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疫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

中國艾滋病人口年年增長,

目前沒有完全醫治的方法,

但是艾滋病本身不是一個容易傳染的傳染病

其傳播方式特殊且狹窄,

很多難纏的疾病如肺結核、痲瘋、鼠疫等,

都是防疫先於治療,且防疫果效良好

為何沒有辦法用防疫的方式,

將艾滋病徹底消滅或限制在不增長的狀態?

導致防疫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技術,

還是其他不可說的政治力量?

---------------------------------------------------------------------------

問題是為什麼防疫失敗,

請舉出防疫失敗的原因和理由,

艾滋病和其他疾病在防疫上的關鍵點在哪裡,

不要夾帶私貨或是離題萬里,謝謝

------------------------------------------------------------------------------

另外,疫苗和防疫沒有絕對關係,

鼠疫和麻瘋病當年都不是以疫苗作為主要防疫手段


謝謝題主邀請,簡單說下我認為的艾滋病防疫失敗的原因

原因一:社會意識。社會上對於艾滋病的認識和態度不樂觀,對於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及病人的可接納程度令人堪憂。這個不用展開說相信大家也明白,我們的國民素質和國民意識在接納艾滋病的問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艾滋病的理性看待還遠未達到。來自社會的壓力使得感染者在接受包括藥物治療在內的任何有關環節上都有著巨大的心理障礙。甚至包括防艾工作者有時也在承受著別人異樣的眼光,更何況感染者自身呢!因為社會壓力的懼怕,也因為艾滋病有較長的潛伏期,人們缺乏檢測的意識,這使得很多感染者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從而增加了傳播的可能性......這種落後的社會意識給防艾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很多知識難以灌輸,很多理念難以傳達,很多認識難以形成,很多措施難以採取。這造成了艾滋病疫情的進一步隱藏和擴散。


原因二:傳播方式。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三個,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傳播。當前的趨勢是以性傳播為主體,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的佔比已遠遠小於了性傳播,尤其是同性傳播,增長趨勢明顯。性,是人與人之間的私密活動,在這個過程里雙方可以享受到歡愉,這是根植於人類動物性的原始慾望。當然也正是因為私密性和本能驅使性,使得防控的難度增加了。這很好理解,禽流感我們可以捕殺禽類,瘋牛病我們可以宣傳少食生牛肉,鼠疫我們可以捕殺鼠類,寨卡病毒流行我們滅蚊,「非典」我們可以少去人流密集地區、隔離感染者,埃博拉我們可以更換飲用水源,但對於艾滋病而言,我們無法宣傳讓人們放棄性生活,更加無法採取反人類的屠殺感染者的方式。我們倡導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安全套,可現實是情到深處的時候可能已經把安全拋在腦後,或者為了獲得更加充沛的性快感而故意不佩戴安全套,這都是現實存在的困難。所以可以說傳染源和傳染渠道均無法得到有效的防控,疫情擴散有這方面的原因。

原因三:病毒自身變異性和特殊性。艾滋病病毒,又稱為HIV,是RNA逆轉錄病毒,遺傳物質為單鏈核糖核酸,穩定性很差,這使得HIV天生就具有極高的變異性。HIV目前有I型和II型兩大類,兩大類下面又細分多個亞型。而針對HIV的疫苗通常具有較高的特異性,疫苗生產出來新的變異株已經產生了,疫苗的研發速度跟不上病毒的變異速度,這使得疫苗方法一直未能在防艾工作中大顯身手。另外,HIV主要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現有「雞尾酒療法」可以將體液中的病毒載量降低到儀器無法檢測到,但HIV可以存在於淋巴結和免疫細胞內,躲過藥物作用。病毒無法從身體內根除使得宿主從感染之後終身攜帶,一直處於感染源的狀態,排除自然死亡因素,感染源是一直在增加的,這使得根除感染源的方法也失效了。


結合題主所列舉的幾類疫情,我認為同時具備上述三種原因的只有艾滋病,所以這三類原因難分誰最重要誰次重要,希望我的答案對題主有所幫助。


醫學教育的普及


去問下高耀潔奶奶怎麼回事吧。


難道不是因為艾滋病病毒變異率極高嗎?
從感染開始就開始向各種方向不可預測的變異,所以暫時防治不了呀


我猜是因為對艾滋及其傳播認識得不到位?很多人單知道性交/肛交能傳播艾滋,不知道口交也是能傳播的←_←


因為,人的無知,因為人的自私,因為人性的不確定……

說到底還是因為啊。


僥倖心理


你這個問題可以變成各種傳染病。特別還有比艾滋病更多的性病


很多難纏的疾病如肺結核、痲瘋、鼠疫等,

都是防疫先於治療,且防疫果效良好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結核桿菌,請問你說的防疫效果良好是怎麼回事?


周星馳有部電影還是電視劇?裡面有一個片段
說世界上的艾滋病和同性戀都死光了,很多是殺死了,為了防止HIV傳播


推薦閱讀:

痣多是什麼原因?打痣有害嗎?
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吃點什麼補品好?
骨折手術的取出鋼板為什麼不給我!?
做推拿醫生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疾病 | 醫療 | 政策 | 艾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