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長跑,自行車等競速項目的「戰術」是怎樣的?

為什麼經常有比賽中「根據對手」,「根據隊形」,「根據xx」調整戰術一說?為什麼不是保證自己用時越少越好那麼簡單呢?


關注這個問題好幾天了,決定來回答一下。
只答公路車:

前言:
這個問題下面湧現出不少答案,比如 @渣渣炒飯 和 @楊金智 的答案就挺好。但是我為什麼還是選擇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有三點原因:
1. @渣渣炒飯 的答案比較全面,但是缺乏一個整體的邏輯。作為自行車迷能夠完全消化,但是作為公路車的入門愛好者可能會存在各種疑惑。另外有些地方偏題了。我倒是建議哪天你寫一個文章,把自己對公路車的了解都寫進去,就叫《公路車知識大匯總》什麼的。畢竟,這裡題主只問公路車的戰術是怎麼樣的。
2. @楊金智 寫的比較切題,各種戰術都有提到,但是不夠詳細。
3. 本人之前寫過一個回答,
為什麼 sky 車隊 2016 年環法幾乎每個賽段都沒有特別好的排名,但是依然總成績出色? - 自行車 收穫了不少贊。這次也想盡我微薄的能力,寫一寫公路自行車的戰術。

以上廢話就這麼多。轉載請跟我私信聯繫,禁止在知乎以外的地方轉載
另外歡迎 @小樣兒Desperado 和其他朋友們補充,有錯誤我會及時改正,一些地方如果有必要我也會及時補充
——————————————————————————
首先重複一遍問題,給大家一下refresh:

「游泳,長跑,自行車等競速項目的「戰術」是怎樣的?
為什麼經常有比賽中「根據對手」,「根據隊形」,「根據xx」調整戰術一說?為什麼不是保證自己用時越少越好那麼簡單呢?」
——————————————————————————
本片回答分為三部分:
1. 公路自行車賽制以及對應的車手類型,
2. 由公路車賽制而導致的具體戰術以及其必要性
3. 戰術的具體應用舉例,以及電影《破風》跟現實的不同


第一部分:公路自行車比賽以及對應的賽制

公路車是世界上分布最廣,受眾人數最多的體育競技項目之一。每年,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公路車比賽都能都吸引到成千上萬的觀眾前來觀看。而所有公路車比賽當中,難度最大,榮譽最高,被譽為「皇冠上的鑽石」 的比賽便是每年7月到8月舉辦的環法自行車賽了。受限於篇幅限制和重點的體現。***我在第一部分僅僅對環法的賽製做一個介紹。看過為什麼 sky 車隊 2016 年環法幾乎每個賽段都沒有特別好的排名,但是依然總成績出色? - 自行車的童鞋們或者有一定自行車知識的同學可以選擇略讀這一部分。

環法自行車賽總共分為21個賽段。上百名自行車手們將在21個比賽日之內進行上千公里的騎行。環法,顧名思義,就是繞法國一圈。然而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環法的比賽經常也會離開法國,造訪周邊國家。比如西班牙,瑞士,義大利等等. 2014年環法的第一個賽段,是在英國的利茲發車,後來才來到法國。在第一賽段,髮際線王子和凱特王妃親自為環法剪綵,可見這項比賽的影響力之大:

在21個賽段中,每個賽段又各有各的特色。不過一般來說,賽段分為以下幾類:
1. 平路賽段。通常你印象里的自行車比賽就是下圖這樣的:

我們通常管上圖這個叫大集團衝刺。想要贏得大集團衝刺,你需要在短時間內輸出恐怖的功率。類似於100米短跑

2. 山地賽段。通常你會看到如下的美景和場面:

上圖為環法著名爬坡,阿爾普迪埃。當然,這張照片不是比賽時候照的。僅僅為了體現風景之美。

上圖基本是山地賽段終點,賽段冠軍慶祝的場面。想要贏得山地賽段,你需要足夠強的心肺能力來支撐長時間的有氧爬坡,並且足夠低的體重來確保不會在爬坡時成為負擔。類似於跑步中的10km甚至更長的馬拉松。

3. 鵝卵石賽段(古典賽段)。這種賽段通常比較少見,一般21個賽段中只有一個。

下雨之後,泥濘顛簸的鵝卵石路面給選手造成了大麻煩。一般來說,卵石路好手都需要不錯的衝刺能力,不錯的有氧能力,以及良好的控車能力。

4. 計時賽。也叫TT(Time Trail)。 分為團體計時賽和個人計時賽。

計時賽段中沒有車隊與車隊間的競爭。車手們分別發車(團體計時賽則是一個車隊一個車隊發車),紀錄從起點到終點的時間。最短的車手或者車隊就是賽段冠軍。TT好手需要在一個平穩的時間段內持續輸出比較高的功率,類似於跑步中的400、800米跑。

以2016年的環法舉例:

2016年環法從左上角的法國西海岸開始,逆時針一圈,最後到中上部的巴黎。順便一提,歷屆環法的終點都在巴黎。16年環法一共經過9個平路賽段,10個山地賽段(包括丘陵賽段)以及兩個計時賽賽段,均為個人計時賽。16年的環法沒有團隊計時賽,也沒有鵝卵石路賽段。
請同學們在回到上面幾張不同賽段的圖片,不知道你們是否注意到幾個問題:
1. 平路賽段是大集團衝刺,而山地賽段照片裡面賽段冠軍後面竟然看不到人
2. 為什麼計時賽中選手的賽車和姿勢都和其他賽段不一樣,選手似乎「趴」在賽車上,而賽車的輪子也都特別「寬」?(具體講說,就是輪框的框高特別高)
這兩個問題都將在這個回答的第二部分,「由賽制而導致的具體戰術」 中得到解答。各位稍安勿躁。

與其他體育項目不同,環法的榮譽並不僅僅發給一個人。具體來說,有四種。
1. 總冠軍。總冠軍得主的總用時最短。在21個比賽日過後,最終在巴黎凱旋門面前穿上黃色領騎衫,捧起環法總冠軍的獎盃。我們說他「贏得了環法」。每個賽段過後,當時的總用時最短者也會穿上黃色領騎衫。

2. 最佳衝刺王。頒發給21個賽段全部結束之後,衝刺積分榜第一名。用綠色領騎衫來作為象徵。衝刺積分,便是環法給予衝刺車手的獎勵。在很多賽段中間都會有途中衝刺點,前幾名通過的車手便可以獲得衝刺積分。賽段終點的衝刺也有衝刺積分。衝刺積分的設定是為了讓環法比賽更加精彩,充滿不確定性。

3. 最佳年輕車手。頒發給總用時最少的26歲以下車手。鼓勵新人。用白色領騎衫來作為象徵

4. 最佳爬坡手。 頒發給爬坡積分最多的車手。與衝刺積分類似,賽段中間或終點前的爬坡都會有爬坡積分,獎勵第一個到達山頂的車手。用帶有紅色圓點的圓點衫來作為象徵。

5. 補充:賽段冠軍。這個最好理解,21個賽段會產生21個賽段冠軍,頒發給第一個過線的車手。然而他們並沒有特殊顏色的榮譽衫作為獎勵。

人都為了榮譽而戰,所以每個車隊的車手們也都費盡心思想要爭奪上面的幾種榮譽。然而競技體育的殘酷就在於,人跟人在已經是極限的領域之下,還要分出高下。所以每個車隊通常只圍繞一名車手服務,因為畢竟只有一個人會獲得黃衫,沒有人會記住第二名。我們通常管這個車隊的核心叫作「主將」。其他圍繞主將服務的人都被稱作副將,你也可以叫他們為僚機。
然而具體來看,車手卻也是根據身體條件,各司其職。以下幾種為常見的幾種車手類型。
1. 全能車手 這種人通常是團隊的主將,為車隊爭奪總成績的冠軍。爬坡能力很強,個人計時賽能力也不差,下坡能力也很棒,自己的體力恢復能力也很快。總之,綜合能力非常好。這種車手不能夠有短板,否則的話根據木桶原理,其他對手會針對短板來訓練,並且摧毀自己。以下是最近比較火的全能車手:

來自天空車隊的克里斯-弗魯姆(Chris Froome). 綜合車手的提體型基本是比較瘦,但是大腿肌肉還是能看出比較結實有力。然而身高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值,比如弗魯姆186,而之前也有過不到180的車手是綜合車手並贏得環法。

2. 爬坡手。顧名思義,這類車手在爬坡方面很有優勢,但是可能在個人計時賽這類需要絕對功率的賽段就會歇菜。比如,一個60kg的車手能夠輸出360瓦特的功率,和一個70kg能夠輸出420w的車手相比,在理論上講,爬坡速度是一樣的。因為他們的功率/體重比都是6。 然而在平路的計時賽上,純粹的功率數字更加重要,所以70kg的車手理論上在個人計時賽上會比60kg的車手有優勢,哪怕他們爬坡能力相同。

典型的爬坡手如:

