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誇》代表了林志炫的音樂追求嗎?
我非常非常非常認真的回答:是。
我看著林志炫的歌詞,幾乎聽不見關於他的任何聲音,我只是看到一個認真的男人,在非常認真述說給所有認真聽歌的人,一個歌手的故事,一個唱歌男人的故事,一個不為討好觀眾而委屈自己唱歌任何一個想法的男人。
我太欣賞和佩服這個男人了,也為這個男人而心酸,此等才華,怎容湮滅。
1.他一直都在很努力唱歌,在各個通告(音樂類)中都有去參加。
可是這丫真是倔,就是不去世道不去商業,倔著自己的夢想。
——非要浮誇嗎,無謂是否與真假。
2.他不願為純粹討好迎合觀眾而唱歌,因為唱歌是他的夢想。
——你喜歡我不喜歡我,是你的自由。我只希望在某些時候抓到你耳朵,為夢想唱出第一個音符,從此就沒放棄過 《浮誇》
3.他為了家裡等原因,這麼久唱歌以來一直也都給家裡的印刷廠里幫忙。
4.他一直沒能達到他的夢想,即使拚命很努力,即使很堅持。
5.他一直還沒結婚,很多的夢想很多人都勸他放棄,還有他家的印刷廠。
—— 一個人努力的時候,有誰看見嗎,有誰知道嗎,唱到聲音也沙啞。《浮誇》
他的最後的決賽中,唱了這麼一首歌。
我覺得沒有唱到極致,但他選擇唱出自己。他要說這麼年來都想說的。他不要去任何迎合觀眾的選題,不要帶動任何人,不要嗨,不要任何的安排,不要任何簡單能達到的贏家路,不要任何丟失自己堅持的路。
不需要,真的不需要。這個傢伙,還是這樣的他!如果不能出頭,那就讓沒有第二個我。
他知道他是為唱歌而生,他足夠出色,足夠到沒有任何的質疑。
他說:
幸運兒不是我,因為我選擇的路很難走,如果夠出色,卻不能出頭,至少也做到沒第二個我。
原諒我,沒能將這個男人更好的詮釋。作為一個產品人,我承認羽泉是對的。作為一個心跳依然猛烈的人,我欽佩這個男人。作為一個有著很多時候同樣堅持的人,我有著深刻體會那種痛苦的感覺。就是不屈服,不想屈服,不想屈服,不想去奉承,哪怕沒有上位,我知道,都知道,只要浮誇,只要迎合,只要去討好,我知道怎樣做大贏家,可我他媽的就是不想這麼做,哪怕做不了大贏家。
合不合胃口,都請欣然接受吧——《浮誇》
:不管你們喜歡不喜歡,我就是我,這個在夢想路上堅持的我,成不了大贏家對著鏡子說謊的我。我會更出色,直到沒有第二個我。
不止他音樂的追求,而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追求。
註:林志炫曾六、七次入圍金曲獎,至今未獲。浮誇本來就是個很抽象的詞,看人怎麼理解了,相比較,我覺得一個「軸」字更能代表林志炫對於唱歌,對於音樂的看法。
關於歌唱的技巧
林本人對於技巧的態度是:
「因為作為歌手,如果你整張專輯所挑選的歌曲,大部分人在KTV都可以唱到你那個水平的話。那當歌手就沒意思了。你是應該要比別人好一點的。」
幾十年來,林也是身體力行一直在進步:
記者:要如何唱出華麗的高音?
林:這個需要花很多的時間練習,下相當大的功夫,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私底下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去練習,我相信只要有心的話,在場的很多朋友應該也做得到。如果你願意花十幾年的時間努力讓自己唱。
別人唱校園,他背著家人錄唱片,別人錄唱片,他要去做Live了,別人做Live了,他又去搞One Take了。
林對於「歌手」這個職業的定位在不斷拔高,看得出他藐視華語樂壇演唱的平均水準,是有野心去拔高整個行業的水準的。
對於技巧的追求,他是不折不扣的軸B。
關於音樂的品味
網友:你的新歌不被人欣賞你會怎麼樣?
林:我想不至於,我堅持的概念是每一張專輯都會有自己本身的風格吸引一定的樂迷,程度有大有小,但是一定都會有,所以我並不會用這個角度去看這個事情。
網友:你覺得流行音樂的價值或者對推動樂壇發展的作用在哪裡?
