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傳說「吸毒的緝毒警察多是因為工作原因而吸」是真的嗎?


第一:
我們在外檢驗毒品用的是手持攜帶型檢驗儀
第二:
我們大部分時候使用的情報是特情
為什麼不用民警
因為特么檢察院會覺得我們是釣魚執法
第三:
實在沒辦法了會不會吸?
會 如果不吸會死的話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
第四:
有沒有因為工作染毒的民警?
有的
但是我全國只聽說過一兩個 可能還沒你多
順便說一句,我國是大陸法系。
民警因公染毒幾乎沒有豁免權,除非有特殊批示。這裡要給所有戰友提個醒!

前兩年雲x某地曾經抓過上百名公職人員,都是因為涉吸毒。其中有一名小民警是我們院子裡面的,消息傳來的時候震驚了整個家屬區。一個星期他爸白了頭髮,他媽腦血栓進了ICU。不是因公,也是因公。怎麼說,他染毒算是別人下套吧!所接觸的人完全都是工作需要,被下套也是毫不知情。

說實話,一直有很多人都罵警察普遍江湖氣濃厚。但是更多人不了解的是,很多警察所接觸的人群和事物是普通老百姓難以接觸的。簡單說比如對付地痞無賴要怎麼辦?好言好語文明執法?作為一名警察你首先要震得住他!長久的和社會下三濫人員、暴力人員、神經病等人員接觸,很多基層人民警察都處於一個超高壓的精神狀態。

很不幸的是目前大部分警隊還沒有一個可以讓民警疏導心理的機制,心理諮詢機制和輪崗機制都沒有。長時間的接觸負面信息,不可避免的大部民警都會有心理疾病,最普遍的是脾氣會變壞。比如我和我爹互相吵架的概率極高,在家我們都互相約法三章吵架自動隔離。我有業餘愛好,我可以寫稿子和繪圖,還可以打遊戲。我爸可以釣魚,還會約老友下象棋。

但之前那個發小,一個在鄉鎮派出所的年輕幹警能做什麼?作為毒品主要源頭地,又是那麼偏遠地區。每天頂著高壓和高負荷工作,休息時間缺乏一切娛樂活動,甚至找不到一個女朋友。想要出去尋找點娛樂,一出門就被工作上接觸之人下了套,拉進了牌局還無意吸了毒。我不知道這個不算因公染毒,但總覺得他染毒和工作又脫不開干係。

後來哥們強戒出來後,丟了工作和人生,他家也賣房搬出來了院子。半年後,我在醫院辦事時候看見他一眼,我叫他他頭也不回就跑了。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幾乎同一時間入警。互相連背影都忘不掉的人,從此形同陌路!

最後說一句
一日吸毒,終身戒毒。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至今手機里還殘留一張發小照片
那是高三時,發小QQ抖我半天。
「哥們,我考上x公大了!」
「哥們,你看我的警服帥不帥?」
「哥們,你要加油啊!」

嗯 好的!大家都要加油啊!
彼時年少未曾想過,來日我倆形同陌路。


作為緝毒警察的兒子,我覺得我有必要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緝毒警察有沒有沾上毒品的?說實話,有。但如果說什麼「大多因為工作原因而吸毒」,這純屬徹頭徹尾的污衊。凡是參與過緝毒的人,都知道毒品的危害,其後果之慘烈,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這種情況下說哪個警察還要主動因為工作情況而涉毒,那不亞於讓人舉著火把進火藥廠,擺明要同歸於盡的。試問一下,誰還會願意去做這份工作?哪個執法機構願意看到自己手下有這樣一支隊伍?你問題的毛病就在於「大多」這兩個字,說實話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血都涌腦袋上了,因為小時候也有人問過我這種問題,問我父親是不是因為吸毒被清出公安隊伍了。實際情況是我父親在新疆邊境上剿毒時候頭部受傷,昏迷了4天4夜,後來留下後遺症不得已轉職到地方擔任武裝保衛工作,但平時還是會回派出所協助管理戶籍。你問這樣的問題,別人沒覺得什麼,我覺得是一種侮辱。不過想來你也是無意的,所以我就解釋一下算了。畢竟不是什麼人對這個職業都了解。

