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練就金庸那樣的文筆?
讀金庸小說多年,開始的時候只是覺得好,但沒回過味來好在哪裡,後來自己嘗試著去寫點小說,發現寫出來的東西完全不對味,於是拿出來金大俠的文章,觀摩學習,才發現如果從小說的文筆都是為了劇情發展服務這一點來講,金庸小說文筆簡直是無出其右,字字珠璣。(可能書讀的少吧,迄今為止文筆讓我震撼者只有魯迅,巴爾扎克,JK羅琳)
因此想請教各位,金庸先生是如何在如此高產的情況下又保證文筆的質量,怎樣才能練成金庸先生一樣的文筆呢?
我想先就「文筆」多說兩句,知乎一直用「文筆」這兩個字討論文學,包括前一陣有人說王朔的文筆,我不知道所謂好文筆是指什麼?語言優美,寫出好的句子,讓人們抄在小本上?許多作家,你抄不出什麼好句子,樸素、清晰、流暢,比如奧威爾,推薦《射象》一文。錢鍾書說好文章是CLEAR AND SIMPLE,以我當編輯的經驗,文通句順,是非常高的要求,就像喬峰打出來的太祖長拳。
王朔的許多小說寫得相當流暢生動,口語化的生動,他開創了一種語言方式,深刻影響了一代人說話的方式,也由此影響一代人思考方式。這種能影響語言的作家,比寫出什麼好句子的作家要重要得多。所謂「好文字」作家,是用他特有的語言和文字方式,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不是那些寫美麗句子歲月靜好的作家。
風格是專家獨享的特權。誰聽說過業餘畫家的風格?誰聽說過業餘詩人的風格?風格永遠是專業化學習的結果。
風格是受教育的文化人最後學到的東西,它也是最有用的東西。風格無處不在。欣賞風格的管理人員討厭浪費,欣賞風格的工程師會充分利用他的材料,欣賞風格的工匠喜歡精美的作品。風格是智者的最高德性。
—— 懷特海:《教育的目的》
看小說有很多種標準,故事當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金庸是個故事大師,鹿鼎記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故事,看《巴拿馬裁縫》如何解構間諜小說,看鹿鼎記,又好像很難用解構和反諷來說,寫出鹿鼎記這樣的小說,是了不起的創新,用武俠小說這種中國文化毒瘤產物一樣的意淫文體來諷刺我們的文化,這是思想的穿透力,思想上有穿透,想得比別人高明,這是作家最重要的事情,用亨利詹姆斯的話說,叫體會複雜性,鹿鼎記是個相當複雜的小說。笑傲江湖也是個文人小說,令狐沖那種精神潔癖,其實也挺複雜的 。
從講故事水準來說,我們應該去讀一下當年明報連載體的小說,而不是後來改過的,這個版本網上能找到,看每天寫出那段來,才會更深體會」講故事的能力「,(我沒看過)。狄更斯據說當眾朗誦自己的故事,聽眾如痴如醉,他在報紙上連載小說,也是通俗一類,但現在是經典。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也有很多是口述,秘書記錄下來的,這種天才講故事的能力,非常罕見,我相信阿西莫夫也有這樣的 本事。講故事這種本能,實在是學不來的東西,我們可以勤奮的學古詩文、歷史、中醫、佛學,但人家那種本能學不來。活著看見自己的作品成為經典,這種好運氣更學不來。
我同意樓上那位老兄的話
推薦讀一下金聖嘆批評的水滸傳(第五才子書),個人認為這是一本最好的小說寫作教科書,其中對語言、敘事、結構、擬意、起承轉合等等都有精到的見解。
我小時候讀水滸傳會評本,不敢說是最好的寫作教科書,但對句子、敘述之間的照應,是從水滸傳會評本里學來的,到現在我也最愛看水滸傳。
我怎麼說著說著說暈了,回答問題啊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學金庸?要寫武俠小說?咱們能學點兒簡單的嗎?金庸寫劇本,家學淵源,這是基礎,然後從短的開始寫,書劍恩仇錄那樣的小說不難,射鵰格局大,是一個進步,神鵰俠侶是 明報創刊連載,就過於直接了得,追求敘述的速度,到倚天屠龍之後,越來越好。後來越寫越好,這能看出軌跡來,越長寫得越好,這更了不起。你要是從書劍 學起,好像也不難,要是一上來就想寫出 天龍八部,那是太難了。
我覺得要是練習寫作,還是從簡單一點兒的學起,把事情說清楚,CLEAR AND SIMPLE,
王小波老師 就是很好的寫作老師啊——
一頭特立獨行的豬,1800個字
花剌子模信使,我記得也就6000字?
