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話劇演員是怎樣記住半小時到一個多小時的台詞的?

一個普通的電影鏡頭都NG很多次台詞才能對,話劇演員是怎樣記住這麼多台詞的?


謝邀,
但作為演員,其實挺反感類似問題,原因就截箇舊微博的圖好了。


排練啊....

3-5個人的戲比較常見,背詞量比較大。10個人左右的呢,每一場屬於自己的詞都是有限的。

但戲劇演出很重要一點就是,你也得背其他人的詞,互相知曉對方要說的話,已經文本內容的『台詞點』,就像做一個MARK,MARK點附近的台詞都很重要。不但演員們要知道,音效師、燈光師也得知道....
『讓天上的雷劈死我吧』後面起音效,起燈光..當然一般幕後工作的夥伴們都叫Cue點。

還有一點,

演出開始之後,其實包括排練,不存在『背詞』這一說,叫『說詞』。
一位台詞前輩老師跟我們講他演出同一場戲到幾百場後如何保持新鮮感——
每次演出前忘記一切,上場即重新感受,讓台詞文本作為潛意識自覺出現。


作為一個在大學期間演出過三場話劇、導演過兩場話劇、指導過幾個劇組、大學四年從未間斷過劇社活動的人,負責地說,死記硬背台詞的演員並不擅長演戲。

台詞不是背下來,是順下來的。

前一個人說什麼,或者場景給了你任何提示,你下一步就自然而然想起了你的角色的台詞或是回答。


真實的劇組對於劇本,分為幾個熟悉的階段:


1. 讀本

按照三個月一齣戲的基本流程,在最先的兩周裡面,讀本是最重要的步驟。此時根本沒有任何肢體語言或者場景疊加,靠的是導演、演員對劇本的感悟,互相之間對於不同角色互動的理解。一個完全沒有自己閱讀劇本就來讀本階段的演員一般會被其他同伴鄙視。不是只是乾巴巴地念,而是運用想像力,模仿你想像中的情緒語調。任何不同意見,都會被提出來,進行激烈討論!我們通常會從激烈的討論中,描繪出每個角色不同的命運。

我看到有人說要寫「人物小傳」。這的確是傳統戲劇訓練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但是,我作為業餘戲劇愛好者,非常了解一個平常的學生很容易對如此書面的想像力時、束手無策的樣子。想要一個平常人馬上能感知到一個活在紙上的人的一生,需要太多豐富的想像和非常系統的訓練。我的做法,通常是讓台詞的正確性,在溝通中不知不覺進行。每一次溝通會讓人物更豐滿,台詞更合理。這樣的溝通可以是非理性的碰撞,也可以是理性的分析。沒有限制,沒有程序。


2. 帶本排練

帶本排練,就是拿著劇本排練。這個階段的效率會變得很低,通常一個晚上只能排練一遍某一幕的某一場,甚至有可能一遍都下不來。但是這個階段對台本的熟悉程度、演員的成長速度變得飛快!你會發現,演員對話劇的熱愛是與日俱增的。他們這個階段會非常懊惱為何台詞不夠熟,耽誤自己也耽誤別人的進度。有的演員會開始回去背台詞,整個過程很自覺,不需要督促。這個階段,在語言方面有天賦的女生,會比男生更佔優勢,很多都不需要背誦,因為已經把場景、對象、自我情緒和語言結合在一起記憶了下來。拿著劇本背,對她們來說已經多餘了。

3.脫本

一旦帶本排練到了一定階段,脫本,也就是已經把台詞「背」下來,需要的只是兩三次排練的時間而已。這時候,有個副導演在旁邊拿著劇本,一旦演員突然想不起台詞,副導演會簡單提示。這有點像學騎自行車,你練了非常久,摔了太多次,終於在某個瞬間掌握了騎自行車的平衡,不需要任何輔助。


4.強化

通常到了這個階段,完全劇本不需要看的時候,錄音就可以派上用場。幾乎所有的演員在回去聽了一次自己脫本以後一次排練的錄音以後,都會對自己大失所望。這種失望,其實很正常,因為開始的台詞訓練都停留在自身的想像階段,不論導演、其他演員如何評價,都比不上自己去聽一遍錄音,來得更客觀。聽完錄音,演員常常帶著許多問題,到劇組來和導演探討,進一步強化對台詞的認知。