緝毒警涉毒的除了少數個人是屬於貪污腐敗之後被腐蝕拉下水之外,主要分為被動涉毒和主動涉毒兩類,也就是說,這兩類人其實主觀意志上都是不願意碰毒品的。被動涉毒的不僅僅有警察,很可能還有警察的家人親友,比如我父親的一個同事,大兒子就是被人騙走之後扎了半個月四號,回來就再也戒不掉了。檢察院的一個檢察官則是被人在煙里下了葯,最後染上了毒癮。諸如此類的並不少見,屬於販毒集團的報復。所以我從小家裡就告誡過我很多東西,比如不要去娛樂場所玩,不要隨便跟陌生人廝混,不要輕易吃喝陌生人的食品等等,不一而足。還有一種主動涉毒的,也就是你所指的「因為工作」而碰了毒品,這些人大多是卧底,需要經常和販毒集團打交道,而對方往往會拿出毒品來讓他嘗嘗,一來二去就染上了。薩蘇的《毒斗天南》裡面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我還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看過另一個例子,也是警察因公涉毒的,不得已脫下了警服,但還是在四號客中交往幫忙緝毒,結果最後陷得太深,判刑三年。諸如此類的例子其實並不少,但大多數是不得已的。即使是我父親他們提起這些人,也是默然不說話,只能當他們因公犧牲了。其實這種警察是最痛苦的,犧牲了還好,至少給家人留份榮譽,現在是生不如死,家人也抬不起頭來,犧牲實在太大了。所以看到樓主的問題,我在生氣之餘,還是決定寫幾句,不為別的,只為這些不得已涉毒的無名英雄正名一下。

最後,絕大多數的緝毒警察都深知毒品的危害,是告誡周圍人遠離毒品的,自己更不會碰毒品,他們追緝毒販靠的是智慧、勇氣和鮮血,不是靠毒品和毒販子混一起。這個群體的大多數,對得起頭上的警徽。


實名打臉某高票匿名答案(截圖放後邊)!知乎不是編故事嘩眾取寵的地方!為此不惜瞎吹鬍b也是夠了!這是變相抹黑英雄!已向知乎舉報!
———————————————————
以下開始一條條打臉:
1.卧底偵查基本原則:XXXX、XXXX、XXXX、XXXX

XXXX原則:多個卧底人員間互相不知道對方是卧底

所以同班同學?女朋友?呵呵。
———————————————————
2.卧底工作保密性十分嚴格,可能任務前、任務中、任務後同事都完全不知情,畢竟那麼多警察,怎麼能保證裡面不會出一兩個混蛋呢?派遣卧底除了領導之外其他人根本不會知道,明面上常常是用個「調任異地」之類的名頭,而且確實也的確常是異地卧底(其實大家所熟知的狹義上的卧底是長期卧底,都是異地的至少不同縣,短期卧底很少在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偵查中使用,實際上接近於貼靠)。這些東西哪怕多看點電影都會知道編故事也得按基本法不是?

完成任務後出於警察個人及其家庭安全考慮,直接就調任異地了,原來的同事和新同事都不會知道,就這樣做無名英雄,畢竟前面說了,誰能保證警察隊伍里沒有幾個叛徒呢?現在突擊掃黃事前開會都要收手機,何況是偵查毒品犯罪案件的卧底工作?

所以,告訴這位答主自己去卧底?任務完成後回到原來單位?卧底了一次還去卧底(不要低估高層藥販的情搜能力,尤其在人人都是情報探員的網路時代)?呵呵。

再者,現在卧底已經很少讓警察去做了,盡量都是策反、收買販毒團伙內部人員,或者與這些團伙有關聯的人,策反、收買的方式最常見的是——抓把柄,控辯交易。

而且這位答主提到自己那位兄弟是在禁毒支隊的,禁毒支隊是地級公安局的組成部分,公安部和省廳不會上一線,實戰的就地級、縣級(包括派出所)兩級公安機關,除非案件極其重大,卧底又沒有其它合適人選,才會讓一個在地級公安機關的警察,去干卧底這種當炮灰、抽鬼牌般的活。況且,一個警察升到地級公安局裡,工作時間長,當地乃至全省人際關係廣泛複雜,根本不適合做卧底(直接考進市局的例外)。

