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黨,回國還是留下?

題主是個泯然眾人的留學黨。

研究生就讀於北美某學渣高校的nonprofit專業。
當初出國的原因是想趁著沒結婚還能蹦達幾年,多學習和了解一些未接觸過的行業。
也是因為不喜歡國內浮躁的環境。
現在還有一年畢業,想提前考慮一下未來的發展和規劃。

回國的話:
家人朋友都在國內,感覺那裡才是自己的家。
以不錯的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及國內PE工作經驗,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之前公司的老闆股東也一直有在聯繫我,明確表示希望我畢業後回去公司。(上海某小PE)
職業發展來講,回國的發展空間更大。

留下:
在美帝永遠不會被評判大齡單身。
好山好水好自由。
生活的簡單又單純。沒有那麼浮誇和比較。
牽個手,養只狗,生個娃,沒有大風大浪,就這樣其樂融融地一輩子。
工作很可能選擇Nonprofit領域。
目前有做volunteer和實習,幾個教授對我都很好,找工作養活自己應該不會很難,但畢竟是文科生,有語言劣勢,發展很受限。

現在有些糾結,要不要努力留下。
如果要留下,就不換專業,繼續朝nonprofit方向努力積攢經驗和network。
如果要回去,下學期想換專業去project management。可以更系統地學習產品經營與管理。

想聽聽大家選擇留下和回國的理由及經驗。
更歡迎有建設性的意見。


本人留過學,創過業,在國內和國外都調皮搗蛋過,現在老老實實回帝都實習。作為過來人,談幾點比較現實的方面。

1. 在中國,如果你英語流利,是優勢。在國外,那是基本素質。什麼?有人在歐洲?那得會第三門語言了。
2. 留在國外意味著要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基礎是交流、溝通和理解,情感、生活、事業都如此。而這一切都跟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價值觀息息相關。同樣,如果你很open,跟國際接軌,在中國,這是優勢。在國外,這是基本素質。
3. 作為男生,洗乾淨頭髮,定期理髮剃鬚,保持好身材,衣服得體乾淨,做到以上幾點就甩開絕大部分中國男人好幾個宇宙了。在國外,這是基本禮節。相信我,除非你是金城武、王力宏,否則一張雄性亞洲臉在國外會被湮沒在塵埃里的。
4. 如果追求事業發展,請問世界上還有比中國更好的地方嗎?

一邊是僅僅滿足基本要求,一邊是鶴立雞群且有較大發展。你如何選擇?我還沒有提家人、朋友和我大天朝美食呢。

什麼?你天生麗質、技壓群芳,在哪都能闖出一片天地?那你來知乎問個毛線?給我等屌絲留個活路好不好?

PS:一心追求安逸生活而不在乎無法融入當地社會的人就當我在胡說八道。


活捉一隻潛力海龜

To
be or not to be?古往今來令無數人憔悴。誰也不能替你做決定,但是新一醬可以給你講講故事(不是雞湯)。主要是側重於如果海龜回國的話,會是什麼樣子——

5隻海龜的故事。

杜娟,現居成都。

五年前,杜娟順利從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畢業。當時,她身邊的中國朋友都在糾結:畢業後去哪裡?回國還是留美?回國的話去哪個城市?

在成都出生的杜娟沒太糾結,四年的美國大學生活讓她很快做出了「回國就業」的選擇——「國外生活太無趣了,回國家人和朋友那麼多,日子能過得很熱鬧。」

恰好,她也趕上了一批海歸回國的浪潮。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2015年發布的《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里,海歸的回國時間顯示集中在2010年之後,回國的人數占留學總人數的78.4%。

新一醬拿到的領英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5年期間,佔領英中國會員7.2%的擁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群中,選擇回國的人數總體上升,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7.14%。


因為考慮「學金融商科能保證就業」,杜娟做出了和大多數出國的高中畢業生類似的選擇,前往最熱門的留學地美國求學,並在本科期間修讀了會計專業。

2011年決定回國的時候,和眾多金融商科專業的海歸一樣,杜娟首先將目光投向了這個領域工作機會最集中的城市——上海。

對於剛畢業回國的杜娟,最理想的offer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畢竟四大門檻高、平台好,今後換工作也比較容易。」儘管回國時間晚,最後杜娟成功趕上了2011年上海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補招,三輪面試後,成功入職。


在上海普華永道工作一年後,杜娟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自己真的喜歡四大的工作么?枯燥、重複、加班多、壓力大——這些似乎都違背了自己不拘束縛的天性。她開始想,自己或許更適合「見客戶或者銷售、市場一類的工作」。

同時,杜娟開始審視自己生活了一年多的城市——上海。「對於金融圈來說,北上廣深意味著擁有更多頂尖金融機構的主營業務和關鍵職位。」工作機會與業界資源的豐富多樣是杜娟當初選擇上海的理由。(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擾!)


