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的交響曲是否少有優美的旋律?
如題。曾多次嘗試聽馬勒的第一、二、六、九交響曲都失敗了。這些作品的確不乏精巧、別緻和宏大,但是實在是找不到好聽的旋律。求老司機帶入門?又或者,馬勒為什麼可以獲得如此高的讚譽?
身為布魯克納骨灰粉,我自然是認為馬勒交響曲中的歌唱性不及布魯克納,但馬勒怎麼也是寫藝術歌曲的一把好手,優美的旋律雖然不是處處可見,但也是很容易找到的上面各圖段落選自馬9 6 2
你怎能說這些段落的旋律不好聽?不優美?~
題主一定要記住,旋律不優美的作曲家,歌唱性不夠好的作曲家不可能成為一流作曲家。Mahler是上世紀之交最好的德奧作曲家,覺得他的旋律不好聽只能是題主自己的問題。根據我所知道的大多數樂迷的經驗來看,題主也許是被他複雜的結構所干擾,所以很難抓到主次,所有建議你從別的相對沒那麼複雜的作曲家聽起。
勸題主懸崖勒馬,趁早打住。因為一旦聽進去了,就是需要電擊治療戒馬的時候了。
不請自來。非專業偽樂迷,回答僅供參考。
如果讓我選我最喜歡的10段旋律,馬勒作品至少能出5段,至少。
先說大俗,馬五第4樂章小柔板,如果題主連這個都不覺得是優美的旋律,我真的無話可說了。馬五那個小柔板簡直美的讓人窒息,在馬勒以前,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作曲家那麼用豎琴的,心都化了。
馬四首樂章,少有的馬勒比較陽光的樂章。特別像是一首歡樂的舞曲。即便給我舞曲的感覺,但一點不覺得粗俗。
馬三第4樂章,至今為止是所有人聲歌曲中最喜歡的兩首之一(另一首是呂克特之歌中的一首,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 )。同馬五慢板,第一次聽過那個樂章後旋律在腦子裡揮之不去。
最後說最喜歡的,馬三第6樂章。是我覺得我聽過的所有音樂中最美的旋律。完美展現了馬勒寫大型慢板樂章的功力。溫柔展開的主題,如同上帝溫暖又帶有一絲絲憐憫的愛一般,擁抱聽眾,把感情推向高潮。記得第一次聽的時候,到最後,腦子裡跟炸了煙花一樣……
剩下的能想到的太多了,上面有人說過的馬九1和4樂章,馬六等等。如果真想試試,建議還是像上面回答中說的,先試試馬五第4。一般不會失望。另外,贊同上面一位病友的話,馬勒的坑最好別跳,真的想跳,一定想好,這坑一旦進來這輩子就再也別想出去了……
***************************************************
之前沒有仔細看題主的問題,發現後面還有一句問題,補充兩句。
馬勒作品是否有優美旋律,與馬勒為何受到如此高的讚譽,是兩個問題。
換句話說,一個作曲家受到高讚譽,並不一定僅僅是因為寫出的旋律優美。音樂不止有旋律。配器,和聲,織體,結構等等均對一部作品有重要影響。旋律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馬勒的作品,不僅因為優美的旋律而獲得讚譽。配器,和聲,織體,結構上的事情請專業的人說,我個人感覺最明顯的,在馬勒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作曲家像馬勒那樣用銅管。很多動機和主題完全由銅管主導,而且動機主題本身大膽而新穎。感覺他以前的作品,銅管更多的像是「配角」,而馬勒把銅管結結實實寫成了「主角」。單就說這一點,就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馬五小柔板顯然應該作為欣賞馬勒的入門曲目啊
馬勒沒有好旋律是假的。
但給題主一個建議,接受不是所有音樂都有好旋律的事實,並且試著欣賞織體和曲式。祝你開啟新世界大門。
———12.20凌晨更———
