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佳瑋為中國平安署名撰寫廣告文案?

這種由商業公司和知乎大V合作,並且發布在知乎的廣告形式是第一次嗎?這種廣告合作方式是否類似明星代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嗎?這種類型的廣告合作又能否成為今後知乎大V新的盈利方式呢?

廣告鏈接如下

你會懷念人工智慧出現前的生活方式嗎? - 知乎

PS. 張公子是否在知乎外就已經成名,他有多早成名,這些和我的問題毫無衝突啊?我問的,對商業公司和知乎大V合作,在知乎投放廣告的廣告模式的看法。張公子在虎撲在天涯也是大V,和這個問題有任何衝突嗎?


張公子賺錢姿勢很優雅吃相很紳士,因為把一切擺在明處,而且文章確實寫的不錯。不過,張公子的問題不想多說,這篇回答更想說的是關於知乎的變現問題。

首先,知乎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的且接受了眾多以盈利為絕對目的的基金的投資,賺錢並不可恥甚至理所當然。這是知乎社區在氛圍和認知上,需要提升和前進的方向。甚至可以極端得說,一個公司完成規模化的健康變現,是其重要的成人禮,否則應該改名叫做NGO。不然,知乎就搞成了ISIS-O(Initial Social Impact Score Offering),用戶投入時間以及背後機會成本對應的金錢,換來的只是虛無的贊數和關注數。

無論是對於知乎平台本身,還是知乎平台上的用戶,只要希望知乎發展得好,就應該祝福知乎完成規模化的健康變現。否則,咱們這些忠實用戶還不是遲早要搬家另覓高枝。知乎賺錢的同時,也有責任和有動力讓平台上高質量內容的貢獻者賺到錢,這樣的商業模式才夠健康。偉大的平台,必然是能夠形成生態圈,影響到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活得更好。

其次,知乎即使不賺錢,就是要成為一個純粹的公益性質的流量平台。而知乎的模式決定了其很難防住各種軟文以及各種變體的品牌推廣。與其堵不如疏,讓大家堂堂正正得站著掙錢,同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另外毛澤東同志說過,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敵人就會佔領。無數公關公司利用知乎流量和影響力賺錢了,而且賺的錢不少,知乎不佔領這個陣地,就被各種居心不好預測的機構佔領了。

道理就這麼簡單。所以張公子這麼坦蕩得為公司寫硬廣而且知乎這麼大肆得露出,我覺得很好。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


借這個話題發揮幾句。

知乎的諸位朋友,可能對廣告不是很了解。

一般來說,自媒體的廣告,有這麼幾類:

第一類,叫做硬廣。

文章寫完,直接告訴你:我接下來要做一個廣告,這是廣告主的信息,你有興趣就繼續往下拉,沒興趣就可以關掉了。這種也叫貼片廣告。

這種廣告,細分也有兩種:

第一種跟正文有聯繫。文氣、邏輯上前後貫通,最後點出廣告主 —— 這種對技法要求比較高,價格也會高一點。

比如這樣:

第二種,廣告跟正文無關。文章寫完後,直接掛一個廣告,類似公眾號的廣點通。價格低一點。

比如這樣:

第二類,叫做軟文。

什麼是軟文?就是整篇文章都沒有出現「廣告」兩個字,而是把品牌信息植入進去,對大家說「這東西很好,我在用,你們也可以用用」—— 實際上是不是這樣?沒人知道。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比如某人收了某p2p金融平台的錢,他這樣寫:

最近看中一個空氣凈化器,想買,登錄xxx平台,把半年的利息取出來,剛好夠。哈哈。

這就是軟文(當然這個非常低級)。它通過欺瞞讀者,讓讀者以為是作者真心推薦。實際上是用自己的名聲和信任做背書。它具有主觀的誤導性。

以及第三類,通稿。

這種就是廣告主直接寫好稿子,KOL改一下直接發,沒有軟硬之分,因為整篇文章就是在講品牌。

我想說什麼呢?

知乎有一個風氣:對「廣告」過分敏感,卻又並不了解這一行。

比如這個問題下面,有些朋友聲討張佳瑋,冷嘲熱諷 —— 實際上,我認為,張公子在自媒體界,實在已經算是極其有良心的了。

他每篇硬廣,正文之前必有「約稿」兩個字。如果你真的對廣告深惡痛絕,那你就可以關掉了。(此條有誤,並不是每篇都有)

但如果你看下去,會發現他並沒有敷衍。廣告歸廣告,文章本身仍然十分有趣。比如前面我引用的這篇「大航海」,內容就很有意思,無論後面跟不跟廣告,我都很喜歡。

並且,據我所知,張公子沒有做過軟文,接廣告一律硬廣。按他的品牌價值,如果他願意的話,軟文的價格是一定會更高一些的。(此條存疑,有人說張公子做過軟文,無從查證,故標識之)

這就是一個悖論:在全國都不重視文字價值的今天,只有廣告商重視。如果寫手們不接廣告,靠什麼謀生呢?難道去起點寫小說嗎?

