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環保的動力是什麼?
中國做為一個國家有其環境減排的政治、經濟考慮,但公民參與環保,主要驅動力是什麼?
說起IT行業,有很多著名的定律,除了大家熟悉的摩爾定律和反摩爾定律給我們帶來優質的IT產品體驗之外,大家一定非常奇怪為什麼我們要不停地升級計算機硬體,明明用的好好的電腦就硬生生被淘汰了,明明反摩爾定律可以讓18個月後的價格變得更低花更少的錢,可是大家卻省不下錢來。這是因為IT行業還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叫做:安迪比爾定律。
安迪和比爾其實是兩個著名公司的CEO,安迪是指英特爾(Intel)公司的CEO安迪葛洛夫,比爾是指前微軟(Microsoft)的創始人和前CEO比爾蓋茨。一個是做計算機硬體的霸主,一個是做PC桌面系統的霸主,通俗的說一個是硬體一哥,另一個是軟體一哥。兩位一哥聯合起來形成了Wintel聯盟,就是本文所用的開篇小圖。在過去的30年里,英特爾處理器每18個月翻一番,計算機內存和硬碟的容量也以幾乎同樣的速度迅猛發展,但是微軟的操作系統也是越做越大,越來越慢。需要更優秀的硬體來支持複雜的系統。而對於終端用戶來說,他們帶來的好處是更加優秀的用戶體驗和更加優質的操作感受。所以,從英特爾、微軟、終端用戶三方的利益來說,英特爾和微軟打造了一個強大的驅動產業發展的共生生態,從而不斷獲得現金流收益,而終端用戶則以更優質的服務和更人性化的用戶體驗而甘心購買這些產品。最終形成一個三方共贏的模式,抽象來看,其實就是硬體、軟體和效果三個驅動力。
轉化到環保行業中,各種設備和工程製造公司,就類似於英特爾這樣的企業,他們提供了一個硬體的平台。而各級環境標準、法規和政策的制定機構就類似於微軟這樣的企業,他們提供了軟體的平台。和所有的終端用戶一樣,廣大的環境用戶就成了體驗軟硬體效果的終端付費者。遺憾的是,這樣的一個三角模型中存在很多缺位和傳播失真的環節,造成了三個齒輪之間無法咬合。
人們常常會討論軟體、硬體和效果三者之間,究竟誰是真正的驅動力。顯示的情況是,任何一方面的單方崛起都不足以拉動整個市場的運轉。而三者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率先突破都可能成為一個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例如膜技術之類的過濾技術出現,是通過硬體的提升,拉動了出水效果,最終提高了環境標準的改善;而2012年中飲用水新的環境標準即將實施,也無疑將作為軟體的提升拉動硬體和效果的改善;此外,隨著微博等新輿論平台的強大,來自公眾的環境覺醒,也將從效果上要求企業提供更好的軟體和硬體服務。因此無法說究竟誰是真正的產業驅動力。
然而在中國的環境問題,將三者之間越發割裂,使得我們不能很快的看到一個產業對社會的快速貢獻。下面我們從軟體、硬體和效果三個方向分別來談一下。
首先看軟體,環境產業的軟體最應該說的就是環境標準和法規的完善。然而當前的環境立法體系存在著立法部門分散、立法標準不科學、立法可行性差、立法的前景模糊等問題。細細來說,立法部門分散是說環境的立法體系是一個社會性問題,農業部門可以參與,建設部門也可以參與,環保部門還能參與,各個部門由於部門利益的存在,屁股決定腦袋的行為時有發生。立法標準不科學是指例如我們的某個排水標準說pH值在X-Y的一個範圍,而國外會把這個範圍更加的細化,僅僅給大範圍相當於沒有約束。立法可行性差是指我們的部分標準是照抄了美國的體系,又不慎抄錯的部分,把某些參數設定在了永遠無法達到的狀態。而立法前景模糊是指整個產業的標準建立後缺少一個對標準達到後的社會生態環境前景描述,造成執行標準的企業缺乏成就感,而公眾則缺乏想像力而造成沒有支付意願的問題。
再次看硬體,也就是環境設備、工程、技術和所謂的解決方案們。因為環保行業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最早的來源是給排水專業轉行來的,而且這個學科深入下去幾乎都是材料、生物、流體力學等基礎學科的天下。因此,一直是一個概念大於內容的狀態。這兩年來由於材料科學的進步和微生物培養檢測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不少行業的發展,但總體來說,因為涉及到的因素太多太複雜,而且標準化程度不高(例如進水條件的影響等)的制約,一直處於一個江湖郎中的形象中。究其原因是在於硬體提供商們缺乏一線大廠的整體公關,過度的遷就客戶造成池體的省建、不建等等現象,或者為了保證利潤而以次充好。總之,缺少獨立的硬體廠商商業人格,自然無法保證產品品質。
