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大陸的崛起引致香港衰落 這類看法?

有關香港的問題,類似的論點在內地網路很常見,請問應如何分析和評價?

1. 中國的崛起引致香港衰落
常見論證:因上海可取代香港,有其他城市可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
請問:兩者有沒有必然因果關系?有沒有可能存在兩者共榮的情況?

2. 香港的成功是特例
常見論證:因為過去中國的特殊國情,需要依賴香港,香港才會成功.

香港興起的最根本原因就在於大陸的封閉,需要一個中立的口岸來和西方世界交流。香港最繁榮的時代正是大陸急需對外交流和貿易

請問:香港的成功中,中國內地的金融需求是不是佔決定性因素?

3. 香港衰落是歷史的必然方向
常見論證:基於1,中國其他城市會追上香港,而香港會失去其成功的關鍵因素(2),衰落成二線城城市。最後香港只會是一個普通的中國數百萬人口的城市
請問:為甚麼不是其他城市追上香港目前的程度;全國各城市都有自已特色的電影,全國各城市都有安全的奶粉?

參考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052854/answer/71316783
參考討論: 香港衰落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 社會


目前這是偽命題,香港現在就衰落了?所謂「香港衰弱」,其實指的是香港不再像八九十年代一樣璀璨奪目而已。九十年代香港什麼樣?光一個香港的GDP就佔大陸的百分之二十五?啥意思?四個香港就比大陸富。正常嗎?一個600萬(好像現在七百萬了?)人口規模的城市,甩開大陸五十條街。這是香港人記憶中的黃金時代。

90年的中國經濟,一個香港就是四分之一個中國,兩個香港就是半壁江山。但是這背後代表什麼?代表大陸窮的叮噹響。代表我上高中的舅舅下了早自習都不捨得買個煎餅餓得直哭,代表我爸90年畢業參加工作時一個月工資還不到30塊錢,代表我媽00年前養得活她自己就養不起我,只能把我送到鄉下老家交給二老。我在鄉下的磚牆瓦屋裡長到四歲,我爸媽倆人的工資才勉強夠給我買奶粉,而我早就不用喝奶粉了。

90年,內地有百分之六十的對外貿易經由香港。海外融資基本全靠香港,招商引資也基本上是通過香港進來。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下,香港的地位獨一無二。而且,你看世界上哪有一個600萬人口的城市有香港這種條件?香港在上個世紀末的繁榮,本來就是一個歷史偶然。因為一個面積連中國國土百分之一都不到的地區能產生超過大陸百分之二十五的產值,用屁股想想就知道肯定不正常啊,大陸必然出了問題。

香港還沒有衰弱,香港只是對比大陸,相對經濟體量降低了。而從絕對數值上看,套用世界城市這一套分級標準,香港自身在全球的位置並沒有明顯變化,長期屬於Alpha+這個城市級別,在國際通行標準上於北京,上海,東京平級,只稍遜於紐約倫敦這兩個Alpha++級別的大城市。未來,長期也不會退出這一行列。我們從全球尺度來看,現在說香港衰退了,還為時過早。香港依然是全球城市的龍頭,如果考慮到國際社會的政治認同感和自由市場經濟地位,香港還要甩出同級的北京上海很遠。

大陸有幾十個規模人口都堪比香港的城市,不可能不會去發展。而90年,中國只有一個香港這樣的超級大都會。香港的式微不是倒退,他只是慢慢回到一個600萬人口的大城市應有的位置。而且這個位置,仍然比大陸那些千萬級別人口的城市的地位高。即使在中國已經崛起的今天,香港也是連續21年蟬聯最自由經濟體,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經濟體香港能排第七。大陸六百萬人口的城市多了去了,有幾個能比得過香港的競爭力?恐怕沒幾個。一個不算大的城市就牛成這樣,肯定是有原因的。