但是,反過來,知乎上面泛濫成災的是什麼?是各種軟文。

不客氣地說,在手機界、APP界、時尚界,隨便點開10個高贊回答,裡面起碼有一兩個是軟文 —— 而打開這些軟文的評論區,看到的回復都是「謝謝答主,我這就去試試」。

(當然,也有可能是質疑的回復都被刪掉了。這個我也不知道)

那麼,怎麼分辨軟文呢?

說實話,很難。

寫得好的軟文,除非是對KOL很熟悉的人,否則基本是沒法分辨的。

我對這一行已經夠熟悉了,有些文章都沒法確定,得問過才能知道。

但是,許多不夠專業的朋友,常常妄下定論,結果就是,在一篇正常的回答下面,充斥著「軟文」的主觀臆測。

這種做法,至少已經逼走過葛巾 —— 這麼說吧,葛巾如果要接軟文(注意是假設,我認為葛巾沒有接過軟文),以她的品牌價值,只可能是高定和珠寶,而且多半不會是國內品牌。居然會有人覺得葛巾會為淘寶店和保險背書……

說回廣告。

還是希望知乎的各位,對硬廣,能夠稍微寬容一些。

不喜歡的,不看就好,盡量不要去取關、拉黑、嘲諷、痛罵、口誅筆伐。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從知乎導流去公眾號?因為知乎用戶對廣告深惡痛絕,而公眾號的粉絲,天天都在催他們多接些廣告,這樣才能養活自己。

這樣下去,只會造成高質量的作者不斷流失而已。

包括上次的頭條事件,很多人說「走了才好,能被錢買走的不是什麼好作者」—— 為什麼諸位對「錢」那麼深惡痛絕呢?

好多產出高質量答案的答主,都是博士在讀、碩士在讀,或者在二三線城市,能改善一下生活,讓自己不必困於雜事,有條件寫出更多的東西,對大家不是有益的事情嗎?

知乎諸位金融從業者、矽谷程序員,年薪動輒數十萬美金,也要知道,有很多人,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收入也許不低,但壓力更大。

我自己裝了廣告屏蔽插件,但只要遇到我喜歡的網站(比如知乎),我都會禁用掉 —— 我用了你那麼多東西,既然沒渠道捐助你,那起碼略盡一點綿力。

就這樣吧。


很多年輕的知乎用戶可能不願意相信:

在這個世界上,鮮有真正免費的東西,也鮮有真正無私的奉獻。

對於知乎來說,它並不是慈善機構,它需要盈利;而盈利,必然需要兜售有價值的東西。

但無論是廣告、電商、還是賣書或課程,都會降低用戶使用的體驗。

然而平台都沒收你用戶錢,讓你看了那麼多有價值的東西,偶然讓用戶看個廣告,用戶即使心裡不開心,也應該體諒一下才對。

對於為平台提供價值的用戶來說,這個道理同樣受用。

我所知道的,在知乎一直活躍著的高關注度用戶,絕大多數,都在以各種方式轉化為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價值。

那些你看不出在變現的高關注度用戶,要麼已經逐漸淡出了知乎(他們本來就不差錢,在知乎寫答案寫著玩,但你也別指望他能持續輸出乾貨了),要麼還處在早期積累名聲的階段——而積累名聲,是為了未來更多、更體面地轉化成可以衡量的價值——可以在平台內,也可能在平台外。

既然變現不可避免,那麼做廣告、電商、賣書、賣課程、搞社群,並沒有本質區別,區別僅僅在於:

他所兜售的東西,是否和自己展現的形象吻合,這叫做「人設一致性」。

一個寫如何學習的答主賣課程,或一個寫如何變美的答主賣化妝品,甚至一個寫兩性關係的答主賣情趣用品——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如果一個寫如何學習的答主賣情趣用品,或者一個寫如何變美的答主賣正經的教材,這就不太可以接受了,不僅受眾不精準,還可能會因為專業性被罵。

張公子給中國平安寫的這個文案,坦率地說,可讀性是相當不錯的,但人設上還是稍有偏差。

畢竟,張公子並不是科技背景的,真的要寫 AI,只能結合自身的體驗泛泛而談,在知乎這個相對嚴謹的社區里,稍微受到質疑也情有可原。

其實說了那麼多,我想表達的是:

歡迎各種高科技公司光明正大地來找我寫文案 ^_^

我的關注數並不少,有知乎優秀回答者的背書,回答的質量相信大家也有公允的評價。

與此同時,我自身又是互聯網金融背景,有數據分析和挖掘的經驗,並且畢業於國內 TOP 2 院校的理工科院系,對科技領域非常感興趣。

只要你的產品足夠強大、足夠炫,我可以用各種數據把事實也說得天花亂墜;