最後看效果,也就是終端用戶的感受。因為環境效果的體會最終是靠個體感知形成的,而且環境的好壞也常常需要對比才能發現奧秘。這樣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外的人會比我們環境覺醒的更徹底一些。沒有對比的情況下,很難對環境要素形成公眾性的要求。大家看到很多其他行業新產品的宣傳片,常常會把效果和特性展現的一清二楚,從而獲得用戶的認可形成升級的慾望。終端用戶缺少感知力,是大家對效果無法發出直接評價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個因素是公地現象,所謂的公地現象是大家都知道環境好了對群體好,但是都從行為上自掃門前雪,不為環境質量的改善吶喊助威。因此,這種效果意識的覺醒一定來自於整個社會的民主意識和維權意識(包括能力)的提升。
總之,由於軟體的驅動因素被政府掌握,而硬體的因素缺少市場化的有力驅動,加之終端用戶的感受不深。這就註定了環境產業的驅動力無法形成正向的循環。解決的辦法我更傾向於從公眾入手,提升環境意識的覺醒,推動政府的立法,最終加強環境支付能力,帶來企業對環境技術的提升。這些年來,隨著產業體量的放大,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承擔類似的責任和技術實力,也不排除環境標準也會從政府轉移到企業中來的可能性(只要企業的標準嚴於政府的標準,當然支付意願還是個大問題),這樣的前提一定是終端用戶對效果認可後的買單。
試想有一天,我帶著iPad去晨跑,打開環境助手,一個對話框彈出來說:恭喜您,您小區的環境擊敗了全國87%的用戶。原文:http://blog.jorywang.com/show-394-1.html1、舉手之勞,讓地球變得更好一點;
2、個人利益受到侵害(例如廈門PX事件)
環保不是為了讓地球更美好,而是為了讓我們更美好,
環保是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當我們認識到周圍已經沒有乾淨的河流,沒有新鮮的空氣,沒有安全的食物的時候,我們會自覺的為環境而戰
天生的對自然環境的熱愛。
愛自然幾乎是人類的天性,不然旅遊的樂趣何來?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如今看來自然的美麗也不是用之不竭的,若是連這好山好水都不復存在了,人大概便真的活如行屍走肉了吧。。。
個人感覺很多參與環保的人憑的都是一腔熱血
小時候有人告訴我「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很聽話的接受了,聽人勸,吃飽飯。
長大了點,有了自尊心。我懂得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如果讓別人發現亂丟垃圾,我會很沒有面子的。老師會認為我不是個好孩子,同學會鄙視我。不能讓大家看不起。
又長大了,為了我的理想,我選擇了「環境工程」作為我的大學專業,漸漸的,我發現,環保是我吃飯的工具,我要賺錢,如果要成為一個環保從業者,我得樹立我公益環保的形象。我必須環保。
- 如果是公民,那麼環保是一顆公益心;
- 或者,危害到了個人利益;
- 如果是從業者,那麼可能是一顆事業心;
- 或者現實點,是為了賺錢。
要有良心。
逼格。
環保逼格很高的。聊環保並實踐可以從土豪升級成高富帥。
描述:環保產業是近年來的新興產業,主要是圍繞著環境保護這個主題來進行相關產業鏈的開發經營,各區域政府機構也逐漸加大對這個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出各種以官方牽頭,行業內優秀企業參加的高端主題環博會。
隨著整個自然環境的逐漸惡化,環境保護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全世界都無法迴避這個問題,各國政府機構也在把施政重心朝著環境保護方面進行偏移。而依託環保這個大方向而發展起來的環保產業鏈也日漸成熟和完善,參與到這個行業的經營者也是越來越多。進而以環保產業為主的環博會也成為行業內最新技術發表、商業洽談的一個重要展現方式。
