小鞋?


反正我覺得這個待遇一般,前幾年不還一百萬的安家費呢,話說30萬年薪也不多,讓我回一個小縣城當主任我都不樂意,寧願去大醫院當住院醫,畢竟以後日子還長,要往前看


要實際調查後才知道,縣醫院和縣醫院差別很大,自己有沒有發揮的機會,而且很多承諾會不會落實,都需要調查,就好比說,崑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還是很不錯的,據說廣東很多鎮醫院都是三甲,那招個博士太正常了


沒有哪個醫院的領導是傻子,能招過來一個能夠撐起一個科室的博士其實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最好是兼顧臨床科研的人才。而且好多人都低估了比如蘇南的縣級醫院的能力和財力。


哪裡?快來聯繫我!新鮮的。在哈佛待過兩年,能不能多給點兒?


是不是真的到不知道 但是縣醫院真的需要高水平醫生

縣醫院裡很多醫生真的只有個衛校水平,只不過是醫生坐久了 混出點職位了 然後去進修下 鍍完金了 真是看病水平 差的要死

我們縣的人民醫院 連疝氣複位都不會


以前找工作看到的。


推薦閱讀:

肚臍眼上的結的系法是怎樣的?是否有行業標準?
喝酒臉紅真的不好么?
2 元的維生素 C 和 100 元的維生素 C 區別大嗎?
女演員「徐婷」的病故,與「魏澤西」事件在性質上有什麼異同?
如何乾淨合理的利用兩個盆子來干這四件事?

TAG: | 醫療 | 醫生 | 醫學 | 工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