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的私信功能該如何改造?
私信,是年初重新review各子產品的時候,面臨的最為棘手的一個問題。。。
1. 首先,私信的重要性~~這是微博整體產品體系中唯一的一個「通訊」的基礎功能,「通訊」對於社交網路和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私信做不好,微博的社交性和移動性長期看肯定有問題。
2. 但是,私信的用戶使用規模,並未隨著微博整體日活增加而增加,而是越來越小眾,使用人數固定,導致整體用戶使用率下降,失去了其「基礎服務」的定位。究其原因,其實也比較簡單——微博的整體網路架構是基於單向關係的,但是私信的產品,一直做的是IM(建立強關係,然後才能通訊),微博雙向關係的比例上不去(雙向關係占微博整體幾百億關係的比例,不高),再加上微信的替代性和網路集中效應,私信使用率一直下降也是必然。
那麼,私信向何處去?
1. 選擇一:堅持做IM,慢慢建立微博的強關係,私信可以作為粘住這些用戶群的一個強功能——私信變成一個防守型產品,在微信/QQ網路聚合效應下,只能粘住一部分用戶,談不上進攻,甚至連防守,也只能守住強關係用戶中的一部分。
2. 選擇二:基於微博單向關係,做一個有競爭力通訊產品——從微博的網路結構和ID(獨立性)以及信息傳播的機制看,其實從第一天開始,微博就更像一個「運營商網路」——網路中每個節點具有唯一身份,節點直接可以直接傳遞信息——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做一個——「基於互聯網的簡訊網路」?如果我們選擇二,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其實歸根結底一句話,選擇了方向二,手機簡訊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覆蓋、服務、開放、商業化),這個產品未來都會遇到,簡訊發展過程中那些沒解決好的功能(垃圾簡訊、開放混亂),這個產品也都會遇到。
1. ID的唯一性——已解決
2. ID之間消息開放——放開原來的互粉私信限制
3. 消息開放帶來的騷擾問題——參考簡訊防火牆的「未關注人私信」
4. 基於微博金字塔關係的消息服務——私信服務平台,為媒體、名人提供私信通道能力,讓大部分微博用戶能「感知」私信,讓媒體/名人擁有「公眾發行」能力。
5. 普通用戶對於消息的感知和互動能力——私信介面開放,讓企業(未來或許是用戶)基於私信開發「互動性」產品,讓大部分微博用戶能「使用」私信,讓企業除了營銷之外,擁有最簡單的「服務」能力。
6. 私信服務形成競爭力之後的通道擴展——如何把企業、媒體服務,擴展到微博日覆蓋用戶之外,讓私信成為微博的一個「向外擴展型」產品?在知乎里,相關責任人的回答總是會成為被贊得最高的那個,這跟追星的心理狀態一致,不表。
在2012年,微博跑了幾年之後,基調基本定下來了,一個平台級的東西,做成了一個產品級的,這也不表。
單從運作產品的本身思路說。
一個產品立項,作為產品經理,項目負責人,當然是對產品本身有願景,有定位的,希望在某個時間節點,達到事先設定好的定位,完成願景。
從無到有,到實現願景,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產品生命周期規劃。
俗語,計劃沒有變化快。
微博這個產品,從一開始的定位願景來說,很清晰明白。經歷了這幾年,市場大環境已經幾經變化,因素很多,概括而言,微博產品之初的定位已經跟現在的市場大環境不匹配了。
但是我們在微博這個產品上看到的變化,仍然是帶頭的幾個產品經理以原有的規劃軌跡在執行的。
微群,微遊戲,微應用,等等等等,還有基於 LBS 的,還有純社交的。(微博客戶端看附近的人是可以篩選男女的,約炮的插曲)
來去之間 所說的關於 私信問題的2個方向。方向一,IM 向的確如此,只是防守,本分如此。方向二,所謂 「基於互聯網的簡訊網路」,這個定位,跟微信,易信這種,區別在哪?微信相對易信這種,是有優勢,畢竟有微博平台在那放著。對位微信呢?
說到底,終歸仍然是 微博 平台自身定位的問題,早先規劃的路線,大環境變了,但是方針沒有即時的跟上。現在都已經認識到問題所在了,但是又沒有清晰的定位目標了,左打一耙右來一鋤頭。
試問 @來去之間 ,時至今日,微博還有願景嗎?或者說,你們整個領導團隊對這個願景還清晰嗎?看起來@來去之間 的回復非常有道理,看起來很美。但是,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種設想是不是真的符合用戶的要求,並不是設想說了算,而是用戶。我來說說我的親身經歷。為了這個私信功能的事兒,我跟新浪微博客服、小秘書,提過很多次意見,沒人正經理過。
一、什麼叫私信?
