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處理家庭矛盾?

家庭矛盾


我是一個脾氣好到蔫甚至慫的人,很少和人有矛盾,但家庭里的矛盾不好繞開,我也是吃過大虧的,說一下後來總結的經驗。

其實我們跟生活中每個接觸的人幾乎都不可避免會發生衝突,比如同事、主管、客戶,當然,配偶見面多,免不了。其他,甚至還有孩子與家人。該如何化解這些衝突?我們如何在獲得真心想要的東西時,也兼顧到其他人的需求?這大概是所有人進退兩難的困境中,最普遍、卻也最艱鉅的挑戰了。

作為一個試圖用理性解決一切問題的人,經常想不明白這件事,所以一直在思考這種兩難困境。這件事案例說並不難,無非是處理分歧時,從「互爭輸贏」的思維轉變成「雙贏」或「互利」的方式。但就像知乎里一萬個高票答案也解決不了人生中一個微小問題這般,知易行難。能說服自己,並與他人達成共識,往往是高難度的挑戰。也許很多人還在辛苦掙扎,即使他們已經學過雙贏技巧的基礎原理,然而一旦置身衝突的情境中,還是會退回到「互爭輸贏」的方式,即使這種方式的代價高昂,破壞力十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逆轉的情況,通常都是因為對方並沒有和你同步,沒有轉變過來。更甚至,可能只是難纏。

如今的我已經明白,原來我們在和其他人交涉之前忘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和自己談判。認同自己,可以為「讓別人贊同你」預先鋪好路。畢竟,要是我們不能先說服自己,又怎麼能期待說動別人呢?所以說,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行談判。如果廣義來說,談判其實就只是雙方來回溝通,試圖達到共識。我們之所以和人爭執,不只是為了達成共識,更是為了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從家庭不和、董事會鬥爭,到罷工甚至內戰,無數困難的紛爭,如果仔細思考,會發現導致我們無法如願以償的最大阻礙並非對方,重點也不是他(或她)有多難纏。最大的阻礙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當我們遇到麻煩時,當下的反應往往是一時衝動,並非出自真心,正是這種未經大腦審慎思考的行為阻礙了我們。像去年有一個創業公司發生糾紛中,一位合伙人在媒體上咒罵另一位合伙人是騙子,對方惱羞成怒,於是一狀告上法院,結果讓雙方都付出極高的代價。對應到家庭當中,丈夫按捺不住怒氣,猛烈抨擊他太太,然後怒氣沖沖地離開,這種舉動會讓人覺得他根本不想為了顧全家庭而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

我們遇到衝突時表現出來的拙劣反應,背後隱藏的是敵對的「輸贏」心態。我們認為,如果自己無法獲得想要的東西,就代表對方會得到,結果絕不可能是雙方都稱心如意。不論是企業所有人想盡辦法試圖掌控商業帝國、小孩子搶奪玩具,還是各民族因為領土問題爭執不休,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前提:只有其中一方輸了,贏家才會出現。即使我們想合作,但仍害怕對方會佔我們便宜。這種「輸贏」心態的立基點正是匱乏感。我們害怕失去,於是必須多為自己設想,即使犧牲別人也在所不惜。這種非得爭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思維,最後往往導致人人都成了輸家。

但是,阻撓我們成功的最大障礙,也能成為我們的最佳契機。如果我們可以學習在試圖影響別人之前,先影響自己,就更能同時滿足彼此的需求。如此,我們將不再是自己最糟糕的敵人,而能成為最好的盟友。這種讓自己化敵為友的過程,正是我所說的「認同自己」。

我花了多年時間試圖釐清,究竟是什麼阻礙我們心想事成,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更遑論要說服別人。最後發現大致有一套辦法,涵蓋6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提出一項特定的內在挑戰。或許,這6個步驟看起來就像普通的常識。但是,我領悟到這些「常識」其實並不尋常,因為人們鮮少應用。在你眼中,這些步驟拆開來看或許並不陌生,但如果你時刻銘記在心,不僅可以切實有效地運用這些步驟,而且也能貫徹始終。

接下來,我簡單說明這6大步驟:

1、感受自己

第一步是了解你自己。我們太容易掉入不停自我批判的陷阱中。這裡的挑戰在於我們必須反其道而行,充滿同理心地傾聽自己的根本需求,就當作你面對的是重要的夥伴或客戶。

2、思考最佳替代方案

一旦陷入衝突,我們很難不怪罪別人。這裡的挑戰在於我們必須跳脫這種「我沒錯,都是別人的錯」的思維,為自己的最佳替代方案與人際關係負起責任。更具體地說,就是在你內心思考B計劃,對自己承諾會滿足自身的需求,不論別人是否會關照你的需求,你都要堅守這個承諾,不受影響。

3、換個角度看人生

幾乎每個人都會本能地產生匱乏的恐懼。這裡的挑戰在於,你必須換個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尋找讓你心滿意足的源頭,而且不論外界如何影響,都無損你內心的安然與知足。(最典型的,為什麼別人不做這事而我要做、為什麼我不能擁有XX而別的家庭擁有……)即使老天爺對你似乎不太友善,你也要相信命運是跟你站在同一邊的。

4、活在當下

發生衝突時,不論怨恨過去或對未來感到焦慮,都很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這裡的挑戰在於我們必須反其道而行,好好活在當下。當下有你想要的東西,也是你唯一擁有的東西。只有在此時此刻,你才擁有力量,可以體驗真正的滿足,並改善自身的處境。

5、無論如何都要尊重

以拒絕對應拒絕,以人身攻擊回應人身攻擊,以排擠報復排擠,這些以牙還牙的方式聽起來很大快人心。而這裡的挑戰在於,我們必須以尊重並接納別人這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相待,以德報怨,即使對方真的很難纏。

6、聰明付出,收穫更多

我們非常容易就落入爭奪輸贏的陷阱里,一心只想著滿足自己的需求,尤其是資源匱乏時更是如此。最後的一個挑戰,就是要先付出而非奪取,以「三贏」的策略改變遊戲規則。

我領悟到「 認同自己」的過程彷彿就是通往「內在認同」的循環,也就是上述6個步驟的循環。這種內在認同是無條件接受與尊重的心態,很有建設性——首先針對自己,然後針對最佳替代方案,最後是針對別人。

通過「站在自己的立場」與「構思最佳替代方案」,你會對自我感到認同;通過「重建你的人生觀」與「活在當下」,你會對人生感到認同;通過「尊重對方」與「懂得付出與接受」,你對他人感到認同。每一種認同都讓你更容易獲得下一種認同,這三種認同合起來,就會形成內在的認同,讓我們更容易與別人達成共識,尤其在充滿挑戰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這些年來,我努力在做到保持鎮定,自我觀察,先不要有反射性的回應,就算是難以尊重的人,我也得以禮(或理)相待。當然,還沒有修鍊到每時每刻都做到。

用來說動別人的原則,同樣也可以用來說服自己。有效解決外在衝突的方法,在處理內在衝突時也可以派上用場。達到自我認同的過程,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最艱巨任務之一。畢竟,人類是種會產生機械式反應的生物。我們天生就會自我批判,怪罪別人,害怕匱乏,在遭到拒絕時會予以反擊。我試圖將自我認同的過程濃縮精鍊成最簡單的形式,當調解的任務變艱難,尤其是情緒高漲難以控制時,這些方法運用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

要堅信,不論面臨多大的困境,我們都有能力克服困難。通過練習,以及審視自身目前的態度,並嘗試新的態度,就可以談出利多人和的好結果,而且這些成果的價值遠遠超過我們投入的時間與努力。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達到內心的自我認同不僅是最具挑戰的任務,而且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你可以在許多方面運用內在認同的方法。比方說,在進行重要的談話之前,先複習上述這六個步驟。當然,如果你能定期事先練習這六個步驟,那麼在忽然出現狀況要應對時,就更容易與自己達成共識。就像運動員為了要在比賽中發揮最好的表現而得持續訓練一樣,你也可以這麼做,而且並非只為特定情況做準備,而是每天都要進行的練習。每一天,我們都有聆聽並盡量滿足內心需求的各種機會,並且將「你輸我贏」的堅持改變成「雙贏」的想法。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阻止不必要的衝突發生,讓日常的衝突解決變得更容易。

對於不習慣往內心探索的人來說,就把這種自我認同的功課,當做是熱身的伸展運動,不妨慢慢來。即便作為宅男,我也相信長途旅行是由每個一小步所逐步累積而成的。

最終,內在認同的方法不僅能提供新的生活方式,也能讓你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包括家庭、職場和世上所有的人際問題。而這一切都源自於學習與自己共處,與自己好好合作。

