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此君一生堪稱傳奇,先是抵抗瑞典和騎士團的入侵(涅夫斯基的稱號就是由於抵抗瑞典人的那場戰鬥中獲得的),然後在蒙古入侵下秒慫,充當蒙古的馬前卒(但是確實保存了俄羅斯民族免遭更大的浩劫),而貌似在毛子心中的地位還蠻高的,以至於斯大林二戰的時候還搞了個涅夫斯基勳章,其後人的莫斯科公國也確實推翻了金帳汗國統一俄羅斯,那麼要如何評價他?
先說結論:假如中國歷史上的吳三桂是朱氏皇族,且前期所作所為沒有變化,投降後悶聲發大財,後代復國成功的話,那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就是相當於俄羅斯歷史上的這個「朱三桂」;
下面慢慢解釋一些細節:
1、從瓦良格入侵一直到「平獨鎮露大波波」殺過來的這600多年時間裡,包括早期基輔羅斯,之後的公國分裂、蒙古入侵,莫斯科崛起,伊凡雷帝統一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從「朝代」的角度來說都是一個時代——留里克王朝時期,可以理解為,君主都是姓留里克的。
2、這個留里克王朝早期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周代,叢立國之初就開始分封諸侯,不同的是只有同族諸侯,沒有異姓諸侯,後來"周天子"(基輔大公)衰落之後,各主要諸侯開始混戰,其中實力最強的諸侯有弗拉基米爾大公和諾夫哥羅德,亞歷山大就是弗拉基米爾家族的王子,後來通過投降蒙古人獲得全俄大公之位,坐鎮弗拉基米爾發展,期間把其中一個小兒子分封到離弗拉基米爾不遠的軍事重鎮莫斯科當諸侯,後來亞歷山大在弗拉基米爾的嫡系後代衰落,而莫斯科這支後代崛起,通過一系列戰爭與蒙古爭鬥,並同時擴大地盤,直到伊凡雷帝(俄版的秦始皇)終於完成俄羅斯的統一和崛起,並採用的中央集權擴大國力,再也不分封諸侯了,後來死後僅傳了2代這個王朝就完蛋了,後來就是剛東諾夫篡位,波蘭入侵,全民反侵略戰爭,到彼得大帝的爺爺登基,就是下一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的故事了;
3、關於亞歷山大在涅瓦河畔擊敗瑞典和在楚德湖擊敗條頓騎士團的故事,以及之後又投降蒙古人的故事,別的答主介紹的非常清楚了,不再多言。我想說的是,在亞歷山大眼裡,西方的敵人絕對比東邊來的游牧民族危險,因為蒙古人不會拆了升天大教堂讓俄羅斯人改信長生天和薩滿,而條頓人和瑞典人(也包括200年後的波蘭人)絕對是奔著亡國滅種來的,如果輸給蒙古人,只是需要納貢磕頭屈辱的活著,操作好了未來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事實證明真的成功了),但是如果輸給西邊的敵人,那麼世界歷史上就沒有俄羅斯,也沒有東正教了。所以面對日耳曼人,無論如何要拚死抵抗,直到流進最後一滴血,而面對蒙古人,實在抵抗不過投降也是一種選擇。打個比方,日耳曼人就好比跛子帖木兒要滅掉明朝,綠化中國,而蒙古人就好比,呃,蒙古人入侵中原,中原王朝面對兩種入侵的抵抗烈度是有差別的;
3、由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領導的是俄羅斯面對蒙古人最後一支抵抗力量,最後用選擇投降,並代理薩萊的可汗統治俄羅斯,並制定了陽奉陰違、徐圖發展、悶聲發大財的復國策略,後代終於成功復國擊敗了蒙古人並踏上一萬隻腳,從某種意義上說,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曲線救國」路線成功的代表;
最後,我覺得如果給留里克王朝諸君主上廟號謚號的話,那麼
奧列格大公(王朝建立者):太祖高皇帝;
伊戈爾大公(王朝擴展):太宗文皇帝;
弗拉基米爾一世(取拜占庭公主,受洗東正教):世宗景皇帝;
智者·雅羅斯拉夫(版圖最大,國勢極盛):高宗武皇帝;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王朝重建奠基人):世祖章皇帝;