爬坡手通常身材瘦小,這樣就不會因為骨架原因來增加沒必要的體重。畢竟爬坡的時候是用心臟和腿,任何多餘的重量都是負擔。爬坡手會在山地賽段保護主將,也有可能參與突圍獲得賽段冠軍。爬坡手最希望獲得的榮譽是象徵爬坡王的圓點衫,也有一些爬坡手對象徵總冠軍的黃衫虎視眈眈。這就需要看,他們相對綜合車手,爬坡上的優勢和個人計時賽上的劣勢,誰能抵消誰。

為什麼爬坡手不是那些體重大功率也高的人呢? 只要功率體重比一樣就可以了呀。
因為很難做到體重大功率也高。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120斤,另外一個160斤。但是160斤的人重的那40斤有一部分是在上半身,對於爬坡反而是負擔。也就是說腿部增加的功率並不能按比例增加,更不用說心肺的負擔更重了。所以爬坡手往往都又瘦又矮。當然,純爬坡手由於個人計時賽能力和恢復能力的不足,很難成為總成績車手。

3. 衝刺車手 衝刺車手的目的只有一個:贏得賽段冠軍。就像100米跑的博爾特永遠無法贏得馬拉松那樣,當今環法下衝刺車手也永遠不可能贏得環法總冠軍。衝刺手能短時間內輸出1500w以上的恐怖功率,但是持續輸出穩定功率的能力卻一般,而衝刺所需要的碩大肌肉在爬坡時候也變成了累贅,畢竟爬坡往往都是好幾公里。還是那句話,爆發力或者耐力,你只能選一個。在爬坡賽段,衝刺車手往往打打醬油,給總成績車手(主將)送送水和能量棒。

上圖可以看到衝刺手明顯比爬坡手和綜合性車手壯一些。當然,他只有175所以還看不特別出來。

4. 計時賽車手/古典賽車手 如同前面舉例的400/800米之於跑步那樣,計時賽車手需要在1h左右的時間輸出儘可能大的功率,同時在有爬坡的賽段,爬坡能力還不能太差。所以他們的體型基本介於爬坡手和衝刺手之間:

如上圖,沒有很瘦,但是腿部肌肉也往往沒有衝刺手那麼誇張。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總成績車手的個人計時賽能力也很強(否則也不能成為全能車手)

第二部分:由公路車賽制而導致的具體戰術以及其必要性

1. 還是拿環法舉例來談談具體的戰術。高中物理告訴我們,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在高速對抗下的環法自行車賽,風阻是除了車手自己之外,限制車手的最大因素。任何一定由於風阻而產生的劣勢,都會導致一個賽段冠軍的損失,或者是經過21天的積累,讓車隊主將抱憾而終。那麼如何盡量與風阻「做朋友」?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讓前面一個人為你「擋風」。具體來說,空氣在經過前一個車手時會散開來,在他後面形成一個「真空區」,裡面的風阻要小很多。緊跟著前面一個車手,你就能節省很多的體力。這也就是電影《破風》名字的來歷。

如圖,一個車隊的車手像火車一樣排成一列,隊伍前面的車手給隊伍後面的車手領騎,破風。

所以,這個「破風」,或者叫「拉火車」就是現代公路車比賽最基本的戰術。即使在爬坡時,速度沒有那麼快,副將也還是會給主將領騎。畢竟一個賽段通常200km,一個爬坡10km以上,優勢也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而在平路衝刺中,拉火車的成功與否與賽段冠軍的關係是巨大的。大集團在終點前1km基本就開始提速,每個車隊拉起火車,然後在前面的隊員拚命為衝刺主將領騎。你會看到,一堆車手就像火箭分級那樣,在前面的一個一個掉下去,耗盡自己來給衝刺手節省體力,留在最後的兩百米全面爆發。提早衝刺或者位置不好沒有人帶領衝刺,其結果都是可怕的,哪怕這個星球上最快的男人也不可能在提早衝刺或者沒有隊友帶領的情況下獨自贏得賽段冠軍。是的,這話就是這麼絕對。因為在高速情況下,如果前面有4,5個人幫你領騎,你甚至能節省40%的能量。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剛才的圖片中,平路衝刺都是大集團衝刺,而山地賽段基本都是車手一個一個過線。因為即使你衝刺能力一般,待在主集團裡面,前面的人也能把你的速度拉起來。不求賽段冠軍,只求不拉開差距。山地賽段更多的看選手個人的身體素質,一點點的差距也會被放大。所以破風的重要性雖然仍然很大,但是不會出現大集團過線的情況。

當然,上面說的是「靜態的情況」。在實際情況下,你就可以看到題主所說的,根據對手的戰術而調整戰術。比如,自己車隊剩餘的人少,而其他車隊人多,那麼自己車隊的衝刺手就有可能選擇跟在別人後面猥瑣的「蹭火車」。別人也不是傻子,白白給你破風。所以在前面的車手就會畫起S型,轉來轉去,企圖讓後面的車手脫離自己的遮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也就是公路車魅力的所在
再舉一個例子。山地賽段中,比賽進行的有條不紊。突然對方車隊的主將跟著其他人突圍了出去,你作為自己車隊的主將,跟還是不跟?如果突圍集團十分強大,人數眾多,那對手可能仍然有人給他破風,並且跟你建立巨大的時間差。但如果盲目追隨,而對方僅僅是虛晃一槍怎麼辦?你自己耗費許多體力,而對方可能還有一堆能力強大的副將給他領騎,最終在爬坡把你甩掉。又比如,很多比較傳統的車手喜歡擾亂比賽節奏。在終點前的爬坡上,他突然加速甩開你而去。你跟還是不跟?你知道他突然加速,消耗很多體力,平均下來最終肯定會比保持均勻輸出要更慢,但是你在他的後面失去了遮擋,如果沒人給你破風,自己也會消耗更大體力,勝負未可知。又比如,你和其他幾個爬坡手在爭奪山地賽段的冠軍,但是其他人都不願意在前面領騎,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你會怎麼選擇?此時的車手就必須達成默契,互相領騎。這就不僅是戰術的博弈了,更是人心的博弈。

戰術甚至可能更加具體,甚至具體到什麼時候喝水。曾經出現過在終點前選手因為吃能量棒時其他人突然進攻而被甩掉的情況。也出現過由於沒有吃足夠東西導致崩盤的情況。畢竟只要是自行車比賽,一般來說一天150km的距離是至少的,車手們需要騎5,6個小時以上,沒有足夠並且有計劃的補給,那也是白搭。

最後一個例子。破風的效果還會被其他因素影響。比如,你的對手在前面的下坡突然突圍了,希望甩掉你,你跟還是不跟?跟,自己的下坡控車能力不夠,在80km/h的速度摔車了怎麼辦?整個賽季可能都會報銷。不跟,人家的下坡能力比你好,轉彎速度比你快,就算沒人破風也能甩開你,就這樣一路突圍到終點,你怎麼辦? 這些都是車手乃至車隊要考慮的。

上面的例子都是具體到每一個賽段的。那麼宏觀層面呢?比如你是車隊的主將,你想贏得今年的環法,那麼車隊就要針對每一個賽段來制定戰術,但是由於實際結果的變化,賽段過後再接下來的比賽,可能還要調整戰術安排。比如你知道對方的主將爬坡比你好,你可能會針對他進行爬坡訓練,忽略了個人計時賽。但是最終發現對方主將狀態非常不給力,你雖然爬坡無敵,個人計時賽卻輸給了來自第三支車隊的主將,讓人家漁翁得利。又比如,你的車隊可能安排你在某某賽段進攻,但是你的副將不給力,導致你發揮不出來,那車隊可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建議你在下坡尋找機會,扳回時間差。每個車隊的每一次策劃,都會達到一種動態平衡,而具體比賽中的隊員的狀態,風,摔車,又會打破這種平衡。所以在環法這種21天的超長比賽中,車隊的戰術就在平衡-打破-平衡的動態模型中互相博弈。

現在的公路自行車競技已經過了「英雄時代」。大家都是人類,通過科學的訓練和背後的投入,頂級車手間的差距不如過去那麼大了。上個世紀還出現過車手同時贏得總冠軍和很多賽段的衝刺冠軍,而在現在已經是幾乎不可能了。所謂「術業有專攻」,根據自己的基因和身體優勢,每個車手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儘可能的達到極限,而不可能真的出現所謂衝刺頂尖而爬坡也頂尖的車手。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車手的綜合能力確實很強,比如彼得-薩甘,他的衝刺能力和爬坡能力都不差,也依靠均衡的實力獲得了環法綠衫的5連霸。但是他的爬坡能力,在弗魯姆或者其他爬坡好手面前,確實還是不夠看。「術業有專攻」還體現在車隊層面。大部分車隊都是確定一個目標。比如天空車隊的目標就是讓弗魯姆贏得環法總冠軍,而衝刺車手的加入會讓弗魯姆在山地賽段孤立無援。但有些車隊則就是為了衝刺獲得賽段冠軍,比如比利時樂透車隊,在2016年環法最後一個賽段讓衝刺主將「大猩猩」格萊佩爾在香榭麗舍大街獲得了環法最有價值的一個賽段冠軍。當然,很多車隊實力不足,所以基本就是瞄準賽段冠軍,不管平路還是山地賽段,能拿一個是一個。不過總體來說,車隊資源是有限的,把資源平均分配,帶來的結果就是哪個領域都不怎麼樣,效果比專門針對一個領域的車隊要差很多。