還有卡佛老師,50個小說里大概有40個是習作
看那些作家最簡單的作品,我們就會學著開始寫字。然後會慢慢提高。
如果只看那些作家最成熟最完備的作品,咱們永遠只有驚嘆的份兒。
我看過金庸的一個傳記。這讓我比較全面的知道他為什麼寫的那麼好。
就說他的文筆。他的文筆來自於這麼幾個方面。1,他在青少年時代閱讀了大量的舊武俠小說。可以說這是他日後寫武俠小說如此成功的基礎教育,無論是故事、人物、古代的知識,包括語言,大量的閱讀都為日後的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概括地說就是多讀。2,多寫。在寫武俠小說以前,金庸很早就開始了記者和編輯的生涯,寫了大量的時評和報道。這種寫作的實踐是形成好文筆必不可少的訓練。
下面延伸說一下,除了文筆好,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寫的那麼好呢?3,他的出身以及經歷形成的獨特的感情,是他寫好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也就是文學理論說的特別有生活。金庸他們家祖上和曹雪芹他們家有一拼,到金庸出生的時候,金庸還是被當做一個貴少爺來養著的。但是,就這麼一個家學淵源、養尊處優的少年,突然有一天,那真是突然有一天,就背井離鄉,遠赴雲南了。怎麼回事呢?日本的侵華戰爭打到了他的家鄉。他幾乎是千辛萬苦徒步輾轉幾千里路,饑寒交迫,來到雲南,後來又去了幾個地方,在顛沛流離之中上完了中學。而他的家,也就是一個「大宅門」,由於日本人特別「優待」,他離開不到一個月,就基本上夷為平地了,沒了。想像一下,對於一個聰慧、敏瑞,多少有點書生氣的少年來說,這種國破家亡的刺激有多麽重大。這種思想感情、生活經歷的積累,是他日後武俠小說寫得好的重要原因。這種少年時候的艱辛的經歷,讓他經歷了太多的人和事,也讓他的感情和性格得到了磨礪。這為他日後寫武俠打下了又一重重要的基礎。他寫的《射鵰英雄傳》飽含的愛國激情,不是沒有經歷過日寇侵略的人能夠輕易體會到的。4,金庸是個聰慧的人,他在大學(或者是中學)學的是政治學,他在古文以及傳統中國文化方面的修養也是很有根基的。
以上五點幾乎涵蓋了優秀武俠小說從主題、歷史、人物、事件,包括語言方方面面。金庸不寫出好武俠小說就怪了。當然,想像力這種東西似乎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想像力在金庸的作品中也佔有重要的分量。但是我總感覺,想像力這種東西其實人人都有,我們要做的是,不要讓它泯滅了。
金庸是以武俠小說聞名於世的。實際上,金庸在國際政治和新聞領域的成就也是大有可觀的。他的這些成就,與他的聰慧,他的家學淵源,他少年時代的困苦經歷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正是那場殘酷的侵華戰爭,歷練了他的性格和意志,為他日後在報界曠日持久的打拚提供最重要的精神訓練。
縱觀他的一生,你不能不感嘆,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樣變換琉璃。
題主問如何才能練就金庸這樣的文筆,我只能遺憾地說,幾乎不可能。在武俠小說這一領域,金大俠是名副其實的獨孤求敗,能與之比肩的一個都沒有。古龍、梁羽生們尚且被他甩開老大一截,又遑論我們這些凡夫俗子?
