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健身強度下,胖人會比瘦人更容易練出肌肉嗎?
「同等健身強度下,胖人比瘦人更容易練出肌肉」的說法正確嗎?
身為一個瘦子,自健身起不止一次聽到類似的說法,請問是否有事實或理論依據?
同意@陳柏齡 的,純粹補充一下:
這個說法我聽過無數人講,我認為這個觀點是由一個大眾認識誤區造成的:那就是胖子的肌肉含量其實挺高的,所以,人家不是「練出更多肌肉」,而是「原本就有那麼多肌肉」。胖子和瘦子同時開始健身,胖子的肌肉含量本身就大,只要稍加耐力訓練讓肌肉適應一下,胖子的絕對力量值就大於瘦子,這時候大家會覺得「啊胖子容易練出肌肉」。謝邀請。部分正確。而且這個正確的部分在實際中幾乎可以忽略。
- 因為脂肪的分解對肌肉的增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僅僅是一點而已,因為脂肪代謝中的確會產生一部分氨基酸,這部分氨基酸對蛋白質補充有一定作用,但是大部分氨基酸的攝入還是靠你的飲食。這個條件下「同等健身強度下,胖人比瘦人更容易練出肌肉」。
- 胖瘦不是唯一的變數,每個人的身體體質都有差異。包括你肌肉本身的恢復速度,睾酮分泌的量,都對肌肉增長有影響。如果瘦的人肌肉恢復更快,睾酮分泌更多,那麼瘦的人明顯優勢大。
- 「同等健身強度下,胖人比瘦人更容易練出肌肉」這個話忽略了一個極其關鍵的東西,就是胖人的肌肉掩蓋在厚厚的脂肪之下,要顯露肌肉,要刷掉厚厚的脂肪。而胖的人為了減脂,那麼肯定要控制飲食攝入,比如碳水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控制了,他對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吸收就沒有那麼好了,因此肌肉增長也就困難了。
- 胖的人為了減脂還要做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呢……而只要加了胖人有氧運動的時間這一點,那就絕對不是「同等強度」了。
因此同等健身強度,不控制飲食的情況下,在其他變數一定的情況下,胖的人增肌確實會比瘦的人容易那麼一點。但是,實際情況中,胖的人不會比瘦的人更容易保持好的身材。
我個人認為 @陳柏齡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將飲食部分理想化了,忽略了飲食的實踐難度。
除去正常體型(這裡指身材勻稱的中胚型)不談,就偏瘦和偏胖這兩極群體中常見會有這樣的特點。
瘦人:代謝率高,身體傾向於消耗能量;普遍胃口偏小,不願意吃下更多食物;通常會有熱量缺口,會有「怎麼吃都吃不胖」的錯覺。
胖人:代謝率低,身體傾向於儲存熱量;普遍胃口偏大,總想著吃點東西停不下來;通常熱量盈餘明顯,會有「喝口水都發胖」的錯覺。
這些特點可能正常體型或常年健身的人都沒什麼體會,畢竟遇不到這樣的問題。但我在這幾年指導很多瘦子增重的過程,感觸尤為明顯:吃下更多東西對他們來說簡直是災難,更有瘦的極端一些的人,客觀上確實已經吃了比較大的量了,體重增長還是緩慢。這跟瘦人代謝高吃得少,導致總是熱量不足有關。