但是這也並不能代表香港就永遠高枕無憂了,香港今天的成績是過去幾十年良好的產業戰略締造的。而這一香港賴以生存的基礎近十年卻開始有些乏力。其消極影響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完全顯現。00年之前,大陸和香港的產業高度互補,這是香港的黃金時代。而00年之後,隨著大陸這個體量龐大產業齊備的經濟體的崛起,香港跟大陸在產業上越來越重合,所以必須找到自己的新定位。過去一條路走到黑的策略行不通了。這是生產力的壓制,任何跟大陸在產業上重合的經濟體都過不滋潤,國際上一大堆的國家都因為這個吃虧了,香港是擋不住這個趨勢的,只能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過去可以只靠香港的深水港,金融港地位,實業上科技產業上不用做文章。而現在,東南沿海的巨型深水港有多少?天津深圳北京上海的證券交易額度也很驚人,雖不能取代香港但是可以極大分流。香港本身又有產業空心化的基因,現在更是加速往這個目標去,需要及時遏制這一趨勢。香港的大學生文科化非常明顯,這不奇怪,本身香港沒有多少高新產業園,這群人學了理工也會流失,不然得不到工作的機會。然而港人是否記得,董建華當年提出了數碼港的概念,比深圳上海早了好多年,其目的就是把香港打造成一個不僅是資本密集型,更是科技密集型的微電子技術的龍頭。然而受制於香港的內部阻力,未能成功。當年董先生的計劃如果能成功,香港何至於在去科技化的道路上走到今天?

香港目前的優越性無可辯駁,只是香港目前站在一個十字路口,舊的發展模式開始失效,新模式千呼萬喚卻不見真容,(其實大陸也有這個壓力,產業轉型嘛)就看能不能及時轉型吧。香港的地產死結,產業結構單一空心化,進出口貿易額比重下降等問題都在慢慢凸顯,只有金融目前還算穩固,不過一個城市畢竟不能僅僅靠一個金融支撐,更何況香港不是一般城市。雖然暫時感覺不出什麼,不過也不能太過樂觀。五年內如果港府能出台好的政策找到香港新的增長點,香港能繼續繁榮下去。如果不行,香港在十年之內應該會碰到天花板,進而加劇民間矛盾。

另外,香港這座城市受制於土地面積和人口密度,比大陸城市在硬體資源上體現出一種脆弱性。所以香港的發展必須依仗於強有力的軟體和對有限硬體資源的極高效率利用,注意,是「極高效率」利用。大陸城市人地緊張了,大不了往外擴張吞併周邊鄉鎮,香港沒有這個條件,土地是有限的,但是人口一直在攀升,地價就算沒有房地產商推也會越來越高,而香港跟內地的人口流動性一直很低,這導致香港的人地緊張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大陸年輕人買不起北上廣的房,可以到二三線城市買房,香港年輕人也沒有這個條件,想有這個條件就要考慮走出香港,去內地或者移民,但這就意味著人才流失。貧富差距小的時候還好,一旦拉大,低階級會猛然被壓上沉重的包袱。同樣的基尼係數下,香港年輕人比大陸年輕人的選擇要少,這對年輕人很不利。所以香港未來十年內對房地產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就能決定香港的未來。不然,十年後,香港將會面臨很大的人才流失壓力。真到那一天,我們今天還在討論的「香港衰落」,就不再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了。

香港的優勢至今仍然是優勢,高等教育,金融服務業,優良的城市規劃,民主廉政。都是大陸未來幾十年都無法企及的,好好利用香港的這些優勢,找到制約發展的內因,解決問題繼續發展才是正道。別老整天信這些有的沒的,挑撥離間的言論。只會被蒙蔽雙眼。這對大陸,對香港自己,都沒有好處。

(評論區好像爭的重點是香港的高等教育問題,有人質疑香港的高等教育。我個人覺得呢,香港的教育跟內地是兩個體系,香港由於本身沒有太多科技產業,而主要立足於貿易和金融,所以香港的高等教育非常側重於法學管理商科醫學乃至文化學科,大部分是文科,這是基於香港本身的產業結構導致的。內地的教育系統是個龐大的分級系統,頂尖的高校實力也不必香港遜色,而且由與內地的實業需求,具有更多理工和科技需求,所以如果用理工來跟香港比較,香港就沒有優勢了,畢竟內地很多理工專業在香港根本就沒有,你拿特高壓,超算,航空科技,量子通訊什麼的跟香港比太不公平,香港用不著這個,也不教這個,沒有可比性。大陸比較滯後的是文科管理類專業,這一點,香港是強項,甩出大陸很多的,沒什麼疑問。內地的教育系統是全面,香港的教育是重點突破。)