但與此同時,如果你的產品沒什麼真正的亮點,只是掛羊頭買狗肉,也別指望我給你說什麼好話了

——這點良心,還是要有的。


我有一篇賣魚丸的回答,那就是硬廣,那天我們淘寶店賣了600多單全是知乎的,一度知乎觀光團在我們魚極產品下面留言。知乎網友吃出個什麼魚皮我還把生產線停掉了去核查。硬廣怎麼了?我覺得很合理,你不愛看可以不看,反對,拉黑都沒事。

知乎這個地方,大多數學生,學生吧,不接地氣。有些學生畢業之後進入企業,回頭看自己之前的中二觀點,才發現商業社會有商業社會的規則,很多規則是很陽光的,沒什麼。

知乎是個生態,這個生態是灰色的,什麼叫灰色的,就是白+黑,我認為一個健康的生態,就應該是灰色的,只要不違法。

至於軟文,軟文是公共傳播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硬廣沒有什麼正義邪惡之分。傳播學內,Pr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人的地方,就有PR,這很正常。

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做黑PR,這是大V的本分,但苛求大V們每天在這裡白奉獻,這不合理,畢竟知乎本身的變現門檻太高了。

我們從業的時候,羽毛的底線是不為私利出賣版面,但鑒於收入微薄給廠商寫點通稿貼補家用報社從來不管。

知乎的用戶啊,還是太年輕了,離社會現實太遠了。


說過很多次了,我反對在知乎做軟廣,但支持硬廣。知乎的本質是問答社區,提問者或者瀏覽者往往都是帶著解決具體問題的心態來閱讀答案的,在答案中虛構個人體驗植入軟廣,相當於構成了對他人的欺騙——比如在」有哪些值得一讀的三俗地攤流作家「的答案中收錢推薦唐缺,但其實回答者根本就沒有看過唐缺的小說,只是收了他的錢來做個軟廣,編造一堆「唐缺的小說讀得我慾火焚身」的謊話,那這樣的答案就毫不誠實,沒有意義。

但是硬廣是光明正大的,不存在欺騙。我之前答問的時候還專門拿張性靈舉過例子:他打的廣告都清清楚楚標明了約稿,至少沒有瞎編一段經歷最後導向「所以唐缺的書非常值得一讀,我很喜歡」。

至於對廣告內容本身是否接受,那就是閱讀者的自由了。你可以覺得某些廣告打得很爛,也可以因為不喜歡廣告去取關拉黑,但硬廣本身是誠實的,也是我比較支持的知乎用戶合法變現的方式。


支持知乎里正常的商業化活動。順著張公子這個話題延伸來說:

有沒有光明正大的在知乎里做廣告的需求的?也許以後可以試試,和優質內容在一起的,最好還可以和知乎一起合作的。如果有合適的、不錯的品牌,可以聯繫我,做一下實驗,我可以幫忙內容,聯繫官方合作,等等,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光明正大、可以經得起檢驗的。

其實什麼軟文、硬廣,都不是重點。關鍵在於內容本身的價值。

在「想法」里,寫過幾條關於知乎商業化方面的思考,其中一條如下:

知乎是不是可以在「想法」里試驗(其實別的地方類似),對商業、營銷更加包容,把藏在暗處的營銷(軟文等)放到明處,也許這樣對於知乎的下一步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探索。

一直以來,知乎對於商業和營銷並不友好,但是眾所周知,社交網路里沒有這些是不可能的。不讓人發廣告,就會有地下交易,只不過這個錢並沒有經過知乎,質量也無法保障。

賺錢並不是不能放到明面上的事,相反,上到檯面上,反而能夠被大家更好的監督。比如不能收錢辦壞事,例如騙人騙錢,例如給壞人站台,這些都可以社區自凈。而正常的營銷甚至廣告,原本就是媒體中的基本內容之一,電視台每天當的廣告,無論是不是明星,實質都是在代言,只不過知乎比這些地方監督要更嚴,做了廣告就得負責,不然聲譽受影響,大家都看的到。

商業用對了地方,能讓事情變的更好,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如果能讓大家賺到錢,讓平台賺到錢,讓B端(商家)和C端(消費者)都能獲得價值,幹嘛不么?

新增加的價值從哪裡來:1.新創造出來的信息 2.社區建立的信任和聲譽

昨天在和好友 @戴雨森 老師一起的「馬力全開」第二期視頻知乎Live 里,被問了這個問題,這裡再補充一下。

知乎往前發展,遲早要邁過這樣的坎,而且要有魄力,邁過心理的坎。只需要堅持,創造正向價值,在這個範圍內,都可以大膽嘗試。歸根結底,用戶在意的是價值本身(內容價值、效率等等),而不是有無廣告。決定平台未來的,也是內在的價值本身。

另一條:

為什麼我不反對「想法」里的抽獎信息?(雖然不希望密度太高。大概這是一開始因為新鮮的自然反應吧)