但大城市總是居大不易,杜娟開始做長遠計劃時,將上海的生活成本、自然環境、文化認同等等之前忽視的因素重新列入了考慮清單。在美國和上海漂了五年,杜娟仍對故鄉有著很深的依戀,「我是一個很喜歡吃辣的人,我很喜歡成都的美食。」杜娟說。

更重要的是,她強烈感受到了成都的快速發展。在過去做商業品牌調研的經驗中,杜娟注意到成都近年來不斷增多的大型商場。「商業綜合體可以部分反應一個城市的發展和變化」,杜娟說。幾個例子包括國際金融中心(IFS)、太古里和即將在成都開業的銀泰中心。

令杜娟擔憂的上海住房成本在成都也不再是壓力:上海10萬元一平米的房子,同樣的地段在成都只需要前者五分之一的價格。

「成都的金融在同一梯隊的城市裡也算有些氛圍吧,何況那是我的老家。」2013年8月,和決定回國時一樣,杜娟沒有太多糾結,辭掉在普華永道的工作,離開上海,回到成都,開始尋找新機會。

袁帥,現居成都。

2011年從耶魯大學畢業之後,袁帥在投資銀行摩根士坦利(香港)從事了四年的醫療行業併購業務。2015年末,他返回成都開始了康復醫療領域的創業。

由於康復行業本身對消費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城市的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是袁帥在選擇城市時重點考慮的因素,「成都經濟縱然不比北上廣深,但是在二線城市還算拔尖的。」

海歸選擇成都、杭州這樣的城市創業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地城市有自己可以調配和操作的資源。「在醫療這種政府管控比較嚴的傳統行業,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才能更好去和政府接洽。」在袁帥看來,需要協調當地資源恰恰是他作為成都本地人的優勢。

(什麼?都是成都人?)

程遠,現居杭州。

過去五年,海歸對於中國城市的洞察越來越敏銳。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整體差異之外,他們甚至開始關注某個城市新興產業的發展氛圍。雲端產品公司億方雲科技的CEO程遠在2013年回國時選擇杭州正是因為這座城市的創業氛圍。

2009年,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完計算機碩士後,程遠進入了當時還是美國初創公司、提供在線文件共享和雲內容管理服務的BOX擔任核心工程師。三年里他見證了一所創業公司的發展壯大,也對矽谷的創業氛圍形成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在程遠看來,中國最具有創業氛圍的城市是「北京和杭州。」

「杭州首先有明星公司,像是以阿里和網易為首的互聯網公司能夠形成群聚效應,讓不少互聯網型的人才在這裡聚集。」程遠所說的創業氛圍,是指創業是否是城市的主攻行業,是否能夠成為拉攏技術、人才、資本與輿論的中心。

「創業需要人不顧一切地專註,如果一個地方的創業成本巨大,生活環境糟糕,創業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程遠解釋了為何在創業之初,儘管知道北京的技術人才更為密集、市場成熟度更高,他最後還是選擇杭州的原因。

(什麼?都不是一線城市?)

胡駿,現居北京。

不過,同級的浙江大學校友胡駿卻恰好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剛剛過去的6月,和團隊再三討論後,胡駿決定將成立近五個月的VR公司Wondergate遷往北京。

2015年末,胡駿帶著團隊回到杭州創業時,和程遠一樣看中了杭州的創業氛圍和社會環境,但最終考慮到行業發展現狀,胡駿決定前往北京。「在VR領域,目前還是在北京能接觸到更多的技術性人才、信息資源與潛在客戶。」

但這也意味著代價——「我們想的是要搬就儘早搬,北京的環境、交通和物價都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胡駿說。

周啟玄,現居杭州。

越來越多的海歸在不斷的工作遷移中檢驗自己和所在行業、理想城市的匹配度。

來自傳統浙商家庭的海寧人周啟玄在2014年回國後,經過父母朋友的介紹去一家浙江省外事辦下屬國企工作。「這個公司大,業務多,但沒什麼業績壓力」。周啟玄不喜歡死氣沉沉的工作,打起了創業的主意。

