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飯仙人」的淘米方式,是否會造成營養流失?

日本的「煮飯仙人」,被稱為匠人精神,煮飯被稱為「銀飯」,畢生的精力只為做一碗好吃的飯,確實值得敬佩。但他淘米的時候方式,我覺得有問題,他是用活水淘米,而且用力搓洗,要把表層的澱粉洗掉才行。

這樣應該會造成營養的流失吧。


我平時主糧是稻米,身邊的朋友,同事,領導,親戚也都是以白米飯為主糧,突然有一天,我吃的白米飯被日吹鄙視為木有逼格的食物,因為我世代吃的白米飯沒有除去米粒的芽胚和表面的糊粉層,導致做熟的米飯木有光澤,不透明。

於是,我努力學習東洋的「煮飯仙人」,廢了好大勁除去米粒的芽胚和糊粉層,每天晚上淘米花2個小時,手都酸了,肩膀都麻了。
我非常認真地地守著電子錶,一步不離,終於做出了透明的米飯,看到這麼透亮的銀飯,我覺得花3個小時淘米都值得。


然而,吃了幾個月的銀飯後,因為缺乏維生素得了腳氣病,又因為缺乏微量元素導致內分泌失調,注意力也不集中,缺乏活性多糖導致血脂攀升,缺乏維生素E導致皮膚乾澀。請了病假去看醫生,醫生勸我不要花時間去搓掉米粒上的糊粉層和芽胚,我怎麼能相信中國的醫生呢?中國那些醫生根本沒有工匠精神,沒有東洋大阪醫院的半點逼格。我還是選擇相信東洋銀飯。

日吹批評我了,說米飯本來就不是用來攝入營養的,是用來品嘗的,而且要用心品嘗。他們叫我去吃粗燕麥補充稻米胚芽和糊粉層中的活性多糖、維生素、不飽和脂肪、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大肉大蝦已經不夠補充米粒芽胚和糊粉層中的活性糖了。

可是我找了好幾遍,公司的食堂沒有燕麥,外面的館子也沒有燕麥,附近的外賣還是沒有燕麥,怎麼辦?我只好專門去買了粗燕麥片,帶麩皮的那種粗燕麥片,每天沖泡好幾包,對沖稻米中被搓掉的糊粉層和芽胚。雖然我很不喜歡燕麥的味道,但還是得忍。老婆也是南方人,雖然我涮了牙,但老婆晚上還是能聞出我口中的燕麥味,她也不喜歡這種氣味,我好委屈啊!
但是為了吃到如同鑽石般透亮的米飯,我每天悶著鼻子也要把燕麥片粥一碗一碗喝下去。


做微商的朋友說因為我沒喝到日本原產的頂級燕麥片,所以才會悶鼻子喝,他們說其他國家產的燕麥都難喝。以後,我要找朋友幫忙代購日本宮城縣福島縣岩手縣原產的卡樂比燕麥。


終於我的飲食結構改變了,腳氣病也好了內分泌也正常了,血脂也降下來了,皮膚也光澤了,我的銀飯和日本燕麥可以笑傲同事們、笑傲領導了。


好羨慕北方吃麵食的朋友啊!他們不用被日吹逼著去攀比糧食的逼格。可是,萬一日本哪天某個「麵條仙人」鑽研出特殊的小麥剝離工藝、用閹割版的小麥做出透亮的銀面,那北方朋友們。。。。。要保重啊!


匿了匿了,不然又要被強制推銷吃金維他和六味地黃丸補充營養。


當然會造成營養流失。「煮飯仙人」——村嶋孟 老爺爺的品牌是銀飯,外表晶瑩剔透,下圖媒體拍攝的銀飯品牌匠心傳承之行——福建站:

銀飯品牌追求的是晶瑩剔透的外觀,最好在光線的照耀下有種閃亮的感覺(日本的影視劇、動漫的畫風也喜歡追求這種效果)

下圖是與農夫山泉合作的銀飯品牌發布會上的「煮飯仙人」,發布會題目是——「煮飯仙人」的中國夢!

那麼「煮飯仙人」淘米時用力搓洗米粒 和銀飯有什麼關係呢?