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亞歷山大孫子,從蒙古人手裡獲得全俄羅斯徵稅的權利):文宗明皇帝;
德米特里·頓斯科伊(擊敗蒙古人,獲得獨立):武宗成皇帝;
伊凡三世(宣布繼承拜占庭,取號沙皇):宣宗庄皇帝;
伊凡四世(雷帝,恐怖的伊凡,創立制度,統一俄羅斯,滅亡蒙古諸國,對外擴展到西伯利亞,大興土木,暴虐統治):肅祖威皇帝;
——————
嗯,最後這段是用來搞笑的~~
條頓騎士團、利沃尼亞騎士團和瑞典曾經與諾夫哥羅德爭奪印格爾曼蘭和卡累利阿。這屬於十字軍的一部分。然而天主教徒失算了,諾夫哥羅德有神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相助,瑞典人佔據芬蘭南部向東一直延伸到遇到斯拉夫人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被諾夫哥羅德王公亞歷山大在涅瓦河畔擊退為止。在蒙古和瑞典相繼入侵俄羅斯後,條頓騎士團希望利用俄羅斯人的疲軟,進攻了臨近的諾夫哥羅德,相繼佔領普斯科夫、伊茲博爾斯克和科波列。在他們逼近諾夫哥羅德城時,擊敗了這裡的諾夫哥羅德分遣隊。在采邑主教的帶領下,十字軍騎士和當地的烏高尼亞愛沙尼亞輔助部隊在連接楚德湖南北兩部分(也許是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斯科伊湖)的水道上,遭遇了亞歷山大的部隊。亞歷山大準備在自己選擇的地方戰鬥,他讓自己的軍隊撤退,努力將這些常常自信滿滿的十字軍引到冰湖上。在楚德湖擊潰了騎士團聯軍主力,收復普斯科夫,保衛了偉光正的東正教俄羅斯,後來漸漸獲得了「涅瓦河英雄」(涅夫斯基)的尊號。
《諾夫哥羅德第一編年史》寫到:
王公亞歷山大和諾夫哥羅德的所有部隊在湖附近、在烏茲曼、在渡鴉石附近整隊;日耳曼人和愛沙尼亞人沖向他們,就像插在他們身上的楔子一樣驅趕他們。日耳曼人和愛沙尼亞人傷亡也很大……雙方在一方追擊另一方時,於距楚德湖西北岸7俄里的地方展開交戰。無數的愛沙尼亞人和2400名日耳曼人落入水中,他們用他們的雙手俘獲了50人,並且將這些人帶到諾夫哥羅德那裡。
利沃尼亞騎士團在幾年後編寫的《利沃尼亞押韻編年史》寫到
(俄羅斯人)擁有很多弓手,戰役以對國王兵員(丹麥人)的無畏攻擊開始。弟兄(指騎士團)的旗幟隨後在弓手的中間飄揚,寶劍聽起來是將頭盔斬碎。雙方的很多人在草地上戰死。隨後騎士團的軍隊被完全包圍,因為俄軍兵力太多,達德意志騎士的60倍。弟兄們英勇殺敵,但他們還是戰死了。一些從多爾帕特來的人逃離戰場,他們逃走是為了躲避災難。20位弟兄戰死而6位弟兄被俘。
冰湖戰役被視為極為重要的戰役,尤其對俄羅斯史學家更是如此。十字軍的失敗讓他們不能重新攻佔普斯科夫,這可是他們東路十字軍的關鍵。諾夫哥羅德成功保衛了東正教,德意志十字軍未能再對東方構成威脅。亞歷山大在1574年被俄羅斯東正教會升格為聖人。
這次戰役得到了謝爾蓋·愛森斯坦的古裝劇情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美化。這部電影受到政治宣傳寓言的影響,將以宗教為目的的條頓騎士團比作納粹德國,讓公眾對這次戰役的印象經常與真實情況不符。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將他對這部電影的配樂改編為同名的清唱劇,其中最長的樂章是《冰上的戰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本來作為下諾夫哥德大公的涅夫斯基是貴族,在蘇維埃眼中屬於被批判對象,但是他在歷史上打敗過鐵十字的條頓騎士團,所以說當元首的坦克和斯圖卡開過來時,斯大林宣布涅夫斯基是俄羅斯的民族英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就成為了俄羅斯反抗納粹侵略的象徵。現在,俄羅斯還有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授予那些勇氣非凡,對國家有傑出貢獻人。
重金屬樂隊詠嘆調樂隊創作過《俄羅斯勇士歌》,放入他們的《瀝青英雄》專輯中。這首歌提及了樂隊成員對這次戰役的看法。