2. 說完了「風」這個外界的最大影響因素,接下來再說說由選手自己來決定的戰術。

近幾年來,功率計已經成為了職業公路車比賽和進階愛好者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配件。顧名思義,功率計就是能即時測量你的輸出功率。看似沒有什麼用,實則從根本上改變了公路車比賽的玩法和節奏。有了功率計,選手的一切騎行活動就可以得到量化。比如進攻的時候,教練告訴你「保持7w/kg 5分鐘」。選手們只需要低頭看著功率計的示數,讓他保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就好了。科學證明,通常情況下用功率計保持自己的節奏,最終爬坡終點前爆發就是最快的方式。事實上功率計的應用也直接催生出了以天空車隊為代表的山地列車技術。前面也說過了,山地列車主要的目的是給主將節省體力,創造機會。但是山地火車的依據就是功率計的度數。否則就算拉起了火車,速度有可能太快,也有可能不夠快,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一般在現在的環法高山賽段,你很難看到總成績車手直接突圍,一個人直接來到終點。基本就是主集團中拉起一輛一輛的火車,各個車隊都會保持一個穩定的功率輸出,先篩選掉那些體力完全不行的副將,再慢慢提升輸出,最終讓主將在最後幾公里爆發。

當然,比賽不都是一成不變的。很多車隊和車手也喜歡在比賽中製造「驚喜」。比如說有些其他車手參與突圍,那麼你追還是不追呢?也許今天突圍集團的狀態特別好。你低頭看著功率計,輸出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對手來講,你們車隊的火車反而是太慢了。是否應該讓自己的火車提速?還是自己一個人拉上一兩個隊友也參與突圍?這都要視突圍的具體位置,突圍選手的威脅能力和自己車隊的體力情況來決定。這是,車手又會回到完全憑感覺的時代,因為決定往往在很短時間就要做出,僅僅看功率計上的數字,有時候反而也會被拖累,畢竟每個人在每一天的狀態也都不是一樣的,也許狀態好,那就不用「壓抑自己的天性」,直接進攻。

3. 說完了車手和人的戰術,再來看看車輛裝配方面的戰術

對於總成績而言,21天之中,任何一點小小的失誤都會被積累,任何一點小小的優勢也可能轉化為巨大的優勢。所以在硬體方面,車隊也會採取不同的戰術。

首先是很重要的爬坡齒比選擇。一般來說職業選手都是採用標準盤,也就是牙盤採用53-39的齒比。但是隨著來到比賽中段,隨著疲勞的積累,很多車隊會換成壓縮盤,也就是50-34的齒比,飛輪甚至有可能換成11-32。一切都是為了讓爬坡更加輕鬆,來減輕車手們的疲勞感。一個賽段拿了冠軍固然很爽,但是如果第二天沒有恢復過來,那麼一切都是浮雲。不要忘了環法是21天的比賽。京科夫車隊的7次大環賽冠軍阿爾貝托-康塔多也在採訪中說過,在環義大利中,進入山地賽段之後自己就會換成34的小盤,並且之後就一直會用34。

然後是計時賽段的車輛裝配

前面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計時賽的選手們騎得車都不太一樣?原因就是要使得風阻最小,速度最快,這樣過線的時間就會最短。輪子為什麼都很「寬」?(也就是框高很高,基本在60mm以上)一是因為可以減少輻條切割空氣導致的阻力,二是減少空氣在輪子內部形成的真空區,因為這會導致額外的阻力。計時賽車由於操控性差而且輪組可能傷害到其他人,故不能在上百人參與的普通賽段使用。不過問題還不止於此。計時賽車往往考慮空氣動力學性能而在重量和舒適性上比普通的大組車要差。所以一旦計時賽本身是一個爬坡賽段,那麼各個車隊就會有自己的戰術。如果坡度比較大,距離還比較長,有些車隊會讓車手們直接用普通的大組賽車加上休息把來使用。具體如圖

但是對於一些爬坡很強的車手,傳統計時賽車的重量劣勢似乎就沒有那麼大。他們更需要的是空氣動力學的優勢。所以也有選手直接用普通的計時賽車就去爬坡。同樣的,到底採用哪種方案,取決於賽段的情況,車手的特點以及到該賽段為止整體的排名情況。

第三部分:戰術的具體應用以及電影&<破風&>和現實的不同

拿衝刺火車來說。下面是2012年環法第十八賽段,當時在天空車隊的「地表最快男人"卡文迪什獲得賽段冠軍時的情況。都是視頻截圖,清晰度不太夠請原諒。

首先看到屏幕最下邊的是卡文迪什。上面是黃衫維金斯在給卡文迪什領騎。沒錯,在平路賽段,哪怕你是總成績第一你也得給衝刺手破風。

進入到最後的幾百米。前面有四個人,應該是之前的突圍選手。但是恐怖的衝刺火車馬上就要吞噬掉他們。可以看到屏幕上方主集團的S型長蛇陣已經馬上要追上這幾個醬油了。

可以看到卡文迪什在屏幕上方,但是也不是特別靠前。前面他已經幾乎沒有隊友了。

黃圈裡面是卡文迪什,在人家屁股後面蹭火車,等待機會。太早衝刺只能是找死,前面的選手也都在向後張望卡文迪什的動向。

卡文迪什閃了出來。前面的人已經把力氣耗盡了,而卡文雖然落後最前面的人差不多10米,但絕對可以追上。卡文迪什後面的人馬上開始跟在他的後面,希望他帶沖,自己漁翁得利。他們會得逞嗎?

顯然不能。卡文迪什恐怖的衝刺實力讓他後面的車手即使在有遮擋的情況下也完全跟不上。至於他前面的兩個車手,看姿勢就看得出來已經放棄了。還可以注意到,卡文迪什趴的非常低,一切都是為了將風阻減到最小。

不出意外地,卡文迪什獲得了這個賽段冠軍。

還有關於山地火車和空中加油的具體例子,建議大家移步@天氣不錯的答案,非常詳細,我也點了贊+感謝。在具體的例子和對戰術的理解方面,他的答案的專業性更加強。

然後來談談電影《破風》 《破風》是一部好電影,看看其他答主的答案,不少也是從《破風》中汲取靈感。不過既然是電影,就是一種藝術形式,需要後期的再加工。《破風》很多方面也與現實大相徑庭。這裡就來探討一下《破風》和現實中公路車比賽那些不同的地方。注意,我並不是黑《破風》,我說了這是一部好電影。你看到梵高的向日葵,也不會因為它不如照片里的向日葵那麼「真」就說這幅畫是個垃圾。電影,畢竟是一種藝術手法。

首先,《破風》當中並沒有多日賽。所有比賽都是一天就比完。原因很簡單,拍多日賽電影就會變得過於長。沒法給主角足夠的描寫。別忘了這是電影,不是紀錄片。 另外,《破風》對於冠軍的定義就是賽段冠軍。這個前面也提到了,現實中我們所說的「冠軍」都是總成績冠軍。

此外就是《破風》當中主角的光環過於強大。恨不得距離終點前好幾十公里,平路上就一兩個人突圍到終點。上文也提到了領騎的重要性,99%時間龜縮在主集團中的隱忍,就沒有最後200米衝刺主將的爆發。 另外,公路車比賽極其艱難,你不可能看到都在最後的爬坡或者衝刺了,車手們還在說話。就算在說話,70km/h下的噪音也很難會讓別人聽的清楚。當然,電影要考慮台詞。

此外就是角色的選擇。三為男性主角的身材都是衝刺手的身材,不過在電影中一些爬坡中甚至還是一馬當先,充當主將。上文也說過了,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另外就是王珞丹的身材過於瘦小,看起來不像是練場地自行車的選手。去看一下今年奧運會奪冠的鐘天使,宮金傑你就明白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興奮劑。電影中的興奮劑讓竇驍「突破了極限心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人的極限心律是一出生就固定的,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突破極限心律,那你應該也該準備後事了。要想騎得快,並不是看心率誰更快,而是看同樣心率,誰的心臟能夠攜帶更多氧氣,這對爬坡還是衝刺都是一樣的。昔日的環法七冠王蘭斯阿姆斯特朗,如今因為服用禁藥而名聲掃地,冠軍頭銜也全部被剝奪。他服用的主要的禁藥就是EPO。這種藥物能夠提升紅細胞結合氧氣的能力。多說一句,他也還使用過輸血的方式來作弊。具體就是在比賽前一個月抽出一部分血,等比賽之前身體恢復,血液量恢復到正常水平後,再把之前的血打到身體裡面。相當於平白無故增加了不少紅細胞。這裡多說一句,其實沒有證據指向阿姆斯特朗嗑藥,他只是承認而已,不過在聚光燈之下到底是不是出自真心那就不知道了。我這裡拿他舉例子,並不是非得說他,而是說服用EPO和輸血這兩種作弊的方式,確確實實的出現過,我只是用來解釋心率和氧氣。我個人對阿姆斯特朗是沒有偏見的,我也認為他是偉大的車手(雖然他的個性我不是特別欣賞),既然沒有白紙黑字的證據,確實不能說他服藥,更何況同時代的很多人也都嗑藥。我個人只是懷疑他嗑藥,但是我無法證明我的懷疑,所以這只是我的一點私人的想法。以後有機會可以在其他題目下面討論。總而言之,血液是載體,氧氣才是本質。「突破極限心律」 更是無稽之談。


