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和商業模式會是什麼?
如果要說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和商業模式,可以簡單的歸納一下,就是泛在化,其最終的理想目標是4A,以達到任何時間地點人們都可以獲取到信息和互動,而網路的形態及其演變也會因此而被驅動。商業模式,因為互聯網的變革而變得更加多樣,物聯網的商業模式也許是顛覆性的,但也能從現在如日中天的諸如Facebook、Apple、騰訊的商業模式中管中窺豹。
在通訊發展的初始階段,主要是解決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也就是P2P通訊,比如聲音、即時消息(IM)、文件傳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人的自身溝通需求,人和物之間的互動開始大行其道,也就是M2P通訊,比如視頻監控、網頁瀏覽、視頻共享(Youtube)、電子商務。 當然,有些業務如SMS則可以是P2P,也可以是M2P。隨著氣候、資源、人口壓力的不斷增加,現有的增長方式將無法持續,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以更加高效的方式管理和利用我們共有的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改善人們的生活。為此,世界各國都提出了物聯網的發展規劃。物聯網,也即是M2M通訊,解決機器間的互動,如自動抄表、安全監控、跟蹤、遠程遙控等。
這樣,整個網路的通訊方式劃分成了:P2P、M2P、M2M,他們之間也存在交集。這個網路發展到最後實際上就是人類社會、客觀世界、虛擬空間三者的緊密結合,其最終理想是實現4A:Anywhere、Anytime、Anyone、Anything,既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和任何物都可以自由互動。在這個網路中,通訊對象是泛在化的,涵蓋人、感測器、智能終端、消費電子、儀錶/設備,而且部署廣泛。應用也是泛在化的,涵蓋了各行各業、生產生活。信息也是泛在化的,信息量極為龐大。最為關鍵的是,這個網路是要求是「感知」的,與人和物是緊密聯繫的,並且這種感知能力可以用來改善人們的生活。
由於通訊對象的泛在化、應用的泛在化,而且存在著本地通訊對象的直接通訊需求,整個網路的魯棒性要求也大大增強,網路要有強大的互聯互通能力,網路的感知能力也大大增強。整個通訊網路,也逐步會從目前的垂直孤立走向水平統一。而整個通訊網路的發展歸納下來有三大趨勢:以雲計算為技術基礎的應用平台;以IPV6為基礎的扁平化融合網路;以感測器為基礎的本地Mesh網。
但接下來,很多人就有這個疑問,這張網路如何賺錢?或者說這張網路的殺手級應用在哪?同樣的問題,在3G時代也存在著,直到Apple出來進行了解答。結果自然是目前再也沒有人提3G的殺手級應用,而是問這張3G網路的帶寬夠不夠?
在泛在網時代,可以想像,整個商業模式也許會再一次被顛覆。不過任何東西都是建議在歷史經驗上,也可以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商業模式也會如此。那現在如日中天的這些互聯網公司,如蘋果、Google、Amazon、Facebook、Youtube、騰訊…..,他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是蘋果的Appstore+iPhone?是Google的搜索引擎+廣告?還是騰訊的QQ+網路遊戲?也許這個只是觸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或者只是他們的表象?那進一步的真相在哪?