因為知乎要不斷探索正向的商業化。今天這個體量,不往下持續擴展,很容易陷入到類似「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局。一邊是沒有正向的商業環境,平台和個人無法變現,另一邊是用戶覺得內容太商業化,自己不喜歡走掉。這兩邊,無論那一邊,都是沉淪。所以反過來說,都有風險,就不如大踏步前進。

0到1,1到10,10到100,100到1000,要做的事都是不同的。

個人來說,我不太相信正常的商業化能夠讓大部分用戶走掉。大家關注的終究是優質內容,有商業化,有廣告,就不看內容了?這兩者並不是本質矛盾。給內容生產者更好的商業動力,讀者才有更好的內容看。

遲早人們會意識到,優質的內容+正經的營銷,會是雙贏的局面。只是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人無法理解,感覺不舒服,但是從那一邊沉淪,不都是沉淪么?

如果說有什麼一定要堅持的,就是創造價值,例如優質的內容,然後一切都是從屬於這個目標的。這是本質。


接廣告是很尷尬的。

前兩天好像我剛說我推了一個是不是?

聊天過程是這樣的。

他們是一家賣財報和為金融相關投資相關公眾號引流的媒體公司。

這種公司一般來講廣告費不含糊的。

然而並不能接。

為什麼?是我不想賺這個零花錢嗎?

顯然不是的,我窮,看到錢就心動。

那到底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有題主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甚至我本人一定程度上,也是題主這樣的人。

很多人是理解不了自媒體的。自媒體本質上就是寄生蟲。寄生蟲需要宿主和生態環境。

用戶付出流量,宿主愛吃這些,於是寄生蟲就利用自己平時輸出價值的積累,來幫助宿主吃到這些流量,然後從中獲得利潤。

這是一個共生關係。

然而,知乎是一個對寄生蟲來講,生存環境很惡劣的地方。

我以前說過,商人只喜歡滿口袋都是錢,但是滿腦子都是屎的生物。

而知乎用戶是,滿腦子都是事兒,口袋裡沒有錢的生物。

要從各位手裡賺點錢,效率是極低的(和其他媒體平台比較而言)。

所以,廣告商在知乎投放廣告的意願其實是很低的。

我的微信公眾號才1400個關注就有中介聯繫我了,

你們猜我知乎帳號有多少關注的時候,才有人聯繫?

我可以告訴你們,這個數據,至少在我這種沒有團隊專門搞營銷的人身上,差了將近三十倍。知乎上那些一兩萬關注的,你們看有除了「美女頭像」做女性市場以外的其他營銷的嗎……幾乎沒有的。

為什麼?因為看到寄生蟲有種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歇斯底里的憤怒的人太多了。

這種憤怒,很容易就殺死寄生蟲,並且很容易遷怒到宿主身上。

當年,葛巾好像就被氣跑了。

這樣的生態環境如果繼續下去,寄生蟲和宿主都是沒有什麼生存空間的。

所以知乎有點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意思。

然後,最終的結局一定是:這個盛世如你所願。

知乎會變得只有一個官方宿主,一個官方寄生蟲。

你以為這樣很美好嗎?

人是趨利的,孩子。

當你表達出覺得他人趨利是不道德的時候,你是在道德綁架。

而你最終要為你的道德綁架付出的代價就是:

去參加live吧。

把你們當傻子耍的,紅紅火火。

明明白白告訴你們就是來打廣告的,還要被人掛起來批鬥。

活該。

=================

最後講真理犒勞認真讀到最後的人:

如果你不付出足夠的忍耐讓宿主付出足夠的人民幣,

你覺得還有誰會免費替他們推薦的產品背書嗎?

一條產業鏈從頭到尾,牽扯的利益相關方越多,每一個環節就越穩定。

這個道理我不是第一次講了。

我叫是真不care這些零花錢(因為人微言輕本來就不多)

不然的話,也早滾了。上哪裡寫字賺得不比知乎多啊=_=

所以漲工資這樣寫寫文章零花錢有點多的,

還留在知乎,你還想他留在知乎,

那就去給他的廣告點個贊。

乘知乎如今依舊要靠平時輸出價值來積累用戶的時候,

可以保護下生態環境了。

不然等到徹底微博化朋友圈化以後……


如何評價?牛逼啊。

在自媒體界,張佳瑋是絕對良心的存在。他知道客戶的期待是什麼,他也知道客戶選擇張佳瑋的理由是什麼。但他絕不是跪舔甲方的那種乙方,他有文人式的堅持,他的行文依然保持著自己的輕鬆、幽默、偶爾的小反轉。你可以說張佳瑋常有套路,但問題是,以他的產量、相應頻率,這真的不算套路了。

所以張佳瑋的客戶,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存在。Gucci,LV,茅台,騰訊,以及現在的中國平安——能夠跟張佳瑋邀稿,廣告主其本身的品牌就不會太差。

張佳瑋每一篇的廣告,都會清楚地註明邀稿二字。這一次,則是中國平安自己的官號發布,沒有偷偷摸摸,正大光明,站著把錢掙了,有問題?