話劇的載體是語言,所以劇本的重要性排第一,導演導戲排第二,演員演技排在最末。一個咀嚼過無數遍的劇本,才能真正體現演員對所演角色的理解,從而能真的代入角色。一場戲下來,大家手裡的劇本都爛糟糟,破了洞了、卷了邊了,演出結束後都變成各自的寶貝收藏起來了。

至於真正演出技巧什麼的,大家皆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問題不相關就不回答了。

雖然業餘,但也給同學們參考,算是回饋一下知乎。


原來我也以為,演員是要背台詞的。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演員不僅僅要背台詞。還要做劇本分析。也就是把劇本里的每一句話,一部分一部分進行分析。

在做文本分析的時候,我們會盡量給每一句話找一個行動詞。這些行動詞不能是寬泛的,比如:說,罵。而是要比較詳細、精確的動詞,比如:斥責、挑釁、質問……

比如這一句:

他們說我是賊。

這句話的行動詞是什麼?是炫耀嗎?是狡辯嗎?是攻擊嗎?

附加上不同的行動詞,台詞說出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們往往要不停地翻看劇本,聯繫上下文,分析角色的處境、關係、情緒才能夠得出一個比較合適的行動詞。

這是我在演《如夢之夢》片段的時候做的筆記(我是五號)。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一到兩個行動詞

除了找行動詞,台詞怎麼說也需要準備。停頓,重音,節奏都很重要。

比如這一句:

我很想你。

這句話需要停頓嗎?沒有停頓直接說「我很想你」,與「我/很想你」說出來的感覺是有差別的。如果有停頓,停頓多長,也需要考慮。

這是《如夢之夢》其中一頁。我做的功課不算多。你會發現不光有行動詞,獨白的分段,還有一些舞台提示。這些的目的就是幫演員理清整個劇的行動線。劇本里每一個詞,每一個字都是有意義的,有邏輯的。每一個行動都是需要精心設計的。

你看,演員準備台詞不僅僅是背台詞那麼簡單,他們要做文本分析,要嘗試不同的呈現方法。劇本上的台詞只是演員準備功課的滄海一粟。這樣高強度的準備,你還怕演員記不住台詞?

話說,每次對詞如果記錯了都會被同伴發現並嘲笑……被嘲笑久了,自然記住了……

【參考】

  • 賴聲川 《如夢之夢》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〇一年 第一版

不只是單純地重複背誦而已。

演員在拿到劇本時,首先要寫人物小傳,把所要飾演的角色揣摩透徹。哪怕該角色出場不多、台詞不多,也要理清楚:他是誰?性格怎麼樣?哪裡人?學歷如何?這一生發生了哪些事情?親人朋友對他有什麼影響?面對不同情境他的心情和表達方式會有哪些變化?
只有在心裡把這個人物的形象塑造好了,你才能去適應台詞。

我的經驗是:最重要的是 理清邏輯 。
劇本整體是有邏輯的。故事線是有邏輯的。對話與對話,是有邏輯的。大長段的台詞里,上下語句也是有邏輯的。
首先把整體的劇本大綱了解後,心裡有個譜。
再勾選出自己的台詞。摸清楚上下文的關係,思索「我為什麼要這麼回答?」 「我回答時的心情是什麼?」 」我的語氣是什麼?「 」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裡在想什麼?「 」表情該怎麼做?動作該怎麼擺?「 」語氣的輕重音落在哪?「 」對方回復台詞時我的心情又如何,將如何影響我的下一句台詞?「 等。
長段台詞可以按表達內容或表現情緒的差異分割來記憶。」為什麼要先念這一句?這一句如何影響下一句?下一句又如何引出再下一句?情緒和語氣的變化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思索清楚,標註下來。
如此一來,你的腦海中便形成了一副一副的畫面,照著畫面去念出台詞就行了。不要求跟劇本一模一樣,只要那條線順得清楚就不會造成演出失誤。

詳細的準備工作有助於背誦台詞,並且只要邏輯線不段,輕易不會忘記台詞。我這些年演出過的角色,所有台詞到現在基本還能一口氣背誦出來,對個人而言就是因為這個技巧。

當然,最最最重要的還是:死!命!背!