事實上旋律在古典音樂中的地位是很低的,只是提供一些供作曲家加工的材料(還不是唯一一種材料)而已,瓦格納可以用更加短小、靈巧的動機來充當這個原材料,勛伯格等現代作曲家可以用音列做原材料。在古典音樂中真正充當音樂複雜性、趣味性和藝術性來源的是對這些材料的「精加工」過程。用複雜的和聲(音與音關係的設計)、復調法(聲部與聲部關係的設計)、配器法(把握並充分發揮樂器的特性)局部地(套用一下微分幾何術語啦啦啦~)營造織體,再以一些特定的曲式安排作品的整體結構,這既是古典作曲的精深之處(因此和聲、復調、配器、曲式成了作曲四大件),也是深入欣賞古典音樂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流行音樂也繞不過這四大件(就算復調),只是旋律比較容易引起注意罷了。
現在的通俗音樂界稱「旋律寫作」為作曲,織體和曲式創作為「編曲」,使人們對古典或嚴肅音樂的作曲產生了嚴重的誤解,不可不察也。
———12.20凌晨又更———
我幾小時前對「織體」的理解似有誤,回頭再更。
我覺著還是多聽,硬著頭皮聽,當成背景音樂聽。
就我個人馬勒是沒全聽完的,實在太長了啊,但是馬12345旋律都很好啊,藝術歌曲也很好啊~
之前一直覺得馬2聽不下去,但後來強行聽了幾遍突然就覺得「wc,真給勁」
不知道題主對於「好聽的旋律」的定義是什麼,對於我來說,馬勒的作品中到處都是好聽的旋律。
如果是沖著好聽的旋律去聽馬勒,馬一馬二是不錯的選擇啊。舉個栗子來說,馬二的第二樂章明快的連德勒舞曲,好聽得不要不要的。
當然,馬勒的作品中很多地方都融合進了很多被認為粗笨的民間歌曲的旋律,還有「少年魔法號角」、「流浪少年之歌」這樣的馬勒自己的歌曲也在交響中到處都是。乍一聽其實挺怪異、扭曲的,像是那種小丑式的嬉笑,像是那種荒誕的夢境。這可能不是題主想要的那種好聽的旋律吧,其實還是見仁見智,個人的口味也沒必要一定符合別人的看法。
個人建議一開始先不要聽六、九,一、二、四是不錯的選擇,馬勒的作品還是得多聽才能融入到他構造的精神世界中去。聽進去之後,即使馬六掄的大槌也是「好聽的旋律」。雖不是馬勒迷,但是睡前看到這個提問還是忍不住爬起來把《馬一》刷了一遍,好確定我自己的耳朵沒問題。題主不要誤認為自己欣賞不了的東西就是不好聽的。還是多多提高鑒賞能力為好。
非音樂學專業音樂愛好者強答
馬勒的大部分音樂作品,以「包羅萬象」為創造宗旨,往往是壯美多於優美。因其具有小資產階級和「第一代移民」的歷史局限性,其作品在衡量大地的尺度,充盈著對人民群眾的悲憫時,總是不忘衡量自身多舛的命運,不忘記「三重意義上的無家之人」,不忘記知識分子的自怨自艾(笑
我覺得,正是因為其「時代局限性」,馬勒的作品表現了二十世紀初維也納乃至歐洲思想界的消極避世、對未來沒有足夠的信心的「世紀情懷」,從而使馬勒的藝術風格在中後期浪漫主義風格的頂峰瓦格納那裡得到了提高,產生了具有個人風格的傑作。直接照搬瓦格納的勛伯格早期作品和未得馬勒核心的策姆林斯基其實表現平平
馬勒之後,其實就沒有純粹的、貼近人心的交響曲了
旋律性上,許多作品的旋律、主題十分「洗腦」、琅琅上口易於在衛生間傳唱,例如1,2.1,3.4,4.1,4.4,6.1,7.5等等。馬勒的作品常常使用俗文化與雅文化的對比產生諷刺感與荒謬性,在欣賞時應注意理解。比如輕鬆愉快的馬九第三章和馬一的葬禮進行曲
有些作品旋律線則不夠清晰且拉的很長,初聽上去會不知所云。事實上,這些作品內涵豐富境界高遠,聽到最好有披沙揀金之感,都是精華之作。例如馬五四樂章,馬六末樂章,馬七第二樂章,馬九的一樂章和末樂章。
馬勒的藝術歌曲,如果仔細去聽,和他絕大部分的adagio一樣富有藝術張力
有些答主說布魯克納的歌唱性強於馬勒,恕我還是不能苟同。和瓦格納類似,布魯克納交響曲旋律的重複性相似性很高。予以為這種處理手段犧牲了歌唱性,增強了樂曲的內涵和英雄主義情懷
布魯克納的合唱聲樂作品和馬勒第八交響曲類似,初聽龐然大物,接受之後又小巧玲瓏,好像孫悟空金箍棒
馬勒最可愛的作品之一這個問題吧…… 切利比達克說馬勒是瘋子……好像……
馬六的慢樂章不要太動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這真是今天最佳笑話
第五交響曲 Symphony No. 5 in C sharp minor
第四樂章 Adagietto. Sehr langsam
前兩天看完伯恩斯坦指揮的馬勒第五,這倆老頭子是絕配,伯恩斯坦指揮到激動處會跳起來,太可愛了。
不過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是我個人覺得馬勒作品裡比較優美和柔的。