私信就是私下裡的通信。我不想讓某些人給我發私信,為什麼還一定要有那個「未關注者發私信」的功能?這塊地方,本來應該是私有地盤的。二、沒提醒你讓人家發乾什麼?
最初我被Bother到是因為天天有人跟我講:你為什麼沒有回我私信。我去私信里查,左右看不到。我說我看不到呀!後來經人指點,終於知道了,有個「留言」功能,就是「未關注者發私信」的前身。當時我就感覺設計者完全是瘋了。你提示人家發私信給我,又不提醒我去收,請問:如果信都不能到達,叫什麼信?三、每天幾百封「私信」,你說我該怎麼辦?
因為有那個未關注也能發私信的功能,每天幾百條,誰有精力看?看了誰有精力一一回復?既然是我的私信,我設置了「只接收我關注的人的私信」,意思就是我不希望收到無關人的太多私信,因為我已經有AT和評論等諸多提醒我的功能了。
而且,當里這些所謂私信里還混雜著大量無關信息,比如:誰訂閱了你的微刊,誰請求你關注,誰喜歡了你的文章……就算是正經的「私信」,點看一張發過來的圖都還要另外再跳轉到一個網頁去。
這樣的結果就是:我本想來這裡收朋友的信息,結果給了我一堆垃圾,我得在裡面翻半天,虐心不是?
那些所謂的私信,我一旦回復,就相當於向對方開放了向我發微信的許可權,於是我(作為一個信息輸出者)就面臨無休止的私信諮詢——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的私信只想給我的好友用好嗎?我不回這些私信,自然是會被粉絲認為是擺譜。她們不會知道這些私信已經打擾到我的私人空間了,也難以想像一個人每天收到幾百條私信的情形。四、終於,我轉向了微信
本來,我只要刷著微博,就能同時解決和朋友之間通訊以及看微博的需求。所以那時候我跟朋友們說:你們不用給我發QQ什麼的,直接微博私信給我就可以了。(因為我隨時可以看到,而且我讓朋友上微博發給我,其實我們已經在微博裡面逐步建立了社交關係)
但是自從那個變態的私信功能出來以後,我實在無法忍受了,於是,我不斷發布公告:請不要給我發私信,我只接受我關注的人給我發私信。
而且我下載安裝了微信,把好友們加上微信,用兩個客戶端來解決本來只需要一個客戶端解決的問題。我也不用擔心微信里有什麼我沒加的人給我發信息。五、你猜怎麼著?他們竟然又推出了訂閱功能!
我的天哪!這是想幹什麼呢?我每周群發一次,有意義嗎?我發微博難道不是群發?我群發了是不是就向所有接收私信的人開放了私信許可權?開放了私信許可權我又沒有精力跟粉絲一一私信互動,請問粉絲會怎麼想?要把微博上公開的互動搬到私信里去?就這,官方還在這兩天大肆宣揚陸琪的案例:藉助這個訂閱功能,加強互動提升影響力,成功晉陞人氣榜第1名——請問,群發了一條私信,引來N條不可能有回復的粉絲私信,這叫什麼互動?還有自!動!回!復!
好吧,我曝一下和小顧童鞋的私信。本來我和他互相關注,可以通過私信溝通的,結果你看現在是怎樣?我給他發一條私信,我收到什麼?(新浪啊,你們用得著去模仿微信公眾號的自動應答功能嗎???)綜上所述:不是微信,不是任何其他人,而是新浪微博的產品經理,一步步把我從他們設定的目標推得越來越遠。
---------------分割線-----------------------
(估計我掏心掏肺寫這麼多,還是被無視。唉,不說也罷)
以下是碎碎念。。。。
我也曾有朋友在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是一個有重要意義的產品。
新浪微博創造了奇蹟。但是,現在,每天內容都在減少。
一些反覆建議過的問題,沒有任何改進。
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的功能,很多卻不知所以、虎頭蛇尾(MS微刊、微群都已經被放棄了)。
大V被警告,現在不太敢發聲;談時政的,多了,人心也麻木了;雞湯呢,很受歡迎,但總歸會冷;段子手,也越來越沒勁了。但凡只能給人以感觀衝擊的,都只能是昨日黃花。就好象你在酒吧里看到一個辣妹,可能很興奮,然後天天看,就不會再興奮。但一個你真心愛的人,你跟她在一起,天天會有甜蜜和驚喜。
新浪微博究竟要用什麼吸引和留住用戶?