林:其實它起到了一個娛樂的價值,當然我個人的感覺是流行音樂還可以再多一點點,除了琅琅上口之外,應該也有一個在家裡欣賞、聆聽的層次。即使不是琅琅上口也有一個聽覺上的享受這樣一個層次在裡面。
林在骨子裡是非常藝文,非常校園情懷的,不喜歡唱所謂的「口水歌」「熱歌」,也不會刻意為了市場去妥協。
97年簽約新索的時候,唱片公司幾乎給了他最好的待遇,比方說去業界一流的「Westlake」錄音,配備最好的詞曲作者。99年林還是跟新索鬧翻了,因為不喜歡公司讓他唱的難度不高的口水歌,而陳耀川給他寫的「單身情歌」是直接導火索(林後來在一個訪談中說是不喜歡這首歌原本的歌詞)。這件事的結果自然是林離開新索這個當時業界的巨頭。
他心心念念做獨立音樂,以唱片養唱片。2000年後,唱片業的大環境基本就是每況愈下,2001年的《擦聲而過》,2002年林本人最滿意的《時間的味道》,2005年熟情歌(淪落到我家鄉來寧波這種二線城市宣傳了,我本人還去了寧波電視台錄了那期節目),林的發片速度自然也越來越慢。林的Live很多,專輯中翻唱的比例很高,說到底都是因為「窮」,翻唱是買不起好的新歌,唱Live可以省掉租借錄音棚的費用。仔細想來,他來參加「我是歌手」又何嘗不是來蹭裝備的呢?
2006年,林發了原聲之旅,全模擬錄音(哈哈,我猜對於林這種唱一次的也差不多),又拿到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做了母帶,有印刷很好的海報,還有手札,引進的平民版本才賣18塊,這錢在只夠買半頓洋快餐,可惜賣的還是很慘淡。
林曾不止一次說過,自己希望做的唱片是那種能讓人過了幾十年後都能聽的唱片。
他一定要唱他自己覺得牛逼的歌,這點也是很軸的。
個人形象
林:「我是一個歌手,不是明星」
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優客李林全盛時期全身而退,人家寧可在小印刷廠跑業務也不願意當明星。
愛唱歌
以我一個小人物的心態想想,如果一個人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好了,必然會贏得極大的成就感和別人的尊重。
這件事對於林志炫來講就是唱歌,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喜歡唱歌的人。
哈哈,黃舒駿寫了一首華語樂壇最長歌詞的歌叫《戀愛症候群》,是有多愛唱歌啊,聽他怎麼說:
最後
我也說不上「軸」是好還是壞,「軸」可能沒有讓林志炫成為超級巨星(人也不想成巨星),但造就了現在這個林志炫。
據說林志炫進了決賽就要唱浮誇,果不其然。這首歌,兩個版本都很有名,似乎陳奕迅的更紅一些。仔細想想,兩者之間雖然很多相似之處,但仔細聽聽實在大不相同。當然,這裡只是想談談歌詞,兩人唱功處理什麼的各有千秋,也不是我一個外行說得清的。
雖說詞作者並不是歌手本人,而分別是黃偉文和樓南蔚。但兩位詞作者都和歌手有著長期的合作,看看歌詞,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量身定做的味道,唱的都是歌手自己的故事,兩首歌最大的共同之處恐怕就在於這一點吧。
陳奕迅說「那年十八,母校舞會 站著如嘍羅」,所以他「那時候,我含淚發誓,各位 必須看到我」。每一個身在娛樂圈的人,大概都希望每個人都把眼光投給自己,陳奕迅自然也不例外。於是,他選擇「像突然地高歌,任何地方也像開四面台 著最閃的衫,扮十分感慨」。這裡有幾個詞想想真的很有意思,比如「閃」和「扮」,而不是比如「美」或者"有"這樣的詞。
有機會看過陳奕迅一次演唱會,真的體會了一下什麼叫「表演性人格」。且不論非常華麗的舞美設計,這個很多歌手都有,陳奕迅真的是個非常非常愛演的人。愛演並不是他會跳如何精彩的舞蹈或者設置一些情節,那是排練好的。他的表演是深入骨子裡的誇張,你都分不清他到底是在演還是真就這樣。他會在唱完一首歌后突然說「別的歌手都會設計煽情的ending了,我就不會,好,今天的演唱會結束了」,然後就真的走回去,然後在全場觀眾錯愕的時候,再突然蹦出來嬉皮笑臉「開玩笑的啦」。這大概就是他唱的「加幾聲噓聲也不怕 我在場有悶場的話」吧。
但他的內心究竟是怎樣的人呢?他也明白這並不是真實的自己,甚至不是希望變成的自己,「誇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似石頭的話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他怕的是什麼呢?因為在如今的這個年代,「世上還讚頌沉默嗎 不夠爆炸怎麽有話題」。他並非不懂,在世人眼中,甚至在自己眼中,這樣又何嘗不是一種「病態」。他不顧一切地希望得到別人注意,甚至「以眼淚淋花吧 」「加重注碼,青筋也現形」,大概因為「重視能治肚餓」。何為肚餓,餓的是缺乏別人的承認,餓的是在這個已然浮誇的社會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說,陳奕迅唱的更多的是自己浮誇。