下圖是水稻種子 的組織結構:

如上圖,水稻的種子去掉穀殼(種子外果皮,沒多少營養)後就得到了糙米,糙米顏色偏黃:

糙米去掉穀皮這一層(種子內果皮,含一定量維生素B) 後就得到了 做飯用的米粒,也就是白色的精米:

也就是說,水稻種子去除穀殼 和 穀皮後得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做飯用的米。

米粒體積中95%左右的部分都是胚乳,也就是晶瑩剔透的部分,該部分的自由水和結合水的比重都是米粒中最高的,這也正是成胚乳顯得晶瑩剔透的原因之一,主要成分除了水,就是澱粉、蛋白質和少量脂肪,胚乳是給人供應熱量卡路里的主要部分,確切的說胚乳是給以稻米為主食的人群供應熱量的主要物質。但是米粒的胚乳部分除了供應熱量的澱粉和少量脂肪,剩下的營養成分是極少的。

米粒中,熱量物質以外的大部分營養成分(維生素E、維生素B族、不飽和和脂肪酸、微量元素、活性多糖)都集中在 谷胚 和 薄薄的糊粉層中。

谷胚和糊粉層是 以稻米為主食的民族人群的 維生素/活性多糖/微量元素/不飽和脂肪酸 攝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糊粉層 就是米粒外層的白色粉狀物,不透明,含有B族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大家用手摸了米粒後,手上都會沾到這種白色粉狀物,大米的去皮、搬運 過程會造成一定量糊粉層的損失,淘米時,這種白色粉狀物會溶於淘米水中,但是只要不使勁搓洗,依然可以保留相當比例的糊粉層在米粒表面。最終這些營養留在米飯中。但如果用力搓洗、或者淘米時間太長,大部分糊粉層會流失到淘米水中。

如果選購的精米本身就已被清理得比較乾淨,沒必要再淘米,可以直接煮了。

谷胚是米粒中營養含量最高的的部分,是位於米粒尖端側邊一小塊,含水量低(自由水和結合水加起來僅為24%左右,其他部分多為各類營養物質),谷胚含有較高比例的活性多糖、維生素E、B族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

話說活性多糖對於人體的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枸杞、香菇和杏鮑菇中也含有較多的活性多糖)。維生素B族對於人體糖和脂肪的代謝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在蛋黃和動物的肝臟中也比較多,不過,當今養殖動物的內臟普遍富集了較高濃度的萊克多巴胺 Ractopamine,萊克多巴胺 對人體有害,因此,在很多國家地區,動物內臟都是個引起政治爭議的話題)。 維生素E對於抗氧化和維持激素正常分泌不可獲取的(橄欖油中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則對維護人體循環系統(如心血管)功能很重要(橄欖油、穀類植物的芽胚中也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至於各種微量元素的機理就比較複雜了,於免疫力和機體新陳代謝都有重要關係,不是幾句話能說得清的。

但是谷胚不透明,燈光難以穿透,原因之一是含水量低。假如米飯煮得沒熟透,谷胚的水化反應不夠完全,人咬到米粒中的谷胚會感覺像咬到了細小的脆顆粒物,如果煮熟透了質感上是沒差別的,其實大家可以把谷胚粗略想像成細小的高營養乾果。(其實很多植物的種子當中,芽胚都是最有營養的部分。)

下圖米粒中不透明的部分(黃圈標識)就是谷胚,分布在米粒的底端一側:

如果用力搓洗、擠壓米粒,谷胚也會從米粒上脫落,留下一個缺口,最後只剩下晶瑩剔透的胚乳,就像下面這樣,光澤上有種和田玉的感覺:

下圖是搓掉谷胚後,留下缺口的米粒(只剩下胚乳部分了),晶瑩剔透:

也就是說,「煮飯仙人」先用 長時間浸泡、大力度淘米、換水等流程 去除掉米粒外表面富含營養的糊粉層,然後再用搓洗等暴力方式 儘可能 去除米粒最有營養的谷胚部分。最後只留下裸露的胚乳,這樣的米粒僅僅剩下澱粉、少量脂肪等提供熱量卡路里的物質,外加一定量的蛋白質。