在我看來,一是關係,二是信息——這種信息應該是實用的、與生活有緊密關係的,只有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有可能長盛不衰,而這些,可能只能由無數個價值信息提供者,尤其是中V們來提供。
最後,我不反對新浪微博在時間軸里插廣告,只要數量不太多即可。作為一個平台,它必須有收益,而作為用戶,也不能只考慮自己享受免費的好處而不考慮平台的生存。私信就是私信,滿足用戶私下溝通的功能足以!現在是需要刪減功能,不是加功能,把非1對1溝通的功能全刪掉!
關於營銷帳號的問題,說到最後就是timeline的信息架構信息到達率低,但現在已經有粉絲置地功能,交錢就可以了,真心沒必要損害體驗在私信做訂閱。
私信其實可以掙錢的,用戶可以設置收私信的費用,貌似最早由李開復提出的,想私信名人,交錢,價格由用戶設置,收點傭金就好了。反向,一些靠小道消息做內容的可以弄個稿件費用,支付付爆料費給爆料者。
幾位說得挺到位的,補充一點:新浪對驗證碼缺乏正確認識。
異地情況下:
1,微博網頁登陸,驗證碼頗長且辨識度極差。第一次輸錯率是100%。
2,微博電腦客戶端登陸,驗證碼辨識度差,第一次輸錯率是60%。然而真正的災難是:每登陸一次就要輸一次,不可避免。
3,微博私信驗證碼,發一條輸一次,反人類。既然已經要歸到留言箱不予提示,為什麼還要這麼難為用戶?
核心在於,為什麼不把選擇權交給用戶?
子問題是:為什麼異地面免驗證碼不適用海外? 是什麼技術故障導致次次要輸驗證碼?驗證碼為什麼不能換種正常的方式顯示?既然某高層親自做答,我想有必要說一下很基礎的知識:
五條微博談五個點:
一、先圍觀一個案例
二、再說未關注人私信本身的問題三、然後說私信的基礎——雙向關係的問題
四、接下來說不寫介紹的情況
五、最後說競品分析---我是華麗麗的正文分隔線---
一、先圍觀一個案例
我從王興、王慧文、賴斌強創業期間就開始用校內,後被陳一舟收購後用了一個倒閉過網站的名字人人。其間各種改版,一個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網站竟然同時並存聊天和站內信兩套通訊工具!切斷了通訊鏈也就是切斷了關係鏈二、再說未關注人私信本身的問題
新浪微博將私信分出未關注人私信,的確減輕了騷擾。但存在兩個問題:一,加關注後並不會提醒對方曾給我發過未關注人私信;二,私信對話中也沒有之前的未關注人人私信。產品做得爛別說用戶使用率低!微博桌面你用用!三、然後說私信的基礎——雙向關係的問題
微博沒有好友只有關注,因此建立雙向關係應參考基於好友的同類產品。加好友不僅有添加還會讓用戶寫介紹,微博上關注沒有類似功能,用戶就加好友後發未關注人私信,但粉絲列表中看不到,割裂了兩個相關信息四、接下來說不寫介紹的情況
雖然IM產品加好友時也不是都寫介紹,但支持可重複昵稱。貳仟萬某記錄有很多人和我同名,好友@杜江 要經常澄清婚姻狀態。現在註冊微博,真名佔滿了,帶公司太正式,常見花名都佔滿了,來個新粉絲知道是誰啊五、最後說競品分析
QQ把個人信息有意分成個人簽名和個人說明兩類,而微博上的「一句話介紹」就讓用戶凌亂了,一些用戶寫簽名,一些用戶寫說明,為了避免衝突的莫名其妙的昵稱加上簽名式的說明,怎麼讓用戶去建立雙向關係?麻煩貴司高層先解決這些產品設計的基本問題再來知乎這種產品經理指點江山的地方。
---我是華麗麗的BTW分隔線---
最後請貴司統計一下貴司員工離職前後在微博上活躍度對比情況,曾經工作過的員工的使用率都有這麼大的變化,為什麼不先問問貴司離職員工們有什麼需要改進呢?
