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武力值較高的皇帝,諸侯?(非神話體系中)?
在看Fate系列的作品時,注意到一個問題:亞瑟王,弗拉德三世,吉爾伽美什都是歷史,傳說中的一方王者諸侯,統兵才華和單騎作戰能力也相當了得。雖然,Fate中確實有尼祿這樣現實武力值一般而有王侯之位的角色。
無意中我又想起,中國五千年浩蕩歷史,武將雖如雲,但真正兼具高武力值與王侯徽銜的人,似乎並非多數。我才疏學淺,若不算神話體系,只知三國劉曹孫那些個武將算符合條件(算上神話體系,則軒轅神農也應當入位吧),不知道知乎各位大神對這個問題有什麼見解。願聞其詳。
可能題主不知道中國封建時代有一個東西叫【追封】。
舉個例子:岳飛死後雖然頭銜被趙構一擼到底,但是平反後不久就被追封為鄂王,所以岳飛的子孫與同情岳飛的官員在把岳飛過去的事迹整理成書後書名就是《鄂國金佗稡編》,「鄂國」便是當時岳飛追封的王爵封國(當然不是實封),順便一提金佗是個地名。當然,岳飛最騷的封號還要屬明朝皇帝封的【三界靖魔大帝】。至於岳飛的武力和軍事才能,當個fate英靈還是綽綽有餘的。
題主可以自己去武廟找找,幾十個名將,找個兩位數的符合你這個標準的估計還是很輕鬆的。
順便一提,千萬別小瞧了岳飛廟,廟雖小,等級卻不低。主位坐著的是【鄂王】,邊上跪著的你以為是誰?
張俊,生前封【清河郡王】,死後追封【循王】;
秦檜,生前封【秦國公】 ,死後追封【申王】(雖然後來被取消封號)。
這完全就是三次元版本的「三王會」啊!
連台詞都對的上:
岳飛自不必提,【所謂的王者,自然應該挺身而出,以求自己治理的王國繁榮昌盛。】【正確的管理,正確的統治,方是王者的夙願!】和岳飛的人設合適到不行。
而那句【王者不應獻身,是國家與人民要為王獻身才對,而絕非反過來。】實在是對另外兩位「王爺」人生觀到真實寫照。
另外,史書記載秦檜死後,其貪污得來的財富,「過高宗數倍」。嗯?是不是想起了誰啊?【無論是酒還是劍,本王寶庫里的東西都是極品。】
至於張俊,他曾為了增加私人財富,派遣部下「出海貿易」。嘛,這個梗有點冷。
如果把目光再放遠一點。這杭州西湖邊上的英靈,湊一場聖杯戰爭綽綽有餘:
岳飛當了saber,西湖三傑的另外兩位當個Lancer和岳飛商業胡吹一下完全沒有違和感。
Berserker好辦,配享岳飛廟的就有岳飛的兒子岳雲和部將張憲、牛皋,都是打仗不要命的類型。
Caster的話,有道濟和尚李修緣,實在不行雷峰塔底下壓著一位女性Caster,法海也能客串一下。
兩位Assassin秋瑾和武松的墓也在西湖邊。
項羽;劉秀(會變身);劉裕;李淵、李世民、李建成、阿保機;趙匡胤;阿骨打;鐵木真及他的兒子、孫子們;朱元璋、朱棣父子;努爾哈赤父子;康熙;袁世凱;蔣介石
只說漢人政權的話
第一應該是李世民
世民謂尉遲敬德曰:
「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李世民的形象被那張挺著啤酒肚提著褲腰帶的圖毀了,實際上秦王射術十分了得,不止一次在兩軍對壘拿敵將一血。還喜歡親自抵近偵查,數次遭遇危險,都力戰脫困。
洛陽之戰時李世民例行抵近偵查,結果碰到了王世充本人,秦王開弓連殺數人,不僅自己脫困還抓了敵將燕琪。
太宗這人明顯是屬於武力強而且很喜歡廝殺那種武將,什麼中箭自己拔了再戰,什麼殺到「兩刃盡缺,血流入袖」家常便飯。