上面這些有什麼意義呢?例如蛋白質吸收作為增肌原料的過程中,分解、轉運等一系列過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能支持肌肉高效地增長,因為碳水就是優質的能量來源。
所以在「胖瘦哪個更好練肌肉」這個問題上,真的就是胖人更容易練出肌肉來。並不是說胖人在身體、基因方面有什麼優勢,而是胖人通常熱量盈餘,通常不愁沒有充足的熱量支持肌肉生長,練起來了只要蛋白質補充夠,長的還是比較順利的。而瘦人通常容易出現熱量不足的情況,練的再狠,蛋白質吃的再夠,效率還是要打個折扣。
至於說胖人為了減脂減少碳水攝入而影響增肌的問題,也不算是一個特別矛盾的問題。因為指望同時增肌減脂本來就不科學,比較高效的練法都是先增肌後減脂,將肌肉量練上來了再刷脂出輪廓就是。特別胖的新手,可能需要多一步,在「先增肌後減脂」之前,可能需要先減掉一定的脂肪而減少肥胖對運動帶來的困難。
因此同等健身強度的情況,是要考慮飲食情況的;同等健身和飲食強度的情況,還要考慮個體代謝率,這些都有比較明顯的影響。而以「健身強度相同,飲食代謝啥的先不管」的角度去看的話,胖人相對更容易增加肌肉量一些,只是埋在脂肪底下可能看不太出來。
當然瘦人也有他的優勢——肌肉量真練起來了基本就初步成型了,體脂一般高不到哪裡去。看到這個問題,剛好自己以前也一直有這個感覺,說一下自己的一個經歷。
我堅持健身一段時間了,記得以前有一次去家附近的健身房,健身房新來了一個胖子,他說自己第一次來想鍛煉身體,所以就和我們一起聊,我當時的體重只有130,他差不多有180 90左右,後來的幾天一直看到他,做些卧推什麼的就會互相保護一下。我當時的卧推常規重量是60kg衝刺重量大概就是70kg,而他去了沒兩天就輕鬆推到60kg,要知道我已經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從30kg慢慢長上來,而他以前從沒練過健身。後來,那天剛好一起健身的幾個朋友在說胖人常常比瘦人的力氣要大些這事,有一個人舉了一個例子很生動,其實胖人他們每天的日常運動就已經比你鍛煉很多了,試想你如果每天無論做什麼,上樓下樓吃飯洗澡睡覺身上都背著兩袋面不放下來,你的鍛煉效果一定更好。
所以本題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一種不太科學和直觀的感覺,應該把「同等強度」和「容易」這種比較主觀的詞進行拆解和分析。如果樓主和我一樣一直有那種感覺胖人好像稍微練一下都很容易起來的原因,那麼可以這麼理解 :
1,胖人在生活中比瘦人的鍛煉就要多,他們覆蓋了看不到的肌肉,從這點來說他們本來就比瘦人的鍛煉效果要好,讓人容易感覺他們鍛煉更容易增長肌肉。
2,有一點不容忽視,營養吸收與鍛煉對於肌肉增長同樣重要,胖人大部分吸收能力很強,這樣的話同等的健身強度,有理由認為他們比瘦人能更好的吸收營養,既然能輕鬆的堆出脂肪,那也比瘦人能更容易的長出肌肉。
本人天生體質瘦,去年8月份開始在健身房健身,買了私教課,買了蛋白粉,並且和大多數新手一樣,整天都想著怎麼健身最有效,比如怎麼做計劃,用哪些器材和動作,重量、組數、時長等等。認為這些就是健身的關鍵因素,能帶給自己一副好的身材!