講真,中國的專欄作者裡面,能夠直接寫著「VIVO冠名特約」,包下他的NBA專欄的,除了張佳瑋,我也想不到第二個。

你說如果Sony或者BO包下我的專欄冠名我會不會高興到天天分享知乎動態?


說真的,廣告這東西,也是作品,相比現在互聯網時代很多讓人不得不吃蒼蠅的廣告,這種找大V操刀的廣告,挺好。

在知乎上,這種精準廣告比打開APP不得不看的那些,強多了


我給他這個廣告點了贊

這是我第一次給@張佳瑋點贊

我甚至都沒關注他

作為普通用戶,不點贊,還能怎麼辦呢?

點個贊,才能體現出我作為普通用戶的價值啊

這個贊,至少也能值一分錢吧?或者0.01分錢?

想想我的一個贊是有價值的

心裡很激動呢

·····························

本來沒啥營養的回答我匿名了,但是現在有3個珍貴的贊,於是我美滋滋的又去看了下自己的主頁動態

MMP我的贊同呢?我動態裡面怎麼沒有?

我明明給這個廣告點了贊同啊!!!

這我必須取匿更新一波啊!

我很憤怒,必須要講講現在的感受。

我是普通用戶,點一個贊說明我看了這個廣告,也表示願意把這個贊同動作放到我的主頁上,能夠讓關注我、看我主頁的其他用戶,也看到我點贊這個廣告。

這是我一直以來認為的,玩知乎的原則。

結果你告訴我不是?

贊同都沒有辦法顯示在主頁上?知乎你打算革自己的命么?

我一個贊,也許在平安和張公子來說,真的只值0.01分錢,但是我也有自己的關注者,我點贊是可以實現二次傳播的。

我再傳播一下,那我的價值,就可能變成1分錢了!

而現在呢?我的價值,憑空就被知乎降低了100倍!!!

我連一分錢的價值都實現不了!!!

我很憤怒!!!

我怎麼這麼不值錢!!!

·····························

冷靜冷靜,讓我理性分析一下。

這可以說明知乎對於非官方廣告的態度。知乎不光是在廣告上高冷的加上「廣告」標籤這麼簡單。你可以發現這篇文章沒有任何鏈接可以讓你點到平安的網站上。你點圖片,沒用;你點「簡單生活」、「中國平安」,也沒有反應。

對於廣告來說,這個傳播效率低的令人髮指。

本來我以為,這個廣告,理論上能被張公子的關注者第一時間看到。

但是我們知道,知乎現在的傳播機制,並不是一個回答或者文章可以直接推送給所有的關注者,而是先推送部分關注者,如果有贊同,再繼續推送。

所以即使張公子有知乎最多的關注者,也不代表這篇廣告的曝光率是這麼多。

而更加令人無語的是,這篇廣告是張公子寫的,但是並不是張公子發在知乎上的。也就是說,就算你瘋狂的關注張公子,就算你去看他的主頁,你也根本不可能從他的主頁上找到這篇廣告。

而我點了贊同,卻不顯示在我的主頁動態上,也可以合理推論,我的關注者也根本不可能通過我點贊同而看到這篇廣告。

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種廣告的傳播效率更低的嗎?

廣告界有一句名言: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是浪費掉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現在我可以告訴你,平安,你花在知乎上的廣告費,絕對屬於被浪費掉的那一半。

那麼回到一開始的結論,「這可以說明知乎對於非官方廣告的態度」。

這個態度是什麼?就是我知乎對於非官方廣告,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我們知道對於談戀愛的男人來說,如果是這個態度,我們有一個稱號送給他們:渣男。

如果你還收了女孩子的錢,或者禮物,你還是這個態度,那你就是渣男中的渣男,人渣中的人渣。

當然對於知乎,收人家錢卻把人家廣告做成這樣,我們不能這麼看。我們怎麼能說知乎渣呢?對吧,我們應該說知乎是中文互聯網的一股清流,為了凈化我們的社區,主動提高廣告門檻,讓廠家能夠知難而退。

或者,你們廠家主動跟我知乎官方合作,打知乎官方廣告。如果你們這樣做,我知乎可以配合到什麼程度呢?

我寫這個更新這段時間,右邊這個廣告上的猛男一直在用一隻眼睛盯著我。

如果你要問我被猛男一直用一隻眼睛盯著是什麼感受?