不過強如金庸,他的寫作功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1955年寫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稱不上優秀。有人因其為金庸所著,就想當然認為其必為傑作,極盡一切地大吹法螺,好顯示自己的品味。這是沒必要的。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都不一樣長,何況不同時期寫的作品呢?古龍、梁羽生等有許多作品都在此水準之上。如果以此書作為標準,想要達到這個程度還是有希望的,畢竟許多文壇後起之秀已經超而越之。題主加油,與君共勉。
《書劍恩仇錄》,以及次年寫成的《碧血劍》都有一個毛病:主角刻畫得不好。陳家洛優柔寡斷,袁承志毫無特色。此二人完全被淹沒在一群生動有趣的配角中,難以挑起全書的大梁。
寫過小說的人都有體會,主角確實是最難寫的。因為在創作時,主角被作者傾注了太多個人感情,以至於無法抽身而出,以客觀的角度地去描繪。
不過,金庸只用了2年的時間就超越了自己。第三部作品《射鵰英雄傳》橫空出世,奠定了他武俠名家的地位。郭靖是武俠小說史上數得出的人物,與李探花、楚留香相比不遑多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等角色也深入人心,幾十年來屹立不倒。
《射鵰英雄傳》的寫法與前作一脈相承,卻青出於藍,給人脫胎換骨之感。郭靖不就是個智商與天賦弱化版的袁承志么?他與袁承志一樣憨厚,卻有一副耿勁兒,更笨也更加堅持;黃蓉是智商情商全面加強版的夏青青,全方位無死角地超越後者。同樣是「男的忠厚老實,女的古靈精怪」,郭靖黃蓉這一對明顯生動了許多。這是寫小說的秘訣——「把扁的拍更扁,把圓的搓更圓」。強化角色本身的特點,強化之後再強化,使其顯得有稜有角。
《射鵰》還可以被當作是現代玄幻小說的鼻祖,有許多討巧的地方。譬如」屌絲逆襲「的概念——資質平平的傻小子通過各種機緣巧合終成一代大俠,這種設定對普通讀者來說比李尋歡這樣的天之驕子更有親和力;」打怪練級「概念——主角不斷獲得各種武功秘籍,增強實力,如今這已成了網路小說模版化的結構。只不過比起那如過江之鯽的網路小說,金庸寫得更細膩,更合理,人物刻畫也更到位。
我認為,《射鵰》是金庸作品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奠定了他創作的基本路數。在之後的作品中,主角在登場時大多處於一個較低的位置,然後不斷」新技能get「,在小說的中後段成為武林一雄。
寫出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金庸確立了自己武俠小說領域「第一梯隊」的地位。可是金大俠不是凡人,他沒有停止自己的腳步,而是繼續勇猛精進,一步一步與眾人拉開差距,把其它人越甩越遠。
《笑傲江湖》是他倒數第二本作品,各種寫作技法已入化境,讓人嘆為觀止。以我個人的意見,這是他寫過的最好的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已然超出了武俠小說的範疇,更像是官場小說與武俠小說的混合體,就不多作討論了。
金庸之前的小說大多慢熱,主角要等2、3回之後才「姍姍來遲」。《笑傲江湖》就不大一樣了,令狐沖還沒登場,作為「暖場節目」的青城派與福威鏢局就先唱了一出引人入勝的懸疑大戲。這段情節寫得如此之好,與《連城訣》大有淵源。《連城訣》是一部披著武俠外衣的懸疑小說,懸念設置得相當精妙,情節推進得有條不紊,比起任何一部偵探小說都不遑多讓。有了寫《連城訣》的經驗,金庸這一段開場戲寫得駕輕就熟。
寫《射鵰英雄傳》時,金庸對於矛盾衝突的設置,其實是有些「硬」的,許多都是圍繞著「巧合」與「誤會」來設定。丘處機與江南七怪,黃藥師與全真七子之間的衝突全是「誤會」引起的。這些名俠豪客走了一輩子江湖,什麼爾虞我沒見過,怎會那麼容易被小人挑撥乃至耳聾目障?不合理之處,只能用「情節需要」來解釋了。《笑傲江湖》就大不一樣了,其中的矛盾衝突大多是利益相關而起。「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樣寫更加寫實也更加合理。
《笑傲江湖》全文的高潮其實是在嵩山封禪台的五嶽劍盟大會。幾方人馬為奪五嶽盟主齊聚一處,氣氛緊張得叫人喘不過氣。其中猶以左冷禪與桃谷六仙的對話最為精彩。這一段對話幾近詭辯了,雙方都在抓對方言語中的漏洞進行較量,比之斗劍斗拳更加驚心動魄。這樣的文斗在《倚天屠龍記》中也有出現過,殷素素與眾正派人士的唇槍舌劍也有相同的風格,看得人血脈僨張。
如今的作家,能用人物對話合理推進情節的,已經算合格了。能像金庸這樣把對話寫得如此精彩的,何止鳳毛麟角,簡直絕無僅有!這大概和他之前一直寫社論抨擊事實有關吧。