第二應該是趙匡胤,兵將世家,發明太祖長拳(少林長拳)和大小盤龍棍(雙截棍),以至於百科詞條里說趙是政治家軍事家和武術家,也有衝鋒陷陣並且發揮不俗的記錄。
宋武帝劉裕,東漢光武帝劉秀,朱元璋朱棣等這幾個都是從軍隊基層打拚出來的,也不會很差。對了還有李世民的爹李淵。
至於三國那幾位,劉備這種遊俠式人物,武力值是被低估了的,肯定比紈絝子弟出身的曹操強,不一定強過孫策,但是比老蔫孫權強。
中國古代,雖然封王全看血緣,但是封公侯最大的來源就是憑軍功,雖然梁王劉武(漢景帝劉啟的同胞弟弟)這種靠譜的親王不多見,但是如果公爵侯爵都算上的話,質量並不差,開國的武將一般都是公爵,保底也是追授公爵。無非中國沒有決鬥之類的習俗。
努爾哈赤和他的諸多兒子(貝勒)
你要是把範圍擴大到諸侯這一級別……其實不少的……先拋磚引玉,估計這個問題會引來許多人歌頌自家偶像……
比如,西楚霸王項羽(武力值不用多說了……)
比如,小霸王孫策(公孫瓚這種算不算?以及當時其他個別能親自作戰的諸侯)
比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及其他一些春秋戰國時期有戰鬥力的國王、諸侯)
比如,五胡十六國若干少數民族君主(元、清早期君主同)
比如,南朝開國皇帝劉裕(剽悍的北府兵中脫穎而出的實戰將領)
其實在很多朝代,一些早期的君主諸侯都有一定的單兵作戰能力。都不是天生的王侯將相,也不是一開始就都能坐在後方指揮小兄弟們上陣殺敵,有的人是自己身先士卒,有的人是從別人隊伍的基層幹上來。
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寄奴,雀屏中彩的李淵,你執槊我執弓天下可去的天可汗,一條盤龍棒打扁400軍州的趙大面,
帶頭衝鋒我就服燕王朱棣
繞塔絲血反殺的始皇政,劍斬白蛇漢高祖,白帝劍聖劉玄德,還有太祖長拳趙匡胤等等。
當然首推,白帝劍聖劉玄德。
把關張按在地上摩擦的角色。
宋武帝劉裕。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寫過這麼一段:「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咸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
司馬光這種嚴謹的史學大家應該不會瞎吹牛逼的,就算有吹的嫌疑,也不會太離譜,能一個人斬殺一千餘人,劉裕的武力別說是與其他皇帝比,就是在整個歷史上也沒幾個人能做到吧!
關於帝王個人武功最高的史書早有記載。天下第一俠士荊軻帶著助手秦舞陽去用有劇毒的短劍去刺殺他,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始皇帝用驚人的反應速度和超凡的輕功甩開敵人,同時用媲美天地之威的氣勢壓制的江湖一流高手的秦舞陽連動也不敢動,最後,始皇帝拔出劍來。。。。一招。。。只用了一招。。。就砍斷了荊軻的大腿。。。。有史以來,除了霸王項羽,還有哪位皇帝或諸侯有這麼高的武功?
怎麼沒人說朱元璋呢,明太祖從一階乞丐起身殺出一片天下,反蒙復漢,武力值應該在歷代帝王中排前三了。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霸氣!