有關騎車關注我的公眾號:火力聊單車

什麼是「戰術」呢?簡單來說,任何為了贏取比賽而符合規則的手段都可以算作是戰術。

小到利用天氣變化選擇合適的防雨夾克保持體溫,大到利用隊友之間的配合形成衝刺火車在最後衝刺當中獲勝,都是戰術的其中一種。公路車賽事擁有複雜的類型,想要用好戰術,首先就要求車手明白兩件事情,比賽的場地是什麼類型,而自己又是屬於什麼類型的車手呢?只有當這兩點的特性都相符合的時候,才有可能創造最好的成績。

比賽的類型:總體上可以分成兩種,多日賽和單日賽,而無論什麼類型的比賽,地形也不外乎平路,緩坡,陡坡,長坡,石頭路以及下坡,作為一位車手,首先就應該知道自己適合的是哪一個方向,是擅長瞬間高功率輸出的平路衝刺,還是陡坡上輕盈的搖車,或者是在長坡當中以超強的有氧耐力取勝,得知了自己擅長的方面,才有下一步的選擇。

多日賽的類型又可以細化到單周,雙周,三周賽,具體內容看大奇的哈哈。

從左到右分別是最佳年輕車手、總成績第一、衝刺王、爬坡王

單日賽的類型就更加複雜化,以古典賽為主,其他的平路賽事為輔。而古典賽則分為石頭路古典賽和阿登古典賽,這是由不同類型的賽道所決定的,在石頭路古典賽的代表巴黎魯貝當中,車手要在光滑而又崎嶇不平的石頭路上高速騎行分個高下。

而阿登古典賽的象徵烈日巴斯通烈日則是以超高難度的陡坡著稱,車手在如同「牆」一般傾斜的陡坡上奮力騎行,只有陡坡實力最強的車手才能獲勝。剩餘的屬於平路類型的單日賽就較為簡單,在經過繞圈或者難度不高的長距離騎行之後,幾乎都是以集團衝刺的形式決勝。

石頭路古典賽上,摔車是常事[公路賽戰術系列]外篇之一:如何備戰新聞時報環賽這樣的古典賽

首先來說說多日賽當中的總成績戰線

作為總成績車手,最重要的就是「時間」。任何的方式(正常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結合上文提及的地形,可以總結為利用這五種方式從對手身上奪取時間。但是車手不可能完全適合於這五種類型的賽段,所以必須有所取捨,在適合自己賽段布置戰術進攻,在不適合自己賽段想方設法止損,在這戰術當中,副將作為戰術棋子就顯得相對重要。

總成績戰線可以選擇布置戰術的賽段可大致總結為四種類型:

1.
石頭路

2.
爬坡

3.
下坡

4.
橫風路段

1.石頭路進攻

在環法上出現石頭路賽段的情況其實並不多,但是很容易對總成績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圖所示,在下了雨的鄉間石頭路上,路面會變得泥濘不堪,對與非古典賽類型的車手來說,如何控車,保持位置,避免摔車,在石頭路上節省體力都是個大問題。

所以是極其容易發生摔車受傷和脫離第一集團被拉開時間這類意外,前者代表的是退賽,後者代表的是在整個比賽上都陷入被動之中。車隊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避免摔車的情形下儘力爭取不被競爭對手拉開時間差距

下雨讓泥水混合在賽道上,摔車屢見不鮮

2014年環法自行車賽加入了一段巴黎-魯貝的石頭路賽段,這令一眾總成績車手感到了威脅,天空車隊和盛寶銀行車隊是比賽的大熱門之一,他們決定在這個賽段採取保守戰術,他們的GC主將弗魯姆和康塔多甚至是第一次在如此困難的石頭路上作戰,在戰術安排上並沒有更多可以提供的選擇,只能讓他們待在大部隊里。可惜他們做出了錯誤的決定,這並不是一個能夠防守得住的賽段。

阿斯塔納車隊在這個賽段上採取了積極的策略,因為這個難度較高的石頭路賽段上幾乎讓所有的總成績車隊都採取了消極應對措施,當天的大雨讓長滿青苔的石頭更加濕滑,在極為狹窄的路面上車手摔車的幾率大大增加,大集團很容易形成斷龍,那麼待在後面的車手就算沒有犯下任何錯誤,也會因為斷龍而損失大量時間。

事實上,摔車接二連三。阿斯塔納將他們的主將泥巴里在比賽一開始的時候就放置在隊伍的前端,防止因他人摔車而產生影響,這個時候其他車隊他們甚至不敢奢望在這麼一個複雜的地形上贏得時間。

身穿黃衫的泥巴里在這個屬於古典賽車手的賽段異常積極

決定勝負的時刻發生在倒數第二段石頭路,泥巴里在維斯特拉和弗爾桑兩位副將的帶領下拉開了與身後車手的距離,只有前公路越野世界冠軍拉斯·博姆能跟上節奏。這個時候,他的身邊沒有任何的總成績對手可以跟上他的腳步,僅僅一個賽段,就拉開了與主要對手兩分鐘以上的差距,這個時間差距讓其他對手在後面的山地賽段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2.爬坡進攻(山地火車,空中加油,遠程進攻)

在大環賽上,最重要的戰場之一就是高山,最強的總成績車手將會在阿爾卑斯,比利牛斯山脈等地一較高下,圍繞著「山」的戰術自然是層出不窮,最為經典的則是山地火車,空中加油,和遠程進攻。在漫長的爬坡賽段當中,最考驗的就是車手的體力,能力以及車隊實力和戰術,任何劣勢都會在爬坡的過程中被無限放大,最後被對手甩開,丟掉時間。

2.1山地火車

天空山地火車四步拆解分析,暫時畫個手稿說明。

所謂山地火車,就是讓副將在山地賽段爬坡的時候,在大集團前方控制速度,在長坡上利用副將自身的實力優勢和不適合他人的配速消耗其他主將和副將的體力,也稱之為「控場」講究的就是控制住比賽的所有情況。

利用這種戰術,當副將群的實力非常強大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夠在山地火車消耗掉之前成功逃離大集團,讓遠程進攻等等的戰術失去了意義,主將也只需要待在火車的最後一節,等待其他車手被自己的副將消耗掉隊之後,再發起攻擊,一擊制勝。

這種戰術的限制就在於副將的實力以及強大的戰術執行能力。不是所有的車隊都像天空一樣擁有國家級別的財力為主將配備一列近乎全主將實力的山地火車,還有科學的戰術指導。

為什麼副將頂在前面主將待在後面就能省力?這裡帶入一個概念,俗稱「破風」。請看這個問題

環法自行車賽中,車手跟著領騎員騎行時真的能省力嗎?具體原理是怎樣的? - 空氣動力學

強大的天空山地火車

說到山地火車,最為出名的就屬天空車隊。在2016環法當中,天空車隊了為了讓弗魯姆的環法總冠軍再添一座,派出的山地副將陣容幾乎每一位的實力都可匹敵其他車隊的主將,如2017環意主將沃特·普爾斯、2016環意主將米克爾·蘭達、巴黎尼斯總冠軍傑蘭特·托馬斯等人。這就是為了在山坡上開啟「山地火車」的基礎力量。

在長坡之中,因為實力超群,他們可以用其他車隊連跟風都感到吃力的配速消耗掉對手的體力,在進入最後一個爬坡之後,往往天空車隊還會剩餘兩三個副將,其他車手在體力被消耗一空後只能吊在主車群末尾等待弗魯姆的無解進攻了。

在2015年環法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在風禿山上,當山地火車的最後一節里奇·波特(現在已經跳槽到BMC當主將)拉爆大多數對手來到最後6公里的時候,弗魯姆的殘暴的擊敗了除了金塔納的所有GC主將,當然金塔納也在幾公里後被弗魯姆毫不留情的甩開,一舉輸掉環法。

後面的車手此時此刻都以及在孤軍奮戰,天空車隊卻還是擁有控場的實力

2.2遠程進攻

在天空車隊還沒有橫空出世的時候,遠程進攻戰術很受車隊的青睞,通過幾十公路甚至上百公路的長途突圍,在副將實力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時間差距很容易被放大,最後獲得寶貴的時間,但是由於賽場的情形瞬息萬變,沒人誰能夠知道是否能夠成功。因為突圍十分的耗費體力,如果被身後的主車群追回,後果是非常慘重的。

2.3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戰術則往往會和遠程進攻配合起來,在比賽進入決勝時刻的時候,因為其他強勁的對手的拉扯主車群的副將都會所剩無幾。但如果在比賽前期形成的突圍集團安插副將就不會對其造成過大的消耗,在主將需要的時候放慢速度掉回主車群,就可以進行戰術上的操作了,從 前往後掉輕鬆,從後往前追趕可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四步拆解遠奧瑞凱車隊在環西20賽段戰術,還是手稿= =...