多少次深夜走在空曠無人的大街上,我都是一個人放聲背誦,一路走一路念,記憶效果特別好。
直到後來莫名其妙被人打了之後……

利益相關:努力前行的福州某草根劇社的某邊角龍套


前幾天剛看了廣州十三號劇院的《威尼斯商人》,演後談中台下有觀眾問了這個問題,台上的演員老師愣了一下,說:「這是我們的工作。」
唔,不過這好像沒回答問題……好吧,作為一個前業餘半調子話劇演員,我的一點小破經驗是:把台詞帶到具體的場景里去想像、去理解,尤其要揣摩台詞在具體場景里的語氣、停頓等等狀態,其實這樣反覆多次磨合下來,台詞就很自然地被記住大部分了,最後再通過死記稍微強化一下保證不出錯就好了。


對於戲劇演員來說,拿到一個劇本後一般需要有以下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角色分析
即對參加演出的角色的劇本文學性形象進行分析,
此時大多注重的是劇本中對角色的描寫,較為表象。
包括對角色內部規定情景進行分析。
如:生活目標、慾望、行動貫穿線、思想動機等,
內部規定情境與外部規定情境有直接關係,不可分割。

第二環節是:角色形象構思
演員對角色文學形象作了分析,有了認識,從而就能激發起對生活中類似人物的聯想,
或有意識得到類似的生活中觀察體驗,以便收集生活素材。

一個戲劇演員,以上的兩點是基本功,無論優秀與否都要做到的。
那麼,這個台詞就是死記硬背么?
不是,以上許多答主的回答也說明了這點。
一個演員創造角色,台詞是必不可少的,
以話劇演員為例,在角色分析和角色形象構思後要開始思考每句台詞當時的情景。

聲台形表,這是演員的基本功。
隨便拿個網上的段子為例(via新浪微博)

我沒說他偷我錢

題主可以試一下,只有七個字。
把重音落在不同的字上,就能得到7種截然不同的意思。

大多數演員都是科班出身,這些在學校就已經經常練習了。
一個演員要做到充足的角色/劇本分析後再"背"台詞,
是不是就比較容易了呢?


一個劇本排出來大概三個多月(慢的半年),導演演員一起一句一句摳台詞排調度,有一個人錯全部陪著一起再來一遍。甚至排到一半,發現前面的不行,又推翻重來都是有可能的………你看到的一兩個小時是經過幾個月時間雕琢的,你聽到的台詞是重複了幾十上百遍的……所以,當演員上台後不是在背台詞了,都不會想下一句是什麼。因為自己就是那個人物了,人帶著台詞走,而不是由台詞帶著人走。如果還在舞台上想下一句台詞是什麼我敢說這個演員演得一定很爛………


我每次拿到劇本以後,會查閱有關的一切背景資料,然後進行劇本分析,寫人物小傳,和其它演員一起探討,以及分析每一句台詞,經過一次次的排練,粗排細排,台詞自然而然就記住了


很簡單,熟能生巧,通常話劇演員是不會串戲的。也就是說他們在一段時間只演一部劇,比如演了很多年的戀愛的犀牛,雖然每年都換演員,但是每一批演員在一年裡面會全國巡演,基本不到半個月一場,然後平時各種排練。還有很多經典老話劇,是演員在上學的時候就學習的,台詞基本都融進骨子裡了。
如果是原創話劇,會不停修改,加減包袱,那麼靈活性更大,這樣台詞稍有出入也不會有問題


背。


很多台詞並不是靠背下來的。
在排練的過程中劇本對演員只是起了一個框架的作用。演員知道框架了剩下的話是靠演員自己順著情緒說出一些演員自己的自然的話,也就是說人話,然後導演再潤色加工,形成最終的劇本。


這是對任何話劇演員的最起碼要求。台詞都記不住,就不要演了。


謝邀。
原因很簡單,因為上台演出前我已經拿著詞排練了不下幾百次。每句話和誰說,對誰說,為什麼說,潛台詞是什麼,角色的感情是怎麼轉變的 ,都已經化成了一部分肢體記憶。而且,即使忘詞了...也要靠臨場反應補回來,因為觀眾永遠不知道你下一句會說什麼。