我發現按中國這英靈數量和質量……打起來西方一票英靈都不夠揍的
第一位
宋太祖趙匡胤
在以前的某個答案里,我就說過:如果柴榮不死,當大帥,趙匡胤就是忠心的大將,無敵不敗的猛將。連水滸傳和金庸寫的天龍八部都要誇他幾句。
第二位
宋武帝劉裕
排他在第二位,因為建立的功業不如趙匡胤------但這二人如果真的單挑,我還真不敢說誰是第一。他的天下,真的是靠他的武力值一步步打出來的。(從大頭兵開始干起)
第三位
西楚霸王項羽
排他第三位,是我以官銜論長短(真是小人嘴臉,自嘲一下),上面兩位都是皇帝,霸王只是王,只好屈居第三。
以上三位,不單是領軍主帥,個人的武力值也是逆天的強------真的單說個人武力值,不計領兵用兵的能力,我覺得還是項羽略勝一籌。
我個人認為,如果論單挑能力的話,非趙匡胤莫屬。
其它時代干架的暴民難民或者王侯將相,有出生有智慧有手段有位面能暴兵就厲害(秦始皇,天可汗,光武帝,朱洪武,永樂帝等等)。
五代十國干架的可是暴軍,前面那套不怎麼管用,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誰狠誰能打就是大哥。這位哥是基本是真刀真槍「親自」上陣,從小蝦兵干到御前督點檢才兵變的。
留下的太祖長拳,太祖棍法也是厲害。其他皇帝貌似並沒有公認的武術。
如果包含其他非皇帝的話就不好說了,論個人戰鬥力的話我從我知道的裡面,比較欣賞這幾個:
隋唐:李元霸(聽說是李世民的小弟弟,如果真的的話就是就是個王),李靖,秦瓊和尉遲恭二位門神爺,郭子儀(都是國公級別)
宋元:李存勖(皇帝),韓世忠(國公)
明清:常遇春(國公),吳三桂(王)
總之感覺還是尚武的唐代諸侯平均下來可能最厲害。
我朝太祖點評歷代帝王時曾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成 成 成吉思汗
生不怕,死不怕,天不怕,天生英勇
親射虎,看孫郎。
吾乃江東小霸王孫伯符!
這哥倆都不是好惹的,更不用提早先打天下的孫堅了。(孫策覺醒了真特么難打……)
秦王嬴政,面對手持利刃的荊軻,空手躲開殺招。待拔劍在手,幾招就砍斷了荊軻的大腿。這武力值怎麼也快趕上蓋聶了吧。
帝辛也就是紂王,《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記》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倘若記載不虛,那封神演義中不借法術能勝紂王的真沒幾個。
本來我還想說程咬金,但他在歷史上並沒有真的當過皇帝。只是評書小說演義中提到過他當了幾年皇帝。所以就不算他。
拓跋燾,就是滅佛的那位。據說他十二歲就上河套地區找柔然騎兵玩刀子去了。
其實還有許多,百度上都能找到。說到武力值高,當屬我秦武王嬴盪。天生神力,喜好角力舉重,和任鄙,烏獲等人成立了秦國宮廷舉重俱樂部。後來在俱樂部內部舉辦的舉鼎友誼賽中因操作失誤,意外身亡。
蜀漢後主劉備的劍法應該也比較高,後世對劉先主之顧應法表示推崇。三國演義中曾經攜關張二兄弟和呂布大戰,打成平手。
西楚霸王。
「所當者破,所擊著服,未嘗敗北。」 古來史載,如此十二字,當是為將者巔峰。
謀戰,兵無定勢,自戰國孫臏之「圍魏救趙」而始為世人知。
勇戰,軍無懼膽,自楚漢項羽之「破釜沉舟」而一舉天下名。
自起兵,破定陶,斬李由。殺宋義,擒王離,迫涉間。破釜沉舟,章邯來降。橫刀躍馬,萬夫莫當。
而後,殺神白起坑殺四十萬之後,項羽連夜於新安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天下震動。
鴻門宴耳熟能詳,略過不提。
彭城一役,親率三萬精兵,僅僅一早上,大破劉邦五路諸侯五十六萬大軍。陣斬十餘萬,追落睢水十餘萬。劉邦僅能率數十騎走脫。
西楚中陳平離間計。范增病死路途,項羽失其智囊。
仍四圍其滎陽,迫劉邦狼狽而逃。
龍且在齊國為韓信所殺。楚漢和議。撤退之時,張良陳平獻計,撕毀和約,聯合諸侯,會師垓下,追擊楚軍。
項羽臨死,八百親兵尚可破陣。
四面楚歌,八千子弟無一人還。
臨死前,餘二十八騎。背後是漢騎兵數千。
他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他做。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嗯,二十八騎,冷兵器主動沖陣數千騎。如入無人之境。我讀過那麼多史,在沒有埋伏、沒有謀略、沒有策應、沒有地理環境、沒有追擊等其餘因素的情況下,如此沖陣,聞所未聞。
武俠小說倒是聽說過一個差不多的。燕雲十八騎。但是那也是追殺。跟沖陣,差了很多級。