舉個例子,結束不久的2016環西的第20賽段上,奧瑞克車隊用山地火車+空中加油+遠程突圍的戰術,將手上每一張牌的作用都發揮到了極致,成功的把查韋斯在計時賽段輸給康塔多的時間賺了回來,更是代替了康塔多大環賽第三的寶座。

圖片上正在搖車的綠帽子豪森正是奧瑞凱車隊在比賽剛剛形成突圍集團就安插進來的空中加油機,在戰爭的號角還沒有吹響的時候,他完全偽裝的就像是一個追求賽段冠軍的突圍車手。

在大集團方面,進入山區之後,奧瑞克車隊的副將全部開始領騎,開啟了山地火車模式,請注意,他們的目標並不是為了獲得總冠軍,而是目前位列第三的康塔多以及京科夫車隊,這趟山地火車的作用只有一個,消耗掉本來就不強大的京科夫副將群,讓康塔多失去副將的支持,但是從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很強的針對性。

就在最後一名副將結束領騎的時候,查韋斯果斷髮動了遠程進攻,這裡距離終點還有44.7公里!由於康塔多的位置十分的靠後再加上他與其他總成績車手沒有利益衝突,時間瞬間被拉開到15秒以上,這個時候由於副將早早掉隊,康塔多一下就陷入了困境。

在無線電里得知查韋斯獨自進攻之後,待在突圍集團等待的副將豪森立馬放慢腳步,等待查韋斯進行空中加油。因為在時速達到30KM/H以上,80%以上的體力是為了對抗風阻,前面有副將領騎破開氣流將能很好的保存自己的體力。而在主車群的康塔多就顯得十分的被動,因為其他對手的盯防他不但無法進攻出去,同時也沒有副將幫忙領騎,速度始終不如前面突圍的查韋斯等人。此消彼長之下,康塔多在計時賽上領先的時間全部丟失,在比賽結束後他也是丟掉了到手的領獎台位置,這是奧瑞凱車隊史詩級戰術的勝利。

3.下坡進攻

前文說過,在總成績競爭上,只要能夠搶到時間,任何合乎規定的手段都是戰術。會選擇下坡進攻的車手,並不多。首先下坡因為速度極快並不容易拉開差距,並且對於總成績車手來說,下坡進攻是一種非常激進的拉開時間的方式。

在時速高達120KM/H的下坡當中,首先要確保的是不要因為摔車損失時間和受傷。當然在大家都選擇保守的時候,選擇進攻就顯得出其不意,比起在長坡中正面攻擊,更可能成功。

2016環法第8賽段,在經過最後一個山頭的爬坡之後,即將迎來的就是一個下坡終點,不出意外的話將迎來有爬坡能力的衝刺手的小集團衝刺決勝,而沒有任何威脅到總成績的車手能夠成功突圍出去讓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就在車手們在山頂接受補給的時候,移動之星的主將金塔納剛剛接到一瓶水,身邊就飛快閃過一個黑色的高大身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弗魯姆這個謹慎的環法雙冠王居然會在這個下坡進攻!當主車群反應過來的時候,時間就已經拉開到10秒鐘以上了,前面提到過,下坡之中拉近差距是十分困難的,特別是當弗魯姆使用了超低風阻的踩踏姿勢之後,時間一秒一秒的被拉大,最終拿下了第八賽段冠軍並且穿上了黃衫。

4.平路(橫風斷龍)

在歐洲賽場上,獨特的橫風賽段也是比賽的亮點之一,在橫風賽段,因為主車群需要利用斜線陣與橫向刮過來的大風對抗,當最前方的車手感受到了橫風的時,斜線陣就應該自然形成。當強風左邊吹來的時候,車手便自然會形成靠馬路左邊的斜線陣。常用的陣型是12到15名車手排成兩排。這就是所謂的雙排斜線陣。一列究竟能容納多少車手取決於馬路的寬度和車手的的技術能力。6位車手如果足夠熟練和有技巧的話,也可以組成雙排斜線陣。

有關側風的詳細情況請看這個問題

為什麼自行車比賽車手們是斜線隊形? - 體育

在橫風影響下出現的斜線陣

一旦車手體力不支則非常容易形成斷龍,而且斷龍之後再次合攏需要非常大的體力消耗。一個不小心就會讓賽段冠軍的競爭者和總成績車手吃一個大虧,但是由於橫風的不可預料性,在主車群前面保持住靠前的位置就顯得尤其重要了,一旦被斷龍到落後集團,必須及時調派副將前去幫忙。移動之星的兩位著名的總成績車手金塔納和巴爾韋德在環法當中不止一次因為橫風掉時間。

在2016年環法的時候,他們沒有再犯這個錯誤,可惜當強風來襲的時候,個人計時賽金牌得主法比安·坎切拉拉在主車群前方突然進行高速領騎(搞事),身穿總成績黃衫的弗魯姆和衝刺王綠衫薩甘當時的位置就在他的身後,當坎切拉拉體力不支退下的時候,他們的身邊甚至沒有各自的競爭對手(總成績和賽段冠軍)。兩位頂級車手靈敏的戰術嗅覺告訴他們:機會來了。薩甘和弗魯姆迅速達成協議分別帶著一個自己的副將,在一個平路賽段突圍了!

而在強風的影響下,其他車隊的副將無法及時的上前,前面又是四位頂尖的個人計時賽高手騎著最尖端的空氣動力學戰車進行無間的合作,最終最然大集團被好好吊打了一番,平路衝刺車手丟掉了可能的賽段冠軍,總成績車手在這樣一個平路賽段也被弗魯姆領先了十幾秒的寶貴時間。

氣動車給了他們多少秒的時間優勢?,也許你可以看看這個問題自行車的好壞對速度的影響有多大? - 山地車

公路大組賽世界冠軍彼得·薩甘的勝利,弗魯姆在這樣一個賽段的積極進攻讓他與後面的車手拉開了秒差。

關注我的公眾號:火力聊單車,看更多有意思的內容

http://weixin.qq.com/r/7DhYQCrEbXcSrW4j923_ (二維碼自動識別)


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殘奧男子田徑1500米前四名成績竟超里約奧運冠軍--體育--人民網。這蹊蹺事背後的,就是「長跑戰術」。

- - - - - - - - - - - - - - - -

我們來回顧一下2016年里約奧運會(健全人)1500米比賽。

先介紹一下比賽的主角們。

① 男主角

男主角是肯亞人,瘦高個,名叫基普魯普。目前為止人生最光輝的時刻,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是他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結果就以 3分33秒11 的成績奪冠。那一年,他只有19歲,卻已經擁有了主角光環

此後幾年,他在世錦賽中也有著極其穩定的表現,2011年在大邱,2013年在莫斯科,2015年在北京,他連續三屆世錦賽奪得1500米冠軍。奪冠成績都在 3分40秒 以內。

② 男配角

男配角是阿爾及利亞人,平頂頭,名叫馬赫盧菲。
他一直是個配角,有時候跑跑800米,有時候跑跑1500米——2012年8月6日,倫敦奧運會800米預賽,男配角跑了一半,感覺名次不會太好,於是他停下來,從撐桿跳高的區域走了回去。

男配角不跑了。
事後我們知道,男配角是打算放棄8月6號的800米比賽,專攻8月7號的1500米比賽的,但阿爾及利亞隊未能在此之前為他註銷資格,因此就出現了「跑兩步,不跑了」的情況。國際田聯看不下去這類故意退賽,於是取消了男配角之後奧運比賽的資格。

男配角要哭瞎了。
阿爾及利亞開始為男配角申訴,理由是很經典的——「男配角以膝蓋不適為由退出了此次800米比賽」……天真的國際田聯居然信了,撤銷了對他的處罰。

於是,我們看到,在800米退賽一天後,男配角在1500米決賽中跑出了 3分34秒08 的成績,奪得了倫敦奧運會1500米比賽的冠軍!!配角也有春天!!

- - - - - - - - - - - - - - - -

介紹完基本人物,我們快進到里約奧運會男子1500米決賽。

1500米比賽和800米比賽不一樣,全程不分檔,同時也屬於距離非常短,節奏非常快的項目,因此1500米的比賽屬於田徑比賽中……對抗性很強的一個賽事。

對,對抗性。

選手們一字排開,靜候比賽開始。

男主角不愧是男主角,一開跑,穩穩的跑在「最後一位」……

一圈過去了,男主角還在「最後一位」……

看過男主角比賽的人都不著急,他就這德行,整個裡約奧運會每場比賽都這樣。預賽的時候,男主角到最後500米才開始衝刺,半決賽的時候更是最後300米衝刺,差點並不進線。但這就是男主角的「長跑戰術」:前面一半路程都採取絕對的跟隨跑,穩穩的在最後,然後在最後時刻,一口氣衝上來,讓你絕望的看著他的背影。

瞅著男主角慢悠悠的模樣,所有的1500米選手也形成了一種默契:我們都慢一點兒跑,留體力最後一圈卡位置,衝刺。

於是,1500米比賽的第一圈,大家跑了1分06秒。
回想一下你高中時候的400米成績吧,1分06秒??