雞湯最近太多了……一會就匿。


除了家暴這種需要法律來解決的問題外,幾乎所有的家庭小矛盾,都可以用社會心理學第一章的「基本歸因錯誤」來解釋和解決,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無非就是一方責怪另一方回家後一言不發就知道看電視玩手機、家務我一個人做也不知道幫忙、說好周末要一起去商場臨時又變卦、我今天在公司被人欺負了也不知道過來關心和安慰下……


我們之所以會因為這些事情生氣,是因為在我們對這些事情的認識有一個隱含假設,就是對方「應該」幫忙做家務、「應該」關心我的心情、「應該」回家多交流而非一個人玩手機。當現實的情形中這些「應該」做的事都沒有做時,我們就會認為對方是「故意」不尊重我不在乎我。


我們能容忍無意的過失,但是不能容忍故意的作對,故意謀殺和過失殺人雖然結果一樣,但從法律和道德上,我們都接受對其實行完全不同的懲罰。同樣不做家務,我們會對心智健全的成年配偶生氣,但是不會對家中小孩和寵物生氣。


所以矛盾的本質,不是表面的這些行為,而是內心對他人不在乎自己不尊重自己的痛苦,而痛苦的來源,在於我們對他人行為的解讀,我們將行為完全「歸因」與他人內在的人格和態度,而忽略所處的情境。

配偶回家不做家務只玩手機,可能是外面有小三,心裡已經不在乎家裡這個黃臉婆,也可能是工作壓力大,上班實在太忙太累,回家要好好信息放鬆。我們生氣的原因,在於我們通常都自動取前一種「內在」態度歸因,而忽略工作累等「外在」情景歸因。


所以解決家庭矛盾,只需雙方都改變一下對對方行為的解讀,盡量將行為進行外在客觀環境歸因,而非內在態度歸因,舉例:

約會遲到

內在歸因:約好時間還遲到,心裡還有沒有我,這麼不尊重我,分了算了

外在歸因:是不是路上堵車了,還是這個地方太難找了,下次約個容易找的地方


處理個毛,知乎上政治正確的回答是:
1.寵物吃了
2.情侶分手
3.夫妻離婚
4.父子斷絕關係
5.婆婆喂狗
6.丈母娘好生伺候,送房送車

不謝。


幾條原則:
1、家醜不可外揚。在家裡的事情,無論多少糟糕,都不要跟外面的人去訴說,因為沒有人會同情你,也沒有人會對你的事情感興趣,並且指出一條明路,更多的會是嘲諷和瞧不起,瞧,這家過得多不堪?
2、多點體諒和幫忙自己家人。私心少點,多點幫忙,或者人家會體諒。
3、努力自食其力,不再依賴家裡人,與家裡人保持一定的心理和生活距離。有時候,就是因為沒有距離意識,匆忙地介入到別人的心理舒適區,引起別人的反感,即使在家裡依然。
4、以身作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在做事情的事情,多點考慮這個事情是否會給家裡人帶來煩惱和麻煩?或者會侵犯到家裡人的利益,如果肯定的話,那麼就不不要去做。
5、多點關心父母,談心,給好吃的,然後這樣彌補一下缺乏溝通帶來的不堪。堅持下去,多點溝通和談心就會好起來了,家庭的氛圍會融洽一些。


放下矯情!我用瓶頸思維法處理了一場家庭風波

知識點:瓶頸管理法是我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的,具體執行步驟簡單來說就是:

1、對流程進行梳理

2、找到瓶頸

3、消除瓶頸。

這種快速而根本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件的開始:

最近氣溫變化頻繁,我感冒了。

我感冒有個特點:感冒的前1-2天,會感覺特別的困和累,所以很容易心煩;但另一方面,我卻沒有其他明顯的感冒癥狀,比如:咳嗽、流鼻涕等。因此這段時間,我很容易被人誤解為懶、脾氣不好或者矯情。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會小心再小心,但還是避免不了會出問題。

周日,老公和婆婆忙著做家務,而我負責把孩送去培訓班。由於培訓班的課時比較長,一到家是吃午飯的時間了。飯後,我已經困得睜不開眼了。

可此時,小傢伙硬是拉著我陪他玩。我只好找老公,尋求幫助。但,正趕上電視里播放他特別感興趣的一個節目,所以他就說:「孩子想要你,你就多陪一會兒吧。」我又試著將孩子引導到老公那,結果失敗了。我試著跟孩子溝通,可小傢伙根本就不接受。我只好又找到老公協助,他答應等節目結束後過來。結果,等我回到房間的時候,發現小傢伙把我的床弄得亂七八糟,還一面說:「我就是不讓你睡。」