還有種情況,是有些警察一開始就被當做卧底培訓,一參加工作就直接當卧底,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他們真實身份。這種也是有的,不過,這一類,這位答主一開始就不會知道他們身份。而且,從這位答主編故事的水平看,也不會知道是誰在培養這一類人,知道的話私信戳我,歡迎打臉。
———————————————————
3.「潛水」是哪個地區公安的行話啊?我咋沒聽過這叫法?歡迎這位答主指教。
———————————————————
補充些東西:
4.評論中有人提到宋遠揚。
注意幾個細節:
第一個是宋的事情發生在90年代,那時我國一方面治安形式嚴峻,相應地採取了「嚴打」的刑事政策與偵查中心主義的刑事訴訟價值觀,簡言之就是,在那個年代特殊的社會狀況下,對於犯罪,採取的是不惜一切代價打擊的態度,在當時的特殊社會狀況下,打擊犯罪放到了第一位,至於警察的命、打擊某個犯罪付出的代價是否太大、是否過度侵犯私權、「嚴打」政令是否違憲、允許縮短刑事訴訟周期是否容易產生冤假錯案等等,誰特么還有時間管那麼多。另一方面警務工作技術粗糙、經驗缺乏、常常做一些現在看起來十分作死的事情(各公安學專業的同學上課要認真聽啊,這些教給你們的經驗都是前輩們用血換來的教訓),行動技術還在完善,網監技術幾乎沒有(直到今天與美國相比差距仍很大,我只知道警察是這樣的狀況,軍隊的如何我不清楚聽說挺給力的啥時撥點錢把警察這邊搞好),就物證技術稍微拿得出手(不過我國文書檢驗蠻給力的,直到今天),十分依賴摸排、查訪、審訊、搜查、線人等傳統偵查手段。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會出現宋這樣的案例。

第二點,宋在此案之前,一直是用線人套取情報破案。此案極其重大影響惡劣震動中央,限期破案壓力巨大,這時宋才選擇拋開線人自己去卧底接收第一手情報(為什麼呢?因為線人其實很多是被法務機關抓把柄進行控辯交易的人)。可見即使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宋依然是在不得不的情況下才選擇親自打入。

第三點,宋完成任務後依舊因吸毒、販毒的行為受到了相應治安處罰和刑罰。
這說明,即使是在90年代那個「嚴打」的特殊時代背景下,最高法對誘惑偵查/陷阱偵查/圈套偵查的限度把控要求依舊嚴格,依舊堅持著「追訴犯罪的成本不得超過犯罪本身造成的損害」的原則。何況是在推行重視保護私許可權制公權、「寧誤放,勿錯殺」、刑事訴訟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政策的今天。

扯個題外話,為什麼對誘惑偵查/陷阱偵查/圈套偵查這一類偵查措施如此重視其限度問題呢?原因是,這一類偵查措施,一旦過限,就有可能產生打擊犯罪的過程所造成的社會危害反而比犯罪本身造成的社會危害大的情況,甚至陷阱偵查被濫用如借著卧底名義販毒牟利、釣魚執法欺壓百姓的情況出現。過限的誘惑偵查,往往在打擊犯罪的同時,製造了更多犯罪。
———————————————————
5.話說按那位答主說的話,你那位兄弟歸隊後不應該是先集體脫帽哀悼犧牲的同志么?咋一個個給你兄弟敬禮呢?就算先哀悼完了再集體給你兄弟敬禮,按照常人的感情,你兄弟也應該在哀悼那時情緒更激動啊,咋你卻反而寫了後者沒寫前者咧。
———————————————————
評論里有人說內容無關,我只想說:警察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執法者,我們要塑造的是一個完整的、真實的英雄形象,這樣有實在感的英雄才能被人們銘記。而絕不能容忍將英雄們所經歷的充滿火藥與血腥氣味的沉重事實當作吸睛製造娛樂噱頭嘩眾取寵的材料,絕不容許英雄遭「抗日神劇」式的變相扭曲與抹黑。
———————————————————
再補充一點:
又吸又賣以販養吸的只能叫藥販子。
能做大葯梟的,大都只販不吸。
———————————————————
↓對,就這個答主↓


我接觸過幾個緝毒警察,有的還是做卧底和貼靠偵查這樣的危險任務。

答案是:他們很懂毒品,包括毒品的種類、品質的鑒別,但決不沾染毒品。干緝毒這行,因為毒品家破人亡、毀掉一生的事情見的太多,怎麼可能還會主動沾上呢?

