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閉症?
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嗎?自閉症有哪些典型癥狀?普通人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自閉症?長期居家的人是否更易患自閉症?自閉症如何治療?
最新的DSM-5中,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2013年5月,美國精神疾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發布了國際權威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之一的DSM的最新版本,DSM-5。新版本中,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被列為神經發育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這一大類別中的一種,其診斷標準較DSM之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DSM-5規定,診斷自閉症譜系障礙需滿足以下A至E的五個標準,其中A和B闡明了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核心癥狀:
A.在多種環境中持續性地顯示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現在或過去有以下表現(所舉的例子只是示範,並非窮舉):
1. 社交與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包括,例如,異常的社交行為模式、無法進行正常的你來我往的對話,到與他人分享興趣愛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無法發起或回應社會交往。
2. 社會交往中非言語的交流行為的缺陷,包括,例如,語言和非語言交流之間缺乏協調,到眼神交流和身體語言的異常、理解和使用手勢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語交流。
3. 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的缺陷,包括,例如,難以根據不同的社交場合調整行為,到難以一起玩假想性遊戲、難以交朋友,再到對同齡人沒有興趣。
B.局限的、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包括在現在或過去有以下表現的至少兩項(所舉的例子只是示範,並非窮舉):
1. 動作、對物體的使用、或說話有刻板或重複的行為(比如:刻板的簡單動作,排列玩具或是翻東西,仿說,異常的用詞等)
2. 堅持同樣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樣的做事順序、或者語言或非語言行為有儀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變就造成極度難受、難以從做一件事過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維方式、儀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條路或吃同樣的食物)
3. 非常局限的、執著的興趣,且其強度或專註對象異乎尋常(比如,對不尋常的物品的強烈的依戀或專註、過分局限的或固執的興趣)
4. 對感官刺激反應過度或反應過低、或對環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尋常的興趣(比如:對疼痛或溫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聲音或質地、過度地嗅或觸摸物體、對光亮或運動有視覺上的痴迷)
C.這些癥狀一定是在發育早期就有顯示(但是可能直到其社交需求超過了其有限的能力時才完全顯示,也可能被後期學習到的技巧所掩蓋)。
D.這些癥狀帶來了在社交、職業、或目前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臨床上顯著的障礙。
E.這些癥狀不能用智力發育缺陷或整體發育遲緩(globe developmental delay)更好地解釋。智力缺陷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疾病常常並發,只有當其社會交流水平低於其整體發育水平時,才同時給出的自閉症譜系障礙和智力缺陷兩個診斷。
DSM-5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不同嚴重程度進行了明確的定義,下一期內容:「DSM-5中,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嚴重程度是如何分級的?」
魏麗萍、陳蕾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根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 翻譯
DSM-5中,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嚴重程度是如何分級的?
2013年5月美國精神疾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新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DSM-5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不同嚴重程度根據社會交流及局限重複行為這兩類癥狀分別分為三級,三級最嚴重,一級最輕。具體定義如下:
嚴重程度
社會交流
局限的、重複的行為
三級:
「需要非常大量的幫助」
言語和非言語社交交流能力有嚴重缺陷,造成嚴重的功能障礙;主動發起社會交往非常有限,對他人的社交接近極少回應。比如,只會說很少幾個別人聽得懂的詞,很少主動發起社交行為,並且即使在有社交行為的時候,也只是用不尋常的方式來滿足其需求、只對非常之間的社交接觸有所回應。
行為刻板、適應變化極度困難、或者其他的局限重複行為明顯地干擾各方面的正常功能。改變注意點或行動非常難受和困難。
二級:
「需要大量的幫助」
言語和非言語社交交流能力有明顯缺陷;即使在被幫助的情況下也表現出有社交障礙;主動發起社會交往有限;對他人的社交接近回應不夠或異常。比如,只會說簡單句子、其社會交往只局限於狹窄的特殊興趣、有著明顯怪異的非言語交流。
行為刻板、適應變化困難、或者其他的局限重複行為出現的頻率高到能讓旁觀者注意到,干擾了多個情形下的功能。改變注意點或行動難受和困難。
一級:
「需要幫助」
如果沒有幫助,其社會交流的缺陷帶來可被察覺到的障礙。主動發起社交交往有困難,對他人的主動接近曾有不尋常或不成功的回應。
可能表現出對社會交往興趣低。
比如,可以說完整的句子,可以交流,但無法進行你來我往的對話,試圖交朋友的方式怪異,往往不成功。
行為刻板,干擾了一個或幾個情形下的功能。難以從一個活動轉換到另一個。組織和計劃方面的障礙影響其獨立性。
魏麗萍、陳蕾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隊
根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 翻譯
DSM-5與DSM-IV-TR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診斷標準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2013年5月美國精神疾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新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DSM-5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定義與之前版本DSM-IV-TR有所不同。主要差別總結如下:
- 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不再使用「廣泛性發育障礙」。
- 由原來的三大類核心癥狀合併為兩大類—A: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 B: 局限的、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
- 不再細分為自閉症、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瓦解症和未分類廣泛性發育障礙,但是針對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
- Rett綜合征被歸類到小兒神經疾病。
- 具體癥狀由原來的12條精簡為7條,將重複或類似的內容合併了起來。
- 起病時間由原來定義的三歲前起病放寬到「在發育早期就有顯示」。
- 在「自閉症譜系障礙」之外,定義了「社交溝通障礙」以覆蓋那些只存在社交溝通問題但沒有狹隘興趣和重複性行為問題的人群。
魏麗萍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參考文獻: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 和DSM-IV-TR
打算從一個非神經科學,而是[學說解釋]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以下。
1. 自閉症的基本癥狀(DSM-V參照)。
2.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閉症]?-關於學術界的種種-
3. 對於「自閉症不是病,關愛社會多樣性」熱潮的起因及一點看法。
1.自閉症的基本癥狀(DSM-V參照):
對人相互反應與交流的明顯異常(不分享情緒,興趣;缺少非語言交流如眼神,面部表情;想像遊戲(pretend
play)的缺失。
行為/興趣的特定?反覆的行為模式。對於會話,身體運動,習慣會有[反覆]的明顯傾向;對於[感覺刺激]過於敏感或過於遲鈍。
Ps. 自閉症為譜系障礙,癥狀特徵,癥狀程度等各有不同。
2.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閉症]?-關於學術界的種種-
自1943年kanner報告了第一份自閉症症例以來,學術界對於自閉症的看法一直在不斷變化。Kanner認為自閉症的本質為「一,主要癥狀存在與[社會與情緒面]二,是由生物學器質性變化產生。」Kanner之後,[心因性與後天性]開始被視作重要的因素,比如父母的性格,不合適的養育環境,否定的(悲觀的,不積極的)情緒反應等。1970年以後,以Rutter為代表,強調「一,自閉症為先天疾病;二,其本質非社會性障礙,而是認知能力與語言能力的障礙。」也就是說,Rutter認為自閉症是語言,認知能力障礙所引起的[二次障礙]「。
對於Rutter的說法,因其一,社會性障礙不一定是語言,認知障礙的派生物;二,自閉症在對待[物體]時沒有認知障礙,但當對方為[人]時會出現認知障礙;三,認知,語言障礙儘管得到改善,[對人障礙]仍根深蒂固的例子不在少數
而被質疑。
——目前被廣泛討論接受的解釋:
?[對人障礙說]。它解釋自閉症的本質在於[對人領域],是一種[社會性匱乏]的癥狀。根據心的理論(ToM)——人們在處理人臉,人聲,情緒與物體信息時,通過解構/加工的方式理解他人與外界。另一方面,我們對於肉眼看不見的[心]會採取截然不同的理解裝置,強調自閉症「不理解他人在想些什麼」,「不能設身處地地想問題」是因為
[對於理解人心的特別裝置]出了問題。
?[共同注意力的障礙/非語言交流的障礙]:
具體癥狀比如:無法理解[手指指向(pointing)]的意義,從而無法理解自我與他人的二者關係,無法理解自我與他人,與物體的三者關係。
3. 對於「自閉症不是病,請關愛社會多樣性」熱潮的起因及一點看法
正如第二段列舉的無數解釋[自閉症是什麼類型的障礙]一樣,對於自閉症的研究熱潮大多把目光放在自閉症兒如何與[正常兒]不同,從而想辦法消除自閉症的[特別癥狀]。很多自閉症者開始站出來講述自己的看法,強調自閉症的特別,不需要[被消滅](詳情參見TED :Rosie King: How
autism freed me to be myself Alix Generous:
How I learned to communicate my inner life with Asperger"s)。此間生出了許多世間對於「關愛社會多樣性」的過度解讀,即自閉症不需要干預治療,而改變大眾對於自閉症的看法才是必須等輿論。
對此,有兩點需要申明強調:
?[早期支援的重要性]:科學已經證明人腦在還未發展成熟的初期階段,可以通過外界環境刺激產生變化。儘管自閉症先天具有[社會性障礙],但可以通過早期的外界治療得到緩解。
?[二次障礙/併發症]:自閉症通常與智力低下,注意力障礙,抑鬱等一系列是併發症。早期的支援指導不僅可以改善[一次障礙],也可以防止或延緩[二次障礙]的產生。
→也就是說,自閉症作為一個持續存在的[連續體],極可能會在得不到治療支援的狀態下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自閉症兒[今後在社會上的生存],並降低其[生活水平]。同時,自閉症通常連帶家庭,其父母出現情緒低落(depression)等心理問題也不少見。而基於科學實證之上的早期支援,會科學?系統地幫助自閉症兒及其家庭所出現的/未出現的以上問題。
參考文獻
清水 康夫?本田 秀夫(2012).「発達障害の臨床的理解と支援—幼児期の理解と支援ー」金子書房
因為涉及面較多,本人能力有限,也考量較深。這個答案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更新,請見諒。
以下回答的內容,我也只能在能力範圍內答好,若有錯誤,請及時指出,也歡迎專業知友一起討論。涉及診斷與就醫,請一定不要對號入座,切記!如果有懷疑,請尋求專業幫助。
最近在看自閉/孤獨症相關的文獻和資料。先佔個位,然後試試系統地回答這個問題。
在此,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是一種心理疾病么?
答案:不是。自閉/孤獨症的診斷是基於行為異常/障礙。它並不是心理疾病(在此不展開,若有疑問,再討論)。
當我們在談論自閉/孤獨症的時候,或許你說的和我腦子想的並不是一件事情。那麼,還是先從定義和分類說起吧。在醫學上,要定義和診斷某種障礙或者疾病。就會有專業的分類標準和診斷標準。
目前,國際上對於自閉/孤獨症的分類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中有描述,美國關於自閉/孤獨症的分類和診斷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手冊(DSM-IV)中有詳細的描述。中國對於自閉/孤獨症的分類和診斷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CCMD-3)中有描述。
(先寫到這吧,我要考慮一下怎麼簡單地把這個定義和分類說清楚。這是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每個定義與分類基本上都是基於典型癥狀。)
自閉/孤獨症:Autisum.泛自閉症障礙/廣泛發育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bstract
首先,自閉症是一個譜系(Autism spectrum),因此要精確定義自閉症是非常困難的。我打算說說我個人的一些觀察和一個未完成的假說。我主要通過將自閉症中可以和面盲症對照的部分,將這兩類認知缺陷作為正常人的兩個極端來進行定性分析,最後根據 Jeff Hawkins 的計算模型建立一個簡單的唯象概念模型。
1.