然而,一段時間後,發現效果不理想,於是又被忽悠著買了私教課,不同的教練有不同的方式,之前的教練給我的感覺是陪練,現在的教練則是不停的增加負荷量,使我產生了心理壓力,想到健身就覺得很累……
這個時候,我做了個決定,我找了個理由,把課停了,也沒有再去健身房。我去找了我弟弟,我的堂弟,比我小10天,是大學的體育老師,主修人體生理學和田徑項目(大概是這樣),以前讀書時總在很多健身房代體操課。現在在學校也經常開辦相關的專業課程,包括出差到各地的研討會。同時,他也自己和朋友合夥開了健身房,還是帶游泳池的那種。他有個表哥,比我們大好幾歲,健身歷史有20餘年了,曾經拿過國家古典健美3等獎,現在在健身房做首席教練。
他們很早就要我去他們那裡健身,不要在別的地方花不必要的錢,特別是知道我在健身房買私教課,就特別地鄙視我。當然,其實我自己也知道,我有現成的資源,免費的場所和教練,但主要還是因為距離遠了,每次去都要跨區,所以一直沒有去,但現在,我想通了,先把方法學好。
我大概每周去1次,每次也不一定是全部訓練,看情況,剛開始,我弟弟和他表哥不忙的時候就帶我練,告訴我方法和原理,忙的時候我自己練自己體會,就這樣,大概持續了3個月。
而這3個月里,我認識到了很多,對健身有了一個和之前很大程度上不同的理解。在這裡,主要就是想把自己的看法分享一下,不敢說我說得絕對正確,但希望能讓更多健身的朋友,特別是和我一樣體型偏瘦的人少走點誤區, 同時也是對健身這個行業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
首先,無論增肌還是減脂,或者說有氧用於減脂,無氧用於增肌,這些說法都不是完全正確的,我們不應該把減脂和增肌分開來理解,它們本身就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人體是一個系統化的結構,脂肪肌肉是通過身體對攝入的食物或者熱量進行吸收後,轉化合成的物質,有生長,有儲存,也有代謝,身體並不會主動分辨和偏向於脂肪和肌肉,也不會主觀上分解脂肪和保留蛋白質,所有物質或者營養都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並不存在油脂轉化體脂或者蛋白質生成肌肉這樣的偏執說法。
對身體而言,通過運動對熱量產生的分解或者消耗,包含脂肪和肌肉的組織成分,同樣,身體吸收的熱量也對體脂和肌肉進行生長與合成。所以,所謂增肌減脂,是同時存在的,並不是能獨立分開的,但其生長和消耗的比例是可以進行調解的,比如進行全身運動時,加強運動量來消耗更多的熱量,補充熱量時,注意營養成份比例,也就是少吃高脂肪含量的食物,這樣就可以通過脂肪量的消耗和攝入的比例來調解身體的脂肪含量,以達到減脂的效果。而當我們進行局部運動時,高強度的刺激肌肉,而保持較少熱量的消耗,同時攝入高蛋白食物,則可以達到生長肌肉的效果。
但無論哪種方式,脂肪和肌肉都在進行同時間的補償,只是比例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食物在增肌減脂中的重要性,所謂3分練7分吃,這個3和7不是主要表示數字,而是代表著吃的重要性,練再多,吃不好好控制,都是枉然。
我想,如果能明白這些道理後,我們就不會再一味去強調怎麼增肌,怎麼減脂了。單獨強調增肌和減脂僅限於部分理論與想像力的結合上,實際中是不可分割的,脂肪和肌肉不分好和壞,都是身體必不可少的組成結構,合理調節但不能一味追求和排斥,正所謂:一陰一陽即為道。(本人並沒有很專業的關於人體生理和營養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只是個人所體會到的個人理解。)
接下來,我們說說增肌。對於我這樣體型偏瘦的人而言,天生骨骼小,同時代謝較高,相對增肌難度會大一些,但是,這種能力也不是人人都有的,瘦人增肌的效果出來的比較快,而且視覺上更好看,也非常容易保持,所以,瘦子們不要自卑,將來會有很多人羨慕你的體型!
增肌的因素剛才已經說了,現在主要說的是關於訓練方式,很多人一開始就在糾結怎麼做計劃,練哪裡,怎麼練等等,這也是正常的,不然怎麼說是新手呢?這樣才容易被忽悠嘛!