作為緝毒警察,尤其是貼靠偵查和卧底的,一些灰色的地帶確實時有觸碰。和毒販以及吸毒的線人吃吃喝喝,甚至是做一些不合法的事情,都是必須的。但警察一般有個分辨:今天毒販叫你出去玩,是考驗你,還是單純去玩?

如果是考驗你看能否信任,那必須去。如果只是單純的玩樂,能不去就不去。警察得裝的比毒販和癮君子還痞,否則誰信你?

當然,有一些情況下,會很危險,甚至會出現逼你吸毒的情境。這個時候通常要靠警察的現場靈活處理、隨機應變,我聽過好幾個類似的危險情景,警察都靈活的處理過去了。

有知友問,這個工作干久了,精神會不會出問題?

一個老緝毒民警(干貼靠的)告訴我,干這行,最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心臟不強大,一進現場就尿了,還怎麼干?心臟不強大,時間久了,家裡人怪你,工作壓力壓你,難道不崩潰?

說老實話,我見過的這些警察,都是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勇氣、付出、以及對禁毒工作的熱愛與信念,堅持下來的。

太細的不能說,涉及機密。但緝毒警察這個群體,真的付出太多,靠著智慧和勇氣遊走在生死的邊緣,真的值得尊敬。


宋名揚(化名),原北京市公安局刑警,長期擔任卧底工作。

公安部為宋名揚開具證明,證明他是在工作中染上毒品,並讓他於2006年因病提前退休。

卧底刑警因公染毒求補償 稱被槍頂著被迫吸毒


「吸毒的緝毒警察多是因為工作原而吸」有點絕對了,但是我要說一個屠龍的英雄,多年之後終成龍的故事。一個涉毒刑警的悲劇,無論你聽過或是沒聽過,我都認為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對不起,我不是警察敗類 - 知乎專欄

人們需要表揚和歌頌的是死去的英雄,或許在輝煌的時刻死亡才是英雄最好的結局。

1983年豪氣萬丈的宋名揚(化名)正式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這是他崇拜的事業,想必當時心中滿是除暴安良,保護人民的念頭。從警這麼多年,宋名揚這三個字讓許多罪犯聞風喪膽,他也不記得自己將多少罪犯送進監獄。然而令他沒想到是,這卻是一個屠龍的少年英雄,多年之後終成龍的結局。

投身警察以來,由於有拚命三郎之精神,宋名揚獲得無數獎章:

宋名揚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更是與毒品較量下的悲情人物。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正處於犯罪和海洛因毒品泛濫的高峰期。這個價格堪比黃金的海洛因,因吸毒人的泛濫產生了巨大的暴利,讓原本就貪婪的犯罪分子趨之若鶩的做起毒販。

1996年北京發生一件轟動全國的的大案,罪犯白寶山打傷警察搶走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一把,隨後以此槍多次作案,殺死五名警察、打傷八名。此案被公安部列為1996年1號案件、1997年中國十大案件之首;被國際刑警組織列為1997世界第三要案;此案轟動了北京,轟動了警界、軍界,震動了國務院、中南海,影響遠達海外。北京警方面臨巨大的壓力,此時通過線人,宋名揚獲得了一條重要線索:在朝陽區勁松,一個名叫「黑子」的人有販賣槍支的重大嫌疑。局領導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摸清此人。

卧底期間記錄的黑道上的行話:

為了儘快破案,在上級的要求和壓力之下,宋名揚放棄以往的靠線人打聽消息的方式,孤身混進」黑子「的身邊。儘管他知道黑子同時還是一名毒梟,但為了破案,不得不挺而走險混跡進去。宋名揚萬萬沒想到,這次的卧底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嶺,從光明開始墜入黑暗。為了獲取信任,同時也打消罪犯們的懷疑,宋名揚在毒窩中吸食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口毒品之王-海洛因。

