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時候你感受到了壓力?
實習期前的我來問問過來人
首先要明確的是,壓力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實際環境的壓力,這和你承擔的職責大小有關,它更多的會迫使你儘快行動。比如董存瑞、黃繼光這些戰鬥英雄,在他們看到戰友處於為難境地時,會奮不顧身地捨命完成自己的戰鬥任務。因為這種壓力背後是大量的期待與肯定,你感受到這種精神力量越多,就會產生使命感,這可以壓倒恐懼讓你行動。
另一部分的壓力取決於自身心理闕值。心理闕值就是一個人能夠承受壓力的大小,但它只是一個相對值。壓力源屬於高價值事物,代表著危險、戰利品等與生存繁衍息息相關的東西,所以它會「俘獲」人的注意力。當一個人絕大部分注意力都用在了壓力源上時,他就沒有足夠的認知帶寬去處理其他事物,這稱為管窺心態。管窺心態是影響心理闕值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人在管窺心態下,壓力源會被無限放大,持續佔用大量認知資源,人在感覺腦子不夠用時最容易焦慮。想體驗這種感覺的人可以嘗試去做一做數學奧賽題,當你被嚴格限制時間時,焦慮感明顯會大於寬限狀態。這就是因為你越想在規定時間內做完題,認知資源消耗的程度就越高,你反而沒有辦法進行正常思考,行動力也會持續下降。
綜上所述,壓力是一個兩面性的東西,太高或者太低都會妨礙行動意願。
那麼實習之前的焦慮和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種壓力往往來自自己的想像。平心而論,沒有誰會過分在意一個實習生的表現,對於實習生犯錯,前輩和領導們也通常有心理準備。但有些新人會過分看重自己的形象,不敢去犯錯,生怕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好就會被人嫌棄。在這種狀態下,新人會把焦慮看成是對自己有害的東西出現的信號,只要一焦慮,就拚命想要平復這種情緒,拚命查找可能的錯誤。認知資源過度消耗在了查找問題上,就會產生焦慮,這會帶來強迫思維。也就是說你越焦慮某件事,你就會越在意,會不斷去想像那些糟糕的情況,根本停不下來。結果由於過分關注可能發生的錯誤,對於正常的工作應該如何開展反而沒有辦法去計劃和思考,這恰好又導致了更多的錯誤。而對於錯誤的過分恐懼,會讓人陷入啟動困難的狀態,畢竟什麼都不做就不會犯錯,結果這反而給同事們一種「這新人怎麼這麼懶」的惡劣印象。
要克服壓力帶來的行動不能,首先需要改變一下行為模式。將焦慮看做一種推動自己行動的有益情緒,當焦慮產生時,利用它來推動自己趕緊做出行動計劃。這個時候要聚焦在「行動」上,也就是說,不管計劃如何的爛,首先需要保證的是行動。而對於可能出現的錯誤,堵不如疏。錯誤的防範固然重要,但這依靠經驗和規矩比依靠臨時應變更靠譜,因此在焦慮的時候提前熟悉一下實習地的工作規定就變得非常重要,在標準操作要求的引導下,你犯錯的幾率會大大下降,即使出錯,有很大一部分責任也會被規矩的漏洞以及你新人的身份分攤,這些壓力和負面評價並不會全部壓到你本人身上。另外呢,與其害怕錯誤,提前查找,不如在犯錯以後事後總結,從改進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很多人犯錯後都會不停責怪自己不小心,其實這是沒有用的,認知資源很容易就被重要的事情擠占,在業務不熟悉時,時間很可能是不夠用的,所以認知資源也會被「儘快完成工作」這個目標擠占,忙中出錯,你根本沒有辦法小心得起來。而提前總結好的工作流程,則可以免除篩選錯誤的工作,只要照著事先想好的方法做就可以了,你可以盡情地在「儘快完成工作」這個目標上揮霍你的認知資源。
總之,壓力並不是壞東西,但如果你陷入了行動不能的狀態時,千萬不要急著責怪自己懶惰無能,因為你本來就可能壓力夠大才行動不能了,再加上更大的壓力只會讓你想要逃避。壓力來源無處不在,只不過你是否能夠感知,而這個感知的臨界點,我勉強稱它為「壓力閾(玉音)限」
而把你推到這個臨界點的原因就是兩個字「得失」。可能是名利,可能是身心。
所以看淡形名,淡泊名利,自然能夠讓自己使用保持在平靜的狀態,壓力閾限也會被無限的提高。謝邀。
很多時候都會感到壓力:
考試前還沒複習完~~~
交圖前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
今天計劃的任務又沒有完成~~~
要還信用卡瞭然而銀行賬戶沒有錢~~~
但是這些困境全都安然度過了,現在突然去回憶,竟想不起來特別有壓力的時候。
我媽說:人必須要有一點壓力才能夠不斷進步。我曾經探尋過為什麼人一定要進步,其實道理蠻簡單的,對於我等普通人來說,不進步就跟不上社會的腳步,跟不上社會的腳步生活品質就會下降,為了能夠安享晚年,多少還是要給自己一點壓力。
推薦閱讀:
※當今社會,是男人更累些還是女人更累些?
※小概率倒霉事件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做任何事情要比別人費勁很多。要如何調節自己的壓力?積極應對問題?
※博士面臨文章和畢業壓力大,怎麼辦?
※就業壓力大真的能促進大學生成才?
※沒有壓力的生活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