在此之前,周啟玄曾經藉助父母的幫助在美國創過一次業,但是失敗了。這一次,他沒有尋求父母的支持,而是和自己的好友合夥創立了HitFat健身餐,希望滿足杭州白領對健康輕食的需求。

經歷過失敗、再次創業的周啟玄小心翼翼,「現在想著誠心做好服務,這樣才能在這個剛起來的市場活下去。」

他們有的人選擇了大公司,有的人選擇創業,有的人留在一線城市,有的人選擇新一線城市,回來的選擇是多樣的,而關鍵在於你選擇了,不管是回來還是留下,你走出了那一步。

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2015年發布的《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里,海歸的回國時間顯示集中在2010年之後,回國的人數占留學總人數的78.4%。

新一醬拿到的領英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5年期間,佔領英中國會員7.2%的擁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群中,選擇回國的人數總體上升,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7.14%。

在海歸落腳的新一線城市當中,成都成為繼杭州、南京之後越來越受海歸青睞的城市。

以杭州為例,位於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鎮在2015年啟動建設,根據規劃將重點引進私募證券基金、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五大類私募基金。

而屬於成都13個市級戰略功能區的成都「金融城」,是全市13個市級戰略功能區之一,將聚集四川省以及西部地區大量的金融機構。海歸選擇成都、杭州這樣的城市創業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地城市有自己可以調配和操作的資源。比如袁帥。

以上。


新一醬會畫圖的碼字猿。


NEU不渣。

關於大齡單身的問題,我倒是覺得出國的圈子水平層次比國內高,普遍素質高的同時單身概率也更高。如果要結束單身的話,這邊碰到更好的人概率更大。 (′?_?`)。

我畢業後留在這裡的重要原因是,Entry level待遇比國內好太多。同事之間成天嘻嘻哈哈一點勾心鬥角都不會有。我覺得題主剛回去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國內的對人不對事。

我也不是說一輩子不會去,但是至少8年之內我父母是不需要我回去幫他們的,考慮到健康因素。

發展受限?想太多了。等爬到接近天花板時再考慮這個問題吧。

看得出來題主對國內的那家公司很有好感。

無論如何,希望你選擇一個能讓自己開心的地方。最後送你一段話,也是我經常對自己說的:做人不能太貪心,留在這邊享受國外的種種好,心裡還惦記著國內的好。既然選擇了一條路就要享受這條路提供給你的優勢,並且接受其相對不足的一面。


同為留學狗 不過在大澳村
曾經也在糾結題主妹子的問題 現在想想 更喜歡回去的生活
很多人說回去還是回到自己原來熟悉的城市和環境 但我覺得
出來了之後再回去 看世界的角度就是會不一樣的


仔細想一下對於自己來說事業、親情、愛情、婚姻、自由、安全而舒適的生活哪一些對你而言是比較重要的?自己列一張表,分為國內和國外,分別對這些因素進行評分,再確定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對評分進行加權計算,哪個分數高那麼在你心裡你就是比較喜歡那個的。
-------------國內------- ------國外--------------權重
親情
愛情
婚姻
事業
生活
文化
觀念
自由
生活
-----------------------------------------------------------
總分
當然這個量表的左邊一欄時可以根據實際進行調整。


題主您好。
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選擇問題,因為它關乎你以後的整個人生軌跡。

一直有個觀點,撇開細小的選擇不談,在越是重大的選擇性問題上,我們就越有可能內心已經有了自己的選擇。
就是說在二選一的問題上,我們的內心天平是不平的。

有句話說:用拋硬幣來決定一件事情,並不是它能給你一個結果。而是當硬幣落下的時候,你能知道自己希望它哪一面朝上。

那麼愛胡一菲,可是諾瀾也很好啊!怎麼選擇?旁人早都看清楚了,只有曾小賢當局者迷。

題主可以問問身邊的人,國內的,國外的。看題主的描述應該也算精英階層的,身邊的同事朋友肯定有細心的,也許你問問他們,他們可以告訴你你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真實想法。
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真的是這樣。
-----------------分割線-----------------
對於回國和留下的利弊,題主心知肚明。無需多言。