在2009年日本與俄羅斯、加拿大聯合製作的動畫片《第一小隊》中,楚德湖戰役成為了至關重要的故事情節。
蒙古人入侵,梁贊大公的屍體被掛在城牆上,涅夫斯基沒有按照教皇的建議和蒙古人死磕殉教,而是乖乖向蒙古人服軟,以此維持了諾夫哥羅德的獨立「藩屬國」地位。後來還讓」宗主國」蒙古人封他弗拉基米爾大公,代替蒙古人部分管理斯拉夫人。
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傳》中,拔都對涅夫斯基說了這樣的話:「上帝已經使許多民族臣服於我,獨獨你不希望服從我的權力嗎?如果你希望我保護你的土地,請來薩萊,目睹我帝國的威嚴。」涅夫斯基去覲見了可汗,並獲得了巨大榮譽。後來,他的弟弟安德烈大公與可汗發生矛盾,可汗派軍隊劫掠了安德烈大公的封地蘇茲達爾。後來,涅夫斯基重建了蘇茲達爾,並用禮物和外交手段轉移了韃靼汗的憤怒。
宗教寬容是蒙古統治者一直遵循的原則。「對各宗教一視同仁,不分彼此。」——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蒙古的宗教寬容政策決定了它不可能為了宗教利益同羅斯鬥爭,也不會迫使羅斯人改變其東正教信仰來接受伊斯蘭教或薩滿教。而且,當時的韃靼官吏是「不干涉修道院長、修道僧、神甫以及拜奉聖母神像和聖僧的人」,——(蘇)B.T.帕舒托《蒙古統治時期的俄國史略》(上冊)
表現了其對俄國人東正教信仰的認可。因而,中世紀俄國知識分子把蒙古和羅斯之間鬥爭歸結為宗教層面的爭端,背離了當時實際情況,目的在於淡化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進而否認蒙古統治和征服羅斯的真實性。在東北羅斯的編年史中,記述了各種各樣的羅斯大公為了他們的世襲財產前往薩萊或花剌子模的事件。這些王公接受了封誥,並被賜予保有公國土地、財產權利,但文中並沒有解釋羅斯王公為什麼需要從蒙古那兒獲取特權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實際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因,那就是「韃靼已經征服了俄國」,但作者絕口不提這合乎邏輯的因果聯繫。不解釋事件間的因果聯繫,有意忽略蒙古和羅斯之間的宗主國和藩屬關係。在加里奇—沃倫公國的編年史中,記述了丹尼爾大公對蒙古的臣服。關於這兩個王公臣服事件的描述,作者們都沒有解釋為什麼羅斯王公要接受蒙古汗「冊封」,為什麼拒絕去薩萊覲見大汗等於政治上「自殺」。既不否認拔都擁有羅斯最高權力,同時也不明確承認羅斯主權的歸屬,這就是中世紀俄國知識分子對待該問題的態度。實際上,早在涅夫斯基的父親雅羅斯拉夫時,諾夫哥羅德就已經確立了對蒙古人的忠誠。後來涅夫斯基的孫子,也就是莫斯科大公尤里·達尼洛維奇被許配給了蒙古烏茲別克汗的妹妹。獨立的諾夫哥羅德繼續延續了俄羅斯的正統血脈,可惜由於糧食不能自給,被一直被立陶宛(面積相當壯大)和克里米亞、喀山、金帳三兄弟欺負的莫斯科南蠻給滅了。
現在俄羅斯人評涅夫斯基為俄羅斯最偉大的人物,剛聽見時多少有些意外,想一想也合理。當時俄羅斯的確是最為危險的時候,可能現在的俄羅斯人會這樣認為。東邊有蒙古人,西邊有十字軍。蒙古人的到來讓他們絕望,根本沒法對抗,看不到勝利的可能。瑞典人多桑曾經形容東歐十字軍與蒙古軍的對抗,像是半裸的鄉民與正規軍對抗一樣。俄羅斯人的軍隊也是這樣。
蒙古人是宗教的保護者,也是分封者。拔都當時召見涅夫斯基的父親雅羅斯拉夫,明確地說明把俄羅斯交給雅羅斯拉夫管理,封他為眾俄羅斯大公之長。按蒙古人的分封原則,不僅是附庸要忠誠宗主,宗主也要忠誠附庸。成吉思汗也是這樣作的。成吉思汗對他的部下與附庸的忠誠最為穩定,給部下與附庸的安全感。所以成吉思汗得國,成吉思汗厲害,就在忠誠上。
拔都分封雅羅斯拉夫為俄羅斯大公,承認留里克雅羅斯拉夫家族對俄羅斯的統治。大致蒙古人與雅羅斯拉夫家族都守著這個條約。即使以後雅羅斯拉夫家族的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在頓河之戰打敗蒙古人,但他是反對當時蒙古人的權臣馬邁,算是清君側。以後季米特里繼續向蒙古人交稅,直到伊萬三世為止,蘇聯時期說伊萬三世拒絕交稅,把當時蒙古人的可汗的令牌扔在地上用腳踩,後來證明是編造的。伊萬三世沒有交稅,是因為蒙古人已經分裂成碎片,有太多的可汗與宗王,他不知道向誰交稅。伊萬四世是先讓蒙古宗王為可汗,然後再讓位給他,也就是說他是作正宗的可汗。