用他自己的描述是,「第一次走進毒窩,宋名揚就發現自己面臨極端險境:在場的所有人都在吸毒!宋名揚稍一猶豫,馬上有人走過來問他:你是不是馬子(警察)?」

有了第一次吸食,接下來就順理成章的與這些罪犯套取線索時,一次又一次被迫與他們一起吸毒。最終是線索找到了,人也抓獲了,宋名揚由此也獲得了自己警界生涯中最一塊三等功獎章,但同時他也被毒品所俘虜,成了一名貨真價實的癮君子。

宋名揚警界生涯中最一塊三等功獎章:

擁有多年與罪犯、吸毒人員打交道的經驗,宋名揚知道毒品有很大危害,但是毒品絕跡三十多載的年代,由於對毒品知識的匱乏,從上到下都認為吸毒只是一群道德敗壞,戒毒意志力不夠的人。宋名揚與他的上級正是在這種理解,對毒品充滿蔑視,認為意志力強大就能戒掉。

「我覺得毒品確實很厲害的。但是我想呢,我這個人死都不怕,這玩意有什麼不能戒的。太簡單,大不了給我關一個什麼地方,幾天我不抽不就完了嗎。」

對於海洛因來說,無論你是英雄還是狗熊,它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送你去地獄。即使像宋名揚這樣,在一塊塊獎章壘起的驕傲和自信,在它面前也不堪一擊。被海洛因祛去堅硬的外殼,宋名揚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毒品癮君子。當他的上級和同事得知這位曾經擁有英雄光環的同仁現狀,都有意無意地避開他。

三年後,警隊實行自由組合,全分局只剩宋名揚與3名同事無人願意搭檔。宋名揚提出要去預審部門。

在毒癮中無法自拔的宋名揚,越來越無法集中精力工作,那個視破案如命,有著一顆驕傲的心的曾經的警界英雄宋名揚不復存在了。曾2001年,分局實行末位淘汰制,宋名揚被調整出一線,分到預審部門。2005年年底,飽受毒癮和抑鬱症折磨的宋名揚辦理了病休。那時他42歲,正是同批戰友們升任處長、所長的年紀。

多年的以來忙於工作,宋名揚疏於對家人的關愛,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兒子也跟他很疏遠。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受挫下,宋名揚沉浸在毒癮被滿足時短暫幻覺里,對毒品越來越依賴。與其它吸毒人員一樣,宋名揚也在一次次發誓戒毒和一次次復吸之間掙扎徘徊著。

為了獲取毒品,他開始找到了之前培養的那些線人購買毒品,之前對毒品的蔑視彷彿成了一種嘲笑。沒有幾個人能逃脫海洛因的控制,宋名揚的豪氣和自信、熱血和壯志,在毒品面前通通如過眼雲煙。他開始步入曾經親手抓捕的吸毒犯人的後塵,從最初的吸毒到提供毒品,走向了理想的反面。

2010年2月26日晚10點,宋名揚接到當年的特情於苟的電話,讓他給自己「弄三百塊錢的『東西』」。此前,於苟常叫宋名揚給自己弄點毒品。宋名揚知道他本就患有胃潰瘍,犯了毒癮更是生不如死,有時他不僅會替於苟找來毒品,還買好針管為他灌好,而後走人。

宋名揚在凌晨找來毒品,交給於苟。他接過錢,剛走出五六米,便被警察抓捕。面對同仁,宋名揚平淡的跟著他們走了。此次結局就是介於宋名揚系卧底染毒,法院酌情從輕判處他有期徒刑6個月。

2011年,宋名揚再次給他人提供微量毒品(0.04克)而被捕。 法庭上,公安部門出具了宋名揚因公染毒的證明,法院最終判處他有期徒刑一年。2012年7月19日,宋名揚刑滿釋放。這一天,是他49歲的生日。

出獄之後,宋名揚的退休金和醫保都已經被終止。他將家裡的所有電器都變賣給收廢品的,只留下一張床。工作二十幾年,各個時期的警察制服一直沒什麼機會穿,還都是簇新的。他沒捨得賣,都放在箱子里。

除了警服,宋名揚還保存著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年正月初二的晚上,收看公安部的春節晚會。出獄後家裡沒了電視,為了看晚會,他每次都主動回到戒毒所,因此十多年來,每年的春節他都是在戒毒所度過的。