但是

就好像,David liu在答案里說到了在美帝踢不到球,而評論中有人截然相反的提出美帝可以天天踢。
不糾結能不能踢球的問題,只是生活這個東西,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體驗。
就像小馬過河,老牛說水太淺,松鼠說水太深。
到底深還是淺,是要自己去體驗的。

題主在美國應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有了一定的體會和認識。選擇留下,以後還有很長的生活,也許跟現在又是不一樣的。(婚前婚後也許都是不一樣的)。

有沒有充分了解和認識這個國度的整個生活,適不適合,題主心裡也肯定有一桿秤。

說到外部環境,兩邊肯定是有差異,但這些東西都是相對而言的。
不能一棍子打死說國內過不了簡單單純的生活,也不能說國外一定沒有浮誇和比較。
有時候,生活方式是自我的一種選擇,不是靠環境給的。

另外我說直白點,題主不要生氣。
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可能是一個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看法的人。也許還比較嚴重。(如果我判斷錯誤,可以當我沒說)
若是你在國內感到壓力巨大,有一部分原因或許來源於此。
(重申,如果我判斷錯誤,當我沒說)
-----------------分割線----------------
親人朋友是很大的牽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這裡我只想說一句:
愛是成全,而非牽絆。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選擇一條道路,同時卻永遠無法回過頭去看看如果當初選擇另一條,會是怎樣的結果。

所以
如果自己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只管向前,無論結果如何,不用想以後會不會後悔,因為
It"s your choice,yours。
------------------分割線-----------------
手機碼字,有些粗糙。

對不起,我通篇都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都是讓題主不停地自我問詢,自我拷問。

如果沒有幫助,很抱歉。
會很高興,如果真的對你有所幫助。
以上。


別人說了很多,我只想說,"不要看眼前的5年,看個10年到20年.哪裡有你想要的生活."
選擇了以後,其他都會慢慢歸位,父母拉,朋友拉,等等等.不用太急,


唔,因為妹妹會出國的關係,我提前已經在這個問題上有了想法,準備以後講給妹妹聽——我就是這樣一個熱衷於提前準備的人呢(分明是嘮叨)

我不在國外,不過自己在離開北京以前的處境和你這邊有些像。
我在北京是程序猿,而如果離開的話,大概是一個商人,比較市井的那種。

程序猿的生活,簡單純粹,甚至連節奏都不會很快,加班也不多(給我們偉大的PM點贊)。沒有七大姑八大姨在身邊,好山好水好自由。
加上不愁房租的問題,每月5K工資雖然少,但是完完全全是可支配的。下班以後做做菜,宅一宅,或者出去瞎逛,十分自在。
我可能比較接近一個nerd ,以上的生活短期看簡直是天堂

而回去的話,就是幫襯著父母做事。以上的情況全都要反轉。離開和自己相性符合的職業,轉而投身市井的同時,接受親切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日常拷問。唯一和好處,和你回國的一個好處是類似的,就是事(qian)業(duo)

然後我猶豫了一段時間。還是選擇了回去。其實這裡受到一個性別脅迫的影響,就是「男性果然還是要有錢」,當然我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認同這種性別脅迫的。何況我知道,我在北京混的這麼自在簡單的一個決定性原因就是,家人幫我支了個窩。

雖然我在我自己身上認同這種性別脅迫,但是我並不願意把它灌輸給其他的任何人,所以我也絕對不會跟你說什麼「女孩子不用那麼重的事業心待在開心的地方就好啦」或者「女孩子果然還是要結婚的早點回國好啦」
以上的話絕對不是我會說出來的,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對妹妹說。

那麼我離京以後怎樣了呢?
我現在是的,在長輩的提攜下賺了些錢。再在他們的直接支持下也算是有車有房的人了。但是我就高興了嗎?不是,我每天發脾氣的次數可能是之前半年的份額(半年都不一定會發一次脾氣)。就是看啥都不順眼
但是我後悔嗎?不會,再讓我選一次結果還是一樣的。

因為果然對於我來說,『還是錢比較重要吧』。雖然我基本不會花錢,除了吃和油錢就沒別的花銷了。

【所以我覺得,不如想一下對你來說,什麼是最不能放棄的】
是地球另一邊自由簡單的空氣
還是地球這邊的家人朋友

當然家人朋友是不會被「放棄」的,他們一直都在,只是你們之間多了半個地球和十二小時的距離。也許日後能把父母接過來,但是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

