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的發布?

「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 - 基於性傾向,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的社會態度調查報告」
http://www.cn.undp.org/content/china/zh/home/library/democratic_governance/being-lgbt-in-china/

在全國多家社群組織、企業和媒體合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本次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近三萬份,來自中國所有的省份。

本調查報告反映了性少數群體在法律政策、學校教育、就業、家庭、生理醫療、心理衛生、傳媒、社會服務、等領域的生存現狀,尤其是其遭遇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以及大眾對性少數群體的社會態度。

本調查旨在通過為相關部門與社群組織提供基於「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相關態度的基礎性數據,來推動中國與性少數群體相關的法律、政策制定,最終達到性少數群體反歧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此次調查報告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同志」項目、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以及北京同志中心共同發起。


各位好, 沒想到知乎上馬上出了相關的問題,
我就是發起這個報告所在機構北京同志中心的負責人。除了報告,我們還做了一個相關的動畫片,在昨天登上了微博的熱點,我們團隊都很開心,我想這應該是史上第一次中國的LGBT機構工作產出得到了如此熱烈的關注,在沒有其他商業機構合作的前提下。(ps:其實去年淘寶送七對同性戀人赴洛杉磯結婚,也是我們參與做的)

那可能會有人問,你們參與了,為什麼我們都不知道?
這是一個非常悲傷的問題。我們其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由於審查制度,由於中國同志ngo的身份,很多事情我們參與了,甚至是我們主導的項目都無法高調宣揚是我們的工作。不謀而合的是,同志社群本身也是處於一種不可見的狀況。

這份報告在完成初稿後,有些數據讓我們很驚訝,從1995年世婦會之後,同志的議題開始被更多的討論,同志機構數量上一直在增加,範圍上在擴大,然而同志社群的出櫃率,尤其是在家庭和職場的出櫃率還是這麼低。進入同直婚姻的概率很高,在職場出櫃率辣莫低·····。

關於數據偏差的問題,我想做以下的回應:

我們在報告當中有很誠實的指出我們數據的偏差
第一,80後90後的數據為主;第二,男性數據為主;第三,同性戀的數據為主;第四,沒有顯示出殘障因素對同志人群的影響;第五,數據以偏對同志友善的人群為主。

原因:
第一,我們由於經費的限制,只能把網路作為主場來收集問卷,然後藉助全國各地的同志機構,以及比較同志友善的媒體(如談性說愛)等來發布問卷,這些機構的受眾以90後、80後為主,同時這些受眾絕大部分都是同志友善的。

第二,我們的發放渠道當中有一個是blued, blued的男性用戶數量很大,因此數據上男性數據很輕鬆就拿到,然而我們的渠道當中很有影響力的女性的機構相對比較少和弱。(ps:這也是同志圈的現狀,男同性戀可見度最高,資源最多)

第三,我們其實特意去找了殘障的機構協助發放問卷,因為我們機構很注重多元,關注交叉議題,但很可惜我們的問卷設計不夠是通用設計,因此可能因為對殘障人士不是很友好,僅僅部分類別的殘障人士可以填寫,這也是我們沒有經驗的地方。

第四,我們其實不僅僅是關注同性戀的,這個報告的全名其實不是同志生存包括或者性少數報告,而是「基於SOGIE的歧視調查報告」, 在媒體策略上為了方便宣傳,才在媒體通稿中修改了名字,它自己的真名還是那個好難念的版本。所以報告當中也是有部分異性戀樣本的,不僅僅是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會因為性別身份和性別表達被歧視,也會有異性戀因為性彆氣質不同於主流社會規範而被歧視。

我們其實很想要更多的雙性戀和跨性別以及間性人樣本,無奈目前的渠道很難拿到,同時這也反映出來以上同志群體的朋友更缺乏渠道和團體支持,可見度更低。

我們今年下半年也準備專門做一個跨性別的全國性調查,就目前數據看來,跨性別的權益受侵害狀況是最嚴重的,我們想要更全面和有深度的了解跨性別社群以及他們的服務和權利需求,看看我們能從哪些方面,集結哪些力量去改善跨性別社群的生存狀況。