下面是蝦米上的他人解讀。
我直接指出幾個旋律美到不行的片段吧
馬勒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馬勒第三交響曲第六樂章。這兩個樂章都是寫愛情的。馬勒曾說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是自己獻給妻子阿爾瑪·辛德勒的「愛情宣言」,整個樂章無比優美安詳平靜,就像喃喃細語,相對應的是馬勒寫第五交響曲時候剛與妻子完婚的安逸與幸福。
第三交響曲第六樂章更不用說,在第三交響曲里馬勒「嘗試描寫大自然的所有聲音」,馬勒曾給這個樂章命名為「愛對我說」,這無疑就是愛的聲音
兩個樂章都美得不得了,對普通人毫無欣賞障礙,聽多了以後你就可以嘗試從頭到尾聽完整的交響曲,享受大型交響曲的結構和層次感以及經過層層鋪墊最後聽到喜愛片段的幸福感
然後就像某答主說的,你就要電擊戒馬了以前沒有感覺,寫代碼的時候當背景音樂聽了幾十小時,就體會出味道了。
馬六 第三樂章中庸行板
聽到現在的馬勒,感覺這個人很神奇……
馬勒的很多音樂不是像貝多芬海頓那樣朗朗上腦(嗯不是口),聽第一遍就喜歡上的很少,感覺很多需要意境,而且有時候去現場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氣氛。我開始覺得馬勒就是個瘋子,怎麼聽怎麼都感覺難聽。直到有一天我考試掛科了,然後在校園裡漫無目的的瞎逛悠,手賤點開馬一,感覺woc這麼好聽,寧靜深遠,然而又試了試馬五,還是覺得難聽。
後來一個朋友安利了馬三,開始也覺得難聽,後來有一天熬夜起來看球,無聊至極(沒錯是皇馬的比賽)打開第一樂章,中間有幾段陰森恐怖的旋律,我硬著頭皮忍下來了,然後過去以後就是極其美的小提琴獨奏,猶如春光沐浴大地(後來知道是描寫的夏天……),最後一段讓我感覺極其震撼,就像是一群小朋友裝模作樣的列隊前進,頑皮但又不失整齊(恰好這時候齊達內玄學發功了皇馬逆轉了)。之後就沒睡覺了,把其它樂章聽完,感覺爽的一筆。
馬二是前兩天去了一趟蛋劇院聽馬一,回家路上想著再聽馬一就無聊了,聽聽馬二感受生活吧……然後就被開始的大提琴吸引住了,之後二三樂章(尤其是二)讓我感覺馬勒真是一個奇怪點子很多的音樂家,很多地方我覺得他是不是該反覆了?沒想到他又創造了一番旋律。
至於四六七八九十,我還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觸,但我覺得憑這個經歷看,吃棗有一天能覺得旋律美吧!
更新,半年來突然間接受了馬勒所有的音樂,現在覺得裡面最精彩的還是第八交響曲。
第四的三樂章難道沒有美哭 (?? ?? ??)
馬勒旋律不優美???是我馬勒病太深還是題主您沒認真聽啊?多的不說,就馬二第二樂章那旋律,嘖嘖,真的,那是真爽過吸大麻。三月不知肉味啊。但是音樂這種東西還是太過主觀,每個人口味都不一樣,題主不必強求去理解什麼樂外之旨,韻外之致,聽就行了。不管聽啥,還不就是圖個好聽嗎。不過這裡我要給題主給點小建議,我覺得倘要真正聽馬勒,那最好是要有一套好一點的裝備的。以前高中用10塊錢耳機聽小編製還是感覺美滋滋,聽個響,圖個樂嗎。不過到了交響樂就不行啦,嘈雜,悶吵,根本聽不出細節,這又何談整體呢?但就是這種情況下,古典時期的交響樂還是能夠應付一下的,可惜對於布魯克納馬勒這種大編製狂魔還真的是束手無策,以至於我以前對於他倆是毫無好感。後來機緣巧合,有幸用a1加大饅頭2(這還不是聽古典的)聽了一下馬二,我的天。。。那真是新世界的大門。。。最後女高音與女中音的二重唱簡直是。。。(原諒我是真的詞窮,這梨子的味道留給題主嘗吧)到大學吃土攢了一套裝備後,所有的大編製音樂才向我真正展開了懷抱。所以說,題主,燒錢吧(笑)
推薦閱讀:
※馬勒和布魯克納是否過譽?
※如何欣賞貝多芬的大賦格(OP.133)?
※如何評價青年鋼琴家左章?
※為什麼阿巴多沒有指揮過肖斯塔科維奇?
※「熱愛巴赫則不喜歡肖邦」這種相關性是否在某些西洋音樂愛好者群體中存在?有研究證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