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莽新朝時期會出現「劉秀當為天子」的讖語?而且後來就成真,讖語可靠嗎?

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類似的讖語,究竟是史學家編撰的還是真有其事?究竟背後原理和真相是怎樣的?


「大楚興,陳勝王」


最近正好關注劉秀,「劉秀當為天子」,這句話是劉秀與姐夫鄧晨見了一個術士之後,對方說的。

(劉)欽娶湖陽樊重女,生三男:縯,仲,秀,兄弟早孤,養於叔父良。縯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秀隆準日角,性勤稼穡。縯常非笑之,比於高祖兄仲。秀姊元為新野鄧晨妻,秀嘗與晨俱過穰人蔡少公,少公頗學圖讖,言「劉秀當為天子」。或曰:「是國師公劉秀乎?」秀戲曰:「何用知非仆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獨喜。——《資治通鑒》卷三十八

高祖兄仲,是指漢高祖劉邦的哥哥劉仲,只是個沒本事的農民。劉邦稱帝後,封劉仲為代王,領地是山西、河北一帶。第二年匈奴來攻,劉仲哪見過這場面,嚇得直接逃回洛陽。劉秀早年在史書上的記載都只有「性勤稼穡」幾個字,干農活很勤快。所以他那當社團老大的哥哥劉縯經常嘲笑他。當蔡少公推算出「劉秀當為天子」時,大家都以為是新朝的國師劉秀。
當時的國師劉秀,原名劉歆(xin),漢哀帝劉欣登基第二年改名為秀,這一年的年底,農民劉秀才剛剛出生。樓上有人說「劉秀當為天子」是劉歆推算出來的,我沒看到過記載。以《資治通鑒》推斷,劉歆改名十幾年後,才出現此讖語。

這個結果應當是用某種方法推算出來的,這裡並沒有詳提。當時其他人也預測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宛人李守,好星曆、讖記,為莽宗卿師。嘗謂其子通曰:「劉氏當興,李氏為輔。」及新市、平林兵起,南陽騷動,通從弟軼謂通曰:「今四方擾亂,漢當復興。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眾,可與謀大事。」通笑曰:「吾意也!」會秀賣谷於宛,通遣軼往迎秀,與相見,因具言讖文事,與相約結,定謀議。——《資治通鑒》卷三十八

別人扯旗子準備造反的時候,劉秀在宛城倒賣糧食,悶聲發大財。有姿勢水平的人都知道這是墮吼 的!可惜李軼不長眼,昆陽之戰劉秀帶著他突圍搬救兵,以不到二萬的兵力擊破新莽四十二萬大軍,李軼居然還沒看出劉氏兄弟更有前途,參與更始帝謀殺劉縯的陰謀。後來形勢逆轉,劉秀派馮異揮軍攻打洛陽,守將李軼寫密函表示願意和馮異合作。結果劉秀把信公開,李軼被另一守將朱鮪刺殺。
而堂兄李通,堅定不移地追隨劉秀,深得恩寵,官至大司空、宰相,封爵固始侯。
這位推算出讖言的李守,在京城做官。李通在南陽造反時怕事情泄露,沒敢派人通知老爹。李守知道兒子鬧革命,打算逃跑。無奈自己個子太高(據說身長兩米多),跑哪都會被認出來,只好去見王莽,請求寬大處理,結果滿門被誅。至於他為什麼沒有推算出自己的死劫,那就不得而知了。

關於李世民的讖語倒是明確記錄了其方法:面相。

方四歲,有書生謁高祖曰:「公在相法,貴人也,然必有貴子。」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新唐書》本紀第二

這個術士倒是聰明得很,李淵怕斷語泄露,派人追殺,卻找不到人。估計是相面時看出李淵的性格特點,預知兇險,先一步躲起來了。


我也覺得讖語玄之又玄。
比如周朝的周厲王時期,出現了一句神秘的讖語:「桑弧萁服,實亡周國」周厲王聽說,就去抓賣「桑弧萁服」的,恰巧有一對夫婦,在市場賣這個,聽到消息,收攤就跑,在逃跑的路上,夫妻倆收養了一個小女孩,這姑娘,嗯,應了這句讖語,她就是褒姒。。。
劉秀這個讖語也是神奇,當時王莽的國師劉歆推算出來了,後來果真應驗。
還有秦朝的讖語,亡秦者胡,也是詭異,秦始皇以為其中胡乃胡人,便強勢打擊邊塞胡人,可最終秦朝覆滅還是跟「胡」有關。
這些,除了佩服,我沒有其他想法了。


一、讖語

讖,用詭秘的隱語、預言作為天的啟示,向人昭示吉凶禍福與社會治亂興衰。《左傳》中就多有讖語的記載,如「季氏亡而魯不昌」等。

「讖書,河洛書也。」 (張衡《思玄賦》注引《倉領篇》)

漢代讖書中產生最早且影響最大的,是《河圖》與《洛書》。

「讖,驗也,有徵驗之書。河、洛所出書曰讖。」(《說文解字·言部》)

《河圖》、《洛書》面世後,又有依附於它們的各篇讖書產生。這類圖讖己基本失佚,只見於古代徵引和比附,原因可能與歷代查禁有關。


學界已有定論,讖語是被人創造出來的,比附《河圖》、《洛書》的讖書就是明顯的案例。因為解讀讖的內容將會決定統治者的政令的走向與合理性,它的這一預言特質也得以服務於政治用途。

