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到底什麼是學業,什麼是好好學習?

題主是一枚大學生,在大學這個年齡,是大多數人事最迷茫的時候。父母,前輩總說讓我們好好學習,學習最重要。想要做一點事,有人會說,你能權衡好學業嗎? 那我真的不懂了,大學的學業到底是什麼?好好上課,拿獎學金? 比如題主是學工商管理的,教科書上的東西在課堂上學真的沒有效率,反而參加創業大賽,自己做一些小創業項目自然而然就能去學習這些東西。


一個「教育理想主義者」竟然說出國內除了清華北大以外的大學都不值得上這樣可怕的言論,難道理想世界中考不上清北的都應該去藍翔?大學之間是有區別沒錯,但是看看問題一線名校和普通本科學校有本質區別嗎?下面的回答,有不少人清晰地意識到了母校的局限性,但仍對母校保有愛和尊重,光這一點就很值得讚賞。意識到局限性是為了改進和提高,才不是為了全盤否定其價值呢。

吐槽完畢,說說正題。

「學業」這個詞可以說得很空泛,比如說找到方向、發掘興趣、接觸社會什麼的。這麼說很對但是很沒用。其實完成學業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大部分人在社工、學習、興趣等各點來回搖擺,對於學業的看法和完成學業的進度是同步進行的。很少有人說入學的時候就想清楚在大學裡要做什麼,然後直奔目標而去毫不動搖。這樣做反而是危險的,因為這說明大學整整四年里視野沒有得到拓寬。好的理想都是在動搖、猶豫、選擇之間被錘鍊出來的。所以說不要指望一開始有人能點一盞明燈照亮前方的路啦。

我也只能說說對我而言大學裡值得去做或者去想的事情。

一、好好上課、按時交作業、認真複習、通過考試。(糟糕,我好像說了什麼不討喜的話)
我就說一點好處,它有助於一個人保持生活的節奏。正當的(?)翹課理由無非兩種:這課學不到什麼東西,或者這老師講得太糟糕不如自學。前者也就罷了,後者其實比較危險。通常一開始還能在聽了好幾節課以後才謹慎地作出判斷,然後不再去聽課,在上課的時間去圖書館自習,但是由於效果不錯,到了第二第三學期人很容易就變得狂妄起來,開學課聽一節,就覺得這啥,沒什麼好聽的嘛,我自學也能搞定。再加上早上總是不去上課,漸漸地就起不來了、睡得晚了、變懶散了。多少人就是這樣陷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天昏地暗、只吃外賣的寢室生活中的呀。

二、理性地觀察自己的學校和專業,探究其局限性。
我一定得強調理性這個詞,因為失去理性以後很多人就連這個平台的優點都看不到了,光忙著怨天尤人,錯過了學到很多東西的機會。大學是用來拓寬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碾壓別人和被碾壓的。能夠看到它的局限性意味著自己不僅吸收了它所能給予的,而且已經可以突破它的限制去一個新的平台了。沒有什麼平台是無限寬的。比如說北大的中文系也有奇怪的給理科生開的和編程結合的讓人很迷茫的方向,比如說清華的數學系喜歡叫學生搞科研搞學術,就業方面的幫助弱弱的。

哪裡都有好老師和糟糕的老師,哪裡都有值得上的課和值得翹的課,一個心和眼界足夠寬廣的人在哪裡都能有所收穫,那些只抱怨環境或只給出一刀切答案的,才都是鬼扯。

至於學業究竟是什麼,我只能告訴你我的,但我才不會說呢,那樣多沒意思啊。

去探索未知吧少年。覺得課上學不到東西就翹一次課試試,覺得創業比賽能有所收穫就參加一次試試。大學就是用來試錯的,等真正踏入社會,這樣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垃圾二本狗怒答。所謂的理想主義者,在哪裡高高在上的叫囂,除了那幾個名校,別的沒有學業可言。一群自己不學怪學校的在哪裡跪舔。這簡直瞎扯淡
學業固然跟學校有關,但也未必。主要還是個人。學校的老師,無非就是你從課堂吸取的知識上限。摸摸心口自問下,你真的把課程學到了老師無法回答的程度了嗎?
另外大學很高中不一樣,大學的知識跟現實社會關聯性很強。在網上,圖書館,社會上,尋找實戰機會,自學更高深,更專業的知識,這才是大學應該乾的。這跟學校有多大關係?無非是圖書館小了點,學校風氣不好。問題是圖書館的專業書都看了?風氣不好你就要跟著學?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別人影響了你,只能說明自己太脆弱罷了。
一些知識在課堂上學,確實沒效率,實戰感覺更好,但是反過來想想,你沒有課堂上的儲備,哪來的實戰體會?照這麼說小個體戶豈不是比大學生牛多了?你的感慨就是吃了十個餅,覺得前面九個沒用罷了。


謝邀。這題回得有點急,可能給部分讀者帶來不適。抱歉。詞不達意之處,大家參考這裡:一線名校和普通本科學校有本質區別嗎?