需要明確一點,我在這裡討論的自閉症和面盲症都是狹義的,主要通過 Statistical Inference 的觀點來定義的。為了給出這個定義,我選擇了 Daniel Wolpert 建立的非正式術語。對於細節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TED 的視頻:
Daniel Wolpert: The real reason for brains
根據他的觀點,大腦的認知能力主要是為了解決預測的問題。由於使用部分信息進行判斷,大腦的預測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預測會存在兩類問題,一類是假陽性(False Positive),就像狼來了這樣的假警報;另一類是假陰性(False Negative),就是狼真的來了但是大家無動於衷。對於大草原上的人類而言(Evolutionary psychology),假陽性的危害要遠小於假陰性。在涉及生存問題的時候,False Positive 只是增加心理壓力和運動量——聽到風吹草動就嚇得逃跑了;但是 False Negative 則會危機生命——被草叢裡面的蛇咬了可能會毒發身亡。需要指出的是,人類同時會犯這兩類錯誤。
和理論計算和還原論者所關心的理想化問題不同,在自然環境中 False positive 並不全是有害的,一定程度的 False positive 有利於產生聯想和歸納。人腦的 False Positive 傾向還可能促進了迷信和神話的構成,最終導致了宗教和部落的發展(金枝 (豆瓣))。Jeff Hawkins 的認知理論可以定量地解釋這些現象,但是跟正文的討論關係不大,因此我會在後面再討論。
本文討論的狹義自閉症,被定義為對 False Positive 的低容忍。很多自閉症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重複性偏好,以及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下識別物體和他人。有興趣的可以參閱一些高功能自閉症的自述,例如:
我的IQ150 (豆瓣)
除非特別說明,我所說的自閉症都是指這樣的狹義自閉症。
2.
我是個面盲患者,經過我的長期跟蹤調查,我也有家族病史。我對自閉症的興趣也來源於面盲症的跟蹤研究,因為有些人直接斷定自閉症很多都是面盲症。從癥狀來說,這些描述是正確的,很多自閉症患者不能通過面部分辨他人的身份。但是我認為有必要區分這兩種不同的面盲症。
首先面盲症的研究比自閉症少很多,最早關於面盲症的研究都是獲得性的,而非遺傳性的。其實兩種面盲症的機制完全不同,有興趣的可以去參考相關文獻。有一個面盲患者花了很多時間來自己研究,他的網站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Face Blind! Bill#x27;s Face Blindness (Prosopagnosia) Pages
我只想討論我這種遺傳性的面盲症,即幾乎沒有影響正常生活的先天性面盲症。大部分先天性面盲症都不知道自己有認知缺陷,因為這些患者的認知能力是健全的,通過各種補償機制能分辨身邊人的身份。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新聞報道(互聯網與面盲族的故事)才知道有面盲症,而真正能確診的不多(不能分辨韓國明星的面部根本不是面盲症好不好,參考 Cross-race effect)。
我的觀點是,這類面盲症患者的認知缺陷和自閉症是相反的,他們對 False Positive 的容忍程度很高。以我個人為例,我並不是不能識別其他人,而是擅長於發現不同人之間的相似程度。換句話說,我經常會覺得其他人看來完全不同的面孔是相似的,我經常會覺得在人群中看到了熟人。但是由於這種錯誤讓我對自己的判斷能力失去了信心,最終我依賴其他機制來精確地識別他人的身份(在一個極端的情況下,我在咖啡廳裡面僅僅通過聲音正確識別了接近十年沒有見過的一個前僱主)。
因此,這類先天性面盲症的特點是接受 False Positive,因此他們的面部識別率很差,以至於他們放棄了用面部特徵來識別他人。有些線索提到了面盲症患者的閱讀能力較強,我個人覺得是有可能的。我只有很少的樣本,包括我自己和直系親屬的下一代,他們和我一樣喜歡閱讀,能夠自己編故事自娛自樂,會自言自語讓其他人覺得很怪異。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這些人腦洞比較大。
除非特別說明,我所說的面盲症都是指這樣定義的先天性面盲症。
3.
現在我建立了兩個對偶的認知缺陷的定義,它們都是由認知能力相關的 False Positive 容忍程度所確定的。現在我可以做一些對比來解釋其差異,它們對應的是一個典型的 Continuum (measurement)(再隨便找個軸就能湊龍與地下城的九宮格啦,不過就真的跑題了)。
跟據 Jeff Hawkins 的觀點,我做一些簡化和歸納(我說過,我是個面盲,就喜歡這個):大腦皮層在學習模式的時候總是在做歸納(Generalization),而大腦皮層在識別模式的時候卻是在做細化(Specialization)。自閉症的刻板行為提高了 Specialization 的準確性,但是卻降低了 Generalization 的適用範圍。作為一個極端的例子,部分自閉症患者具有讓普通人驚訝的記憶力(Eidetic memory),他們在畫畫的時候幾乎是逐像素拷自己的看到的場景。我沒有太多關於面盲症 Generalization 的證據,但是我很希望(wishful thinking only)我的音樂很糟糕跟我的認知缺陷有關係。
自閉症和面盲症都有面部識別障礙,但是他們的機制是相反的。對於自閉症患者,由於偏好細節缺乏歸納能力,他們會把同一個人當作不同的人來看待;對於面盲症患者,由於歸納能力強忽視細節,他們會把很多人當作同一個人來看待。
而對於一個沒有認知缺陷的人而言,有正常的細節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識別熟悉的人臉(在幾百毫秒以內,這個我完全做不到,請參考 N170),從而維持一個有效的社交圈子(受到鄧巴數的限制)。因此,我可以推斷,狹義的自閉症、正常人、面盲症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認知譜系。在這個譜繫上,每個譜線上的個體對 False Positive 容忍程度都是接近的——而這是由一系列的基因型決定的表現型(有興趣的請參考 Richard Hawkins 的 The Extended Phenotype (豆瓣))。
我的假說可以這樣歸納,對於正常人而言,認知能力中對 False Positive 的容忍程度在正常範圍內,其基因的頻率分布是穩定的(沒有一個所謂的最優值,或者是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但是在其兩極的邊界上,其表現型會有一定的偏差,這導致了兩種極端的認知缺陷,分別是自閉症和面盲症。但是不同的是,自閉症會影響生存和基因傳播,而面盲症幾乎是無害的。有意思的是,兩種認知缺陷的頻率是差不多的,都是 1%~2% 左右(個人的觀點,在發達國家自閉症被高估了,而面盲症被低估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最極端的自閉症依然是自閉症,但是最極端的面盲症很可能不再被當作面盲症了,而是被當作完全缺乏認知能力的白痴或者有癔症的瘋子了。
我的結論很簡單,面盲症並不是嚴重的認知缺陷,但是研究它有助於幫助理解自閉症譜系中一個很重要的子集。面盲症和自閉症是人類認知能力進化的一個副產品,而不是一種基因突變。為了更好地干預(以及將來可能的基因療法)自閉症患者,我們需要對整個譜系進行研究,而不應該用一種過於簡化的還原論觀點來看待(用 Prigogine 的話來說,需要在統計層次上進行思考,而不是從個體上思考)。
4.