--------------------------------我是無聊的分割線---------------------------------------------------------------------------------------
林志炫說「誰不覬覦著要站在舞台中央光環只為我閃爍」,自然,同為名利中人,很難超脫世事,畢竟「人海中你崇拜話題最多 最紅的那個」。儘管他也只能勉強承認「誇張不是罪過 能滿足空洞乏味的生活」,但他卻發出一連串的質問「拼排場 包裝 比身價 誰說真心話誰說真心話 只要畫面夠驚訝 只要內容夠爆炸」,直到這,他跟陳奕迅一樣,也看出了這個社會的浮躁和自己的無奈。
在我記憶里,林志炫似乎永遠保持著一個形象,眼鏡,西裝,領結,文質彬彬,紳士風度。有超強的實力打底,唱歌永遠遊刃有餘,從不慌亂。靜靜歌唱,但總有一種擊透人心的力量。有人說他是華語樂壇live第一,但似乎一直沒有大紅大紫過,總是不溫不火。他很能翻唱,選歌顯示出不俗的音樂品味,經常好到讓原唱很沒面子。但就這樣一個人,最紅的竟然是一首口水到不行的《單身情歌》(插一句,這首歌幾乎是我們初中時候的班歌。。。)。在《我是歌手》的訪談里,林志炫一直很遺憾自己沒有碰到真正的「好歌」。其實注意一下會發現,林志炫是唯一一個完全沒有唱過自己作品的歌手,哪怕有人人皆知的《單身情歌》,也許他並不是那麼喜歡這個作品吧。
林志炫選擇了愛惜自己的羽毛,他說他「我只是希望在某些時候 抓到你耳朵」,哪怕「主觀的 客觀的 旁觀的攔阻太多 好壞要自己承受」。這樣做的結果其實是不難想見的,他自己也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幸運兒不是我 因為我選擇的路很難走如果夠出色 卻不能出頭 至少也做到沒第二個我」。他寧可接受自己實際上並不那麼紅的結果,起碼是與自己的實力不完全匹配,哪怕「說是我著了魔也好 瘋了也罷「,他也願意「為音樂夢想唱出第一個音符」。儘管」難道非要浮誇嗎 內心也曾很掙扎「,擔心」一個人努力的時候 有誰看見嗎「,他還是選擇做一個君子,與這個浮誇的世道格格不入。
---------------------------------------------------以下是自我扯淡的分割線-----------------------------------------------------------
相比林志炫,更能讓我感動的還是陳奕迅。
這大約也是因為我是個俗人。歌里唱的是演藝圈,是」浮誇「,是」博人眼球「,但又何嘗不是說的我們的生活。每個人的生活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不那麼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可是,誘惑又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誘惑並不是個貶義詞,因為他象徵了我們內心的一塊東西需要填補。況且,我們很多時候並不能單純只根據自己的價值或者需要做出判斷和選擇,人在這世上,從來不是孤立的。很多時候,尤其是想我這樣的俗人或者小人物,只能選擇無可奈何,放棄那些非常珍貴但不得不放棄的東西。當然,既然被放棄了,也說明對我而言那並不是最重要的。遵從自己的內心的選擇,哪怕這個選擇看起來是」浮誇「的。陳奕迅的」浮誇「,你說是自嘲也好,反省也好,難得的是他還明白那個表演的自己已經不是自己了,敢於勇敢的剖白自己,比起茫茫不自知的大多數而言,我認為總歸還是好些。
所以,我隔一段時間都願意反省一下自己,也許改變不了什麼,起碼明白些。
小人之心的揣測一下,林志炫的」清高「,有時候又何嘗不是一種」浮誇「呢?遠離這個污濁的俗世,高高在上的批判,是不是某種程度上也滿足了自己的一種願望呢,或者也是滿足了得到」知音「認可的需要呢?這種需要並不是不好的,但正像佛家喜歡講要放下」執「,哪怕是所謂的好的東西,否則總歸是有點落了下乘,這也是為什麼孔子認為自己「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最高境界一樣。
但我不得不說,我還是很佩服林志炫,因為這種堅持真的很需要實力,勇氣和毅力,不僅因為我做不到,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是的,林志炫版本的就是他自己的心情,是他自己的追求。在我是歌手的決賽場唱這首歌,他的想法是很明顯的。如果他想奪冠,可以唱第一場的那首《沒離開過》,可以唱齊秦、張國榮的歌,甚至可以唱單身情歌或者蒙娜麗莎的眼淚,以他在之前幾場的表現,肯定比這首曲高和寡的浮誇要效果好 --- 我身邊有為數不少的80後小朋友,以半鄙視的態度,評價林志炫把陳奕迅那麼好聽的浮誇唱的怪怪的。
是的,怪怪的,這是我周圍接觸到的很多人對林志炫的看法。有一副誰都比不上的好高音,但唱的歌都很奇怪,單身情歌那麼好聽可他從來不在現場唱,他自己首唱的歌,一首都沒在我是歌手的比賽里出現,翻唱的歌和原唱一點也不像,決賽的這個浮誇比陳奕迅唱的差好多啊...