=========以下是原有回答=========

如果你有幸進入清華數學系,或者北大中文系,或者去哈佛讀法律,去哥倫比亞讀新聞……
//數學系國內北大和中科院比較強,而且中科院已已經有數學本科了,答主最好修改一下。(謝謝 @佐治 )//
那麼,我覺得你真的應該好好讀書。相比於去掙那點錢,積累那些經驗,你的老師和同學以及你的專業所能帶給你的東西,實在太寶貴了。——大學只有這幾年,畢業以後你要工作一輩子,急什麼。

可如果你只是進了一所普通985或者211,或者是個什麼二本院校……
那麼所謂的學業就基本是鬼扯了。
我還是忍不住吐槽,國內一流新聞專業的「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到2005年的時候還在用1961年《光明日報》頭版說事兒。我覺得放到新聞史里可以講講,拿出來給網路時代的大學生學習新聞采寫,我覺得是不是不太合適?
這樣的學業,真的不如我們自己去采兩段校園新聞,編一份校園報紙,或者是上新浪看看新聞——即便待在課堂上,自己讀《南方周末》也應該比聽光明日報的排版有用吧?

大學的學業,應當是人類知識和經驗的精華,所學的東西,應當是「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
除此之外,還不如早點踏入社會,看看這個美好而醜陋的世界。


1,梁啟超對梁思成說,你覺得學校的教學很枯燥,那是你開竅了,學校里就是練就規矩,出去之後才能巧。

2,我認為所有學科的知識體系,方法論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在不同的學科體現的不同,如同理科之中也有感性成分,學藝術和設計的也應當對邏輯,條理等做些掌握,大學四年實際上是應該綜合掌握事物的共通規律。

3 我初中歷史老師曾經和我說過,大學就兩個事情重要:一,學會獨立思考的精神,二,掌握終身學習的習慣。

4 提高情商,掌握與人溝通的基本技能,這就行了。學習的本質上是掌握與人溝通的水平。

5 學會和異性相處。


如果題主真心求建議,我的答案可能不好聽,但絕對是乾貨,希望不要介意。

題主四川師範大學,沒記錯應該是二本,工商管理應該也不是師範類學校的強項,如果信息有誤歡迎指正。

排名第一的答主說得對,這事得看學校。不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點,這事還得看專業。所以我針對你的學校和你的專業說。

題主問學業重不重要,根據你的情況,我的回答--看你畢業後要做什麼。(很抱歉選取如此功利的角度,但實在)

如果打算保研考研甚至出國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重要,非常重要。

這三條道路哪條你都離不開學業(這裡的學業是你的學術水平和分),保研不用說了,是否有資格看成績,有資格去其他學校筆試面試看成績加學術水平,哪個不是學業?考研同理,筆試和高考一樣就是看分,面試看你學術水平。出國看哪個國家,我知道英國澳大利亞香港均分不夠連argue的資格都沒有,直接拒申(別跟我扯特例),美國我不大清楚。所以不要覺得老師講的東西沒用,上課聽沒用,教材沒用。你要能保證自己摸索或者參加個小挑什麼的學的比你聽課掌握教材(你別管他合理不合理,反正考研保研要考這些,還不止這些),那你就別重視學業。另外再說一點,小挑還真學不到什麼東西,我們學校經管算全國比較強的,做小挑註冊資本現金流什麼的也是亂編,還能進國賽。你也就學學如何將營銷策略公司管理之類的東西編的靠譜點,乾貨根本沒多少。創業比賽更是不靠譜,你去創創就知道了,哪那麼容易。

那麼還有另外的選擇,如果你打算工作或者創業之類的,學術可有可無。

在大學期間多去實習,另外參加這些有的沒的比賽也有幫助,好歹能鍛煉口才在面試中沾光。選這條道就往實了走,不過你要確定你之後不會心血來潮不想工作了還想繼續讀書。

以上是針對題主的部分,有個前提叫做我是以如何在大學達到實際收益最大化為目的提這個問題的。但是我還想多說點:

有時候,上大學,本來就是要多去做些沒用的事。不要把最奢侈的時光,過得如此精打細算。

不說商科、工科這些社會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單說那些純文純理的專業。對於那些不想走學術道路的人來說,學術真的是件奢侈的事情,可是我還是建議大家在大學奢侈一把。

拿我自己來說,因為興趣選了文學,經過大學四年確定自己不適合走學術之路,畢業之後也不會從事文學的相關工作。可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文學,我還是喜歡聽老師在課上講魏晉風度,我還是願意了解音韻學和甲骨文,我還是想要去研究研究黑塞貝婁,儘管他們都沒什麼用。為什麼?因為大學除了要學有用的,還要學什麼是自由,什麼是風骨,什麼是情懷。

那什麼是自由,什麼是風骨,什麼是情懷呢?就是你不再看重實用價值,而更在乎心靈的滿足;就是你學自己所愛,而非學生活所用;就是你更享受思考的過程,看淡付出的回報。你會感恩這段沉浸於學術的日子。

所以對實用主義者來說,學業是跳板,好好學習就是拿更多的分;對於理想主義者來說,學業是對知識的探求,好好學習就是盡情探求自己想要的知識。

天下最幸福的事,是做一個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不同意 @閱世書生的話。我是個大四的學生,我後悔沒有好好學習。
大一大二學的挺多,大三沒好好學。
每學完一門功課,都要有相應的收穫,能夠解決些問題。至少能很了解課本里的知識。別人問起你課本里的知識不會臉紅心跳,心裡想「我好想學過,就是記不起來是什麼東西了,怎麼計算呀」,即使沒學會運用,也能對答如流。
我覺得學完大學4年的功課之後,至少得很了解某個方面,具備必要的知識和素養。再往深里說,是得成為某方面的專家了,或者至少得有成為專家的潛質,得有相應的知識儲量。
試想,學了四年金融,你爹跟你聊天,問你開放式基金是什麼?叫你給他解釋一下。你這個學金融的高材生不知道?你逗我么?!
鄰居問你餘額寶是什麼玩意。你這個金融高材生不知道?!
學期權沒有用。你說中國沒開放期權市場。那將來開放了你要再去學一遍?
學了四年會計還不會調整分錄?

對於其他能力的培養,我一點都不否認。可是有些事情,上學之後也可以做;而知識和經驗(便血變樣)的存儲,在大學四年中應當佔有相當大的部分。

不論你在哪個大學,不論你在哪個行業,有著大量知識儲備的人總是少數。如果將來你想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才,那麼這些你看來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知識,正是你將來作為專業人士不可獲取的。

亡羊補牢,與君共勉。學習。


大四學生,來談談我的個人見解。

先說我思想轉變的過程吧。
大一的時候我堅定認為,上了大學就不應該還像高中那樣死讀書讀死書了,應該注重實踐、人際,而且那個時候我更傾向於找工作,所以我加入了學生會,後來還做了輔導員助管,很忙很忙,經常工作到凌晨。學習上么,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一定不掛科,爭取獎學金。

但是後來我的想法變了。一方面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越來越感興趣,希望能更深入的學習(這是真心話。。。)另一方面,我通過實習對將來的工作環境有了進一步了解,我們動科專業的工作環境么。。。真心不太適合女生。所以我決定要上研!那個時候我終於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么。。。從政策上說,985嘛,我們有相對較多的保研機會,也就是說如果成績足夠好,那就可以推免上研啦,就不用參加統考啦~!從專業興趣上說,因為對本專業感興趣,所以當然願意了解專業知識啊,那學習一定是非常非常重要啦!所以大概是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吧,我才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不過我是很懶很懶的人,所謂「學習」的重要性,最終歸結為了「考試」的重要性,除了對自己感興趣的幾門專業課非常認真的聽過外,其他的基本是應付考試,求一個高分而已。

現在,經歷了僥倖保研的坎坷,我是真真的知道成績的重要性了!更重要的是,保研之後,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我才發現自己的基礎知識太不紮實!什麼都不會有么有!!除了專業知識很糟糕,其他的技能也很差有么有!!!現在我是真的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當然,我這麼懶的人,能不能堅持學下去,還是個未知數。。。 。。。