二、讖緯系統與經學


讖緯之系統萌芽於西漢中期,到後期逐漸成型。讖緯思潮的興起,得益於西漢後期的政治與思想條件,最大的推手也當屬經學的奠基者,「天人感應」的宇宙系統的創建者董仲舒。


《漢書·董仲舒傳》所記載的武帝制曰:

「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之變,何緣而起?」

漢武帝認為

「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故朕垂問乎天人之應……虛心以改。」

帝王將興,必有祥瑞之預兆;同樣,政權將亡,也必先有妖孽出現。董仲舒為滿足確立漢朝政權正統性、合理性的政治需求,融道、法、陰陽於儒一體,完善天人感應思想,將祥瑞災異與為政得失聯繫起來。


「周秦以還,圖篆遺文漸與儒道二家相雜,入道家者為符篆,入儒家者為讖緯。董劉大儒,競言災異,實為讖緯之濫觴。」國學大師劉師培在《國學發微》中如是評價。

漢武對於儒學的支持,對於求仙好道的熱衷,對於災異禎祥的重視,都是儒學(經學)的推動力。而儒生為了順應儒學發展成為顯學的趨勢,對讖緯的演繹亦愈演愈烈。


於是稍稍涉及到另一個概念,緯學。


緯書是以神學理論附會儒家經典,以解經為比附的書,其形式與經學近似,從命名也可以看出它與經之間的關係,只不過順著經學的理路走得更遠而己。


漢朝是通過對五經的解讀、闡釋而最終建構政權的合法性的,並且通過獨尊儒術將之確立為國家意識形態。從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經博士到王莽柄政,己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如此長時間的浸潤,這樣的意識形態當己深深植根於民眾的思想,成為普遍的社會意識。王莽篡漢,決不可能逆天下潮流而動,另外建構一套新的合法性言說系統。他只能順著從前的理路,給予新的內容。如果說經學是為漢朝確立合法性依據,那麼緯學正因王莽篡漢而大興。

三、王莽篡漢,將讖緯推上歷史舞台

王莽篡漢的方式,是偽托「堯舜禪讓」的舊例。


他必須要承認漢朝的合法性,才使自己的「受禪」在框架內順理成章;王莽還必須要在經學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方可確立自己「繼體受命」,改漢立新的合法性,於是讖緯的出現就成為必須。


《漢書·王莽傳》載,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

「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這就是所謂的符命。根據這道符命,王莽做了「攝皇帝」,攝行皇帝之事。

居攝三年(公元8年)又出現兩道符命。

有一道是齊郡臨淄縣昌興亭亭長夢見天公派使者告訴他:「攝皇帝當為真」,王莽得知後立即上奏太后,以此為根據請求去掉「攝」字,在臣民面前只稱「皇帝」,並改元為「初始」。


也在這一年,梓撞縣人哀章作造桐櫃,內藏一圖一書,圖曰「天帝行璽金匾圖」,書名《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書中有這樣兩句話:「王莽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王莽聽說後立即親自去高廟拜受金櫃,然後就接受所謂上天的啟示,「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日新」。


《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中言「漢為火德,色尚赤」。漢為堯後,王莽便自詡為「舜之苗裔」,以應堯舜禪讓的故事。


既為禪讓,故不復有「征克」,就根據五行相生的原理,火生土。於是王莽自為土德,色尚黃。


總而言之,王莽迷信符命,汲汲以求之,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他也懂得利用之為自己的登基合法化服務。

參見:

曾德雄《讖緯的起源》

http://58.63.114.194:86/ssds/html/2006/10/200610161020584720.htm

黃朴民,兩漢讖緯簡論。

兩漢讖緯簡論_百度文庫


貌似很久就有流傳劉秀當為天子。有朝廷大官還專門改名為劉秀。而光武帝劉秀當時只是個太學生,還留下安知非仆的笑談。
所以劉秀當了皇帝之後也非常迷信畿語,這也是劉秀為數不多的缺點之一


一種可能是劉秀編的


這個是讖語,是事前就流傳的。但有兩種可能,一種這裡說的是劉季。另一種指的當時大名鼎鼎但造反失敗的國師劉秀(原來叫劉歆避皇帝劉欣的諱改過名)。。。這樣可能這個事件看上去發生的概率大點。但歷史怎麼就不能有巧合呢?要在猜得再離譜點是不是有可能是當時鄉下種地的劉秀改了名字?


關於這個問題,知乎上早有答案,在此就不必續貂了
歷史上的那些有名的讖語是不是真的?還是後人編造的?如秦朝的亡秦者胡? - 三種不同的紅色的回答 - 知乎


大體上是編的。
不排除真實的可能性,但是絕大部分是編的。

就好像開國皇帝出生的時候什麼天邊霞光啊、紫氣東來啊之類的。

總結就2個字:胡扯。


這個讖語出現年代很早,劉秀出生前後這個讖語就已經出現了,肯定不是劉秀自己編造。這個讖語應該說的是劉邦,也就是「劉季」,由於篆書的書寫問題,訛傳成了劉秀,造成了巧合。


推薦閱讀: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鬼,為什麼我對它的了解始終止於聽說?
應該如何看待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承認有外星人的言論?
用氣功戳死人需要負刑事責任嗎?
你經歷過類似平行空間的事件嗎?

TAG:歷史 | 超自然 | 東漢 | 劉秀 | 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