洋洋洒洒寫了這許多,其實有些偏題了。金庸的寫作功力,來源於他的進取心。他從來沒停止過自己的腳步,哪怕到了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仍在繼續進步。「龜兔賽跑」中烏龜若要僥倖取勝,就得趁著兔子打盹加緊趕路;若是兔子不打盹,烏龜就完全沒法子了。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如何增強寫作中的故事構架能力
時間寶貴,給你一個方向: 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天下霸唱不是傳統意義的作家,他僅僅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他把自己心裡的故事轉化成文字,於是有了鬼吹燈。
一、讀。
古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古人云,讀書破萬卷,筆下如有神。
任何東西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飛躍。
古人還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二、寫。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
文學也好,藝術也罷,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有真情實感,才能獲得共鳴。真正能夠感動人的東西,需要用心體悟,發乎於情,出自於心,才是一切文學與藝術的根源。而文字若能真實、沉穩、厚重,便不需華麗也可扣人心弦了。
金庸的文字從小到大,每本書都讀了至少十幾次了,自己也偶爾寫一些小說。從自己的寫作體驗來看,文字的功力主要體現在真實、平實兩個詞上。如何用最熟悉,最簡單,但又最準確的詞語與句子來表達是一個作家的基本功(可以參考《水滸》裡面的文字,對比金庸的看)。但同時,每個作家應該有自己的特色,這主要體現在觀察和表現的視角上,我個人比較喜歡電影快鏡頭與慢鏡頭剪輯的那種凌厲與細緻。以前經常一起寫東西的朋友也都各有各的特點。所以未必一定要學金庸,只要你自己覺得滿意就行了。
這個問題沒有邀請張佳瑋回答不是太可惜了么!@張佳瑋
想聽聽張公子高見~~~~
腦殘粉一枚~~~
個人覺得金庸的作品最讓我驚嘆的是架構故事的能力以及語言,看了金庸的武俠再去看別的武俠, 會覺得索然無味,每一個字都感覺很重,必須用儘力氣去讀,不然就沒法承受他文字的重量,不像有的作家的字很輕很輕,文字的重在我看來是金庸作品中很吸引我的一個部分。
另一個特點就是他講故事的能力,對整篇小說把控和架構的能力,像你上雲梯爬山,走到一處風景好的地方停下來仔細看看覺得確實心曠神怡,看完之後繼續往上登山,走到另一處風景往下俯瞰覺得又比上次的風景更好,層層遞進,等到你登上山頂往下俯瞰的時候又發現你所見到的多處風景其實如果結合在一起看更有味道,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最後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知識積累,從天文地理星象到市井廚房養花種草,所有的細小門道他都知道,只要他敢寫出來,他就能圓的了場。
與其說文筆,不如說是氣象。胸中有丘壑,才能寫得出好故事
我認為首先要去看金庸早年時的經歷,金庸家學非常厚,受過的教育也非常好。
金庸對中國文化也把握得非常透徹(從他小說里可以看出來)。同時對男人和女人的心裡把握的非常好。
1.從小的家庭教育要好,要從小開始閱讀各種書籍(這個是基礎,也是沒法練的)。
2.對中國的文化必須要把握得非常透徹。(不然不會讓我們男人愛得死去活來)。
3.說故事的能力,並且還需要發揮在文字中表露情感的能力。(這個貌似寫多了可以練出來)。
4.文筆(這個是寫多了寫出來的)。
金庸那樣的文筆 ?
還是先去找找 老子周易 金剛經 這些 經典 看看 熟悉 再說 要背熟 通透
要有自己的 悟
然後詩詞歌賦 琴棋書畫 文化名人 有些 史書 還得看 看的進去
不求精通 至少知道 精通該是什麼樣的
最後要練習
不過
說道最後 自己要有 感動 或者 寫作的靈氣 類似 靈感 慾望那一類的
剩下的 就是 獨立思考
其實自己心中知道 自己有沒有 那個寫作的慾望 那個才是真正的基礎
深厚的國學功底,再加上當時五四白話文的作用,還有自己必須有一個永遠浪漫的武俠的心
寫過小說的人都明白,有情人,才能寫出好東西
個人之見
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但是能做到應該非常難吧
金庸家學淵源,小時候讀過大量的書籍,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史學、琴棋書畫等寫小說的功底;金庸也是個熱血青年,熱衷於扶危解難和為百姓表達政治訴求,讀書時曾因為打抱不平得罪了地主少爺而被學校開除
永遠記住,這些「報紙連載」出來的作家,都必在每天固定的一千、或一千五百字內,