至於事業,我不清楚美國這邊是一個怎樣的情形,但是我也相信在哪邊你養活自己並有些積蓄都是沒問題的。所以我也就不提了。

我面臨選擇時的一個辦法,就是先把自己想要的和不想捨棄的東西列出來,加上權重
然後在選項里一項一項比對。往往得到的結果也許不能讓自己開心,但是再選一次還是會這樣做的


如果你媽媽能跟你一塊去國外,並且在去了之後你會有100%的把握她會生活的不錯(可能會需要一定的適應期),那就把你媽媽一塊接到國外去吧,相信以題主的能力,這個沒問題。
如果你覺得你媽媽不論怎樣的去努力適應,都沒有辦法在國外生活,個人覺得還是在國內陪她吧。因為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你會非常非常的後悔沒有多陪陪她。國內可能會有很多很多不好的地方,只是我自己覺得,如果能陪家人父母一起,有些東西也會變得不是那麼重要。
僅僅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答案,答主自己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壓根就沒有考慮除了家鄉以外的任何地方。
PS:你家的貓感動壞我了。


其實,不用泯然眾人,人人皆眾人。一年前因為感情失敗心灰意懶想念父母就業形勢嚴峻等等借口回國。現在帝都IT國企做HR,改了專業,換了造型,整理心情。運氣與機遇之下,現在掙得不比我在美國少,有了很多說母語的同齡小夥伴之後,在美國得的斯德哥爾摩症都治好了呢(笑臉)。回國不可怕,可怕是眾多苦哈哈美漂及其父母不敢面對走下神壇的現實。美漂很普通,不要羨慕你留學朋友們的朋友圈。你吃了苦忍了種族歧視熬出論文極速成長,如果你想躲開天花板效應,將優勢充分發揮,請回祖國來。如果你好清凈,將生活環境與品質看得比事業和人際更高,請留在美國。我很慶幸我有一雙思想開明的父母,在我回國待業時支持與鼓勵才有我的今天。你有這麼好的機會出去讀書看世界,就不要糾結於今天的痛苦,努力向前吧!


要看你到底要的是什麼,你其實已經很清楚留下和回國各有利弊。如果實在糾結,不如留下工作一段時間,畢竟這也是個不錯的工作經歷和人生經歷,何況回國之後再來美國工作就不那麼容易了。可以把答案留給時間。


記得兩年前畢業那會,因為家是在廣東粵西地區,考慮留滬還是來深糾結了許久,最後來了深圳。但原因不是離家近,而是我知道上海不是我生活的舞台,頂多是個工作中學習的平台。即便留滬我也只呆3、5年,始終還是要回來廣東。所以畢業那天直接就過來了,目前生活了兩年,整體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
(實際上禁不住家裡皇太后的18道令牌召回是最大的原因囧。。。。)
確實,以國內來講,拋開宏觀不談,涉及民生如近年醫患關係、扶老人家過馬路等種種熱點問題暴露出整個社會體制的不健康、不健全。雖然現階段國內存在著許多仍待改進的地方,但以個人而言,相較於國外,國內最吸引人之處在於歸屬感,這是身邊許多國外回來的同學在那邊找不到的(融入當地的文化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對於國內外的橫向對比(此處省略一萬字),對於一個女生而言,我始終覺得離家近點好,雖然我從不認為距離是個問題。如今工作了兩年,經濟上獨立出來後,最大的感觸不是說離家有多遠,其實再遠不過一張車票、機票。缺的也不是時間,因為家人永遠是第一位。
其實無論是選擇哪裡,還是看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或者說,你在哪裡能找到所需要的這份歸屬感。
這是我畢業時送別一位出國的大學好友的一句話,現在也送給樓主大人:
無論在哪,生活都是大同小異的。

每每對於出國的女生,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是說不定哪天樓主遇到對的人就「戀上一個人,愛上一座城」,然後就定居下來了 。
haha, who knows~


現在最主要的是選擇後面專業的問題吧。。。
nonprofit如果不是有很大的個人興趣(不做這個不爽),個人推薦project management。原因是能進能退,即便決定留在米國也一樣可以找工作。
至於後面選擇,就不需要這麼早下結論了。如果在這邊工作生活都習慣了找了另一半,就留下來。如果覺得美帝生活圈子太小想繼續折騰,就回到天朝。扔了國內PE的工作來這邊蹦躂,還是挺有魄力的。。。現在正朝這個方向努力ing
多句嘴,我和lz一樣屬於未畢業糾結類型的,從我個人觀察看這邊一旦找了工作後面下半輩子就看到頭了(結婚生孩子遛狗),而且在米國工作說實話更像機器的零件。我自己傾向於跟一群有意思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即便大環境浮躁或者有各種爭鬥,但其樂無窮。當然,這僅供參考。