綜上所述,總結如下:
1.最狹義的學習,我覺得就是求個成績啦。就算到了大學,成績依然重要。像我上面提到的,獎學金啦、保研啦之類的,而且說不定就遇到什麼好機會,成績會成為一個門檻。
2.較為狹義的學習,就是大學的課程了。我覺得 @閱世書生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完全否定大學的課程我認為是不可取的。我遇到過教學很厲害的老師,講課條理清楚,又認真負責的;當然也有消極怠工的。一開始我也覺得很多課程沒用,或者自己完全可以自學,後來經過對比,以前我認為沒用的課程,真的在某一天就用到了,而且自學的課程的確不如認真聽講的課程來的紮實。而且,老師的水平再低,教我們應該還算綽綽有餘,我覺得自學遠遠不如聽講更能抓住某個課程的精髓。
3.最後再說廣義的學習吧。學習有很多方面,除了知識還有各種技能。生活能力、實踐能力、社交能力。。。都需要學習,我這次保研的成功也與我參與過學生工作,認識了很多老師有關。我認為大學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人際交往上沒有社會那麼複雜,又不像高中那樣純粹。此外還有很多實踐的機會,如果能多多參與,確實可以有很大的進步。

所以說,大學學習是很重要的!但是搞清楚學習的定義,專業知識、人際交往都是學習,至於說哪個更重要,個人覺得一樣重要,不能顧此失彼。所以題主 @corn cherry 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隨自己吧,搞好學習,天天向上,那是主觀觀念,就像只有努力才有機會,不努力連機會都沒有一樣。大學只要自己畢業時或未來對自己不後悔就行。


我想說,你們的上述回答並不能說明問題,也無法解決任何問題。不論你們的身份是已經工作的,還是即將畢業的,抑或是還在體驗著大學生活的。

比如目前最高票的絕對性回答( 有明確定論),除了牛逼985,211之外,其他的學校就還是提前接觸社會吧。我不否認這有其正確性。但是這樣的絕對性的劃分,仍然會給人種心靈雞湯的感覺。

為什麼我這麼說,因為剛到大學的學生並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大學(泛指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是經歷了一連串熔爐式教育的產物。他有太多在這個年紀應該知道的卻不知道。反而最在行的就是學習,不論是不是真的學得好。此時的你告訴他上大學要學會聽課聽老師的重點,要會自我學習。你告訴他多去圖書館看看書。你告訴他多參加社交活動。是的他聽了,可他真的做了嗎?(請回到當時才入學的你換位思考幾分鐘)

喜歡打遊戲的依然會去打遊戲,喜歡打牌的每天依然打牌。這就是他們的多年來的生活慣性。縱使你知道你成功的經驗千般好,別人為什麼要按照你說的做?撇開環境看問題,too simple!

曾與低年級有很多接觸,才有不一樣的理解。大多數的他們真的不知道學校究竟能提供多少資源,自己又能利用多少。至於明了本專業的優勢和局限性神馬的,若你大一就懂了,我膝蓋直接交給你,因為你是天才!我只是個普通人。

也順便牽出另外一個話題為什麼父母總是對孩子那麼多的期望,現在能明白了吧,你們站在了更高點,更清楚事情的好處和壞處也知道怎麼樣去做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自己過去沒有做到的,就強加給自己的孩子。補全他們的遺憾。可是當對象是應試教育的結果(學生),他們怎能做到過來人那般「明智」?

那麼我的「心靈雞湯」來了,什麼是大學?大學的意義在哪?

成都理大學院長曰過:你們此去的『大學』,芳名叫『社會』。你可以把它讀成江湖,也可以把它讀成殿堂。可以通過它鋪寫精彩傳奇,又可以依賴它維持平淡生命。所有的願學者都將得到免費的教誨,所有的厭學者都將受到最終的懲罰。在那裡,無論你多麼的牛叉,都只能永遠被考而無法免考,永遠學習而無法畢業。

這是我看過對大學最好的定義。

有知友說:家庭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社會教會孩子做狼的道理。所以我的答案是大學的意義就是讓你決定自己人生中人性和狼性佔多少的第一個轉折點(三觀問題)。

至於那些想問在大學怎麼過才好的童鞋們,我兩手一攤,沒有任何答案。你們唯有一路困惑著,懵懂著,去生活去成長。

人生正如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你能做的就是悶頭前行。做對了的,那是幸運;做錯了的,那是遺憾,永遠永遠無法挽回,永遠永遠無法回去。