昨天我在參與UNDP的發布會上,也稍微的分享了一下為什麼要開展這個項目。
2013年我還是個少女的時候(泥垢),我去洛杉磯同志中心參加了同志領導力培訓,當時就有一個老師講了數據改變世界。我一直是文科生,對於數據的東西從來沒有關心過,但那次其實在我心裡種下種子。
2014年我參加了一個全國的公益機構培訓活動,我是在場的三百多家公益機構里唯一一個來自同志機構的人,那次培訓活動討論很多議題,唯一缺乏的是多元性別平等(包括男女平等和性少數權益),我站起來介紹了我們的工作,並且呼籲大家關注,應者寥寥,會後,有教育領域的公益人跑來跟我說「小鐵,我覺得同性戀在中國沒有受到什麼歧視,是你們自己把自己邊緣化,太敏感了。」當時我就很寒心,如果公益人尚且不能理解歧視的含義,不能持有多元的價值觀,如何去期待在我國沒有多元性別教育的背景下,大眾能夠接受同志群體?

那時候我跟他說了好幾個歧視的案件,包括職場、家庭和學校的,他聽了以後說那是個案。
我也在反省,我們居然沒有一個系統性的調查,能夠說明同志群體受歧視狀況的。如果我們自己都不了解情況,怎麼去說服別人支持我們的工作呢? 調查研究真的是社會運動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基礎工作。

彼時我就在想,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全國性的調查,能夠綜合的,系統的呈現出同志受歧視的狀況,之後我就找到了UNDP當時負責同志項目的負責人Andrea,我倆一拍即合。Andrea是個義大利帥哥,最近義大利同性婚姻合法化,他和美國老公在義大利又結了一次婚。他當時很激動,當即就說不管怎樣也要跟我們一起把這個事情給做了。我們機構不具備研究資質的,我們就輾轉找到了北大社會學系的吳利娟老師來負責這個調研的專業部分,我們機構和聯合國的工作人員全程參與到調查設計、問捲髮放,後期的報告意見修改等工作。

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在全國的同志機構的協助下, 在克服了各種挑戰的情況下,完成了這份調查。雖然我們都知道它並不完美,我們也知道這個數據被實際情況其實要樂觀很多。 但我們還是相信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這之後,我們會在教育、法律、商業、家庭等不同的領域去開展更多工作,以切實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服務更多的同志人群,在政策上能夠敦促更多法律保護同志人群的權利。

但是這份報告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僅僅只有社區組織是絕對不夠的,我們必須要集結更多領域的人加入我們,支持我們,我們要尋找到更多的學者和我們一起來做相關的研究;我們要尋找到更多的政府部門的人和我們對話,來尋求政策的改變(發布會上邀請的政府官員也全沒有出現);我們要尋找到更多的律師幫我們打各種歧視案件;我們要尋找到更多的法學專家和我們一起推動包含了性傾向、性別身份和性別表達的反歧視基本法能夠立法;我們要尋找到更多的教育者推動中國的多元性別教育和校園反霸凌;我們要尋找到更多的心理諮詢師成為友善諮詢師而非提供扭轉治療的諮詢師;我們要尋找到更多的商家在企業內部宣傳多元共融的企業文化,為同志伴侶提供同等福利待遇,而不是將同志開除;我們要找到更多的醫師能夠支持到同志社群特殊的醫療需求,比如跨性別的荷爾蒙或者手術的需求;我們要推動公共空間的無性別廁所,不再讓上廁所成為跨性別朋友最痛苦的事情。我們還要去動員每一個普通人,因為我們都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如果仍然有一個人因為自己的差異身份而被歧視,權益得不到保障,這個社會就不會是一個能夠讓人安居樂業的社會。而同志社群就在你生活當中,他們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早上一起擠地鐵的人,在麵包店相遇的人,在商場擦肩而過的人。

一個多元且平等的社會聽起來很美,並且不可能。2013年的時候,對我而言,去做這樣一個報告是不可能的;對於我們中心而言,我們微博只有兩萬多粉絲,微信才八千多粉絲,去做一個有千萬點擊量的視頻也不可能(我們媒體方面真的是弱到流淚,怪我)。

