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雷蒙德·錢德勒的作品和其人?

如何評價雷蒙德·錢德勒的作品和其人。

今晚看了漫長的告別,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還可以這麼寫的。

上兩次震撼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和保羅奧斯特的幻影書。


錢德勒很討厭酒鬼,而他就是酒鬼。他之所以討厭酒鬼,是因為他父親,家庭暴力。
十歲左右去了英國,二十多歲回歸美國。
後來從軍參加一戰。
退伍後結婚工作了許久,因醉酒而被開除,於是從事寫作。
早期一直寫短篇賺錢,就像菲茨傑拉德一樣。
後來長眠不醒一出名聲漸起。

錢德勒的文體似海明威,一般都認為他繼承海明威,而他看不起海明威。這和他早期模仿哈米特而認為其內容毫無意義很像。
錢德勒的巔峰作品是《漫長的告別》,他的寫作技巧,文體在這裡到達了頂點。
《漫長的告別》中,其視角完全把「我」消除了,當然只是某種程度上。這種文體是模仿不了的,專屬錢德勒的文體。
《漫長的告別》的內核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很像,書中甚至出現了菲茨傑拉德的句子。不難想見錢德勒試圖表達什麼。
日版《漫長的告別》里村上春樹寫的序中提到過這兩本書可以配套看,我覺得也是如此。

大致如此。對了,《漫長的告別》描寫的成分比敘事重,相對於普通的推理小說算是節奏慢的,也正因如此,這部小說達到了一種高度。所以,很多人把它當作推理小說看時看不下去,或許應該是閱讀水準的問題。


占坑 放寒假寫
------------------------開學了,我大概寫了三分之一-------------------

本人沒有相關的當代西方文學學習基礎,因此可以說沒有乾貨和理論方面,一切都是通過閱讀書本和閱讀資料來漲姿勢。

雷蒙德錢德勒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長篇的偵探馬洛系列,在此系列中最受矚目與(實際意義上)質量最好的是備受一部分當代作家推崇的《漫長的告別》。似乎錢德勒近些年來在國內大眾隨著美國當代本土文學的流行也開始有了固定的粉絲,這與菲茨傑拉德、海明威等被文學教材推崇這方面離不開。而對於他本人,不僅在於他對偵探小說這一文學體裁的貢獻,也在於他對影視創作的貢獻,就某方面來看,他大概是相當於希區柯克一類的人物。但是他沒有做過製片人與導演,他只做過編劇。

偵探小說不僅在當時的美國,即使是在今天的文學理論界,都是算不上檯面的一種類別。具體的原因我已經詢問了@Parlomar 大人,他的觀點是:偵探小說推理小說是服務讀者,以讀者為取向的,而能上得了檯面的純文學,是以作者自身為取向的,不為讀者服務。這種傾向性本身決定了純文學所追求的藝術形式可以超越大眾,超越一般讀者,只有受過理論和美學訓練的專業讀者有能力欣賞,它的價值就高於偵探推理小說了。這點應該是還算好理解的,看東野圭吾的通俗度就能明白了。但同樣也有通過努力和天賦,將偵探小說帶入純文學殿堂的偵探小說作家,例如五十年代的雷蒙德錢德勒,九十年代的丹尼斯勒翰。(後者已flop,《黑暗帶我走》時期還有點那個意思,越靠近現在發表的作品越證明此人最終停駐不再進步。)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我們來打一場讀者和作家之間的擂台賽:因其層層遞進細緻入微的描寫手法和故事在大背景下的悲劇主題,不會有人說《漫長的告別》好讀;而如果出場作家是東野圭吾,他在「好讀性」這方面明顯要勝出前者很多。目前一個政治正確的觀點是:不要拿是否好讀來區分一個作家和其作品的純文學性,但這實在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一個觀點是:錢德勒本人很看不上海明威,但他和海明威都是達希爾哈米特「硬漢派」的實力繼承者。而另一個觀點是:錢德勒本人發揚光大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論」,表現在紙面上的是故事中人物的行為,人物行為背後是應對的姿態與主宰行為的觀點,最後才是被壓至底層的「自我」,換句話說就是知乎上已出現的評價「自我性質的消除」,這種寫作方式給了純文學界很大的影響,這也是他本人和他所創作的小說很受純文學界待見乃至《漫長的告別》最終跨入純文學殿堂的原因之一,這也是直接區分他與勞倫斯布洛克之流的直接區別。(勞倫斯布洛克大概比雷蒙德錢德勒差個兩本《酒店關門之後》吧……)

我猜馬洛大約是錢德勒本人心裡一個非常理想化的人物。他有著極其個人化的行為準則和始終恪守這一準則的人生信條。他靜默的承受著巨大的力量,在被抗擊和被反對中始終尋找著守護自我的方法。他對個人規範和道義的遵守超出了普通人能承受的範疇,而這種美學力量也正是馬洛受到無數人尊重和喜愛的原因。他永遠承擔著守護者的角色,守護自己在意的人和事。為他們提供保護和寄予希望。「有時明知會失敗,仍挺直身軀努力迎上,不辯解,也不誇耀。只緊閉雙唇,通過無數個煉獄。在此,勝負已失去重要性,重要的是儘可能地將自己的規範堅持到最後,因為他明白,沒有道德倫理,人生將失去根本的意義。」換句話說,要把姿態做到最好,至少也要做到最後。而所謂道德規範,也只是制定在馬洛心中,他壓根不信,也不在意世俗規範和偏見,他是一個將「堅持自己」做到極致的人。我想通俗意義講,這大概是一個很好的應試作文素材,然而可憐的高中語文教育並不會提供像馬洛這樣的事例給貧瘠的高中學生們,這就導致到了很多大陸本科文學系的學生讀到繞不開的美國當代文學中馬洛系列的小說時對馬洛下出「裝逼」這一定義,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還沒寫完,有時間再繼續蘑菇----------------------
謝謝@Palomar大大的幫助和村上春樹的新版兩萬字序,從中提煉了很多很有用的信息。


看過阿城寫得簡介嗎?

一個力圖將偵探推理小說寫成文學小說的男人。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感覺祈禱落幕時不是那麼好看而網上的書評都說這本書非常好?
為什麼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器成就評價這麼高?
有哪些覺得完美到無懈可擊但是現實很尷尬的推理?
如何評價《名偵探柯南》在推理作品中的地位?
名偵探柯南里有什麼案例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實現?

TAG:小說 | 文學 | 推理小說 | 小說創作 | 雷蒙德·錢德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