每一個新興行業的崛起都伴隨著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從不成熟到成熟是需要不斷累積經驗和相關數據的。環保產業就是其中之一,從產生到壯大也不過短短十來年,但因其行業的科技技術高質量的保證,使得研究成果一經投入,即刻就能獲得大量資金的支持,甚至影響整個行業的上市交易量,這種回報率還是相當高的。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模式,導致環保產業內的從業者良莠不齊,充斥著諸多「忽悠」,小部分人就是本著撈一筆就走的心態來做事業,必然會出現很多後續問題,影響整個環保產業的聲譽。環保產業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保持一個可持續性發展,不是治理完當下就行了,而是需要考慮到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環境預期變換和發展。所以這個行業迫切的需要一個能彙集有「真材實料」從業者,有著較高門檻准入要求的展覽會的形式,來給有需要的客戶進行相關展示,剔除一些不良的經營業者,樹立環保產業的品牌價值,普及正確的環保知識,發表最新的環保相關技術成果,所以環博會就營運而生了。
環博會通常都會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近幾年的宣傳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每屆與會者都是節節攀升,一些行業內的專家也會響應環博會的邀請,做一些專業質量很高的學術演講,增加環博會的熱度,同時也加速推進環保產業的飛速發展。每一屆環博會的舉辦都會使當年的環保產業整體水平有一個技術層面的提升。
環保產業與環博會相互作用,共同助力環保企業大力發展。
關鍵詞:環保產業
描述:環保產業是需要多方投入綜合性產業,會涉及到多個產業範圍,需要政策扶持、資金投入、人才培養一個都不能少。但往往這些行業內的企業因為客觀的局限性,很難一下子把這些關鍵條件全部拿到手,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平台,而這個平台最好的表現方式就是環博會。
環保產業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產業。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參與的,沒有紮實的技術作為基礎,沒有一定是時間作為積累,沒有雄厚的資金作為保障是無法在環保產業內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的。很多這樣的企業都在苦苦尋求一個獲得幫助、扶持的機會,而環博會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給廣大經營者,實現買賣雙方的雙贏局面。
由於環保產業發展時間不長,,也並不直接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雖然和現在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但對於老百姓來說,環保這個話題依舊離自己很遙遠。也是因為近幾年來各種惡劣的環境劇變,才讓人們對環保有了明確的認識,並開始重視這個方面,讓環保逐漸「平民化」,不再那麼遙不可及。早期的環保產業相關發展都是由國家政府機構來宣傳、牽頭,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來推進環保產業的相關發展,但真正落到實處的時候響應者寥寥無幾,從融資到推廣銷售,無不異常艱辛,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對這個行業的不了解,認為這個產業的發展前景不明朗,完全成了「曲高寡合」的局面。現在依託環博會的大型會展集中展示,給這些企業一個平易近人的宣傳平台,也給了一些投資者了解這個產業的機會,也更加讓普通人對環保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以後,環博會這樣的集中式會展只會舉辦的越來越頻繁,因為民眾的需求在擴大,所以環境保護相關的研究也會越來越多,這些研究出來結果就是環保產業未來發展的希望。在環博會上受到的矚目越多,企業就會發展的更好,環博會的影響也會相應的擴大。是一種榮譽感和中國人內在的一種不服輸的品質!
百年的屈辱歷史讓中國人在對外的比拼上有著絕對的熱情!為了更好的活著。
推薦閱讀:
※天津爆炸事件是環評的錯嗎?
※冰川融化是否會造成海平面上升?
※真的不是我聖女病,可是我真的不慣浪費水,節約用水為什麼有時候還搞得好像自己很矯情?
※中國人口數量應保持在什麼範圍內比較合理?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朱?在日本的滅絕?
TAG: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