Jeff Hawkins 的書:
On Intelligence
關於 SDR 的論文(預印本):
https://arxiv.org/abs/1503.07469
我第一次讀到 On Intelligence 的時候特別興奮。雖然我早就知道這本書但是卻沒有深究,不過這也是件好事,那時候 Jeff Hawkins 還只有直覺和理論框架,沒有實際的數學模型和工程實現。我不想言過其實地誇大他所取得的成就,僅逐字引用我過去的讀書筆記:
如果 Jeff Hawkins
是對的,新皮層能解決的問題是嚴重受限的,也難怪現代科學依賴符號系統和書寫系統。新皮層的 False Postive
傾向也許是迷信的生理基礎。正是因為新皮層的預測引擎試圖解釋一切,概率理論和量子力學才會顯得如此的晦澀。
但是 Jeff Hawkins
也可能是錯的,新皮層的自反饋系統以及和老系統的整合也許更加重要。在他的模型和實現中,沒有出現情緒調節和所指。多巴胺等遞質對智能系統的調整是如何實現的?自我認知和更複雜的意向層級是如何實現的?是否能具備語言能力和符號計算只是跟新皮層的規模有關,還是涉及到新的基因或特殊的蛋白質?
Jeff Hawkins
太酷了,僅僅是在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上就已經是跨時代的。更何況他還把這些理論變成了工作系統,並付諸實踐。也許在 Numenta
工作的基礎上,上述的很多困惑都會得到解答。
不過我不打算討論 Jeff Hawkins 的認知理論,而僅僅討論 SDR,因為它非常簡單可以直接做理論計算,而且對它進行定量分析也非常容易。我用 Mathematica 做了一些簡單的符號計算和數值計算,還用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數據源做了一些數據實驗,重現了 Jeff Hawkins 的大多數結論(當然我的目的和 Jeff Hawkins 完全不同,我還對它做了一些改良)。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論文或者進行計算,我需要提醒的是 Wikipedia 上的誤差近似公式是錯的。
Jeff Hawkins 通過 SDR 回答了一個計算神經網路無法回答的問題:如何在一個有雜訊的環境下進行相對可靠的存儲和計算。人類的感知系統非常糟糕,否則不會有所謂的 Hi-Fi 工業不停地騙錢;人類的硬體(準確的說是 wetware)很不可靠,神經元隨時可能會失效,而且腦細胞不停地會死掉。但是大多數人的認知能力都很正常,有些人被子彈擊穿頭部都能正常生活(你可以試試拔掉一個內存條或者射擊一下硬碟,後果自負哦)。SDR 作為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數據結構,卻可以重現人腦的這些性質。滿足一些條件(請參考原始論文),SDR 可以承受很高的內源性雜訊,即數據結構本身出現了錯誤,同時可以精確地識別模式;SDR 可以承受很高的外源性雜訊,只使用信號中的部分特徵就能可靠的識別模式。我不是一個單純的還原論者,所以我並不是想說人的大腦神經組成的網路是個 SDR 或者基於它的 HTM,而是建議:SDR 是理解人類認知能力的一個最小化的概念模型。
SDR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超參數(hyper-parameter),也就是使用輸入信號的多少信息進行計算。這個超參數是離散的,但是為了方便討論,我假設它是一個連續量。如果無視輸入信號的任何信息,或者說使用 0% 的信息,那麼這個 SDR 是平凡的完全沒有用的,因為它的結論跟輸入沒有任何關係。如果使用信號的所有信息,或者說使用 100% 的信息,那麼這個 SDR 也沒啥用,因為它要求雜訊也被匹配(這時候它等價於 Bloom-Filter,對於無損的計算環境而言,軟體工程師們興奮地宣布它沒有 False Positive)。如果要精確,那麼這個比例應該儘可能高;但是由於雜訊的存在,這個比例高到一定程度就會讓 SDR 變得過於「挑剔」。我先假定存在一個基因型控制了這個超參數(這個假設肯定是錯的,但是並不阻礙這個思想實驗),那麼由於進化的存在,這個超參數一定會在合理的範圍內,所以我們的祖先能夠比較迷信地倖存下來(所以我們會有祭司和宗教,這是個必要的代價)。但是在這個合理範圍的邊界上,就出現了一些比較奇怪的個體。面盲症就是那些在合理範圍內儘可能使用較少信息進行預測的個體,這些人傾向於認為萬事萬物都存在聯繫,善於總結規律成為呼風喚雨的神棍,在自然環境中可能並沒有優勢,但是在社會環境中就未必是壞事了;自閉症就是那些在合理範圍內儘可能使用較多信息進行預測的個體,這些人善於觀察細節並且可能宣稱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雖然他們很可能更加精確和更少犯錯誤,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受到了嚴重干擾,對於獨立特行的猛獸未必是壞事,但是對於人類這樣的社會生物來說是災難性的。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僅僅看了 Jeff Hawkins 的一本書,就聯想到可能跟自閉症和面盲症有關係,然後杜撰了這麼一大堆文本。我們的認知能力並不是有一個或者幾個基因所確定的,而是由一個複雜的基因調控網路所影響的,跟我們的生長、發育環境也有關係。就連我的自閉症有害假說都可能是錯的,也許在大草原上,一個高冷獨立特行的男性獵人更容易傳播基因。我得坦白,如果有人能拿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概念模型或者計算系統,我會是那些最興奮最高興的人之一。
對於人類的認知機制和相關的缺陷而言,SDR 肯定是過於簡化的模型。我第一天看到 Jeff Hawkins 的 HTM 的時候,就斷言 HTM 實在是過於簡化了。但是概念模型的價值正是在於其簡單有用,畢竟我們都是還原論教育訓練出來的靈長目動物,我們的直覺無法處理過於複雜的模型(比如狄拉克方程)。還原論和簡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樂觀的原教旨主義者。
5.