首先呢恭喜樓主,能夠在國外留學著還被國內的某PE念念不忘,這本身就意味著樓主有很強的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以及獨特氣質,方能餘音繞梁三年不絕。因此樓主的前景之基調就是:左右逢源,條條道路通天闊(快快抱大腿)。

關於是回國還是留下,我雖然只是在一個「半出國」的香港,但也有考慮過類似的問題,權當交流下感想。我會保持簡短,讓樓主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同樣留美而且優秀的同學身上,畢竟他們的想法更能符合樓主的現實。

總體上我覺得,只要有機會(樓主肯定能拿到),能在美國進一步充實自己20-30歲(左右)的職業發展期,那麼最好能這麼去做。一方面美帝的公司做事的方式,更直白坦率,符合樓主的性格,對樓主整個職業生涯的心理狀態和承受力的培養是極為有益的(若初入職場就遇見勾心鬥角,很大機會過不了心理這一關,於朋友、家人、同事、上司或者自己都不好);另一方面,更充分鍛煉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主要是做事的能力,因為國外綜合難度係數更高)之後,再回國。功力大成之時再來中國度過自己的30-50歲事業提升期,這樣一方面能充分施展所學所長,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兼顧家庭的需要(包括自己的小家庭和父母長輩的大家庭)。

但以上的推理成立取決於以下幾個前提:
1. 國際形勢:這個想必樓主也在關注。如果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最終觸發戰亂(不管是局部的還是整體的),又或是引發美或中的政策調整(比如美調整自己的移民政策,或者中國開始清理在美華人),那麼處於夾心階層的樓主就會處於十分兩難的選擇。雖然可能性比較低,但是最好留個心眼,最好有點物質上的準備。
2. 中國的前景:中國過去十年,甚至三十年的發展速度都是極為理想的,倘若這個速度持續下去,樓主30歲功力大成之時就也會是拳腳大展的絕佳時機。但是中國經濟增速正在放緩,情況最差會到什麼地步誰也沒譜。萬一功力大成了國內無用武之地了,只怕就得在美國更長的時間了。
3. 家庭的情況:父母健康長壽無病無災自然是最理想的。可是國內污染嚴重,加上人車擁擠、自然災害等層出不窮的威脅,因此父母的健康不能當成是不會改變的前提條件。
4. 中國政府對NGO的政策態度:中國目前為止對NGO的態度(尤其是與美國有千絲萬縷關係的NGO)是有限度的准許。也就是說態度不積極,能發許可證就已經是」法外開恩「了。這個政策不改變,樓主又缺少體制內人脈的話,那麼NGO的路子估計難走。

綜上,2和4的可能性較大,而且對樓主的選擇影響不能忽視。而1和3的機會固然存在,也有關鍵性的影響,但這兩點很大程度上不是樓主,或者任何人,可以提前5-10年預計的。船到橋頭自然直,不必在還沒發生的時候過於憂心,影響決策。

最後希望樓主注意的是,中國美國之間做事的方法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共通之處,但仍存在根本的差異,樓主別落下功課,以免像一些留美華人一樣,由於十分不熟悉國內的玩法,導致如同美國人一般不適應中國。

希望有幫助。


同為留學狗,這個問題我和很多出國的小夥伴探討過,我覺得不妨還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世界上不只有中美兩個國家。
世界非常大,但是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卻又格外的小,將來也會越來越小,所以其實可以去的地方也會越來越多。再加上英語基本已經是全球通用語了,語言的隔閡也在逐漸減少。
選擇其實並不只有留美和回國。


同糾結中。然而自己的情況更複雜。
土澳留學生,但實際上是隨著家庭的移民過來的,和母上在這生活將近五年。

我覺得往往,糾結各種問題的人,主要問題是,拎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對未來生活的信息不對稱。

歸根結底,就是當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試錯的成本越來越高,加上出了國的成本本來就很高了,於是都變得小心翼翼。雖然那些都是沉默成本,人們難免挂念。