「未關注人私信」和「查看大圖」這兩大微博上最該被拖出去彈JJ的功能的設計者居然出現了,既然好不容易找到正主,那我就吐槽一下。
@來去之間 說的東西從設計原理上來看都很美好,但我覺得討論任何一個問題都要有前提,你所圍繞的中心點是什麼?微博和微信已經幾乎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產品了,還想要把私信往強關係上做的做法未免有些太自我為中心了吧。用戶在不在乎被騷擾是新浪說決定就決定的嗎?把選擇權交給用戶來決定是否需要摺疊未關注人私信會死嗎?微信是熟人的平台,微博反而是陌生人結交的機會,我和一些合作夥伴的認識都是源於微博私信,相信有這種體驗的人不會少。近期看到新浪的一款產品希望把個人主頁做得更立體化,私以為往linkedin方向靠攏才是新浪的出路,才能最大化地利用新浪的名人和明星效應。
用做媒體的思路把微博做得像新聞平台了,還想雨露均沾一塊IM的甜頭,不可能的。
新浪微博使用私信來發布新聞之後,我就很少上微博了。三四年前第一眼看到微博私信時,特別是有人用Adobe Air 寫了一個IM的桌面端後,就感覺新浪微博把私信做成當時的米聊或微信那種,對用戶來說遠好過今天的微信正在把微博做成不倫不類的moments。當然,騰訊肯定不同意這麼干,新浪當時也意識不到這麼乾的巨大商機。今天微信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個人空間拿來做公開展示才是趨勢,比如Facebook。回歸QQ空間那種強關係,那還不如玩PATH那一套,何必跟手機通訊錄綁定?
另外,微信本來在初期還在跟微博做差異化競爭。現在用戶量上來了,慢慢開始跟微博做同質化競爭,除了moments跟微博越來越像之外,平台化和公共賬戶也在趨同。本來是不同的杯子裝不同的啤酒,非要搞成同一個型號,這是在困擾用戶。
新浪越走越缺少新意,感覺缺少社交網路的產品戰略高手,出牌總是後知後覺。騰訊越做越大膽,產品線太多,產品變得日趨複雜主打功能反而被喧賓奪主,仗著持有用戶的network和各種歷史數據,有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你真的想過這就是用戶需要的么?
我把所有 沒事推送私信的都取消關注了,尼瑪有病,私信,顧名思義私人信件,推送的廣告還放私信裡面,煩死了。。
這個產品功能有些意思,我就從自己體驗上來看這個功能的價值。
首先問一個問題:有多少人從私信中獲得了很爽的感覺?我接到的私信都是廣告,或者想推銷自己的個人,所以我對這個功能沒什麼期待。並不是你改變形式了,我就會接受這個模式,而是你到底想給我什麼體驗,除非你可以讓我覺得私信可以給我一些新朋友或者有價值的東西,同時沒有那麼多垃圾和騙子。就象現在很熱的互聯網金融,其實就是購買方式變革了,本質上你還是可以幫我賺錢才可以真正吸引我。
所以首先要看微薄這個生態。它目前是個自媒體的圈子,這裡一個是想看信息的人,一個是想發布信息的人,當然還有想做廣告的第三方(很多時候發布信息的就是他們的馬甲)。第一個功能就是看信息,現在信息是以時間流的方式傳送到看信息的人那裡。當我加了幾百個人以後,真的信息對我就是一個刷屏工具了,我基本就把它當成我的新聞閱讀器了,最近發現今日頭條做得比我自己編輯的微薄新聞要好。其次就是轉發和評論的功能就是我們現在最大的互動了,這2個功能簡單,而且需要思考力不高,就是目前我們社會比較好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對社會性事件,咱不敢寫也不會寫,咱敢轉和評論,因為咱要對發布新聞的人表達下尊敬、厭惡,這個好像是目前讓我存在微薄最大的理由。至於私信,我一般都是去勾搭某個想認識的大老的方式,但是杳無音信;而那些想挖掘我的廣告推銷員,我也當它是垃圾。看信息的人發給發布信息者,這個價值是什麼?發信息者發給我這個小粉絲,如果大家都發,感覺不到和發信息有什麼不同,可能就是在目前刷微博的垃圾信息表裡,增加了一個私信垃圾表。
微信把公眾號收到垃圾箱,就是一個定位清晰的信號。而微薄如果把私信提升出來,是否有點不太明確。
當然,其實如果私信回復和評論、轉發等功能結合,例如我評論了,作者想私下來和某個粉絲討論,這種功能還是有價值的。暫時看到的還是輔助性功能。
----------------------------------------------------------2013-11-3補充
「感謝您關注我!想看到更多精彩獨家內容,就訂閱我吧,回復DY即可。」是產品經理拍腦袋想出來的嗎?