真相也許在這:MESH新型商業模式。簡單的說,MESH商業模式由三大要素組成:Phy. Goods、Mobile、Social。
首先:MESH的核心是共享,要找到可以共享的產品/服務並將之數字化,既實體數字化。
其次:要有感知的技術手段。要利用要充分利用感測器、移動互聯網和相應的定位技術等技術手段對客戶進行「感知」,為客戶打造個人偏好的數字全景,為客戶打造貼身的服務環境和體驗,提供高度個性化的產品,既數據實體化。
最後:信任是MESH商業模式的根基。要打造一個社區,這個社區由那些願意共享而建立信任的有聯繫的客戶群體組成。通過社區網路這個槓桿來撬動巨大的商業雪球。
那如何建立信任?首先,要讓客戶了解你能做什麼,這個其實也是管理客戶預期的過程。其次,要鼓勵客戶去嘗試,可以是免費或者小樣的形式;接下來,客戶會開始使用這個產品和服務;同時要能夠吸引客戶進行參與,通過客戶的參與最終會體現到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過程中;最後通過這些活動中獲取到的數據來改善我們的產品和服務。這個過程是一個環,但不是閉環,而是一個螺旋上升式的環。
我不敢說未來的商業模式會怎樣,但也許,未來泛在網的商業模式是從「共享」開始。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無線通信,無線通信技術隨著的技術的成長,功用逐漸豐富,能夠做到的事情也就更多。我們想借著這個問題,聊聊在無線通信技術的影響下,未來幾年物聯網的發展方向。
依靠蜂窩技術帶來的 4G 網路,我們近距離接觸到了物聯網,智能家居和共享單車的出現也正在悄然改變著我的居家和出行習慣,而伴隨 LTE-A 和 LTE-A Pro 的鋪開,以及即將到來的 5G 網路,覆蓋範圍更廣、涉及產品更多的物聯網產品與服務將會不斷湧現,我們稱這種物聯網規模為「海量物聯網」(Massive IoT)。有研究機構預測,到 2025 年,全球將有超過 50 億個物聯網設備相互連接,屆時,物聯網將會形成一個覆蓋面廣、始終在線、安全可靠的全球生態系統。
不論是即將到來的 5G 網路,還是正在積極拓展覆蓋範圍的 LTE-A Pro,相比之前的通信標準有著更快的網路連接速度,更具縱深和廣度的覆蓋範圍,更穩定的信號收發,同時還能夠降低功耗,並提升對不同網路的兼容性,以此來降低海量物聯網所消耗的成本。
對於互聯網和初創企業而言,基於「Mobile、Local、Social」的 Mesh 模式或許是打開物聯網經濟的突破口,但隨著海量物聯網的形成,一些傳統行業也會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而獲得升級。我們總結了以下 8 規模較大的行業,用以體現海量物聯網在 5G 網路下的實際應用。這 8 個行業分別是:
資產跟蹤 — 針對運輸工業、快遞等行業,減少人力投入
智能農業 — 利用物聯網感測器,分析並提供合理建議
智慧城市 — 包括智能路燈、車聯網等設施
能源/公用事業監控 — 智能電/水/燃氣表等公共基礎設施
物理基礎設施 — 針對橋樑、建築、電梯等設施的監控與報告
智能家居 — 讓家裡的所有設備都變得智能,包括燈泡、冰箱和洗衣機等等
遠程監控 — 用於工業自動化,用以規範員工操作,防範安全風險。
信標和聯網購物 — 用智能霓虹燈和物聯網展示櫃吸引顧客回歸實體店鋪
在海量物聯網規模下的傳統行業,可以利用各種物聯網設備實現自動化、無人化等產業升級,因此能夠帶動一批生產相關感測器的物聯網設備製造商。利用授權的物聯網晶元來製造各個行業所需的物聯網設備,讓更多的家庭、產業、公共設施和政府單位獲得智能產品。
另外,由於不同行業對物聯網設備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配合物聯網設備的雲服務提供商可以為不同的行業開發不同的聯網服務,針對不同環境和任務需求對雲服務進行調整,最大化用戶使用物聯網設備所產生的效益。
而 Qualcomm 在這其中的作用,就是為物聯網設備製造商以及雲服務提供商提供更穩定、適用範圍更廣,同時成本更低的物聯網晶元,幫助物聯網設備供給側推出優質的物聯網產品,並與物聯網服務一道為傳統行業、智能家庭、智能城市帶來穩定、有效的智能體驗。高通還聯合業界共同制定了OneM2M業務平台標準,為建立開放的業務平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於建立在開放的OneM2M標準上的業務平台,運營商可以更高效、靈活地為客戶提供物聯網業務支撐服務,而用戶無需專業的通訊知識和基礎,也可以更快速地部署自己的物聯網系統。
Qualcomm 正在利用新的 LTE 窄帶技術,通過降低技術複雜性和功耗實現更深度的覆蓋和更高的節點密度,並且能夠延長設備壽命,實現「超長待機」。目前 Qualcomm 正在採用的 LTE 窄帶技術分別是eMTC和NB-IOT,這兩種技術所對應的終端類型分別是 Cat-M1 和 Cat-NB1,其中 Cat-M1 為滿足高可靠性的關鍵業務型而設計,Cat-NB1 則是針對低時延需求和低吞吐量、低頻次數據的工業或民用設施而設計。
