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沈從文在近現代的文學地位以及文學水平?


沈從文的文學作品主要集中在建國前,建國後因為政治原因,確確實實是被「雪藏」,轉而進行文物研究,代表作品是《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這部作品是由郭沫若作序的,兩人「淵源不淺」,不表。


沈從文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作品當然是《邊城》,認可的人很多,也有人不喜歡。曾經有書評家說沈從文是一位「空虛的作家」,作品沒有思想性,用某些讀者的話來說:作品過於「理想化」,筆下的人性也很單薄,過於關注故事的清新度。

那樣的人是不了解沈從文的思想的,正如他自己所說: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後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後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從文是沒有逃避那些苦和痛的,他也不會逃避。可是他的痛苦卻被有些人忽略掉了:屠戶也那麼瘦了,「小婊子」嫁了老煙鬼,十三歲的礦工女兒被排長用兩塊錢引誘便破了身……

沈從文讀書很多、很雜,但很少引經據典,他對於人生是有自己的思索的,對於寫作如是。這一點從一本書名《從文小說習作選》可窺一二。「一切作品都需要個性,都必需浸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想達到這個目的,寫作時要獨斷,徹底的獨斷!(文學在這時代雖不免被當作商品之一種,便是商品,也有精粗,且即在同一物品上,製作者還可匠心獨運,不落窠臼,社會上流行的風格,流行的款式,盡可置之不問。)(《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

沈從文的文字細膩、流暢,有「古味」,而且不拘泥於書面化語言。因為他的文字有時候是從生活中得來的,具有生活氣息,讀來既熟悉又自然,這跟他在西南聯大教書時所提倡的語言樸素化生活化一致。他遣詞造句的本領早已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褪去了矜持,浮誇,生硬,做作,用他自己的話說,這算是成熟了。


關於沈從文在近代的文學地位。在民國時期,有這樣一種說法,說沈從文是中國的托爾斯泰。其實這兩人的創作風格迥異,連精神信仰也不相同。但兩人有個共同點:都對勞動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托爾斯泰讚賞、敬佩農民,甚至自己親自下地幹活。沈從文則喜歡文物,欽佩勞動者的高超技藝。有心者,可以了解一下沈先生晚年遠離文壇,從事文物工作時,是怎樣做工作的。

在文學裡,非要排出一個座次,其實沒有必要。畢竟作家們不是梁山好漢。對吧。


.
引一段《羊城晚報》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著名漢學家馬悅然的訪談,算是一個註腳吧。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1-10-24/1518292118.shtml

羊城晚報:您從1948年起即與中國結緣,中國老一輩作家中您與誰有較深的交情?據說魯迅、沈從文等人曾經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

馬悅然:我跟老一輩的中國作家交情最深的是艾青和老舍。魯迅的情況純粹是他的譯文跟譯本出版非常晚才出現。一直有謠言說魯迅拒絕提名,瑞典學院因此不給 他獎,這個說法完全違反常理。魯迅自己不肯提名,據魯迅所留下的文字可能是真的,但瑞典學院從來不問任何一名作家願不願意接受提名;我已經破例說過,如果沈從文1988年5月沒有去世,肯定能得獎,我這有點違反了諾獎守密的原則了。但我的同事們完全理解我為什麼願意說出來。

.


