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將軍陳慶之真的那麼厲害嗎?


陳慶之北伐出兵的同年,528年(魏武泰元年/建義元年/永安元年,一年三號,混亂狀態大家可以想像)四月十二,爾朱榮河陰之變,殺胡太后和幼帝元釗及百官上千人。

北魏政權幾乎處於被斬首而癱瘓的狀態。

爾朱榮雖然擁立孝庄帝,權傾朝野,可是也忙得很,當年9月,爾朱榮在河北與葛榮號稱20萬的六鎮流民叛軍決戰,還有邢杲起兵於河北,於529年(魏永安二年)4月被擒殺。關中還有莫折念生、万俟丑奴等人起兵反魏。

爾朱榮忙得很,先打敗葛榮,再破邢杲,然後才來對付陳慶之,當時的爾朱榮還並未完全控制北魏政權,能夠動員的可靠力量只有秀榮川的爾朱部落嫡系武力,北魏政權的軍隊,六鎮已叛,剛剛戰敗;中原、河北的軍隊都處於蒙圈、觀望的狀態。

陳慶之北伐,除了白袍軍善戰以外,最主要的還是供奉著元顥這尊大神,沒有元顥這面旗幟,陳慶之想靠近洛陽都難。元顥是魏獻文帝的孫子,魏孝文帝的侄子,血統高貴。

陳慶之攻入洛陽之時是529年4月,魏孝庄帝當時剛剛繼位才一年,根本還來不及培植自己的嫡系勢力。後來殺爾朱榮時,爾朱世隆逃出洛陽,孝庄帝連追殺的兵力都沒有。《魏書列傳第六十三·爾朱兆等》:「及榮死,世隆奉榮妻,燒西陽門率眾夜走,北攻河橋,殺武衛將軍奚毅,率眾還戰大夏門外。朝野震懼,憂在不測。庄帝遣前華陽太守段育慰喻,世隆斬之以徇。」這就是孝庄帝的實力,除了收攬人心的大義名分之外,啥都沒有,和漢獻帝差不多。

另外,後來《資治通鑒》中還記載了:「熒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的段子:(梁武帝)乃跣而下殿以禳之,及聞魏主西奔,慚曰:「虜亦應天象邪!」,這個段子堂而皇之地記載在《資治通鑒》中就是為了說明當時的北魏不是傳說中的北虜夷狄,而是華夏正統!

厲害的除了陳慶之,還有元顥或者說是可以爭奪北魏正統的這面旗幟。元顥被擒以後,陳慶之立刻就承認失敗南撤。

大家想想,當年宋武帝北伐,氣吞萬里如虎,對付的是南燕、後秦這種角色,都不可能用七千人取得如此戰果,梁朝派陳慶之北伐,只有七千人,也沒有什麼援軍來接收佔領的地盤或者前來助戰,整個戰略目標純粹就是當一回攪屎棍的。陳慶之北伐輸掉就輸掉,反正七千人對於梁朝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太大的損失。


陳慶之名將無疑,但沒有南史那麼誇張——南方的文人不會告訴你,陳慶之北伐的時候,北魏已經處於無政府狀態了。

那篇《白馬嘯西風》純屬花痴yy文,不可當歷史討論的。

陳慶之同時期的統帥級別的名將太多了,侯景,高歡,高敖曹,宇文泰,賀拔岳,蕭寶x(記不清了,叛逃到北方的南朝宗室,最高職位任潼關以西軍事總指揮)。


看資治通鑒,別看南史。

七千騎兵一路北上,攻克洛陽這樣的都市,即便北方混亂,能從中一路凱歌,名將無疑。

南史對於陳慶之最終敗退修飾過重,似乎是為梁武帝開脫。

太祖所謂「一往無前,心嚮往之」是客觀的。

此外,「本非將種,又非豪家」當時南朝還是難得,當然候景出身也比較低。


完全承認梁書、南史的記載,那陳慶之就是歷史地位前五的戰神。反之,就算只看魏書和資治通鑒,陳慶之也是妥妥的一代名將。


陳慶之的史事記錄的不多,而且在僅有的記錄中,又較為簡潔,但是,雖然只有寥寥數筆,大致可以知道:
1、軍師將軍,及其善於謀劃和軍事管理;
2、他的戰役改變了國家的命運,改寫了當時歷史發展的進程;
3、他的戰法領先於當時時代,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軍事體系和軍事戰法;
4、他的軍事思想已經發展到軍事哲學,且應用到了實踐中,並獲得了成功。
上述都可以在《梁書》和《資治通鑒》讀到相應描述的事件,因此,陳應該位同衛霍,稍遜諸葛,完全屬於戰術大師和戰神一類的級別。可惜,沒有軍事文獻傳世,嘆!!!