面對別人的稱呼,宋名揚回答到:「有些記者找我採訪,電話管我叫警官,我特別不好意思。我覺得我不配了。我確實想再找回自己,但是現在,我覺得應該很難了。只要媒體說一聲,我不是警察敗類,就夠了。」

宋名揚毫無疑問是因公染毒,不然公安部門也不會破天荒的開具這樣的證明。儘管如此,英雄的結局才是真正讓人噓吁不已。我記得曾經知乎上有人回答過,在中國的卧底警察,如果在匪徒強迫或是緊急情況下,所犯下的的罪行或是吸毒,事後是沒有法外豁免權的。但是宋名揚的人生坎坷,從人人敬仰的警界英雄到囚犯,這中間有多少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有人說他的功績確實讓人值得尊敬,但他確實吸毒並且販毒違法了啊!功歸功,過歸過,但是如果用如此冷冰冰的理智話語對待這位曾經為了保護民眾的警界英雄,未免有點過於苛刻。隨便問一個海洛因成癮者,都知道此物是地獄來的魔鬼,一旦被它纏上,身體、意志與行為都會被它支配,根本由不自己。就算身體脫毒了,但心癮就像一個幽靈,難以根除。事實上,這是一個醫學難題,並非人的意志所能控制。

宋名揚輸給了毒品,並不是個人能力和道德問題,而輸給了目前整個醫學界乃至整個人類都末戰勝過的幽靈。他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首先是人,然後才是警察,他個人無法戰勝如此強大的敵人。宋名揚的悲慘結局從他吸第一口毒,就已經註定沒有回頭路,不了解毒品,不了解海洛因,誰能知道它的誘惑有多大?

2007有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視劇《生死英雄》,男主角英勇無比,隻身潛入犯罪團伙內部擔任卧底,歷經重重困難,終於將毒犯繩之以法。電視劇的最後,英雄擊斃壞人,然後與家人幸福的擁抱,也受到警局全體上下的歡迎與尊重。

電視中的男主角原型正是的宋名揚,與電視劇完美結局相比,現實則殘忍的多,英雄的末路讓人感慨萬千。

時間回到1983年,20歲的宋名揚收到了警察錄用通知書。那一天,激動的他在日記里寫下了這樣的話:「今天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由於本人的努力,我被北京市公安局錄取了。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從今天開始就翻開了光輝的一頁,我也將為我崇拜的事業去奮鬥了。是英雄,是狗熊,走著瞧吧。」

現在的他,「前陣子,也拿到了分局自2010年以來的生活費,並補辦了醫保。」宋名揚說他的生活正在重新開始。

有時候,我總在想,多少人喜聞樂見的是英雄那高大尚正面光環形象,在感動之餘道一聲英雄,您辛苦了,又有幾人知英雄背後的辛酸與遲暮。

材料來源:
2014-01-09鳳凰大視野 活著——冷暖十年(九)卧底

卧底刑警:我是墮落了,可這怪誰呢?

前警察做卧底染毒販毒獲刑 出獄後從事戒毒生意_央廣網

前警察做卧底染毒販毒獲刑 出獄後從事戒毒生意


延伸閱讀:
科學解讀 l 為什麼一沾毒品就會產生依賴性? - 知乎專欄

毒品科普 | 「不上癮的嗎啡」-海洛因 - 知乎專欄

對於毒品最大的問題是心癮難斷 - 知乎專欄

關於戒海洛因的美沙酮維持療法到底是指什麼? - 知乎專欄

吸毒所付出的成本以及代價到底有哪些? - 知乎專欄


《讀庫》有一期有篇文章是描寫緝毒警察的。文中稱緝毒警察因工作需要(用卧底身份和毒販打交道),他們有時是會吸毒的。在吸毒之前警察會做些準備,例如服藥打針之類,在任務結束後會花一段時間戒毒。沒記錯的話,我記得其中有個卧底警察吸食「麻古」過量差點出事的情節。

按照《讀庫》的選文標準,這篇文章應該不是虛構的。

由於書不在手邊,在網上查了很久,確認那篇文章是《讀庫》1101期,也就是2011年第1期,文章名為《毒斗天南》。作者薩蘇,是他的書《京城十案》其中一案,號稱「紀實文學」。普通人難辨其中真偽,姑且在這裡提出,請專業人士指點。