沈從文之於中國文學的地位,就好比川端康成之於日本文學的地位。
在我看來這兩者的精神氣質很相近,只是後者相比前者更走運一點。


正在學錢理群先生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所以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文學史地位:京派代表作家沈從文主要的貢獻是用他特殊的筆觸、獨特的方式用小說、散文建造起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特的文學世界即「湘西世界」。他一生以「鄉下人」自居,他是邊地湘西的敘述者、歌者。他不是從黨派政治的角度來寫農村的凋敝和都市的罪惡,也不是從現代商業文化的角度來表現物質的進步和道德的頹下,他處於左翼文學和海派文學之外,取的是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歷史態度,由城市對峙的整體結構來批判現代文明在其進入中國的初始階段所顯露的全部醜陋處。他的作品豐富了30年代中國文學的多樣、多元的特徵。(摘錄自《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文學水平:沈從文先生一生創作豐富,作品結集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沈從文先生文學生涯漫長,所以其文學水平也不能一概而論,故分作早期、中期、晚期講述。
早期(30年代以前):初涉文壇的沈從文和很多文人一樣,思想不成熟甚至可以說是幼稚。他早期作品集《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是城鄉兩條線索不夠清晰,兩性關係的描寫較淺,文字的純凈度也比較差。所以這個時期的沈從文只是一個初涉文壇的文人,其文學水平也只能說是高於常人但絕不能說一流,當時文壇執牛耳者還是周氏兄弟、郭沫若、郁達夫等。
中期(三、四十年代):三十年代可以說是沈從文先生文學生涯的第一個高峰(個人覺得是其最高峰),他漸漸的擺脫初期的幼稚,此時的他作為京派小說的領銜者,他表現湘西下層人民特殊的「生命形式」的小說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筆下的湘西世界,包含了對人的生活形態有別於現代文明的那種健全、協調、化外境界的重新發現,並大量的滲入個人的情感、情緒,把自己的童年的記憶長久的帶進了筆下的記述,增強了敘事作品的抒情傾向。這時期有比較著名的作品有《蕭蕭》、《柏子》、《丈夫》、《石子船》,這其中沒有尖銳的階級鬥爭的圖畫(要知道三十年代差不多是左翼文人的天下,強調階級鬥爭、革命),他筆下沒有特別的政治意識,用他看似清淡的筆墨,點出了一個個令人心靈顫抖的故事。但是最最代表沈從文的小說是1934年出版的中篇——《邊城》(我想每一個知道沈從文的人都應該知道《邊城》這部作品吧),這時的沈從文已經將「湘西世界」帶到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峰,他筆下的翠翠代表著無數的純潔、明凈的湘西女子,沈從文用平實的語言,將一個生活、浸染在古老風俗環境中,長久將自己的愛情心思埋藏極深的小女子,寫得極具詩意,這就是沈從文美麗而常令人憂愁的境界。《邊城》奠定了沈從文詩體鄉土文學的地位。
晚期(建國以後):沈從文只是從事古代歷史文化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從文賞玉》不論。
PS:大多摘錄錢理群先生的原話或者願意。希望能解決你的疑問。


我不太認同亮貼較高的回答。至於為什麼不認同,懶得說。免得落下」文人相輕「的話柄。
我不痴迷沈從文,我只是沈從文的老鄉兼研究者。簡單談談沈從文吧。

首先,題主的問題比較空洞。不過也適合知乎這樣的平台,快速,急功近利,求熱鬧,等等。
因為,無論是沈從文還是任何其他作家,都是沒法以一個標杆來評判「地位」的。文學不能量化,而只能喜愛。而這喜愛不是私人的喜愛,而是審美經驗上的「同情」。

其次,先談談「文學地位」。
毋庸置疑,如果以江湖排座次來看,沈從文在今天的地位並不低。刨除意識形態色彩,我甚至認為沈從文和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兩極:魯迅代表了現代中國文學的激昂一面,而沈從文代表了現代中國文學的從容一面。魯迅的地位不必多說,無論夏志清等人如何不屑,他也是現代中國最「現代」的作家,至今仍「現代」著。與魯迅對比,沈從文並不激昂,作為一個京派作家,他有的是傳統中國的從容審美,保留了傳統中國在現代最優雅的一面。從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來看,也就廢名有這樣的態度。但廢名過於隱士氣,沈從文則多了人間色彩。所以,沈從文足以與魯迅並稱。
因為中國現代文學不只是感時憂國或情愛革命,中國現代文學之所以現代,還在於它在骨子裡保有「中國」的審美。