於是,我崩潰了。

我把孩子抱出房間並發了脾氣,把自己反鎖到房間里。孩子的哭聲吸引到了婆婆和老公,而我被狠狠批評了一頓。我嘗試著去解釋,但適得其反。

我的感悟:很多時候是不需要去解釋的,因為懂你的不需要解釋,不懂你的解釋了也沒用。


矛盾的處理:

1、恢復精力

此時,我感到很委屈,非常想要解決當前的處境。但,我知道:要想想出好的解決辦法,必須得有一定的精力。所以無論如何,我得先讓自己休息一會兒,否則情況只會更糟。

我的經驗:好的思維對人的狀態要求很高,所以不要在情緒低落精力不足的時候給出判斷。

2、辨識出困局

一個半小時以後,我從睡夢中清醒了過來。老公這時走了進來,找到我,給我分析了我、婆婆、他自己以及孩子的想法,他的最後總結是:希望我能改改自己的脾氣或者習慣。

由於我有過人力資源工作經歷,所以我知道他這個方案是不好實施的。因為改變一個習慣和脾氣是需要周期的,最起碼三個月,更何況他的這個方案是非常模糊的。換句話來說就是,他意見的解決周期和不確定性太強, 這不是我想要的。

但,我如果要老公或者婆婆改,更難。許多家庭糾紛就產生於:希望對方為自己而改變,或者毫無原則性的去否認自己。我要避免讓自己陷入這個坑。

可此時,我怎麼跟他解釋:人是不好改變的這個事實,他都認為我是在為自己辯護。面對困境,要麼解釋要麼解決,可我更喜歡後者。

所以,我只好採取拖延的策略,讓他先不管,我來想辦法。

3、找到瓶頸

我將整個事件的過程理了一下,發現了一個精力上的瓶頸:在周日中午這個時間點上,大家都很累(除了小傢伙),而小傢伙又在爭取其他的關注,這就是矛盾產生的爆發點,也就是瓶頸點。

4、分析出消除瓶頸的可行方向

想要解決這個,在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中,最簡單方法是:擴寬瓶頸或者給瓶頸鬆綁

在這裡的拓寬就是:找其他外援(比如人)幫忙帶孩子,但這個在我目前的家庭里不可能的。找書籍玩具吸引孩子獨自玩耍,有可能,但不能確保有效。

於是,我只好選擇給瓶頸鬆綁這個方向。

在這裡,我確保能控制的是孩子上培訓班的時間,並且說服孩子換個時間去,遠比說服婆婆和老公容易。

5、確認可執行性

我給培訓班的老師發了個微信,問除了周末還有什麼時間她在上同樣進度的班。對方的給出的回復是:「周四下午5:30」也就是幼兒園放學以後。我立馬就覺得:這時間段不錯,可以有效的分擔周末所遭遇的精力瓶頸。

但,這個時候唯一的阻礙就是,如何保證孩子完成幼兒園的作業,但這個作業重要程度跟培訓班以及家裡的糾紛比,是可以忽略的。

接下來,我順利的說服了兒子上周四的培訓班,又告知了幼兒園老師,而幼兒園老師表示:盡量,不強求孩子一定完成周四的作業。

此時,我知道:我的計劃可以確保實施了。

6、具體實施

周一和周二,我和婆婆幾乎是處於冷戰期。

周三,我把換培訓班的事情告訴了婆婆,婆婆的下意識反應就是:「你不知道忍忍。」我只平靜地回了一句:「媽,周四下午你剛好可以不做飯呀。」於是,婆婆立馬就不反對。

我的經驗:換位思考,講出對對方有利且在意的一面,遠比解釋有效率得多。

7、效果

之後,我很順利的完成孩子培訓的轉變,而孩子選擇周五一大早完成幼兒園的作業。

雖然,我從頭到尾也沒跟他們解釋什麼叫做瓶頸管理,但知識本來就是在用的過程中,才能看出力量的。

通過這次風波,我們也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婆婆和老公也更加懂得:在我明確表示想要休息的時候,及時把孩子帶走。

周末,全家選擇一起出去郊遊,於是家裡又恢復了往日的和諧。

我的感悟:矛盾並不可怕,解決好了其實就是一次難得的深度溝通機會。

總結:

在原先的工作中,我深深的體會到: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必要性。

在這裡,如果我把這場風波上升為問題上升為婆媳矛盾、育兒觀念、女性在家庭中的委屈等大問題上,只會讓自己情緒更不好,讓整個事情更加複雜。

畢竟人與人在思維和觀念上是有所不同的,再好朋友也會出現分歧,更何況需要一起分擔育兒和養老責任的家人之間。沒必要先去解決相關人員的人格塑造這麼大而艱巨的問題(多好的心理諮詢師都不一定能搞定),再談家庭和諧。學會彼此相互體諒和分擔這才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底色。

在整個風波的解決上,我走了「捷徑」,也就是短平快的解決方法。

我知道:如果自己能讓當初的表達更明確一些,壓抑住給孩子發的脾氣,整個情況可能會好很多。這才是讓我更加完善的根本。只是我需要時間。

我的經驗:快速解決方案和長期解決方案都有其利弊,但只要符合當下要求,並能做到最大程度上的不損害相關人員及周圍人員的利益,就是好方案。

除非當事人願意,否則一個人改變另外一個人是很難的。所以,做好自我管理是改善自我處境最好控制的部分。自我管理完善的過程中,要經歷很多的變化,遇到很多的未知。

無論如何都是對自我所關注內容的把控,也就是及時覺察出自己是否將注意力放在了合適的地方。

想要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賬號:姑蘇明月


最涼不過人心

家裡的零食水果都藏著掖著
她不喜歡的或是快要過期的
就會拿出來

她可以先吃 而我不可以
就算是一同吃
她也是吃之前把好的菜夾走
我父母也不管她
有點什麼事只會怪我

和她吵
我父母只會責罵我
他們一罵就離不開「沒錢」這類的字眼
從不會說她什麼

她強勢到一家子都要聽她的
稍微有點不合她意的
就大吼大叫大罵

並未給我生活費
卻對外稱一個月給我多少多少

心不是一天變冷的

由極度不公平引起的家庭矛盾怎麼處理

高中時

想過一走了之甚至想過一死了之

說1天一小吵2天一大吵一點都不為過

只願能老死不相往來


看一下國外電影《萬能鑰匙》。
這不是一個關於家庭主題的影片,但,留意它裡面的警示。


處理j家庭矛盾,最好是內部問題內部解決,最忌諱的是找外援,家醜外揚,只會把是事情越搞越大

讀史感悟:內部的是內部解決,切忌家醜外揚-悅讀切磋網


選自雪漠著《光明大手印:當代妙用》,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主持人:謝謝雪漠老師。接下來仍然是一個家庭問題。許多年輕家庭由於沒有處理好夫妻、雙方老人、年輕夫妻與雙方老人等等家庭關係,發生了不少誤解和矛盾。那麼,年輕人應該怎樣理順夫妻及與老人的關係?老人又該如何把握好對小家庭關愛的度?

●雪漠: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間不會很長,多則一百年,少則幾十年。在那麼大的宇宙里,在那麼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兩個人,或者幾個人相遇了,珍惜都來不及,愛都愛不過來了,還鬧什麼彆扭?

所以,我從不跟親人鬧彆扭,從來都是給他們一份好心情,讓他們開開心心的。每次老婆做飯時,無論做得好不好,我都會讚美她,感謝她。因為,她在用生命為我做飯。我對家人也是這樣。

我多麼希望母親能待在我身邊,享受我給她帶來的一種天倫之樂,但她不願意。她喜歡待在西部的農村裡。她在院子里,開了一塊地。我們回去時,院子里結滿了南瓜,每個南瓜有五六十斤重。她還養著兩隻狗,其中一隻是雪橇犬。這名貴的狗整天和土狗一起,圍著母親搖尾巴,家裡總是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

而且那雪橇犬很有意思。有一天,我的母親出去了,那狗就像狼一樣,把所有的雞都咬死了。它很聰明,知道母親會生氣,就把咬死的雞埋在院子的地里。咬死一隻,埋了,再咬死一隻。但母親回來後,仍然發現了,就開始教訓它。談到這件事時,我們都哈哈大笑。我對母親說,你吃了那些雞就是了。母親說,狗咬死的,我怎麼能吃呢?她沒有吃,而是用推車把雞們推到河灣里埋掉。這件事雖然讓母親有點心疼,但回想起來,也是生命中的樂趣。

