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民在屢次的大難面前都保持一貫的淡定?
是因為其所處島國的地理環境使得其「時刻準備著向死而生」嗎?
淡定的都是在東京的在大城市的能夠吸引人們注意力的離災區老遠的人,比如四川地震你看北京人淡定嗎。或者,是身在災區但是不得不肩負起責任的役人(公務員)在接受採訪,他們不得不冷靜。北川的官員家裡老婆孩子都遇難的也能做到在鏡頭前假裝淡定。這是職業操守無關其他。
海嘯來臨地震來臨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大哭驚慌失措的視頻多得很;在各種重建會議的現場,聲嘶力竭為自己謀福利的受難者也多得很,只是日本媒體都自肅(自律)不會播出而已。或者可以說,淡定冷靜的是媒體視角而不是受災者視角。
說「不給別人添麻煩」那是建立在自己還能自立的狀況上。事實上,現在大部分災民還住在不用付房租的臨時板房裡,就是一種添麻煩的行為。這樣的板房平均每間造價300萬日元以上相當於日本二線城市一間單身公寓二手房的售價,以日本全國國民的稅金建設在國有或公有土地上,還免費提供冰箱電視空調等全新電器。法律規定板房只能居住兩年,但到了現在,距離2011年三年多都過去了,大多數災民仍然選擇繼續「違法的」住在板房。他們難道是願意這樣違法這樣給別人(日本全國國民的稅金浪費)添麻煩嗎?並不是,而是一旦天災來臨,人們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我在災區遇到過完全失去自立能力的老人,痛苦流涕的述說自己的不幸。也遇到過總是氣沖沖的大叔,總是大罵從其他地方來支援的志願者,叫他們滾出去。曾經有個福島的阿姨絮絮叨叨地對我說,你可千萬不要再來這裡了,你還是小姑娘要結婚生孩子的。真正遭遇了天災的人尤其是那些弱者(缺乏資金和社會資本的人)是沒辦法淡定的,他們的不淡定,都是源於自己對不可知未來的恐懼。
我總覺得,「淡定」並非美德,「不淡定」才是真實的人性。「天譴論」是江戶時代以前的古老玩意兒,現代的日本人,或者說,無論任何國籍的現代人,都不會有天生「時刻準備著向死而生」的想法。他們只是想活下去而已,並且,更好的,活下去。經歷過311大地震,震後參加了志願者活動,到了氣仙沼親眼看到被衝垮的車站和屋頂的漁船,才驚覺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的渺小。
總體同意@劉野楓 的意見,日本人看上去淡定,不過是教育程度高而且準備工作做得好罷了。否則你很難解釋為什麼平時震後井然有序的日本人,在核危機前一片恐慌:他們應對大地震訓練有素,但從未遇過核危機。核問題沒上新聞時超市的瓶裝水速食麵什麼的還是很充分的,一說核污染要飄到東京各種補給立刻被搶購一空。當時政府和東電的記者會被廣泛質疑,有日本人連夜驅車去關西避難的,要是沒有家庭或者工作上的壓力,估計很多都逃了,沒逃的,更多是一種無奈,而非淡定。
順帶一提自己參加志願者活動在災區撿瓦礫時,已經是11月飄粉雪的季節,遺體都已經被移走了,只留下一片廢墟。我們被要求按垃圾類型的不同分類,除了金屬,混凝土和可燃垃圾外,還有一個【帶有回憶的物品】的分類,這些物品都會通過志願者中心,找到主人。這個小細節讓我對日本一直抱有一種好感,希望當時撿到的那個夾著全家福的錢包能回到失主的手裡。不得不說劉孟原答案都是錯的。身邊沒有任何一個日本人,包括40-50歲的老師,經歷過或者預料到這樣的事。更不是什麼有苦說不出。
日本人的淡定只有一個原因,他們社會從小到大都貫徹的一個教育:「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他們的教養讓自己絕不要用自己的情緒或者行動去影響他人. 所以他們眼中滿是惶恐,行為也強壓住絲毫不亂;所以喪妻離子的人,面對鏡頭也從來不哭.
這只是教育的不同而已,抹掉表象大家都是一樣的人。311大地震之後幾天我和日本朋友以及他的家人一起去吃飯。
那時候我驚魂未定,餘震很多,天天睡不著覺。但是看朋友和其家人談笑風生(家人還是從靜岡趕來東京,那時候外國人都趕著逃離東京他們反而逆流而上,卻不是來看朋友的,而是順道辦事),很是驚異。
那時候和朋友的對話現在想起來很有意思:
我問,你為什麼這麼淡定,不害怕么?
朋友:習慣了。害怕也沒有用啊。
我問,那今後應該不會有大的地震了吧?
朋友:說不好哦。
在中國災害很少,所以對於災害的恐懼感很高。實際上一個人因為交通事故而致死的概率,遠遠比因為災害致死的概率高,為什麼大家不害怕坐車呢?因為習慣了。如果有人次次坐車都嚇得要命,大家還會覺得這人神經質。在日本,對於災害就好比在國內的坐車。只要準備充足(建築質量,地震演習,家裡有足夠的食物和水,任何地方都在附近就有避難所,只要有災害電視廣播立刻報道),萬一出了天災要了命,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樓主的想法是正確的。正是因為災害多了,隨時都可能有,反而就不怕了。
現在的我也是同樣的感受。與其惦記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的災難,不如過好當下,要做到任何時候它來了我都不會後悔過去的人生。
95年我家鄉發洪水,我家的菜園好大一塊和豬舍被沖走,但房子保住了,隔壁的大哥家的一面牆被水衝掉。
感覺洪水進村前的槍聲和我黑夜中背著奶奶去山腳躲水的情節很喜劇感,很有趣,這些年還恍如昨天,可惜老人家已不在。
第二天和爸爸涉水回家拯救豬豬們,湍急的水流衝擊小腿,我和老爸互相扶持,感覺很棒!瞬間感覺自己長大!
數天後洪水退卻,我們回到家裡,滿屋泥濘,屋外洪水沖毀的村莊一片狼藉,隔壁大哥哀哀痛哭,抱怨自己時運不濟。老爸老媽對全家說:還行,不算大事兒。我想,一方面豁達,一方面是看到大家都如此。
當年入冬前,基本家裡就恢復正常了。我在大水之前幾天要來的幾隻沒睜眼的小兔子,也都長得很壯了,那是我拿奶粉沖牛奶用吸管喂他們才養活的。
……然後就被老爸殺了吃肉了……殘念……我也吃的好歡快……
我們算不算也很淡定?
這幾天在看《菊與刀》,裡面有講到日本一貫是重視非物質資源,他們認為精神能戰勝物質,精神就是一切,是永存不滅的。
因此長期以來,他們早已練就了鎮定的精神,可以說是「胸有激雷,卻面如平湖。「
總體來說,在面對大災大難的時候是考驗國民素質的時機,在這一方面我們體現出來的無秩序和混亂還是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解決,國家機器運行的完整必然需要相當的穩定秩序,秩序又需要相當的文化水平和基礎素質才能理解,十幾億人哪,這不是一時三刻能提高的,只能說我們還任重道遠;
另一方面,那小島國三天兩頭的有自然災害,存在感和危機感並存,這也是民族特性,溯本追源那都是沒地方可逃造成的。
推薦閱讀:
※在老年心理學方面,老齡化嚴重的日本有過哪些先驅式的理論和實踐?
※日本藥店有哪些值得買的葯和化妝用品推薦?
※如何自學日本料理?
※大胃王木下祐華的是怎麼吃那麼多的?
※日本房產是否比北京上海便宜?具體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