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紀錄片製作者們的工作狀態都是什麼樣的?
以後想要自己獨立製作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題材的紀錄片
不知道國內獨立紀錄片製作者們都是什麼樣的工作狀態
他們如何籌備資金?
如何將自己的作品推銷出去,是賣給電視台還是其他渠道?
在北京,獨立製片兩年,有一個不到十人的小團隊。剛開始的時候是個學生什麼都不懂,先後完成了兩個紀錄長片項目,一個多集的系列電視紀錄片,都是最讓目前的自己興奮的題材和故事,充分滿足了表達,也都是走最規範的商業流程,作品目前可以通過國內外電視台、網路、院線面世,也去了一些電影節。一路磕磕絆絆,剛剛穩定下來。
首先,對自己的能力要有客觀全面的評估,因為獨立意味著你必須為製片的各個環節負責。如果有明顯的弱項,如何彌補?有沒有未來一定時期內可以依賴的製片資源?獨立製片首先是從經濟上成立的角度來考量,當然到最後還是為了更充分地貫徹創作意圖,並在社會層面上有自己的定位。
其次,要對未來至少三年的製片工作/創作方向有明確的規劃。打算做什麼樣的片子?做到何種程度?團隊從哪裡來,以何種回報說服他人加入?項目運作的目標和時間表科學嗎?完成之後自己能夠得到什麼?
科學地考量操作的可行性之後,需要回來問自己最重要的問題:這對我重要嗎?如果是,那就做。
沒什麼難不難的。沒人真的餓死。
但你可能最關心融資和市場渠道的事情,因為沒做之前無法想像到底錢能從哪裡來。
但和我剛才上面說的內容相比,融資反而是內容最為確定的一部分工作。
從大環境上,大陸的獨立製片市場才剛剛開始起步,還沒成型,尤其是院線體制困難重重還需要時間;電視紀錄片市場相對飽和,多是低端製作,良莠不齊,上一代的陳舊內容需要更新換代,新市場應該在跨平台跨媒介的新內容上面,需要對不同媒介的傳播特性和時代需求有一定的洞察,對不同的製作手段有自己的心得。市場內的採購方也正在從掌握核心資源的央級媒體作為採購主體獨大走向買方多元化和市場化,換句話說,盤子正在做大,(雖然還不大),交易更加走向觀眾和市場而不是政府和政黨的意志主導。買家也變多了,大家對有差異性、獨特性的新內容、高品質內容的需求正在闊大。嗯,這一點是確定的。
另一個方面,市場行為的成本正在降低。換句話說,『人脈關係』沒有過去那麼重要了。過去認識最關鍵的人意味著你可以生存下來,現在大家得到的機會都差不多,而且相對透明,投資者比過去更謹慎、更理性、更成熟、更了解自己的特定需求。紀錄片提案會、論壇、節展正在增多,給予更多的獨立製片項目以平等競爭的機會。只要你的案子足夠好,你在國內就可以找到專業的紀錄片提案會和市場交易平台,並和那些投資幾千萬上億的巨型項目同台競爭,完成你的融資和市場渠道搭建。說白了,市場細分了,你做的精準,就會有自己的一片空間。
還有關於獨立製片一向津津樂道的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市場,總體看來正在收緊,不像過去那樣誇張了,動不動就讓國內的同行覺得可以一步登天。這樣也好,心態先端正了再說。但是總體上過去幾十年國內業界積累了很多關於國際市場的經驗,只要找到正確的合作者就可以分享到這些經驗,並且很多信息是在互聯晚上公開的,人人都可以查到。你甚至可以在without a box網站上註冊一次,自動幫你推送和註冊世界上所有你有興趣參加的電影節和征案會。只要你不會被推送郵件煩死就好。我的兩個長片項目中期比較艱難的階段,都有受到國內外電影節的資助支持,等項目真正在市場特性上成熟之後才從電視台和大的製片機構融到剩餘部分的資金。
總結一下:融資的三個重要渠道是:國內外各提案會、國內各電視台(直接通過人際)、國外各電影節展。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私人的融資機會同樣重要。如果有人有能力並且你能說服其支持你的項目,不應該放棄這樣的機會。