其實,怎麼做計劃是有必要的,但是計劃的目的是讓自己明確以何種方式持續鍛煉下去,而不是計劃能給你帶來什麼效果,特別是新手,一開始不知道怎麼練,這時可以依照一些計划進行有步驟的練習,簡單來說,就好像讀書時的課程表一樣,把課程進行合理的分配,然後根據課程在某學期的時期段內進行學習。
但課程安排好了不代表就能學的好,於是重點來了,就是應該怎麼學,怎麼練。我們經常研究訓練時該用什麼器械,用什麼動作,重量要多大,要練多少組,每組多少個等等,於是就有了RM,然後就出現了各種關於增肌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理論,甚至這些所謂的「聖經」比訓練本生還重要,這些決定了一切……其實呢,關於RM,器械與自由重量這方面,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但這並不是決定你訓練成果的唯一指標,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無非就是進行了某些測試和一些健身大神的個人見解而得來的,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做過市場營銷的人知道,市場調查的結果和最終得到的成效未必是一樣的,因為裡面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對肌肉進行類似心電圖儀器的比較時,這隻有對專業人士進行測試才有效,而得到的結果卻未必適合業餘人士,同理,那些大神的個人見解,並不適合我們這些普通健身的人,畢竟層次不一樣。所以,這些東西我們可以借鑒和嘗試,但不能過多地執著於這些。
我們先以胸部為例,說說胸部訓練中常見的問題。首先,胸部怎麼練?有人說厚度用杠鈴卧推,中胸平卧,上胸和下胸斜卧,外側啞鈴飛鳥,中縫用夾胸。卧推要用大重量低次數,單關節動作用輕重量多次數,每個動作要做4-6組等等。ok,這裡面涉及到了器材以及不同的動作所用到的不同重量,包括:杠鈴,啞鈴,固定器械,和大重量,輕重量與多次數,少次數等。還有部位:中胸,上胸,下胸,外側和中間。
首先,我們要了解胸部的肌肉結構和作用方式,這個很簡單,下一份人體骨骼肌肉結構圖就行了,全在裡面,很容易懂。從中知道,胸部訓練的方式主要就是推舉和擠壓,推舉我們可以用杠鈴,啞鈴,器械,擠壓我們可以用啞鈴,繩索和器械,徒手的暫時放在一邊。這些在剛才就有提到,至於重量和次數是怎麼得來的呢?因為,肌肉需要大重量刺激破壞其纖維組織,然後進行有效恢復才能達到增肌的效果,而杠鈴無疑是能夠最大重量進行訓練的器材,人的力量有限,大重量自然只能少次數,反之,輕重量則可以多次數,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關於胸肌的上中下內外,這5個部位的訓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認為,上下斜練上下胸,平卧練中胸,飛鳥練內外,其實是被誤導了,胸大肌是一個整體,無論你怎麼練,都是鍛煉的這塊肌肉,而剛才所列出的5種部位的訓練方式,實際上只是訓練角度的改變,而並不是對肌肉部位的改變,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在訓練整個胸大肌,角度不同,肌肉的受力方向不同,但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所參與的輔助肌群不同。這樣說吧,每個動作的不同或者角度的不同,所參與輔助的小肌肉群也不同,三頭和肩部是主要參與肌群,感受最大,但人體數百塊肌肉是一個整體性的組織結構,很多你只是不知道,但不表示沒有參與鍛煉,實際上也不存在所謂的單關節孤立動作,哪怕你只是動動手指,你的手臂都有肌肉在參與。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刺激肌肉,我們會採取不同的角度進行訓練,理論上一個部位一個動作足矣,但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我們結束一個動作是因為力竭,但只是輔助肌群力竭,然後換個動作,換個角度,利用其它部位的肌群對目標肌肉進行刺激,不同的輔助肌群所承受的重量也不同,所以,有些動作可以重,而有些動作必須輕,就是這樣的。
還有一點,很多人說不要練下胸,會下垂,不好看,這些人想像力太豐富了,他們真把肌肉當成工藝品了!肌肉是一個整體的組織結構,不會因為你練哪裡或不練哪裡就會產生很大的區別,也不是你練哪裡就一定長哪裡,最多是你發現練了沒什麼效果,也就是所謂的瓶頸,那是說明你鍛煉不均衡,沒有顧忌到整體,相對弱小處滯後所造成的,所以均衡鍛煉才能保證持續的生長,除非你吃藥打針。
說到這裡,我想到那些關於三頭的訓練,有人說三頭需要大量的大重量訓練,杠鈴啞鈴繩索自重什麼的幾十組,因為要針對3個不同的頭全面訓練,我只想說,三頭那麼小的一塊肌肉,你tm到底想怎麼樣?!