有。我在強制隔離戒毒所工作,我在的大隊有300人,裡面就關了一個警察一個輔警。
那個輔警是自己傻跑去溜冰就不說了,說一下那個警察。
警察原先是個當兵的,在監獄做武警。退役後在某毒品泛濫的地方當輔警,後來又用錢花各種關係弄進了編製,也就是被抓之前已經是警察了。
他當輔警的時候跟電影烈日灼心裡的小豐一樣,各種衝鋒陷陣出生入死,一次當卧底,要去跟大佬買毒品時候時候染上了。他自己嘗試過很多次戒毒,反反覆復,就是戒不掉,當兵出來的也不例外啊,鋼鐵意志也是抵不過魔鬼誘惑的。
後來實在沒辦法,實在戒不掉,被送來我們這兒了,據他說他們所長答應幫他保留著身份,不知真假,我覺得很神奇。
進來後我們大隊的戒毒人員好多人送東西給他,煙,吃的。有一個關在這裡戒毒的就是他抓進來的。
我們民警常有人找他聊天,經常聊著聊著他就哭了,說每次看到我們穿警服的就很感慨,他也曾經是警察啊,因為工作染上了毒品,自己卻毀了。


因為工作原因而吸毒,看到這句我第一時間想起了香港電影《門徒》,當了多年卧底的吳彥祖在最後有了想吸毒的念頭,因為他看到身邊所有的人和事情都離他而去,剩下的只是寂寞的自己。旁白說「寂寞有時和吸毒一樣可怕」。當他在思考寂寞的自己跟吸毒有什麼區別的時候,小孩出現把毒品丟了,讓吳徹底放棄了毒品,決定好好生活。
我想說緝毒人員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無數的家庭,無數的生命,他們自己難道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么?
反正我一直覺得緝毒人員給我的都是正能量,都是正義的代表。(寫的很亂。。。)


前天幹了一大票,抓了十幾個連吸帶販的,我蹲了個小頭目二十多個小時終於蹲著了,直到現在審查還沒完全結束,但我一點都不困!光是聞味也給我聞鎮靜了不困了清醒了還想在這後半夜開車出去兜一圈!

不知道會不會上癮, 笑cry


吸毒的警察有嗎?有,每個行業里都有好人壞人,公安里也不例外。因為工作染上毒癮的有嗎?沒聽說過,個人覺得也不可能有。只見過一個因為毒品而毀了自己的事---------隔壁分局有個警院畢業的小哥,上學時同寢室的一個好哥們畢業後去雲南緝毒,犧牲了,從此之後這小哥每抓到涉毒的就下重手,類似個人恩怨的發泄,最後因此丟了飯碗-------毒品害人,因為它以各種方式腐蝕著和它有關的壞人和好人們。


題主這智商,造謠的這智商啊


作為警察必須回答一下
我認識的同行之中沒有一個吸毒的。一個也沒有。緝毒警察也沒有吸毒的。
越是理解毒品危害的人越會遠離毒品。
至於影視作品裡用鼻子檢驗毒品,我沒見過警察和嫌疑人這麼干過。
警察檢驗毒品的時候有實驗室的!!


不完全是真的。這種情況「不多」,但是有。比如卧底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癮君子,或者被毒販報復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吸入了毒品,這就是因公染毒、被迫吸毒。

看到有知友說「警察都知道毒品的危害,所以打死也不會吸毒」,我說下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個情況要考慮兩個因素,什麼年代和什麼情況。

放在九十年代,國家雖然開始重視緝毒工作,但毒品危害的宣傳和教育,跟今天比起來還是欠缺的。要說警察都知道毒品有害,所以打死也不會吸毒,可能現在的警察會這麼做,畢竟看過那麼多吸毒人員的慘狀,也知道了毒品有多恐怖。可是九幾年的時候就不一定了。因為沒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就去當卧底,對毒品危害認識不清,警察覺得自己是硬漢,就算染上了,也能靠強大的意志力戒掉。

宋名揚染毒就是在九幾年,上次我採訪他,說起第一次毒癮發作的情形。留著鼻涕、渾身難受,以為是感冒,身邊的同事都沒意識到他是毒癮發作了。他還守在酒店裡做卧底任務,找了點海洛因,才緩解這些癥狀。這種情況發生幾次之後,他才感覺自己可能是上癮了,跟上級報告這個情況。第一次戒毒還是在家裡戒的。

就像黃軒在電影里這樣,把自己綁起來,痛苦地死撐:

戒了身上的癮,宋名揚又回去當卧底,又吸毒,結果心癮就戒不掉了!