其實,日本料理中,對米飯的處理方式都有點上述類似的暴力傾向,淘米時間比中國人淘米時間長,浸泡時間長,這樣會去除米粒的糊粉層,這樣能確保煮熟的米粒表面粘性大,更容易壓成飯糰,壽司中的米飯糰就是這種類型,不過好像有的人就喜歡吃這種營養流失嚴重的飯糰(多數壽司飯糰的味道主要來自於飯糰中加入的食用糖醋)

而「煮飯仙人」更是把這種理念做到了極致,連最有營養的谷胚都不要了,用暴力方式搓掉,盡顯工匠精神。這樣做出來的飯才能達到晶瑩剔透的外觀。

高價的銀飯吃起來會感覺有什麼不同呢?按照PPT宣傳的說法要用心去品嘗這種差別:

根據PPT文宣,日本的高端肉類品牌 神戶牛肉也要用"心"品嘗。

很多日本消費者就是因為沒有用「心」去品嘗牛肉,所以沒有品嘗出真假神戶牛肉的差別,才讓造假的神戶牛肉長久沒被發現。詳見下文: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神戶牛肉又出造假醜聞?

(諷刺的是,長期提供假神戶牛肉給消費者的店家居然還連續三年獲得了什麼最佳牛肉獎。)

至於「煮飯仙人」代表的工匠精神,筆者在下面這篇文章中專門講了:

在貴州吃臘肉:日本煮飯爺爺被譽為「煮飯仙人」,標榜匠人精神,是否過譽了?

村嶋孟 老爺爺煮了一輩子的米飯,煮飯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直到可以舀出米飯來。所以被日本媒體稱為「煮飯仙人」,工匠精神楷模。

「煮飯仙人」的兩樣神器:煤氣灶和電子鐘:

銀飯這種做法在日本米飯工匠世家已經傳承很多代了,江戶時代末期,德川幕府將軍 德川家茂就由於幕府膳房長期供應這種晶瑩剔透的米飯,缺乏維生素B,在年僅21歲時(1866年)死於腳氣病。

下圖為幕府將軍德川家茂畫像:

根據增上寺德川將軍墓所的發掘來看,德川家茂殘留的31顆牙齒中,有30顆是蛀牙,可見其身體疾病不單單是腳氣病,口腔免疫力也相當糟糕。

處於當時日本實際權力金字塔頂端的年輕幕府大將軍突然去世,導致隨後1年的時間內幕府政權內部出現權利不穩定,給倒幕派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這種銀飯可謂是日本倒幕運動的神助攻。

在「大日本帝國」時代,日本政府長期執行 軍隊優先的「先軍政治」,整個國家優先把上等食材供應給軍人,當然也包括打磨得銀亮的「上等米」,導致從1882年中日第一次朝鮮外海對峙,到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再到全面侵華戰爭,日軍經常呈建制地爆髮腳氣病和各種其他健康問題。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針對腳氣病和多種內科疾病,日本陸軍給士兵配發了大量由雜酚油製成的藥丸,並規定士兵按時服用。他們給藥丸起了個霸氣的名字——征露丸。露,即露西亞(Ruassia),是日語對俄羅斯的音譯。征露,就是征服俄羅斯。

「征露丸」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改名為「正露丸」(那時的蘇聯正成為超級大國)。直到現在,機場免稅店裡的「正露丸」依然賣得很火。

顯然,主要成分為雜酚油的「征露丸」根本治不了日軍的腳氣病和各種內分泌疾病,(其實「正露丸」除了止瀉,基本治不了什麼病):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40萬總兵力中,約9萬~20萬人患上了腳氣病,其中,3956人死於腳氣病。

另外,缺乏 活性多糖 造成的免疫力低下也是日軍傷兵死亡率高企的原因之一。

----------------------------------

很多網友了解銀飯的製作過程後會覺得日本飲食文化 浪費食材。其實,很多日本料理對食物的浪費已經不僅僅是浪費這麼簡單了,而是對食物的極不尊重。

下圖是日本的生切活魷魚片,師傅將魷魚體腔尖端的肉切掉直接扔進垃圾堆了:

其實被扔掉的可不只是魷魚的體腔的尖端部分,還有魷魚鰭的尖端部分,魷魚頭部只保留了頭足,其他部分也被扔進垃圾桶了,至於魷魚皮就更不會留著了。

為什麼這些可以吃的肉質部分要扔掉呢?因為這些部分要麼不夠晶瑩剔透,要麼長度不夠切成整齊的條狀片。

最後師傅把兩隻50厘米長的魷魚切成了下面這麼兩小盤整齊的魷魚片:

還有一種工匠精神,刀法出神入化,只取肉質上乘部分,切剩下其他的部分還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

日本飲食中的精湛刀工料理——泳骨(也被稱為 骨泳),就是被切掉肉後在水中游弋的魚骨:

這隻花鯛魚的左側和右側的肉已經都做成了壽司,但是只剩下胸鰭肌肉的花雕魚仍然能在魚缸中游弋:

魚缸就擺在客人享受食物的菜碟前面,這名客人是著名的日本偽娘主持人,一邊觀賞游弋的魚骨,一邊品嘗新鮮的花鯛壽司:

下圖是這隻花鯛魚的肉做成的壽司:

料理店老闆也自豪地對錄製節目的顧客誇談了起來,他家世代傳承,專門做「活體」魚生,世世代代鑽研了一輩子「涌骨」刀法,執著的工匠精神 贏得節目觀眾們的一陣陣掌聲:

上面這種工匠精神已不僅僅是營養流失的問題了,而是民族品性問題,這只是日本殘忍輕蔑的飲食文化的冰山一角,詳見下文:

在貴州吃臘肉:有哪些食物的料理製作過程很殘忍?

相比日本人對待動物食材的工匠精神,「煮飯仙人」至少沒有毀三觀。

日本是個儀式感極強的國家,什麼東西不管好壞,無聊與否,實用與否,都要經過文化包裝,弄出個「道道」來。日本文化輸出的PPT中也盡顯了日本人的各種包裝技巧,什麼「XX之神」、「XX之仙」、「XX之鬼」不計其數。難怪日本從戰國時代到昭和年間,村村出「戰神」,年年有「軍神」,各種牛逼的名號層出不窮,什麼「天下第一兵」、「德川三傑」、「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將」、「天下之弓取」。。。。。。等等等。

只是媒體從來沒有報道過中國數以百萬計的「烤紅薯仙人」、「烤串仙人」、「蔥油餅仙人」、「糖葫蘆仙人」、「補鞋仙人、「種稻米仙人」。。。。。讓我多少有點為中國的勞動者鳴不平,或者說我有些厭惡媒體的雙標。

說到底,工匠精神的大規模文化包裝、日吹PPT論證、相關紀錄片宣傳的巨資商業投入的背後就是日本的產業利益。

不過當日吹PPT的牛皮吹破了之後,工匠精神就變成了躬匠精神。

關於工匠精神的人設將崩,可以參考下面幾篇文章(神戶制鋼創造了人類冶金上最大規模的造假案,日本自衛隊從飛機到坦克通通出包,輪船自行斷裂,核電站冷卻機組出問題,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日本鋼企神戶制鋼長期造假事件?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日本速食麵造假,100%的料包都是無證產品?

關於職業水軍對日立高鐵首秀出包的輿論洗地手法,詳見下文。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看待日本日立賣給英國的高鐵首秀髮生晚點,空調損壞,漏水不止,如同水簾洞?

關於日本航空自衛隊掉飛機的節奏直追印度,詳見下文:

在貴州吃臘肉:如何評價「日本自衛隊偵察機或在北海道墜落 機上載有10人」及網友評論?

不過有一種崩塌的人設,反而印證了執著的匠心——「消毒仙人」,詳見下文:

在貴州吃臘肉:怎麼看待日本4家醫院重複使用一次性器械4619次?


營養流失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大家吃這家的米飯也就是偶爾吃一次。再說,能交得起這家米飯智商稅的人經濟條件不會太差,平時食譜也會很廣泛,維生素來源很多,用不著咱們擔心。
就好比可口可樂,它也沒什麼營養,全是廢糖,咱們也照樣經常喝。因為除了可口可樂,咱們還吃別的。
問題的核心還是在於,智商稅永遠是智商稅,我或許會花二十塊錢買可口可樂喝,但我絕對不會為了可口可樂排隊。這種智商稅,微觀上可以講是給人們提供了快樂和消費者剩餘,但這種智商稅太多了勢必會在宏觀上抑制人的「正經消費」,有害於經濟的發展。
日本的問題就在於這種智商稅實在太多了。不僅自己多,還往外輸出,搞什麼gouri的工匠精神,禍害完了自己國民還要禍害人家國民。吃碗米飯事小,花點錢事小,但是這麼多人排那麼好幾個小時隊對經濟體的傷害有多大,咱們心裡可不能沒點B數呀。


我覺得這可能是以前米精製的沒那麼細,所以才玩命搓,成習慣了。
至於啥仙人不仙人的……都不如妙木山長壽仙人。


營養是否流失不太清楚,但是確有可能讓你錢包里的錢流失!!!!