接下來的討論是我的一些延伸討論,跟自閉症關係並不大。
我使用超參數來描述一個控制 False Positive 的控制參量,那麼很自然的問題是,這個超參數是否能調整?我懷疑在發育過程中,這個超參數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也許存在一個自適應的基因調控機制來幫助人類的幼兒學習語言和社交技能,因此嬰幼兒可以發展出母語優勢,並儘快適應社會生活(對於史前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性可能更大)。
是否可以用藥物來調整這個超參數?目前看起來是很困難的,雖然在另外一類認知障礙中,藥物是有效的。在卡爾薩根的宇宙一書中,薩根提到了雙向躁狂症,患者的情緒在極度悲觀的抑鬱和無所不能的狂躁之間振蕩,用鋰化合物就能緩解癥狀(Lithium (medication))。情緒是由神經遞質所調控的,比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而不是由神經元連接的活躍數量所激活的。即便我們能找到方法來影響這個超參數,其效果也需要很長的時間生效,而且很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僅從數學模型和計算上,我證明了 SDR 可以被推到極限。在沒有雜訊的情況下,可以設計出性質優異的 Polymorphic SDR,其超參數是可以動態採樣調整的。作為數據結構,SDR 之間是可以直接進行計算的,或者說 SDR 可以是兼容的。但是,對於兩個不同人的神經結構,大腦皮層的空間結構是由基因和環境所決定的,其編碼規則(或者說語義)幾乎必然是不同的,換句話說它們是不兼容的。因此,即便有可能通過掃描人腦結構提取神經樹突中編碼的信息,我們也沒辦法直接把這些信息直接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腦中(只要你相信 SDR,請忘掉一個神經元對應一個實體或者概念的假說吧)。我懷疑,上述過程甚至對於同卵雙胞胎都是不可能的。我甚至只能悲觀地斷言,除非按照一定的保真度複製整個大腦結構,我們不可能有效地重現某個人的高級認知功能(比如記憶)。
說句題外話,雖然 Jeff Hawkins 在工程中使用的 SDR 具有非常嚴格的數學定義和計算模型,但是僅從字面上來說,大腦神經網路幾乎天然地具備稀疏性(Sparsity)和分布性(Distributivity)。現在非常流行的 Deep Neural Network 也是基於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 的。不過,想要理解這些概念的意義,可能需要具備相應的計算數學背景。
6.
了解自己的認知極限是有益的,尤其是在自己存在真實的認知缺陷的時候。
我一直懷疑自己有輕度的 Bipolar Disorder,但是大概是另一個 false positive。但是我受到周期性的 Imposter Syndrome 影響,不定期地會感覺到自己是個騙子,智商非常低(跟學術界的頂尖玩家比起來,這是殘酷的事實)。在這個階段,我會喜歡聽各種無病呻吟的搖滾樂,看懷舊電影和美劇,偶爾會有寫小說的衝動。有幾年我非常厭惡這種狀態,妄想通過加班或者做家務來熬過去。最終我接受了自己,假裝自己是個困在人類大腦裡面的外星人(Teaser: My alias is an alien from Futurama),安慰自己必須容忍這些 wetware 的缺陷。我發覺看看美劇沒什麼壞處,《真探》裡面 Cole 的形象讓我感覺到自己還是個心理相當正常和積極的人:
In eternity,
where there is no time, nothing can grow.
Nothing can
become.
Nothing
changes.
So death
created time to grow the things that it would kill and you are reborn but into
the same life that you"ve always been born into.
I mean, how
many times have we had this conversation, detectives?
Well, who
knows?
When you
can"t remember your lives, you can"t change your lives, and that is the
terrible and the secret fate of all life.
You"re
trapped by that nightmare you keep waking up into.
所以我會匿名地在知乎上寫一些奇怪的文字。
7.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自己心智的囚徒,所以我們才會有各種各樣的二元論(Dualism)。
I"m human. I have a thousand flaws. I break down. I get up or I
don"t get up. I get lost. I make the same mistakes over and over. I
have scars and wounds. Sometimes when I can"t bear them anymore, I
drink. You can"t fix me. You can"t fix any of us. You can"t make us
perfect.