跑到700米半程的時候,大直道上,男主角開始突然加速——這比他預賽加速的位置,早了300米,決賽,男主角要提前把機會抓在自己手裡。

男主角猝不及防的加速影響了隊伍的節奏,隊伍開始「混亂」起來,說好的大家一起慢慢跑的呢!

3秒鐘後,男主角已經跑到了大部隊中間的位置,而他引起的「混亂」,讓自己的隊友不慎被絆倒。

大直道末端的時候,男主角已經跑到了領先集團,而此時的男配角一直在做配角,跑在隊伍最後3位。

( 誰也不會注意到男主角身邊的藍衣小人——森特羅茨 )

興許是早早的跑到了領先集團,男主角又開始慢悠悠的速度慢下來,結果第三圈1100米的時候,男主角又落到了隊伍最後面,男配角和男主角都有麻煩了!

男配角率先發力,他從「彎道加速」進行超越,這幾乎是田徑比賽的大忌,在彎道超越極其浪費體力,奧運會這樣級別的比賽,把力氣用在彎道上,非常不划算。

但男配角覺得,來不及了,必須這麼做。

而男主角也著急了,直道上,他撒開膀子開始超越,但所有人都明白,最後一圈最重要的就是「卡住內道」!!於是男主角想往內道切,變得異常困難,他身邊一度堆了4個人平行卡位。

(藍色小人不緊不慢的卡主內道,注意到了嗎)

第三圈比賽結束了,這一圈大家的成績是 55秒41,比第一圈快了11秒。這才是高手全力的水平。

有一個瞬間,男主角還是男主角。儘管最後一圈開始時沒能併入內線,但他使用了禁忌的技能「彎道超車」,從第6位超到了第2位。然後在最後第二個直道的時候——男主角和藍色小人已經並駕齊驅了。

但是僅此而已了。一次直道衝刺從隊尾到隊首,一次長達兩百米的彎道+直道衝刺,已經把男主角的靈氣用完,雖然身穿紅色運動服,但男主角也續不了命了。


最後一個直道,他只能目睹每圈都卡位在內道的藍色小人 Vs. 男配角。

男配角在最後300米開始狂奔,但藍色小人也懂技巧,彎道的時候注意卡位,直道則是稍微衝出來一些,他始終沒有給馬赫洛菲反超的機會。

藍色小人贏了,他的成績只有3分50秒。

但這並不丟人,相反的,這場1500米決賽,成績不快,但技戰術很高,堪稱鬥智斗勇的經典賽事。 「起步圈的集體壓速度,提前衝刺與反超越,摔倒,彎道超越與進彎時的激烈卡位,最後直道衝刺。」這是一場充滿了長跑技巧,對抗性很強,過程一波三折的比賽,很值得重溫。[奧運會]男子1500米決賽

- - - - - - - - - - - - - - - -


我們再看里約殘奧會T13級的1500米決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5N4ACT_1s


解釋一下 T13 級,這指的是視力障礙,11指全盲,而12和13指視力障礙,13級是視力殘疾最輕的。在殘奧會,報選手名字的過程中,觀眾的歡呼會比健全人比賽更熱烈,這點非常暖心。尤其是主場作戰的巴西選手,觀眾的掌聲特別熱烈。

我們都知道,長跑一開始領跑不算什麼。但巴西選手用盡全力跑了第一圈,把大部隊的節奏都帶散了。第一圈結束後,兩位巴西選手分別排位第二、第三位。

這還沒完!第二圈結束的時候,巴西選手一路在直道衝刺,跑道了第一位!

眼瞅著就要卡著內線進彎了…

結果,巴西選手就一個踉蹌,摔出了賽道……再跑回正道的時候,已經落到了隊伍的末端。

另一位巴西選手則一直領跑了三圈。補充一下,殘奧會T13級的1500米比賽選手之間的距離拉開的比較大,因此整個比賽都比較流暢。奧運會則因為距離近,大家都一直在卡位。


這是第三圈結束時的鏡頭。

  • 殘奧會(T13級)比賽正常的跑,大家沒有太多卡位。

  • 而奧運會比賽的卡位非常激烈

對比一下,就很能說明,為什麼奧運會比賽冠軍的用時要比殘奧會低了。


長跑比賽,最開始領先的不算贏。最後直道衝刺的時候,T13組只有4位選手在領先集團,而巴西選手,遠遠的落在後面。

最後衝刺階段,也是毫無干擾的兩人直線單挑,巴卡Vs.德米賽。所以,殘奧會冠軍能有這麼高水準的成績,是得益於整場比賽的節奏比較散,大家都被早早的拉開,最初領先的沒有太多戰術,就是一路領跑直到體力耗盡,大家都沒有太多卡位,就是單純的跑。所以最後的成績,非常出色,3分48秒,打破了殘奧會的記錄,同時放到健全人體系里,也是第一。


這些殘奧會運動員固然很偉大,但在健全人比賽中,跑的快不是全部要義。長跑比賽,勝利是第一位的,戰術有時候比速度更重要。某些媒體用貶低正常運動員的做法,來提升殘奧運動員的地位,以此襯托殘疾人的偉大。我想這真的無視了「長跑比賽的戰術」,而且那些殘疾人運動員自己聽到之後,也不會高興吧。


馬拉松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競速項目,但很多不了解馬拉松的人看到電視上的直播往往會覺得非常的單調無聊,而經常進行跑步訓練的人則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因為他們對每個選手都比較了解,知道他們所習慣採用的比賽策略。

看不見的硝煙,馬拉松比賽中的戰術

—————————

  • 愛燃燒-知乎機構帳號
  • 愛燃燒 | 最專業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 愛燃燒的知乎專欄 | 精選了2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

—————————

馬拉松比賽的精彩在於除了速度之外,步步緊逼的追逐和配合也令比賽更為激烈。很多比賽的參賽選手水平都是在伯仲之間,然而不同的比賽策略安排會帶來不同的比賽結果。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北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的比賽中,羅馬尼亞選手托梅斯庫在之前20公里的賽段一直不動聲色的進行跟隨跑,半程時突然加速從第一集團中突圍,並且一直保持領先500米左右的領先。

第一集團的其他選手都對這次突然的變陣採取了保守的策略,沒有人加速跟隨,都繼續跟隨大集團前進。雖然在最後階段被肯亞選手恩德雷巴和中國選手周春秀追到只剩300多米的距離,但是托梅斯庫硬是將1分鐘的優勢保持到最後,出人意料的奪取了冠軍。

半程突圍是女子馬拉松並不常見的一種比賽策略,一般用於耐力好絕對速度不夠的選手,只有比賽中期能夠積累一定的優勢,這樣才有機會擊敗絕對速度更好的非洲選手。這種比賽策略必須對自己的體能有很清楚的認識,也要對風險有較科學的評估。單獨領跑是非常勞累的,體力耗盡無以為繼,所能得到的結果便是前功盡棄。

賽場上用得最多的還是跟隨跑,這種跑法需要在前段比賽跟隨其他人的節奏,風阻更小,非常省力。主要是在最後階段比拼最終衝刺能力。目前很多邀請賽出現的「兔子」領跑員,也就是在大部分賽段幫助其他選手既獲得較快的速度又保存了體力,促進跑出更好的成績。

而有些馬拉松運動員為了能夠跑出好成績,會自己找私兔(還不止一個)領跑,當然也會有賽事組委會安排給頂級選手的。

長跑皇帝格布雷西拉西耶當年就為了破紀錄,愣是請了4個私兔來帶著跑,可見跟隨跑還是馬拉松中的主流戰術。

跟隨跑在業餘跑者的馬拉松賽也可以採用,選擇比自己配速稍快的選手,節奏合適,便進行跟隨。合理的使用這種方式,可以幫助自己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


在國際比賽中,高手們的戰術除了這些還有削弱對手的戰術,一般領跑者會故意進行變速跑,讓跟隨者被動的跟從變化,引起不適,也特別的消耗體力。主動求變的領跑者一般會在訓練中加強變速的訓練,這種變化對自己的影響就會少很多。

當然我們有時候也在一些賽事中看到黑招,例如踩踏鞋跟,手肘擊打對手,這也就基本不能稱之為策略了。


看馬拉松比賽的策略,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馬拉松的知識和趣味性,當然上訴提到的戰術同樣也可以用在我們自己的馬拉松比賽里。

—————————

  • 愛燃燒-知乎機構帳號
  • 愛燃燒 | 最專業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 愛燃燒的知乎專欄 | 精選了2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
  • 應用詳情 (愛燃燒App)