我告訴你:

很難受。


粉絲追星還給買電影票買周邊想盡辦法找資源讓人家活得更光彩點呢,看到電視廣告為了個印在包裝上的照片趨之若鶩咣咣送錢,而知乎大V自己構思一整天寫一大篇找品牌方給點零花錢讓粉絲費點電就為了那麼一個欄位的曝光還要被粉絲追著罵營銷狗恨不得扒皮抽筋挫骨揚灰,也算是一大奇觀了,知乎大V不值錢,不如狗。


1,不是第一次,漲工資經常發這類硬廣。
2,效果不好說,至少漲工資的鐵粉們都是很愛看的。
3,很難,因為硬廣需要一定的寫作能力。比方說漲工資這樣的文章我就自認寫不出來。

前面有人說了推廣常見的就三種,硬廣,軟文,通稿。

硬廣的受眾接受度較高,但相對難寫,需要一定的寫作能力,只有漲工資之流才能駕馭。明知是廣告還讓人願意看,這不是一般作者能做到的。

通稿對自身品牌打擊力較大,基本上哪個大V敢發通稿,大概率會收到大規模取關並且被曬出來鞭屍的後果,準備棄號洗號的才敢這麼搞。當然,總有一些智商亟待充值的大V堂而皇之的發通稿,後果都是證明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相對來說軟文就成了門檻最低的方式。於是,現狀就是:如果要變現的話,大家會看到大量的軟文。

漲工資的硬廣成為一股罕見的清流。對於漲工資這種,能站著把錢掙了的行為,我服,大多數人基本也都是服氣的。

當然你要說啥才是大V變現的途徑,我想說能不能啥都想著要變現,如果大家都打著變現的思路恐怕知乎根本發展不到今天。而是一開始就被軟文徹底毀了。

不是所有人都對賺錢存有極大的興趣跟熱情的。對一部分人來說,知乎就是一種娛樂,而在娛樂的時候,我希望我放鬆下來不必考慮怎麼賺錢。

要說有沒有人約,也有的,不過跟溫酒那情形差不多,通稿我不願意發,軟文我不願意寫,硬廣我沒本事寫。所以,自然就沒有人約了。


通過自己的能力賺錢合法的收益,並且在文章最開始也標註了【廣告】的。

消費者想看的就點進去看,不喜歡就忽略,或者在TL上直接點×。

然後,說到知乎這個平台,即使沒有這個文章,知乎自己也有接廣告放在剛進app的地方,放在時間線上~
張公子這篇文章也就是通過一篇文章來做廣告呀~
有正常形式的廣告,為什麼不能有這種形式的~


而且,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里寫到~
對於國外的視頻最開始幾秒的廣告,廣告商是很高興你能跳過他的廣告,這樣對他們來說,你就不是他們的目標客戶,起到了很好的精準定位的作用~
接下來的營銷活動也會更精準的投遞給他們的潛在客戶。

最後,我有一天要是也能像張公子這樣能掙錢,那我一定會牛逼壞了的。

最最後,如果感覺這個平台廣告太多,那就通過自我選擇凈化廣告,如果這也不可以,那就換一個平台唄。
總會有滿足你的需求的~


我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等著杜蕾斯找我寫文案。這樣,我以後就不用岡本003了,改用AIR。可惜,我並不存在張佳瑋的文筆,掏來掏去,也就是一副屌樣。我不受拘束,同時口袋空空,因為我只是想找個樂子,玩玩試試水罷了。(只是沒能力寫軟文找的借口)

相反,現在的自媒體圖的是生活,為了閱讀轉發,軟文充斥著各種令人作嘔的三觀和偽科學。看客也充斥著戾氣,對創作者的不友善度早已爆表。可惜誰又不是逐利的呢?我懷抱良心被吐槽,昧著良心卻撈金,逐漸便形成了現在這種味道。

那天聊到咪蒙,朋友說她三觀不正,我說那是聰明。誰又知道她心底有沒有良心的譴責呢?無非是為了錢大家都足夠狠罷了。對於軟文廣告,能夠寫得精彩,帶來正義,這就是頂級了。難不成都想看張佳瑋寫出三觀盡失的軟文?

更何況這篇文案必定價值不菲,誰又不想去掙下這筆錢呢?


自古以來,媒體基本靠四種收入類型,養活自己。

1 硬廣
比如平安刊登了一篇文章,宣傳自己,張公子做了文案臨時工
2 軟廣
就是把品牌主的宣傳訴求和媒體內容,二合一
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動用媒體的信譽為商業品牌背書
有爭議的廣泛存在著
3 收費
比如我從小就愛買的《體驗周末》和《南方周末》報紙,每期1.5到2.5元人民幣不等。十年前,幾乎全國各地的書報亭都有售。現在書報亭都幾乎滅絕了。
再比如,美國《消費者報告》年費大概40美金。
4 政府/企業財政撥款
大家說吧,媒體工作者該怎麼賺錢養家,你們才能接受呢?
本題目可多選。

媒體收費?現在國內有幾個人願意買單?
財政養著?好像機制有點落後了,不夠市場化,而且大家會說浪費納稅人的錢。
軟文?這個肯定被罵。
硬廣?這個一樣被罵,只是比例比上面一行低20%。

逛了這麼久知乎,要是遂了大眾的意思:
媒體應該100%專註乾貨、100%中立客觀、百分之百和商業利益絕緣,雇一堆高水平作者,草也不吃,照樣擠奶!