-- "The Prisoner (2009 Miniseries)"
我很少看反覆地看同一部美劇,但是我至少看了三遍 囚徒 (豆瓣)。Dreamer 這個設定實在是太酷了,但是成為 Dreamer 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當然可以假裝每個自閉症患者在自己的內心中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但是我們也需要面對現實,就像男主角那樣做出最終的判斷。
有時候,尤其是在受到挫折的時候,我也想退縮到牆角,像 Numb3rs 的男主角那樣躲在地下室里研究 NP=P 這樣的問題,不去跟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打交道。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和逃避的可能性。但是我們畢竟是社會動物,失去了社交技能很難獨立生活。
所以,研究自閉症就是在研究我們自己的認知極限,幫助自閉症兒童就是在幫助這個社會。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可能超越自私的基因的束縛,去面對存在的荒謬,想像和構建一個更好的社會。引用 Ilya Prigogine 的話作為結束語:
我們不能離開受污染的城市而遷居高山,我們必須參與明天社會的建設。用斯科特(Peter Scott)的話來說:「世界,我們的世界,要不斷拓展知識和價值的疆域,超越事物的已知性質,想像新的,更美好的世界」
我並不是自閉症的研究者,我的身邊也沒有長期追蹤的案例,請不要把我這裡提出的猜想當作實證的科研結果。即便在將來,這個猜想得到了部分證實,它也僅僅對狹義的自閉症定義有效。此外,我對自閉症的理解來自於互聯網上零碎的信息和耶魯大學的公開課:
耶魯大學公開課:自閉症講座
我建議對自閉症和認知科學有興趣的讀者看看這個公開課。另外,我需要強調一下,不要因為對自閉症了解就認為自己可以做自閉症的診斷,請參考實際的診斷手冊並且找專業人士介入。如果有可能,患兒的家長最好去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做診斷和干預治療。請不要把確診的自閉症患兒當作普通孩子來關懷和教育,這是錯誤的並且可能會耽誤干預。由於自閉症跟認知發育相關存在一個有限的時間窗口,患兒的家長有必要自己去了解相關的前沿知識和干預方案。請相信專業人士,因為這是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最好的選擇:
歡迎轉載或者在此基礎上做任意的演繹——如果這有助於社會對自閉症的了解。但是請注意我並沒有任何圖片的版權或者授權,我會不做任何通知地編輯、刪改原文,我也不會承擔任何連帶的責任。作為匿名的代價,我不會關心署名權或者 Credit。
Creative Commons
自閉症,之所以,在中國殘聯被翻譯為「孤獨症」,就是因為普通人會將其與「抑鬱與自閉」心理問題混為一談。
所以,自閉症的定義中最重要的一點是:Autism孤獨症,是一種兒童發展障礙。根本不存在成人在家呆久了。。。就變成孤獨症這樣的疑惑。
有的時候,錯誤描述會給不知情人加重錯誤印象。
自閉症是一種譜系障礙,有很多種類型,其三大核心缺陷:言語障礙:刻板性的,鸚鵡學舌式語言;社交障礙;行為障礙。多起病於三歲之前。
不知道你是不是擔心自己有自閉症?如果是的,你可以放心了,因為自閉症的人是決不會擔心自己有自閉症的,這不是傷風感冒,說得上就得上,基本上是從出生就有了。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到現在為止並沒有找到該病的發病原因。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大部分智商低下,但偶有少部分在某方面會有超高的智力。據統計,50%的自閉症孩子IQ低於35,也就是屬於重度智障的;26%IQ在35到50之間,中度智障;20%IQ在50-70之間,輕度智障; 僅6%是智力正常的。而即使那些智力正常的,大部分也無法獨立生活。這是我做了一次義工後寫的,關於自閉症
之前在一個關於自閉症的紀錄片里看到的,很貼切的形容
自閉症是天生病症,剛出生時很難發覺,一直要到兩三歲才會發現。因為他們通常智力低下,學會說話非常晚而且幾乎不能發展出與人溝通的能力。這一特點在一歲以後就會非常明顯,包括不願與人有正面眼神接觸,肢體發展不協調等等。長大後的自閉症患者不僅智力低下,而且缺乏基本自理能力。沒有可以康復的治療方式,最好的結果是讓這些小孩培養自理能力,可以獨立生活,但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是非常苦難的。國內現在有專門給自閉症小孩開設的全封閉式學校,需父母陪同 每日重複進行簡單手工和語言技能培訓。
自閉症是遺傳病症,如果第一胎孩子是自閉症,第二胎也有接近50%的可能患上同樣的病,對父母來說不堪重負。
對於自閉症的診斷,臨床上還沒有完善的工具和方法。目前普遍認可的診斷方法是由專業語言治療師、心理學家及兒科醫生組成跨學科評估小組,在診斷手冊的指導下,對個體進行語言、社會交往以及行為興趣等多方面評估,然後綜合結果給出診斷。
研究顯示,對患兒的早期干預治療能在最大程度上幫助這些兒童的發育成長。在發病的早期階段,即從兒童出生到3歲期間,進行干預治療將幫助他們培養語言和運動能力,以更好地與他人交流。但最新數據表明,大部分患兒仍在4歲以後才被診斷出自閉症。
自閉症兒童在很多方面都與正常兒童不同。父母多加留意就可儘早發現孩子可能患有自閉症的跡象。這些跡象就包括:
第一,他們會病態依戀某些特殊物品。患兒通常會對某些物品產生特殊的興趣,如積木、收音機、皮球等,甚至達到迷戀的程度。他們對這些東西愛不釋手,並在玩耍中獲得滿足。如果將這些物品拿走,他們就會哭鬧、驚慌。
第二,他們會刻板地重複一些動作。患兒常常重複刻板的遊戲模式和生活活動模式,抗拒改變,缺乏變化和想像力,例如反覆整理玩具,穿褲子前一定要先穿襪子,用腳尖走路,坐的位置不能改變,以及生活內容的順序必須保持不變等。