我個人認為「大陸的崛起導致香港衰落」的結論是正確的,但是不是以上「大陸競爭力搶了香港飯碗」的原因。

相反,恰恰是因為大陸的崛起,以及香港對大陸的全面開放,給予了香港大量「賺方便錢」的機會,所以導致的機理性的衰落。


此外還有一點,英國必須把香港治理得比大陸好,才能體現資本主義優越性,所以才會寧可不賺錢,也要搞出「廉政公署」這種東西。然而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儘管可以證明「一國兩制」的成功,但那只是錦上添花;但是大陸比香港好,更能體會社會主義優越性,這才是根本。


我在香港念書的同學告訴我,香港的空調都是一體機, 不是買不起壁掛or櫃式,而是因為房間小。
香港的雙人床是1.2米, 我覺得1.5米的單人床才夠用。


我記得英國治理香港有條限制租金上漲的規定,後來我們搞港人治港這條規定就沒有了。就算大陸的遊客是香港的金主,撒的錢也進不了店老闆和售貨員口袋裡,而是李嘉誠和小夥伴的口袋裡。


旅遊會推高當地的物價,人口密度過大會增加公共設施的負擔,所以,非相關行業從業者是很討厭這些人的。

高房價是年輕人的噩夢,階級流動的凝固劑,財閥的超級提款機。 香港的蛋糕做不大,蛋糕全被李嘉誠們拿走了, 普通人只剩下蛋糕渣可以吃。

我們國家有各種意識形態, 比如和平獎的 三百年理論。 這位長在紅旗下的人,想做英國人的狗。所以,香港幾個港獨分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實中央可以影響香港的, 就算 香港人的笑話 西環治港 是假的。 我們通過影響香港人在內地的投資來間接影響香港,這樣做無論從表面上還是實質上來講都不會違背一國兩制的原則。更何況,你不是收服了向華強嘛。

香港的年輕人要面對高物價, 買不起房子。 這樣的社會是不健康、不穩定的。

隨著中國對外更加開放,香港失去了中國和西方社會接觸的唯一窗口的地位,也失去了經濟不正常快速發展的動力。

經濟發展慢下來,社會問題就凸顯出來。 在此基礎上,旅遊業推高物價,房價也在快速上漲。港獨也好、要求真普選也好,都不能解決問題。 只是,現在的情況越來越糟。假如變一下,也許會有轉機。

然後就是各式各樣的運動。要知道,我們華人是最能忍的。

我覺得,香港今天這個樣子,經濟增長放緩是會自然發生的現象,但是,房價高到變態,貧富差距如此之大,中央是付責任的。 他們要真普選, 你過去承諾控制房價和物價,你看有多少人會回家。

我兩千年的時候,看央視的台灣新聞,裡面講到一小撮台獨分子。共產黨怎麼能這樣,真正的共產黨不該是這樣子的。


我們把香港的現狀歸結到歷史規律、歸結到香港人作,把自己摘的乾乾淨淨。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抗議和示威也會越來越多。 雨傘就是雨傘,我們不該對這東西敏感。真正的共產黨不該是這樣子的。


我就題主的問題一條一條來回答吧。

1. 中國的崛起引致香港衰落
常見論證:因上海可取代香港,有其他城市可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
請問:兩者有沒有必然因果關系?有沒有可能存在兩者共榮的情況?

答:作為金融中心,上海比香港也許有發展潛力,但香港的已經發生的衰落和上海的崛起沒多大關係,這個從時間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另一方面,香港如果自己都沒信心在和上海競爭,是覺得之前的優勢都是大陸優待得來的?那麼,早點轉行別幹了。

2. 香港的成功是特例
常見論證:因為過去中國的特殊國情,需要依賴香港,香港才會成功.

香港興起的最根本原因就在於大陸的封閉,需要一個中立的口岸來和西方世界交流。香港最繁榮的時代正是大陸急需對外交流和貿易

請問:香港的成功中,中國內地的金融需求是不是佔決定性因素?

答;我不認同成功是特例的說法,成功是香港的制度和香港人的努力得來的,沒有大陸,香港也會成功,我們看一下香港當年的gdp明細就知道,但很有可能達不到曾經的高度,畢竟背靠內地龐大的市場確實為香港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3. 香港衰落是歷史的必然方向
常見論證:基於1,中國其他城市會追上香港,而香港會失去其成功的關鍵因素(2),衰落成二線城城市。最後香港只會是一個普通的中國數百萬人口的城市
請問:為甚麼不是其他城市追上香港目前的程度;全國各城市都有自已特色的電影,全國各城市都有安全的奶粉?