還有,所謂胸型線條什麼的,那是在肌肉整體維度達到一定階段而形成的,跟用什麼器械,用什麼動作沒有什麼關係,那都是想像力豐富。
其實增肌沒有那麼的複雜,奧運會,看到了很多專業運動員吧!游泳的身材好吧!他們天天在健身房訓練嗎?花大量時間去研究動作和器材嗎?沒有,他們更多的是重複著千篇一律的日常訓練?當然,我們也模仿不來,專業的和業餘的不能一併而論,除非你先把你個人的各種教練,營養師,醫生組,什麼的都先配好再說。
之所以我們感覺好複雜,有很多原因,首先,我們太容易相信理論了,做什麼都要先計劃一番,然後再評估可行性,最後再來實踐,這跟我們的教育體系關係很大,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著重書本知識,體育老師經常病……
第二,我們的健身氛圍和文化遠不如西方國家,認為他們那種肌肉和身材是種族原因,我們亞洲人是不可能的,這個有一定成份,但不是重要因素,亞洲身材好的人也有很多啊!
第三,這是我最想吐槽的!最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受到太多太多所謂專業人士或團體的污染,有些健身行業的人群和一些身材的確很好的人,總是在利用人體學,營養學,甚至解剖學等等,利用裡面很片面的理論成份,再結合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進行不實際的誇大後,再通過網路,軟體什麼的傳播,反正傻子多,慢慢地把健身神話。
而真正健身界的大神們,或者各類科學界的專家們這樣說過嗎?再說了,針對人體這麼多學科,有關於人體生理或者運動方面的學科,有專門針對健身房減脂增肌的嗎?但現實中,這些偽科學告訴我們的是彷彿健身決定一切,健身能有完美的體形,尼瑪體形是健身決定的?那是骨骼決定的,健身只是在感官上有所改善而已。還有說某癌症患者通過健身得以摒除,荒謬!那醫院不需要病房了,全改成健身房得了!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吐槽了。
總之,如果說為了鼓勵健身,提高積極性,這些可以看作是一種方式,但如果是為了裝B,為了牟利,那就是毫無道德的,是害人的。
大家在健身房或者網路上會碰到很多私教,他們會把健身說得神乎其神,只有他們才能讓你改變自己,沒有他們你就什麼都不會得到!其實,他們有幾個真的是專業的?他們大多都是交點錢到私教學校進行了2,3個月的培訓,其中還有增肌訓練,出來都是統一的身型,最後拿到所謂的各類證件,但沒有國家認可的,然後就在健身房開始賺錢了,懂得更多的就是推銷課程。其實這些也不能怪他們,畢竟,每個行業的人都要吃飯。
關於私教課,我認為還是有它的作用的,健身雖然沒有捷徑,但有技巧,而且不是文字和語言能傳授的,這也就是私教課的主要優勢。至於怎麼選教練,我認為,年紀大點,40歲左右。第一,這個年紀能擁有一副好的身材,足矣證明他對健身的態度和個人能力。第二,無論是幹什麼,人生閱歷都很重要,這個年紀應該至少有10餘年的健身經驗,更能夠讓人放心。至於那些小鮮肉,普通減脂找他們應該不會出什麼大事。
好了,不說太多了,這些只是本人個人的見解,不喜勿噴!