這就是說涅夫斯基家族是蒙古人的代理人,實際也是蒙古的包稅人。涅夫斯基的孫子伊萬成為俄羅斯大公是自然的,實際從伊萬與卡利塔兄弟後,涅夫斯基家族的幼系莫斯科王室成為蒙古人的包稅人,並由此發跡。按蒙古人觀點幼系守家。
關於涅夫斯基打敗十字軍的作用,並不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制止了西方勢力的西侵兩百年。實際這背後有蒙古人的保護,1257年蒙古人在諾夫哥羅德搞人口普查。確立了諾夫哥羅德要向蒙古人交稅,也就是在蒙古人保護之下(以前蒙古人並沒有征服諾夫斯哥德)。西方人不會冒險再來攻擊諾夫哥羅德。以後蒙古人分裂後,波蘭與立陶宛才會西侵,但這是一百年之後了。
我是說在殘忍無情的歷史上也有溫情的一面,不說溫情,也有忠誠的一面。雙方要守約。作生意雖然講智力,但總得講信用。就是在黑道上混,信用也是一種永不消失的規則。後期蒙古人分裂後,每當蒙古人可汗或者宗王帶兵攻打莫斯科時,莫斯科大公總是躲避逃走,讓東正教牧首留守莫斯科城,反正蒙古再兇惡,也不敢冒犯宗教人士的。
涅夫斯基的堅忍使我改變了對俄羅斯人,或者對說對莫斯科王室的印象。留里克莫斯科王室成員沒有英雄,克柳切夫斯基說莫斯科大公都是平庸之輩,但卻干出偉大的事業。俄羅斯之所以成為世界力量之一,是有其歷史的,有老底子的,或者說是他們數十代祖先們的堅忍與沉默的後果。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評價真的褒貶不一,有人說他說曲線救國,有人說他是徹頭徹尾的亡國奴賣國賊,只不過俄羅斯內部不想把事情說的很醜而已,跟滿洲國一樣(亞歷山大自他父親到他這一輩都是屈服於蒙古的,再加上鎮壓百姓)。對他的評價,有的說他不想和蒙古人血戰,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地位;有的人說他是民族英雄,保衛了俄羅斯和俄羅斯人免遭亡國滅種。(有人和我說,你覺得日本人會如何評價汪精衛?)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被斯大林封為民族英雄,被東正教封聖徒(毛子東正教的聖徒……真多),打贏了瑞典和波蘭,對蒙古採用宜剛宜柔、相機而動的戰略方針。對於很多認為他「徹頭徹尾的賣國」的,當時俄羅斯面對強大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只能屈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學習別的國家(花剌子模)奮力抵抗蒙古,那肯定會灰飛煙滅。上面的答主很詳細地說明了對抗西方和對抗東方的利弊,非常感謝。西方瑞典當時完全是奔著滅了東正教強迫他們信天主教來的,完全是滅種。而蒙古韃靼只想要錢,不要毛子的爛地,好生錢財伺候好就行,根本不想像瑞典一樣「滅種」。
初次回答問題,感覺還有很多漏洞,歡迎指出!
我感覺有些人是站的著說話不腰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期間,轄內的人口多少,有多少毛熊啊。
人家的原則很簡單,俄羅斯公國起步,就是最大最要緊的保住人口和地盤,蒙古只要低頭繳稅,不動你的人口和地盤,從體量上來說是真正小弟弟,不低頭,怎麼辦呢,民族自殺嗎。。。
自己體量大,當然能拖持久戰,否則空談無益啊。。。
推薦閱讀:
※對俄羅斯不了解請問俄羅斯發不發達 ?
※中國球迷有哪些可以提升士氣的經典且通俗的助威歌曲?
※俄羅斯當時為什麼允許喬治亞等國獨立而堅決不允許車臣等北高加索等國獨立?
※《牢不可破的聯盟》歌詞中為什麼會包含字眼「偉大的俄羅斯」?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孰髙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