可以讀讀南梁陳慶之列傳,主要功績:送拓跋灝歸國稱王,可惜灝不得人心,陳慶之易服南逃歸梁。一個人的所取得成就,一定要結合時代背景和前因後果去看,單取來論的話,相當於斷章取義了,呵呵


全面看起來白袍的能力其實是次要的,他身邊有桿大旗,一系列戰鬥很有點志願軍的意思,但是戰果還要好一些,因為對面要比朝鮮亂的多,很可惜的是後來還是被仁川了,而且比美軍膩害的多,大旗很快倒了,老陳也跑了,成果沒建立起來,不過個人威望樹立起來了,可以拿著嚇唬人!總體上屬於趙括與陸遜合體,最終結局也不能算完全的失敗。但是這哥們有污點,後來不太適合大肆宣傳。


初三那年知道的陳慶之,那時候讀的雜書比較多,他的那個標題是:千古一將陳慶之。說他是永遠一身白袍,書生意氣,領兵打仗,經常以少勝多,用兵很神,沒幾次失敗的,還被毛主席點名讚揚過,但是最後和袁崇煥這些忠臣一個樣,鬱郁不得志。


太祖曰: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太祖創業之初,最善游擊之戰,以少勝多,而讀陳慶之傳,為之神往。


琅琊榜 赤焰軍 梅長蘇的 原型


那麼你知道爾朱榮那邊多少人嗎?你知道他們打過多少次嗎?你知道爾朱榮為什麼不追不上嗎?


這事兒啊,得問天上管軍隊方面和經商方面等幾個領域的大神仙。

問:陳慶之當名將好不好?

答:吼啊。

問:天廷也支持嗎?

答:當然!


給前排老爺們補充一些內容,從「敵人」的角度看陳慶之北伐那段時間的記錄。

《魏書》

(528)冬十月……蕭衍以北海王顥為魏王,號年孝基,入據南兗之銍城。
……
(529)夏四月……元顥攻陷考城,執行台元暉業、都督丘大千。五月壬子朔,元顥克梁國。丁巳,以撫軍將軍、前徐州刺史楊昱為使持節、鎮東將軍、東南道大都督,率眾鎮滎陽;尚書僕射爾朱世隆鎮虎牢;侍中爾朱世承鎮崿岅。辛酉,詔私馬仗從戎優階授官。壬戌,又詔募士一依征葛榮。甲子,又詔職人及民出馬,優階各有差。乙丑,內外戒嚴。癸酉,元顥陷滎陽,執楊昱。爾朱世隆棄虎牢遁還。甲戌,車駕北巡,乙亥,幸河內。丙子,元顥入洛

528年冬天十月還在銍城(臨渙郡),即今淮北臨渙,大概在梁魏交界的梁側。

529年四月有記錄的時候出現在考城,即今蘭考南側,和銍城直線距離170公里左右,但是已經是魏境。

五月,從向東佔據梁國(今商丘)開始,西克滎陽,入主洛陽,共二十四天,推進270多公里。

這戰績如何且不評論,元顥去年十月就頂著家門口豎起「魏王」的大旗,到四月份打到銍城,離都城也就四百多公里的直線距離,如果說這個過程中朝廷上下一點都不重視,我認為是不太可能的。從魏書里的記載看,至少對滎陽的防禦還是認真應對了,只能說元顥推進太快。

不過這到底是元顥本人能打,還是他旗下某人能打,就不好說了,反正魏書之前對元顥的記載都不太好看。

不過就是這樣才好玩,帝駕北巡元顥入洛這麼大的事兒,兩小段就結束了,遠遠比不上各種討賊的記載。

可能對當時的東魏來說,這真的都不算事兒了吧(笑)。

至於陳慶之,《魏書》里唯一一次提到他的名字是:

蕭衍司州刺史陳慶之寇豫州,刺史堯雄擊走之。

請自行體會文字藝術。


各路名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你說厲害不厲害


不是陳慶之太強,而是對面豬隊友太多,遇到爾朱榮就原形畢露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袁崇煥要殺毛文龍,是不是背叛明朝?
如果你穿越回明末指揮薩爾滸之戰,你會怎樣挽回大明的劣勢?
岳飛和袁崇煥都是為漢族抵抗外族,且都是錯殺,為什麼一個流芳千古,一個卻飽受爭議?

TAG:軍事研究 | 中國古代歷史 | 如何看待評價X | 古代軍事 | 陳慶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