但正因為如此,當你回首往事時,快樂,幸福,遺憾,悔恨,悲傷,這些逐漸融入到你靈魂的經歷。才造就了現在獨一無二的你。

我始終覺得,重要的並不是當時你選擇了學習還是遊戲。

而是你是否依然有著一些不會隨著年華老去的記憶。

那些任何我們所看到的成長軌跡,都應該心懷感激。@sinbasara


根據本人經歷作答。
我覺得所謂學業狹義上只是成績單上的GPA和課堂的知識,廣義上自然指的是你在大學所學的所有東西。題主父母和前輩所說的學業應該是狹義的概念。本人並非學霸,高考考得也不好,曾經就讀於國內某普通211生科相關專業,拿過幾個獎學金,成績在專業排前十。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我所了解的國內的大多數普通大學都很難在學校正常教學中學到真正的學業。原因大概有三:

  1. 老師講課質量不高。一是因為高校擴招老師質量良莠不齊,不少課程老師只是本科也學過而並非有過系統的研究,然後拿著課件就上講台了。很多老師根本沒有office hour,上完課走人,基本把上課當作完成任務。二是因為學校職稱和晉陞政策過度消耗老師教學精力,上項目、搞資金、發paper,教學基本只能占所有精力的五分之一。三是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很多專業都存在知識銜接真空或是課程知識重複的現象,這間接影響了老師講課的質量。
  2. 學習環境不利於學習。有人可能說想學習的人就算都專科一樣可以很牛逼,但是環境確實使很多可以變得牛逼的人不牛逼。比如一個每天作息規律、一起佔座上課自習的寢室,和一個深夜dota、lol的寢室,同樣的人到這兩個寢室生活,學習效果恐怕不會一樣。本人在之前就讀的學校遭遇一個寢室帶動全班所有寢室打lol的情況,幾乎所有人一學期學習最認真的時候就是期末預習。我本人也是平時上課愛睡覺,期末才去圖書館的學屌,但就算是得國獎的同學也跟我們一樣,這樣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你現在問我大一學的生物化學這些基礎課里的重點我都忘了,連三羧酸循環都背不全了。
  3. 主觀上不想學。這是最根本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很多人都只是想畢業拿到學位證,翹課參加各種競賽、兼職、學生活動,課程只要及格就好。就像題主所想的那樣覺得這樣來的更快更高效。但是個人感覺這完全違背大學的意義,當然這也因為中國的普通大學極度忽視通識教育。通識課只是每周一個晚上的兩節課,學生覺得完全不如專業課重要,老師也當娛樂似地講一講。不會有課外材料閱讀,更不會有作業,連學分也只有專業課的三分之一,這跟國外大學對於通識教育的態度完全不同。看似通識課確實跟所學專業不相關,但大學不是培養技工,不只是教授專業知識。「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知乎關於大學的意義討論太多自然不必我多說。

此外,個人覺得目前在國內普通大學讀書學到學業還是靠自己的閱讀和各種實踐,寄希望於教務處安排的課程幾乎是很難達到學有所成的目標的。
以上。


我想說的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破專科。學的大部分還是自考法律,基本上省內都不承認,稀里糊塗還算是個警校。開學來的時候很茫然,不知道幹嘛,學校就知道為了第二學歷無形逼迫學習自考。
後來一年後自學心理學,準備了一個半月考三級,沒過。學的還不夠紮實,分心了。考完試學了職業指導師三級,發現自己適合做心理諮詢師,愛好心理,然後去學經歷社會,去面試,收穫了很多的東西。
學校專業只是開拓視野的,豐富知識還要去社會圖書館學習