第三,再談「文學水平」。
俗話說文無第一,以「文學水平」來概括或評價一個作家,尤其是一個大家,這就不太恰當。但還是順著大家的思路,談談沈從文的「文學水平」吧。
所謂文學水平,最初級的理解就是句子、用詞,進階一點就是意象、審美,再高級一點就是成文如何。以這些來衡量沈從文或其他大作家,實在是不適合。首先,沈從文的文筆並非嚴格的學院派文筆,他深受湘西巫鬼、巫楚文化的影響,是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行文也較少約束。其次、沈從文具有傳統的美學理想,採取的是「節制」的審美視角,所以在他文中你是看不到「情感」的。比如不少作家喜歡大發議論或將景色都帶上個人色彩,而縱觀沈從文,他筆下的景觀和人物都是審美對象,如你看一朵花一樣,這花不會因為你的存在而有絲毫改變。所以,光從這二點來看,沈從文的文學水平就很難做對比。畢竟需要對比才有「水平」。因此,沈從文是獨特的,他的「文學水平」也是獨特的。這就是價值。

我知道這個回答不一定有人認同,乃至不一定有人看的懂。【不是自視甚高,而是文學如同任何一個學科一樣都有一個系統知識的問題,比如「審美的同情」這個術語常用於京派文學和朱光潛等人的美學理論,但不一定很多人就知道「同情」是什麼意思。】


去看《丈夫》、《主婦》、《菜園》、《貴生》、《靜》、《蕭蕭》、《王謝子弟》、《大小阮》、《新與舊》、《柏子》,《三三》、《小砦》、《王嫂》,《燈》,《雪晴》,《臘八粥》,《七個野人與最後一個迎春節》等短篇小說神作吧!絕對不比莫泊桑、契訶夫、芥川龍之介差,這些大師雖然風格各異,他們都是一個水平線上的!


17年前,我的語文老師胖,念課文喜歡捲舌而又不利索,會與我們宣揚,上山砍柴,是最美的時光;最好聞的味道來自散發著青草味的牛糞。然後有一天,就宣稱,現代作家,在他心裡位列第一的,是沈從文。

在沒有辨識力的年紀,好奇是免不了的。可惜,詔安的店沒他一個字在。
隔了一年,來了另一位老師。他有著完全不同的際遇,大學時代參加過那場非常出名的運動,而後處分是免不了,據說是開除,我也不好意思問他。回到詔安有點頹唐,但氣質猶在,呵呵,氣質是很重要的東西,它能讓別人預測未來你有沒有出息,他果然還算有出息,這幾年成了教授了。但當時的頹唐是讓我很深刻的——我向他請教?他苦笑著,就回我一句,再厲害又有什麼用?
不想,沈從文紅得很快,不久,梅峰北路的一家書店就有他的書。它比一般書粗短,手感好,只有散文,我帶著它去了大學,大學讀了沒一半,那家書店改成了網吧,而路邊的紫荊花樹在房屋的逼仄下越長越高,肆意開花如舊。樹下的水果攤擺到現在,還是賣著菠蘿、西瓜和芒果三樣,且依然活得不賴。那本書書卻只屬於我四年,一個借它的同學畢業時,留下一句,你的從文,我帶走了。
若要概括當時的從文印象,一、張兆和顏值民國第一;二、30年前寫的大部分都很幼稚,跟徐志摩混,確實也只能寫出甜不唧唧的東西出來;三、小說不和口味,給了我十七年的時間,《邊城》都沒看全。但諸如《湘行散記》這種在小說散文間模糊搖擺的文字確實很有魅力,閱讀者的心,簡直可以在那種虛虛實實間的氛圍中翩翩起舞。尤其人在不成熟的時候,更容易被這種文字所蠱惑。

他三十幾歲時的文字里可以讀到他的得意,因為周遭的世界對他要比以後寬容多了,而彼時他的可貴之處在於,即使情緒有時有所放縱,他一直沒有忘記一個稱職作家所必須關注的人的苦難,以及其帶來的心靈掙扎。不要跟我說野蠻已離人類遠去,它現在還近可聞息。在我所處的年代裡,他越來越紅,連那座鳳凰都被包裝成一座詩意小城,供人做她們的鴛鴦蝴蝶夢。實際上,他有一篇專寫鳳凰的文章就叫《鳳凰》,第一段便寫,「兩世紀來滿清的暴政,以及因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赤了每一條官道同每一個碉堡。」篇里具體文字,浪漫與變態共存,美麗與殘忍相依。他描述的,是野蠻帶來的苦難,即使有的用詩意或瀟洒的糖衣炮彈包裹,咬下去,依然得到是血淋淋的一口。同時,三十幾歲的他,情書極美,但張兆和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最後的堡壘。