----------------------------------------------------------原回答
至少該讓用戶選擇是否接收未關注人私信,而不是武斷的強迫用戶接收。
然後為什麼拉黑了微博小秘書依然能接收ta的「廣告」私信?簡直不把用戶當回事。
還有Timeline里插廣告。
現在微博也就能看看新聞了,營銷帳號段子抄來抄去,原創內容越來越少。
離死不遠了。
其實微博的產品經理可以炒掉了吧。。。微博活生生的改成了QQ空間。。。
第一,微博如今是在自亂陣腳。活生生的被微信給逼急了吧?
反而不催生原創內容,反而不斷植入廣告打擾客戶,套現?呵呵。
第二,私信這東西,一開始不確定好用途和用戶。
私以為一開始作為打擊QQ的武器,增加互相關注的用戶的聊天無可厚非,但大哥我們是在看微博啊,人生有多少時間掛著微博用來聊天吶。。。就算是最閑的一族學生族,也是聊QQ,更不要說後來的微信。
第三,如果私信早於微信變身出公共賬號這東西的話,也許會很好。會得到32個贊。
因為部分看微博的人會有「不看完一天的微博不罷休的強迫症」,一些賬號而已在晚上推送自己發過那些重要的微博內容等等之類的,而那些沒有強迫症的人,那些公司賬號更可以搞一些類似優惠券的東西推送給用戶,但新浪沒有看見。。。如今做太遲了。
第五,微博老是搞不通自己的定位,對我來說,微博是空餘時間的娛樂選項,而微信是空餘時間的閱讀選項甚至遊戲選項。微博利用私信再來推送文章,本來已經在timeline裡面看過的文章,你再推送一次,真是很煩惱的事。好嗎。
私信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功能,永久在線保存。對於我這種懷舊的人來說,這算是至今使用它最大且無可替代的理由。但很遺憾,渣浪一直沒有重視。如果可以向第三方特別是各類OS開放私信,深度合作,猶如Flyme,達到與簡訊無二的體驗。定能占的一席之地。作為產品狗,也來談下自己的看法:
1,說大點,私信目前面臨的各種問題,和人人網一樣,根本上就是沒有抓住移動通信的潮流,現在力圖做出調整,卻都顯得有點為時過晚。所謂移動通信的潮流,說白了,就是微信快要把其他產品飯碗搶光後,大家才恍然大悟的地方:在有人的地方,總有信息的傳遞,我們被移動聯通綁架了那麼久,現在終於被微信解放;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仍然是關係的維護和發展,而關係和信息交流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社交產品的基礎,卻一度我們遺忘。
2,我們是否對微博私信期待過多?私信從來不是微博的重點發展方向,前一陣出現的「私信push」昏招目測是產品和運營方面做的一些實驗,最近倒少了很多。可這昏招實在太昏,或許,微博的產品認為沒有更好的push渠道,可是私信這種純關係性質的產品真的不適合用來push。當一個平台級的產品容納了億級的用戶時,通信這種功能似乎必不可少。可是當整個微博的內容都不再吸引我們時,我們抱怨大號不敢說話,討厭營銷內容和微博罵戰的時候,罵私信做得爛,對於我們來說,只不過是另一個發泄的途徑。
3,最簡單的邏輯最美。微博私信無論從界面還是功能來說,都是一種累贅,我們都曾用過它,但都沒有繼續用下去,因為它不夠簡單,不夠快捷,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私信從始至終都是大號廣播外的附屬產品。或許,沒有私信的微博會更好,因為它更為純粹。
私信,一個強關係產品吧次功能做為主要功能,是理所當然的,微博產品部屬於此類產品,所以此功能在微博只能是輔助功能,按目前微博產品迭代方向看,想私信功能做強做大,完全不可能,也沒必要。
剛修改的時候,某天用電腦的時候看到好多私信,才發現錯過了很多事。
個人覺得可以給用戶以選擇,比如在第一次收到陌生人的私信時候給一個私信提示,讓用戶知道這是啥情況,然後再選擇繼續聯繫或者拉黑。
做的爛,就別怪別人用。
本來微博是陌生人結交的一個平台,私以為這點跟微信正好不重複,微信有它的作用,但是微博這個功能發揮好了感覺也很有市場。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給未關注我的人發私信他到底能不能看到都是個問題,這個問題都解決不了。。。其他的就先別說了。
改版必然面臨著擁護與批評,微博與微信之間的競爭關係也越來越明朗,小編作為用戶,還是希望這二者在用戶帶來最新最貼心的體驗的同時吸收使用者的意見。
推薦閱讀:
※當互聯網開始到處都是什麼類pinterest網站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新浪微博的「查看大圖」功能悄然改版,微博產品團隊基於什麼想法才促使這樣的改變?
※一個互聯網產品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A/B 測試不是尋找更優質產品設計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