但是兩年後,都實現了,從不可能到實現。

我們只是要多一點點希望,多一點點耐心, 多一點點方法, 多一點點資源,多一點點各行各業能各顯神通的人。即使無法實現,我們可以去逼近那個目標。


這個調研項目是聯合國亞洲同志項目的一部分(Being LGBTI in Asia),因為聯合國那邊高度讚揚了該項目,之後會將該項目普及到亞洲甚至世界的其他國家。

提出問題,這就是我們去創造改變的第一步,我們都認為這個報告是中國同志運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似的存在,但我們沒有覺得這是一個特牛的高潮,雖然第一次我們在微博上了熱點,熱門話題參與者超過2000多萬,對中心而言覺得好開心好開心了(我們悲催的傳播能力=v=)

我們都認為這絕對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動員更多社群內的人和不同領域的人加入到向歧視宣戰的美好的開始。

#滾蛋吧,歧視菌#~~~


多圖.

如圖所示,結合2015年國家統計數據,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366萬人。城鎮常住人口7711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60346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為56.1%。
此調查結果存在一定的數據偏倚。國內城鎮人口較多,LGBT現狀可能此報告更糟糕。但是此報告也具有較強的說服性。

進入正題。

LGBT群體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最多的可能是家庭,但是,家庭的接納度真的是很堪憂的,據我所知,很多LBGT人士最大的精神壓力來源於家庭,可能是時代因素和環境因素造成這一結果。傳統思想在這裡面真是」功不可沒「。 希望未來,家庭能善待自己的孩子,即使ta是性少數群體。

二元化性別認知在經濟發展以及時代變遷下逐步減弱,前景還是挺不錯的,按照這速度,未來30年,LBGT在國內的處境會相對樂觀。但是,也不要過於樂觀,決策權在國家高層的手裡,且近幾年經濟發展減速,社會風氣趨向保守。

跨性別群體雖然人數最少,但是任然處在LGBT群體歧視鏈的最底端。
在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性別是一堵高牆,凡是視圖打破這堵牆壁的均是異端。

從此圖看出,就業上會有一定的歧視存在,但是,統計學差異存在但是並不大。(肉眼判斷)

目前,性少數群體就業情況和非性少數群體有統計學差異,但是差異不大。

隨著80後、90後登上社會的舞台,性少數群體目前生活狀況已經有一定的改觀,LGBT群體或許任然面臨著很多阻力,或許仍在痛苦中掙扎,但是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隨手寫寫,比較亂,比較隨意,吃宵夜去了,有時間會補充。


從這個圖分析,大致來說性少數比非少數相比,結婚率低20%左右。而根據報告提出的,在已婚的性少數中, 84.1% 與異性戀配偶結婚,另外有 13.2% 為「形式婚姻」 5 , 2.6% 在國外登記同性婚姻。
按這個比例來說,中國的同妻、同夫數量得有兩三千萬(甚至更多)。

為什麼異性戀者要支持LGBT群體的平權?為什麼要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
因為如果這個群體的基本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最終的受害者,不僅僅是同性戀者、跨性別者、變形者,還可能我們身邊每一個人。


謝邀。

這是一次改變頭腦和心靈的機遇。看了36頁的報告,這是其中最有感觸的一句話。

大多數人恐同、歧視,都是因為他們從沒真正了解過。

一次,我在寢室看《太子妃升職記》,一室友脫口就來,「我X,這主角是男的還是女的,人妖吧,太變態了」,然後對看劇的我,一臉嫌棄。

又一次,一室友憂心忡忡地對我說,師兄要和我一起去出差,但是他三十幾歲了都沒結婚,好像是個同性戀,我得找個借口推了,不然晚上跟他一起住,太可怕了。那表情,生怕師兄抑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趁著月黑風高強暴了他。

曾經,這樣的事情,只要一涉及到同性戀(或性少數)的話題,就一定會發生。他們的字典里只有變態、人妖、同性戀,甚至連雙性戀、LGBT、性少數這些詞都沒聽過,更別說深入的了解這個群體,然後再用同理心去包容和接納了。