請問全球有這樣的媒體嘛?
海外除了國家電視台這樣的官辦媒體,人家一樣是商業化媒體,一樣需要賺錢盈利發工資噢。

以上的討論,無論對於媒體還是自媒體,其實普遍適用。自媒體歸根到底,也具有媒體屬性。

現在不少網友,對廣告(企業正常的營銷行為)是一概排斥的。
對自媒體人,按照古代有氣節的文人標準來要求,不為五斗米折腰,最好上終南山餓死。
Lebron James一條Twitter 35萬美金是公開新聞,吳亦凡一條weibo毫無疑問也是天價,明星和演員想怎麼接廣告都可以。但是寫文字的一定不行,一定要高尚,一定要脫俗,一定要堅持寫乾貨,和商業品牌劃清界限。

咱不說自媒體人做任何類型的廣告是否合適。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咱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自己要做一點小生意,是否離得開廣告?

比如你開一家牛肉麵館。
你是不是希望把門面搞得漂亮一點,門頭大字套個亮燈,成為街頭客流面前的強制視覺廣告?
你是不是希望聯繫一下當地的大眾點評區域小組,趕快做好內容接入,可能還會發動全家和同學發小,來吃面、拍照、留言、刷評分?
你是不是希望當地電視台的美食頻道能來報道一下,對全市老百姓說你們是年度十大美食發現?
你是不是會拍幾張誘人的食物圖片和餐廳內裝,發到朋友圈,並且不忘用標準漢字寫下你的店名?

別告訴我你這些都堅決不考慮噢。
別告訴我你不打算依靠任何廣告宣傳,只靠產品硬實力和優質服務,贏得消費者的心。

你覺得,媒體為品牌做「不違背事實」的商業宣傳,和私營業主努力為自己的生意做「不違背事實」的宣傳,有本質區別嘛?

企業和媒體,在經營鏈條上的合作,其實是現代社會分工細化的一個必然結果。
前者得以專心生產和服務。
後者則專業傳播和推廣。

廣告不僅僅是一個商業行為,還是一門學科,OK?大學裡有這個專業,這是人類現代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
各種各樣的廣告類型,隨著科技進步、時代變遷,也在推陳出新。大到Facebook、Google,小到微信號作者、知乎作者,都是廣告形式不斷革新的實踐者。

可能永遠不會找到一種完美的廣告類型:
讓三大利益方,廣告主、媒體、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都滿心歡喜。

廣告主在乎自己的投入產出比。
媒體要在盈利不破產和口碑不破產中艱難權衡。
消費者戴著眼鏡分辨什麼是消費信息,什麼是不虛假廣告。
在99%的情況下:廣告主有一部分錢白花了,媒體的聲譽受到了損失,消費者拿到了不客觀的信息。
但他們忍受了這一切,因為如果不選擇忍受,他們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廣告主可能商品滯銷,媒體可能破產關門。
至於消費者,他本以為這個世界更好了。但其實還是更糟糕了。
完全隔絕一切硬廣軟廣的世界裡,他有大概率會變成消費品白痴,他將無法知悉誰是知名國際大品牌,什麼商品有什麼樣的獨特賣點。最終他有可能面對這個物質世界,選擇到品牌不佳、品質不佳、款式落伍、功能不適合自己的商品。
誰讓「好商品大品牌都不做廣告了呢?」

如果你要禁止媒體做商業推廣,喬布斯和庫克就不得不推著三輪車到長安街上叫賣新款iPhone。
這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極不優化配置。

專業的人,就該做專業的事。

你到底是仇視廣告這種行為,還是認為廣告內容有虛假和欺騙,還是單純接受不了別人在賺錢呢?

你可以要求這個世界的媒體絕對純凈。
問題是這個世界本身是否絕對純凈?
我們每個人又是否絕對純凈呢?

絕對純凈又是否是一件好事呢?

分享馬化騰先生對騰訊內部員工講的一句話:
水至清,則無魚。

渾濁的池塘里,有魚兒、微生物、水草、荷花。

你把池塘水都換成農夫山泉,什麼也沒有了,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好處呢?


這不是第一次。燕公子和咪蒙做這種廣告已經很久了。

前面寫一大堆風花雪月,職場男女,都市撕逼,到最後:

「那麼我們如何贏得職場勝利呢?其實你可以在XXX網站上買到特別流行的A字裙……」

或者

「在戀愛中的男孩如何給女孩驚喜呢?現在XXX網站推出了迪奧生產商精選的口紅套裝……」

很生硬,但是這種生硬,是明明白白地向讀者示弱:「啊,我這裡不得不做個廣告啊,你們不要罵我。」實在是非常好的形式。

在互聯網時代,作為KOL,或者強大到如成龍陳道明,任誰都不敢說一個不字。或者明明白白示弱,賦予讀者居高臨下的快感。如果硬充強大,免不了被人扒皮挖骨,當年林志穎賣愛碧麗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要是張佳偉寫個「意外事故,平安保險理賠又快又好」的軟文,所有讀者都會覺得「哎呀我X,張佳偉當我們是傻子么?當我們看不出是軟文么?」無異於事倍功半。


人類最擅長的是什麼?——虛偽。

漲工資:這是個約稿。

其他人:沒有,絕對沒有,我才沒有寫軟文。

其他人:你有證據么?拿出來看啊!