寒窗苦讀十餘載你卻問我什麼是學業?你是在大學沒有了當初在數理化上秒天秒地的快感還是覺得知識反而沒有「經驗」來的有用?騷年,別天真了,那些大牛就算學歷不高哪個不是自己專業的大神?你只看到了他們的低學歷但你沒看到他們為之付出的代價就為此YY課堂上教的是渣?哦騷年,還以為在高中吶,需要別人逼著你,抽著皮鞭在你身上或輕或重敲打才能讓你靜下心看書寫字?以上純吐槽… ……… 想必題主是出入大學的菜鳥,我以題主的身份換位思考(莫介意),題主這種心理多由於不適應大學裡各種各樣的發展,或者說失去了成績這個大學前的唯一標準而感到了迷茫。 有的人整天德瑪西亞,對,但他們也許大三大四就醒悟了,做起了老黃牛,勤勤懇懇;也許他們是學神,你只看到他們在鍵盤上的啪啪聲卻沒想到人家gpa能秒你幾條街;也許人家是土豪,正在笑看人生;更可能是在lol中無法自拔,混個畢業證甚至過個一兩年就再也無法見到他們在宿舍靚麗的身影。
有的人整天刷自習,三點一線,比高中還高中,這類人大部分成了學霸,拿了各類獎學金,至於畢業後發展如何,各科有各科的活法,個人有個人的身姿。
有的人成天社團組織跑,做著苦哈哈,一部分大二退了,一部分熬到了小部長,再出么幾個主席。
有的人整天想著走過路過的MM,難掩躁動不安的內心,或宅或出擊,或花前月下或輕拭五姑娘。
有的人各種兼職代理,賺足了生活費。
有的人刷著gpa,托福雅思。
有的人各種實習,各種證書。
在所謂的象牙塔下,時常感慨社會激烈,青春易逝,筆尖的沙沙聲快不過歲月的無聲。大學,是黃金的四年,基於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眾多大學生真是個天真娃,對大學充滿了幻想,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卻忘記了當初是如何進的貴校,對於最基礎的東西,人們往往理所當然,對於已有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會想到失去,包括你那略微的本科優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知識改變命運,勤奮鑄就未來 這些快爛了的話總難以觸動你的心弦。記得哈佛的那句訓言嗎?對,就是那句,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呢?


因人而異。
2010年的9月份,A帶著無限的憧憬來到了武漢,一所普通的985讀大學。
寢室里有四個人,A,B,C,D
大一的第一個月
A喜歡跑來跑去,每天在不同的圈子裡晃悠,充滿激情和想像力,根本停不下來。
B喜歡呆在寢室,看看日本動漫,打打日本遊戲,桌上擺滿了各種日式的超短裙女生玩偶。
C也喜歡呆在寢室,不過C是一個大學霸,軍訓的時候在寢室里狂刷高考題(當時汗的要死).....
D喜歡搞一些發明創造,做了一個多功能全自動菜刀組(從此讓你愛上切菜)加入了一個科研團隊
大一下
A成績中上,在學生會和社團裡面表現活躍,整天忙忙碌碌不見人影。
B成績中上,依然看看日本動漫,打打遊戲,生活樂無邊。
C成績班級第一,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吃飯,學習,晚上亮點睡覺,除了點名的課一律在寢室自習
D成績中上,但是是寢室最低,忙碌於陪女友和科研。
大二下
A當上了學生會主席,開始了更為忙碌的生活,晚上開始不回來,學習的時間開始變少了
B成績中等,依然看看日本動漫,打打遊戲,生活樂無邊。
C和ABD關係出現裂痕,搬到了另一個寢室,成績班級第一。
D開始準備科研競賽,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
大三下
A離任,放棄很多機會,不顧家人老師反對,開始準備考研
B成績中下,依然看看日本動漫,打打遊戲,生活樂無邊。
C再一次搬出了寢室,獨自一人住,成績班級第一。
D準備最後一次競賽的機會,拿獎保研或者考研工作。
大四下
A錄取清華大學研究生
B日本留學
C錄取浙江大學研究生
D錄取本校研究生
大一剛來的時候
A說有一天我會成為世界500強公司的CEO,A說我不會讀研或讀博,A說我要創業,A說有一天我要成為XX大學的驕傲
B說娶個老婆,生個娃,然後開始訓練娃做一些高難度動作~平平淡淡,開心就好
C說我不是學霸,C說我去做高考題了,C說你們別吵
D說要給他女朋友幸福
畢業時
A說自己一路很幸運,鼓足幹勁,展望未來,期待B在島國能在演藝事業上有所涉獵。
B說鼓足幹勁,展望未來,鍛煉身體,到了日本要全面發展
C說A特么居然去了清華,C說A是C在大學裡最特別的朋友,鼓足幹勁,展望未來。
D說等著喝我喜酒,份子錢不要少
——————————————————————————————————————————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ABCD四個人有著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追求,也在走著不同的路。
畢業的時候A說B的生活很快樂,挺好;B說A的生活很快樂,挺好;C說D才是真正在搞科研,挺好;D說C基礎紮實才是真學霸,挺好。但是A不會去想過B的生活,C也不會去想過D的生活,因為那種生活單屬於他們自己。
A說不讀研,最後還是讀了研,人的想法也是在不停的變化的。但是just follow your heart,努力的做好每件事,選擇錯了也沒有關係,選擇對了做不到也沒有關係,人生不是只有一次機會,馬雲考北大考了三年三次落榜,而後面不斷的摸索,摸爬滾打成為了中國首富,天賦、堅持、努力、運氣,我覺得是他成功的四個因素。
我要去吃飯了......好像還沒提到題....剛剛看到寢室四人的照片,感慨下...
大學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資源,做哪一條路都能取得成就,或者說有可能達到你自己的定位和目標,所以不要太在乎那些短期的東西,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才是關鍵。
你去找別人尋求人生方向上的建議,得到的大部分是主觀色彩非常濃的建議。所以因人而異才最重要,最了解自己的是誰呢,當然只能是自己。但是我們需要大量外部的信息來輔助我們加以判斷,尋找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自行去學習。
當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那麼不要猶豫,放手去做。
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珍惜每時每刻,把握好當下。
說一點關於學習的,課程學習很重要,但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重要,看你自己想做什麼。但是廣義的學習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關於獎學金和各種證書的,每一份獎學金和證書的背後都有辛勤的付出,我覺得每張證書背後的這段經歷是我大學中最寶貴的財富。當然獎學金和證書也能成為很多機會的敲門磚,更重要的還是這背後的實才。