游泳室內的那種基本上沒啥戰術,基本也就是關於體力分配這部分的(距離短應該就一衝到底了吧),另外估計接力最多再來幾個類似「田忌賽馬」的人員分配,建立一下信心此類的。公開水域估計還是有點戰術的,卡位跟隨等等。跑步也是類似,馬拉松裡面有幾位選手就是來擾亂節奏或者帶風的,後面掉隊或退賽。自行車分好多,山地xco沒有什麼了解,但有一點挺重要的就是卡位,發車後的卡位,比如今年裡約的我薩,斯洛伐克大泥鰍似的擠,從末位發車一度擠到第三,應該也算卡位之經典了。場地車裡的競速這種戰術也沒啥,如果是積分賽或者麥弗遜那種戰術就挺重要的,衝刺還是套圈,什麼時機發動進攻等等。公路個人計時也就是體能分配的戰術,公路大組戰術就太多了,估計一晚上都寫不完,可以去看看老虱的微博,還有我們尊敬的虎撲版主吳昊老師寫的幾篇戰術類的文章


對於自行車,拿環法舉個例子。
這種賽事通常都是一個車隊參加的,而且行程都超級長,中間需要考慮到補給,而選手是不可能隨身攜帶那麼多補給,中途也更不可能停下來,所以大家都會看到整個比賽的隊伍後面會跟著車隊的補給車,這些車就是專門給隊員補水的,但是,這些補給車輛只能跟在車隊後面,所以如果讓選手撤到隊伍後面補水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就需要團隊合作,有人負責從後方運送補給給前方集團中的隊員(對於負責補給的選手來說,是非常辛苦的,但是為了團隊主力的勝利,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
當然,一個車隊裡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責任,有衝刺手,破風的,補給的,控場的(防止兔子選手想從集團裡面突出並甩掉整個集團)等等。為什麼需要不同的選手呢?因為自行車競速的時候,不停的加速減速要比保持勻速更加消耗體力,所以需要控制住整個集團的車速,避免有人打亂整個隊伍的騎行節奏。在自行車高速行駛的時候,風的阻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整個車隊最前方的破風手們則要頂著最強風前行,主力隊員們則處於集團中間,能夠有效利用集團優勢減少風的阻力,保存體力,並為最後的衝刺做準備。
所以,車隊參加的自行車競速比賽,是必須考慮戰術的。
關於環法這種賽事的具體看點,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也是非常有趣的。所以一定要聲明一點,在這種賽事中,偉大的車手,都是團隊成就的,而且有些選手的成績不是非常出色,甚至倒數,這些都不是非常重要,因為他們都各司其職,目標值有一個,整個團隊的勝利。

個人參加的自行車競速,戰術性質可能就少很多了。但是所有競速的項目應該具備的戰術就是:合理分配體力,找准自己的節奏,不被其他人干擾。醬紫吧!


南京人自行車愛好者,去年環太湖300公里9小時04分鐘。
對於這種長距離帶有認證性質的比賽呢,第一要有合適的人一起騎,這些人可以是比賽前遇到也可以是比賽當中,無論是交友還是完賽都有不小的幫助。
由於9月份要比一場半程奧運距離鐵三,所以最近也在聯繫游泳跑步。游泳呢以自由泳游完為主,答主跑了三趟泳池之後800米19分鐘不到。游泳就是控制好換氣然後把握體力,不是比賽的話游泳任何時候都要想著全力游到脫力為止,那樣無論對自己安全還是體能都有不小的隱患。
其實360行行行玩到深入應該都有自己的策論方法,不是專業的自己玩玩開心就好啦
以上。


一個一個來,先和大家聊聊自行車
自行車賽大致分為,公路賽,越野賽,場地賽。
公路賽又分為單日古典塞,單周賽,以及多周大環賽。比如巴黎魯貝古典賽(著名的古典型單日賽)

以及環法等大環賽而越野賽相對較為單一,而比賽等級卻是極多。xc(輕度越野)am(全地形)fr(自由騎行)dh(重度越野)以及efr.ds.dj.4x就不一一贅述了。例:奧運會越野賽就屬於xc繞圈賽

(圖為16奧運冠軍schurter)
而圈子裡最為著名的就是紅牛墜山賽

場地賽分為爭先賽,個人追逐賽,團體追逐賽,積分賽,團體競速賽,凱琳賽,麥迪遜賽。
而今年奧運會,中國自行車隊鍾天使,宮金傑奪得團體競速賽金牌。這也是中國自行車項目的第一枚!

首先講講大環賽吧,在公路車競速賽里,一個隊伍有兩位核心,首先是以總成績為目的拼搏的gc車手(例:弗魯姆,巴爾韋德等)然後是以賽段冠軍為目的的衝刺車手(例:薩甘,卡文迪什,基特爾等)根據車隊的目的不同,實力不同,以及賽事地形,對最後要求的成績不同,所以在戰術的安排上也不同。

總成績方面,現在的天空車隊可謂是一家獨大。外星人弗魯姆,加上超級副將托馬斯,和一眾副將。創造了力壓群雄的天空山地火車!火車戰術,由字面理解,就像開火車一樣,在合適的地方由合適的人進行領騎,保證車隊總成績主將體力。使主將在合適的時候,與其他總成績車手拉開距離。贏得時間差。

突圍戰術:突圍車手被稱做兔子,這類選手多為爭奪賽段冠軍為目的。兔子或為單獨向前,在前方的兔子大多會相互合作。保存能力,為後段衝刺節約能力。當然,也有對總成績車手有影響的車手衝出去,這時候就會有總成績車隊站出來帶快主集團速度,追回兔子(如我國計成,外號,兔子殺手)


衝刺戰術:衝刺車手在最終衝刺前都會有帶沖手,為衝刺車手搶佔最佳衝刺位置,以及對其他車手。最經典的搭檔,馬克倫肖和卡文迪什。
(本圖轉自美騎網)

暫時講到這兒,歡迎各位大神指正!!


人力有時而窮
任何的戰術目的都是把運動員有限的體力發揮到最有利的時機和場合
「根據對手」,「根據隊形」,「根據xx」調整戰術,目的當然就是保證自己的「核心」用時越少越好咯


高二校運會 我報名參加了800米
直接決賽 沒有預賽
因為平時熱愛鍛煉 打籃球啥的 往屆比賽也有參加過800米 都是拿二到五名的成績 作為班上的體育委員 運動會也是有任務的 必須報名
我們班另一個男生也報名了800米 他的身體素質不錯 爆發力強 賽前他跟我說 等會比賽的時候 我們倆跑在一起 他跑前面 我跑後面 半程後加速 我盡量幫他擋住後面的人 讓他去衝刺 我說好 沒問題

比賽的時候 前半段和我們預想的一樣 開始衝刺的時候 我也盡量用身體和手臂擋住身後的人 雖然有幾個人超過了我 但是那些超過我的人也因為這樣 打亂了節奏 我同學此時排在第三名左右 我跟在他身後 我拍了他一下 意思叫他快點衝刺 他擺擺手 意思是不行了 見此狀 我便撒丫子開始衝刺 真的是 用盡洪荒之力 最後把前面的人全超過了 得了第一名 完了我那同學第四還是第五吧


根據比賽現場的情況,合理分配體能,實時發起衝刺。

像上面那麼寫會不會被罵啊……好吧,就這麼寫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E2NTgxNQ==mid=2649390041idx=1sn=ed0bd90c278e5d242e0f30772f09cea5chksm=be85e34189f26a57c7180b30bcaff30c275db3dd8afcdec81ff2129f166c332d914a354ca78escene=0#wechat_redirect
環宇體育公眾號有篇文章。可以參考

對於頂級運動員來說,他們之間的水平差異非常小,所以,一個微小的外部差異可能就會影響成績。

而對於商業賽事來說,提高贊助商的知名度是第一。怎麼提高呢?一般來說指的是鏡頭時間。比如你拿了第一,那麼所有媒體鏡頭都追著呢,你身上的鏡頭時間肯定最多。

但是第一名只有一個,其他名次運動員的贊助商就不過了么?那就通過各種手段提高曝光時間。

本來想給大家找點圖片,結果只有這樣的搶鏡黨照片。其實意思差不多。

京科夫車手衝線之後指著自己的贊助商和隊名標誌。

比如拳擊比賽,有能力的運動員會控制比賽節奏,讓比賽有懸念,卻又在掌握之中。轉播拉長,贊助商logo的曝光率肯定上升。當然也有拳擊手一擊擊倒,提高話題率。

在長距離有氧運動中,馬拉松和自行車賽的戰術是比較多的。

馬拉松

馬拉松比賽中,為了提高賽事成績,組委會一般都會設定領跑員,就是我們俗稱的兔子。他們會在比賽過程的前段和中段,保持較高的競技水平,拉快第一集團的速度,然後再最後的階段退下,當然他們一般也沒有能力保持全程較高配速。有些賽事會設置多個兔子,依次在不同距離領跑。當然也有最後兔子發現自己狀態很好,自己去奪冠的情況。

還有一種,很多馬拉松運動員並不具備奪冠能力,但他們會在起跑後在第一集團領跑,他們也許會領跑整個半程或者更長,這樣,轉播賽事就免費為這個運動員的贊助商打了一個小時伸直更長的廣告。這個前面說過了。

環法等自行車賽事
自行車賽事的戰術更為多樣。因為團隊作戰,可以採用的戰術更多,也有更多目標可以爭取。
一般來說,所有的戰術基本都是圍繞著「節奏」來玩的,打亂別人節奏,或者建立自己的節奏。