第三是人際交往障礙。患兒與周圍人缺乏情感交流及合作意識。他們常常迴避與他人的對視,甚至不會揮手表示再見。他們很少參加其他兒童的遊戲,而是把自己封閉在獨立的小世界裡,自得其樂。
第四是語言發育障礙。患兒一般語言逐漸減少,嚴重時完全缺乏。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低下,常出現刻板、重複、模仿和代詞錯用問題,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需求。患兒不會運用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姿勢及音調與他人交往。
第五是感知障礙。患兒對聽覺、視覺刺激反應遲鈍,例如聽到自己的名字毫無反應,對周圍人的微笑默然無視,以及不能按照指示做事情等。
最後一個是脾氣古怪。有些患兒脾氣暴躁,表現出暴力傾向。
結合這些可能出現的跡象,父母對孩子的日常行為活動加以觀察,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帶孩子就診,就可以儘早確診,儘早干預。
最後,推薦一個幫助自閉症兒童的活動。浙江溫州的畢昌煜年僅19歲,卻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患有自閉症,卻天賦異稟,曾經被陳丹青稱為「中國的畢加索」。他的畫作被印製在衣服、絲巾上,引起追捧。今年「雙十一」左右一段時間,歐莎服飾將在各大電商平台上舉行義賣,每出售一條畢昌煜畫的絲巾,將捐出11元給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兒慈會)。並且每賣出一件歐莎的產品,歐莎就向兒慈會捐一元。
願社會更多地關注這些「星星的孩子」,也願科技發展,希望能夠治癒自閉症的一天早日到來。
是一種 伴隨終生的先天性發育障礙疾病。目前排在兒童精神障礙的首位。發病率中國尚無自己的調查,國際上為千分之三到六。
自閉症,
一開始第一步往好的地方發展,就是不要用「治療」等標籤去標記。
第二步,我們說有一些天才他們是很厲害,不過都不善於和別人交流,從這個角度去先揚,當然並不是鼓勵。
之後就看你的造化了。
幼兒說一個朋友的兒子也是自閉症。在生活中,他常常表現得難以與小夥伴交流,當別人對他說話時他也時常沒有反應。他幾乎不會主動開始一段對話,甚至連與他人的眼神交流都很少。除此之外,他經常喜歡獨自在牆角,把玩具排成固定的長條,一旦有人打斷了他的行為,他就會大聲尖叫扭打。日常生活中很多其他時候,他都會不斷重複同樣的行為,很不容易改變。
現代醫學證明,自閉症的原因主要是腦生物學原因,跟關注智力發育沒直接關係。
幼兒說認為,自閉症主要特徵表現為:說話晚、反應遲鈍、不合群、不懂得怎樣與人交往和溝通;有的伴有智力發育落後、存在認知、感知缺陷;有怪癖、興趣範圍狹窄、行為方式刻板僵硬、長時間遊戲方式不變、缺乏對物體的想像及靈活運用它們的能力;注意力渙散。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自閉症,
首先務必把他們看成是正常的孩子對待,不給他造成太大的精神壓力。
其次帶孩子到專業的醫院接受治療和康復。
最後自閉症父母要做到下面兩點:
1、最好能將日常生活的內容與訓練結合起來,變枯燥的訓練為有趣的遊戲,逐漸讓孩子感覺到這是個很好玩的活動,進而對父母即對「人」發生興趣。帶孩子走出家門,幫助他找到小夥伴。
2、善於發現並捕捉到孩子的興奮點,對他感興趣的事情給予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藉助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消磨他們身上某些刻板的行為模式。你好,自閉症又叫做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康復醫院進行康復治療 現在中醫治療自閉症也有一定的突破 .
我說自閉症能判斷自己是自閉症就可以出院了
目前所說的自閉症,應該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分為自閉症(又稱孤獨症),阿斯伯格綜合征等。
自閉症是先天就有的,不是後天發生的。
自閉症至今病因不明,無法治癒。但是可以通過相關教育等干預治療進行相關行為的矯正,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自閉症的核心障礙(DSM5):社會交往及交流障礙,刻板行為和興趣狹窄。
目前應用最為有效且廣泛的治療方法為應用行為分析技術(ABA)
(本人為自閉症相關從業者,不喜勿噴,其他外行者請勿誤導他人!謝謝!不定時更新)
取消環境嘲諷 和環境主動友好是不是取消自閉症的一種原理
真假自閉症鑒定
現狀
自閉症從國外引入國內,從科學確認到大規模治療干預僅有二十年的歷程,由於沒有建立完整的鑒定體系,特別是由於醫學基礎科學對其沒有建立完整、系統的生理醫學科學理論,所以自閉症還不能通過醫療儀器檢測出來,主要依賴醫生的個人經驗。但重度阿斯伯格症、xxy染色體變異、重度語障患兒表現出來的舉止、行為、動作、語言與典型自閉症非常接近,醫生僅僅依靠家長填寫ABC自閉症量表是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而訓練又在殘聯繫統或民間,造成醫生無法跟蹤被訓練孩子的成長過程,無法返述自己的鑒定結果,從而找到鑒定和康復之間的規律。致使沒有經過長期培訓特殊孩子的醫生很難分辨出典型自閉症和類似自閉症的其他發育障礙的細微差別。於是很多不是自閉症的孩子被以自閉症傾向、高功能自閉症、自閉症譜系等模糊的名詞命名。被人為戴上了自閉症帽子,致使自閉症的發病率成倍增加。
真自閉症
