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過,才不算是虛度人生?

個人認為,我們對於人生的理解在小時候就已經形成了,看到書上那些大名人,大科學家,我們認為對世界作出貢獻就是我們最大的價值,就不算虛度人生了。然而長大了,有時候想想,人生真的有目標嗎?但是轉而一想,你敢沒有目標嗎?沒有目標的話,長時間持續下去,必然導致精神萎靡,生活熱情喪失就像生命已經到了盡頭。能讓我們感到快樂的,也許只有看到離目標越來越近,個人價值能夠實現的時候了吧,我們就像一個齒輪,被用時才覺得十分快樂,沒有用時呢?自己也不知道幹什麼,要麼想出各種比如宗教文學之類的啊自娛自樂吧,作為人類,我們到底幹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創造。


3點,3句話。
恩格斯: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
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馬克思: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我來提供一個反的的角度。

首先,為什麼不能虛度人生呢?

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是虛度人生的反面呢?

很多錢?很多權?很多伴侶?萬人敬仰?名揚天下?征服宇宙?拯救人類?

人生到底是要用從人生下來到死整個時間跨度來考量呢?還是某個最巔峰的體驗來衡量呢?

到底是整體的體驗來衡量,短暫的高峰體驗來衡量,是當下的體驗來衡量,還是未來的體驗來衡量?

很多人都會告訴你怎麼樣才能過上一個好的人生,一個他們認為的好的人生,不虛度的人生。至於對於你來說,到底好不好,那樣的人生會不會虛度,只有自己內心的聲音最清楚。

我只知道我是丈量自己生命段標尺,這把尺子除了自己誰也用不了。


做自己,創造價值。


人生是生命在人間的一次旅行,人生是生命的一段過程,並非生命的終極目標。

無論我們的人生坎坷難行,還是順心如意,人生是非常美好的,短短的幾十年時光,是任何財富也難以購買來的,失去了,永難挽回。

要追求豐富多彩的人生,要勇於體驗各種不同的情景,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失敗,不要怕風險,不要怕逆境,不要怕失去什麼,我們來人間時一無所有,回去時也無法帶走一片樹葉,一切都是體驗,無所謂成功,也無所謂失敗,還是那句話,人生如夢,四大皆空,充分感受,無虧我生。

要具有反叛精神,否則,走不出他人思維法力的束縛,要敢於嘗試,勇於開拓,體驗新生活,要有勇氣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在荊棘叢林或荒原上開闢道路,雖然會遍體鱗傷,雖然會時時處處迷茫,但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具有最大價值的人生。

人生一定要樂觀積極,要奮發向上,只要還在呼吸,只要生命還沒有離開人間,就絕對不能絕望放棄,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要向人生和生命的最高境界分秒跋涉攀登。

全文請搜索&< 人生應該這樣度過 渾沌草&>


謝邀。

最低標準:只要做到,因為你的存在,讓別人生活的更好。付出才會有價值感。就不是虛度人生。

最高標準:認識完善自我的同時,影響更多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理念。


大致不痛苦就可以了,你就成功了。

估計看得懂的不多。


很喜歡畢淑敏的一句話:「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便在於我們要努力賦予它的意義。」


要想不虛度人生,首先要想明白什麼是人生。而什麼是人生,這個不是可以輕易定義出來的。很多人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很多人直接用自己一生的實踐去定義,可能有少數人思考過這個問題,並且思考明白了,做出了自己的定義,並按照自己的定義去實踐自己剩餘的人生。

這裡,我沒法給出任何人生定義,也不可能去定義別人的人生。但是,我仍然希望可以幫到題主一點點,所以給出一些個人觀點和建議。

其實從生物角度而言,所有生物的存在意義都一致,那就是基因的傳承,這是所有生物終極的目的和意義。從某種角度理解,生物只是基因的載體,基因傳承的工具。

但人還是有所不同的,有了思維和意識,可用於創造,可用於享受,可用於制定目標甚至去實現目標,對於基因的控制,有了一定自主權。

當人提出人生的意義的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就已經超越了基因的控制了,只是說很多人還沒有找到這個答案罷了。

如果題主真想在這個問題上有所收穫,而不得法,那就去尋找參照系和參照目標吧,看別人是怎麼過的,看歷史上的人們是怎麼過的,看帝王將相的過法,看普通大眾的過法,看文化大家的過法,看古聖先賢的過法,看商賈巨富的過法,一句話,看人間百態。當然,是去看他們真實生活狀態,而不僅僅是那些所謂豐功偉業,除了豐功偉業,還要看他們背後的付出和代價,看生活的點點滴滴,全面而系統的去了解、去觀察、去體會。

另外,去看歷史,把上面這些人物置身於相應的歷史背景中去看他們的選擇,他們的生活。

有了一定數量人生案例和樣本的積累,你可以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人生,或者綜合這些案例其中的人生經驗,定義一個你自己的人生。

當然,還是要強調,不僅要看人生定義中的輝煌成果,還要看人生定義中的付出和代價,這樣才不會有失偏頗,最終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去實現他。


實話就是,無論你選擇做什麼都會有遺憾。不可能有百分百的意義。


做一些事,嘗試被自己同樣渺小的同類記住?
自己開心的過每一天?
傳承知識,教育下一代?