在融資過程中,你的融資能力和項目本身實際的水平同樣重要。提案和融資是一整套規則和學問,這套經驗可以讓你快速地通過市場,回到項目和創作本身,一定要下苦功鑽研一下。核心的要點不過是如何最簡潔明確地向他人傳達你要做什麼、能做成什麼樣,他們如果投資又能從中獲得什麼,以及他們是否願意和你建立經濟/社會上的持久關聯。
精神上保持獨立性可以讓你有原則地周旋在大機構之間,並確保你能貫徹並修正自己在市場和業界的定位。有自己對未來的判斷就不用急著站隊,知道的越多就越需要充電。內容產業不像做其他產品,與時代社會生活關聯緊密但卻周期很長,所以做東西最少往前看五年,做出來剛好才是今天市場上有的。還有就是不要放棄個人特性去學別人的東西,萬一這是你的最大價值所在呢?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我不應該漏掉:一定要找創業夥伴,不要獨享你的事業果實。當然,謹慎認真地選好你要找的人。
共勉。還有別說是我拉你下水的。獨立紀錄片製作者的工作狀態主要是自由。其實一個紀錄片製作者是什麼樣,他的片子就是什麼樣,這個人的觀點和審美決定了他自己的作品,所以我覺得這種自由應該是獨立製作者的一個特點吧。
我不知道將來的紀錄片會不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如果有更多的資金進入,這種自由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所以這兩者是需要用智慧去平衡的,要有非常多的社會經驗和拍攝經驗去跟老闆商討和平衡,但兩者是可以平衡的。
我覺得不管是作為紀錄片導演還是劇情片的導演,我個人想拍的還是能跟觀眾有情感共鳴的片子。在做片子之前,其實是靠自己的感覺去尋找故事,你在這件事情裡面或者人物裡面去尋找能引起觀眾共鳴的點,然後把它做成片子給觀眾看。大家雖然素未謀面,但從片子里能感受到對方,我覺得做這樣的片子也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吧。
還是學生 寒假拍了自己第一個紀錄片
說一下學生應該注意的
找好合作對象!!!找好合作對象!!!找好合作對象!!!
如果是一個人去拍雖然很累 但是心裡會輕鬆一點 因為你只需要做你想做的 團隊合作在學生時代個人覺得比較困難 你有你的想法 別人有別人的想法 如果稍微磨合不好 傷感情不說 片子也毀了 自己辛苦的付出就付諸東流了 我為什麼會知道? 因為我現在就是這樣ヽ(  ̄д ̄;)ノ
最好是在開拍之前確定好每個人的職位 例如說我和我同學在拍攝快結束的時候才得知自己的職位是副導演以及攝像 片子剪輯的時候是「導演」一個人獨立完成 副導演提的建議直接無視 我和我同學就在旁邊給他整理視頻內容 幫他打字幕
片子初版出來被老師批判了一番 身邊的朋友也都不喜歡 心裡又難過又高興┐(─__─)┌
昨天晚上還在通宵偷偷的修改片子 準備修改一下重新剪 還打算剪完之後給老師看了如果再告訴「導演 」 為什麼?!! 因為「導演」內心太她媽脆弱!!真是害怕說什麼話傷害但他!!!使他「導演」 的地位感到撼動 而且最坑爹的是什麼!!!!導演連工程文件也不給我們留!!自己隨身帶!!我們特么的是拿試映的版本在修改!!都他媽跪在電腦前想哭啊!!。
所以我是在用生命在告訴你們!!!一定要找好合作對象!!!不然真的哭的時候連眼淚都沒有!!!畢竟我現在連砍死那個傻逼導演的心都有!!!
現在繼續睡!!晚上還要去剪!!!
團隊算我一個,紀錄片好呢
好樣的
推薦閱讀:
※如何系統地學習紀錄片專業?
※《舌尖上的中國》是如何拍攝的?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美食紀錄片?
※紀錄片能真正擺脫電視媒介的低智特徵,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嗎?
※有哪些關於同性戀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