打個比方,我們知道自行車騎行時候破風是非常耗費體力的,所以各個自行車隊的主將都會多在破風手後面,整個騎行大集團也會躲在某一兩個前面破風的車隊後面。這時候,會有幾個車手從大集團突圍出來,拉開與大集團的距離。突圍的目的有很多,比如搶爬坡積分點,比如打亂大集團的節奏。
比如天空車隊會派出好幾個副將集體突圍到大集團前面,然後主將大表哥會由副將來破風,依次分段接力,把大表哥送到最前面。

這張圖,是大集團騎行,前面是天空車隊的在領騎,後面幾個跟著的是bmc車隊依次跟著。

這張圖片是團隊計時賽段,非常完美了顯示了側風拉火車的情形,所有車手依次緊跟前面車手,在最前的車手高速維持幾十秒後退下來在車隊後面休息,可以看到圖片右邊車手正在退下來。而且由於有側風,整個車隊是帶點斜角的。

比如某個賽段前面是平路,後面是山路。有可能幾個車隊就刷壞,他們在平路段,依次把速度拉高,打亂某隊主將的騎行節奏,造成後面爬山賽段的體力不支。

還有一些時候,衝刺前,大集團沒有分化,還是一大幫人。這時候就看主將身邊的副將是否給力了,他們會依次為主將破風,還為主將卡住身後的競爭者。如果這時候從天空俯視,你會看見三四個車手依次瘋狂搖車,然後前面的副將在死命搖車之後會閃在一邊,最後主將殺出。非常精彩!

抱歉手機答覆,很多語言組織不好,回頭有合適圖片再更新。


蟹腰
游泳的話...........
我遊了這麼多年沒覺得有什麼戰術啊....

短距離就是下去就豁...........

200米就前100稍微悠著點,150加速,最後50剩多少勁使多少勁。

400米就......憑感覺啊........
800米也是......憑感覺啊.........

2、400混看個人啊....我一般就是蝶泳95%,仰泳80%,蛙泳85%,自由泳120%。因為我仰蛙不是太好啊。

反正我從沒覺得有什麼戰術......不是.....就是....憑感覺,游習慣了。
我們對於長距離有一句話,前沖中頂後玩命。


長跑的戰術比較簡單。
長跑比賽主要有路跑和場地跑。

場地跑

場地跑就是在400米跑道上進行比賽。現在的比賽項目是5000米跑和10000米跑。其競賽目的主要有兩個:
1,創造好成績。
2,戰勝對手獲得冠軍。
所以場地跑主要有以下四種戰術:
1、領先跑戰術。代表比賽:2016里約奧運會女子10000米決賽,阿亞娜
領先跑戰術被稱為「創造最佳成績戰術」,是指一開始就佔據領先地位,然後依據自己的節奏完成比賽,創造最佳成績。
在里約奧運會10000米決賽中,衣索比亞天才少女阿亞娜擁有絕對實力:在2016年她沒有輸過女子萬米的比賽。所以她在4000米階段就衝出來開始加速,同時帶快了對手的節奏,一直到比賽結束。最終,她以29分17秒45打破了23年前王軍霞的世界紀錄(29分31秒78,在我開始練習長跑的時候,這個記錄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破的記錄之一)。同時,這場比賽的前四名都進入了歷史前五好成績,比賽前八名都打破了各自原本的大洲記錄。
採用這種戰術的先決條件就是擁有絕對實力,自信在比賽衝刺階段之前建立了對手無法超越的優勢。獲勝的同時創造比較好的成績。
2、跟隨跑戰術。比較常見的戰術。
在高水平的世界大賽中,通常頂尖運動員與其他運動員有較大差距,為了在預賽中節省體能,他們大多數會採用跟隨跑戰術。就是在預賽中跟隨大部隊慢慢跑,然後再自己高興的時候衝出大部隊,依靠自己的實力獲取名次進入決賽。目前比較典型的人物是長跑之王法拉赫。
在去年北京世錦賽5000米預賽中,他一開始跟在最後面跑,還跑去第八道喝水,最終輕鬆晉級決賽。他所依靠的是在高強度比賽的體能消耗下,最後一圈仍然能達到53秒以內的衝刺速度。
正是依靠他的衝刺速度與魯普的配合,他才能時常衝出六名衣索比亞和肯亞選手的圍剿,統治5000米和10000米這個項目。
這種戰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節省體力,比賽也比較好看。
3、變速跑戰術。
中學的時候比賽我通常是做「海豚」,就是一開始全力加速,不計代價,帶快對手的節奏,消耗他們的體能,然後我體能耗沒了就慢慢跑,我的隊友就能依靠自己的節奏在衝刺中佔據一定優勢,獲得較好的名次。在高水平的比賽中,運動員可能會採用變速跑的戰術,目的就是擾亂對手節奏,消耗他們體能,然後讓自己獲得一定的優勢,甚至把對方拖垮。這個戰術適用於平時訓練有素,但是自身水平稍低於對手的運動員。上世紀的奧運會男子10000米決賽中就有一個蘇聯運動員採用變速跑戰術得到過金牌。
4、勻速跑戰術。
就是不被別人帶亂,按照自己的節奏跑,目標創造自己的pb。
不過這種戰術也非常困難,也需要很刻苦的訓練才能達到這種水平。

戰術的制定主要取決於比賽目的,運動員以及對手的情況,外部環境。以上戰術都是在運動員的競賽目的比較正常的情況下採用。
還會有一些競賽技巧,比如運動員處於第二、第三位置時一般跑在領頭者的右邊,以免遭到圍堵並方便超越。


路跑
路跑的距離比較長,較短的有10km(就是標準400米跑道25圈),比較長的有全程馬拉松(42.195km,一百多圈)和半程馬拉松,還有一些超級馬拉松(距離比馬拉松長的統稱為超級馬拉松)。路跑的戰術主要是根據個人情況來制定的,就是個人的競技水平以及競技狀態。一般來講馬拉松以及半程馬拉松主要取決於絕對實力和競技狀態,東非運動員統治這個項目。超級馬拉松主要看意志力,比如男女100km路跑的記錄都是由日本運動員保持的。


我只懂游泳,只說游泳吧。游泳分兩種戰術,優勢大的話就選擇一開始就發力,甩開對手二十條街,把記錄踩在腳底,詳細錄像請參考美國有個姓菲爾普斯的。另一種是跟隨,就是和對方實力相當看狀態如何,前面多半在試探看看對方狀態後成發力一搏,這個在長距離中使用較多。而且有時候為了重要冠軍很多人同時才用這個戰術的話就會出現慘不忍睹的成績……
還有一種不是常用戰術就是如果一個隊兩個人都在前八拼冠軍,有時候無望拿到前三名的那個就會用打亂對手的方式游,比如一開始猛衝,間歇性衝刺,以前在泳隊出去比賽很多泳隊就用這種方式,內部講好自己心知肚明的都是。有時為了確保第一,隊里本有人能拿第二也要故意去擾亂對方,差不多就這樣


別的不知道,游泳有點發言權。戰術沒有一成不變的,根據身體情況,比賽項目,自己的技術體能特點,還有特別是比賽對手,都有不同啊。最常見就是自己實力偏弱對手偏強就是跟隨戰術最後一把頭拼衝刺;混合泳就是優勢項目儘力拉差距,劣勢項目頂住不被反超之類。還有就是靠訓練里的基本速度感分配時間,比如四百米目標是多少分秒,平均每個分段應該是多少等等,還有就是對著對手可能會突然一通亂游打亂對手節奏啥的,多年前規則改前搶跳也算戰術啊,這個戰術我還玩過了把自己玩到罰下哈哈,以上戰術估計跟田徑差不多吧


游泳要是有戰術的話,唯一的大師就是孫楊了吧。經常最後一百米還沒進前三,最後五十米決勝。關鍵是從200米到1500都這麼干!太氣人了!


你可以百度一下環法自行車...然後看看個人計時賽的車手姿態跟大組賽有多大差別。這種長距離比賽一個人是不可能戰勝團隊協作的。更何況每個車隊都是有分工的,不是每個人都為了自己拿名次而參加的。


作為f1死忠,作為世界上最快的運動,f1的複雜遠超想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f1的每一個戰術都牽扯到大局觀。
1,最簡單的end cut,意思就是比對手提前幾圈進站,依靠輪胎優勢和出站後順暢的車道,在對手下次換胎出站前超越他
2


只知道長跑起跑的時候不喜歡站在內賽道(跑道上長跑),內賽道通常會導致擁擠而變慢起跑速度,然後整過過程不能離前幾位落後太多,後面才有機會發力


佔個坑,改天來答,這事太複雜


有部電影 叫《破風》彭于晏主演的 挺不錯 看完對自行車賽事有了很多初步的認識


推薦閱讀:

環法最後衝刺的時候為什麼領騎選手一定要等後面的衝刺選手?
有哪些世界級的騎行路線?
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智能自行車?
走高顏值復古路線的電動自行車Munro門羅和Soco速珂你更看好哪一個?
初接觸自行車運動的菜鳥,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輛坐騎?

TAG:自行車 | 體育 | 游泳 | 長跑 | 公路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