然而,現在,值得慶幸的是,或多或少,我覺得他們改變了些。雖然我還沒和室友出櫃,但是我卻一直表現出自己思想多元,熱愛公益的一面。所以,我也偶爾會提及同性戀、艾滋病之類的話題,雖然對話的語氣依舊是調侃,但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在的。室友在做English Presentation時,就選了艾滋病的話題;我在鹹蛋家做直播時,他們也會偶爾看看同城的帥比……

他們和大多數青年一樣,享受著優質的教育資源,接受著最先進的思想和文化,他們的觀念即使不超前也不會落伍。只是對LGBT的了解太少了,還停留在過去的錯誤觀念上。


實際上大多數人和她們一樣,「不知道」該持什麼立場,就很多方面而言,這代表了 LGBTI 人群的一個重大的機遇——如果公民社會、政策決策者、學界、媒體以及性少數人士自身能給予正確指引的話,這一類人,是極有可能迅速改變的,成為LGBT的支持者的。


這是一次改變頭腦和心靈的機遇,我們不能只求外界帶來幫助,所有的改革,都要從自身,從內部出發。這也是我為什麼想要做公益,想要為群體做些什麼的原因之一吧。如果我的小小努力,可以成為改善群體生存環境的千萬分力量之一,那意義都是極其重大的。


所以,和阿鹿一起行動起來吧,為了自己,為了我們~


【5.17 原版回答】
我是題主,今天很意外地看到這個報告,因此想在知乎上和大家探討一下。

首先正如調查發起人所言,存在取樣偏差(90後佔76.8%,男性顯著多於女性)。而且,為了照顧大眾讀者,數據呈現僅僅使用了簡單的頻次分析。但這個調查樣本足夠巨大,包括
10,366名非少數和
18,088名性少數受調查者,他們年齡層、民族、教育程度、居住地、職業、宗教信仰各異,通過進一步數據分析,應該能發現更多有趣和有意義的結果。

然後看看當前結果,有些發現印證了以前的一些說法,還有一些發現會與想像中的不同,這裡挑幾個題主特別關注的問題。

1. 性少數者中的性少數者

女同性戀和男同性戀構成了性少數者的大多數,而雙性戀、泛性戀、無性戀作為性取向而言卻經常被忽略,甚至受到這個群體內部的排擠。而作為一種性別認知,跨性別者更加稀有,儘管他們更早進入公眾視野,依然承受更多的不解。

這個調查中統計了下各類性少數群體的比例。儘管存在取樣途徑偏差(例如從受訪女同性戀比例看很可能沒在les群體的溝通渠道內鋪開調查),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參考。

在性別認同與性別表達方面,除了順性別者之外,還包括一定比例(6.5%)的跨性別者。
性傾向的構成上以男同性戀佔比最高(58.8%),其次是雙性戀(16.5%),女同性戀所佔的比例(13.7%)排在第三位;此外還包括比例較低的泛性戀(4.0%)、無性戀(2.6%)和性傾向不確定者

出乎題主意料的是,這次調查中的雙性戀比例超出預期。可能的解釋很多,例如1) 本來就有這麼多非單性戀者;2) 金賽理論正確,異性戀到同性戀並不是一個個固定類別,而是一個連續體;3) 報告方式是自我回答,受調查者本身對於雙性戀定義有不同理解。可能需要進一步分析。
跨性別者方面,雖然LGBT是對性少數的合稱,但是跨性別者和前三個群體是不同範疇的定義,跨性別者中也有不同性取向。有詳細數據的話,應該會有更清楚的發現。6.5%這個數據符合少數中的少數的預期,不過比題主相像中比例要高。

比較可惜的是,當前報告沒有說明每一個態度回答上各個群體的情況,否則通過差異檢驗,應該可以發現更多問題。

2. 「騙婚」問題

對於同性戀和雙性戀,特別是男同性戀而言,與異性進入婚姻的選擇來自於社會文化習俗、家庭壓力、個人應對策略、個人觀念等種種影響。根據調查:

在已婚的性少數中, 84.1% 與異性戀配偶結婚,另外有 13.2% 為「形式婚姻」 , 2.6%在國外登記同性婚姻。

這個調查算是證實了這個群體絕大多數人都會「騙婚」的說法。但也有積極的一面,告訴我們選擇進入同性婚姻的人其實並沒有這麼少。(當然考慮到取樣途徑主要通過網路,生活實際很可能糟糕很多)
這裡夾帶一些私貨,個人認為,我們對於「騙婚問題」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默認和容忍很可能助長了環境的惡化。進一步分析不同婚姻狀況在其他態度問題上的不同看法或許能解釋更多的問題。

3. 職場待遇、教育水平的群體差異

由於當前報告是簡單的頻次分析,研究者在比較時僅僅簡單比較比例。但個人對於這種簡單比較並不太滿意,因此對這些結果都做了卡方檢驗,來看看是不是真的存在差異。

以勞動保障為例,調查中是這樣的:

那麼根據原始數據做些換算:

很不幸,身為性少數,確實在職場待遇上會比非少數要差。這些原因的解釋或許可以在這個調查中找,也可能需要另外的研究。

同樣地,性少數獲得本科學歷以上的也是顯著少於非少數。這兩個數字揭示了很悲哀的事實。性少數者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獲得同樣的受教育機會,從而對將來發展造成影響。

4. 其他待續
許多有關態度的分析已經有些答主回答了,就不重複了。
如果有機會獲得更詳細信息,希望了解一些現象之間的聯繫。例如家庭情況、教育水平與對媒體上性少數者形象的感受以及「出櫃」與否的關聯。
希望課題組會有進一步分析的報告或者論文。

【5.19 補充】
1. 題主之前在發布該問題時也向負責這個報告的吳利娟老師發了郵件,很快得到了吳老師的回復。吳老師表示所有雙變數的相關顯著性都得到檢驗,並表示會有進一步的學術論文。一樣有興趣的人可以期待研究的後續成果。
2. 題主之前使用卡方檢驗,驗證性少數與否和職場狀況等關係的顯著性。這個方法存在問題,因為樣本很大時很容易達到統計顯著。請謹慎看待結論。


謝邀。
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去拼。能看到這樣的消息,我還是很開心的。雖然我對國內現狀表示悲觀,並不認為能有什麼效果。


希望能有用,最好能有用


能夠做出這樣的調查確實不錯,雖然樣本收集的全面性還不夠,還有一些數據需要更加精細化。

但是,當我拿這個問起身邊的朋友,他們都是搖搖頭,然後說:「性別少數報告?這是什麼?」

重要的不是相關組織對這個研究得多麼透徹多麼徹底,重要的是所有的人們對這些群體的理解和認同。

未來的路還特別長呢。


很感激這些還在為lgbt做公益的人,有聲音表達總是好的。在國內做這個講究的是政府合作和正規途徑表達,來推動一些政策,和美的自由民主風向下的表達方式迥異,也許有人不看好,但是我還是覺得有比沒有好,做比不做好,兩邊遲早會引起質變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為未出櫃中的少數者,我沒有圈子內的朋友,接觸不到相關的信息,知道昨天翻知乎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的人在為我們不被歧視而努力。看過報告,看過各位的答覆,我想說謝謝你們,感激你們!一切會更好的!加油!


謝邀。
嗯,挺好的。
很感激所有人做的努力。


推薦閱讀:

同妻為什麼會成為熱點社會問題,然而相比之下les融入家庭卻更少有類似[同夫]的問題呢?
2015年蔡英文為何支持同性婚姻平權?網傳蔡英文同性戀又有幾分真假?
關於les的孩子。是否可以將兩個卵子融合,或將一方的細胞轉化成精子與另一方受精?
你們是在哪一瞬間發現自己是gay/les的?
你是否在Blued、Aloha、熱拉這樣的同性社交軟體上找到了伴侶?

TAG:雙性向 | 男同性戀 | LGBTQIA | 女同性戀 | 跨性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