群眾:證據在這裡,聊天記錄,PPT。

其他人:就憑這種證據!我就是沒寫就是沒寫!(滿地打滾)

知乎:封號了。

其他人:你封了我的號造成我經濟損失我要告你。

群眾:他沒寫哪裡來的經濟損失。

其他人:風頭過了我註冊一個同名的號偷偷回來。

知乎:封號了。

其他人:風頭過了我註冊一個不同的號偷偷回來。

待續。

說真的,何苦呢。


人類最擅長的是什麼?——虛偽。

過去,一群人鄙視另一群人low的時候,說就是個營銷號,現實中是個屌絲,網上寫軟文賺錢。

現在,就說支持硬廣,不支持軟文。

別扯犢子。

我都跟張公子一起做過幾單,你告訴我張公子不寫軟文?

之前解釋過,張公子的軟文為什麼不被人討厭,第一他愛惜羽毛,不喜歡的品牌再多錢也不寫;第二他文筆好,通常不會覺得是廣告,即便知道也不在意;第三他並不需要靠寫軟文吃飯,無法歸到low的群體當中。

決定軟文行為好壞的是人,而不是行為本身。用軟文來打倒人,是一直以來的毒瘤。

任何一個行為,從來都不是天生就low,而是看你怎麼對待。那些反對軟文反對營銷如洪水猛獸的人,其實和自己反對的,走到了一條路上。

我是個自由主義者,求同存異對我來說重要無比。什麼是差異?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被法律平等對待,不就已經足夠了嗎?為什麼我們還要特別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不要忘了,從前有一個黑暗時期,人們出生就屬於不同的政治、種姓或社會階級。因為不同的階級、種族、宗教、性別、職業等身分,人們被給定不同的特權和義務。有人出生就是統治者,有人出生一輩子就是貧農。然後啟蒙時代來了,我們開始相信每個人都有一樣的理性和道德感受,人人平等,都該擁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被法律和國家平等對待,不能因為性別、種族、宗教、階級等差異而有不同。

啟蒙並不排除個人間的個性和人生目標的差異,事實上,啟蒙之子的自由主義當然鼓勵每個人實現自己的個體性。

如果我們了解壓迫在各種社會過程、關係和結構中如何產生,我們就會認知到我們對正義的責任無所不在。個人間的人際互動當然也是政治,我們常在人際互動中延續了某種促成壓迫的社會關係和結構。

所有社會群集可能面臨的五種壓迫面向:剝削、邊緣化、無力、文化帝國主義和暴力。即使沒有清楚的正義標準,我們還是可以辨認壓迫。

我們來自不同地方,背負不同歷史意識,說不同方言,擁有社會過程賦予的不同優勢或劣勢;我們不僅匿名,而且無法完全同情想像彼此的生命經驗,我們每天在轉角遭遇不熟悉的生命個體,我們的邊界也並不百分百清楚。

無論如何,我希望自己是一個寬容的人,一個慷慨的人。


前段時間,有知乎上的朋友通過微信聯繫我,想做某個產品的推廣。

我覺得,可能有不少大V和我這個小小V一樣,既想賺點零花錢,又不想隨便接一些文案(無論是代發還是自己寫)。這種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或者產品,你一旦發出來,絕大部分的粉絲都看得出來是軟文。對於我而言,真的不好意思發出來。再說,好像有點污染粉絲的timeline。

所以,對於那些大V們而言,什麼樣的軟文可以發,以什麼樣的形式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這次,張公子和平安合作的這種方式,顯然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方式。但是,平安除了要付張公子文案費用,還得付知乎廣告費用。

很多推廣機構之所以要找人代發軟文,要麼是不願意付廣告費用給平台,要麼是軟文的目的比較齷齪(比如通過軟文貶低競品等),不想以機構的名義發文章或者回答問題。

對於知乎大V而言,變現一直是個不好解決的問題。

或許,知乎可以考慮在某些問題的答案或者文章的末尾投放廣告,按照閱讀量給答主一定的廣告提成。


要是覺得漲工資寫的不好,你來寫一篇,讓中國平安認識一下他們的無知和淺薄。


推薦閱讀:

知乎首頁實時自動刷新是否有必要?
你們都是怎麼知道知乎的?
「包含主觀個人判斷」的問題被關閉了,有不包含主觀個人判斷的問題嗎?
問答多了你會喪失思考嗎?
協議危機算是知乎的第一次危機吧。如果你是管理者,你會怎麼處理?

TAG:知乎 | 廣告 | 商業 | 張佳瑋人物 | 中國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