答;香港的衰落是自己選的:

  1. 土地政策有大問題。自己定了土地紅線,搞出一片荒地不開發,短期而言對政府賣出高地價有幫助,但香港因此沒了發展空間,這是最蠢的政策。
  2. 經濟制度問題,這個主要是聯繫匯率制,這相當於放棄了貨幣政策,整體形勢向上時,這沒問題,但形勢向下時,需要調整香港的資產、工資等價格來達到均衡。問題是,房產、工資一下調,各種不滿的意見都會爆出,很難下調。如果有自主的貨幣政策,可以貨幣貶值來減少調整的幅度和痛苦,而現在這個時間點聯繫匯率卻又改不得,一改就會大幅貶值,金融動蕩;又不能下調,下調就沒信用了,日後金融大鱷狙擊就是必殺。這註定了調整是漫長而痛苦的。
  3. 香港沒長遠規劃,政府不作為。這個問題在港英時期就存在,這是殖民政府的通病。把所有事情交給市場,是不經濟的,也是不智的,因為市場主體是可以走的(是的,經濟學說自由市場可以讓市場主體收益增進,但可沒說會讓市場所在地一直繁榮),有錢有能力的看情況不對就移民,誰為香港10年20年以後的事情操心?
  4. 香港政府和媒體其思不正。增長下滑,自己不反思,把過錯往外部推,搞僵和中央關係,香港人心不安穩,留不住人才、資金。這一點在社會心理學上似乎是難免的,但問題在於,我看到的香港人的評論,很少正視香港現有問題的,多是圍繞著民主等不重要的事情瞎說一通,這也意味著香港人才流失嚴重,悲哀呀。

大陸表示對此事件負責……


這個問題好像挺早之前的了...?

第一問.我也是傾向於上海必然會崛起,從以前來說.老上海才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中心",不然怎麼會有"上海灘"呢?
我個人是覺得全世界的金融是同一鍋飯,而且金融以全球而言接近於"0和遊戲".就拿股市而言.不可能所有的股都在漲,更不可能所有的股都永遠漲下去,這邊漲了那邊跌,這只是一個財富流動的過程罷了,那麼同理上海如果更繁榮了,那麼必然代表了屬於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財富流入了上海.
以前的香港繁榮同理,一定是其他地區的財富流入了香港導致的

第二問,這個其實我非專業人士不好說,但是香港之所以會被作為英國看重的深水港,就是希望將香港打造成英國手中掌握的"東方中心",取代上海的地位,不得不說我認為英國做到了.
那這個"東方中心"是想要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我覺得就算是清朝的那個年代,中國也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東南亞來說,英國在印度也有大名鼎鼎的東印度公司對吧?

第三.我覺得這個只是說法的問題.從去年開始我就覺得現在大陸各個省份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文化圈了...最明顯的就是各個省份的電視台之間的鬥爭..當然90年代香港的綜藝圈的輝煌不可複製.我覺得香港自己也不可能再續這樣的輝煌
另外香港自己也不產奶粉....香港賣的不也是奧產美產歐產的...對於這一點.其實現在上海深圳等已經開始在開放自貿區了.不得不說香港的地位確實被削弱了.在自貿區能直接買到進口的奶粉.價格方面也並不差太多.欠缺的只是民眾適應的時間罷了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


北宋年間,香港還是小漁村的時候,開封城內作坊林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明宣德年間,香港依然變化不大,還是那個小漁村群落,蘇州城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怎麼也排的上世界前十以內的城市。

鴉片戰爭前,香港可能稍稍好了一點,廣州城內商鋪林立,碼頭檣櫓如雲,再不濟也排在上世界前十以內。

二戰之前,香港經過發展,已經相當可以,但和大上海相比也只能是渣渣。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走了狗屎運當幾年買辦後小人乍富滿大街叫計程車已經習以為常的時候,北京的小車寥寥無幾還他媽都是「公家」的。經濟和大陸拉開的距離足以讓香港人擁有一種變態的優越感!

現在,香港這種優越感慢慢沒那麼強烈了就扯著嗓子喊受不了了,還說都賴大陸?