說完一個有「完整起承轉合」的段落。並且,要能保證第二天,讀者還會買報紙來看。
金庸如是,狄更斯如是,古龍如是,瓊瑤如是(瓊瑤是在月刊連載,長度較長)。
從十九世紀開始,到網路出現,報紙消亡。基本上,上幾個世代的作家,大部份皆如是。
連載小說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玩耍文字,一切必需以情節為主。
所以,討論金庸的「文筆」,本身就是偽命題。
金庸的文筆除了有點半文半白就沒什麼好說了,我認為好的文筆要有比較強烈的陌生感,很多句子應該是你從來沒聽過的,比如「柏油馬路起伏不止,馬路像是貼在海浪上」,然後修辭的比重比較高,用詞精準,精雕細琢等。金庸的文筆,用嚴格的標準來說,並不高,他主要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事實上,如果要追求速度,就不能太追求文筆。
有一個較為簡單的辦法是,你找出一部你最喜歡的金庸小說的某幾個篇章,嘗試著去修改並重新寫一個周邊的故事,並儘可能模仿金大俠的文筆和人物語言風格,比如網路上多見的武俠同人類似。
從這個角度出發寫上幾個故事,然後和原書仔細對照,這樣也能逐步發現自己的不足。偶才開始嘗試,希望能夠有一點進步。
好的文筆就是你看過覺得很簡單但是怎麼都模仿不來的文字。
近代以來白話文寫小說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只有三個,一個是老舍,一個是張愛玲,另外一個,你懂的。以我看武俠同人小說的經驗來看,金庸模仿起來還是相對簡單的。
單純模仿文筆的話,平實一點兒就行,寫一個人,就老老實實寫他的外貌、衣著,說話,心裡想的,行動上做的,一點都不剩的寫出來就行(主角多寫點兒,配角看情況,高興就多幾筆,不高興就少幾筆)。注意掌握一些細節套路,比如靠近女人就是吐氣如蘭,女人哭了就是泫然欲滴,男人怒了就是目眥欲裂,美人出浴白足如霜,被奇人傳功的時候一定是一甲子,等等,等等……
到了一個地方,就先寫一大堆景物,遇到個什麼新奇的東西,就拿出撰寫說明文的勁頭,老老實實白開水般交待背景,這個交待,可以口述,也可以文字記述……
不用寫多好,就小學生寫作文那樣,流水賬般交待故事就OK,重點是要流暢,情節一個勁地往下面流動,一般來說,不用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根線往下編就成………………= =
然後多百度,學會注水……
比如描寫一個奇人喜歡種牡丹,就去把牡丹的種植特點用半白不白的話說一遍,交待一下牡丹四大名品姚黃、魏紫、歐碧、趙粉各種什麼特色,怎麼分辨,那奇人喜歡哪種,為何喜歡,可以用對話來進行這種說明,中間再吵吵架,逗逗嘴。
如果描寫內功,那就要把奇筋八脈的運行似模似樣地描述一遍,描述內力一天十二個時辰怎麼在體內運行,什麼時候對應哪一條脈……衍生下去的話還可以描寫描寫穴道……
至於拆招,那更是增加字數的大好時機,兵器長什麼樣,怎麼拿,怎麼向對手出招,腿怎麼擺,內勁要出幾分,留幾分,對方又是怎樣見招拆招……
情節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就開金手指,還有么大開腦洞(這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訓練才成)……
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要將江湖中的英雄好漢,還有他們的為人處世,身負的武功,排個三六九等,這樣一定有人不服,有人要做頭頭,於是武林大會什麼的就來了……何仇沒有故事情節呢
再搞幾個各有特色的美女,大小姐,名門閨秀,小家碧玉,女僕,聖女,幼訓染,養成式,冷若冰霜,燦若玫瑰,良家,蕩婦,…………請記住,她們都得很痴情,還得都為了主角要死要活,爭風吃醋,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你有這麼多美女人設,還怕故事不長嗎?
金庸的文筆,從文學的角度,並不算好。當然,並不壞,但他並非文字大師。他沒寫出過什麼驚人的句子,也無特殊文風,文詞不算華麗,更從未在小說結構上創新。
他的小說主要由超一流的講故事能力及深厚的歷史知識支撐,文筆上的主要特點是豐富的用詞和排比(海量的四字成語及形容詞),除了講故事的本事是人家的才能(漢語寫作史上罕見的),其他都是靠勤奮閱讀積累而成。即使創辦明報且連載武俠小說期間,他仍每天讀兩三小時史書,這是功夫。在苛求自己能擁有他的文筆之前,設法要求自己能擁有和他一樣的人生閱歷!
推薦閱讀:
※有沒有九州縹緲錄和紫川都讀過的,對比這兩本書的各方面,各位怎麼看?
※如果沒有趙敏,張無忌會跟周芷若在一起嗎?
※金庸和古龍對武俠人物取名的功夫誰更厲害?
※同為古墓派傳人,李莫愁的武功為什麼跟小龍女的武功大相徑庭?
※如何評價倚天屠龍記里的紀曉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