為了提升設備泛用性,並降低成本,Qualcomm 推出了 MDM 9206 物聯網解決方案。它屬於全球性的多模 Cat-M1/NB1/E-GPRS 解決方案,通過一顆晶元實現雙模,滿足各類場景需求,為物聯網連接提供最優解決方案。
用於 MDM 9206 的 Cat-M1/Cat-NB1不僅是高效的 LTE 窄帶技術,它們還是窄帶 5G 物聯網的基礎,而海量物聯網更是 5G 網路的重要支柱。通過全新技術融合不同頻譜類型和頻段、多樣化服務及部署,Qualcomm 正持續創新,為 5G 的到來做好準備。
商業模式確實比較難站在現在的角度去想像,但是趨勢卻是非常明顯的。
InterQuest Group(曾被倫敦證券交易所評委最能激發英國的公司之一) 在16年的時候發布過一組名為「物聯網將如何改變這個世界?」的PPT,從物聯網的經濟影響、增長潛力、設備數量、影響區域等7個方面做了一個簡單的數據彙報。
我將它翻譯成中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u.wechat.com/MCBFy5FTk8G9TVVLKG7vgOE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曹建已經談得很專業了。
我只能用感性的語言再白話一下。
物聯網與雲計算,與移動互聯網一道,將打造出全新的IT產業鏈。
具體來講,物聯網是感知端、是大數據的信息來源,相當於人類的耳(聽)、鼻(聞)、口(嘗)、眼和皮膚(觸覺);而雲計算是大腦;移動互聯網是神經系統(信息傳輸)。
藍圖是四個Any: Anyone, Anywhere, Anytime, Any device. 所有的device(設備)都將具有數據採集能力和聯網能力。
發展趨勢是明確的。商業模式則多樣。終極商業模式還是要靠平台運營服務,即按需收費吧。
建議樓主去國內的製造企業看看,就會發現他們對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國內傳統的ERP軟體在涉及到生產製造的時候總是會歇菜, 物聯網的興起,為這一塊提供了新的技術解決方案,使得ERP不再局限於進銷存。所以對傳統製造行業的改造,前景是巨大的,當然困難也是前所未見的。
首先物聯網不是網,而是(一個個垂直的)應用。
與之橫向對應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中的各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應用)。
與之縱向對應的,則是,在工業上,是傳統上所謂的」兩化融合",在家庭,則是家庭娛樂/電子化,在車載,則是車輛娛樂/信息化/自動化。
——物聯網不過是傳統行業,結合互聯網的過剩資本與產能,進一步的深化與升級。
——這一次的升級,由於大量資本的介入,可能是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從產品化走向服務化),往大里吹,叫:第二次工業革命。
互聯網時代,各大OTT顛覆了很多長尾行業,那是因為互聯網降低了這些行業的門檻,比如傳統的簡訊與話音。
物聯網時代,由於新的互聯網、物聯網、AI/VR等技術的進步,那些門檻較低的製造業、服務業,將首先會被輕鬆顛覆。比如:共享單車的出現。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域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物聯網應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工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醫療、智能農業、智能家居和智能環保等領域,雖然應用領域非常廣闊,但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在我國物聯網市場中產值貢獻不足10%,而在物聯網的成熟階段,應用層的產業產值將超過物聯網整體的50%。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中國要在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範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初步完成產業體系構建。