再說,你也不是自古以來都強大無比的啊!
小氣!

你看,開封人說什麼了嗎?


社會是複雜的非線性系統,其發展狀態是眾多錯綜因素相互影響產生的結果,而不是某種單因素能夠決定的。即:社會的發展是混沌的,不存在所謂歷史的必然方向。
下圖是一個只簡單涉及三個元素的非線性系統的運動規律:一顆行星繞著兩顆固定距離的恆星運動的軌跡。

從圖可以看出,這種只簡單涉及三個元素的特殊非線性系統的發展軌跡就已經顯得雜亂無章難以預測了。而對於更為一般的三體系統(由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萬有引力作用下組成的系統),科學界已經證明其運動規律無法準確預測,只有少數特例可預測,如:1.三個天體成一直線,邊上兩顆圍繞當中一顆轉;2.三個天體成三角形,圍繞三角形中心旋轉;3.兩個天體圍繞第三顆天體旋轉;4.三個等質量的天體在一條8字形軌道上運動……300多年來,人類僅找到16組這樣的可預測的特例。
社會系統要比三體系統這種簡單的非線性系統錯綜複雜無數倍,是異常複雜的非線性系統,人類要想預測其發展軌跡顯然更加無能為力——即使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種波及全球且改變了世界發展趨勢的大事件人類也沒法預測出來。
中國被有理有據的崩潰了幾十年,結果崩潰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輪到香港被有理有據的衰落了?香港即使以後真衰落了,那也是被理論家瞎蒙蒙對的,而被蒙對的概率是50%,因為人類根本不具備準確預測社會發展趨勢的能力!
因此,1、中國的崛起不必然會引起香港的衰落;2、香港的成功是歷史的偶然;3、香港的未來依舊是充滿偶然的,不大可能存在所謂歷史必然的發展方向。
現在的事實是,香港沒有衰落,香港還在不斷發展,只是相對大陸的高速發展,香港的影響力下降了——就像美國沒有衰落,但美國的影響力也在相對下降一樣。


這個城邦的人,格局太差。

原來完全可以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像威尼斯之於拜占庭那樣,做一個穩定繁榮的離岸金融中心。

這點新加坡就把自己定位得非常精確。盧森堡、瑞士、之後的迪拜、都有明確的商業模式意識。

結果偏偏...好似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後來販了毒


在1949年之前,香港放在中國的城市裡邊,也就一個二線末流城市.
還比不上,上海,北平,天津,青島,廣州,武漢,瀋陽,太原,南京.....
這個時候,香港已經被殖民百年,不知道民主的英國跑哪兒去了 ?
.
在中共掌權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中國所有貨物都要從香港轉口貿易.
再加上中國搞計劃經濟和文革,導致中國人經濟發展落後.
而香港的經濟發展沒有被打斷過,一直比較連續.
殖民100多年的時間裡,英國人在香港照樣享受特權,照樣享受腐敗.
連消防員救火都要索取賄賂,廉政公署反貪會引發警察集體罷工抗議..
英國人治理香港的貪污腐敗,是後來英國政府到1974年才痛下決心搞的.
香港的成就,得益於香港人的努力+英國人提供的法制+老毛在國內的文革瞎搞.
.
你完全可以把英國人在香港搞的反腐敗,看作是英國人頭腦發熱做出的隨機動作.
英國人在印度殖民了幾百年,可從來沒有給印度人留下個清廉和富裕的國家.
印度是英國的奶牛,是「帝國王冠上的明珠」.
英國統治期間的印度發生過多次震驚世界的大饑荒,
18世紀後期,bengal大饑荒死1000萬人;Chalisa大饑荒死1100萬人;「白骨饑荒」死1100萬人;
1866馬德拉斯饑荒,死400萬人;1869年旁遮普及阿格拉饑荒,死150萬人.
1876大饑荒(馬德拉斯和孟買),死亡600-1000萬人;1896印度饑荒,500萬人死亡.
1943年印度饑荒。死亡人數150萬-400萬.
..
香港前殖民高官王永平說得對:
當年的香港人雖然在英國洋大人面前沒尊嚴.
但在比他們窮幾十倍的廣東老鄉面前還是很有尊嚴的.
可惜,30年河東、30年河西.
2014年,深圳人均GDP達到2.4萬美元,是香港的6成;.
GDP總量2600億美元,跟香港差不多.
深圳南山區人均GDP5萬多美元,放在在香港僅次於港島,超過九龍、新界.
在香港股市上,香港五大地產上市公司市值總和抵不過一個深圳騰訊 !
當年偷渡去香港的深圳農民,現在活得遠沒有今天的深圳農民滋潤.
今天的深圳農民可是過著寄生蟲一般奢侈糜爛的生活.