當然會造成營養流失了
只不過,完全沒有 @在貴州吃臘肉 說的那麼誇張,因為大米的那些營養早就在精加工的時候就已經損失的差不多了
保留了那些營養成份的米,叫胚芽米,保留的更多一點的叫糙米

看顏色就知道和我們平時吃的大米不一樣了。胚芽米保留了大部分糊粉層,而精米保留的就很少了。另外,精米上乳白色的部分並不是胚的全部而是一小部分,胚的大部分都在精加工的時候失去了,基本只留下了胚乳,這個時候再探討剩下部分的營養是不是有些捨本逐末了?
而且過去腳氣病的原因是食物只有精米。現在你不想吃糙米的話還有燕麥,玉米、動物肝臟等那麼多維生素B1的來源,何必為了這一點營養而犧牲掉米飯的口感?


回答一個『會』字就這麼難么
除了兩個高票答案,其他回答都是在扯別的有的沒的


你好,我是來自四川的曰你仙人,專註板板三十年。(?°з°)-?比心

不抖機靈,說點兒個人看法:

即使煮飯也可以被稱作技藝,在煮飯步驟和工藝幾乎相同的情況下,「煮飯仙人」所謂的「銀飯」除了附加的智商稅,和普通的米飯又能有多大差別? 一個煮飯的糟老頭兒到底「仙」在哪兒?

實際上,因為新的廣告法對廣告內容的規定相當嚴苛,一旦認定為虛假廣告就將面臨最低二十萬起步的行政罰款。於是各種在法律認定上不屬於廣告,卻又能達到廣告效果的營銷(軟廣)便雨後春筍了。

營養流失事小,暴露智商事大。「煮飯仙人」呵呵?


會,在這個時代問題不大,在過去主食只有稻穀的時代就要命了,胡適他爹就是這麼死的。
上面提了幕府將軍的腳氣病,在中國也有比較有名的例子。
李敖給胡適作傳時考據過,胡適的家族「明經胡」雖然比不過本地的「績溪胡」,但也屬於比較厲害的一系,家族裡的人一般到十五歲會走長江流域離開安徽老家或出仕或經商。家族每一代人離開老家之後都會得腳氣病,胡適和他爹胡鐵花都曾經渾身腫的跟饅頭一樣,徽州人的經驗就是腳氣病犯了之後,趕緊往家鄉趕,到錢塘江上游就會漸漸消腫。胡適的病回家養好了,他老爹則死在這病上。歸根結底,還是安徽當時並不富裕,稻穀加工不精,(胡適回憶,安徽館子里客人對廚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多加點油」)到了江南和上海,又算是富家子弟,每天食不厭精,很容易得腳氣病。
同理,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惡性貧血是素食者最容易面對的問題之一,一般要靠marmite補充。神奇的是印度的素食者很少得這個病,但移居英國之後之後,因為殺蟲劑和清潔劑讓蔬菜變得「過於乾淨」了,沒有殘存的蟲卵,印度的素食者就會大規模的貧血。
怎麼評價?窮人楽唄。


不好意思,忍不住就是想吐槽下。小日本什麼蒜苗蝦米都要造個神。鄙人第一次看見所謂的煮飯仙人心裡那是千萬隻滑稽滾滾奔騰,原來不是網友的調侃!原來真的有煮飯仙人!尼瑪!不知道仙人用什麼米什麼電飯鍋放多少水?只要你告訴我我瞬間也能成為仙人好不好?一天到晚標榜工匠精神,先是有高田氣囊後有iihs25%側碰作弊再接著連鋼材都造假。真是骨子裡男盜女娼偏偏最喜歡把仁義道德掛嘴上。什麼仙人,神,匠人,統統都是忽悠。