有一天,我把母親請到東莞來,讓她做大禮拜修行。她做了幾天,就哭喪著臉,在我老婆面前嘀嘀咕咕地說,我七十多歲人了,還爬起跌倒的。她也不跟我修大手印。我就說,你念阿彌陀佛也很好。她喜歡修凈土,阿彌陀佛不離心,也很好。不過,在東莞待了一個月後,她就像害病一樣,死活不肯待了,又回到了鄉下。回到鄉下也很好。

母親在鄉下養著一些小動物,種著一些地,很開心地活著,越活越健康。她可以扛上一百多斤的麵粉,很快地爬上六樓,城市人肯定做不到。好多不勞動的人,到了她這個年紀,都得了很多病。那麼,如果她活得健康、開心,我們就尊重她的生活習慣,給她一份理解和關愛。我經常給她打電話、匯錢,讓兒子、侄子經常問候她,也讓她身邊的親人經常照顧她。

每一個老人,我們都該給她一份理解和尊重,給她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她喜歡和你在一起,很好;不喜歡,也很好。

我的父親喜歡和我待在一起,我就在城裡給他買了房子,給他錢,讓他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他在晚年的那段時間裡,活得很開心。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像我的父母那樣,有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有我們不一定接受的一種習慣,當他不能融入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理解他。

我們不要希望小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也不要希望魚按自己的期待生活。每個人都有他活的方式,都有他需要的空間,都有他的一種生命樂趣。所以,我們不要干涉家人,要理解他們,要把跟親人的相遇當成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一種緣分。等到有一天,你忽然明白自己應當珍惜他們時,他們要是不在了,這會多麼遺憾。在我們的人生中,不要有這種遺憾。

我有個學生,小時候老挨父親的打。父親老是逼她學英語,學文化課,每天都打她,打得很重,打碎了很多雞毛撣子,把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打得整天像活在噩夢裡一樣。後來,那孩子很優秀,英語真的很好,但二十多歲就得了癌症,每天忍受著劇烈的疼痛。我的兒子說,要是她的爸爸知道女兒二十多歲就會得癌症,絕對捨不得打她的,疼都疼不過來了。明白了嗎?

我們的親人,不知道會在未來的哪個時候生病。到時,我們可能會失去他們。所以,父母活著時,一定要愛他們,關心他們,就算不能為他們提供很好的生活環境,至少也要給他們一份好心情。因為,衣食住行解決之後,幸福就是一種心情。

我們不能要求親人像我們期待的那樣,應該首先要求自己,要盡到兒女的本分。所以,父親愛打麻將,就讓他打。打一打也不要緊。他畢竟不是列寧、斯大林,也不是馬克思。他就是你的父親。他一生中沒啥愛好,就喜歡打打麻將。他喜歡什麼,都要尊重他,不要期望他成為多麼偉大的人物、多麼了不起的智者。父母能養活我們,已經是最了不起的貢獻了。所以,回報他們,給他們一份關愛、理解、體貼。每一個當下,都要給他們一份好心情,讓他們活得開開心心。

作者:雪漠

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三度入圍「茅盾文學獎」,榮獲「馮牧文學獎」等獎項,連續六次獲敦煌文藝獎,代表作有「大漠三部曲」「靈魂三部曲」「故鄉三部曲」等。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鑒》《中國新文學大系》以及長篇小說《野狐嶺》入選大學本科教材《大學語文》閱讀推薦書目。


忍和讓吧。但其實很難,每個人都有脾氣


為什麼。。。我又想複製粘貼矛盾論了。。。


要離婚嗎?要脫離父子,母女關係嗎?

如果不,能忍就忍。。能先道歉就先道歉。。在一起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和諧,大家高興。,你就想想,怎麼樣,用最簡單,最省力,省時間,的辦法,讓家庭矛盾消失。。
家裡人,都是親人。一輩子生活在一起,最親愛的的人。。不要互相傷害。。
最後一個:家裡是談感情的,不是講道理的。。。好好體會。。


推薦閱讀:

你作為家長會主動指導自己的孩子玩網路遊戲嗎?如何指導呢?
媽媽今年44歲了,有意向但是也在猶豫要不要生二胎,有什麼利弊?
能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現在的父母溺愛孩子的原因?
成年以後,父親充當了你生命中什麼樣的角色?
從小生活在父母爭吵環境下的孩子,成家後會不會也總是和另一半爭吵?

TAG:心理治療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