他是個歌手,不是明星,這就是他的音樂追求。
你喜歡我 不喜歡我 是你的自由我只是希望在某些時候 抓到你耳朵
為音樂夢想唱出第一個音符 從此就沒放棄過
實名反對樓上匿名用戶的答案
忍不住想說兩句
既然樓上答主試圖擺邏輯,那麼我們就來講一講邏輯
林志炫沒有音樂追求這句話除了他本人可以說,其他人說了都是不作數的。
很簡單,意識形態的事情,如果任何人說了任何話都可以強加在別人的思想上,那麼我也可以在這裡說,林志炫的音樂追求是整個華語樂壇都望塵莫及的。
這顯然是偽命題,反觀樓上答主所言,也無外乎如是。
其次,關於林志炫的音樂追求是什麼。
事實上,他的音樂追求只有他自己知道(這裡的知道大概是一種存在意義上的知道,就是說他的音樂追求是存在在他的思想里的一個概念,無法準確用語言言表達,語言只能用來貼近和描述,不能代表這個存在。)。
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他的表達和行為來猜測和貼近他的想法,這個是沒問題的。
林志炫在人前表達的他的音樂追求,就我理解,就是好好唱歌,唱好歌。
在樓上答主的邏輯里上述觀點似乎是不能代表音樂追求的。
但問題是,樓山答主似乎把音樂追求強行粘附在曲作的追求上了。
樓上答主在答案里羅列了各位「有追求」的音樂人的音樂追求,幾乎都建立在歌曲曲風的基礎上的。
但是作為一名歌者,對自己演唱的要求難道就不是音樂追求了嗎?
這顯然又是一個偽命題。
就我了解的林志炫,追求好的音樂在被歌者完美表達時創造的美感,即他所謂「傳世的美感」。
我個人是非常欣賞這種追求的。
而至於浮誇,我想這算不得是他的音樂追求,而應該是他對自己為人的追求吧。
事實上,我們對林志炫這個人的了解都是從他的各種訪談或者表演中獲得的。
且不說人在公眾面前會有怎樣的自我粉飾,也不談人哪怕只是在人前又有怎樣的表演。
光就是人與人之間在認識上的差異,也足以給一切我們對他的揣測打上問號。
正因如此,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是根據他的言談和行為來描述他在我們眼前的表現,至於他本身是否真就是他表現出來的這樣,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他自己也不行。
於是,就我所認識的林志炫而言,他是一個對自己有嚴格要求的,潛心音樂的,值得人尊敬的歌者。
感覺林的風格比較內斂一點,所以會被部分人吐槽技巧有餘而情感不足。他可能對這種評價不以為然。我個人不喜歡那種情緒浮於表面的,所以蠻喜歡他。
他想告訴大家是。但是是不是真是,只有他知道。
國語歌詞寫得很差
私以為 音樂追求 和 追求音樂 不能混為一談。
前者林志炫沒有,後者我舉四足贊同林志炫很棒。
————————————————————————————
雖然有可能被摺疊,但是我還是要大聲說:
林志炫的《浮誇》怎麼可能代表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嘛!
要被代表,首先要存在。
比如,芮成鋼可以代表我,但是他不能代表我兒子,因為世上不存在該物品。
————————————————————————————
update 1.0
討論《浮誇》能否代表林志炫音樂追求之前我們應該先看看林志炫的音樂追求存在么?是什麼?他是怎樣做的?只有討論到怎樣做這一步時,浮誇能代表什麼才能被納入框架。
首先旗幟鮮明地一點,沒紅的歌手(比如許美靜)並不都是因為追求藝術不向市場妥協的!符合市場潮流的歌手(比如鳳凰傳奇)也不一定就沒有音樂追求!