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培育和發展10個產業聚集區,100家以上骨幹企業,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建設一批覆蓋面廣、支撐力強的公共服務平台,初步形成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物聯網產業體系。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廣泛應用,在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應用水平明顯提高,形成較為成熟的、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在9個重點領域完成一批應用示範工程,力爭實現規模化應用。從物聯網的市場來看,預計至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0%。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物聯網行業將持續快速發展,年均增長率30%左右,到2020年,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4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在20.0%左右。
移動互聯網後,物聯網的應用將成為下一個大的發展方向。
其實物聯網的前期發展,可以跳過互聯網的一般發展模式,從特殊定製入手,做好小規模IoT,留足介面,積累技術和口碑,再實現轉型。
我很看好這家西班牙的老牌單片機公司:Libelium - Connecting Sensors to the Cloud
(一)行業規模預測
「十二五」時期,隨著我國物聯網示範應用的推進、市場對物聯網接受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物聯網行業規模將會持續增長。預計2013
年我國物聯網行業規模將達到5066.2 億元,同比增長38.8%;2015 年行業規模將達到9802.5 億元,同比增長39.2%。
2011~2015 年我國物聯網行業規模及同比增速
(二)技術發展預測
未來物聯網待發展的關鍵技術包括感測器技術、感測網技術、RFID
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掌握自主核心關鍵技術是我國物聯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著力點。首先,應加強物聯網標準體系的制定和各行業標準的統籌規劃,其次應圍繞物聯網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加強自主創新,突破核心技術。
1.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感測器技術
感測器將向著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技術水平方向發展。關鍵技術包括新材料新功能感測器、單晶元集成感測器和微處理系統的MEMS
晶元、支持微處理器信息處理和存儲的智能化感測器、適應各類特殊環境的高精度感測器等技術。
2.不斷優化各環節的關鍵感測網技術
感測網技術關鍵是要突破感測器節點SoC
晶元技術、組網通信和協同處理技術、低功耗低成本嵌入式微處理器和微操作系統技術、感測網網關技術、感測器網路中間件技術、感測網與移動通信網融合技術等,開發能適應極端環境的感測器節點設備等。
3.低功耗、低成本的RFID 技術
將向低功耗、低成本、遠距離的RFID 晶元設計與製造、標籤封裝技術、導電油墨標籤天線技術、低成本封裝技術、嵌入式RFID
讀寫器設計與製造、智能化RFID 中間件技術、與其他通信網路融合的RFID 技術等方向發展。
4.面向存儲、計算、管理的信息處理技術
信息處理技術要突破物聯網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平台及技術、面向物聯網計算的軟體體系結構技術、面向業務應用架構的中間件技術、雲計算虛擬化技術、物聯網網路管理技術等。
參考:http://ind.chyxx.com/201310/221445.html
物聯網一定是大勢所趨,科技以人為本,互聯網極其終端智能的聯姻發酵才剛剛開始。藉助於過去20年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喬布斯的蘋果僅僅是給這個未知的世界敲了一下門。我認為未來人們的生活一定是5年一大變。科技大變革已經被放在一望無際的平面上無線的擴張,互聯網思維讓變革者與受眾零距離接觸,人工智慧與先進生產力讓設計快速成為產品,泛平台互聯網給無數的普通人創新平台。在未來,智能終端產品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人們的生活里,到那時,或許智能手機只是其中極其普通的一個而已。