講個真實的故事,可能有點啰嗦,別噴我。

我們高中學校是封閉式的,學生周日下午進去,周五下午放假才能出來,吃飯只能吃食堂,小賣部只有宿舍和食堂旁各一個,其實是一個老闆,東西死貴,很多正常用的東西還買不到,更別說香煙火機之類的違禁品了。
學校旁邊有個工地,修了一排板房,其中一間小賣部,剛好在操場的一個地面的排雨水的溝對著。有的男生要吸煙,又沒帶夠,學校里又買不到,後來發現這個地方,就對著對面小賣部的老闆喊話,成功買到了煙。後來更多的學生知道了,來這裡買各種東西,小賣部沒有的也可以給定金,老闆幫你買或者進貨,價格比學校里的公道點,架不住學生人多啊,而且各種要求只要不太誇張的都能滿足(有同學買了硅膠成人用品也買得到,你要問這個又不是消耗品,何必在這裡買,我估計是這裡隔著牆,稍微注意下,對方看不見臉,所以去買的同學不容易害羞),有一種肖申克裡面的Red的感覺。小賣部的老闆很快就變得跟工地上的包工頭一樣富態了,買了個新車,看著挺不錯,估計不便宜(本人車盲,除了常規的大牌子,其他都不認識,就算是大牌子,也不知道什麼車型什麼價)。

本來以為這個小賣部老闆從此走上牛逼哄哄的不歸路的時候,結果有個寢室起火災,燒了幾床被子和一些衣服。事後有人供出寢室某人抽煙,火機和煙都是操場狗洞買的……開始搞了幾次封堵,裝攝像頭,直接物理封堵那個洞,都沒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後校長拍板,寢室樓下增加兩個小賣部,食堂內部兼營一些食品水果飲料之類的生意,每家小賣部不同的老闆,讓他們競爭,價格自然就降低了,東西也豐富了,然後去那個狗洞的人就很少了。校方再抓兩個來殺雞儆猴,給個警告,這個狗洞漸漸就沒生意了。偶爾有膽子大的,頂著攝像頭,校服蒙著臉去買煙,也小心的很。生意少了,再被各種封堵,那小賣部老闆最後放棄了這邊的狗洞生意。偶爾有人去買煙都要叫半天才應,然後老闆邊拿煙過來邊憤憤不平地罵校長斷了他的財路。

我覺得,這個小賣部老闆的心情可能和香港的心情有某種共同之處吧。


不太有時間多說,不過我覺得核心關鍵點有幾個:
1、中國的崛起是很強勢的。
2、香港被灌輸了太多的自由,而且是沒有邊界的自由,在沒有形成合理的公正對抗自由的體系裡,社會價值體系在英國人走了以後,成為瘸腿殘疾。直接導致政府被搞事的議員和政黨綁架。拖垮社會變革力量。而內部變革力量被扼殺以後,正被逼進第二步,社會底層原發性變革。所以,陰謀論角度來看,正是一種外部勢力的長期運動顯示。要救香港,得先修正完全自由的社會價值觀。
3、內地政府在掌控民眾意願上,顯然退化了。相比較我黨在建國前後的民宣手段,顯然是放懶了。很多手法簡單粗暴。這樣的方法不可行。應該學習更能讓民眾接受的方法。
4、陸港對抗在某些層面來說,是被策劃的,但是幫兇可能是我們自己兩方。這樣的結果很可悲。
5、關於民主和自由,太害怕討論,而導致的民眾意識盲點,是最根源的問題。不過中國的環境里,是否應該開發民智,還是第一層的問題,所以,如何抵抗此次挑事兒的敵對勢力,對我黨我國和香港都是一個需要動腦筋的大問題。