林志炫的追求是什麼呢,我看大概就是能登台唱歌,還要是不太檔次底下的台至少是電視節目一類。就此而言,我不認為這是音樂追求,充其量就是「跟音樂有關的追求」。在音樂追求上來講,劉歡老師,比如,喜歡研究很多世界各民族各個時代的東西,包括和聲、節奏等等,他也喜歡把一些特色的東西加入自己的作品或者去演繹一些有特色的作品,比如由王大娘釘缸改編而來的好漢歌和強調五聲調式的我和你,以及神曲養雞,還可以從他力挺吉克雋逸上位並且誘導吉克雋逸唱不要怕可見他對音樂的追求——都開始強人所難了。劉歡老師上節目絕不會唱 席琳迪翁 還要搞中文版,更不會嘩眾取寵投我是大嗓門所好的唱opera。比如薩頂頂,雖然個人不認為周鵬同學格調很高,但是人家起碼是有音樂追求的,從剛出道的復古disco到現在的中國的民族樂融合電子及西方流行元素,儘管周同學也愛出風頭愛上節目愛標榜自己愛名牌愛有錢男朋友,但是追求和音樂追求實在不可混為一談。再比如尚雯婕,再比如李宇春,這些商業上相對來說成功的歌手也都是有個人追求的,允許歌手走彎路,但是歌手不能沒追求。比如,像林志炫這樣喜歡投市場所好的就不能稱之為音樂追求——歌中無物,不僅沒有技術上的表現(比如劉歡就有),更沒有深刻的情感表達(比如曾軼可就有),前者可以讓音樂好玩(比如王力宏的音樂就很好玩),後者可以讓音樂感人(比如黑澀會美眉的123木頭人),兩者都有的就是高手(比如周杰倫)。不管林志炫唱的再好,技巧上再巧妙(暫且不論在opera中暴露的音色連續問題),再不紅,再堅持都不算音樂追求——發聲技術好的人都有音樂追求?那我覺得羅京和邢質斌絕壁是中國音樂追求最高的人之一!當然堅持也不能算是音樂追求——比如下面這個視頻激情唱響 把《美人魚》唱成這樣,林俊傑要哭了~-頻道:爆笑惡搞小視頻。
因此而言,我不認為林志炫是一個有音樂追求的人。特別是這種把紅了的歌填中文詞的做法。語言不是障礙,牛逼的歌手可以用情感讓人理解音樂表達,比如席琳迪翁,比如陳奕迅。在林志炫還沒有開始跳梁的年代,浮誇照樣感動了無數人。換而言之,因為沒有音樂追求導致的沒有藝術造詣導致的唱歌不好,如果林志炫是浮誇的首唱,浮誇絕對沒有今日的風騷。反推回去就得出了他沒有音樂追求。歷史不可假設,但我堅持自己的判斷。補充一句,李泉就挺有音樂追求的,請聽他給厲娜做的專輯。
所以說,我認為林志炫是一個沒有音樂追求的人。所以是什麼和怎樣做就不予討論,也就沒法滿足題主關於浮誇的問題。
如果你問我截圖說明了什麼,1、我只能說,他是一個愛唱歌的人。只是愛唱歌&<&>唱的好,所以每次看到他,總是禮貌的聽兩句,然後趕緊切;2、我還想說,對於這麼一個唱的一般沒特色沒緋聞沒長相沒藝術素養的歌手,除了音樂夢想這種東西還有什麼能在節目里說呢,好聲音里沒有話說的選手不都愛談自己的夢想么。
至於歌詞解讀我覺得才是答非所問,我覺得中國人都能看懂應該。而那些所謂孤獨落寞不過是失敗者的借口,再小眾的歌手總有兩三知己,已經是善莫大焉,這種怨不紅的心態說明的不正是林志炫追求想紅的想法么。再者,好的音樂人應該是做出音樂讓人喜歡聽,聽者歌者各得其樂,所謂寂寞孤獨堅守又從何說起呢。怨沒人喜歡那無非是音樂不好,怨喜歡的人少更是急功近利。
推薦閱讀:
※中國娃娃是不是只有那麼一首歌?為什麼每到年末所有的商場超市都會放這首歌?這屬於泰國的和平演變嗎?
※華語歌曲中你最喜歡的樂器演奏部分有哪些?
※現場觀看梁靜茹演唱會是什麼體驗?
※香港流行音樂的「香港味」是由哪些元素構成的?
※那些號稱世界巡迴演唱會的中國歌手到底去了哪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