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這句話是我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老師說的,我理解了半年還沒有悟透。現在大二,除了每天上課,就是玩,不知道方向在哪裡,學習成績也不算好。我不想就這麼渾渾噩噩的走完四年的大學時光,我該去哪裡


排名第一的答主二本工科學校學新聞的吧?

大一大二帶社團搞興趣愛好,大三悔悟考研 。學校里跟團委老師之間的勾心鬥角跟社會上的相比太小兒科了,本科兼職除了端盤子發傳單也就家教還好點。除了家教都是初中畢業生都能幹的事啊,其實挺丟人的。

不管國內國外,都是總統的兒子當總統,農民的兒子當農民。想跳躍一個階層,性價比最高的方案還是讀書,把英語學好,專業課搞定,比端盤子發傳單性價比好的多。


本人二本工科生。


我好慚愧,大學讀到大四了,才終於有了一點對於學習,對於知識的思考。
——————————————————————————————————————————
我的專業是化學,雙修了工商管理。差別非常大的兩個學科。。。
1、大一的時候,想法比較幼稚,覺得考入名牌大學就是走上人生巔峰了,像題主一樣開始覺得學習,學業非常不重要,主要的是如何交更多的朋友,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適應社會,如何培養自己的職業導向。
2、大二、大三 有點走入另一個極端,覺得學分績至上!!成績就是一切,所以也是或刷夜或通過各種手段搞重點來狂刷GPA。
3、個人覺得現在自己總算對這個問題能有一個全面的思考。
a 女神一句話點醒了我 大學時期是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 私以為,塌心享受學校的環境氛圍,少受社會的浮躁氣息影響是一件不可多得而又難能可貴的好事。
b 成績是敲門磚, 但成績不是一切。 紮實的掌握專業技能在我看來非常值得讓人欽佩。
可能題主覺得工商管理沒什麼好掌握的,但在我印象中 前人留下了非常多的理論,且不說你都能應用自如,能不能做到提到某個專業名詞,就做到心中有數呢?
我的雙修老師早就說過,本科設不設置 工商管理 這個專業其實爭議很大,因為沒有人一開始工作就能成為一個管理者。 如果 題主 不是富二代,那麼 參加再多的創業大賽 不也還是沒有資本創業么?
我的中心是,經驗固然重要,但是紮實的理論基礎會讓你更加具有競爭力,(不然就紙上談兵了不是@-@)而 掌握 紮實基礎的過程更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在我心中, 社會經歷投入:學業投入 做到 3:7 是一個比較漂亮的數字~
c 在中國的社會做到 學業和社會實踐 平衡 當然好, 但如果時間精力有限,學業為重。
不論 工作,出國,讀研 優秀的簡歷都是至關重要的。(誰讓中國人那麼多呢!~~~)
4、理科和文科的學習方法的態度確實有很多不同點,但也有很多相同處。
紮實的理論知識+勤奮堅持的學習態度


反對那些名校論、社會論的!