要花功夫的,有次導演現場該詞幾分鐘就要拍的,全場人等著,同學沒能拿下來被導演說了一頓,後來跟我借了記憶書,我靠果然有效果,後來幾十集劇本,我跟他對詞隨便挑哪段都差不多了,我都覺得意外,話劇的話難度更大點,因為又是現場版,不是電視劇電影可以重來,看話劇常碰到有忘的,重要的是應變能力不要冷場就好了。


你當年怎麼背朱自清的現在就怎麼背劇本。一樣的。


那請問你是如何記住中考、高考要求背誦的古詩文呢?從小到大背過的課文、詩詞連在一起背誦,也能背個一個小時吧?何況話劇的台詞是有邏輯性的。演員熟悉故事情節,理解情緒環境,就更好背誦了:話劇台詞是對日常對話的演繹。這是第一點。
其實,話劇台詞的背誦是一個肌肉記憶,就像我們學游泳、騎自行車。哪怕我們有一段時間沒有訓練,但還是記得怎樣使用這項技能,即便重拾起來時會有一些不熟練。這是第二點。
在話劇上演之前,無數次的排練、走位,會訓練出演員的條件反射:站定一個位置就知道自己要說什麼、對手說了上句自己就能不經思考地接下句。注意這裡的「不經思考」。
為什麼能形成這樣的肌肉記憶和條件反射?原因分別是:無數次的排練和演員情緒需遵循故事的邏輯性。
有人戲稱高考是人一生知識的巔峰。如果拿這個邏輯去套話劇演員,那麼記台詞的巔峰就是話劇演出之時。二者其實同理,就是靠反覆的訓練。
話劇演員記台詞是必須的。那麼對於優秀的話劇演員來講,在對手忘詞、磕巴等意外狀況發生的時候,自己要能接得住、掩蓋得住,使劇情通暢,還得不能讓觀眾發現。這就要看演員自身的舞台經驗是否豐富,考驗靈機應變能力。
一個優秀的話劇演員應該有一種自信,那就是對於自己台詞和對手台詞絕對熟練的自信,以及一種對於舞台上發生什麼我都hold住的自信。這兩種自信,前者是看演員自身的努力程度,後者則是要看這個人是不是一位天生的演員。


簡單地說就是大量地練習,具體一點其實是演員與人物融合之後的自然反應。通過排練與分析會發現台詞只是人物的一部分


其實沒有背這一說 只有順詞 在你角色存在的場景和調度下說出這句詞


無數次的排練加上認真

話劇不像電視劇,可以ng,話劇演員知道上台了就只有一次機會,萬萬不可失誤,所以別說優秀的話劇演員,就是隨便一個話劇演員都必須要,不得不記住台詞,因為我們不能重頭來過。
而且在排戲的過程中,還要理解台詞才能演好角色,理解了自然也就背的住了。

所以好的演員也可以背好台詞,只是一些流量小生背不住而已。

以上


一遍一遍地對詞,理解,轉化,內化。


職業和業餘很重要的區別
人的記憶能力其實大大超過我們直觀的預期。
如果你在某一個行業從事職業或者半職業工作
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你會發現自己在本行業的記憶力已經大大超越了自己先前的預料

以橋牌為例,一個職業牌手在幾十副牌後,往往能憑記憶回憶起比賽中的每副牌的分布和進程,哪怕在那個過程中,他從未完整的見過對手的手牌。


很簡單,不斷的重複記憶,實踐記憶,對話記憶,排練記憶,總之不斷的記憶最後就全部記住了,對方說上句你就知道下句了。甚至對方的下一句台詞你都知道是什麼。這個就是不斷記憶的結果。
就好象廚師一樣,那麼多道菜,每道菜的火候,配料都能記的清楚,靠的就是不斷重複烹制。


推薦閱讀:

開心麻花的新劇《羞羞的鐵拳》好看嗎?
舞台設計應該如何根據劇本構思和實現表演空間?
為什麼有些歌曲現場演出的時候伴唱歌手會扭來扭去?這個現象什麼時候最開始出現的?
如何評價即將上演的跨界大戲《文圖會》?
拉斯維加斯有哪些 Show 是經典到去了不看肯定後悔的?

TAG:話劇 | 演員 | 演出 | 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