我還沒做出最後的選擇,雖然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我因為家庭原因有點受限制。我比較喜歡國內,但母上一心想留在澳大利亞,因為各種原因,我也在行為上加入她的行列,讀NAATI(翻譯課),自學雅思等等,希望能幫她達成心愿。不可否認,拿到身份對我自是有些好處,但可能我自身並不是很看重一個「戶口」的價值。

以下提供點思路好了:
樓主可以有很多種考慮的方法
比如
1. 將你嚮往的生活的特質列一列,看看兩邊是哪個地方符合,符合加一分。
2. 將討厭的生活的特質列一列,看看兩邊哪個地方符合,符合扣一分。
但是注意千萬不要思維定勢,很容易太極端,只能多方了解,因為信息總有不對稱。
舉個栗子,美帝不歧視大齡未婚。私以為,國內很多大城市,應該也不會有過多這樣的歧視,這取決於你與那些人能影響你的人的社交距離。(如果你本身生活在北上廣...那就可能會經常被說了)

比如:
將兩條路可能的走向都寫出來,包括一個接一個的可以選擇的選項。
舉個例子,如果我留在土澳,可能我一開始找工作很艱難,後來也許會好;應該能努力拿到身份,之後價值就更大;工作後如果不喜歡,回國可能也不難找工作;就算回國了不喜歡,因為有身份還可以再回來(五年內);....;但是,我可能不太會融入本地,不喜歡這裡的氛圍;等等...

反正就是一直往後推,把可能的分叉都列出來,看你喜歡哪個多一點。

最終我想,就是看你最想要什麼。如果害怕,是否有折中的方法和路徑。

在這些考慮的時候,不要忘了,祖國媽媽正在一天天強大,機會越來越多,我也認為未來會越來越好(也許我天真吧。)

共勉,希望我也能做個合適自己,讓自己快樂的決定。

手機碼字有點亂。

2016.11.21


有夢想就回來,求安逸就留下。


我只想說
Follow your heart
如果你喜歡 你覺得舒服就留下 別用哪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麻痹自己。


題主姐姐泥好!

我是本科還沒畢業的小盆友(小弟只是一個arriving sophomore),自己沒有類似經驗。但是題主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還是來分享分享我的看法,要是說的不好題主姐姐請不要打我……

首先,題主姐姐說了[當初出國的原因是想趁著沒結婚還能蹦達幾年,多學習和了解一些未接觸過的行業。]那麼經過了研究生的學習,題主覺得現在對自己職業方面的理想追求這一塊兒有什麼新的認識了呢?題主姐姐已經很清楚中美兩邊在職業規划上的路徑啦,現在要做的就是基於這些年的經驗和從行業內人士那兒得到的信息,找個安靜沒人的夜晚,喝兩杯紅酒,問一問自己自己:哪條路更能吸引你?

題主姐姐提了一些關於[回國發展空間大][文科生在美國發展受限制],這一點我覺得應該不是最核心的問題。我覺得這些都是不一定的啦,接觸了很多初入社會的大哥大姐,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和自己當初對這份工作發展的想像差距極大。題主姐姐看來是非常有想法的人,所以我覺得關於日後的發展,並不一定要這麼早就蓋棺定論。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中國和美國在工作上都有其優勢,題主姐姐可以在想好了前面一個問題之後再冷靜的分析分析兩邊的優勢。

總之!小弟的觀點就是,儘可能把職業選擇和地區選擇分開(當然不可能完全分開啦還涉及到簽證、薪水等級等等因素的確需要考慮,只是儘可能),用感性和熱情選擇一條自己真正熱愛的道路,然後再通過冷靜和理性的分析決定哪裡更適合自己(這個分析就不光是職業上的啦,什麼牽狗啦、結婚啦都要有考慮,根據你自己的priority排排序,看看哪一些因素對你來說比較重要)

祝題主姐姐一切順利!


不管在哪,先混好才是關鍵······


推薦閱讀:

十八歲的我應該支持父母生二胎嗎?
如何說服不懂車的家人,支持我買車?
母親去世一個多月了始終無法適應,我該怎麼辦?
男朋友的媽媽超級戀子,我該怎麼辦呢?
辛夷塢的小說《我在回憶里等你》,看完了感覺很難受,大家怎麼看待其中的親情?

TAG:創業 | 親情 | 調查 | 愛情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