剛倒下不久的諾基亞、柯達已經讓世人見證了科技的顛覆力量,誰又敢說你家的電視、冰箱、空調、汽車在5年以後會不會被全新的產品所取代。特斯拉的出現猶如當年的IPPONE,節能環保、智能操控、個人體驗也必定會成為未來汽車業的標準,而智能節能汽車將來也只是物聯網的一部分而已。Google 32億美金收購Nest組建最牛的智能硬體設計生產平台、30億美金收購Bost Dynamics模擬生物、4億美金收購Deepmind智能公司,這才是Google牛的地方,他們在為將來更大的科技變革做準備,也只有擁有這些了硬體技術才有可能引領未來。今天的互聯網爆發必然有泡沫,泡沫破滅了,能存活下來的必然是少數。基於人工智慧,新型穿戴設備,精確定位,健康監控,遠程遙控等理念的新產品將越來越多的呈現在我們的生活里,拭目以待。
隨著物聯網關鍵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產業鏈的不斷成熟,物聯網的應用將呈現多樣化,泛在化的趨勢。
首先,物聯網發展將以行業用戶的需求為主要推動力,以需求創造應用,通過應用推動需求,從而促進標準的制定、行業的發展。放眼未來幾年,全球物聯網終端將會更為廣泛應用於各產業,其中以工業、交通、能源及安防等產業最具成長潛力。其次,隨著物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物聯網應用將逐步從行業應用向個人應用、家庭應用拓展、物聯網將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聰明「和善解人意」,通過晶元自動讀取信息,並通過互聯網進行傳遞,物品會自動獲取信息並進行傳遞,使得信息的處理一獲取一傳遞整個過程有機地聯繫在了一起,對人類生產力又是一次重要的解放。
物聯網的安全問題,是我們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物聯網的基本安全問題,五大建議與對策! - 物聯時代 多智時代
....
萬物互聯,在下一個十年,也將基本完成。一切都被連接了起來。這將孕育出一個超級生態,在這個生態里,也將創生出來無盡的機遇。在一個一切都連接起來的世界裡,想像力卓越的人,將獲得最終統治權。不會開腦洞的人,將成為新形態社會裡的搬磚工。
因為未來的社會,將成為一個整體。就如同一個操作系統一樣。它的迭代,不再是單個商品的黑科技升級進步和創新,它的升級和迭代,將是整個系統的升級和迭代。而且它迭代的速度會非常快,快到只有想像力發達的人,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單純的靠理解力,已經慢了。因為等你剛理解它,它已經又有了新變化。它是產品的顛覆式迭代和創新。或者是小生態系統的局部顛覆式迭代和創新。而萬物互聯時代,它是以整個世界這個大系統為單位,進行全系統迭代和顛覆式創新。所以說,它所產生出來的爆炸式整體顛覆,將比科技還要黑。信息和創新的傳導,獲得了比以往任何社會都更加快和低成本的傳播。一個革命式的創新,幾乎會在短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系統。並驅動整個系統進行全系統顛覆。
互聯網即將消失,一個高度個性化、互動化的有趣世界。
物聯網不是趨勢,它是現實。
物聯網需要更有深度的內容和服務,以及更加差異化的應用,也將更加的人性化,這也符合們不停地追求更好的服務體驗,這是個亘古不變的剛需。
所有賭注此刻都與智能手機應用基礎架構有關,似乎將出現全新的競爭者為智能手機提供應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超級電腦。我認為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
當你還在質疑用一部手機就可以賺錢的時候,我不會笑你,我只會覺得可怕……
未來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真的很難預測啊。不過最近在協睿上看了很多和商業模式相關的文章。可能對「正確」預測未來的商業模式有幫助。。
以提供服務為主
看完上面朋友的評論,也只是大概。還是沒有闡明物聯網的商業模式。
能曉懂這個的,也許很少上知乎,而大多數時間忙於實務。物聯網拿來的固定的商業模式,都在探索。
要了解更多物聯網資訊,可以訂閱微信號:物聯網資訊 或 iotzixun
核心是手機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私廚類 App ?
※UC 瀏覽器 iPad 版大家體驗如何?相比於其他 iPad 瀏覽器UC有什麼優勢?
※HTML5 做的移動 web app 怎樣實現從本地上傳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