自閉症是台灣、香港的命名,大陸稱孤獨症,被劃分為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是一種典型的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神經類疾病。典型自閉症兒童有著明確的癥狀顯現,與其他泛自閉類疾病有著本質的區別。典型自閉症也是我們說的真自閉症,仍是世界醫學難題,最基本的病因尚未清楚,是不可治癒的疾病。
對於真自閉症兒童我給到家長3條建議:
1、建議家長去有資質的醫院進行鑒定,醫院出具自閉症診斷書後可辦理殘疾證,對兒童日後生活有一定的幫助。
2、如有條件可再生育。二胎患自閉症的概率沒有任何醫學證明比其他出生兒童更高。
3、去類似北京星星雨這樣的機構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習,家長親身參與並接受ABA訓練,學習ABA訓練的理念、技術及流程,在今後家庭共同生活的場景中將ABA融入,從而達到盡量提高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之後無需再接受其他任何醫療或康復機構的治療或訓練。
假自閉症
自閉症孩子經過訓練能夠很輕鬆認識數千個漢字,能夠誦讀小學課文,但他們永遠不會不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文字的含義,這些孩子才是真正的、典型的自閉症兒童。而那些可以訓練回歸的孩子稱之為假自閉症,例如重度阿斯博格症患兒、真多動、語言發育特別遲滯等,存有這樣發展障礙的兒童有與典型自閉症幾乎一模一樣的癥狀。也就是醫院常用的自閉症譜系、自閉症傾向、輕度自閉、高功能自閉症等,我認為他們只是在某段時間裡某個發展層面停頓下來,是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回歸社會的正常兒童。
鑒別真假自閉症
為什麼一定要鑒別真假自閉症
一旦發展障礙兒童被貼上自閉症的標籤,將給家庭帶來了巨大心裡創傷和壓力,錯誤的判斷更會在兒童回歸訓練方面造成嚴重的後果。家長在訓練方向和潛意識都會遵照自閉症的訓練方式進行研究和執行。典型自閉症,真自閉症,現代醫學無法治癒。只能通過ABA訓練對其能力進行有限的改善。而真正的問題在於不應該對所有的發展障礙兒童都使用ABA訓練,自閉症譜系、自閉症傾向、高功能自閉症、運動神經發育遲滯、阿斯伯格症等兒童,他們只是在某段時間裡某個發展層面出了差錯的,是正常兒童中某些能力偏弱的,但他們仍然屬於正常兒童的範疇。是完全可以通過「非ABA」訓練回歸社會的。對於不是自閉症的兒童用只針對自閉症設計的ABA訓練方法進行康復,如同給得肺炎的孩子用肺癌的藥物,後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問題非常普遍,而這將關係到無數兒童及家庭的未來。
自閉症的孩子往往不與同齡的孩子交往,不能自發地與別人分享歡樂、興趣、成就等(例如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不能帶給或指給別人看)。在社交與情緒上不能與人發生相互作用。而且在日常言語方面有著明顯的區別,經常是自己能聽懂自己說的話,但是自己聽不懂別人的話。在行為上也總是重複,刻板的,更有甚者還帶有輕微自殘現象。
只說一點,自閉症和自閉是不同的概念。
自閉症學名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三星 Look at me APP感人廣告——自閉症 提供了一種治療的方法從機器人的角度來區別普通人和自閉症人群。 通俗點講,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為什麼稱它為機器「人」呢?並不是說它的外形長得像人,而是因為它的行為是在模擬人類。人類的行為並不是無的放矢,其過程先通過感覺器官收集信息,然後傳遞給大腦進行信息處理,然後支配骨骼和肌肉做出相應的動作。機器人的工作原理也是先通過感測器(輸入埠)收集信息,傳遞給主機進行信息處理,然後通過馬達(輸出埠)執行工作。主機是靠編寫好的程序來處理信息的。 換位思考一下,從機器人的角度來看,人類是一種高度智能的機器人,能在一秒中內收集上百萬個信息。人類從一出生就在被寫入程序,有的是別人寫入的(比如父母,老師),有的是通過自己的學習和總結,自主寫入的。普通人的大腦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寫入的程序模式是分支式;而自閉症人群寫入的程序多半是直線式或簡單的分支式。另外,自閉症人群收集的信息也是有選擇性的,他們對圖形圖像或數字的信息非常敏感,優於常人,所以對數學和機械方面會表現的特別出色。比如,克里斯托弗知道7507以前的質數。在電影《自閉歷程》中,當女主角聽到「鞋子」這個單詞的時候,腦子裡會快速顯現出她以前見過的所有鞋子的圖像或圖片。克里斯托弗的父親會用舉手,張開五指呈扇狀與兒子對碰一下來代替擁抱傳遞愛的信息,這也是他給兒子寫入的一個程序。電影《自閉歷程》里,女主角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問她的嬸嬸怎麼證明對面的房間是她的,嬸嬸會用一張紙寫上女主角的名字貼在門上,來傳遞一個信息。而直線式程序的缺點是它收集的信息(條件)是單一的,當風把門上的字條吹落後,這個圖像信息就沒有了,當條件無法滿足時,程序就無法進行下去,導致她的行為阻滯不前。而人類的某一特定的看似簡單的行為,是在滿足多個信息條件下才會產生的動作,在執行程序的過程中,還會根據外界信息的傳遞和變化隨時中止程序或進入另外一處程序。而自閉症人群由於直線式程序的限制,不會再接受新的條件信息,所以很難終止正在執行的程序,除非是他們自己自行中斷或程序結束。 以上所說科學依據,純屬個人的胡說八道。
推薦閱讀:
※孩子自閉症怎麼辦?
※如何看待「男子勒死自閉兒子埋後山 」這一新聞?
※自閉症一般會在幾歲時發現?發現前與其他正常孩子有什麼區別嗎?
※得了自閉症應該怎麼辦?
※國內的自閉症工作室是如何運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