正經答:

年輕人迷茫是很正常的,走的路少,缺少經驗,對很多事情有嘗試欲,在這樣的一個階段中,感到迷茫是我們自身的儲備不足以應付當下的情況。

大學的學業。鄙人認為,按字面的理解,就是所學專業的課程,按廣義的理解,就是所接觸的學科知識,按狹義的理解,就是上課讀書考試完成作業。長輩們一般說好好學習,就是狹義範圍的學業,但實際上大學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如此。題主學工商管理,那麼工商管理有哪些知識體系?在過去,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跟時代背景又有怎樣的聯繫,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你覺得工商管理有哪些變化?經典書目看過了嗎?該專業的學術泰斗都持有哪些學術觀點、專註哪方面的學術研究?教科書上的東西真的沒用嗎?還是說你沒有運用發散的思維、去進行深入的橫縱向的拓展和學習。很多人主張實踐,但是你要知道,教科書上總結的就是前人累計的實踐理論,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架構,你所獲得的實踐經驗終究是短期的、狹隘的。

參加創業大賽不提,這個問題知乎上已經有很好的答案了。

縱觀題主的問題,略顯浮躁和焦慮了,還是靜下心多看幾本書吧。實踐的機會會越來越多,但是讀書的機會,對一般人來說卻是越來越少的。


無論學業是否重要,作為學生首先要保證不掛科順利達到各門課程的基本標準

在達到標準的條件下,對自身來一個深入的探索認知,對專業很感興趣的話且認為專業未來發展前景不錯的話,可以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學習了。如果沒有達到上文所提標準,就可以往其他方面發展了,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等等。

再其次,發展幾門興趣是很有必要的了,大學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個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階段了(這是一位老先生和我講的,感觸頗深)

盡量多讀讀書,無論能否給你帶來直接的利益好處,但是讀過後改變的是一個人的眼界和素養,這些當然是隨著閱讀時間的潛移默化來增長的,也是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靜的下心來讀一本厚厚的書,即使內容平淡乏陳毫無激情,但仍能耐著性子看下去,那麼你無可厚非的擁有了他人難得的可貴品質,耐心、冷靜、一個人的世界。

最重要的莫過於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了,思考能帶來全身心各方面的成長,真的很重要!!!擁有個人完全獨立的想法是難且可貴的,畢竟它代表了你個人的主觀想法。

無論大家給予的建議是怎樣的,幫助或許是極小的,最主要的還是在於題主你個人的想法嘍,希望題主在通過大家的指引且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慎重的選擇後規划出今後個人的發展藍圖。

fighting!!!!


參加工作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我現在清楚的認識到了社會才是真正的一所大學,所謂實踐出真知。當然我絕不否定大學的教育對一個人人文素養的提升,但是在當今的教育大環境下如果想在大學裡好好學習真的是一件很糾結的事情。如果是專業性很強的專業,你想在這個領域成為大神那麼你需要很強的自學能力,緊緊靠好好學習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是偏管理類的專業,那我勸你早點出來工作吧。我身邊就有不少985院校的同事,但是工作能力和普通二本的同事差別真的微乎其微。也許有人會說時間久了會看出差別,我想說我剛進公司985院校比我高600而現在工資都一樣了么。所以別太在意大學的學業,大學差別都不打,學業差別能有多大,個人推薦工作第一。
學業好壞與工作能力關聯真的不大。


晚輩不才,區區南理工屌絲男,簡單表述一下個人觀點。
晚輩在南理工學的是工業設計,畢業之後做了一段時間工藝品設計,然後轉行做景觀,空間,展示等的設計,繼而做虛擬現實項目,三年後轉行做互聯網產品。(轉行跨度貌似有點大,勿噴)
大學期間學的課程,《先進汽車製造技術》講的是70年代的技術,《金工實習》用的是解放前的車床。
工業設計專業,招來的都是理科生,但是卻偏偏側重藝術表現——人機工程,製造工藝等很多適合理科生的東西都非常淺——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我學校工設專業出身的小夥伴,幾年下來,沒有幾個堅持在工業設計戰線。
諸如此類的問題太多太多——我之前回學校跟老師聊天,老師跟我吐槽:你以為我不想教你們真本事啊?!我也想把會的都交給你們啊!體制啊!!!
——當然我不是在全盤否定大學教育,我覺得大學仍然是一個不錯的階段——在過了這個階段之後,人生已經很難有這樣的大片的,完整的,供你跟別人暢快的交流思想,供你自由的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的時間段了。
所以大學在我看來,課程及格不浪費未必不是好事,把心思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你要說是遊戲……我也沒轍……)上,你會收穫更多!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5月22日新聞聯播中關於為基層招收5000名免費醫學生的政策?
被別人褻瀆夢想時,回應的最佳方式是什麼?
怎麼認識上海財經大學的妹子?
大學該如何上?

TAG:創業 | 大學 | 學習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