創建於 2016-09-01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我覺得可以換個角度看
變胖和怎麼都不胖(瘦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消化不錯/消化不好
胖子至少說明一點身體的消化和合成功能完善,從這個角度說練成肌肉就更容易,問題只是怎麼顯出來
而瘦子,我見過的很多瘦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
從這個角度看瘦子和健康沒有必然聯繫
樓主可能對胖瘦的定義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訓練到一定程度,就是拼多能吃了……
而且,胖子的腿場面負重訓練,會比較強
利益相關:愛健身的死胖子一枚
這個問題好像有年頭了,說說自己的觀點,只是觀點,不一定對,且比較接地氣。
先說結論,是的,但是,練出肌肉,這個「練」的含義不同。
假設同樣體重得胖子和瘦子,同樣的訓練強度,胖子一定比瘦子更容易練出肌肉。
首先,同樣體重下,胖子脂肪多,瘦子肌肉多。起點,瘦子更高。
但是,同時,增肌比減脂難很多。
因此,因為代謝問題,胖子更容易吸收利用。
接著,瘦子之所以成為瘦子,也有可能是因為體內激素或者某種營養物質的缺失或不足。這是胖子沒有得問題。
所以,雖然瘦子起點高,可是過程艱難。在簡單模式和困難模式下,當然簡單模式更容易達成。
現在,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吐槽一點,胖人,瘦人,如何保證「健身強度相同」?並且,咱們說的直白點,胖子挪動身體就用了比瘦子大很多的力氣啊。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別當回事
州長書中有最原始的答案,第二部分訓練計劃第二章中了解你的身體類型。將人體的身體類型分為了外胚型,中胚型和內胚型,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體質給了相應的健身建議。具體的待我回去查一查
外胚型:上半身短,四肢修長,手掌和腳掌長且窄,身體脂肪儲存少,胸部和肩部肌肉組織長且細。
中胚型:肩膀寬闊,身軀較長,肌肉結實,力量極好。
內胚型:柔軟的肌肉組織,脖子較短,寬大的髖部,還有較多的脂肪儲存。
每個人都不可能完全的屬於某一類型,更多的是三中類型的不均勻綜合。
關於訓練方法,書中給的建議我做了一些摘錄
內胚型:應在訓練計劃中安排大量的強力聯繫動作,即應多使用較重的重量和較低的次數;學著進行高強度訓練,每一組都實在、有效,確保動作組之間有足夠的休息;注意營養,攝入比平常更多的卡路里,如果有必要,使用能增重的,蛋白質高的飲料來輔助你的飲食;避免燃燒太多的能量,盡量減少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等。
中胚型的訓練方法就不多說了,估計是練健美的理想體型。
內胚型:多採用高組數和高次數的訓練和很短的休息時間,以燃燒儘可能多的脂肪;增加有氧訓練,比如騎車,跑步或者游泳,儘可能多消耗自己的熱量;低熱量的飲食,但是要保證營養均衡,攝入足夠的碳水,蛋白質和脂肪,但是盡量控制在最低限度,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看怎麼理解「同等強度」了,如果是按照物理做工來算,同等強度下,能練出肌肉的多少跟胖瘦無關。但如果同等強度是指,「同樣跑步五十分鐘」,「同樣硬拉70KG杠鈴」,那胖人的確更容易出肌肉,因為他們的自重也成了訓練的一部分,如果他身上比瘦人多出10KG脂肪,那等於他是「10KG負重跑步50分鐘」,「硬拉80KG杠鈴」。so...
不是的,人體三大能量物質,糖,脂肪,蛋白質。
肌肉是蛋白質,肥肉是脂肪。
用器械練肌肉,實際上是將肌肉纖維損壞讓它再造的過程,再造後的肌肉纖維會變得更粗更有力,這就是為什麼高強度鍛煉後,肌肉會痛甚至發紅。
所以,瘦子很容易練出來輪廓,因為幾個周期性的訓練下來,肌肉會有明顯的效果,而胖子即使跟你練出來了同樣大小的肌肉,也因為外面的一層脂肪遮擋住而看不出來,所以胖子最先應該做的,就是減肥,有氧運動消耗脂肪,而不是一味的去增肌!