我想說的香港的確衰落了,因為對比世界一流的城市或地區的距離拉闊得更大了。

比如金融香港不上倫敦,New York 香港的金融業主要還是股票發行,分銷及融資,其它如外匯,商品期貨,債券,金融產品開發,網路金融其乎比不上它的對手門。

論服務業及旅遊 它及不上東京, 星加坡及首爾。

論科技它比不上矽谷。

這是由於世界在轉變, 科技的進步及中國的開放都漸漸降底中間人的角色, 可以想像未來全球分工漸漸衰微, 貿易、採購及製造以機器人的方式搬回發達國家,像香港這一種靠左右馮緣的角色將會漸漸衰微。

香港的確很有錢,如果細數全球財富最集中的地方,香港必定5名之內,如果細數全球最有盈餘的政府, 香港政府必定首3甲之列, 但這種建基於熱錢及資本流入的純外向形經濟體,如果在服務及制度上不能保持領先全球的競爭優勢, 很快就會急速下滑。

這幾年我看到香港的服務水平對比卡其他地區(至少國內) 已經漸漸拉近, 剩下的就是殖民時代英國留下的優良制度(普通法,合約精神, 三權分立,自由港, 簡單稅制, 大市場小政府) , 這是它唯一在世界還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如果香港的制度都被漸漸破壞,它必會衰落的。

當然如果香港能保持它的制度,我想信它還有希望急起直追,因為技術、產業可以大力推動, 制度要改變談何容易, 香港政府有的是財政實力, 如果規畫推動得力, 優良制度下要轉型及追上其他地區,依然有空間及可能性。


香港不是衰落,是回到一個城市應該有的真實地位


憑啥只允許你賺錢?!我挨窮.


一陰一陽則為道


香港現在的經濟算是哪門子的衰落?
香港的騰飛很多很多專家說了N多的理由分析,個人認為一個很重要的事港人經過左派風潮後徹底明白殖民統治下政治沒華人什麼事。港人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改善自己生活的努力中。
香港現在之所以到處給媒體網路宣揚的好像末日來臨,是因為97後某些香港精英覺得他們出頭的日子到了。
數碼港?不對。八萬五?不對。港珠澳大橋?不對。不對,不對,不對。總之這個服從中央TG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不對。
97年後所謂港人治港的特區政府就沒幹出什麼真正能讓香港經濟繼續發展的大改革。因為改革一定會有人得利有人受損,所以就不對了。
97年開始到現在快20年了。中央政府為了50年不變,港人治港這個承諾,對香港某些民主鬥士放縱了20年。今天的所謂港獨團體還可以說是一些無知無賴,再過幾年看吧,下一次的佔中必定是大規模流血收場。
聰明的人已經回大陸發展事業,無奈的人在香港嘆息,無知的人在準備做香港第一任總統。
那天香港人不分裂了,那天香港人把心思放在發展自己經濟上的時候。香港人發現他們依然還是中國舉足輕重的超一線城市,所謂專家教授的所謂經濟數據根本不清楚普羅港人數十年打拚積累的那種眼界,還有港人普片的教育水平都遠超國內,就算上海人的平均教育水平在香港人面前也是渣。
97年後香港精英就在玩火,香港現在的資本還能玩5-10年,今天為止整個中國除上海沒有那個城市經濟能比的上香港。
十年後我們拭目以待。


拉不出屎怪地心引力…


我看問題沒你們那麼偉大 也沒打算回答題主的問題 作為普通市民 我有幾個感受
1:城市基建比我們做得好 城市居住很有規矩很舒服
2:除溫飽外可支配的金錢比我們多 消費質量也很高
3:只要肯工作 未必會餓死
等等 總而言之就是發展中與發達的差別 差別太大了實在 我們廣東這邊的長輩時常教育 在評論別人以前 一定要先看看自己是否做得好 這是廉恥 先做好自己份內事 提升好自己 然後有很多東西自然會水到渠成 我實在不理解酸的那些人


推薦閱讀:

如果明年樓市泡沫破裂,支撐起樓市後時代的行業會是什麼?
四野是否在東北收編了十幾萬關東軍和十幾萬朝鮮軍?蘇聯是否大量援助四野坦克和大炮?
如何評價 CBC 主持人忘關話筒評論中國 14 歲游泳運動員艾衍含「died like a pig」?
為什麼知乎網友都在唱衰蔡英文執政能力,唱衰新南向政策?
Android 中的 Google Apps 在中國大陸可用性如何?

TAG:香港 | 政治 | 經濟 | 中國 |