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總是以 8% 為基準線?
謝邀。最支持這一經濟增長目標的說法是,保證就業。為此還有一個說法是: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從2005年起,我國的預期增長目標一直定為8%,已連續7年。今年為7.5%,2004年是7%。
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數字算,去年增長是9.2%,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是1221萬人,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新增就業人口是132萬人。今年是7.5%,預期新增就業人口是900萬人。
按相關比率算,應增加就業人口是990萬,說法上留了點餘地。
按十二五規劃,年均增長是7%,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是4500萬,年均是900萬。今年的提法,與十二五規劃基本一致。
2005年起,我國連續將預期增長目標定為8%,實際上一直高於8%,最高的2007年達到13%。另一些數據的表現卻是:財政收入猛增,而老百姓的收入沒有得到相應增長,多方面產能過剩,資源過度使用,外儲猛增,表明這一狀況是不可持續的。其實,要讓經濟階段性地增長上去,並不太難,多發鈔票就行。過去貨幣供應量一直是按17%的目標來安排的,2009年的執行結果,甚至達到27.7%。累加的結果,還導致了從前年下半年後至今仍存在的通貨膨脹。
2001年底,我國加入世貿,增加了大批外向型企業,用工需求大增,早在2003年,就開始出現了「民工荒」的說法,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受了點折騰,出現了短暫的返鄉潮,很快依然保證了高增長,反映「用工荒」的地方越來越多,但直到去年,國家主管部門仍不承認這一說法,說總體不存在這一問題。
有關部門在說問題時,常有一個傾向,即把自己主管方面的問題說得越多越好,以利在資源資金分配時佔有更多一些,得到的支配權就更大,而對該研究的問題不去深入研究。例如農村勞力能夠的輸出量,是不能算盡的,所謂城鎮新增就業量,主要應該是農村青年以及大學畢業生和城鎮青年適工人口,這樣來算,就會減下去不少。2007年,豬肉價格上漲漸起,據稱有關主管部門還說不知道,而農村的運銷大戶們,早已在打應對的主意了。說遠了,這些就不說了。總之,我想說的是,僅依靠他們的信息來決策是不行的。
除了就業因素外,保證高增長,還意味著財政收入的增加,一個必然的結果是流轉稅增加,流轉稅是第一大稅,印象中約佔總稅收量的70%。
就是這些原因,所以定在8%,還因為這些原因,說是8%,實際上貨幣供應量不往下調,促使經濟繼續保持高增長。
我認為,今年調下來是對的,印象中貨幣供應量,也調為增長14%了。這意味著流動性會偏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措辭上也很有意思:一是雖說預期是7.5%,另一個作為基調使用的是穩中求進,如按去年的9.2%,就不叫穩,叫退下來了。如以7.5%為基數來說穩中求進,則意味著會超過7.5%,目前我看到的外電最高預測是8.5%。同時政策上留了活口,說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又說要適時微調預調。二是,物價上漲目標控制在4%左右,這和去年的說法一致,去年的目標沒有實現。這個控制比較難,而今年的難度會小於去年,說4%,到時候能降下來一點,比較主動,不然到時候國家發改委主任再來就此道歉,就更被動了。
有人說中國有三大怪象,其中一個就是:「發展目標總定為8%,但每次回落至9%左右,就開始緊張,匆忙調整宏觀政策。現在輿論界不是有一種聲音要求放鬆嗎?所以最終會怎麼樣,還得看是否始終保持了清醒的頭腦。謝邀,前面說的都差不多了,主要是基於保就業的考慮。在現有「維穩」主題下,「分蛋糕」的機制改進沒法實現,中國的經濟政策只能著力於「做蛋糕」。我們可以認為,中共執政當局內部對新增蛋糕的大小評估為8%,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因為據說經過測算,只有6%的GDP增長率才能保證新增就業人得到工作,以保持就業率不下降。
而我們還需要一定的財富增長呢,所以,還要加上2%
國務院總理LKQ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經濟形勢報告
《工人日報》(2013年11月04日 01版)
我們關注GDP,其實關注的是就業。過去,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大約100萬人就業。經過這幾年經濟結構的調整,尤其是隨著服務業的加快發展,目前大概GDP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
我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有關方面反覆測算,都認為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經濟增長。我們之所以要穩增長,說到底就是為了保就業。
中國的很多經濟問題需要GDP高速增長來解決,@張小北 兄提到的銀行呆壞帳是一例,但其實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通脹,高通脹逼迫中國經濟必須以這個速度增長,如果經濟增長率低於CPI,那就是衰退。要使中國經濟避免「硬著陸」,要麼維持高增長,要麼把CPI降下來,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但問題是,中國的經濟決策者執行了三十年「盯住美元」的貨幣政策(當美聯儲不再執行沃克爾和格林斯潘奉行了N年的」盯住通脹「的貨幣政策之後,中國的經濟決策者就開始手忙腳亂,中國CPI也隨之開始狂飆,說遠一點,這和我們的經濟過度依賴出口有著莫大關係),根本不會執行獨立的「盯住通脹」的貨幣政策(或者你也可以認為 「盯住通脹」的貨幣政策損害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取決於你支持的是宏觀經濟學還是陰謀論,其實是一回事),所以他們給中國的經濟增長率設定了一條8%的「安全線「,低於這條線就會很緊張。
那個數字可以確保產生足夠的工作崗位不至於流民上街鬧革命
十年,兩個五年計劃內,一屆政府內,gdp翻一番。
多好的政績
趙老爺才不關注增長不增長,趙老爺吃稅的,不是吃增長的!