所以,九十年代的卧底警察,因為工作染毒的可能性很大。

緝毒警察會因為私人原因去吸毒嗎?我覺得這種情況更少見吧!不排除個別警察作死去主動吸毒,但一般警察當得好好的,沒什麼焦慮、抑鬱、生活不順的情況,根本不會去碰毒品的。緝毒警察就算不清楚危害,也知道那是犯法的。宋名揚卧底之前是多麼風光,如果沒毒販懷疑他,他不可能主動吸毒。有知友說緝毒警察都經過訓練,即使被毒販懷疑,也能靈活處理、應付過去。我只想說,你還是太年輕了!

毒販是非常狡猾的,你得跟他們鬥智斗勇,得不怕死,有一個眼神不對、一個動作不對,敢說一個「不」字,任務就要失敗,宋名揚把吸毒動作練習了很久,才逃過毒販子的「火眼金睛」。遇到兇狠的毒販子,露餡兒了你可能就沒命了!去年犧牲的緝毒警察李敬忠的葬禮上,出席的所有同僚全都打了馬賽克。

警察也是人,也有家人,暴露了身份,連家人都可能會被毒販打擊報復,老人、孩子都不會放過。

不是每次都能應付過去的,宋名揚當時也是沒辦法,所以被迫吸毒了。如果當時拒絕吸毒,他可能會死,也可能毒販會打擊報復他的家人。他因為工作而吸毒,卻又因為吸毒而丟了工作,也是挺諷刺的。

我看到豆瓣里有句評論說得挺在理的:

黃軒的演技雖然好,把毒癮發作的樣子演得很到位、很真實,但最後這部主旋律的電影到底還是沒能遵循現實。誇張的無腦動作就算了,主人公的結局也是過於理想化。

海洛因號稱「毒品之王」,像電影里黃軒那樣戒毒本就不科學,任務結束後他還能像正常人一樣,回歸工作和生活,沒落下什麼毛病,而且沒有心癮,就是個奇蹟了。

電影主角的光環如果能落到宋名揚頭上,因為工作染毒還能受到表彰,為世人傳頌,那他的生活就不是現在這樣窘迫了!希望大家的尊重和敬佩,不僅僅是給演員黃軒和故事主人公林凱,也能給真正的緝毒英雄宋名揚。


連毒販都不是個個都吸,緝毒警察何來的大部分都吸?

故腦殘無葯可醫也。


按照題主的思路,掃廁所的是不是都該吃屎?


知乎上這種腦殘故事居然有這麼多人信?知乎er們自我標榜的智商和腦子在哪裡?


據說小黑作坊都不吃本地產的東西
何況緝毒警了


作為一名公安體統內非民警人員,基本每天和「葯鬼」「賣葯」的打交道,我很負責的說,至少在我們這樣的三線城市,本系統內,大家最忌憚的就是毒品,見識過太多被毒品摧毀扭曲的人性。為工作吸毒?官方為體制內個別不幸的個體漂白而已,但卻無可厚非。


這個年代了,尤其是緝毒警察最了解不過毒品的危害,應該不會有人因為好奇 或者什麼主觀因素吸毒了,但在電視上看見過一個紀錄片,講的是緝毒警察的故事,他做卧底的時候被迫吸了兩口,這種事情是有的,但是染上毒癮應該是極少數,畢竟吸毒即使是海洛因也要幾次才能成癮。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這對於緝毒警察的不公,個人認為如果真的因為做卧底染上毒癮,國家應該全權負責警察和家屬的生活問題。


推薦閱讀:

淮南師範女生扶老太被訛 目前相似案件的一般處理方式如何?如果扶人者沒有證據,將如何進行推定?
如何看待肅寧槍擊案犧牲政委妻子跳樓身亡?
知乎上醫生和警察的差別待遇為什麼這麼大?
為什麼我會覺得好警察、好醫生,都在知乎上面?
能否從一個人的眼神能區分出是否吸毒?

TAG:毒品 | 警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