流失營養成分是肯定的,很多答主都講的很專業了。日本人就是喜歡把一件小事搞得很有儀式感,然後美其名曰為道,什麼插花啊,茶道啊,劍道之類的,你看這些東西在中國也僅是藝和術。前兩天看到一個視頻,一個日本妹子在表演射箭,那個儀式感強的不行,射一支箭從站立,跪姿到搭箭彎弓射出去要用至少三分鐘,就射了兩支箭,就這樣還兩次都脫靶了,搞笑的不行。這什麼銀飯,我看就是營銷,一種日式營銷,用好米好鍋來做一次雙盲實驗就能破除這種伎倆。


其實這個問題標準回答應該是:
「會,但是沒影響。」
其實前面兩個高票回答都說清楚了,會是肯定的,畢竟你拿個什麼食材使勁搓半天都能搓下點東西來。那搓完營養肯定比之前少了。
但是呢,營養少點又怎樣,哪有什麼影響,首先你又不可能天天這樣吃,你是天天使勁搓米呀還是天天去買這種水晶米飯吃呀?
再說現在人人幾乎都營養過剩,少吃點米飯就得得腳氣了?那人家那些沒有吃大米的習慣的人怎麼活呀?
好多答主都只敢說,會,但是不敢說沒影響這三個字。
為什麼呢?
因為知乎好多人都喜歡走極端,你既然會產生營養流失,怎麼可能沒影響?你要是天天只吃大米不吃別的你看看會不會有影響?
那你怎麼不試試呼吸的時候只吸氧氣會不會有影響?
走這種極端有什麼意思?


營養是否流失這東西看數據吧。我說實話,現在有誰吃白米飯還在乎營養?難道不是看口感?
但是說點玄學的東西,米用純凈水用力淘,然後泡半小時,放土鍋也好,電飯鍋也好煮飯,煮好之後把飯翻開,靜置幾分鐘然後吃,口感確實極佳。
米的品質,水的品質,鍋的品質,是否淘米,是否泡米,煮的時間,每個環節都影響口感。這東西有什麼可不能相信的?


營養流失是肯定的,但是其實米飯本來就沒有多少營養,飯好吃一點,心情也好,菜也吃的多不就補回來了嗎?有一說一,暴力法做出的飯是真的好吃。


@在貴州吃臘肉 這個用戶,曾經在關於日本壽司的問題裡面稱讚中國菜遠遠優越於日本菜,因為中國菜大多數程序複雜,調料用的多,烹飪得當。
但是這個在貴州吃臘肉,忽視了烹飪和調味會讓食物的營養成分流失的事實。
日本料理的做法比中國料理更能保持食物營養。
那為什麼到了這個回答的下面, @在貴州吃臘肉 就開始貶低日本老爺爺對於米飯的加工了呢?日本老爺爺為了讓米飯口感更好,所以對煮米飯的程序更加細心,以營養流失的代價讓米飯的口感增加了。
你們愛國青年吃不出來我也不介意。但是你們認為對米飯口感有追求的人就是日吹(比如 @對日IT開發 這個自我出道人和某個自稱天天吃精米結果得了腳氣病的盈利升級人),那無疑是令人感到激寒的。
就像你們看不出王者榮耀和巫師3畫質有什麼差別,就認為去steam剁手的人都是傻子。(我個人認為了解並且願意花錢購買國外3a大作的愛國青年應該很低。畢竟要愛國嘛,當然多玩王者榮耀氪金啦)
另付:腳氣病的成因

據我所知維生素b1在肉類,內臟,堅果,花生大多數品種的蔬菜裡面含量都很多。看來那個1千贊的答案連續十幾天光吃銀米了啊。



但無所謂
就像我關注的胖哥dalao所說
評價一個食物
愛不愛吃>好不好買>好不好存放>好不好加工>食療功效>秘不秘方>正不正宗
搓掉點維生素算什麼。。都是兩塊一瓶幾十一斤的玩意

當然這樣搞米飯的話肯定不行,太費功夫了,搓掉胚芽這種事情顯然設計一個機器來完成比較好,當然像我這種喜歡燴飯炒飯的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管你胚芽維B,青紅辣椒香菇培根豬油雞油爆香才是人生嘛~