我一開始瘦的皮包骨的,178厘米身高只有不到120斤,後來去健身房練了一段時間,得到了不錯的效果,附一張健身四個月的照片。
我從200到現在180 同意@孫宇光 不過更具體的理解是胖子的腿部力量要強過體重輕一些的朋友 畢竟 人在被動情況下 還是需要行走 不經意就鍛煉了腿部 同時又加重了膝蓋等關節的負擔~~~所以還是需減重
瘦子與胖子的區別在於他們之間的體脂率,力量不是絕對的 我曾經看過180斤的胖子卧推一邊才放5kg 第一不排除他不會練 第二我個人認為一個有力氣的人不會這樣這樣做4組來熱身來折騰自己
一般都說胖子是潛力股 是因為大多數的運動型胖子力量都很大 而小部分的都是因很多不恰當的飲食或生活習慣照成的
所以我的觀點 理論上胖子力量往往比瘦子更大 胖子往往可以舉起更重的重量 這意味著可以有更好的肌肉感受 不為什麼因為有力
我曾是一胖子但是我卻在可以舉起大重量的時候選擇減脂 三個月過去瘦成一道閃電 135斤減到112斤 力量什麼的都有一下子沒了 之後開始增肌 卧推從一邊2.5kg開始 到現在一邊20kg
另外補充:以上是我自己的個人觀點 有什麼問題請大家指出 一起交流 我一直認為健身並不是靠野蠻練 而是靠腦子去訓練 健身是一門學問 要靠科學的訓練和飲食結合。不同意@多多張的肌肉觀點
最簡單的就是在健身房有很多不同胸型的人
下垂的,圓的,方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胸型?就是區別在訓練模式上。
胸大肌肉雖然是一塊整體,但是卻可以多角度的內縮,你們可以用右胸發力,左手放在右胸上感受,右手大小臂摺疊90度,掌心朝向軀體,進行上下運動,內收外展,就知道為什麼胸部可以,或者必須多角度訓練了,你的訓練習慣,決定了你的胸型,而不是輔助肌沒力氣了
關於題主的問題,在同等強度下,胖瘦人基本沒區別,但是胖的人會消耗的卡路里更多一點,因為他胖,運動的時候自身負重更高基數更大,各方面可能都更差,而瘦的人出線條更快,因為他瘦
就像蓋被子,太厚的被子(脂肪)你就無法確定裡面躺的是男人還是女人(肌肉)
瘦子的腹肌,就算真的練出來了,又能怎麼樣?
我就是胖人!!好特么痛苦,瘦子直接增肌了,你胖子還要減脂先天就根據你的胖程度浪費了幾個月~1年多的時間根本不如瘦子快。
這不算個問題,胖人和瘦人的訓練強度不可能相同,體重更大,力量也更大,不可能和瘦人用同樣的重量,因為刺激絕對不到位。他多你那幾十斤,不可能全是脂肪
胖也有虛胖,這種人的身體機能並不好,消化能力也不比瘦人強,
對於這個問題我並沒有好的回答,雖然我本人是一個胖子,並在鍛煉下減了一點。瘦人和胖人的區別在於體重和脂肪,我想題主應該是這個意思。這樣對比以後就可以發現,其實胖人一直在做負重並且能量充足,從力量方面而言,胖子的確更容易練出肌肉。
在健身房蹲了一年見聞(首先我是個瘦子)。確實是代謝正常體型有點胖但不是特別胖的人容易出肌肉。但是他們減脂的過程也是很痛苦的,飲食也要控制得很好。稍微不注意就會打白工!健身都是三分練七分吃,這個東西看毅力的。個人覺得偏胖的人減脂增肌會比瘦子增肌要簡單點,胖子吃的控制下就行了,目測還更省錢,也不用太麻煩,而且胖子基本力量都比瘦子強,幾乎贏在起跑線。瘦子增肥,那過程簡直喪心病狂,彷佛世界就剩下吃,睜開眼那一刻就想著等等吃什麼,怎麼吃,吃不下也要塞。而且開始練的時候力量完全跟不上,個人卧推空桿都推了差不多一個月,咬牙撐到現在,從58公斤增到70公斤。
反正加油,健身路很長,停下來你就被打回原形。
個人覺得會,練的過程,減脂肪在塑形的過程。就肌肉了 在 增肌就更完美了。
推薦閱讀:
※這樣的5x5訓練計劃可行嗎?
※健身房中有哪些很不好的體驗?
※是否有人在健身房用吹風機吹身體的各個部分?
※為什麼健身房器械不用彈簧而用鐵塊?
※有意參加鐵人三項比賽,想問一下知友們有關耐力提升的訓練計劃。謝謝!第一次參加比賽的話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