百度釋義: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羋姓,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軍事家,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十三太保"橫練,「太祖」長拳。
這種感覺,就好像科學領域裡的:「拉格朗日"函數,「愛因斯坦"方程,「牛頓」定律,「泡利"不相容原理……
力能舉鼎秦武王
平定西域班仲升
力能舉鼎秦武王
有個詞叫「力能扛鼎」這個次大多數時候只能看做是形容詞,形容一個人力氣大,就像「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樣,對了還有一個詞叫「氣吞山河」這個估計只有追日的夸父能稱得上。
歷史上被說「力能扛鼎」的人不少
劉邦的兒子劉長「有材力,力能扛鼎」
漢武帝的兒子廣陵王劉胥,《漢書》里說「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
北齊王高煥《北齊書》上說他「及長,力能扛鼎,材武絕倫」
放到戲曲和演義裡面「力能扛鼎」就更加稀疏平常了
伍子胥也能扛鼎,元雜劇《臨潼鬥寶》楚大夫伍子胥舉鼎示威。
《說岳》高寵挑滑車,連挑十一輛
這些都不可信
但是秦武王不一樣這貨真的「扛鼎」了
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孟說。
任鄙、烏獲、孟說,這幾個人都是古代傳說中的大力士
《韓非子》:"用力者為任鄙「
《戰國策·燕策一》"今夫烏獲舉千鈞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
可見這三人在當時人眼裡是真的有力氣
那麼」武王有力好戲「跟著幾個人天天兒練舉重比賽,力氣也可想而知了
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
也就是膝蓋骨斷了
可見鼎是被舉起來了
而且舉得是」龍文赤鼎「,這是九鼎之一,這鼎有多重,我們來看。
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壺醬?耳,可懷挾挈以至齊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灕然止於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
再看這鼎的來歷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
怕是比
重該一萬三千五百斤
的金箍棒還要重
這樣的鼎秦武王舉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秦武王舉起了傳說中的舉鼎」力氣過人是實證
那麼你說力氣大就是武力值高嗎?
是的
古代將軍打仗,主要對陣方式是什麼?
車戰和馬戰
將軍站在車上,騎在馬上衝過去
這樣的衝刺速度下,招式什麼的意義不大,關鍵是力氣,有了力氣才能眼疾手快。
你能想想對面拿了一把70斤的鐵棍而你拿著一把10來斤的寶劍跟對方交鋒么
所以古代戰爭的將軍都喜歡重武器,殺人快而且方便,一擊必殺!
想想一下一個大力士站在車上或者騎在馬上,抱著一根70斤的鐵鎚,衝到一群步兵裡面,將鎚子從上往下砸下來那是什麼樣的感受!
那不就是「虎入羊群」嗎!
古人這個詞用的是真形象!
而且秦武王這人還不是傻有力氣
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
舉龍紋鼎,這一行動紅果果的是在向全天下示威,比楚王問鼎,齊王求鼎還要更近一步了!
總體來說
氣度、膽略、個人武力方面來說秦武王也絕對算的上武力值高的皇帝了
平定西域班仲升
帥36天罡初使西域鄯善,斬殺匈奴使,後在西域合縱連橫,西域五十餘國歸附於漢,被封定遠候。「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一生征戰西域,這人才是真正的「寇可為,我復亦為,寇可往,我亦可往」。而班超帶領的只是本部36天罡!
推薦閱讀:
※蒙古將領郭侃攻打南宋符合道義么?
※宋哲宗是不是歷史上最帥的君主?
※關於王羲之的道教信仰?
※三國時期像賈詡這樣的謀士在平時不出謀劃策時的工作是什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之前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