而他的四十年紀是迷濛的,孔子說四十不惑,可他到這個年紀卻惑得特別厲害。令人欽服的是,他又蛻變了,三「魘」里,文字平靜而剋制,惶惑深刻又深情,這才是他有生之年裡,最好的文字。也就在這個年紀的末端,政治把他的思索之路攔腰截斷,他的情緒是懸崖式的斷落,他人生最後的幾十年,退敗到文物堆里,是有多麼的無可奈何。死前最後一句話,他說「我對這個世界無話可說。」如此決裂的言語,卻又是對這個世界,多麼的失望。

今年九寨溝的地震讓我突然地站在鳳凰的吊腳樓邊,在這個夜晚比白天要更吵鬧更煥眼的地方,只有從文故居,是沉澱在一盆污水裡,固執的一粒沙子。在踏出它門的一刻,感覺有些奇妙,「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唐詩近體》評《江南逢李龜年》時說:「含意未伸,有案無斷;而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

經亂離合,年華盛衰,說得多好。


身為一個湘西人,我對他所寫的一切無法感同身受,除了地名,所以只從文藝角度說。首先我很尊敬他,初中時一度很喜歡他的作品,現在幾乎不會看他的東西,他的作品裡會用大量的篇幅描繪風土人情來渲染氛圍,導致很多小說情節平淡人物單薄,所看過的作品裡所有的人幾乎都是善良淳樸純真的,可能是我太複雜甚至惡毒,我並不喜歡這種過於簡單的人性。他講故事的能力實在很差,人物對話心理描寫都比較坑爹,小說也偏向散文,一味追求語言詩意化導致行文節奏拖沓糊塗,對作品結構也是一種傷害,而且我常常覺得他在很刻意的展示湘西地區的神秘以滿足獵奇心理,當然我很有可能是個小人,也許在他只是在描寫他所存在的那個湘西。在我看來他和莫言完全是相反的,莫言故事講的好作品氣勢宏大氣象萬千,但文字太過粗糙。
以上說的都是小說,沈的散文只看過從文自傳,印象不深無從談起。至於他的地位我並不懷疑,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同為湘西人我甚至希望他的地位再高一些,但在我心裡路內的文筆要好過他。


多活半年,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他的


我心中對沈從文先生評價最準確的人是汪曾祺先生,汪先生曾在評價邊城這本書時說道: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最好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放筆橫掃,不加節制;也不似後期那樣過事雕琢,流於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話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香,像一籃新摘的煙台瑪瑙櫻桃。


散文中最好的,一讀《湘行散記》《從文自傳》便可知之。


我不會去評價他,不想去評價,更不敢。因為我從沒有站在他那個高度那個時代看問題,說的每個字都是錯~為何要說?


魯迅,擊中要害的批評者。
沈從文,理性明螢的讚美者。


近現當代中國少有的具有現代危機意識的少數民族知識分子。


個人不太推崇沈從文 文風呆板無趣 結構上更沒有什麼好講的 沈從文能混到現在的高度 都必須感謝胡適的提攜 建國後的沈從文 寫作基本上我停下了 但是他所作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值得推崇

總結一句 他有他的風格和藝術魅力 但是文學作品失去他對現實世界的呼應 就顯得幼稚和天真了


很可能是白話文作品中最好的。


根本不用評價 作為一個語言專業的人 而且酷愛文學的人 我只能說 在近代文學史上 沈從文的作品 無人能出其右 文字讀起來如行雲流水 同時又質樸 充滿美感 讀他的文字 恍如坐在一葉小舟上 緩緩前行 一邊欣賞兩岸的秀美景色


推薦閱讀:

你怎麼看川端康成的《睡美人》?
如何以「每天睡醒後,都會發現身上有新的傷口」寫一個腦洞大開的故事?
目前中國大陸出版的《源氏物語》,哪個版本比較好?
知乎有沒有瓊瑤的讀者,聊聊她的書對你的影響吧?
如果可以的話,你最想和金庸小說里的誰成為朋友?

TAG:小說 | 文學 | 文人 | 沈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