很抱歉

地球都只是宇宙的塵埃
我們又能做點什麼?

我也希望有人給我一個答案


「在有限的生命里儘可能經歷多樣」

現在2017年第一季度,我問你2016年你記得哪些事,不用說,你只會記得過去一年裡的那些凸起事件。
嚴格意義上說,在人生尺度上,正是這些變化的瞬間,讓你的人生上色


《人類簡史》第十九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探討了這個問題,我這裡大面積摘錄:

生命的意義

所以,我們的中世紀祖先會感到快樂,就只是因為他們有著對來世的集體錯覺,因而感覺生命充滿意義嗎?沒錯!只要沒人去戳破他們的幻想,又為什麼要不開心呢?從我們所知的純粹科學角度來看,人類的生命本來就完全沒有意義。人類只是在沒有特定目標的演化過程中,盲目產生的結果。人類的行動沒有什麼神聖的整體計劃,而且如果整個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個宇宙很可能還是一樣這麼繼續運行下去。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不能排除掉人類主觀的因素。但這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活所賦予的任何意義,其實都只是錯覺。不管是中世紀那種超脫凡世的生活意義,或是現代人文主義、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本質上都完全相同,沒有高下之別。像是可能有科學家覺得自己增加了人類的知識,所以他的生命有意義;有士兵覺得他保衛自己的國家,所以他的生命有意義。不論是創業者想要開新公司,或是中世紀的人想要讀經、參與聖戰、興建新廟,他們從中感受到的意義,都只是錯覺與幻想。

認識你自己

作者在這裡否定了生命意義的存在,不過接著他拋出了問題。

如果快樂是在於感受快感,想要更快樂,就得操縱我們的生化系統。如果快樂是在於覺得生命有意義,想要更快樂,就得要騙自己騙得更徹底。還有沒有第三種可能呢?

作者最終回到佛教上。

正因如此,大多數宗教和哲學看待快樂的方式,都與自由主義非常不同。114最看重快樂這個問題的,就是佛教。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有系統地研究了快樂的本質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來越多科學團體開始研究佛教哲學和冥想。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並進一步解釋。

佛教與現代生物學和新世紀運動的相同點,在於都認定快樂不在於外在條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見解在於,真正的快樂也不在於我們的主觀感受。我們如果越強調主觀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給我們的建議是,除了別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時也別再追求那些感覺良好的心裡感受了。

我的想法:

  1. 明確意義是人為的,是有局部性,作用範圍以及分層的;
  2. 允許多種解釋存在。例如創造這個事情,在物理上可以理解為無序的減少,在信息學意味著信息的高傳輸,在哲學上可以關聯到生命衝力。
  3. 選取主解釋和從解釋。你需要選擇一種作為做事規範,不過你也要察覺其他解釋的存在。例如生孩子這個事情,你選擇了親情解釋,但同時也意識到自私的基因。
  4. 自己建立這個意義體系

最後,這不是一個正確的問題,根本問題在於沒有界定範圍。


1、充分感受生命的美好,認真體驗這五彩斑斕的世界。
2、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世界和後人留下點什麼,讓後人的生活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更加精彩。


1、堅持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2、不斷從各方面提高自己。
3、善待和愛身邊的人。

我覺得這三點能堅持做一輩子就夠了,這一生,不算白活。


虛度人生有啥不好的?我就想每天睡到自然醒,看看書,畫會兒畫。晚上最好能擼個串兒喝點小酒。不時約朋友去英國喂個鴿子。


瀉藥。


什麼時候你能不被這個問題所困惑,什麼時候才是過上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理解的不虛度,就是充實。

什麼是充實?

充實源於熱愛,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哪怕是盯著看一棵樹看一下午,你也會覺得充實。

擺脫無所事事的感覺,不要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就是充實。

希望樓主找到喜歡的事,找到讓自己高興的事,然後投入的去做,就是不虛度了。


做有價值的事情,讓自己提升價值!


我不知道怎麼算不虛度人生。

但我知道怎麼算虛度。

重複就是虛度。

那麼怎麼算不虛度?

不重複地過每一天,讓每一天都有新內容。


謝邀。
我的人生信條是,你自己快樂就好。什麼樣的人生都是一生。有追求就去追,沒追求就享樂。等你老了,不後悔自己做過的關於人生的決定就好。
那些「偉大」都是虛的。人家才不是為了追求「偉大」而「偉大」了的~


推薦閱讀:

德國老人建立飛面神教教堂,將對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
中醫能否以科學實驗的方法驗證其效用?如果不可以,為何?
什麼是第二臨界點(the second critical endpoint)?
人類可以真的用科學和理性改造自然嗎?真的可以用理性獨立思考嗎?
蘇聯在建國之後是如何迅速實現工業化的?

TAG:心理學 | 大學生 | 生命的意義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