保增長就是保就業!
每年社會增加多少勞動力,經濟就要增長多少來提供就業崗位!
一個小區有幾個無業青年是什麼概念?整個小區都不得安寧,夜夜雞鳴狗盜,!!
一個國家有幾百萬無業游民什麼概念?不得把天捅破了?
目前看到的對保8解釋最實在一個答案:
由於農村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民湧入城市;加上製造業長期慘淡經營(中國企業平均壽命4.5年),導致每年新增失業人口規模巨大——這個數字有多少呢?2009年奧巴馬訪華時,我們的溫總理親口承認,我們的失業人口是2億!可以想像,我們的就業壓力有多麼巨大。
在中國,一個GDP增長點大致能創造2000萬個就業崗位,保8就是保證每年能新增1.6個億就業崗位,基本解決就業問題。
所以,保8的核心是就業問題,也是保持社會的基本穩定問題。嗯,在我們這個社會保障體系非常薄弱的國家,想想如果有2億人沒有工作或者說沒有飯吃,是個什麼場景?這樣你就能理解為什麼保8或者保增長是管理曾的首要任務。
實際有5嗎?
8%是一個控失業率的關鍵點,所以不能低於這個數。還有,我國的數據分析情況相當一部分就是拍腦袋拍出來的,不一定很有道理。最後,無論是8%,還是今年的7.5%,未來的幾年都不會低於7%,因為只有高於7%,才能做到10年GDP翻番這樣一個習慣性要求
菲利普斯曲線失敗後, 決策者和經濟學家把失業率和GDP掛鉤。
其次,"
1999年,中國政府沒有減記總額達1.4萬億元人民幣(合2160億美元)、相當於近20%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不良貸款,而是專門設立了資產管理公司,以全額面值買下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用得到政府支持的10年期債券支付。2009年(經過1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當這些債券到期時,10年前收購的不良貸款僅相當於GDP的不到5%
"
總設計師立下KPI:10年翻一番,合成每年7.2%。
我記得維基解密里有這麼一則消息:遼寧時的克強同志對外國官員說:"中國的GDP是不準確的,看中國經濟發展,要看用電量以及鐵路運輸量的增長。"
現在是保7了~所以比較可信的說法就是這是由中國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銀行貸款年利率接近7了吧。如果GDP增速低於7,就說明了以政府帶頭的投資是虧錢的,就從根本上否決了這種發展模式。國務院會讓這種事情發生么???不知道我講的清楚么。。。
通脹CPI目前是1.7,定期存款利率是3,嗯,這個可以再降一點,基準貸款利率5.5左右——這個沒辦法,國有銀行基本還靠存貸差過日子,不保證存貸差2.5—3的空間,銀行就要出問題,但是企業是無法按照基準貸款利率拿到貸款的,你查了一下數據,去年社會平均融資成本大致在6.5左右。
6.5!你用鉛筆寫下這個數字,並打上一個重重的驚嘆號。如果再留點餘地,6.5就變成7,沒錯,你設定的7就是GDP增長的下限。7是GDP增長率也可以看做是社會財富的增長水平,在一個高度依賴投資的經濟體,如果社會財富增長速度連貸款利率都達不到——或者說新增財富連融資成本都無法平衡,那麼,可以想像,投資會大幅度萎縮,那就是硬著陸了。所以,你用鉛筆再次寫下一個公式:
GDP增長率&>社會平均貸款利率&>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通脹CPI
這一刻你將「保增長、控通脹」這個定性目標量化了——保增長就是GDP增長率&>社會平均貸款利率,控通脹就是讓CPI
都說的太複雜了。根本原因是保持社會穩定,GDP每增長1個點,增加2000W個就業。
每年8%的增長率,就是新增就業人數1.6億。只有把這1.6億的人口安穩下來了,中央才好辦其它的事情。
簡單的說兩部分組成,一個是人均勞動生產效率的提升,一個是勞動力人口數量的提升。這兩個加在一起的結果就是GDP增長必須達到8%,否則失業率會上升。具體數據待查,印象里前一個是2-3%後一個是5-6%。
gdp增長可以增加就業與稅收 為的是穩定
好像是每年都有百分之八的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生力軍
推薦閱讀:
※大便和 GDP 的故事荒謬或者合理在何處?
※為什麼法國人那麼懶,整天休息,法國 GDP 還那麼高,科技還那麼發達?
※如何評價台灣 2016 年一季度 GDP 同比萎縮 0.84%?
※山东的 GDP 这么高为什么还被说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