看到"淘米仙人",我真的覺得我快瞎了。。
什麼玩意。之前"壽司之神",就有人調侃什麼"煮飯之神""燒餅之神""羊肉湯之神"。。
現在竟然真的特么有"淘米之神"。。
求求日本,放過中國人吧。。
別弄那麼多有的沒的。。
————
求求那些商家吧,別再請這麼弱智的策劃人員,弄這麼多腦殘的宣傳。


其他因素先不論(沖著「仙人」去的應該也不是沖著所謂營養吧),如果真的只是看重主食層面的營養豐富,那麼索性考慮下面兩個選擇:

1、主食里提高全谷比重(這裡不僅僅光指糙米,如果你不怎麼愛吃米,完全可以換別的穀物/偽穀物,地球上可選擇的多的是)

2、搭配各色豆類食用(豆類糖類含量比穀物低一截,不少豆還含量豐富的抗性澱粉,並且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相對豐富,更不用提精谷了)

至於精米,說白了就是一個更為單純的多糖富集物(當然他依然有營養,只是很偏),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都是各種受損,或多或少的事情,那些玩意多留在麩皮和胚芽裡邊。

圖裡就是白米-&>胚芽米-&>糙米,我們日常吃的大多就是最左邊的白米,都處理到這個程度了,卻去考慮什麼營養損失幾何,有多大意義么?完全木有啦,隨便「仙人」怎麼淘洗去唄。

下面是精米和糙米以及常見的玉米、硬紅小麥(當然兩者都是全谷)的對比:

再舉中國人很熟悉的三種主食:燕麥、小米、蕎麥,都是乾重的數據:

很顯然,相對當代地球人當前不怎麼健康的飲食結構,即便是糙米的營養價值也沒啥出色,更不用說精米了。全谷相對精穀物的最大價值還是膳食纖維(但大米本身就含量不高),B族維生素倒不是什麼關鍵點,其他食材里也不在少數,所以現在沒啥人得那些相應的疾病不是。

至於日常燒成穀物飯形式,1g穀物大致會吸2g左右的水(全谷的話相對更能吸),換言之,每2兩飯里干谷大概只有33g,上面的100g乾重約可燒6兩,各位評估主食層面的營養,據此大致估算下最終NRV即可,隨便算算就知道精製穀物在我們日常飲食中主要就是扮演供能的作用,其他都相對次要了。

當然健康不健康,主要是飲食全圖景到位即可,確實不單局限在主食一環,只不過若你想稍微改進下,1和2就是最簡單的方法。綜合來說,當然還是要各類食材都吃,不偏頗。

有些人或許會強調Antinutrient(如凝集素、植酸、草酸)的負面問題,影響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云云,這多少有些撿了芝麻丟西瓜。一方面並不是穀物才有這些東西,豆類、堅果、根莖甚至蔬菜瓜果里一樣有,二來我們平時煮飯前做個浸泡處理就可以大幅降低其含量(麵食類則可以通過發酵過程降低,殊途同歸,歐美現在流行的發芽穀物麵包sprouted bread,也是同理),這也不是個天大的事,何況穀物里橫向比較,糙米這方面的含量本來也不算很可觀。


沒事,還有「淘米仙人」,手法嫻熟,保證營養不流失不蒸發。


萬年潛水黨,偶爾冒個泡。
如果沒有看錯,這個題目是「是否會造成營養流失」沒錯吧?那答題模式應該是:1、是+論據;2、否+論據。沒錯吧?

當點進這個回答的時候,我也沒多想,習慣性點開評論。

答主文字裡面有句話,「不吃大米甚至不攝入碳水的西方人是不是都得死了。」針對這句,見識淺薄的我提出了疑問 ?。

上一張圖裡面看到答主說的是不吃米飯,甚至不攝入碳水,然後變成了不拿米飯當主食,然後懟我。

有疑問就要提出;)

接著答主定義了「講究地方」這個名詞短語。然後質疑了我的智商。

然後我不能評論了 ♀? ♀? ♀? ♀?社會社會。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成立?
中國現在所謂的「一流大學」(985/C9/Top 10)的各方面情況究竟是什麼樣?
胡思亂想?
政府為何打擊符合經濟學常識正常現象的黑車?
女生遇到露陰癖應該如何應對?

TAG:健康 | 烹飪 | 飲食 | 養生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